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一些影视剧的影响(如《新三国》),很多人对曹、刘、孙三家创业集团的核心人物的年龄没有概念。甚至不少人以为曹操和司马懿的年纪相仿。但其实曹操和司马懿的年龄差距很大。
公元150—159年:曹操、孙坚、孔融、汉灵帝、荀攸、张昭;
公元160—169年:刘备、关羽、张飞、荀彧、张辽、曹仁、太史慈;
袁绍、袁术、刘焉、吕布、马腾、张鲁、夏侯惇、夏侯渊、公孙瓒、赵云等人的出生年份没有记载,但从他们的生平履历来看,应该与曹刘孙等人的年龄相仿。
公元170—179年:郭嘉、孙策、马超、周瑜、鲁肃、吕蒙、司马懿、杨修、王凌、法正、庞统;
公元180—189年:诸葛亮、孙权、陆逊、汉献帝、曹丕、曹彰、蒋济;
曹真、曹休等魏国二代宗室将领的出生年份没有记载,但从他们的生平履历来看,应该与以上人物的年龄相仿。
公元190—199年:曹植、邓艾;
公元200—209年:姜维、刘禅、司马师、夏侯玄;
公元210—219年:司马昭;
公元220—229年:钟会;
公元230—239年:吴景帝孙休、晋武帝司马炎、魏帝曹芳;
公元240—249年:魏帝曹髦;魏帝曹奂;吴末主孙皓;
从以上列举人物的出生跨度可以看出,曹刘孙三家的核心创业班子的年纪都挺大的。就拿曹操来说,创业时他已经35岁,创业将近30年,打下半壁江山时,自己已经是半个身子都埋在土里了。跟他一起打江山的老哥们也一样,几乎各个都是垂垂老矣。
↓《新三国》汉中之战(219年)剧照。司马懿扮演者倪大红的演技很好,但是剧中的扮相太糟糕了。(太老气)
下面再看看曹魏前期主要将领和宗室成员的病卒时间:
公元210—219年:夏侯渊、乐进;
公元220—229年:曹操、曹仁、夏侯惇、夏侯尚、曹休、徐晃、张辽、于禁、 曹彰、曹丕、许褚;
公元230—239年:曹叡、曹洪、张郃、曹真;
把这些人的病卒时间一看,高平陵之变时的情况就很明显了。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三国前期的名人,除了司马懿、孙权、王凌这几个比较长寿的老大爷还活着外,别说是跟曹操同的辈人了,就连跟司马懿年龄相仿的人也几乎是死绝了。
当时还活跃在各条战线的人,都是姜维、司马师、司马昭这些晚辈。
所以,为啥司马懿发动政变时,曹操的老部下都坐视不理?因为都死绝了呗。以上这些人物但凡有一个人还活着,司马懿三父子断然不敢发动政变!
二、青黄不接
清朝小说《扫迷帚》里面有句名言:“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句话意思是说,蜀之能征善战的大将都已亡故,无人可用,只能让年迈的廖化做先锋。
这句话虽然说的是蜀汉,但其实也可以用在曹家人身上。
曹丕登基后,出于对直系皇族的忌惮,他对所有直系皇族(如曹植、曹彰)全部都进行了打压。他的这一举措,导致整个曹氏和夏侯氏都出现了人才断层问题。
打压完直系皇族后,曹丕重用曹真、曹休这些支系皇族。但曹休、曹真这些曹家二代支系皇族跟曹丕一样,一是短命,二是后继无人。当他们也先后谢世后,曹家将领陷入了九年的断档,无人可用的尴尬境地。
当时正好是诸葛亮北伐的高峰期,蜀汉接连发动了第四和第五次北伐,孙权也配合诸葛亮打了一次。面对咄咄逼人的汉吴联军,曹叡只得重用外姓大臣,把全国军事指挥权全权交给司马懿、满宠等外姓大臣掌握。
此后尽管诸葛亮病逝,蜀汉的北伐也暂时停止了,但曹叡并没有收回兵权,而是继续让司马懿等外姓人统兵。比如公元238年的辽东公孙渊叛魏自立事件,率领魏国大军平叛的大都督就是司马懿。
不夸张的说,魏国当时起码有一半的兵权都掌握在司马懿手上。这么大的比例,在曹操和曹丕时代,是绝对不可能的。
估计曹叡也是意识到了问题,所以在公元239年,他病得神志不清时,他在弥留之际决定把大权交给曹家将,以免外姓人篡夺了曹氏的江山。于是曹真的儿子曹爽登场,成为第三代曹家将的领军人物。
但是,司马懿是历经四朝的老滑头,曹爽是个什么玩意?
三、人心尽散
曹爽,字昭伯。曹氏二代将领曹真长子。他这个人到底有没有本事,这个不好评价。但从他后来的所作所为来看,曹叡让他和司马懿共同辅政曹芳,绝对是看走了眼。
曹爽辅佐曹芳初期,他在一群有志青年的辅佐下,从司马懿手里收回了兵权,成为曹魏实际上的国家元首。
当他大权独揽后,他认为九品中正制使得朝廷里密密麻麻的到处都是世家子弟,庶族要想出人头地越来越难,皇家的权威也被士族们逐步消解。于是他决定改革——通过改革限制特权阶层的膨胀。
于是,这一下就玩大了!
为什么玩大了呢?因为他打压司马懿,倒霉的只是司马懿一家,曹魏政权的其它士族不会有危机感。司马懿被他捅翻了,也只能自己暗自伤心。但是曹爽想限制士族特权,这就等于跟所有士族开战了。毫无疑问的是把士族往司马懿身上推。
比如,当时大士族荀家(荀彧),当年荀彧就是被曹操害死的,荀家本来跟曹家的关系就不好。荀彧儿子荀顗看到天道有轮回,心想你曹家也有今天?于是,他转回身就帮着司马家谋划篡位。
再比如,程家(程昱)、贾家(贾诩)、郭家(郭嘉)的后人,政治态度也不明朗,非常的含糊。但这并不重要,因为这三家的儿子混的都不咋地,官职最高也就是太守。不管是帮助司马氏造反,还是阻挠司马氏篡位,他们都起不到什么大作用。
还比如,钟家(钟繇)、贾家(贾逵)、王家(王朗)、华家(华歆),这四家的儿子是一个比一个操蛋,跟他们爹有一拼。这些人的政治主张就是谁当皇帝都是我亲戚,谁想当皇帝我就上劝进表,呵呵!谁规定皇帝之位只能让曹家人坐了?
曹丕当年就被这些人扶上位的,他也是瞎了狗眼。后来捅曹家腚眼的人,恰恰就是这帮扶曹丕上位的墙头草。
这是士族阶级,再来看将领。
曹操的五子良将都是猛将,但他们的儿子都是草包。张辽儿子张虎官位只到偏将军,比他爹的前将军和征东将军差了不止十万八千里;于禁,徐晃,张郃的儿子更惨,在史书上关于他们干了什么事情都没记载。由此可想而知,司马懿要政变,曹操当年心腹老将的儿子们,一个也靠不住。
典韦的儿子典满,许褚儿子许仪同上,两个也都是草包。尤其是许褚的儿子,他在随钟会伐蜀途中因为没有及时修补道路,被主帅钟会下令斩了。(都跟着钟会了,可见许仪也是个无所谓谁当皇帝的主。他爹许褚那么忠心,居然生了他这个废材)
跟以上那些废材相比,乐进的儿子乐綝还算比较争气,官至扬州刺史。然而,他是支持司马氏的。诸葛诞起兵造反司马氏反时,把他给杀了。
从以上列举的名单可以看出,司马懿发动政变时,曹氏的江山基本上就是岌岌可危。曹魏政权最大的问题在于:那些大族统统都是不安定因素,荀家、钟家、王家、贾家,几乎没一个是忠臣。从当年官渡之战时一堆人暗通袁绍就可以看出,这群人就是顺风各种表忠心,逆风各种拆墙角。还真不是司马懿有本事,他只不过是在最合适的时间朝曹氏大厦这栋危楼踢了一脚。曹氏大厦就被他这一脚给踢塌了。
四、零碎的抗争
当然了,多数人都选择观望,不代表没人拥护曹氏。比如夏侯尚的儿子夏侯玄,夏侯渊的儿子夏侯霸。但是由于曹丕防自己家人防的太狠了,这些人普遍都没有实力。最后夏侯玄因密谋诛杀司马昭被夷三族,夏侯霸害怕被害,逃到了死敌蜀汉避难。
士族当中,陈群的儿子陈泰有点本事,也有点良心(陈群是曹丕的托孤大臣),但这人就是没脑子,政治智商不太高。跟他一样的还有蒋济,也是个老实人,但就是没有政治智商,司马懿让他去劝曹爽投降,他还真的去了,结果大家都被司马懿耍。事后蒋济还觉得内疚,莫名其妙的气死了。净给司马家添嫁衣,蒋家什么都没捞到。
众多士族、将领当中,唯一起兵拥护曹氏的只有毌丘俭一个人,结果孤军奋战,很快就被司马氏扑灭。(毌丘俭报答的是曹叡)
另外,王凌、文钦、诸葛诞等人也反对司马氏专权,但他们不是曹魏的忠臣,他们只是认为司马氏能篡权,自己也可以,想取代司马懿父子黑吃黑的货。最终也都被司马父子消灭。
等到这些零碎的势力全被干掉后,当司马昭杀曹髦时,满朝文武没人敢反对司马昭,全部拥护司马昭。除了陈泰一个人。
但是前面说了,陈泰这人没脑子。该出手时不出手,等到司马氏大权独揽,他再去骂司马昭不忠,有鸟用?或许在其它人看来,连陈群的儿子都不敢去清君侧,我们又凭什么送死?
当陈泰也被排挤,郁郁而终后,曹氏的江山就真的灭亡了。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建魏;
公元249年,司马懿政变,诛灭曹爽;
公元254年,司马师废黜曹芳;
公元260年,司马昭杀害曹髦;
其实,从公元249年曹爽丢掉兵权后,曹氏江山就已经灭亡了。后面的16年,实际上是披着曹氏外壳的司马氏江山。
值得一提的是,曹丕篡汉时,对汉献帝最忠诚的是他的妹妹曹节。而司马懿政变后,对曹氏最忠诚的是司马昭的叔叔司马孚。在司马昭弑君的时候,没人敢替曹髦收尸,是司马孚去收尸的。随后,司马孚在朝堂之上公开和司马昭决裂。
这真的是天道有轮回,报应说不定哪天就降到了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