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虽然元朝题材的电视剧也有,但是相对于列国、三国、唐、宋、明、清来说,真是少了很多。说因为历史短吧,三国历史也不长,却家喻户晓;说因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感情问题吧,清朝辫子戏都拍烂了。

思考一番,大致有以下几点想法,请读者评判。

1.成吉思汗被拍过电视剧,他虽然被元朝尊为太祖皇帝,但却是蒙古人,各种原因现在成了外国人了。就算以前的历史读物,也把元朝从忽必烈建立元这个国号开始起算,我家中有一本光绪年间上海出版的《幼学琼林》,其中有历代开国皇帝的图像,元朝画的是忽必烈。

2.蒙古帝国崛起的过程中,都不是用汉语交流,思想观念,人名、地名很难让普通观众记住,只有蒙古族人或懂些历史的人才能分得清。这样即使是拍了电视剧,也流行不起来。

3.蒙古帝国和元朝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扩张,征服和杀戮的历史,电视剧如果回避,会被忍说成为尊者讳;如果忠实的展现出来,也会被说成太血腥,或者丑化蒙古族;个别情节甚至可以牵涉宗教问题,有些敏感。

4.文化差异,受众少。即使拍了,也会被纳入中国的传统汉文化思维,不会有共鸣,所以不会热播,不会热播就很少有人投资,很少有人投资,就不会有拍的动力。成吉思汗说过:蒙古族不拒绝世界上任何好的东西,蒙古族是多元的,要胸如千里草原!这一点在中国的大一统文化思维下,是理解不透的,多元在中国是陌生的。

5.元朝的世界性。蒙元本身有很强的世界性特点,蒙古、图伯特、唐兀、色目诸地的文化,混合了中原存留唐宋风气,以及辽金制度,各种衣冠并存,拍元朝费力不讨好,经常会出错。就连历史界也认为元朝历史很难治,比如年份的识别,在元朝会有汉地的六十甲子纪年法,伊斯兰教的希吉莱历,欧洲的儒略历,西藏的时轮历等几种;元朝的历史档案除了汉字的,一定还包括蒙古文,可是蒙古文不像汉字这样书同文,元朝有八思巴蒙文,也有回鹘蒙文,有时候还用八思巴文拼写汉语。上图是元代行文中的几个国号。

6.反映元朝的文学作品少,所以民间就更陌生了。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朝代,也存在这个问题,东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的电视剧也一样不多。不久前播出《琅琊榜》到时候,也同时普及了一些南北朝历史。小说也会普及历史,即使短暂,也会有精彩内容,《三国演义》就是例子。

最佳贡献者
2

1)年代远而且王朝短命。

元朝(公元1206年—1368年),元朝才1272定都大都,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只有96年的历史,并且元朝的统治者很瞧不起汉人,不屑于被同化,所以他们虽然在中国待了那么多年,文化还是蒙古的。

2)八卦少,史料少,文化的毁灭。

这个...拍蒙、元题材,多半得拍成历史军事片,并且蒙元时期是野蛮民族对文明民族的统治。因此文化遭到大规模破坏。 蒙古统治者开始打算把华人都杀了,耕地改为牧场。后来有人劝说蒙古大汗:留着华人收税比放牧更实惠。于是蒙古开始对华人横征暴敛。

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鲜明的无神论观点。《论语》中有:子不语怪力乱神。单在蒙古人统治时期,各种宗教斜教横行。蒙古人没有文化,因此更容易信仰各种宗教。尤其是喇嘛教,在蒙古地区非常流行。

蒙古人只需要聚敛,不知道怎么合理统治,更不知道文化的重要性。因此知识分子的地位非常低下,甚至不如娼妓。因此,文人和底层人民在同一地位。文人无法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治国安邦上,智能在民间文艺上发挥自己的能力。于是元曲发达。

文化的毁灭,文人的堕落,导致中国文明在蒙古统治时期大规模倒退。明朝赶走蒙古人后,虽然明太祖洪武黄帝有计划有步骤的企图恢复中国文明。但也没有完全成功。明朝只能称为部分的恢复了中华文明。和宋朝比,明朝文明要落后很多。明朝知识分子也的素质也比宋朝差很多。

3

元朝实在是太没存在感。

就一个成吉思汗最狠,可实在是太狠,拍成电视剧的话,都没法运作。

上帝之鞭的名声不是白给的,成吉思汗太能打了。没法展现。

然后呢,元朝也没有什么别的有趣的值得拍的历史。

所以,影视剧放过了元朝。

4

关于元朝的电视剧确实不多,除了几部央视作品,我知道的也就是《射雕英雄传》和《倚天屠龙记》了,究其原因,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取材局限性。元朝历时98年,虽然在中国历史上不算最短命的王朝,但是与其他封建帝国相比,在位时间相对较短,元朝的皇帝除了铁木真和忽必烈,可描述的很少,而且元朝统治者是重武轻文,虽然元曲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向其名,但是元曲改编成电视剧的难度比较大,除了《窦娥冤》、《西厢记》之外,其他的很难改编,这也导致影视工作者对于挖掘元朝故事的主动性不强。

2、历史的局限性。由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元朝将各民族划分为各个等级,实际上是实行的民族分化政策,这与我们现在文明社会人人平等的意愿是相违背的,讲述元朝,某些东西是绕不开的,影视工作者如果过于戏说掩盖事实,必然遭受很多诟病,如果完全符合史实,估计审核上是有难度的。

3、当今国际背景。众所周知,当时元朝疆域拓展的相当辽阔,已经到达了欧洲,震惊了亚欧大陆,目前很多国家对蒙古有着复杂的感情,而且铁木真所在的黄金家族是在今内蒙古的,这样为了照顾某些国家的情绪,也会刻意减少元朝影视作品的产量。

以上是我的理解,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5

首先是因为元朝的等级制度。

元朝的统治集团为了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把人分为四类: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南宋境内的人民)。

当时汉人的社会地位低下,基本上处于最低层。元朝的皇帝可以随意剥夺汉族人的生命和自由,包括财产。这所有的一切随时都有可能被皇帝赏赐给皇亲国戚。

在北京的近郊,还有一些村庄叫百户千户。这个习惯就是从元朝开始产生的,元朝皇帝赏赐给自己的亲戚和重臣以百户,甚至10万户。这些人连同他们的土地和孩子都成为蒙古人的奴隶,给他们的主子任意欺凌和买卖。

就算是在清朝,满族人也不敢这么嚣张,尽管也有种族差别。满清贵族还是提出了满汉一体的政策,缓和了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

元朝的这种政策严重伤害了汉族人的感情,这种电影如果拍出来的话会破坏民族之间的团结,加深汉族人心中的伤疤。

其次,元朝的统治是比较野蛮的。

元朝的政策,禁止汉族人打猎,学习武术,持有兵器。一个村子只能有一把菜刀,就是为了防止汉族人的反抗。传说兰州的拉面就是这么产生的,因为菜刀不够用,为了节省时间,人们就开始用手来拉面。

杀死一个汉族人,只需要向汉族人的主人或官府交纳相当于一头毛驴的钱就可以了。如果杀死蒙古人和色目人,就要赔偿大量黄金。元朝的皇帝们不懂经济政策,所以财政入不敷出,对犯罪的行为一般都是只罚款。

在战争爆发时,汉族人的财产就要无条件供给战争需要,并且政府不会有任何补贴。

像这样野蛮的统治方式,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多见的,除了五胡乱华之后的魏晋南北朝的北朝比较接近之外,再没有了。

最后是元朝的经济文化超级落后。

元朝虽然疆域辽阔,对外贸易还算比较发达。但国内的经济非常落后,元朝的皇帝们,因为不重用汉人,不懂得如何发展经济,导致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低下。尤其是汉人的经济条件非常差,挨饿和死人是非常常见的情况。

元朝的统治阶级推行蒙古至上主义,对传播上千年的汉族文化不屑一顾,长期没有推行科举制,很少从汉人中选拔官吏。

中国历史上传承上千年的以知识分子和士大夫为核心的统治方式被破坏,导致汉族的主流文化走向衰落,民间一些比较粗俗的文化,也就是庶民文化迅速抬头。

元朝对知识分子的态度比较粗鲁,对文化也不是非常重视。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了明清,明朝的皇帝们动不动就把官员脱裤子打板子,就是很明显的例子。

知识分子和权贵是历史上社会的统治中坚力量,他们受到打压就代表社会文化的扭曲和变形。传统文化中那些积极向上的精神受到打压,汉文化中的那种自信力和张力受到破坏。崖山之后无中华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整体上来说,元朝统治虽然维持了98年,但整体上来看,是一部比较血腥的历史,整体社会发展乏善可陈,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很难找出一些亮点来拍成电视电影,拍出来,大概我们汉族人也是不愿意看的。

6

首先元朝时,汉人是作为一个被奴役的民族存在的,这么一段屈辱史,让现在心态浮躁的中国人,去拍摄歌颂野蛮暴力征服有着灿烂文化文明的自己的祖先?也许以后中国人思想更加平和以后,会把一些屈辱的历史拿出来拍摄,用以教育后人吧!

在元朝时,蒙古人把人分成等级来统治,这于现在中国人向往自由平等的思想不符!现在的中国人主体是汉族,而元朝时汉人是属于第三等级的民族,作为被奴役者,难道值得到处宣扬?

如果现在收复了外蒙古,也许在民族认同的基础上,会有一些宣扬成吉思汗的文艺作品。现在拍摄蒙古人压迫中原汉人的历史,是不是有想向外蒙古人朝觐的意味?

成吉思汗是个蒙古族的英雄,中国目前是以汉人为主体的国家,过于颂扬一个少数民族,而且这个少数民族还在国外立国。所以,鉴于民族的自尊心而言,汉族人从情感上不太情愿拍摄这一类的作品。

说到清朝就不一样了,满族人几乎完全融入了汉族之中,那些标榜满族的也有汉族血脉。

7

拍元朝的电视剧确实非常少。到目前为止,恐怕除了《成吉思汗》,就没有什么了。而《成吉思汗》还是中央台拍的。之前我写过两部关于元朝的长篇历史小说:《蒙哥大帝》和《宋末大变局·四川风云》,这两部小说卖得还不错,很多影视公司也有意向,但就是不敢动机拍摄。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根据我的了解,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蒙元时期,蒙古人的价值观是存在问题的。成吉思汗当年的建国是有积极意义的。他把一盘散沙互相攻讦又受尽欺负的蒙古人统一起来,建立了蒙古国,这点确实是值得颂扬的。后来他几次和别国交战,我们的同情也在他那一边。比如他和金国交战,因为金国是他的世仇,害死了他的祖先。而且金国那时候对蒙古长期使用“减丁”政策。什么叫“减丁”政策呢?就是金国每年在一个时期都会派出他的军队,深入蒙古人腹地,见人就杀。目的就是要把蒙古人减少,免得他们强大起来,对金国构成威胁。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成吉思汗攻灭金国,其实是正义的战争。

再比如成吉思汗的第一次西征,这次西征杀了非常多的人,引起了极大的诟病。但起因却也是为了复仇。当时花剌子模杀了蒙古人的商队,抢了蒙古人的财宝,还对成吉思汗进行羞辱,所以成吉思汗的这次行动,也有一点点正义性。但是后来成吉思汗的子孙们发动的第二次西征、第三次西征,以及攻打南宋,那就是明白无误的侵略,没有多少正义性可言。既然是侵略,其价值取向就有问题,所以拍摄影视是值得商榷的。


第二,拍摄蒙元时期的影视,成本太高。蒙元时期的故事主要是战争,而拍摄战争成本是很高的,需要重新筑城,需要有大量的人、大量的器具。要想把场面拍得宏大,还需要大量直升飞机的帮助。另外,故事拍出来以后,其受众情况也值得考虑。

第四,蒙元时期最精彩的故事,都集中在成吉思汗,在第二代窝阔台、第三代蒙哥以及忽必烈身上,虽然也有很多精彩的故事,但是这些故事其实差不多都是成吉思汗故事的重复。而忽必烈建国以后的元朝,不但国家短,而且那些帝王将相们几乎没有什么作为,所以投拍的价值也不是很大。


第三,受我们目前民族政策的影响。蒙古人在历史上曾经和汉族长期高度对立,宋人抗蒙也有非常多的体现民族风骨和精神的东西。但是现在,我们是多民族统一的国家,我们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民族团结和谐。如果过分强调民族曾经有过的对立,必然会激起民族情绪。从大局来看,确实也应该是这样,如何把握这一类历史影视的尺度,是一个很考人的问题。

因为以上三个原因,所以哪个影视公司都不敢轻易开机投拍。

8

说完全没有是不客观的,只是极少而已,如电视剧《成吉思汗》。造成极少的原因,可能是:

1.元朝按照征服的先后,把人划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人为地制造不公平,其中汉人(含南人)地位低下。我国的电视剧编剧、导演多为汉族,若如实地反映历史,担心伤害民族感情,引起矛盾;倘扭曲、篡改历史,又为人所不齿。所以左右为难,干脆回避。

2.成吉思汗带领蒙古铁蹄,不仅征服中原,而且横扫欧洲,大军所到之处,稍遇抵抗,动辄采取残忍的“三光”政策,血债累累。若拍摄出来,不仅易引起民族矛盾,说不准还有国际纠纷,审查也不容易通过。

3.蒙古是马背上的民族,崇尚武力,轻视文化,在其统治的98年中,实行“先军政治”,历史遗留几乎没有,甚至直到现在,连其墓葬都不知所踪,更毋庸谈历史资料、野史笔记、民间传说了,故写作难度很大。

所以,编导元朝电视剧,是出力不讨好的差事,聪明的编剧、导演不会去做的。

9

当然有关于蒙元的电视剧,我小时候就看过,戳这里成吉思汗 第1集

但这部片子有几个问题

其一,成吉思汗是蒙古人,全程汉语这违和感有点强啊,想想抗日神剧里面全程汉语的太君们。

其二,蒙古人的姓名太过于复杂,非蒙古族的人很难分得清,比如下图

反正我是读不顺口,几十个这样的名字简直要了命啊,我看了两集就晕菜了。

其三,蒙元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扩张,征服和杀戮的历史,电视剧回避吧要被喷成为尊者讳,忠实的展现出来还是要被喷成太血腥,丑化蒙古族。

当然这片子还没拍到蒙古攻打南宋,因为成吉思汗已经死在攻打西夏的途中了。如果真拍出来蒙古围困襄阳,文天祥被俘等等一系列剧情,南方各族群众能受得了么?这还有收视率么?

更倒霉的是,元朝实在是一个没什么存在感的朝代,并不是说元朝没出人才,而是时代背景不适合拍戏,它甚至连个对手都没有。秦汉三国隋唐宋明无不是有外战有内战的大时代,有斗争才有看点,可元朝最著名的外战是摆出了豪华阵容,结果在日本遇上台风加入了关东煮套餐,内战要等到元朝末年才有这条件,更糟糕的是,元朝被这帮起义军给推翻了,拍着拍着就到明朝了,然后是明朝砍北元。元朝要是拍宫斗戏的话,可能还有看点,如果观众能分得清名字的话。

10

第一,元朝书修的少,故事流传下来的少。铁木真22年征讨灭了一个西夏王朝,连片纸都没留下,这要是换清朝至少吹出一部天书来。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元代皇帝没有起居注,基本上元代的皇帝生活比较隐秘,所以想拍元宫素材的宫廷剧也没戏。

第二,电视剧很少以元朝皇宫为题材的主要原因是在其存在期间,从中华文化的角度上看,在历史典故方面很少有所建树,再加上汉族对其风俗习惯和民族特征了解也少,所以以汉族为主的创作者也无剧可写。虽然元曲是元朝的文化象征,但是这只是一种题材,不是内容。

第三,蒙汉语言不同,懂蒙语汉语又爱拍电视剧的人更少,所以拍的自然少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