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在的儒家思想,不是孔子那个时代的真正的儒家思想。

为什么我要这么说呢?

在先秦的时候,传统的规则已经崩溃,这是一个混乱的时代。未来到底是应该怎样发展,到底应该用什么的思想去教育国民呢?

这个在当时已经经过了无数次讨论,大家还是没有得到正确的结论,许多比较有观点的思想逐渐的发展成一个门派,在这里最著名的就是法家和儒家,以及其他的道家墨家的。法家和儒家皆是显学,在当时是最大的两个门派,两个门派争风相对,而且旗鼓相当,不上下下,就这样持续了很久的时间。


但是到了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之后,秦国自古以来引用商鞅变法,靠着商鞅变法从积贫积弱到了一个强大的帝国。凭借着变法中好处给秦国带来的军事经济方面的提升,秦国已经兵强马壮,借此才能够统一六国。

在六国统一之后,法家发展的地位大大提高,作为了正统的思想,自然而然而然,对其他的门派进行打压,可是也不能消灭其他的门派。但是自从秦始皇被那些儒生坑坏之后,秦始皇已经气急败坏,就下令焚书坑儒,这个给儒家的思想造成了很大的损害。而当时的法家代表人物李斯,看到这个是一个多么好的机会,于是就告诉秦始皇必须要消灭这些乱臣贼子,毁掉他们的思想,才能够让秦朝太平治国。

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外加上当时的文字还没有完善。有很多珍贵的儒家思想就这样破灭,造成了真正的儒家思想就这样被消灭了。


到了秦朝灭亡之后,汉最初最开始是引用道家思想。采用无为而治,以此来恢复在期末遭受的巨大战乱,让人民能够休养生息,慢慢的恢复元气。这个时候汉朝最需要的就是道家思想,而其他思想也没有进行太多的约束。秦朝灭亡之后,其他思想也慢慢的开始出现,但是也很难恢复到以前那种百家争鸣的状态。


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的国力已改自刘邦以来的脆弱不堪,国力空前强大。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已经不再是适合了当时的汉朝,儒家学派的董仲舒就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君权神授的思想,以及三纲五常。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这个造成了一定的阶级的心态,臣子必须要效忠君王,夫人必须要孝敬丈夫,孩子必须要孝顺父亲,天底下所有的人都要把皇帝当作神一样。

这可是和当初儒家思想是不一样的,在孟子的时候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个和董仲舒是说的不一样的。为了符合封建帝王的喜好,满足封建帝王的统治,董仲舒在儒家思想的里面进行了改造,早已经不是从前的那一个思想了。建立了新的封建礼制,这个约束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给人们造成了很大的损害,可是这个正是皇帝想要看到的,让人民变的愚蠢起来,才能够方便皇帝的统治。

这种事情尤其到了南宋朱熹的时候,变得越来越厉害。儒家思想再一次被扭曲下来,这种封建思想对人们的毒害是越来越严重。

存天理,灭人欲

那么在朱熹眼里,什么才是真正的天理?为何要灭掉人欲?

这个天理就是天地的秩序,而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也必须有秩序,人类生活的秩序就是三纲五常。这个变成了封建统治者为了遏制人们的思想的一种工具,具有很大的消极作用。

天理人欲两不立


作为天理的对立面的人欲,就必须要斩除。人们必须要克制住自己的欲望,这个正是封建君主想要看到的,封建君王作为真正的天子,他就是真正的天理,这个被他们再次的利用起来,对人们进了毒害,成为封建君主控制人们的一种工具。在他们的大力宣传下,朱熹的思想成为了当时的一种主流思想,这个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具有反人道的性质。

“传注为宗”,这也是朱熹提出的一种观点。就是以书本上的知识为正宗,所有人就是应该努力的去学会书上的东西,书上的东西都是对的,不可能存在错误。这个就造成了很多的书呆子,会去动脑想问题,都变得非常的愚蠢,最后成为了皇帝的一种工具而已,这个让皇帝非常的满意。朱熹果真就是一个得力帮手,儒家思想真的是太好了,皇帝越来越喜欢。而这种现象对于当时的人们再次被毒害到了。


尤其是到明清两代的时候,“八股文”盛行。

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

在写的时候要模仿孔子和孟子的说话语气,不能写一些风花雪月的事情,否则就是对圣贤不敬,这样的文章就作废了。且要做到对仗工整,对文章大大的限制。当时的读书人为了能够考取功名,就拼命的研究四书五经,人们的思想都变得愚钝起来。写这种文章,根本就是一种文字游戏,内容空洞无比,扼杀了人们的创造力。

顾炎武言:“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这就是儒家封建思想对人们的毒害。

最佳贡献者
2

儒家思想的缺点是什么?

这样的题目很大,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不可能几句话就能回答得清楚。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统治思想,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

我们现在的行为规范、道德标准、普世价值观念中,包括一些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里,都能或多或少的找到儒家思想的影子。



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学说逐渐从一个学术流派,发展成为被统治阶级利用的统治思想。特别是经过宋朝和明朝的发展继承,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更加巩固。

比较系统反映儒家思想的典籍,主要是“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书”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些都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儒家思想中,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比如,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和谐思想,”“仁爱”思想,“有教无类”思想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大力继承和发扬。

同样,儒家思想中也有很多糟粕的东西,需要我们摒弃和批判。

“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庸”思想在中国影响很大。万事不出头,出头的椽子好烂,明哲保身,有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面,有利人们和谐相处。

但是,“中庸”的思想,也有其明显的缺点和不足。



这种思想抑制人们创造性,不利于提高个人积极性、主动性。压制限制人的想象力,使人们容易墨守成规,受条条框框约束,束缚思想自由。

这种思想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老婆孩子热炕头,一两亩地一头牛,丑妻近地家中宝,不思进取,不敢勇立潮头,小进则满,小富则安。这跟现在提倡创新创造、改革开放总要求不相适应,必须彻底摒弃。

3

儒家的最大弊端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被尊为圣人,对孔子的言行是非,很少有人敢提出异议。儒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一个国家和社会人们的思想思维应该是多元的,充分发挥人们在社会发展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用一种声音来強制统治一切,独尊儒术难以促进和加快社会发展进程。为此,对儒家文化精华部分应该继承和发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新的内容,使其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对糟粕部分坚决摒弃,在社会发展进步中做到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理念相结合,建设好美丽中国。

4

1、学而优则仕的观念造成传统社会中官本位观念盛行。

2、过分强调家长制,没有决策的民主化,造成制度上的腐败。

3、过分强调道德修养,忽略法制建设这个“底线"。

4、过分强调个人在集体中的遵从地位,抹杀了人的个性,使创新力量不足。

5、过分强调人文知识,忽视自然科学,缺乏理性的科学精神。

5

固步自封,死守成规,不开放思想与时俱进,一味地进行愚化、奴化民众,造就不出铁骨铮铮的汉子,培养了大批软骨的穷酸秀才。汉人崇儒,以致自晋以后屡屡亡国,被游牧民族、胡人、蒙人、满人等杀得尸横遍地、占地、统治和建立政权。这些不崇儒的民族,人数极少,却人人彪悍,不怕死。之所以这些民族能以少胜多,是因为他们不信儒也不崇儒,个个有血性,有尚武精神,汉人的那些软骨的穷酸秀才能不被屠杀吗?!能不屡屡亡国吗?!能不屈服于外族统治吗?!孔孟儒学能抵挡外族侵略吗?!很显然是不能的!儒家思想过度地愚化、奴化教育,加速了侵略者的成功率,屠杀、侵占如同袋中取物,轻而易举!孔孟儒学不但是维护其反动的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维护理论,也给侵略者提供了便捷的机会!!!

6

古楼藏书,残卷论史!大家好!

儒家作为正统思想存在千年之久,有其进步意义,今天谈到弊端的话,我认为最大的弊端就是礼制。儒家可谓成也礼制,败也礼制!



为何这样说?武王伐纣分封诸侯,周公制礼,礼是起到一个约束作用的东西!把人分三六九等,不同等级的人享受对应的待遇,做对应的事,不能越礼!

当然,在周初比较松散的分封制社会,礼制是最完美的统治方式!

随着周王室的衰落,礼崩乐坏,僭越现象层出不穷,礼制崩坏!此时孔子提出恢复周礼,以仁治天下!

首先强调阶层观念,是诸侯就做诸侯该做的事情,是大夫就做大夫该做的!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用西周的礼仪制度约束各层级!在封建帝制时代,这种约束作用,是对皇权的合法保护,尤其是后来董仲舒结合天人感应之后,儒家思想备受青睐,自此成为中国正统思想!



然而儒家思想的弊端也为封建统治者继承了下来!

秦以法治天下,天下行秦法,一切依法行事,这样的话,没有权贵阶层,皇子犯法也要依法惩办,更不要说官员了!索性秦朝皇室被屠戮殆尽,而秦朝的官员自感做的太不舒服,索性不跟大秦混了!法制在人性面前,彻底失败了!

封建统治者有鉴于此,不能像秦一样做孤家寡人,必须要有特权阶层,大家一起坐享天下,升官发财不是更好?

特权阶层必须有制约啊,此时儒家登场,皇上不用怕,君权神授啊,谁敢违背天意谁敢造次?

为此儒家思想进一步完善成熟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强化皇权!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帮皇帝笼络了一批升官发财的读书人一起坐天下!特权阶层形成!

因此,官官相护形成了,利益集团形成了!当皇帝与官员集团做的太过分的时候,就会发生农民起义!

多次的农民起义,推动了多次的改朝换代,儒家思想不断改进,在阶层框架下,又诞生了约束百姓的三纲五常人伦道德,将百姓死死的束缚着,无法解脱!推向了统治的对立面!



最终在地主与农民之间诞生了新的资产阶级,他们没有礼制的束缚,当他们的炮火燃遍天下的时候,葬送了整个的礼制天下,皇帝与他的官员们被百姓无情的抛弃了!

综合来看,儒家思想成也礼制,败也礼制!因礼制而兴,因礼制而亡!在固有的框架下,结合亲情人伦形成的宗法小家族制,以及君臣家国制。最终因为过于僵化,使整个华夏丧失活力,缺乏进取,制度最终走向腐朽!

原创正版,欢迎探讨!

7

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提倡的血缘伦理,世俗功业,道德礼数,深深影响着每一代中国人。

任何一个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有其利必有其弊。儒家文化的源远流长,也同时流淌着不可忽视的缺陷和不足。

儒家的三纲,封建等级制度

儒家提倡三钢五常,君为臣钢,父为子钢,夫为妻钢,把人分成三六九等,不讲民主。

"为人臣不忠,当死;言而不当,亦当死"。

君权至高无上,不论明主还是昏君,臣子必当忠诚,否则就是处死。

君主,父亲,丈夫,相对而言,处于强势地位。他们本身的贤愚,优劣,其他人无权过问,没有任何约束力。

而事实上,一个国家的灭亡,一个家庭的破散,与君主,父和夫,是有很大关系的。

一句话,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地位的不平等,会招致无穷的祸患。

儒家忽视法治,强调礼数

孔子曾说过,子为父隐,父为子隐。当亲人犯错的时候,不要去告发,而且要替对方隐瞒起来。

儒家崇尚礼教规章,用道德去约束,非礼勿言非礼勿视,而忽略法治的重要性。儒家有些天真,把人理想化,圣人化,认为有教无类,什么人都可以教化成才。

事实上,法律是社会群众制定的,代表了大众的意志和普遍价值观。用法律变成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约束群众,要有震慑力的多。

儒家最大的问题,伪善

著名学者邓晓芒提出,儒家最大的问题是伪善,以理杀人。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到: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封建礼教的"吃人",用满口"仁义道德"来掩盖。

自明朝推广程朱理学以来,假道学伪君子横行泛滥。

思想家李贽曾批判道: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

人人打着圣人的名号,把仁义道德挂在嘴边,实际上自私自利,贪图享乐,想着升官发财。

8

儒家是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之一,其创始人是孔子。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百家地位平等。当时儒家教义也算是平和。但自从汉朝建立后,儒家的地位开始日渐提升,而其他学派开始慢慢没落,而儒家直到汉武帝时期开始,因为儒家急于想要成语统治者手中的一把利刃。所以汉武帝时期儒家都不分主张进行了改革、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统治者御民。也正是因为儒家良好的奴役民众思想的作用开始渐渐被统治者接纳成为封建社会时期统治者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儒家的路开始走偏了。但“儒学”、“儒家”、“儒教”这三种概念一定要分清楚。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需要区分开来。

一、死板教条

儒家的弊端有很多,其中首要的一点就是太过于死板教条,思想模式僵化。比如秦朝始皇帝时期的大儒淳于越。他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死板教条的儒家门人。秦始皇建立秦朝后,有感于分封制的弊端,所以秦始皇决定弃用弊端颇多的分封制,而改用更为高效的郡县制。但淳于越却坚决反对秦始皇的分封制。他给出的理由就是殷商和周朝分封统治了一千多年。现在也应该继续使用分封制。淳于越的观点就是守旧不变化。但他选择性的忽略了,殷商和周朝时期,因为分封制导致国家四分五裂,最终导致连年战乱。这些淳于越都没有考虑到,以淳于越为首的儒家,他们只考虑到了自己学派的利益。而没有虑到国家的利益。这就是儒家学派的死板教条的地方。

二、发展裹足不前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文化最兴盛的发展时期。就是因为当时并没有局限于哪一家学说,而是实行的百家争鸣的状态。这就导致各家学派会想方设法的钻研学术,只有不断的钻研,思想文化才会不断的进步。但从西汉武帝时期开始,儒家为了献媚统治者,开始成为了统治阶层奴役民众的工具。

而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开始独尊儒术一家。这就导致从汉武帝之后,儒家在政坛上的地位不断的提高。原本官场之上百家世子皆存的景象不在了。反而成了满朝的穷酸腐儒。甚至到最后整个国家学习,考试,研究的都成了儒家学说之后。整个中国的思想文化就等于是被判了死刑。这种一家独大没有丝毫无力压迫的情况之下,社会和国家以及思想文化还怎么发展。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到了清朝时期还一直都是封建社会,而跟不上世界大潮流的主要原因。

三、道德与法律分界不清晰

儒家思想过分强调道德修养,在社会治理上强调德治为主法治为辅,这实际上造成了德治无德,法治无法。儒家的最大任务就是修德成人,成就高尚的道德,这本身并没有坏处,但是过分强调德治而忽略法治,这就造成了整个社会在制度层面的缺失。事实证明,道德只能管人的上线,而法治管人的底线。儒家学说只有上线的提倡,没有底线的限制,最终造成中国传统社会严重缺乏法治思维。

四、制度不清晰。

过分强调家长制,没有决策的民主化,就没有决策的科学化最后造成制度上的腐败。中国社会本质上是宗法制社会,宗法制社会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家长最大。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孔子提倡三纲,孟子提倡五常,这实质上是把家长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宗族,最大的是家长,在国家,最大的是国君。最后造成封建独裁,没有民主。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9

关于这个问题,经常是甲在抨击儒家,而乙觉得甲根本就不了解儒家。也就是说,驳斥或者抨击一套学说,前提是明白这套学说是什么。麻烦就在于,儒家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呢?如果多看几本书就清楚,现当代学者之间是有争议的,你永远不知道“儒家”的最终含义。

下面我就谈谈儒家的缺点(肯定有优点,但是不在这个答案中谈)

一、孔子不以为人之智慧在于能了解事物规律,而以为智慧之主要功能在于了解人本身,不重视知识的独立意义。

从当代人的立场看,不重视知识的独立意义会导致开不出“为了学术而学术”的科学精神。你随便找一个真心热爱数学或物理的学生,都是为了知识而知识。

二、孔子不重视思辨规律,而重视当机教化,其理论论证的严格性是有问题的。

譬如说,孔子企图“摄礼归仁”,为外在的“礼”找到内在的基础。宰我问三年之丧,孔子企图从“心安”的角度去说服弟子。无奈 宰我 觉得不守三年之制也心安,孔子就说宰我不仁。孔子的逻辑是父母抱子女三年,所以子女要以三年之丧回报父母。

孔子如果穿越到当代来知乎回答人伦关系的问题,有很大可能被思辨能力很强的人驳得很惨,虽然孔夫子是伟人而知乎上没有哲学/伦理学方面的伟人。

三、孔子以道德为终极关怀,要求自我应该依德性之要求处理形躯,不以穷通得失为念,甚至“杀身以成仁”。

打一个比方,一个班级搞毕业三十周年聚会。大家都称赞全班最善良正直的同学,即便他混得很差、是一个loser。并不追捧道德仅仅在中国人平均值水平的全班首富或全班最有权势的人,这就是遵循了儒家的标准在评价人,试问,中国有哪个班集体是按照儒家标准开同学会的呢?

以道德为终极关怀,立意过高,一般人做不到。当代的(实践上而不是学术上的)儒者往往是在道德上孤芳自赏的世俗生活的失败者而已,太难了。

四、根据劳思光先生的观点,孟子的性善说并不是指孟子真的相信人性在实然上利他多过自利,而是说人性中含有利他的种子。孟子觉得应该精心养护这些弱小的种子,让它茁壮成长,最终达到道德的完善。孟子重视的是人在进德之路上的主观能动性。

虽然劳先生极力为孟子辩护,但是孟子学说的缺点就是强调人性中的善端,而忽视人性中的动物性的一面(要吃好吃的、要穿好穿的、要住好房子、要有性生活。。。。)。孟子说,人如果沉溺于基本需求而不开出善果,那就是禽兽。但是,真相本来就是满街皆是禽兽(这里“禽兽”的定义指受困于物欲、性欲等基本需求的人)

孟子(以及力挺他的劳思光)的另外一个缺点就是对于人的主观能动性过度强调。孟子不懂现代心理学,不明白人的德性已经由先天与七岁之前的早期经历决定一大半。孟子就类似于一个天赋很高的人,看到天赋很低的人,说“你们为何不努力考985?”。

我已经推荐过好几次劳先生的著作了,真相是我的观点是与劳先生(以及其笔下的孟子)是很冲突的。劳思光很不喜欢谈人的才性(“才性”一词在这里特指道德的天赋)高低而强调主观能动性,而本答主特喜欢鼓吹君子、贤人是基因与七岁以前人生经历决定的。

五、荀子强调人性在实然上自利的一面,这是有意义的。无奈荀子转向威权主义,被法家利用。法家是强调人民的恶,帮助君主建立秩序统治人民,而没有强调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的人性都需要被制衡。

儒家的性恶论避而不谈统治者的恶,进而提出制衡统治者,令人遗憾。而且荀子在历史上是作为儒家支流出现的,而不是儒家正宗,被视为儒家正宗是孟子。

总之,古代中国人没有幽暗意识(不明白幽暗意识的,请百度),是一个极大的缺陷。

六、先秦儒家之后的儒学大师们始终有几个大毛病

1、在伦理道德上,回避德福不一致的尖锐问题。也就是说,一个儒生当一个好人,而周围的人不那么好,该儒生被社会庸俗势力反扑了,混得很差,怎么办?回避德福不一致议题,很容易导致伪君子横行。

先秦以后的知识精英往往是学生时代读圣贤书,有机会混官场就在实际行为上黑化,在德福不一致的议题上保持缄默。

德福不一致的囚徒困境是任何一个对道德议题感兴趣的人都会花大力气思考的,但是宋明儒学基本上不谈。本答主从十几岁就反复思考的问题,朱熹、王阳明们居然轻轻放过,我表示不理解。康德就思考过这个问题,我表示很欣赏。谈道德伦理而不谈德福不一致,是极大的不真诚。

也不能说儒家没有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是答案。但是这个答案不现实,不现实的答案长期存在而无人修改就是不真诚。

2、不提人性在实然上恶的一面,更不提统治阶层的恶。其政治思路总是在“得君行道”、“内圣外王”打转。

3、过度拔高教化的力量,迷信人的主观能动性。儒家大师没看过现代心理学。

4、独尊“德性”的学问,挤压了其他学问的空间,不重视“为了知识而知识”的自然科学。

我对于古代的孔子、孟子、荀子、朱熹、王阳明的理论都是采取尊重而不遵从的态度 ,我也不认同儒家对于现代人有多么了不得的意义。我看中国哲学的目的仅仅是了解中国文化,而不是追随圣贤脚步去的。

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穿越到当下,上知乎回答父子关系问题、婆媳关系问题、婚前同居问题、出轨问题、反腐败问题。他们能否在伦理道德与政治议题上让大家觉得确实比一般知乎网友更高明,我表示极大的怀疑。

10

儒家的弊端其实很明显,就是光有口号没有具体方法。儒家治国理念其实不复杂,就是:重农抑商,政府薄税持简,然后继承人规则就是立长不立贤。不可否认这些东西曾经有它的价值,但时代已经改变。这一套儒家的观念并没有相应的更新。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