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亲政策,自古都是带着屈辱的。不少欺世盗名之辈,还夸赞这种政策,以一人之力换取两国和平,是上上策。那我就想问了,把你女儿送去和亲你愿意吗?
其实谁都不愿意,很显然汉唐时期送去和亲的,也都不是皇帝的女儿或者亲妹妹,全都是假公主。皇帝要是觉得这个政策好,为什么不送自己的女儿给匈奴、吐蕃?
那可不行,那是亲生的。说到底还不是因为,和亲政策,其实是无奈之举。和亲的女人很痛苦,先后可能嫁给爷爷、父亲和孙子三代人,这是人家的习俗。有时候见着自己生的儿子,从辈分上来说,还要喊一声叔叔。
但凡能不和亲就换取和平,呆子才愿意和亲呢!你看汉武帝他和亲吗?当然不和亲,人家拳头硬。那么问题来了,刘邦好歹也是开国之君,按道理拳头也挺硬的,为什么也选择了屈辱性的和亲呢?
刘邦把能打仗的都给收拾了,自己搞不定匈奴人。
刘邦也不是一开始就要和亲的,他好歹是战场上走出来的君王。没有《史记》里记载的那么窝囊,他也曾经对匈奴发起过进攻。
但是结局呢?结局是他差点被匈奴人给困死。白登之围时,刘邦饿得只能舔手指,要不是陈平用计谋说服了单于的媳妇儿,可能刘邦就交代在那儿了。
冒顿上马,令国中有後者斩,遂东袭击东胡。东胡初轻冒顿,不为备。及冒顿以兵至,击,大破灭东胡王,而虏其民人及畜产。既归,西击走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与汉关故河南塞,至朝冉阝、肤施,遂侵燕、代。是时汉兵与项羽相距,中国罢於兵革,以故冒顿得自强,控弦之士三十馀万。---《史记》
从此以后刘邦就认怂了,怎么办?打也打不过人家,不认怂还能咋地?因此刘邦打算把自己的长公主嫁到匈奴去。
说起来也怪刘邦这个人偏心,他就是不喜欢吕雉生的俩孩子。长公主也就是吕雉的女儿鲁元公主,吕雉得知以后当然不答应。
在吕雉的哭诉之下,刘邦这才打消了主意,改选了宗室的女儿作为公主,嫁给了匈奴的冒顿单于。这个结果也是刘邦自己作践出来的。
当年他那帮开国元勋们,哪一个不是打仗的好手呢?尤其是韩信,几乎是战无不胜的兵仙,可是刘邦为了老刘家的江山,把这些能打仗的异姓王都给处理掉了。
有些人甚至逃亡到了匈奴,成为了人家的将领,帮着匈奴反攻汉朝。他们对汉朝军队知根知底,刘邦对匈奴却一无所知。因此刘邦遇到匈奴人,也只能是望洋兴叹,哑巴吃黄连了。
在统治者眼里,和亲算起来,是最划算的买卖。
其实战争就是做生意,划算才是硬道理。在很多统治者眼里,什么亲情、屈辱,都是假的,只有利益才是真的。
刘邦可以用一个女人,换取匈奴和汉朝的和平,他当然会觉得这是一笔划算的买卖。至于那个女人和她的家人们的感受,刘邦才不会管。
高帝自将兵往击之。会冬大寒雨雪,卒之堕指者十二三,於是冒顿详败走,诱汉兵。汉兵逐击冒顿,冒顿匿其精兵,见其羸弱,於是汉悉兵,多步兵,三十二万,北逐之。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高帝於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史记》
刘邦当然可以采取其他策略,比如学习秦朝,派遣大军驻守长城。但是我们要知道,驻守长城的代价那是相当巨大的,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银钱。
那个时候也不兴屯田制度,就算有,也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屯田。因此但凡采取了这种策略,就必须要派遣数十万大军前去戍边,数量少了,还不构成威慑力。
刘邦在家好好打了打算盘,实在是不划算啊。后来一看,发现一个女人可以取代数十万大军,刘邦自然是喜不自胜。
其实这种例子很多,强大如唐太宗李世民,也曾经采取了和亲政策。他将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的松赞干布,其实就是算账以后的策略。
长期让大量兵马镇守在四川边境,实在是划不来。送去一个公主,就能解决唐朝和吐蕃的矛盾,这岂不是再划算不过了?反正文成公主也不是他的女儿,他当然觉得划算。
汉朝刚建国,国力的确不行。
刘邦和项羽是起义军,当年的秦朝的确很强大。可是经历了十多年战火以后,新建立的汉朝,其实是比较弱小的。
看似是一个完整的国家,其实这里面各路诸侯王已经将这个国家搞得四分五裂。尤其是最初的异姓王,人家地盘上的事情,汉朝朝廷是不能插手的。
可见汉朝最初的主控能力是不强的,为此刘邦把异姓王基本都消灭了,只留了个长沙王吴芮。但是一时间还是改变不了汉朝积贫积弱的状况。
这个时候匈奴也在同一时期完成了大一统工作,冒顿单于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自然有南下吞并汉朝的意思。
於是汉患之,高帝乃使刘敬奉宗室女公主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约为昆弟以和亲,冒顿乃少止。後燕王卢绾反,率其党数千人降匈奴,往来苦上谷以东。---《史记》
汉朝的生产力还没有恢复,这边又遭受到了北方强敌的打击,刘邦可谓是身心俱疲。建立这个王朝本身已经很不容易了,要想守住这个王朝,就显得更加困难了。
为此刘邦除了妥协,他还能干嘛呢?汉朝需要的是休养生息,而不是穷兵黩武。当年秦国就是因为穷兵黩武,才会惹来亡国之祸,刘邦自然是铭记于心。
打赢了匈奴,也划不来。
那个时候的匈奴,其实也穷的叮当响,但是人家跟汉朝不一样,人家是游牧民族。打到哪儿就抢到哪儿,很少有一个固定的住所。
这就是刘邦需要考虑的事情了,在匈奴看来,汉朝是最好抢掠的,因为他们都喜欢建房子,住在固定的地方。
相比较而言,匈奴人就不好抢了,因为人家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你根本就找不到他们的踪迹。就算打赢了匈奴,刘邦能得到什么好处呢?是得到人口吗?我看没有。
是得到钱财吗?我看也少得可怜。估计只能捞点兵器而已。既然什么好处都得不到,刘邦为什么还做这种蠢事呢?
多年以后,汉武帝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就算把自己打成了穷光蛋,有一件事至少是争取回来了,那就是尊严。大汉朝的尊严,至少没有丧失,这或许就是汉武帝誓死捍卫的东西。
总结:和亲和不出长久的太平。
宋朝的策略其实也不错,拿钱来买和平。汉唐虽然强盛,却只能靠女人来换取和平。其实说到底,这些策略都无法真正长久带来和平。
真正的和平,是需要自身强大换取的。强大到对方不敢侵犯你,这才是最理想的状态。到处撒币或者用女人做代价,只会让对手越来越瞧不起你。
参考资料:《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