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何为过度喂养?如何防止过度喂养?

何为过度喂养?如何防止过度喂养?

2020-09-12 11:43阅读(74)

何为过度喂养?如何防止过度喂养?宝宝的健康一直是爸妈的心头大事,平时都担心宝宝吃不饱,吃不好,影响吸收,因此拼命的给宝宝塞进去。宝宝因为年龄小,有时并

1

你曾经被孩子的奶量吓倒过吗?

儿子出生的时候,大部分时候我都是用吸奶器挤出来喂他,并且用专门的本子来记录他每顿的奶量。瓶喂的一大好处就是能够清晰地观察到他每天喝多少奶。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被他“巨大”的奶量给吓倒。

昨天翻小本子,发现他在39天的时候,就已经喝到725ML奶了,这还不包括当天亲喂了四次(其中一次吃了8分钟),也就是说宝宝在一个多月的时候,奶量就已经飚到800-900ML。婆婆曾对此都表示深切的担忧,孩子吃这么多会不会太多了?毕竟这个时候宝宝的胃容量还很小。后来遛娃的时候,她和周围同龄妈妈交流一下,发现宝宝们每天摄入的奶量都差不多,这下放心下来。

其实,妈妈的初乳量和宝宝的胃容量是完美匹配的。新妈妈泌乳需要一个过程,最初奶量少很正常。随着宝宝胃容量的逐渐增大,妈妈的奶量也会迅速的上升,足以满足宝宝日益增长的需求。一般四个月以内的宝宝,还是建议按需喂养。而四个月以后的宝宝,喝奶的习惯开始慢慢规律起来,可以慢慢向定时喂养过渡。

宝宝每个阶段喝多少奶是正常的?

宝宝开始逐渐定时喂养后,奶量就很清楚了,建议宝妈们养成每天记录奶量的习惯。这样一旦宝宝喝奶出现异常,就能及时观察到是否身体方面出现问题了。

(以上奶量只是个参考值,各家机构数值略有不同。家长们可自行对照表格评估自家娃的奶量是否过多/过少。)

通常宝宝喝奶过多(过少)是指显著高于(低于)上述参考值,轻微地上下浮动是正常的,宝妈们无需过于紧张。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吃饱?

从新生儿开始,家长们就一直被一个问题困扰,那就是该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吃饱呢?对于母乳亲喂的宝宝,每日的吃奶量是无法衡量的。育儿专家们都说要按需喂养,其实只要掌握一些可参考的指标和判断技巧,判断宝宝是否吃饱并不难。

宝宝每天大小便次数

宝宝出生后头两天可能只尿湿1-2片尿布,大约从第三、四天开始,他每天最少应有6-8片湿透的布尿布(或5-6片纸尿裤)。

喂母乳的宝宝每天大便2-4次,一般呈金黄色稠便。

注意!!!大便次数对于母乳宝宝仅做参考。小编本人以及孩子王很多母乳喂养的会员都遇到一个问题——母乳宝宝经常好几天都不大便,小编家娃最高记录达到10天没有大便!!

10天没大便的宝宝,搁谁家这都得急死人了。带娃去医院,医生检查了一番,也没说出个啥,只说这是生理性的便秘,民间俗称攒肚。医生建议如果宝宝喝奶睡眠都正常,不需要特别处理。

母乳宝宝如果遇到好几天不大便情况,注意观察以下两个方面:

1. 喝奶、睡眠、精神状况是否正常?

2. 一旦大便了,大便颜色是否正常(金黄色的稠便)?

如果以上两点都正常,母乳宝宝几天不大便,宝妈们也无需太紧张。

看吃奶时间

宝宝平均每吸吮2-3次可以咽下一大口,如此连续约15分钟,宝宝一般就吃饱了。

看吃奶次数

新生宝宝吃奶的次数应很频密,通常1.5-3个小时一次,平均每天应吃奶8-12次。

吃奶后宝宝的表情

宝宝一般吃饱了会自行停止,如果宝宝自动放开奶头,停止了吃奶,表示他已经吃饱了。或者看宝宝吃完奶后的状态,比如,宝宝吃完奶后不哭、对着妈妈微笑或者马上入眠,则说明宝宝吃饱了。如果进食后仍然哭闹或是吮吸手指,那么说明宝宝很可能是还没有吃饱。

看宝宝体重

体重增加是最重要的指标。足月宝宝一般第一个月会增重720-750克,第二个月会增重600克左右。如果宝宝体重减轻,要么是生病了,要么就是喂养不当。喂奶不足或奶水太稀导致营养不足是婴儿体重减轻的重要因素之一。

新生宝宝因为胃小,每次吃奶量不多,所以一定多喂几次,一般白天1.5-3个小时一次,晚上3小时左右喂一次。

小王有话说

从新生儿开始,孩子就有饱感,如果给孩子吃够量以后,孩子自然会拒绝再吃,所以家长在给孩子无论是喂奶还是喂辅食的时候都要看孩子的状况,如果孩子已经不专心或者拒绝吃的时候就要停止。如果宝宝已经明确表示不想再吃,家长还硬塞硬喂,只能让宝宝对进食越来越抗拒。我们大人还有胃口不好,不想吃饭的时候呢!


Hi,我是孩子王首席育儿顾问,持有国家高级育婴资格证,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样的育儿顾问为宝妈们提供婴儿抚触、产妇催乳、宝宝理发、营养指导、母婴护理、成长培育等服务,让当妈妈变得更简单!

2

当宝贝还不会说话时,他各种不舒服只能靠哭来诉求,往往新手妈咪们看见孩子哭,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孩子饿了,然后给孩子喂奶,特别是母乳喂养时,因为随时随地更方便,而宝宝在嘴被堵住奶头后自然也就无法哭闹了。

事实上,可能孩子尿了或者困了,累了,身体不舒服了,想要妈妈陪伴了,都会造成宝贝哭闹,如果妈咪不分情况只是喂奶,很容易过度喂养。

我一直崇尚的“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孩子吃个八分饱就可以了,现在孩子都不缺营养,更多的是营养过剩。

过度喂养很容易造成孩子消化不良

如果孩子水样便,常带有泡沫和绿色。呕吐,吐奶不能用拍嗝所缓解。腹痛,伴有因腹痛或胀气而哭闹。体重不增或体重减轻。往往是过度喂养。

过度喂养会导致孩子肥胖

现在小胖墩特别多,很多就是婴幼儿期间定下来的基调。

婴儿期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刺激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的分泌,刺激蛋白合成和细胞增殖,使肌肉和脂肪细胞增多。过度喂养使宝宝血清中瘦素浓度增高,导致下丘脑瘦素受体对瘦素的敏感性下降。当体内出现能量正平衡环境时,如青春期,就很容易发生肥胖。

避免过度喂养,妈咪可以这样做:

定时定量定点

如果是配方奶,奶粉盒上都有根据孩子年龄对应的奶粉量,可参照那个量。母乳也尽量让孩子定时定点吃,宝宝每天尿透6块以上尿布,就表明奶量够的。

另外尽量不用食物安慰、鼓励婴儿。

奶量计算公式

奶量的计算公式:一日奶量=100×[110×体重(千克)]/86

简便的算法:一日奶量=128毫升×体重(千克)

祝宝贝健康活泼。

jason妈咪有办法,喜诗词,爱旅游,在育儿路上不断学习修行,听说关注我的都是长得好看的。来,一起修行吧。全部是原创,字字都是自己的实践经验。

3

一谈到喂养宝宝,妈妈们担心的大多是宝宝有没有吃饱,吃少了会不会影响生长发育,但是很少有家长会担心宝宝吃的太多导致过度喂养。过度喂养容易导致婴儿脑疲劳。因为吃的越多,胃肠需要血液越多,相对脑供血量减少,对大脑危害越大,也增加消化器官的负担,造成消化不良或积食。

如何判断宝宝已经过度喂养了

如果宝宝有很强的吸吮需求,家长错误判断以为宝宝饿了并喂养,特别是奶瓶喂养,宝宝每一次吸吮奶瓶都会吃到奶,当吃到口欲基本满足时,已经被撑到了。由于奶瓶的设计原理是靠宝宝口腔形成的空气负压把奶吸出来。宝宝吃进一口吞下时,吞咽动作本身就会在口腔里造成新的负压,让更多的奶流进口腔。一段时间后出现以消化不良为主的综合征,如:

? 水样便,常带有泡沫和绿色。

? 呕吐,吐奶不能用拍嗝所缓解。

? 腹痛,伴有因腹痛或胀气而哭闹。

? 体重不增或体重减轻。

? 如果是母乳会出现过度喂养吗?

一般说来,宝宝具有调节能量摄入的本能,但是这种本能更多地体现在母乳喂养上。妈妈不用担心母乳亲喂的宝宝由于吃奶太频繁而造成“过度喂养”。

因为宝宝虽然吸吮需求很高,可是他所吃进去的每一口、每一顿,其实都是他自己可以“控制”的,并非不得已不小心吃进去。同时,如果吮吸久了,容易吸到后奶,后奶乳脂肪含量高,容易产生饱腹感,从而停止吸奶。

但是如果是把母乳挤出来用奶瓶喂养,就会出现和奶粉喂养的情况一样。妈妈们要宝宝健康成长,最好不要奶瓶喂养,少奶的妈妈要尽早追奶。

4

过度喂养是指给予宝宝的营养和能量超过宝宝正常代谢的需要。宝宝比同龄宝宝更“大”。过度喂养会导致以下问题:

消化吸收不良

宝宝各个器官都处于一个生长发育阶段,还都很稚嫩,且活动能力很有限。过度喂养、过早添加辅食,以及过量添加辅食都会加重消化器官的工作负担,引起消化吸收不良。

易脑疲劳,引起大脑早衰

为消化过多的食物,消化道必然扩张,有限的血液和氧气从头部转移到消化道,脑细胞会因而暂时缺血,所以吃得越多,胃肠需要血液越多,脑供血越少,对大脑危害越大。研究发现,早衰物质会因饮食过饱于饭后增加数万倍,易致肥胖症,甚至影响大脑的发育,智力偏低。

增加儿童肥胖的危险性

婴儿期过度喂养会增加儿童肥胖(5~6岁)的危险性。

其他非传染性疾病

过度喂养还会增加日后罹患其他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如:高血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冠心病、中风等。虽然这种影响在生命的早期不会显现,但却已经对健康埋下了隐患。


避免过度喂养,家长必须学会如何判断宝宝吃饱了:

1.看宝宝体重&身高增长速度

0-3个月的宝宝,每月体重增长达到1千克,身高增长达到4厘米左右,就说明宝宝基本吃饱了。如42天宝宝检查时体重增长小于1.5千克,那就说明可能母乳不够,需添加奶粉,也可能是喂养方法不对,需医生指导。如果体重增长过快,就说明你可能喂多啦。

2.观察宝宝吃奶时的反应

宝宝在吸吮的时候吸不出来会放声大哭,然后再用力去吸,吸了一会儿吸不出来又会哭,哭了又想再吃,始终舍不得放开乳头。宝宝在吸吮的时候,妈妈的另一个乳房不分泌乳汁,也说明母乳不够了。

如果宝宝只是吸吮不发出吞咽的声音,或者吸吮多口才咽一次,说明妈妈的奶不是很多。

3.看宝宝吃奶后的反应

如宝宝吃奶后能安静睡觉3小时以上,直到下次吃奶前才有哭闹,这表示他已吃够了。如宝宝长时间不肯放开妈妈乳头,或猛吸一阵又把乳头吐出来哭闹,且体重增长慢,则表明没有吃饱。

4.看宝宝的大小便

一般而言,宝宝每天尿湿(湿透)6块以上尿布,说明母乳的量足够,宝宝吃饱了。

5.看宝宝的肤色

看宝宝的肤色是否健康、皮肤和肌肉是否有弹性,如果一切正常,那就说明宝宝吃的很饱且很好!

5

在妈妈们心中,宝宝的吃饭问题往往是头等大事。可是当宝宝还小的时候,尤其是0-6个月的宝宝,往往还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有些妈妈总是觉得宝宝没吃饱,孩子一哭就以为是饿了。还有一些妈妈为孩子吃得多、吃得胖、长得快而“自豪”,其实孩子太胖或发育过快,同样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小的麻烦。

什么是过度喂养?

过度喂养是指给予的能量和其他营养素超过宝宝机体保持代谢稳态的需要。传统的过度喂养是指宝宝因摄入奶量过多而引起的,以消化不良为主的综合征。症状表现为:

◆ 水样便,常带有泡沫和绿色。
◆ 呕吐,吐奶不能用拍嗝所缓解。
◆ 腹痛,伴有因腹痛或胀气而哭闹。
◆ 体重不增或体重减轻

过度喂养的4大危害


宝宝各个器官都处于一个稚嫩的阶段,它们的活动能力很有限,如消化系统器官所分泌的消化酶的活动比较低,量也比较小。在这种生理条件下,会对宝宝产生不良后果:


1、过度喂养易导致化吸收不良


过度喂养会加重消化器官的工作负担,引起消化吸收不良。父母一定要有计划的供给食品,使宝宝能始终保持一个正常的食欲。


2、过度喂养易脑疲劳


为消化过多的食物,消化道必然扩张,有限的血液和氧气从头部转移到消化道,脑细胞会因而暂时缺血,所以吃得越多,胃肠需要血液越多,脑供血越少,对大脑危害越大。


3、过度喂养还会促进宝宝大脑早衰


研究发现,早衰物质会因饮食过饱于饭后增加数万倍,易致肥胖症,甚至影响大脑的发育,智力偏低。


4、过度喂养可致肥胖


婴儿期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刺激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的分泌,刺激蛋白合成和细胞增殖,使肌肉和脂肪细胞增多。有学者提出下丘脑和内分泌调节学说,即过度喂养使宝宝血清中瘦素浓度增高,导致下丘脑瘦素受体对瘦素的敏感性下降。当体内出现能量正平衡环境时,如青春期和孕期,就很容易发生肥胖。当然,这并不排除婴儿期后不良膳食和生活方式也是导致成年期肥胖的重要因素。

五招教你判断宝宝 吃得饱不饱

说到这里有些妈妈还是有些担心,母乳喂养不可能每次都做到那么精确,小宝宝又不会说话这该怎么办?其实只要你能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要宝宝吃得饱不饱是有迹可循的。


看宝宝体重&身高增长速度

0-3个月的宝宝,每月体重增长达到1千克,身高增长达到4厘米左右,就说明宝宝基本吃饱了。如42天宝宝检查时体重增长小于1.5千克,那就说明可能母乳不够,需添加奶粉,也可能是喂养方法不对,需医生指导。如果体重增长过快,就说明你可能喂多啦。


看宝宝吃奶后的反应

如宝宝吃奶后能安静睡觉3小时以上,直到下次吃奶前才有哭闹,这表示他已吃够了。如宝宝长时间不肯放开妈妈乳头,或猛吸一阵又把乳头吐出来哭闹,且体重增长慢,则表明没有吃饱。


看宝宝的大小便

一般而言,宝宝每天尿湿(湿透)6块以上尿布,说明母乳的量6足够,宝宝吃饱了。


看宝宝的肤色

看宝宝的肤色是否健康、皮肤和肌肉是否有弹性,如果一切正常,那就说明宝宝吃的很饱且很好!

6

婴儿每天需要吃多少奶? 我们时常说,母乳是有智慧的,因为宝宝需要多少,就会吃多少;宝宝吃多少,母乳就会产多少。一般来说,母乳喂养的宝宝是不易出现过度喂养的问题的,因为如果宝宝吃饱了,就会一脸满足的吐出乳头,不再吸吮了。

那么吃配方奶的宝宝,要如何判断他是否吃饱呢?初生婴儿在首数天需要相当少的婴儿配方奶。进入第二个星期,婴儿所需要的奶量会增加。而每个婴儿需要的奶量都不同。

大部分的婴儿会有自己吃奶的习惯,需要的奶量和饮奶的次数都各有不同;有部分婴儿需要每餐奶量较少而频密的喂哺,但亦有部分需要每餐奶量较多而次数较少的喂哺。

无论是否母乳喂养,我们都要留意婴儿示意的饱饿信号

肚子饿的信号(开始喂哺 ):睡醒并移动身体;转动头向两边并张嘴觅食;吸吮小手或拳头;表现不耐烦或哭闹。

吃饱了的信号 (停止喂哺 ):停下来,不再吸吮;吐出奶嘴或乳头;睡着了;拗起背。

婴儿在出生数天后,有以下的情况便显示他吃的奶量已足够:每天大约换出六块湿透的尿片和小便是淡黄色;排出黄色大便;体重(除去所有衣物)增长速度令人满意。

添加辅食之后,我们也要学会识别宝宝饥饱的信号。宝宝天生懂得分辨自己的饱与饿,因此吃多少应由宝宝主导;大部分宝宝在15 - 30 分钟内便吃饱;宝宝会以下列各种行为来告诉你“我肚饿了”或“我吃饱了”!

肚子饿的信号

  1. 对食物表示兴趣;
  2. 将头凑近食物和匙羹;
  3. 身体俯向食物;
  4. 太饿时会吵闹、啼哭。

吃饱了的信号

  1. 不再专心进食;
  2. 吃得愈来愈慢;
  3. 避开匙羹;
  4. 紧闭着嘴唇;
  5. 吐出食物;
  6. 推开或抛掷匙羹和食物;
  7. 拗起背。

提提你:宝宝吃饱了,而你仍要他继续进食,会导致:宝宝觉得进食不是轻松的事;宝宝对“食”产生反感;产生其他进食的问题,例如宝宝在吃奶和吃饭时与你对抗,因而吃得少,或因进食过量而引致肥胖。

宝宝的生长必须要有足够的营养,但吃得多不一定会高些。因为胎儿期间的发育状况,特别是遗传因素对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喂得过量,容易导致肥胖和相关的健康问题。

  • 宝宝的身体有内在调节的机能,会按生长的需要来调节食量,得到恰到好处的养分;
  • 出生后首三个月,宝宝处于快速生长期,食量会增加得快;
  • 快速生长期过后,宝宝的身体不需要那么多养分,食量便会减少,有时甚至不愿吃,但却表现活泼。这些都是正常的情况。

要让宝宝健康成长,家长的任务是:提供营养合适又安全的食物;跟随宝宝饱和饿的反应来喂。

  • 宝宝的身体需要各有不同,不要与别人比较食量;
  • 宝宝每餐、每天的食量都不同;
  • 有时活动后要吃多些,有时玩得太倦,反而不愿吃;
  • 处于快速生长期的宝宝的食量会较平常多。

理想的喂食方式,是依照宝宝的饱饿反应来喂食,不必坚持宝宝每餐吃光同一分量的食物。

7

一般来说纯母乳喂养期间不存在过度喂养问题,如果配方粉喂养严格按照喂养要求来。等添加辅食以后,看宝宝如果表现出不吃那家长就不要强迫。并在此期间给宝宝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一岁以后,每次吃饭一定固定餐椅上吃,如果宝宝离开餐椅,那妈妈就不要追着喂了,几次以后宝宝会琢磨出吃饱了才能离开,提前离开就没有饭了。相信孩子自己知道吃多少合适,妈妈放手就不用纠结了。把饭量让宝宝自己控制就不会出现过度喂养问题了。

8

宝宝又积食了!总能听到医生这样讲,宝宝积食,意味着你家宝宝可能过度喂养了。

过度喂养是指给予的能量和其他营养素超过宝宝机体保持代谢稳态的需要。传统的过度喂养是指宝宝因摄入奶量过多而引起的,以消化不良为主的综合征。

症状表现为:

◆水样便,常带有泡沫和绿色。

◆呕吐,吐奶不能用拍嗝所缓解。

◆腹痛,伴有因腹痛或胀气而哭闹。

◆体重不增或体重减轻。

是否过度喂养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喂养人对宝宝摄入量的判断。如果配方奶配制得过浓,就会导致宝宝体内细胞外液呈现高涨状态,细胞内液减少,随之出现慢性口渴,而慢性口渴又可能增加哺喂次数,因此最终导致过度喂养。当妈妈认为宝宝吃得多有益健康时,就会导致过度喂养。

宝妈看过来:4招避免过度喂养

1、看宝宝体重&身高增长速度

0-3个月的宝宝,每月体重增长达到1千克,身高增长达到4厘米左右,就说明宝宝基本吃饱了。如42天宝宝检查时体重增长小于1.5千克,那就说明可能母乳不够,需添加奶粉,也可能是喂养方法不对,需医生指导。

2、看宝宝吃奶后的反应

如宝宝吃奶后能安静睡觉3小时以上,直到下次吃奶前才有哭闹,这表示他已吃够了。如宝宝长时间不肯放开妈妈乳头,或猛吸一阵又把乳头吐出来哭闹,且体重增长慢,则表明没有吃饱。

3、看宝宝的大小便

一般而言,宝宝每天尿湿(湿透)6块以上尿布,说明母乳的量6足够,宝宝吃饱了。

4、从宝宝下咽的声音判断

宝宝平均每吸吮2-3次可以咽下一大口,如此连续约15分钟就可以说明宝宝吃饱了。

TIPS:新妈妈们要了解正确喂养的重要性,学会正确调制配方奶的方法,避免过早为宝宝添加固体食物。婴儿时期是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尽量不要让奶瓶喂养时期过长,爸爸妈妈还要避免用食物去安慰、鼓励宝宝,避免过度喂养。

9

这个问题我们分为奶瓶宝宝和母乳宝宝来讨论。

过度喂养就是宝宝的进食量超过了宝宝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能力,给肠胃和肝脾造成了负担。

判断宝宝是否过度喂养首先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看看宝宝使用尿不湿的数量。正常为8片左右,

2看宝宝大便的次数和大便的形态。正常为每天2-3次。

3.宝宝是否有腹胀腹痛的现象。

4.宝宝是否有吐奶,溢奶的情况发生。

如果有以上情况,宝宝可能出现了过度喂养。

防止过度喂养的最好办法就是定时定量。

对于母乳宝宝来说,宝宝与生俱来能够调节自己饥饱的能力,可能有的时候妈妈们认为宝宝已经多次吮吸,但其实宝宝每次吸入的量是不一样的,他自己会分清是口欲还是肚饿的需求,根据自己的需求吮吸。

但是,确实母乳喂养的部分宝宝也存在由于吸量过大,造成了肥胖,这一点,宝妈们不必过度担心,等到宝宝到了添加辅食的年龄,可以通过辅食来慢慢调节。并且增加孩子的运动量。

对于奶瓶喂养的宝宝,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妈妈冲奶是否严格按照说明书来进行。一个是奶嘴的设计是否符合宝宝的月龄。

有的妈妈担心宝宝吃不饱,缺营养,放奶粉的时候总是稍微多一点,如果经常这样就会造成过度喂养。冲奶粉,要先放水,后放奶粉,使用温开水。有的奶嘴的流速和硬度没有按照适龄宝宝的需求来设计,造成流速过快或硬度不够,宝宝吸奶过易,也会造成过度喂养。家长在购买奶瓶的时候,要注意适用年龄。

我是J妈,硕士,翻译+教育行业十多年的经验,现专心在头条码字,每天更文,专注于育儿经验和宝妈自我提升以及时间管理,分享我的所学所思,所有文章,一字一标点,全部是我一个一个敲打出来。

关注我的朋友,会在五月免费得到我录制的美国家庭万用亲子英文视频课程,同时组建学习打卡团,让我们共同前行。

文章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内如果有错别字,请见谅。

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谢谢!

10

1.喂养过度

在传统的观念里,“大胖小子”是“养得好”的标准之一,所以只要孩子吃得下,家长就一个劲儿地喂;即便孩子不想再吃了,还常常“想尽办法”连哄带骗地让他再多吃点儿。但事实上,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很有可能引起喂养过度,造成呕吐、消化不良,甚至过度肥胖等不良后果。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他会根据自己的生理需求,对“吃多少”做出反馈。如果孩子明确表现出“不想吃”了,就不要再强迫喂食了。


如果觉得孩子瘦小且吃得又少,那建议去儿保科做下检查,找到原因后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调理饮食,而不是一味“多喂”。


2.奶类喂养过多

虽然在孩子1 周岁前,奶是最主要的营养来源,但辅食添加后,要注意控制奶量,每日不宜超过1000mL。否则,奶摄入过多,孩子不但会因胃容量被占据而影响对辅食的接受,更重要的是,6 月龄后,奶中的营养素已不足以完全供给孩子生长发育的需求了,需要辅食中的营养来补给。


此外,奶摄入过多,而辅食添加过少、进程过慢,也会影响孩子咀嚼能力的发展,同时由于味蕾刺激不够,还易导致孩子今后接受更多样的新食物时产生困难,出现偏食、挑食的现象。


《时尚育儿》杂志,为孕、0~3岁家庭提供权威育儿、生活消费指南,点击右上角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