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答by艾栗斯

杜月笙的富有可以用一句话回答:“杜月笙跺个脚,整个上海滩金融圈抖三抖。”

【杜月笙 生卒:1888年-1951年】

“上海闻人”杜月笙的生平无需赘述:他生于江苏川沙(今上海浦东新区),兴起于法租界赌场“公兴俱乐部”与法租界鸦片提运垄断,与黄金荣、张啸林并称为上海“三大亨”。

  【中汇银行开业公告】

“四一.二”事变后,上海的帮会不能再恣意妄为,只得“转型”向合法行业发展,就连杜月笙,其实在就任法租界华董后不久,也迅速被免职,并被要求撤走在法租界的赌场与鸦片馆。“转型”是痛苦的,在别的同行都选择从事酒楼浴室等传统行业,继续打打旧业的“擦边球”时,杜月笙意外地选择了银行业作为他的新起点。?41岁那年,杜月笙获任法租界华人最高位置—公董局华董,也是在这一年,他创办了中汇银行,涉足上海金融圈。

1929年3月7日,阴历正月二十六日,上海法租界爱多亚路97号的中汇银行定期开幕,中汇银行不但经营得不错,杜最后还成了金融圈的大佬。

【中汇银行民国二十五年年报】

中汇银行的成功,原因有三:

一当然是杜月笙长袖善舞,笼络了一批银行界大亨如陈光甫、李铭、钱新之等为他捧场以及出谋划策。?最典型莫过于:

“中汇银行开张,银行家们照惯例,给他“堆花”,即开业第一天存入一部分钱款,以示恭贺捧场,一般的堆花,只是象征性的存够5万10万,存一个月即可拿出,但杜的银行开张,银行家不仅存的多,还存了不拿。”

二是中汇银行有独特的经营业务,比如别的银行不敢做的鸦片贷款,中汇就毫无顾忌地做到风生水起。

三是,中汇银行坏账率低,不到走投无路,没人敢欠杜月笙的钱。

【建国大业里的杜月笙与蒋经国】

1934年,杜月笙一投掷200万,在今天上海延安路与河南路交汇口兴建了中汇银行大厦。大楼占地面积2166平方米,采用装饰派艺术风格,带有直指而上的高耸塔楼。据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布莱恩.马丁在《上海青帮》一书中说:

“在中汇银行的2楼,杜月笙有一间宽大的办公室,只有乘坐私人电梯才能到达,这间办公室成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杜月笙操纵金融和商业的神经中枢。”

【中汇大楼今照】

1935年3月,时任国民党行政院副院长兼财务部长、中央银行总裁孔祥熙突然宣布接管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紧接着5、6月份,具有发钞权的中国实业银行、四明银行和中国通商银行又相继被接管,到了11月,政府正式发布金融改革令宣布放弃金本位实施法币政策。前有白银风潮袭击,后有国民政府强力插手金融,银行、钱庄正式进入寒冬,只有杜月笙一个人例外。

由于深得蒋介石的信任,杜的中汇银行不但幸免于难,同时杜月笙本人,还扶摇直上,新任了中行、交行董事,中国通商银行董事,上海银行公会理事,钱业监理委员会理事,法币发行准备委员会委员,俨然成为金融界领袖人物。

杜月笙自己曾洋洋自得说过:

“我原来是强盗扮的书生,所以大家都怕我,现在是曲蟮修成了龙,在社会上真正有些地位了。”

从此,杜成为银行家与蒋家王朝之间的纽带,金融界的代言人。解放后,中汇银行停业清理;九五年,中汇银行的大楼作为上海博物馆使用,后因博物馆馆藏太多容纳不下搬迁出来;到了九三年,又被一家房地产公司改成一个集购物、娱乐、餐厅、商业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厦。现在中汇大厦,被列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代表了对那段历史的见证。

最佳贡献者
2

  

  1928年初,杜月笙、张啸林等人还在大开赌场(法租界的几大赌场均由杜月笙保护),但到了1931年,他名下的企业已经非常之多。全盛时期,杜月笙担任董事长的企业、工厂、单位,就有56个,加上其余常务董事、董事、理事等,更为可观。初步统计,他叫得上号的本兼各职(当然是正副职务)一共达到一百三十余个。

  这些转变,是从他靠上南京党政势力以后开始的,具体地说,是以1929年中汇银行开张为起点。

  漂白出身:中汇银行财源广进

  1928年,杜月笙开始筹备成立中汇银行,并自任董事长。这是他由以往走私鸦片和经营烟馆、赌台等黑社会事业转向“上流社会”的起点。为什么他想起要办银行呢?这也是他的一位朋友兼谋士钱新之的主意。

  杜月笙始终不甘于做一个“黑社会老大”。他觉得自己挣了最多的钱,玩了最多的女人,让所有人都闻风丧胆,但这些都没有多大意思,有意思的是那个他从小可望不可及的风雅上流社会。而要跻身上流社会,尽贩卖鸦片总不是办法。所以,他要“漂白”自己的出身。

  另外,杜月笙的场面已经做得很大,其经济开支日益膨胀,而随着他从烟赌两行逐渐退出,原有的收入大减,盘子有点兜不转了,这时需要有挪用、透支的银行账户。借钱这种事,可以一而再,不可再而三,因此求人不如求己。如此,他必须有几个正经行当可以充充门面,有几个体面头衔可以炫耀炫耀。钱新之的建议,就是以银行业为起点,改变杜月笙的社会地位,使他真正进入上流社会。

  很快,中汇银行于1929年正式开张。上海富豪徐懋棠投了一大笔资金。徐懋棠是英国银行的买办,为求得保护,曾拜杜月笙为老头子。杜月笙收服徐懋棠的故事,也是杜月笙一贯为人和手腕的出色“案例”。徐懋棠的父亲徐庆云死后,留下两千数百万的遗产,徐庆云的小老婆们要求与徐懋棠分割财产,徐懋棠当然不肯,于是拜杜月笙为“老头子”,请杜出面来料理这一桩“家务事”。

  杜月笙对名门巨户的桃色纠纷、家族内讧或流氓敲诈向来是乐于排忧解难的,因为一则别人请他是看重他,二是也可从中得利邀名。即以徐懋棠这一桩家产纠纷来说,杜月笙出面,对徐庆云的小老婆们连威逼带利诱,以50万元打发了她们,保住了徐懋棠的千万家财。

  徐懋棠既然将杜月笙这尊神请了出来,那就得隔三差五地“上香进贡”,不要冷了杜家的香案。现在杜月笙要开银行,徐懋棠二话不说,出了一笔巨资,成了中汇的大股东。中汇的另一个巨额投资者是松江的朱如山,朱当时是通汇信托银行经理,也是杜月笙的门生。这两位出资都比杜月笙多,但他们只是“应招”而来,贡献出钱财以后,万事由杜月笙做主,杜是董事长。

  据说,中汇银行还有一笔特殊的资金来自法国驻沪总领事柯格霖。这位领事先生在法租界“黑吃黑”,吃得脑满肠肥,将搜刮来的大笔钱财也存入“老搭档”的银行,自然不用担心会有露馅之虞。此外,杜月笙的老本行——烟赌的摊档老板无不是腰缠万贯,杜月笙只要招呼一声,他们的巨额流动资金都从别的银行、钱庄转入中汇。

  当时开张的时候,银行业的同行都来捧场,送的“堆花”就颇为可观(堆花为当时上海银行同业中的规矩,凡有新银行开张,同业银行都要在银行开幕当天向新银行存进一笔款,表示道贺,称为“堆花”),所以中汇不存在银根紧张的问题。于是,杜月笙的银行一开张,在银行界就声名鹊起,凭借这一炮,杜月笙在银行业站住了脚。

  漂白背景:通商银行政商暗结

  不久,他又控制了金融界的台柱之一,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由盛宣怀于1897年创办,可见和北洋势力渊源深远)。

  当时,通商银行的大权掌握在上海工商金融界的一位大佬傅筱庵手中。但他眼光不够长远,当蒋介石的北伐军已经打到长江下游的时候,此君还在到处为北洋军阀的后起之秀孙传芳大帅筹措军费,还组织船队为孙大帅运送军队,所以蒋介石一到上海,就杀气腾腾给了他一个下马威,将他通缉,逼得他逃往日本人占领下的大连不敢露面。

  后来经傅筱庵一帮亲故的疏通,杜月笙、张啸林等人出面向国民政府说情,国民政府撤销了对傅筱庵的通缉令。傅筱庵回到上海后,于1932年6月改组董事会,顺理成章将杜月笙、张啸林等增添为董事。

  1934年,通商银行花了210万元的巨款,在上海江西路福州路口建造17层的营业大厦,以装饰门面。但到了第二年,由于银行挤兑,银根抽紧,经杜月笙之手将这座大厦以180万元的低价卖给了宋子文组织的中国建设银公司。在这件事上,杜月笙帮助宋子文占了便宜,宋子文则帮助杜月笙继续掌握鸦片市场的控制权。

  然而,杜月笙虽然开始只是列名为通商银行的董事,很快地他就成了通商银行的“太上皇”了。1935年5月,通商银行出现了挤兑危机。杜月笙以常务董事的身份出面维持,设法借到些现金,但仍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于是,杜月笙便让人在运钱时以帆布盖着车,露出一些真钞,而究其实,除了露出的真钞外,帆布底下都是一捆捆废纸。卡车开到通商银行门前,在挤兑者众目睽睽下,门徒们将一捆捆钞票搬进去,随即又于夜间从后门悄悄将这些钱运走,如此反复,挤兑者心态渐趋平稳。

  同时,杜月笙又令门徒拿大把钞票,在通商银行装成存款的样子。他还召集烟、赌、娼各界老板开会,要他们不要赶这个热闹来添乱子。这些老板们看在杜月笙的面子上,纷纷到通商银行存款。如此一来,挤兑风潮最终平息下去,危机终于得以化解。6月7日,通商银行召开董事会,改推杜月笙为董事长,使他取得了通商银行的控制权。

  不过,知情人说,本来这次挤兑风潮,就是宋子文等南京国民政府的金融势力和杜月笙一手安排的:他们先让人在银行存下大笔款项,然后突然提款,让银行措手不及(因为银行大笔资金投在营业大厦上),同时警告别的同业,不要给通商银行拆借。这样一来,这银行的现金自然断档,只得上门求杜月笙“排忧解难”。

  “解铃还需系铃人”,杜月笙给人家下的套,解起来还不容易?上面说到的通商银行大厦贱卖的事,就是在这次挤兑风潮中出现的。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南京国民政府从建政开始,就在想方设法控制全国尤其是上海的金融命脉,而杜月笙则和这股势力合谋,趁机坐大。

  漂白面子:大达轮船风生水起

  旧上海形容杜月笙发迹靠的是“三杨开泰”,指杨度、杨志雄、杨管北这三人做他的谋臣策士。从1931年开始,杜月笙全面插足上海的工商业,在自己银行家的头衔上又摞上顶实业家的帽子。

  这一年,由杨管北开路,帮杜月笙打进状元实业家张謇和他三哥创办的大达轮船公司,杜月笙从此成了水运行业的龙头之一,很快控制了长江的航运产业。张氏兄弟以在南通兴办的大生纱厂起家,在清末民初横踞江苏一带,上到总理总统,下到督军巡按,以及府县衙门,都得买他们的账。

  当杜月笙崛起上海滩的时候,张謇故去,张氏的大生资本集团已经破产,张家的势力也土崩瓦解,只剩下张謇的一个独子张孝若苦苦支撑着几个企业,其中盈利还算可以的就是大达轮船公司,因为这个公司垄断了上海至扬州的苏北航线。

  杨管北趁大达公司遇到困难时,设法替杜月笙和自己收购大达的股票。1933年新董事会开会酝酿董事长人选时,杜月笙指使青帮头目戴步祥率领徒众抢做大达码头的工头,把原工头张金奎及徒众赶出码头。双方发生械斗,警察局长蔡劲军亲自带了大批武装警察弹压,大达码头被封锁起来,轮船无法装卸货物,营业几乎瘫痪。

  在这种僵局之中,双方反复谈判,尤其是与张、杜两家都有交情的史量才从中调解,杜月笙如愿以偿担任董事长,执掌了大达公司的管理权。张謇的儿子张孝若任总经理,杨管北任董事。

  杜月笙一旦踏上了航运业的码头,他就要在这个码头发号施令,不肯屈居人后。当时航运业中的老大是虞洽卿,他本是蒋介石的大金主,其公司叫三北公司。此外还有他同乡开办的平安、达兴等公司实力也颇雄厚。

  他们看到杜月笙插足航运业,心下当然感到威胁。三北公司、达兴公司联名申请航行苏北线,但杜月笙暗中授意,让上海航政局长从中作梗,致其通航苏北的许可证迟迟办不下来。虞洽卿等据理力争,在航运界调停下终于分到上海至海门、启东航线。

  可是他们有摆不平的关系,杜月笙却能摆平,那就是江上做着“阮氏兄弟”一般生意的土匪。杜月笙是此道中人,他请出苏北青帮的头面人物“高老太爷”高士奎传话,让这些洗劫轮船的兄弟“看菜吃饭”,只要是大达公司的船就请高抬贵手,至于其他公司,杜月笙并不干涉。

  这样一来,上了杜月笙大达公司的轮船,就等于上了一道保险,当然是顾客蜂拥云集。后来,在惨烈的价格战之后,三北公司竞争不过大达轮船公司,只好转而和大达合营,划分势力范围。杜月笙就此巩固了其航运业的地位。

  漂白地位:面粉行业头把交椅

  当时面粉业为上海十大行业之一,利润丰厚,这使杜月笙生了觊觎之心。上海小沙渡路有个华丰面粉厂,老板卢少棠嗜赌如命。1931年他在赌场大败亏输,迫于无奈宣告要将华丰出卖,杜月笙仅以109万元的低价将其纳入囊中,而实际上,这笔钱也不是杜月笙自己掏腰包,他也掏不出。这时正值通商银行董事长傅筱庵解除通缉后从北方回来,为“报答”杜月笙,同意以极低的利率向杜放贷。

  杜月笙买到华丰面粉厂后,便把目光放到面粉交易所理事长的宝座上。这个位置可制约大江南北数省的面粉贸易。当时,在面粉业交易所掌握实权的是交易所常务理事荣宗敬及其弟荣德生。

  荣氏兄弟是无锡人,早在光绪年间就在上海开设钱庄,并投资于面粉业。他们开办的面粉厂,多达几十家,创出有名的“兵船牌”面粉。杜月笙想凭一厂之力夺取面粉业领导宝座,难度甚大,所以必须另出奇谋。

  王禹卿多年来主管荣家以“福新”为厂号的十个面粉厂,经验丰富,声望卓著,是荣氏企业的台柱子。杜月笙的第一步,就是以高价将王禹卿从荣氏兄弟手中挖了过来。第二步,打入面粉业的行业协会。

  当时在上海面粉交易所有两派势力,一派是上海面粉业公会,一派是苏浙皖三省面粉业公会。荣氏兄弟的影响主要在前者。而杜月笙有个得力助手叫杨管北,此人祖上在扬州、高邮一带曾开设面粉厂,故此与三省面粉业公会颇有渊源。适逢1931年国民政府裁撤厘金,改为统税制,这反而加重了面粉商的负担。

  杜月笙抓住这一机会,亲自跑到三省面粉业公会活动,为减轻同业的负担而奔走呼吁。他的智囊团想出一招,写了一篇致国民党中央的呈文,请江苏省政府转呈中央实业部,要求特准“补助内地实业”,减税50%。当时的江苏省财政厅长张寿镛是杜月笙的好友,中央的财政部长宋子文、实业部长孔祥熙,也都与杜交情匪浅,“交关要好”,请他们做个顺水人情,不过是“闲话一句”。

  自然,杜月笙的呈文一级级畅通无阻,最终水到渠成地取得批准。各厂商对杜月笙自是感激不尽。于是,在上海面粉交易所的股东大会上,在杜氏暗中支持下,荣宗敬等便以其在维护同业利益上无所作为,受到各方抨击,而杜月笙则在改选中名列榜首,成为上海面粉交易所的理事长,杨管北被选为常务理事。

  漂白身份:上海商业呼风唤雨

  杜月笙跻身于金融、工商界之后,又对上海滩上影响最大的一个华人商界组织——上海市商会的领导权发生了兴趣。此时担任会长的是虞洽卿,他其实和杜月笙关系还算融洽。他在金融界、工商界的势力和影响都超过了杜月笙。

  况且,阿德哥(虞洽卿的外号)不仅从商资历之深非杜月笙这种十六铺毕业的水果行门徒所及,而且蒋介石当年北伐之后东进江浙和上海,阿德哥也是出了大笔银子的,故政坛的水深水浅,他都趟过。这样的人,杜月笙要直接将他拉下马来,取而代之,一时之间恐难奏效。经过再三盘算,他决定将一个可资利用的人选王晓籁作为替身,将其推上上海市商会会长的宝座。

  王晓籁是浙江嵊县人,在金融工商界上层人士中关系较多,被虞洽卿引为心腹。此人还有个外号“多子王”,可以和四川军阀杨森媲美,因其姨太太和子女几乎“多不胜数”。一个可能真实的笑话是说,他在抗战结束后从重庆返沪,进了自家院子,见一小孩在游玩,乃兴味盎然地摸着孩子的头说:“小毛头真可爱,是谁家的孩子啊?”结果保姆匆忙跑出来拉着小孩子说:“宝宝,爸爸回来了,快叫爸爸!”

  杜月笙对“多子王”施展了先打后拉的手法。当时王晓籁有意出任鱼市场总经理,但不少渔民和鱼行经纪人对王晓籁并不支持,可见他在社会下层没有势力,不能服众,即使虞洽卿在上层支持他,也无济于事,乃向虞洽卿请求辞职。

  无奈之下,当虞洽卿请王晓籁推荐继任人时,王曾气愤地说:“杜月笙!”他或许已经知道,让自己塌台的后台就是杜月笙。这时的杜月笙并未一鼓作气换掉王晓籁,倒是转过头来去拉拢他。杜很畅快地答应让王晓籁留任,只要王听话就行。一得一失之间,王晓籁自然知道如何取舍,以后便逐步靠拢杜月笙了。

  此后,杜月笙在鱼市场有了股份,被推为董事长。再之后,杜月笙又着手拉拢市商会关键人物之一的骆清华,也无不奏效。眼见得旧日心腹逐步跑到杜月笙那边,而且跟杜是如胶似漆,关系比跟自己还火热,在商场奋斗多年的虞洽卿也心生凉意,去意渐生。于是,在杜月笙的筹划和力推下,王晓籁继任市商会会长。此后,王晓籁对杜月笙更是言听计从,而上海市商会也就纳入了杜月笙影响力之范围内。

  漂白权力:上海“黄色工会”调处有道

  当时的上海工会有“黄色工会”和“红色工会”之分,前者控制在国民党手里,后者则是中共地下党领导。邮务工会的主席陆京士刚从大学毕业就投身工运,年轻有为,非常精干,是上海七大黄色工会中很出风头的一人。杜月笙从别人口中听到陆京士,非常欣赏,派人去找陆京士,说是杜先生想结识他,请他得空来一趟杜公馆。

  陆京士初一出道,就得到权势熏天的杜月笙青睐,自是惊喜过望,有点受宠若惊,连忙登门拜访。杜月笙对他大大夸奖了一番,更是让他感激涕零。

  于是,陆京士顺势提出拜杜月笙为老师,杜月笙满口答应连声说好,这样,陆京士笼络了自己一帮兄弟友好,合成十一人一同拜杜月笙为“老头子”,这就是所谓的工会“十一股党”。不久陆京士又拉来一帮人合计三十九人一起拜杜月笙的同好顾嘉棠、金廷荪等人为“老头子”,这是“三十九股党”,他们五十人组成了控制上海工会最大的一帮势力。

  在1932年以前,杜月笙也出面调解工潮,但次数很少,而且主要在法租界。自从他的门生朱学范等人掌管工会后,他出面调解工潮的次数越来越多,范围遍及全上海。当时国民党的市党部和社会局往往对市总工会施加压力,要求工人不要和资本家对抗,于是工会的朱学范等人就请出杜月笙这尊门神来撑腰。

  杜月笙出面说话,谁都要卖面子。上海市政府、市党部等机关里都有杜月笙的门生,如市长吴铁城手下管地方政治问题的王绍斋、出身工运后来到市党部管工运并在警备司令部当军法处长的陆京士,和市党部执行委员陈君毅等。杜月笙一出面调解,当然大家都得给他面子,因为都是“杜氏大家庭”的兄弟。

  杜月笙在1931年杜氏宗祠开祠以后,声势如日中天,这也和他经常出面调解工潮有关。因为这些工运领袖每次请杜月笙出面摆平工潮后,总要号召各大单位在各大报上刊登鸣谢杜月笙调解的启事,杜月笙觉得很有面子,也就乐得出马排忧解难。罢工积极分子被警察逮捕了,或者受到其他帮会的威胁,只要朱学范请杜月笙出面,总是迎刃而解。通常是工人被警察前门铐进警察局,朱学范打着杜月笙的名义从后门将这些人保出来。

  杜月笙调解工潮与国民党党政机关的态度不完全一样。他好面子,自以为在上海滩上主持公道,“一碗水端平”,所以他觉得自己说出去的话各方面都应该接受,不然就是塌他的场,跟他过不去。所以,朱学范等人组织罢工的时候,事情弄僵了请杜月笙解困,工人这一边,一般都是扯顺风帆,先做一些让步,给杜月笙面子,这样杜月笙就也可以要求资方给他面子,做出一定让步。

  操控术

  杜月笙从黑转白的手段非常高明。他总是恰如其分地利用他的青帮势力,在经济界、产业界的各种冲突中以“中间人”“调解人”进而是“主持人”的身份来“排忧解难”,而这些“忧难”暂时解决之后,卷入纠纷的几方势力都发觉,他们自此再也离不开这位大热心人“杜先生”了,否则又将事无宁日。杜月笙总是使自己处在三角形的顶角位置,跨在另两个对立的角上面,安稳地建构他的权力金字塔。

  所以,有冲突的地方就有“杜先生”,上海滩什么难事只要“杜先生”到场,“闲话一句”,就可解决。没有冲突的地方,为了能够打入其势力,他也会制造出冲突来,再装模作样很“公道”地解决。他的解决办法,总不外乎软硬两手,黑白两道,明暗两面。软的不行来硬的,黑的不行来白的,明的不行来暗的,在这令人眼花缭乱的手段中,杜月笙织就了笼罩上海滩,甚至遍布全中国的权势网络,成功地为自己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3

杜月笙有多少钱?这恐怕是无法估量,也没法回答的问题,更没有详实的资料记载。

我们只知道杜月笙从小家境贫寒,即使每个月五角钱的学费,也只能坚持五个月,停学回家。失学的痛苦经历,让杜月笙永生难忘,所以他终生看重文化,尊重文人。

但是饱尝贫穷之苦的杜月笙虽然爱财、敛财,但却不贪财吝啬,与黄金荣不同,杜月笙并没有把依靠赌场、鸦片赚来的钱囤积起来。他将赚来的钱投入到了交际和发展当中,他利用这些不义之财结交军阀、权贵,收买门徒、打手,甚至是购买一些药品无偿发放给上海本地的市民百姓,杜月笙的声望和势力也随之日渐强盛。




杜月笙,黑帮大佬、流氓痞子、上海滩“地下皇帝”,杜月笙估计是20世纪上半叶上海滩上最富传奇的大人物,他从一个小瘪三混进十里洋场,成为上海最大的黑帮帮主;他文质彬彬,却心狠手辣,杀人如麻,他的一生充满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他建立的庞大的黑帮王国和在中国现代史上刻下的独特印记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

水果小摊起家的黑帮老大杜月笙到底有多厉害?

杜月笙1888年8月22日,出生于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南杜家宅。杜月笙的父母在他四岁以前相继去世,而他由继母和舅父养育。十四岁的他最初落脚上海,在一家水果店打工,虽卖水果,但也练就了一手削果皮的绝技,获得了“莱阳梨”的绰号。即使如此,杜月笙仍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与大多数赤脚进城的乡下少年一样,那时的他因受教育不足,眼界狭窄,身上的恶习毛病甚多,更是好赌成狂,有次私自挪用水果店的货款,在输个精光之后不辞而别。



可是,年轻气盛的他却得到了老板的原谅,在他饥寒交迫、病饿无着时,又将他接回店内,全无责怪,信任依旧。杜从小见惯了各色势力眼,包括来自亲族乡邻间对等的恶恶相报,这件微小的善事就深深触动了杜月笙。

之后,他拜青帮陈世昌为老头子。因为人机灵诡诈,善解人意,很快获得了黑社会头面人物黄金荣的赏识。1925年7月,杜月笙在租界与军阀当局庇护下,成立“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鸦片提运,势力日大,成为与黄金荣、张啸林并称的“上海三大亨”之一。



上海三大亨:黄金荣、杜月笙、张啸林

要说那时的杜月笙有多厉害,看看他名下的商场、码头、烟馆、工厂就知道了,几乎整个上海滩的生意没有不跟他杜月笙沾边的,工商界、文学界、政界都会对他礼让三分。

杜月笙的成功三部曲:



进军金融业,跻身上流社会,成为经济巨头



涉足实业界,为上海的大企业家



深入报界,掌握舆论动向

挥金如土的“地下皇帝”杜月笙到底多有钱?

作为老上海的“地下皇帝”,除了善于协调黑社会各派势力之间的关系、各派军阀之间的关系之外,他还是位“财主”。杜月笙通过贩卖鸦片、开设赌台等活动,聚敛了大量钱财。

据说,在汽车还是奢华品的旧上海,杜月笙就豪车成排,9辆汽车,司机和助手18个,光贴身保镖不下10个,杜月笙的座驾是1930年雪佛兰,车牌7777(自古就说七上八下,7也是好兆头,不过别人的车牌是金条换的,他的车牌是别人送的),旧上海人一看到7777就知道杜月笙来了。而杜公馆每年需要200万大洋,几乎是当时上海市民的2万倍!

“别人存钱,我存交情。”杜月笙向来这样说,他深知“财散人聚,财聚人散”这句话的道理。也就因为这种做人原则,让杜月笙积攒下了足以让他立足大上海的人情。

1951年,杜月笙病危,清楚自己的病快不行的时候,他第一件事情就是叫来大女儿杜美如,从香港汇丰银行拿回一包东西,里面全是向杜爷子借钱的借条,跟他借的最少的是5000美元,借款人不乏国民党军政核心人物。其中有张500根金条,还算是借得少的。杜月笙一张一张地看,一张一张撕掉,女儿非常不解为什么要撕掉。对于借钱这事,杜老爷子说:“我杜月笙从来只干雪中送炭的事情,不做锦上添花的事情。”如此看来,钱对于他是与人为乐的身外之物!

杜月笙在中国近代的历史上,绝对能算上一个传奇人物,对于他的名言大家也是很熟悉:

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

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

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不要怕被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用”,等等,几乎是耳熟能详了。



20世纪的上海滩,曾经有一位传奇人物,他是上海最大黑帮老大,是现代实业家,是社会名流,也是地方领袖,他就是曾经叱咤上海的杜月笙。



但是大家怎么也想不到这样一个人物,竟然不是什么“二代”,而是一个孤儿。

出生于1888年的杜月笙,幼年经历并不幸运,四岁之前父母相继去世,由继母和舅父养大。

14岁就开始闯荡江湖,一开始是一个卖水果的小伙计,后来认了一个“干爹”——青帮陈世昌为老头子。

由陈世昌等人的关系,杜月笙进入时为青帮上海龙头的黄金荣公馆。

杜月笙得到黄金荣的信任,负责经营法租界的赌场“公兴俱乐部”。

这就是杜月笙成功的第一步。拜了青帮陈世昌为老头子,进入了青帮,从此一步一步开始走出了自己的传奇人生。



后来杜月笙步步高升,从政界到商界,都是不敢小窥的社会名流,也有了后来的称号“上海皇帝”。

说这位“上海皇帝”的真实生活究竟如何,大家可别被吓坏。

杜月笙的一生,一共明媒正娶了五位太太,而他的生活中,不仅仅是太太的数量多,名下的汽车就有九辆。



而杜月笙当时就有9辆汽车,贴身保镖28个,杜月笙最常用的座驾车牌是7777。

以现在的社会拥有九辆汽车已经是特别富裕人家才能享受到的。

而在杜月笙所处的时代,上海滩的汽车总数也才1000多辆,穷人们连一辆自行车都买不起,而杜月笙却拥有足足九辆汽车,贴身保镖28名,可见这位“上海皇帝”是多么壕。

杜月笙的汽车有一个特点,就是车牌都是5个7777的数字,而7777的车牌,在旧上海人尽皆知,警察在街上看到7777的车牌都立马敬礼。

1935年有人送杜月笙新车,应杜月笙要求配了一个11711的车牌,说来也奇怪,就杜月笙的社会地位,要个牌子就是信手拈来,即便是有人在用的牌照那能将牌照转送给杜月笙那都有面子。

可是至今也没有人知道杜月笙为什么选择11711,寓意何在?上海青帮三座山,素有“黄金荣贪财,杜月笙会做人,张啸林善打”的说法。



  除此之外,杜月笙每年的开销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20亿,

这个数字是大部分家庭一生都不可能花销的数字。

当时的上海,普通上海市民人均年收入低于100大洋,杜公馆的开支是上海市民的2万倍。

所以换算到如今的情况,算上海公民人均年收入10万,翻个2万倍,那杜月笙公馆每年的开支搁现在就是20亿。

如此庞大的一个数字,可见杜月笙那时候在上海是多么的有钱。



杜月笙相当会做人,他常说“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

虽然,杜月笙有钱,但杜月笙也是个不白不黑的商人,但与人相交大多都以诚相待,有人向他寻求帮助一定会竭尽所能并且分文不取。

据说,杜月笙的那些车基本都不是自己买的,像那辆1935年卡迪拉克V-12就是别人白送的!

不仅如此,杜月笙为人还十分仗义,有朋友问他借了钱他不光不追债,还直接当众人的面将欠条烧毁。

所以很多人都十分敬重杜月笙,也愿意跟随着这位上海老大。



杜月笙的一生,在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都有不少成就,身为一名热爱祖国的青年。

他至始至终都十分热心地支持着中国人的斗争,在抗战过程中曾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做过很多有益的慈善事业。

设立了很多医院,创设许多学校,向学校捐款。抗战的时候他不仅参加上海各界的抗敌后援会,

还举办募捐救国捐款一百五十多万元。就算是之后移居香港也在继续开展着抗日救亡的工作。



1951年,这位为中国抗战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上海皇帝”病逝香港,结束了他有民族气节各方面优秀的传奇一生。

这不经让人疑问,他有什么诀窍,可以让他闯进号称,强人生存地盘的大上海;

最后成为大上海的青帮老大,并成为上海滩上一个横扫华、英、法三界的大亨人物。

他靠的就是“三碗面”,这是他经常提的“三碗面”:人生要吃好三碗面,一是体面,二是场面,三是情面。

杜月笙正是靠着“三碗面”,一步步爬上来的,乱世生存不容易;现在生活也不容易,多学学“三碗面”可能生活会跟轻松些。

杜月笙到底有多会做人?

作为流氓,面对别人的偏见,他的态度很是平和。上海有一位金融大咖,素来鄙视杜月笙,发现同乡或晚辈与杜结交,就会训斥他们:“怎么可以跟这种人来往!”后来,这位大咖因女人沾上麻烦事儿,左右求告无门,只好厚着脸皮去找杜月笙。杜二话不说就利用自己的人脉,花了点小钱,就将事情平息下来。这种大度,不是任何人都做得到的。



青帮三大亨

鲜为人知的是,“人之爱国,谁不如我”的杜月笙,在抗战中,也曾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多年,做过一些有益的慈善事业。全面抗战爆发后,杜月笙以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名义组织上海市救护委员会,救护了抗日受伤军民数万人,自己也曾花钱买枪组织游击队,对抗日寇。看淡钱财,博大胸襟,让其他人都另眼相看。他这位流氓痞子不但做了人,还做个人上人!



抗战中的中国红十字会医院

一生只爱美人的风月老手杜月笙到底有多风流?

情场上,杜月笙也是位风月老手,能入他眼的都是数一数二的美人。



左一杜月笙,左三名旦妻子姚玉兰



孟小冬在香港与杜月笙一家合影(1950年),前排左起:孟小冬、杜月笙、姚玉兰

杜月笙一生共名媒正娶了五位太太,有三个太太是舞女或演员,各个有才有貌,姿色上等,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梅兰芳原配、民国才女孟小冬了!

4

上海皇帝~青帮小弟全国达80W~在上海他说了算 白天晚上都归他管。 但1楼说错了~ 前期蒋介石是黄金荣的小弟~ 但中后期蒋介石已经起来了~~ 杜月笙还要投靠他~ 杜月笙说过黑帮是玩政治的夜壶~ 蒋介石需要他的时候找他 不需要就一脚踢开 他当时也非常无奈~

蒋介石那时有多牛,他比蒋牛多了,他死了之后,蒋介石才有机会爬上来的。是一个很有头脑的上海大亨,年轻时没有文化,一个人在上海打拼,一个小混混,记得他出头时,是因为他一个人带着枪把抢当时黑帮老大的鸦片的几个人从法租界追了回来,然后被赏识,从赌场一个管理做起,慢慢做到上海有名的四个大亨之一,他是很聪明的也很有手段的一个人,心狠手辣,做事很果断,建议可以看看关于他的传,很受益匪浅,我觉得只有这种人才能出人头地。之后才有蒋介石的出头

5

中国人历来就有炫富传统,而老上海青帮大亨杜月笙令人眼花缭乱的排场和财富让现代富翁都叹为观止。但是所谓财富,不光是指金钱。杜月笙的人脉财富也是惊人。

1931年六月,杜氏祠堂落成。杜月笙为祠堂的落成典礼所搞得阵仗惊动上海滩,围观者人山人海。当时开桌的席面每餐一千桌,连续吃了三天。光给祠堂典礼敲锣打鼓的仪仗队规模就高达五千多人。从法租界的杜公馆出发接连几公里,一路上鼓乐震天,还有巡捕开道。甚至连公交车一类的交通管理部门都不得不停运,把路面让给浩浩荡荡的仪仗队。

除了这番排场外,像蒋介石、张学良、淞沪警备司令部熊式辉、上海市长张群以及当时的党国要人纷纷送来匾额,连梅兰芳等社会名流也特意赶来助兴演出。

杜月笙的人脉很广,从最早的黄金荣、林桂生夫妇开始,杜月笙结交各种社会名流以及三教九流。甚至包括孔祥熙、章太炎、潘汉年、戴笠等,他甚至越过底盘和英租界的大亨顾竹轩成了死党。杜月笙后来自掏腰包并利用人脉帮顾竹轩打赢了一场闹到英国伦敦的官司,他的仗义和手眼通天的能力在上海滩家喻户晓。

在淞沪会战期间,杜月笙积极捐款捐物,甚至还买飞机资助抗日,极力打造自己爱国爱民的形象。1937年,为阻挡日本军舰进入黄浦江,蒋介石命令把破旧军舰沉入吴淞口阻塞航道。可是沉到半截发现军舰不够。于是杜月笙跑到有自己股份的航运公司要求把公司的船都沉了,这让董事们很为难,但是被杜月笙一通恐吓后不得不把船沉了。

以上只是杜月笙财富的边角余料,他有五位太太,在上海滩各行各业基本都插手有股份。杜月笙虽是个瘪三出身的青帮大亨,但他以自己的方式支持抗日,尊重文化人士,举止极力风雅,在旧上海呼风唤雨,为一代传奇人物。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作者

PS.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小方说历史”

6

杜月笙曾在租界与军阀当局庇护下,成立“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鸦片提运,势力日大,成为与黄金荣、张啸林并称的“上海三大亨”之一。

要说那时的杜月笙有多厉害,看看他名下的商场、码头、烟馆、工厂就知道了,几乎整个上海滩的生意没有不跟他杜月笙沾边的,工商界、文学界、政界都会对他礼让三分。

据说,在汽车还是奢华品的旧上海,杜月笙就豪车成排,9辆汽车,司机和助手18个,光贴身保镖不下10个,杜月笙的座驾是1930年雪佛兰,车牌7777,旧上海人一看到7777就知道杜月笙来了。而杜公馆每年需要200万大洋,几乎是当时上海市民的2万倍!

7

作为老上海的“地下皇帝” 除了善于协调黑社会各派势力之间的关系 各派军阀之间的关系之外 他还是位“财主” 杜月笙通过贩卖鸦片 开设赌台等活动 聚敛了大量钱财 那么到底多有钱呢 而一切都只能是传言


据说 在汽车还是奢华品的旧上海 杜月笙就豪车成排 9辆汽车 司机和助手18个 光贴身保镖不下10个 杜月笙的座驾是1930年雪佛兰 车牌7777(自古就说七上八下,7也是好兆头 不过别人的车牌是金条换的 他的车牌是别人送的) 旧上海人一看到7777就知道杜月笙来了


而杜公馆每年需要200万大洋 几乎是当时上海市民的2万倍


“别人存钱 我存交情” 杜月笙向来这样说 他深知“财散人聚 财聚人散”这句话的道理 也就因为这种做人原则 让杜月笙积攒下了足以让他立足大上海的人情


1951年 杜月笙病危 清楚自己的病快不行的时候 他第一件事情就是叫来大女儿杜美如 从香港汇丰银行拿回一包东西 里面全是向杜爷子借钱的借条 跟他借的最少的是5000美元 借款人不乏国民党军政核心人物 其中有张500根金条 还算是借得少的 杜月笙一张一张地看 一张一张撕掉 女儿非常不解为什么要撕掉 对于借钱这事 杜老爷子说“我杜月笙从来只干雪中送炭的事情 不做锦上添花的事情”如此看来 钱对于他是与人为乐的身外之物 那么可想是多么有钱才会说出这样的话

8

20世纪的上海滩,曾经有一位传奇人物,他是上海最大黑帮老大,是现代实业家,是社会名流,也是地方领袖,他就是曾经叱咤上海的杜月笙。

中国人历来就有炫富传统,而老上海青帮大亨杜月笙令人眼花缭乱的排场和财富让现代富翁都叹为观止。首先所谓财富,不光是指金钱。杜月笙的人脉财富也是惊人当时的旧上海汽车绝对是奢华品,就算是洋人也未必人人都有车,那个时候杜公馆就有9辆,整个杜公馆开始非常之大,每年需要200万大洋,200万大洋是什么概念呢?

普通上海市民,每年生活费能有100大洋就不错了,杜公馆的开支是上海市民的2万倍,假设现在的上海人年开支5000元,2万倍就是1亿(如果是5万呢)一个月开支相当于现在的8000多万!杜月笙的晚年居住在香港,去世前拿了别人给他打的各种欠条,一把火全烧了,并告诫后人不得追讨余债,光是王新衡就欠杜月笙500根金条,这都算少的。

9

杜月笙是民国时期从最底层拼杀到上海顶端的人物,人称“黑道教父”,他开赌场、贩鸦片起家,后利用青帮,广收门徒,与政府勾结为一体,他在上海滩混迹半个多世纪,究竟有多少财富,估计他自己都不知道,一生挥金如土,最后家财散尽,在香港弥留之际,只剩下11万美金。因为杜月笙主持着很多黑暗的生意,他到底有多富有,现在已无从查起,下面我将能查阅到杜月笙的职务列如下,从另一个角度大家可以浮想他到底多富有:

图为首席公馆,此地为杜月笙黑帮生意的办公地点。


工商界:

大众俱乐部,1914年任职经理;

三鑫烟草公司,1918年任职董事长;

181号赌场,1923年任职董事长;

上海中华全国工商协会,1925年任职理事;

法租界商界联合会,1927年任主席;

华人纳税会,1928年任首席顾问;

法租界五人华董会,1928年任首席华董;

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1929年任理事;

大达轮船公司,1933年任董事长;

上海鱼市场公司,1933年任董事长;

上海船运业联合会,1935年任理事长;

上海面粉交易所,1936年任理事长;

上海商会,30年代任常务理事;

大运证券公司,30年代任董事长;

《时事新报》,30年代任常务董事;

《新闻报》,30年代任常务董事;

《申报》,30年代任董事长;

《中央日报》,30年代任常务董事;

《正报》,30年代任常务董事;

中华信托公司,1941年任董事长;

港济公司,1942年任董事长;

通济公司,1942年任董事长;

沙市纱厂,1946年任董事长;

荣丰纱厂,1946年任董事长;

西安利泰纺织厂,1946年任董事长;

江阴福澄公司,1946年任董事长;

中国纺织公司,1946年任董事长;

华商电气公司,1946年任董事长;

华安人寿保险公司,1946年任董事长;

机器棉纺工业联合公司,1946年任董事长;

全国轮船业公会,1946年任董事长;

全国面粉业公会,1946年任董事长;

图为晚年的杜月笙与五夫人孟小冬。


银行业:

中汇银行,1928年任董事长;

四明银行,1930年任董事;

浦东银行,30年代任董事长;

国信银行,30年代任董事长;

亚东银行,30年代任董事长;

中国银行,30年代任常务董事;

交通银行,30年代任常务董事;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30年代任董事;

中国通商银行,1946年任董事长;

图为今天的上海东湖宾馆,当年是杜月笙公馆。


社会团体:

中国国货维持会,1922年任理事;

中华共进会,1927年任常务理事;

上海筹募各省水灾急赈会,1931年任主任;

上海抗日救国会,1931年任常委;

东北难民救济游艺会,1931年担任发起人;

废止内战大同盟会,1932年任常委;

上海市地方协会,30年代任副会长、会长;

中国红十字会,30年代任副会长;

图为杜家祠堂。


军政界: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1927年任少将顾问;

南京国民政府,1928年任咨议;

国民政府苏浙行动委员会,1937年任中将主任;

上海市临时参议会,1937年任会长;

中央赈济委员会,1938年任常委、特派员;

上海工作统一委员会,1939年任主任。

10

谈到杜先生多以小瘪三,流氓头等词汇冠之。试想英雄莫问出处,那只不过我们从曾经的课本书籍里略知一二。红十字会中国第一任会长各位可曾知道正是这位杜先生。所谓内地区域,又有多少钢铁厂都是杜先生曾经操办的。民族大义前他又是如何处理的,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环境。凡事不能一概而论。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