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问个伤感的话题,在敬老院生活的老人,时光是不是基本停滞了呢?

问个伤感的话题,在敬老院生活的老人,时光是不是基本停滞了呢?

2020-09-12 05:02阅读(87)

问个伤感的话题,在敬老院生活的老人,时光是不是基本停滞了呢?:虽然感觉很残忍,但事实上,住到敬老院,或者说养老院的老人,这未来的时光,其实,就是活着了

1

虽然感觉很残忍,但事实上,住到敬老院,或者说养老院的老人,这未来的时光,其实,就是活着了,不好听,却是事实。

第一,进敬老院的,基本上生活半自理,甚至不能自理的。

至少在中国,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进敬老院的可能性,非常低,百不有一二吧。生活能够自理,还可以每天逛逛街,走走超市,养猫逗狗玩儿呢。甚至,有的老人,还打个小工,赚个小钱,生活还有意义着呢。

可是,到了敬老院,除了吃喝拉撒,就是坐着发待。

第二,敬老院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坐着发呆。

那种,全天24小时欢声笑语的敬老院是不存在的,敬老院,其实,就是无疾病版的医院住院部。

除了衣食住行,大部分时间,老人们,就是发呆,自己待着。毕竟,看电视,看手机,老伙伴们聊天,都是少数的时间。

何况,还有老人,有慢性病,或者轻微的疾病,虽然不至于痛苦到呻吟,但确实很是费神难受。

当一个人老到生活不能自理了,其实,你的绝大多数时间,就是坐着发呆,就是孤独了,没办法,这是人生不得不经历的阶段。你可以认为,这就是时光停滞了,也可以认为,这是上苍留给你的,好好思考自己这一生的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2

我认为这不是伤感的话题,而是应该面对的话题。面对真实情况,对养老机构来说,才能够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完善养老机构的服务。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要明确目前入驻养老机构的群体,或者说入驻养老机构的人员主要是什么样的情况。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来源:

1,不能够自理的老年人

不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包括无法自理,通过辅助可以自理的老年人,事实来说,大多的养老机构中,通过辅助自理的老年人占据多数。

目前的养老机构中,对于无法自理的老年人,通常是不愿意接收的,因为完全无法自理的老年人,服务的成本较高,服务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并且风险很大,收益和风险很难成比例,因此目前接收这样群体的机构很少。

通过辅助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多数是由于年龄较大的缘故才选择入驻养老机构。在养老机构中生活,养老机构为了减低风险,对于老年人的活动范围、活动时间、活动地点、人员数量都有一定的限制,目的一方面是便于照料,另外一方面降低风险。

这样的限制,就需要有大量的规章制度需要遵守,对于老年人来说,熟悉并遵守大量的规章制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不被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批评,于是就出现了入驻的老年人大多看起来并不是特别的精神,常常呈现出来的是麻木、颓废、呆滞、无奈、无神,落寞。这就如文中所说那样,时光基本就是停滞的。

这是多方面因素形成的结果,我认为服务意识,服务理念至关重要。

2,能够完全自理的老年人

目前,能够完全自理的老年人,入住的数量越来越多,一部分是提前感受养老机构的生活,亲自体验来选择未来可能入住的地方,一部分是来养老机构就是为了得到服务。

对于这些老年人来说,大多生活的无拘无束,是不会被生活,尤其物质方面的困扰,因此这样的群体相对自由快活,是在享受生活的一个群体。所以,是不会觉得时光停滞的。

总体来说,目前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大多得到的服务需要改善。改善的方面包括提高入住人员的更自由性,饮食供给的更营养化,精神慰藉的进一步普遍化。通过这样的改善,相信就能够提高入住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从而确保入住的老年人真正的享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享。

3

我有一个堂姐夫,叫夏X君,今年九十二岁了,他是在解放战争中入伍的,早就已经离休多年了,每月的养老金一万多元,每年的年底,还能多开一个月的养老金,每月还有几千元的保姆补助费用。

我的这个堂姐夫,直到现在还是身体非常健壮、耳聪目明、四肢灵活,満头的银发浓密而又茂盛,满口的牙齿也没有缺少一个……

我堂姐在世的时候,他(她)们总是喜爱买保健品和旅游,每月的养老金总是花个精光,无论那个親戚或是儿女有了困难,从来都不管不问,总是不屑一顾的自私自利的样子。

他的一个女儿早已经从企业退休了,每月二千多一点的退休金,过得并不宽绰,逢年过节的时候,女儿买礼品来看望,他还总是嫌孬嫌少……慢慢地就不太往来了。

他的儿子和儿媳都是下岗职工,生活拮据,但是也得不到他的任何帮助。

六年前,在他孙子结婚的时候,占用了他所住的房间,他的那个儿子,就趁机让他住进了离城市三十多公里的“汉王养老院”里。

这个养老院的档次不高,每个月的费用,使用他的保姆费支付,就已经足够了,他自己每年十三个月的养老金全都自己留着。

后来有一次,在他儿子儿媳去探望他的时候,把他的存折和社保卡全都强行搜走了……

我的那个堂姐夫知道以后,异常恼怒,拿着 自己的身份证去报失,又重新补办了一个社会保障卡。

等到次月的时候,他的儿子儿媳又来到了养老院,由儿子控制住他,儿媳连同社保卡、身份证、老年手机一併全都强制沒收了。

他的儿子还找到了养老院的院长:以后我父亲的养老费用,由我月月交付,你们要严格地控制住他不得外出……

从此以后,我的那个堂姐夫,就只能永远呆在养老院的那个高墙里,与世界隔绝了。

我的那个堂姐夫,平时心高气傲,又从来不屑与其他的老年人一起接触交流,成天就默默地看着天花板,时光和记忆仿佛基本上都停滞凝结了,总是一付伤感而又寂寞的样子……

上个月我和老头子去探视他的时候,他正在喃喃地背诵南唐后主李煜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

也不能完全是这样,这要根据老人的性格而定。有的老人性格开朗,在养老院里找到了自己的快乐。有些老人即便是在家里也是闷闷不乐,对儿女百般的不满意,去养老院也是不会快乐。到了去养老院年龄的老人,的确没有啥精神头,每天就是吃饭睡觉,没啥乐趣,整天就是混日子,跟停滞没啥区别。

5

不是,养老院有自己的快乐

6

我,和公公,婆婆一起生活。(前夫的父母)。没有送去养老院,公公脚不好,座轮椅。

7

敬老院!是分等级的!有钱有权的住高级的,如医院,如花园,尽显人文关怀!普通型的敬老院,叫住老院准确!心软的人,别进去看!你所见的老人,木呐,呆滞,一脸愁容,站在或坐在互相挨挤的床边!两眼发直的看着你!我看了一分钟,冲上街边嚎掏大哭!妈呀!在难!咱娘俩死一块吧!穷人苦名式名样!

8

老人如何在敬老院里生存的 现状让人流泪

20112013年,摄影师陈亮进入十几家敬老院收集信息,其中有公办或民营,高端或低档的各种敬老院,希望用相机记录下这些老人们在人生最后时光里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状态。图为2011年10月18日,一家敬老院门口。

2011年8月31日,被关在单独房间里的老人。据民政部2017年公布的《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3086万人,占总人口16.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5003万人,占总人口10.8%。

据《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16)》指出,我国老龄化呈现三大特征:老得快、农村老人多、女性老人多。预计到2055年,我国老龄化达到峰值,老龄人口达4亿人。图为2011年10月18日,坐在床上发呆的老人。有些老人来到敬老院,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大部分都在床上度过。

2011年3月14日,徐涵素把年轻时出去游玩的照片贴在敬老院床头,并写下感叹人生的诗句。她躺在病床上生活不能自理,两手被捆缚着,口齿表达不清。2013年我再去看望她,床上躺着的已是另外一位老人。

2013年3月17日,老人房间里窗台上的花。如何对待老人、弱者,守住人性的底线,是一个民族和社会成熟进步的标志。



邱小妹在梳妆

2012年3月5日,一位躺在床上的老人

90岁的老人

抽烟的老人

老人在窗户前打瞌睡





2011年8月31日,每个星期三早上,老人们聚在佛堂里拜佛诵经。

老人在孤独地看电视

老人站在门口发呆

徐涵素把年轻时出去游玩的照片贴在敬老院床头,并写下感叹人生的诗句。她躺在病床上生活不能自理,两手被捆缚着,口齿表达不清。2013年我再去看望她,床上躺着的已是另外一位老人。

9

在现在人心良知丧失的时代,谁还願到敬老院去,因为生活不能治理,也得到子女的孝敬,无奈之下在养老院了逐残身。

10

我觉得去那的老人是实在没有别的生存能力了,进到那里就是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