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吃肉喝酒,江湖快意人生,很多影视剧里面那些江湖大侠都是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好不痛快。那么古代人吃的都是什么肉,猪肉吗还是牛肉?把口水擦一擦,小喵和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古代人的食肉经。


说到老百姓的肉食,相信很多现代朋友都会知道我们是以猪肉为主。猪这种家畜因为没有马那种健壮的体力,也没有牛的吃苦耐劳,唯一的优点就是好吃懒做长肉肉,所以很多人会自然地认为古人也是吃猪肉为主,其实不然。

现在我们天天吃的猪肉放到古代是要被鄙视的,在古代,牛羊肉才是高级肉食。

在古代,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有相对应的礼法约束的,《礼记》记载:

“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

由此可见,身份不一样的阶层吃的菜品肉食都不一样。

古代三牲

而在古代,一开始以牛羊肉为主流肉食,是高贵肉食,猪肉反而是落了下乘。那么古人是天天吃牛肉吗?不是的,古代的牛肉少之又少,因为禁杀耕牛。我国古代是农耕文明,耕牛在人们生活里是重要的财产,是耕种的重要工具,从汉朝开始,国家就明确立法禁杀耕牛了,《淮南子》记载:“王法禁杀牛,犯禁杀之者诛。”到了唐宋时期,虽然废除了杀牛偿命的规定,但还是有杀牛坐牢的规定。可见耕牛在古代地位极高,不可随便杀了来吃。

古代禁杀耕牛

或许很多朋友就说了,你刚刚不是说牛羊是古代主流肉食吗?而且《水浒传》里那些英雄好汉动不动就点的两三斤牛肉哪里来?答案是这些牛都是老死、病死、或者意外死亡的牛,经官府同意后这些牛是可以吃。况且大家也通过一句话,叫山高皇帝远,虽然官府严禁,但是民间还是有不少违法吃食牛肉的,谁叫牛肉美味呢?

虽然口感比不上牛羊肉,但是猪肉多呀,吃了还不犯法。

猪肉现在人生活里不可缺少的肉食,价格也是比牛羊肉便宜很多,可是猪肉在古代一开始处于肉类之末,社会地位比不上牛羊肉,一直到宋代,才有所改变。宋代大文豪苏轼,他出名除了诗学文采,还有那道东坡肉,至今还是饭桌上的必点美食。

东坡肉

当然,猪肉在社会上流行起来而不是仅限于存在那些饕餮食客菜谱的时间已经是明朝了。据《明宫史》记载,明朝的宫宴上已经出现猪肉为食材的菜品,这说明猪肉在这个时候成为了上的了台面的肉食了。

结语

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的饮食单调,肉食更加是少之又少,平常老百姓更是几乎吃不到肉食,唯一荤腥或者就是鱼了。至于牛羊肉这些,更加只是上流社会人士才能享用的,哪像现在,各种肉食,五花八门的,人们却还不满足,还要去吃野生动物,实在引人深思。

最佳贡献者
2

从农耕社会开始,人们也是吃肉的,蛋白质的摄入途径之一就是从动物那里获得。大家很早就懂得了驯养家畜,比如:马牛羊猎狗鸡。

虽然肉食不缺,但也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享用这些肉食的。

有些肉,可望而不可及,不是人人都能吃的

当时的人们,也不是什么肉都能吃的。吃肉要按规格来,否则就是逾制。

比如先秦时期的饮食就有明确规定,《国语·楚语下》中记载:

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

翻译成大白话是这样的:只有天子才可以吃猪牛羊的肉,诸侯可以吃牛肉,卿吃羊肉,大夫可以吃用猪肉,士人可以吃鱼肉。而老百姓嘛,只能吃菜。

可怜的人们,不光是身份分成了三六九等,就连吃个肉还被分得明明白白。

到了秦代和汉朝,又变成了私下杀牛会被判处死刑。这其实很好理解,因为牛在当时是重要的生产工具,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宰杀牛的。

唐宋起,只能食用老死或者病死的耕牛肉。在北宋时期,杀牛必须向官府报告,否则要处以刑罚。

当然,有一种动物的肉慢慢浮出了水面,它不在不许随意吃肉的名单内,那就是狗肉。

曾在西汉墓中出土了大量的“肉狗 ”,数量之大远超牛、羊、猪等陶俑殉葬品。

到了元代,草原上的汉子们,总归要大块吃肉,大口喝酒,一日三餐不离肉食了吧?然而,这是后人想多了。

真实的情况是只有在重要节日、接待贵宾时才会杀羊,大家还是主要以粮食、奶制品为生。马和羊对于草原人民来讲,那也是珍贵的生产资料,哪啥得天天吃肉啊。

肉食只有到了进入明清时期,才真正成为了老百姓也能享受得起的食品,其中,猪肉是主流。

有些肉,可以翻着花样吃

著名汉墓马王堆出土了大量的动物,最终确定的有,兔、犬、猪、梅花鹿、黄牛和绵羊等6种兽类;还有鸭、鸡、鹤、喜鹊和麻雀等12种禽类,另有6种鱼类,这些动物大部分都是供墓主人食用的。

不难看出,肉类已经开始细分化,而烹饪方式也细分化,比如墓中出土的遣册上记录了一些当时常用的方法,这简直是肉食的花式玩法。

羹,类似白切。放肉,白水煮,不放任何调料。等煮熟了切开,另外上调料,吃的时候蘸着调料就可以了。

濯,现代的说法就是涮。涮羊肉、牛肉、猪肉,反正辛追夫人们和她的家人好友,在冬日里,热着热腾腾地火锅,喝着米酒,看着乐人舞姬们的艺术表演,也算是人生美事了。

炙,烧烤的前身。用竹签穿起来,放火上烤。当然,当时的烧烤种类还是挺多的,凡是肉类,都可以上烤。有些肉可能现代人都没怎么有机会来烤着吃,比如鹿肉。

近来热播剧《清平乐》中,少年仁宗在民间溜达一圈回宫时,待卫一股脑报了菜名:肘花、熏鱼是冷盘,灸羊肉是主食。在剧中多次被提及,可见当时的人们是多么的喜欢吃烧烤啊。

脍,把生鱼、肉切成薄片,蘸调味料食用。这是现代人吃生鱼片、生肉片的前身。

后两种烹饪法方式,其鲜美、好吃程度,最后直接出了个成语:脍炙人口。

对了,这么美好而珍贵的肉类,要是一时吃不完,坏了就可惜了。当时的人们就开始想尽办法让肉类们能够长期保存。甚至还有好多的方式,沿用至今。

比如腊,腊肉、腊鸡、腊鱼等等。

说起来让人流口水的靖江猪肉脯,这个脯就是风干肉的意思。

鲍,这个词相当生猛,“鲍鱼”这词容易让人误解成某一种鱼类,但如果这词出现在古代文籍中,多半意思是“用盐腌制的鱼”。没错,鲍是用盐腌制的意思。

现如今,人们可以放开肚子来吃肉,甚到到了“肉虽好,也要控制”的程度。

大家是要粗精粮食科学搭配,合理取食啊。

3

古代人都吃什么肉?

哈哈,这问题有意思,众所周知,我国古代限于生产力的发展,肉类食物在人们饮食结构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冷兵器时代,美味可口而又营养丰富的肉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充足的生物能量。我国自原始社会就开始了驯化各类动物,比较成熟的有“牛羊马猪狗鸡”,我看下面有高票回答是关于二师兄的,其实中国古代社会把猪肉作为主食已经是明清之际的事了。那么,在中国历朝历代古人都吃那些肉呢?

一、先秦时期:牛羊肉为主流

在我国古代先秦时期,关于食物的食用是有明确的法令条文规定的。越是珍贵的动物肉,也能得到贵族的青睐,这也是其贵族身份的象征。据《国语·楚语下》载:

“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

由此可知,在先秦时期,只有天子才可以吃牛羊豕(豕是为公猪),诸侯可以吃牛,卿大夫可以吃豕,普通士可以吃鱼类,平民百姓只能吃普通的菜类。因此,牛羊肉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主要肉类食物。

二、汉魏之际:朝廷禁止杀牛,羊肉成为主流

我们知道,铁农具和牛耕(铁犁牛耕)的出现是我国古代生产力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跳跃,由此,牛的重要性在生产力这个角度来讲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古代统治者为了维护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的稳定,明确发布诏令,禁止无故杀牛,据《礼记·王制》载:

“诸侯无故不杀牛。”

汉代法律也严禁杀牛,据《风俗通·怪神》载:

“律不得屠杀少齿(少齿即牛)。”

因此,在秦汉之际的法律保护下,牛这个对农业生产有很大作用的动物被立法保护起来,人们在饮食方面就放弃了对牛肉的食用,改吃羊肉。从汉朝至魏晋南北乱世,羊肉成为我国古代居民餐桌上的主要肉类食物。

三、唐宋之际:以羊肉为主,辅以其他多种肉类

唐宋沿袭汉魏之风,统治者也严禁杀牛,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单纯的羊肉显然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这一时期,普通百姓餐桌上的肉类食物就变成以羊肉为主,其他多种肉类结合的方式。

我们可以拿唐宋之际很流行的“烧尾宴”(即官员上任或升迁而举办的宴会)里的菜谱一窥(仅举其中肉类食物):

“通花软牛肠(羊肉)羊皮花丝(羊肉)雪婴儿(田鸡肉)小天酥(鹿肉和鸡肉)升平炙(羊肉和鹿肉)五生盘(羊肉,猪肉、牛肉、熊肉、鹿肉混炒)……”

从这个菜谱里我们可以看出,在唐宋时期,羊肉依然是餐桌上的一道主流硬菜,事实上,由于羊肉既能强身壮体,又兼经济实惠,由此而深得中国普通百姓的喜爱。在家庭宴会中,以羊肉为主,辅以其它诸如鸡肉、牛肉、鹿肉、猪肉等等食材的饮食方式在这一时期成为主流。

四、明清之际:猪肉逐渐成为主流

让猪肉变得高大上的首推宋代的苏东坡,他发明了一种以小火慢炖、辅以姜蒜葱酒为料的猪肉菜肴,俗称了“东坡肉”,但在宋代,物以稀为贵,羊的数量因为稀少,由此吃羊肉成为贵族风尚,猪肉的食用只流行在下层老百姓的生活中,随着时代的变迁,到了明清两代,猪肉才渐渐的成为人民餐桌上的主要肉类食材。

明朝的王公贵族们十分喜爱猪肉,在宫廷菜谱里,仅猪肉的种类就达数十种之多,有猪肝、猪肠、烤猪蹄、猪肉点心等等,因此老百姓也纷纷上行下效,以模仿贵族生活为时髦,大量的食用猪肉。到了清代,食用猪肉在社会上已然蔚然成风,据清代大诗人袁枚《随园食单》载:

“猪用最多,可称‘广大教主’。”

由此可知,猪肉在明清之际我国老百姓的餐桌上已经取得了远非其他肉类能媲美的主导地位。事实上,由于猪的饲养方式简单,饲养成本低,存活率高,出肉率较之牛羊又有很大优势,因此猪肉的选择与普遍食用也是普通百姓自然选择的结果,至此猪肉才被称为“大肉”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肉类材质,直至今日!




4

一、先秦时期:牛羊肉为主流

在我国古代先秦时期,关于食物的食用是有明确的法令条文规定的。越是珍贵的动物肉,也能得到贵族的青睐,这也是其贵族身份的象征。据《国语·楚语下》载:

“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

由此可知,在先秦时期,只有天子才可以吃牛羊豕(豕是为公猪),诸侯可以吃牛,卿大夫可以吃豕,普通士可以吃鱼类,平民百姓只能吃普通的菜类。因此,牛羊肉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主要肉类食物。二、汉魏之际:朝廷禁止杀牛,羊肉成为主流

5

在古代,肉不是你想吃就能吃的,来看看古代中国人都吃什么肉?在春秋后期,牛成为耕种主要劳力,随意宰杀耕牛、偷牛盗牛是死罪,甚至皇帝也不能随心所欲吃牛肉。为什么《水浒传》中常用:小二,给我切二斤牛肉“的场景来描写梁山好汉,那其为传递和暗喻一种造反精神:我也要和皇帝一样,能随便吃牛肉…春汉时期,中国人的肉食以羊肉为主、猪肉为辅。那时候羊代表吉祥,能吃上羊肉才算是有福之人。

不过古人一般还是不吃猪肉的,吃猪肉的习惯是源于北宋文人苏东坡,苏东坡发明了著名的东坡肉,并戏作《食猪肉诗》,这样才让猪肉的名声逐渐好转。苏轼的诗是这样的:“黄州好猪肉,低贱入粪土。富贵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吃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才有人开始吃了猪肉。

不过猪肉真正崛起是清代,由于满族的祖先女真人是渔猎民族,满族同样喜欢吃猪肉,以猪肉为上。清朝祭祀典礼最隆重的仪式就是吃白煮猪肉。猪肉逐渐成为中国上下共同的肉食主流。比如当时的美食家袁牧就说:“猪用最多,可称广大教主”,在他的《随园食单》中,有关猪肉的菜多达43道,位列榜首。我们如今以猪肉为主要肉食的习惯,恰恰不是我国长期的传统,而反而是清代以来,至多只有400年的习惯。在古代,我国的民众还是以羊肉为第一肉食的。

有人臆想中国古代农耕社会,老百姓只知种地,吃粮食,不吃肉。其实也不完全是这样的。曹操刺杀董卓失败,逃跑时碰到住在乡间老朋友吕伯奢,吕伯奢让儿子们杀猪宰羊招待曹操。可见那是普通百姓,家家几乎都养猪养羊的。

那么说来说去,也就是吃家禽相对多一些。但养鸡养鸭都需要饲料。即便所谓的走地鸡,也不可能单纯在外面吃小虫,不然很难迅速长肉。而养鸡需要的饲料,也不算少,一只大鸡一天需要为一两,养鸡都是养一群,这样养到大也会用不少饲料。所以,养鸡养鸭只能在丰收的年份才能养殖。但中国古代荒年很多,所以更多时候老百姓不会养这些东西,宁可先吃饱肚子。所以,中国古人以素食为主,吃肉的基本上都是富贵人家,穷人家还是不多见的。

6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呗。

7

常见的是五牲,牛羊猪狗鸡,外带一些鱼类。但是牛是重点保护对象,吃的少。所以贵族和富裕人家吃的是羊和禽类鱼肉多,普通百姓吃猪肉比较多。但是要明确一点,猪肉在明清以前并不是那种高大上的肉食,只有下层佃户和中农才吃,贵族地主商人这些有条件主要还是吃羊肉。




8

猪肉,鸡肉

9

汉唐时期多吃羊肉。

10

猪牛羊,古代祭祀太牢。少牢就是猪牛羊其中的两样。或者猪牛,或者牛羊,或者猪羊。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