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低密度脂蛋白降到多少最佳?

低密度脂蛋白降到多少最佳?

2020-09-12 06:31阅读(90)

低密度脂蛋白降到多少最佳?:今天凌晨抢救了一位54岁的男性患者,老张,突发胸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5年前因为心绞痛吃了好多药,中药西药吃:-脂蛋白,降

1

今天凌晨抢救了一位54岁的男性患者,老张,突发胸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

5年前因为心绞痛吃了好多药,中药西药吃了一堆,可是还总发作心绞痛。

最后没办法托人找到我,我说药物已经极限了,中医您也找过了,目前保守的方法咱都用了,看了是不行。如果还是坚持,不但每天都会有心绞痛,给您的生活带来极大痛苦,而且还有心肌梗死风险。

最后实在没办法,听我的意见做造影看看,心脏造影显示心血管一根严重狭窄95%,不得不不支架治疗;做完支架,跟换了个人似的,不但不犯病了,而且上楼、快走、甚至慢跑都没有问题。做完手术告诉他一定按时吃药,定期复查,监测三高,尤其低密度脂蛋白要控制在1.8以下,而不是化验单上的参考值。

老张当时答应的非常好,开始确实也做到了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可是为什么昨天晚上心梗了呢?

等抢救完,后来我们查看血脂四项,低密度脂蛋白4.4,问家属最近在吃他汀吗?家属说一年前复查低密度脂蛋白1.4,有医生说太低,让把他汀停了。

问哪个医生?

家属也说不上来,反正不是心血管医生,也不是大医院的医生;后来我们分析老张这次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就是低密度脂蛋白没有控制好。

对于没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我们的低密度脂蛋白可以参考化验单的参考正常值,但如果是糖尿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最好降到2.6以下,有心脑血管疾病,尤其得过心绞痛、心肌梗死、放过支架、打过桥、脑梗死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最好降到1.8以下。

可笑可悲的是前一阵一个肿瘤科医生,写了一篇文章说低密度脂蛋白根本不需要控制,人们的心脑血管疾病跟低密度脂蛋白也没有关系,而且还拿出2002年的英文文章作为证据。

我客气一下:老师,您不懂不怕,但不要出来害人,您把自己的那三分地管好再说,不明白可以,但胡说八道,误导老百姓就不行。

我们看看今年我国最新的研究:

2019年10月11日,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调脂治疗降低心血管事件专家建议”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根据现有研究证据,专家组成员对于超极高危的心血管病患者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胆固醇控制目标,即应将此类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1.4 mmol/L。此前,我国相关指南所建议的目标值是<1.8 mmol/L。

按照这一专家建议,超极高危患者包括:

1. 虽然经过他汀等降脂药的充分治疗,在2年内仍然复发心血管事件者(例如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急性肢端缺血等);

2. 心、脑或外周动脉多血管床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

3. 心脑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

4. 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年之内的患者;

5.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9mmol/L者;

6. 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两支或以上主要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

这一新颁布的指南性文件的修订,这种治疗策略更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有助于更好的改善血脂异常防治现状、降低我国居民心脑血管病风险与致死致残率。

看到没?

这是最新的关于低密度脂蛋白的建议,不但要降到1.8,对于这些极高危人群,更要建议降到1.4以下。

为使低密度脂蛋白达标,我国专家建议采取以中等强度他汀为基础、必要时联合依折麦布和(或)PCSK-9抑制剂的治疗策略,这与欧美国家指南有明显不同。

所以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最好降到1.8以下,甚至按照最新建议降到1.4以下。这也心梗脑梗的风险才会更低!

{心血管王医生版权}

2

低密度脂蛋白降到多少主要取决于自身所处的心血管危险分层级别,不能只简单的看血脂报告的结果是否正常。

根据2012年的调查结果,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总体患病率高达40.40%。血脂升高后对人体最大的危害是会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冠心病、脑卒中等一些心脑血管疾病研究预计,人群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将导致2010年-2030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增加约920万。

血脂异常的患者必须控制血脂,在血脂异常中,又尤其以低密度脂蛋白最具代表性且对血管的危害最大,血脂是否达标也主要是看低密度脂蛋白是否达标,那么低密度脂蛋白应该降到多少才算合适呢?不同人群有不同的目标值,具体应该多少要看自身是属于哪一个心血管的危险分层。对于极高危的危险分层,需要把低密度脂蛋白降到1.8mmol/L以下,如果是冠心病冠脉病情较差的,还可在此基础上再降低50%;如果是高危危险分层的,需将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到2.6mmol/L以下;如果是中低危危险分层的,低密度脂蛋白只需降到正常值即可。

(图片来源: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

血脂的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比较复杂,简单讲,对于一些已经确诊为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属于极高危分层,低密度脂蛋白至少控制在1.8mmol/L以下,甚至再降30%;对于多数高血压患者、糖尿病等一些高危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均需降至2.6mmol/L;对于中低危的患者,仅需降至正常范围以内即可。

研究发现,对于在心血管危险分层不同的人群中,他汀治疗后LDL-C每降低1?mmol/L,主要心血管事件相对危险减少20%,全因死亡率降低10%。血脂异常之所以要控制血脂达标,最终目的就是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而不同人群设定不同目标值的目的,是为了个性化血脂治疗达到最佳的效果。

3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我们的血脂检查报告单上的参考范围是0~3.1mmol/L(不同医院略有不同)。很多人都认为只要在这个参考范围内就算是正常了,但事实并非如此。报告单上的参考范围仅是一般健康人的正常参考值,但因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而不同的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也不同,所以有着不同的控制目标。

那么不同人群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到多少最佳?

根据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危险程度的不同,我们将人群分为四大类,即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低危人群10年ASCVD的发生风险<5%,中危人群为5~9%,高危人群≥10%,极高危人群≥20%。所以危险程度越高,LDL-C应控制得越低:

  • 低危、中危人群的LDL-C应控制在3.4mmol/L以下;

  • 高危人群应控制在2.6mmol/L以下;
  • 极高危人群应控制在1.8mmol/L以下。

那具体是怎么划分ASCVD的危险程度呢?根据以下标准,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是属于哪类人群。

1.有冠心病、脑梗死等ASCVD的患者属于极高危人群

2.糖尿病患者LDL-C≥4.9mmol/L或总胆固醇(TC)≥7.2mmol/L属于高危人群。但40岁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只要LDL-C≥1.8mmol/L或TC≥3.1mmol/L也是属于高危人群

3.高血压患者是根据合并危险因素(吸烟、低高密度胆固醇及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的个数进行评估的:

  • LDL-C在1.8~2.6mmol/L之间如果同时合并2个危险因素属于中危人群;合并3个危险因素,则属于高危人群
  • LDL-C在2.6~4.9mmol/L之间只要合并1个危险因素属于中危人群合并2个危险因素就属于高危人群
  • 其他高血压属于低危人群

4.如果没有高血压,也没有糖尿病和ASVCD,但LDL-C在2.6~3.4mmol/L之间且合并3个危险或LDL-C在3.4~4.9mmol/L之间且合并2个危险因素则属于中危人群;其他人属于低危人群。

5.通过以上评估为中危的人群,如果年龄在55岁以下,但合并有以下至少2个危险因素,也属于高危人群:

  • 血压≥160/100mmHg

  •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2mmol/L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mmol/L
  • BMI(体重/身高2)≥28kg/m2
  • 吸烟

(注:慢性肾脏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未包含在内)

低危和中危患者可先进行清淡饮食、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改善生活方式的措施进行控制血脂。但高危和极高危人群除了要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还需立即开始服用他汀类药物等调脂药使血脂达标。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

我是医师杨浩,专注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慢性病管理,健康科普

篇幅有限未能面面俱到,如需了解更多医学知识,欢迎关注“医师杨浩”

4

低密度脂蛋白是血脂检查需重点监测的指标。低密度脂蛋白长期升高,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病变,因此,成人应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合理范围,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那么,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多少合适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低密度脂蛋白主要与胆固醇结合,其胆固醇含量高达50%,是胆固醇含量最高的脂蛋白。与低密度脂蛋白结合以后,胆固醇被转运至动脉内膜下,会直接损害动脉内膜,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动脉斑块,斑块破裂以后,动脉内膜完整性被破坏,诱发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从而堵塞动脉,发生缺血缺氧,甚至梗死,是心梗、脑梗等心血管事件的直接病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越高,心血管所处环境就越危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可减轻或逆转动脉损害,是预防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事件的主要措施。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正常范围为不超过3.4mmol/L,多数患者将其控制在3.4mmol/L以下即可。但如果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存在危险因素(吸烟、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男性≥45岁、女性≥55岁)时,这些危险因素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会协同损害心血管,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此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应控制在更低水平。

  • 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若存在至少两个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到2.6mmol/L,或至少三个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到1.8mmol/L时,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10%,应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2.6mmol/L以下;

  • 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位于1.8-4.9mmol/L,或总胆固醇位于3.1-7.2mmol/L时,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就已高达10%,也应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2.6mmol/L以下。
  • 无高血压,也无糖尿病,但如果总胆固醇达到7.2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到4.9mmol/L,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也高达10%,需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2.6mmol/L,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 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目的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若已经发生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等心脑血管疾病,为了进一步减轻心脑血管损害,应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更低水平,通常为1.8mmol/L以下。

综上,普通患者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3.4mmol/L以下即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时,或已经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应根病情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更低水平。

感谢大家的阅读!

医学莘期待大家的关注,呈上更多健康知识!

注:本文图片来源网络,若侵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5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义,值得我们好好的探讨和分享。

常规进行血脂检查时,一般会有四个值——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这四个值中,低密度脂蛋白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血脂指标,相比其他血脂指标,我们更应该关注这个值。

多年来的临床研究和临床数据表明,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与血管动脉硬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高低,是导致和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首要风险因素,控制好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对于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稳定甚至缩小动脉硬化斑块,减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再说低密度脂蛋白应该控制到多少之前,先来大家简单认识一下什么叫低密度脂蛋白。我们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是无法独立存在的,它需要与特殊的脂蛋白结合,才能够溶于血液中,起到为身体的肝脏外细胞提供脂质营养的作用,而低密度脂蛋白就是人体血液中主要结合胆固醇的脂蛋白,人体内所有胆固醇的60%~70%都是与低密度脂蛋白结合,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形式经血液循环运输到身体的各个组织细胞中提供脂质营养的。

而当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偏高时,过高的血脂水平会对血管壁形成炎性反应,同时沉积在受损血管内壁下方的脂质得不到及时的转运,就会逐渐在血管壁下方形成含有脂质核心的动脉硬化斑块,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逐渐形成,而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脂质成分,其主要来源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因此,低密度脂蛋白是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关系最密切的血脂指标,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一般血脂检查报告单上,低密度脂蛋白的上限是3.4mmol/L,如果超过这个值,则属于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情况,但对于控制低密度脂蛋白来说,是不是降到3.4以下就万事大吉了呢?这还要分具体情况——

1. 对于单纯轻度血脂升高的情况,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心血管慢病,身体的心血管健康状况也比较好,其他血脂指标也正常,这种情况下,如果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轻度超标,把这些值控制下来,达到3.4以下的水平,就是可以的。

2. 如果是没有心血管疾病,但低密度脂蛋白超过4.9mmol/L或总胆固醇超过7.2mmol/L的情况,不需要结合其他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就属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风险了,这种情况下,把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到3.4还是不够的,最好能够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控制到2.6以下,这样能够更好的控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减少心脑血管风险。

3. 没有心血管疾病,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超标但未达到4.9的情况,但如果结合其他心血管风险因素评估,比如年龄、心血管疾病早发家族史、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情况来综合评估,属于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的,同样要求把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到2.6以下。

4. 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极高危),不管低密度脂蛋白原来的水平如何,都需要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将的更低,才能够更好的做好心血管疾病二次发作的预防,这种情况下,建议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降低到1.8mmol/L以下,才能够更好的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再次发作风险。

对于低密度脂蛋白是否降得越低越好的问题,目前还有一定的争议,2019年ESC的最新指南中,激进的把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调节目标降到了1.4mmol/L以下这样的水平,虽然有一定的临床数据支持,但个人对这种过分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做法持保留态度,胆固醇毕竟不是一无是处的垃圾,在正常范围时,胆固醇是为身体细胞提供营养的重要物质,在我国进行的最新临床研究显示,胆固醇降的过低,有增加脑卒中发生的风险。因此,一般说来,如果能够把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到1.8以下,就能够大大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而如果为了追求把低密度脂蛋白降的过低,一味的增加用药量,可能会加大用药带来的不良反应风险,反而得不偿失。

6

我们平时在化验血脂时会发现,化验单上除了我们了解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游离脂肪酸等,还有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中间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等等。

  • 低密度脂蛋白是什么呢?有什么作用呢?

低密度脂蛋白是一定成分和比例的血脂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一种脂蛋白。它的主要功能是运送内源性胆固醇,我们有又常把它称之为“坏的胆固醇”,其浓度的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增加有关。

  • 我国正常成年人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分层标准是什么呢?

我们把低密度脂蛋白<3.37mmol/L称之为合适范围;当低密度脂蛋白在3.37-4.12mmol/L时,我们称之为边缘升高;当低密度脂蛋白≥4.14mmol/L时称之为升高。

  • 低密度脂蛋白的治疗目标值是多少呢?这还需要根据个人情况来决定
  1. 对于没有高血压,年龄女性<55岁,男性<45岁,也不吸烟,也没有肥胖或者要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3.37mmol/L就可以。
  2. 对于有冠心病或者冠心病等危症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需降至<2.59mmol/L。
  3. 对于患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或者缺血性心脏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需要<2.07mmol/L。

7

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到多少最佳?应该说,这是一个好问题,能够提出这个问题的朋友已经对于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危害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也知道低密度脂蛋白需要进一步控制,这就是进步,这比很多人完全不知道“低密度脂蛋白”为何物要强很多了。虽然咱们关于这个话题说起过很多次,今天仍然要给大家再解释一下低密度脂蛋白到底应该控制到多少最合适?

首先,要告诉大家的是关于“低密度脂蛋白”,控制的目标值,不是所有人都一样。有的人需要控制到1.8mmol/l以下,有的人控制到2.6mmol/l以下,有的人控制到3.4mmol/l以下就可以了。那么,具体到每个人需要控制到多少,那就要看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了。下面咱们展开来说,大家对号入座

1. 如果你是一个高血压患者,而且仅仅有高血压,高血压之外没有任何危险因素,那就需要把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到3.4mmol/l以下就可以了。

2. 如果你除了有高血压,同时还有糖尿病,那什么都别说了,按照最严格的标准来吧,这时候你的低密度脂蛋白应该控制到1.8mmol/l以下。

3. 如果你是已经明确诊断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那什么都别说低密度脂蛋白必须控制到1.8mmol/l以下.

4. 如果你是同时具备以下危险因素中的3项及以上,那需要把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到2.6mmol/l以下,这些危险因素包括:男性50岁、女性55岁以上,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血糖异常,吸烟及二手烟,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

以上是张大夫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希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之后,能更加清晰的了解到自己的具体情况之下低密度脂蛋白应该控制到多少,能够对于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付诸于实施,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8

对于血脂,许多朋友都很熟悉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这两个指标升高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但是除了这两个指标之外,其实还有与心血管疾病关系更密切的指标,那就是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也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由于这个指标早些年在大众媒体中比较少被提及,所以不被大家所熟知。

什么是低密度脂蛋白?

体内的脂蛋白又可分为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它们分别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载体。极低密度脂蛋白可以把内源性的甘油三酯转运至血液循环和外周组织,低密度脂蛋白则可将胆固醇转运至血液循环和外周组织,这两者都可以促使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因此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直接相关。但高密度脂蛋白则可以将外周的胆固醇往肝脏输送并由肝脏代谢,从而可降低血清和外周组织中胆固醇含量,所以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负相关。有的患者戏称:“高密度脂蛋白越高越好,低密度脂蛋白越低越好”,这句话其实有一定的道理。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危险分级

根据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未来十年发病风险分层的不同,可以分为极高危(已发病)、高危(发病风险≥10%)、中危(5%-9%)和低危(<5%)四个级别,简单介绍如下:

1. 极高危:已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脑梗塞的患者直接为极高危人群。

2. 高危:评价高危人群又分两种情况。

(1)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之一可直接列为高危人群:①低密度脂蛋白≥4.9mmol/L;②1.8mmol/L≤低密度脂蛋白<4.9mmol/L,且年龄在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

(2)有高血压病并低密度脂蛋白≥2.6mmpl/L,且存在2个及以上危险因素(吸烟、BMI≥28kg/m2、男性年龄≥45岁或女性≥55岁)。

3. 中危:有高血压病并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但仅有1个以上危险因素;或低密度脂蛋白<2.6mmol/L并存在2个危险因素;或无高血压但存在3个危险因素。

4. 低危:有高血压病但无危险因素;或无高血压但存在2个及以下危险因素者。

低密度脂蛋白降到多少最佳?

因为低密度脂蛋白或胆固醇对个体或群体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具有独立的预测作用,所以具体控制目标还需要结合患者是否存在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去分析,根据上述危险分级,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如下目标值最佳:

对于低/中危人群,低密度脂蛋白应<3.4mmol/L

对于高危人群,低密度脂蛋白应<2.6mmol/L

对于极高危人群,低密度脂蛋白应<1.8mmol/L。


由此可见,低密度脂蛋白作为血脂检查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它的达标范围并非化验单上的标准,具体需要根据年龄,有无并发症,等等因素,确定了微信程度,才能给出具体标准。

9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

有关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中所带来的危害,已经得到了越来明确的证实,因此严格控制低密度脂蛋白已经成为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重中之重。那么,低密度脂蛋白是如何发挥危害作用的?控制在什么水平就有助于把这种危害降到最低呢?

动脉粥样硬化形象一点说,就是血管壁中有大量的脂肪沉积,时间长了脂肪发生“腐败变质”,就像伤口化脓感染一样形成了粥状的“脓液”,发生较为集中的地方“脓液”聚集成团就形成了斑块。但血液中的脂肪不能直接进入血管内皮中,必须通过“运输车”运送进去,而运输车就是低密度脂蛋白。

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越多运送进血管内皮的脂肪也就越多,特别是当血管内皮受到高血糖、高血压等的损伤而产生“小伤口”时,就为“运输车”进入打开了更多的通道,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便更容易形成。

由此可见,降低密度脂蛋白的重要性,甚至比控制血糖、血压还要重要。由于生活中可以损伤血管内皮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吸烟、饮酒、缺乏运动、长期熬夜、空气污染等等,所以即使正常人也要重视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否则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同样也会发生。

那么,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多少可以起到这样的预防作用呢?研究证实,对不同的人群所要控制的目标也有所不同,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般人群 对一般人来说,低密度脂蛋白正常值的上限是不超过3.37mmol/L,但由于存在损伤血管内皮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如能将其控制在2.6mmol/L以下,将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发生中有更大的获益。

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的人群 比如有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的人,长期吸烟的人,经常喝酒的人,经常熬夜的人,久坐不动缺乏锻炼的人等等,以及已经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但尚未引起心脑血管病的人,建议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2.1mmol/L以下,更有助于减轻血管病变并稳定斑块不破裂。

发生了心脑血管病及肾病等的人群 此类人群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要求非常严格,必须控制在1.8mmol/L以下。

很多人经常会问到:低密度脂蛋白是不是越低越好呢?虽然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最低值没有明确的下限,但其毕竟是人体正常代谢所需要的物质,因此并非越低越好。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往往需要降脂药的帮助,因此当低密度脂蛋白低于1.0mmol/L时,就应调整降脂药的用量,比如减半服用,但不宜停药。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10

我是医者良言,是一名住院医师,专为普及医学知识造福人类健康,若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有疑问可留言,必回应!

低密度脂蛋白降到多少合适?

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血症患者也在增加。今天我就来给大家普及一个关于脂蛋白的相关知识。

1.什么是低密度脂蛋白?

是一种负责向外周运载胆固醇的一种物质;

2.低密度脂蛋白有什么作用?

主要将肝脏的胆固醇转运到肝外;

3.低密度脂蛋白高的话有什么危害?

低密度脂蛋白负责向肝外运输胆固醇,它携带的胆固醇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对血管壁造成损伤,久而久之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

4.低密度脂蛋白应降到什么水平?

若是正常人,只要控制在正常水平(<3.4mmol/L)就可以;

若是存在高危因素,如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吸烟、饮酒、男性年龄>55、女性年龄>65等,应控制在2.6mmol/L;

若是合并靶器官的损害,如心室肥厚、动脉粥样硬化、肾功能损害、视网膜病变等,需要控制在1.8mmol/L;

最后小结: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多少应当结合个人情况,具体的可参考上述。

以上是我对该问题的解答,若觉得写的还可以就赏个赞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