1

对于苏联士兵来说,这是一场反侵略战争。此外,德军的残酷让苏联士兵没有退路。

脆弱的西欧与德国的信心

德国的闪击战在西欧很成功,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西欧国家疆域狭小。一次装甲集群的迂回突击就可以击穿一个西欧国家的防御体系。西欧国家的抵抗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两个月,德国可以通过一次集中军事行动灭亡一个政权。在这样的侵略模式中,德军打的很顺利,促使德军从上到下充满乐观与自信。仿佛德军真的天下无敌。

闪击战的局限

简单地说,闪击战的第一波次进攻武器是空军轰炸机集群,德军通过空军轰炸瘫痪敌军前沿阵地与交通系统。相当于撕开一个口子。第二波次,坦克集群和机械化步兵迅速进入,在敌军来不及调整部署前,向尖刀一样插向敌军纵深,将敌军的防御部队甩在身后、同时切断他们的后勤补给。坦克与机械化部队后面跟进的是摩托化步兵与炮兵部队,负责巩固战果…若是在西欧国家,这么一刀扎进去往往就是敌军首都了。西欧军队或者投降,或者撤退,甚至有时候撤退速度比不上德军进攻的速度。

总之,闪击战是集中火力与高机动性的组合。

但是,闪击战也有弱点。

第一,闪击战需要空军与陆军的紧密配合。

第二,闪击战极其消耗战略储备资源。

伦敦上空的鹰

征服英国是闪击战战术出现的第一个困难。很简单,征服英国需要海空军配合,而德国海军实力偏弱。对付英国,德军无法采用常用的陆军突破战术,最终战争演变成空战,德国海狮计划未能实施。而那时德军的导弹技术还不够成熟,对英国也没有威慑力。

不列颠空战也证明了海战中空军的重要性。

因为无法征服英国,德军最高决策层决定通过打击苏联促使英国投降。别问为什么,德军最高决策层就是这么考虑决定的。

巴巴罗萨行动

根据德国炮兵军官西格弗里德·克纳佩的日记记载,在1941年6月下旬,对苏战争的初始阶段,德军在整个东线战场2500公里的战线上开始了突进。因为战斗规模过于庞大,德军也征集了大量的战马,形成了骡马化炮兵。这表明在如此大规模的战争中,德军已经不能保持机械化、摩托化全覆盖。

德军的初始计划是大规模空袭东线,然后在三个方向上迅速突入苏联纵深。当时,德军内部很多人反对进攻苏联,但是德军决策层被西欧战场的顺利鼓舞,高估了自己的实力。毫无疑问,法军的装备要好于苏军,德军认为能拿下法军就能拿下苏军,这是一种唯装备论。按照德军日记记载,这个时候,不仅最高决策层,整个德军基层也气势高昂,十分乐观。

十分重要的一点——苏德是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的。德军利用条约麻痹了苏军才能顺利进行突袭。从另一个角度讲,德军背信弃义。这是激怒苏军的重要原因。

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后,德军中央军群的骡马化炮兵部队跟不上装甲师,因此只能跟在装甲师和机械化步兵后面走,被装甲师甩在后面。即便如此,德军东线的炮兵部队连续进行了15天急行军,每天行进30-40公里。虽然这个速度不能与挺进东北时解放军师级部队行军速度(最高行军纪录一天行军180华里)相比,但是对于重装部队来讲已经算是极限,德军装甲师的挺进速度会快得多。德军有时在晚上只休息一个小时就继续前进。按照时间与行军速度计算,德军的重装部队在突袭开始15天内挺进了500-600公里左右。那么,德军装甲部队很可能挺进了800-1000公里左右。

柏林到巴黎距离约为1050公里,东线德军部队的挺进速度放在西欧,已经兵临巴黎城下。但是放在苏联,德军仅仅是通过了波兰、白俄罗斯等苏联占领领土与加盟国家的土地。

德军为什么要保持高速挺进?

与冬天赛跑。德军计划在1941年冬天来临之前攻克莫斯科,同时,拿下南俄的战略资源产区,对苏联形成政治、经济双重打击。

随着德军的快速推进,苏军的东线前沿主力部队已经被德军分割包围,大批苏军成了俘虏。德军从来没考虑到接收几十万上百万苏军俘虏。当时德军的给养不多,没有考虑苏军俘虏吃什么,实际上就算考虑了也做不到。所以苏军俘虏待遇极差,没有食品与药品。

德军日记中记载了苏军投降人员使用武器袭击德军的情况。从此以后德军很少接受苏军投降不留活口。

于是苏军渐渐明白,战斗虽然会牺牲,可是总好过被德军虐杀而死。

德军日记中,苏联9月开始下雨,10月初苏联下了第一场雪,1941年的冬季到来了。道路上充满泥泞,德军的行军速度一下子慢下来。

到10月中旬,德军的重装部队终于赶上了前面的装甲部队,同时也说明,德军的闪击战结束了,接下来将进入缓慢的拉锯战阶段。

而这个时候,德军身上穿的仍然是单衣,这说明,德军的后勤保障已经跟不上了,德军的动员极限快到了。

痛哭的佐尔格

1941年6月,日本东京。

一代间谍之王佐尔格在东京银座的居酒屋里幽会他的情人——石井花子。佐尔格见到花子,趴在她的腿上放声痛哭,花子一脸迷茫,只能温柔地安慰佐尔格。

(一代传奇 佐尔格 牺牲于日本)

佐尔格为何痛哭?

佐尔格掌握了德军巴巴罗萨行动开始时间。他知道苏德开战会有多残酷,个人在历史洪流面前有多无力。在佐尔格心中,从此之后整个人类将再也没有爱情与温柔,有的只是血腥与杀戮。

佐尔格也是苏军的一份子,他在德国人看不见的战线战斗。

佐尔格用无线电通知莫斯科,准确说出了巴巴罗萨行动的时间。巴巴罗萨行动开始这一天,佐尔格喝的酩酊大醉,用英语在东京的居酒屋里大骂德国…他的行为差一点暴露他的身份。是一位德国使馆的工作人员掩护了佐尔格,把他安置在宾馆房间内,没有向日本政府告发佐尔格。不然佐尔格就没办法发送出下一条情报。

从某种程度来看, 佐尔格发出的下一条情报将决定苏联的生死。

历史的瞬间,往往在毫不起眼的角落里发生转折。历史的关键时刻,善良正直的人在保卫真正的英雄。

佐尔格的情报工作得到苏联的重视。

1941年8月1日,中国全面抗战的第四个年头,日军仍然无法击败中国,在中国战场上,中日形成了残酷的拉锯战局面。那个时候日本国内已经吃不起好一点的大米了,日本快崩了中国却还在抵抗。为了切断中国抗战的对外交通线,日军进入越南北部地区。为此,美国开始对日本进行石油进口管制,但还不是最后的禁运。美国这一次意图明显——警告日本,你的命在美国手里呢。

1941年8月23日,日本最高统帅部御前会议。商讨苏德开战、美国石油管制后日本的应对方法。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日本决定放弃进攻苏联的北进计划,全力南下夺取石油产地。

这个消息被佐尔格发到莫斯科——日本不会在1941年9月后对苏联开战。

因为之前佐尔格准确通报了德国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苏联这一次认可了佐尔格的情报。

以佐尔格的情报为依据,数十万远东苏军被迅速调往苏德战场。

德军末日

在德军日记中,1941年12月4日,在Rasskazovka村,德军第一次看到了发动死亡冲锋的、由蒙古人种士兵组成的苏军连队。

这些士兵是刚刚调来的苏军西伯利亚地区军队。由此可见,苏联的动员能力达到了极限。

Rasskazovka村在莫斯科郊外,此时德军距离莫斯科只有23公里。

此时,莫斯科正值寒冬。中央军群的德军仍然没有保暖设备,大批士兵被冻掉手指、脚趾。他们的坦克、汽车,全部被冻住了。德军的后勤已经被摧毁,德军变成了一支没有衣服、没有汽油、没有坦克的军队。德军士兵已经绝望了,他们谁都明白——这是一场必定失败的战争。而德军最高决策层不许德军后撤,要求德军必须拿下莫斯科、斯大林格勒…

到了斯大林格勒战役末期,德军甚至自行切断了和斯大林格勒德军的空运联系。因为德军认为向斯大林格勒空投物资与人力于事无补,已经是一种浪费,德国放弃了斯大林格勒的数十万德军……

苏军的所有设备都经过防冻处理。他们从远东补充了数十万经过寒冬作战训练的士兵。苏联军官克洛奇科夫在牺牲前喊出了那句名言——

我们已经无路可退——我们身后就是莫斯科!

这个时候,德军已经抓不到苏军俘虏了,没有苏军投降,所有苏军都选择战死。一名德军普通士兵在日记中写到——

苏联人不是人,他们是火焰。

……

喜欢请点赞 不足之处欢迎指正

图片来自网络

最佳贡献者
2

1941年的苏联,在德军的猛烈打击下,重工业也受到了严重破坏,尽管从西部紧急撤离的工厂,也迅速在东部投产,但产量和质量依然受到很大的制约,尤其是铝、钢、汽油等战略物资的缺乏,更加需要美、英两国的支援。

尤其是美国根据《租借法案》,对苏联的援助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其中51%的航空汽油是由美国提供的,可以理解为有一半的苏军战机,烧着美国的汽油与德军作战。更何况,美国提供的汽油质量好,实际起到的作用更大一些。

尽管苏联有自己的汽车制造厂,但仍有1/3的缺口是美国填补的。战争中至关重要的炸药,是由美、英两国和加拿大提供的援助,占到苏联战时总产量的53%。更由于高射炮的生产技术高,几乎全部由来自美国的高炮,保卫着苏联的大部分领空。

为了提高苏军的机动性,美国还提供了占总量一半的钢轨,以及1.1万节车皮和大量火车头。并为了加快军工生产,美国还援助了3.8万台机床,英国也援助了6500台,由于美、英两国的机床比苏联的更精密,发挥的作用也更大。

当然,援助的还有大量的武器装备。其中各类车辆46万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8千多辆,以及包括护卫舰在内的各类舰船574艘;还援建了62座油库和13座桥梁。这些物资总量达到了1750万吨,价值100多亿美元,相当于当时的1万吨黄金。

更重要的是,其中还包括420万吨的粮食,足够600万人吃上4年。也就是说,战争期间,尽管丢掉了盛产粮食的乌克兰,但依靠美国提供的粮食和罐头,苏军始终维持一支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部队,这对赢得最后的胜利至关重要。

苏联统帅在柏林投降后不久,在《真理报》上对此进行了高度评价,“根据《租借法案》,美国在整个欧战期间作为租借向苏联提供了武器、战略物资和粮食,大大促进了战争顺利结束”。尽管苏联曾竭力贬低援助的作用,但事实总归事实。

严苛的《第270号命令》和《第227号命令》。

纪律是部队战斗力的保证,这是各国军队都认可和遵循的一条原则。尤其是在战场上逃跑、自残等怯战行为,都会有严厉的处罚,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战时纪律”。相比较而言,二战中苏联执行的战场纪律最为严苛。

苏德战争初期,闪击战的迅猛确实将苏军官兵打蒙了,他们无所适从、四处逃命,甚至是成建制的投降,不要说战斗力了,简直就像一群乌合之众,毫无纪律和军人气节可言。更可怕的是,“恐德症”像瘟疫一般在军中肆意传播,士气极低。

苏联统帅亲自签发了著名的《270号命令》。明确规定,“任何在战争中玩忽职守或者投降自首的人,都将被视为是叛国者。玩忽职守者们将被就地处死,因德军包围而放弃抵抗、投降自首的,他们的家人将被剥夺所有政府补贴和援助”。

要知道,在当时实行配给制的国家里,被政府剥夺补贴和援助意味着什么?只能是饿死。然而,这条命令的效果并不明显,特别是到了1942年苏德战场最严峻的时候,战场上一个士兵后撤,往往是带动一大片部队撤退,防线瞬间被突破。

为了彻底打消部队后退的念头,苏联统帅又签发更为严厉的《第227号命令》。“凡制造恐怖者和胆小怯懦者必须立即处死,每一支军队都要由3到5支装备精良的特遣队(每支大约200人)组成第二战线,去射杀那些企图逃跑的战士。”

这就是史称“一步也不准后退”的命令,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战场上苏军的表现大为改观。尽管大多数苏军官兵出于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军人的责任感,表现出令人敬佩的英勇顽强,但这条命令的威慑作用也很关键。

同时,对于那些“罪不当诛”的官兵,组成特殊的“惩戒部队”,由他们担任一些打头阵、排雷等危险任务。战争期间,约有42万苏军官兵被送入“惩戒营”,他们大多数没有活下来。不管怎么说,苏军的战斗力彻底被激发了出来。

苏联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确实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赢得很艰难。但单纯地理解为依靠地大物博和人口众多获得胜利,忽略了美、英两国的援助等其他因素是不全面的,试图淡化这些因素更是不可取,这是不尊重事实。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全史》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3

因为苏联再不奋勇抵抗,便有亡国之虞,苏联虽大,但己无路可退,因为后面就是莫斯科。斯大林同志,为了挽救苏联,对国民尤其是官兵极为严苛,官兵没有投降的权力,只有为国捐躯的军人,才是好军人。

二战中苏联执行的战场纪律最为严苛。

苏德战争初期,闪击战的迅猛确实将苏军官兵打蒙了,他们无所适从、四处逃命,甚至是成建制的投降,毫无纪律和军人气节可言。

苏联统帅亲自签发了著名的《270号命令》。明确规定,“任何在战争中玩忽职守或者投降自首的人,都将被视为是叛国者。玩忽职守者们将被就地处死,因德军包围而放弃抵抗、投降自首的,他们的家人将被剥夺所有政府补贴和援助”。

然而,这条命令的效果并不明显,特别是到了1942年苏德战场最严峻的时候,战场上一个士兵后撤,往往是带动一大片部队撤退,防线瞬间被突破。

为了彻底打消部队后退的念头,苏联统帅又签发更为严厉的《第227号命令》。凡制造恐怖者和胆小怯懦者必须立即处死,每一支军队都要由3到5支装备精良的特遣队,组成督战队,去射杀那些企图逃跑的战士。

斯大林还向士兵们下达了“只准战死,不准投降”的死命令。这一举措在当时起到了非常好的震慑作用。苏军在战斗中死战不退,誓死保卫莫斯科。

这就是史称“一步也不准后退”的命令,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战场上苏军的表现大为改观。尽管大多数苏军官兵出于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军人的责任感,表现出令人敬佩的英勇顽强,但这条命令的威慑作用也很关键。

4

俄罗斯民族的韧性,以及当时大多数苏联人民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在上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正处于经济危机的大萧条时代旋涡中,而苏联却处于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代。保持每年10%以上快速增长,城市人口增长一倍,工业产量接连翻翻,超额完成第一个和第二个五年计划,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化强国。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阅兵,1941年红场阅兵,苏联从上到下骨子里都带有一股韧劲

虽然斯大林的大清洗和肃反运动扩大化整的苏联党政军干部人人自危,但是苏联各级政府运行效率得到有效保障,一定程度上也遏制了基层腐败情况,并且领导干部普遍年轻化,富有干劲。虽然集体农庄和消灭富农运动把乌克兰杀出个大饥荒,但俄罗斯和远东地区人民却能充分享受到农业计划化带来的丰富成果。在那个时期一部分苏联人暗无天日,但更多的苏联人恰恰处于其最好的年代。

借用明代杨慎的话来说就是,“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另一方面,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希特勒不是过来搞慈善的,是赤裸裸的来奴役和掠夺的。在希特勒眼中,斯拉夫人只不过是比犹太人稍微好那么一点的劣等民族,可以不用被消灭,驱逐到西伯利亚就可以,还可以仁慈的允许他们学会从1数到100。西乌克兰人一开始兴高采烈的欢迎德军,不久就他们他们抢的比斯大林还狠。希特勒一边扩大战争,一边要维持德国人光鲜亮丽的生活靠的是啥?住在荷兰的小美女奥黛丽赫本当年都差点饿死。

所以即使是最憎恨苏联的那群人,流亡的白俄份子们也选择为祖国而战。流亡白俄的精神领袖邓尼金就呼吁全世界各地的俄罗斯人团结起来,为民族而战。对于俄罗斯人来说,这场战争不仅仅是卫国战争,更是关系民族存亡的战争,没有幸存者和旁观者。

5

苏德战争是二战期间苏联为抵抗纳粹德国侵略进行的战争。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伙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芬兰,集结了550万人从三个方向对苏联发动闪电袭击,代号“巴巴罗萨”行动。战争一开始,苏联节节败退,在不到20天时间,德军就突进苏联600公里,大量国土被德军占领。

1941年9月30日,德军集中优势兵力发起夺取莫斯科的攻势,战役开始以德军的全面胜利而结束。随后德军迅速占领了莫斯科外围,摧毁了数道苏联防线。

在亡国的关键时刻,在兵临城下之际,1941年11月7日,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组织了红场阅兵,受阅部队在阅兵结束后直接开赴前线,红场阅兵极大的提升了苏联士兵的士气,1941年12月6日,苏联发起反击,突破德军防御并将其击退200-300公里,莫斯科会战以苏联胜利而结束,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希特勒“三个月灭亡苏联”的狂言破灭。

为了获取石油,德军准备占领伏尔加河畔的斯大林格勒,随之在斯大林格勒展开了与苏联红军旷日持久的大会战。德军在战役开始前对斯大林格勒展开了大规模轰炸,把城区炸成了一片废墟,随后德军主力突入市区。崔可夫将军率领将士在斯大林格勒城内组织起了顽强的抵抗,每一个房屋、每一个街道都经过了拼死防守,于1943年2月2日将德军全部歼灭,苏联红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此后,苏联红军相继发动了10次大型反击战役,将德军完全赶出了苏联国土,并乘胜追击,1945年4月16日苏联红军在渡过奥得河之后开始了对柏林的进攻,4月30日占领了柏林,1945年5月9日德国向苏联无条件投降,苏联获得了苏德战争的最后胜利。

苏军在战争期间越战越勇,最终把侵略者赶出去取得最后的胜利有很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

1、强大的人力物力支撑。战争开始后,苏联积极动员,补充兵力,生产武器,源源不断的向前线补充,不断增强的人力物力逐渐占据的战争的主动,同时苏联加强武器研发,苏军的坦克、军用飞机、冲锋枪等装备性能都优于德军,提高了苏军的战斗力。

2、国际援助。战争期间,美英等国家给了苏联大量的援助,包括枪械、弹药、飞机、坦克、车辆等军用物资。如果没有盟国的援助,苏联要从1941年的大崩溃中恢复过来最后击败德国,那将会变得更加的困难。

3、严厉的战争纪律。战争期间,苏联成立了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国防委员会,提出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争!”的口号。实行焦土政策,破坏德军在占领区的生存条件,出台严厉的《第227号命令》和《第270号命令》,“一步也不许后退”,逃兵可以就地处决,投降的人被视为叛国者,因放弃抵抗投降自首的,他们的家人将被剥夺政府补贴和援助。通过严厉的惩罚措施,激发出了苏联人民的战斗血性,让苏联人民有了更强大的作战意志。

?




6

是因为苏军打的是卫国战争,不是侵略战争。是正义的战争!

7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争可以说是最为关键的一场战争。苏德双方在这场战争中先后投入超过1000万人。这种规模的战争,在人类史上都是少有的。

德军在战争前期势如破竹,将屯守于西部边境的百万苏军打得没有脾气。截至到莫斯科战役之前,苏联已经损失了超过300万士兵,领土也丢失了近三分之一,形势相当严峻。

在前期战事不利,苏军溃败的情况下,斯大林硬是凭借着广阔的国土,将闪电战转化为消耗战。这样一种“以空间换取时间”的作战策略,为苏联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也为苏联后来战争的胜利埋下了伏笔。

就在苏联连吃败仗的时候,美英一共向苏联提供了超过110亿美元的物资。这其中包括数以万计的飞机、坦克装甲和运输卡车,并且还有超过150万吨的食物。不管怎么说,最初美英的物资支援,确实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在莫斯科战役之前,斯大林又一次号召全国人民共赴国难,苏联男女老少纷纷拿起武器作战,一时间举国皆兵。同时苏联人又执行了“坚壁清野”的战术,莫斯科周边的树木、房屋这些凡是能取暖的物资,都被苏军清理得干干净净。

除了发动群众之外,斯大林还向士兵们下达了“只准战死,不准投降”的死命令。这一举措在当时起到了非常好的震慑作用。苏军在战斗中死战不退,誓死保卫莫斯科。

由于德军遇到莫斯科三十年不遇的寒冬。莫斯科平均气温降低到了恐怖的零下30度。渐渐地,德军向莫斯科方向推进迟缓了下来,进攻莫斯科的德军基本上没有准备任何御寒棉衣。德军遭遇严寒的侵袭,冻死冻伤的人数以万计。再加上战略补给又存在问题,德军最终在冰冷的莫斯科迷失了方向。

因此莫斯科战役的胜利,苏联顺利度过了艰难时刻,可以说是苏联能够发起反攻的最大依仗,莫斯科战役是苏德战争的一 个分水岭。




8

已经趋于灭国之灾了,只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绝境反击

9

没地退了

10

只有胜利才能有生存。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