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菜市口刑场,多少生命葬送在屠刀之下?

菜市口刑场,多少生命葬送在屠刀之下?

2020-09-12 01:01阅读(77)

菜市口刑场,多少生命葬送在屠刀之下?菜市口刑场,多少生命葬送在屠刀之下?:菜市口的传说:据说菜市口附近有一家裁缝店,老板手艺相当好,生意自然不错,可是

1

菜市口的传说:据说菜市口附近有一家裁缝店,老板手艺相当好,生意自然不错,可是有一天,菜市口斩首了一位罪犯,夜晚的时候裁缝店的老板听见声音,等自己出去却发现贵重的物品都没有丢,等到第二天自己工作的时候发现针线筐丢了,于是出去找,,刚好有人说菜市口又有一位罪犯被砍头了,结果裁缝跑过去看,发现自己的针线筐就在罪犯的旁边,而罪犯的脑袋和脖子也用针线连在了一块。

这是一直流传到今天都还有的说法,说是罪犯被砍头之后家属收尸的时候是需要自己把罪犯的头颅缝合起来的,所以后面有很多人贿赂刽子手,让他们砍头的时候留个神,千万别砍断……

那么这个作为清朝罪犯的刑场,在这个菜市口究竟有多少人被斩,其实在菜市口被杀的大多是有些来头的人物,而其他人都是在牢里就被直接被处死了的,那有名的菜市口刑场究竟有多少人在这里被斩呢?

首先:是一些明朝后裔以及清朝时期个别反对清朝统治的官员;

明朝灭亡后还有很多朱姓藩王和清廷抗争,最后都被抓了起来送往菜市口刑场,这里主要有福王后来的弘光帝朱由崧,以及秦王朱存极、晋王朱审烜、衡王朱由棷、崇王朱慈爚;当然这些大多是皇室后裔,还有明朝的官员,他们不愿投降清朝,最后只能和那些皇室后裔一起被杀,左懋第和郑芝龙(郑成功的父亲)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其次:清朝本国的权臣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辅佐康熙的苏克萨哈,他算是比较倒霉的,苏克萨哈和鳌拜都是康熙的辅政大臣,不过被鳌拜打压,最后被送往菜市口斩首示众,清朝后期还有一些被定为谋反之人,这些人也被一个个送往菜市口刑场问罪了,比如新疆回变的领袖张格尔,湖北民变的领袖钟人杰,以及太平天国的将领林凤祥和李开芳。

最后:还有戊戌变法失败的戊戌六君子

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等六人,这几个人就是在有名的菜市口被斩杀的。还有一些在权力争斗中失败的人员,比如礼部尚书启秀、刑部左侍郎徐承煜,大学士、户部尚书肃顺,维新派人士,义和团“拳匪”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惨死菜市口的人,光绪初年,据说有一群盗取黄陵的人有70多人全部被抓,都判了死刑。1900年7月的一天,就在菜市口处死了78人,清朝正史里并没有提及到菜市口被杀了多少人,但是野史有粗略统计,至少有上万人,杀的人越多,在这里卖菜的人生意就越好。还有著名的文天祥也在这里被杀……

【羽评历史,欢迎关注】

2


菜市口刑场作为古代北京最大的一个刑场,里面隐藏着多少血腥故事?对于菜市口刑场,大家又了解多少?

有八百多年历史的菜市口丁字路口的三条土路并不宽,百姓踏着满街的土尘,后拥前呼,他们看什么呢?看一般刑事犯,看“死于谏”的官吏,看上层斗争的失败者……



菜市口在一千年前的辽代,是安东门外的郊野,到金代是施仁门里的丁字街,明朝时则是京城最大的蔬菜市场,许多人都来此买菜,并把菜市最集中的街口称为菜市街,清代时改为称菜市口,此后这一名称一直沿用到今日。

清代菜市口刑场设在今宣武区菜市口百货商场附近。北京的胡同多,街口就多,名气最大的当数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菜市口刑场名气大是因为那曾是杀人的地方,是刑场,有不少名人都是被斩首在菜市口。戏文中唱道“推出午门斩首”,其实是拉到菜市口刑嘲出红差”,砍头!犯人被杀后,尸体被人运走,血迹即被黄土垫盖上,尔后便有人在此卖菜,菜市生意兴隆,故菜市口由此而得名。



每年交秋,大理寺、都察院、刑部与九卿共同对犯人会审,冬至前处斩,这叫“秋决”或“出大差”。处斩前夜,狱吏要对犯人说:“您大喜啦,官司今天完啦!”狱吏同时还给犯人送“辞阳饭”:酱肘子一包,大饼一斤。行刑当日,行刑的仪仗前有破锣开道。衙役在犯人两侧,监斩官压阵。



菜市口一次杀人最多的是光绪初年,因一件盗皇陵的大案一次被判处死刑的就有70多人,秋后监斩,光兵勇就出动数百人,拉盖尸席的马车就七八辆,监斩官骑着高头大马,戎装持刀,杀气腾腾,两边押解官兵刀出鞘,箭上弦,鸣锣开道,煞是森严,因斩处的是土匪,怕抢劫法场,据说连街道两旁的送魂酒都免了。

此外,还有一些是权力斗争的失败者也被押到菜市口斩杀,如礼部尚书启秀、刑部左侍郎徐承煜,大学士、户部尚书肃顺,维新派人士,义和团“拳匪”……



1900年7月,半个月当中,清廷以白莲教谋反的罪名,在菜市口冤杀百姓一百余人;7月15日这一天砍了78人。其时,“市口两旁铺户门外,无首之尸堆满……大半皆乡间愚民,临刑时呼儿唤女,觅子寻妻,嚎痛之声,惨不忍言。”

那年头杀人也可发财,刽子手凡杀一人,遂提头来见,监斩官照例用朱笔在犯人头上点一点。那支笔就会有人出高价买去,以压邪驱魔……

清代许承尧曾官有一首诗《过菜市口》:“薄暮过西市,踽踽涕泪归,市人竟言笑,谁知我心悲?此地复何地?头颅古累累。碧血沁入土,腥气生伊蹶。愁云泣不散,六严闻霜飞。疑有万怨魂,逐影争啸啼。左侧横短垣,茅茨复离离。此为陈尸所,剥落墙无皮。右侧坚长秆,其下红淋漓。微闻决囚日,两役舁囚驰。高台夹衢道,刑官坐巍巍。囚至匐匍伏,瞑目左右欹。不能指囚颈,一役持刀锋。中肩或中颅,刃下难邃知。当囚受刃时,痛极无声噫。其旁有亲属,或是父母妻。泣血不能代,大踊摧心脾。”



3

清朝死刑处决犯人的方式,主要有斩首、绞刑、凌迟、等等。而从时间上来说,死刑又可以分为立即处决、斩监候、秋决。清朝在北京的死刑犯处决地在菜市口。


在明朝的时候杀人是在现在的西四,清朝给挪了一下地方。为什么要在菜市口杀人呢?就是因为这里人多,杀人的震慑性比较强,消息传播比较快。清朝杀人首先犯人提出来,从宣武门一直过来,来到宣武门南面的菜市口。

被判刑的人到了菜市口,还要吃一口肉,而这个在清朝专门给死刑犯吃一口肉的饭馆,就是现在的大碗居。在大碗居旁边,还有一个药店,专门卖丸散膏丹,据说曾经表演砍头以后,立刻止血的功力,这家的药说明效果很好,也是在北京可以排列第二名或者第三名的药店。这家药店就是现在的鹤年堂药店。

但是有说法,晚上不能拍鹤年堂的门,买刀伤药和针线,那都是死人要给自己治伤,缝合身体。

死者如果没有人认领就送到附近的寺院,比如维新六君子,谭嗣同等人被斩首就被送到了附近的法源寺。八国联军的时候,一次就在菜市口杀了126个主战、主张杀洋人的大臣。八国联军亲自监督斩首过程。


礼部尚书启秀临死前对百姓说:诸位的后代一定不要做官,就是做官,也不要出力。朝廷畏祸,不能保护出力之人,做事闯了祸,还是要自己承担。要说菜市口一共杀了多少人,一共叫邓海山的刽子手,干了10年,杀了300多人。其他的就可以自己算了。刽子手行当有规定杀人不能超过100个,但是邓海山超过了,所以这个人后来很惨。

4

菜市口是清朝时设在京城的刑场,大体位置在今天的宣武门附近。

在明朝时,菜市口还不叫菜市口,而是叫菜市街,因为那里是京城最大的蔬菜市场。那时候,它也不是刑场。

明朝时,京城的刑场设在西四牌楼,也就是今天的西四。一代名将袁崇焕就是在那里被凌迟的。

到了清朝,不知出于何种考虑,就把京城的刑场从西四牌楼挪到了菜市街,同时更名为菜市口。从此,菜市口做了近300年的刑场。

有清一代,命丧菜市口的人犯有数十万,其中最知名的当属同治皇帝时期的辅政大臣肃顺和光绪皇帝时期的戊戌六君子。

负责行刑的官差,俗称“刽子手”。由于职业的特殊,刽子手一般是祖传。据说,刽子手身上都有一股阴气。即使是大热天,靠近他们也会有一种凉飕飕的感觉。我猜,这应该是心理作用。

刽子手也有好坏之分。好的刽子手,不但可以一刀毙命,还能够掌握分寸于毫厘之间。比如,家属事先给他送了银子,他就可以既砍下犯人的头颅,又能保证犯人的头颅和脖子的一侧连接着。身首没有完全分离,也算是替犯人保了一个全尸。

5

北京市西城区(原属宣武区)菜市口是明清两代的刑场,就是今天的菜百附近。今天的“中国黄金第一家”曾是断头之地。过去,到底有多少人在这里踏上黄泉之路呢?


古代一般是“秋后问斩”,当然也有临时杀头,像慈禧在菜市口杀肃顺等“八大臣”和“戊戌六君子”,就不是一定等到什么秋后,而是斩立决。

那么,明清两朝在菜市口杀了多少人呢?我们从《明实录》《清实录》等历史典籍中一探究竟。


据初步统计,明清两朝(1421年——1911年)在菜市口被明正典刑处决的人数在60万以上。


真是:今日繁华处,昔时断头台。

6

要说菜市口刑场有多少生命葬送在屠刀之下,得从元忽必烈时代说起,那时候叫做柴市口,是卖柴之地,历经近七百多年,以每年秋决拢共一百人算,死在此地人的人至少数以万计乃至十万计。

(老菜市口)

说到第一个在今菜市口被砍头的便是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千古慨词的南宋丞相文天祥。

宋的最后半壁江山南宋被元忽必烈铁骑灭后,文天祥誓死不降。忽必烈对文天祥诱之“如你继续像效忠宋一样效忠元,那你仍旧能做丞相!”文天祥慷慨激词“我生为宋状元丞相,不能挽大厦于既倒,死愿继续拱卫我宋江山,而何降哉?今只求速死!”忽必烈又以重利诱之,皆不奏效只得按大臣谏议处斩。文天祥所被行刑之地正是柴市口,当时为元城外卖柴的城门口。一路上站满了百姓,无不默然哀伤。文天祥处斩前,对行刑官说“我要做的已经做完了,虽死无悔!”又回头问围观的人“何处为南北?”问罢,便朝着南方拜了又拜,慷慨赴死,削首而身体巍巍然不倒,百姓无不哀嚎痛哭拜送!忽必烈不忍杀如此忠良之臣,遂遣使“刀下留人!”然为时已晚!

(文天祥)

再说到清,此时行刑之地已经由柴市口变成了菜市口,还是原来的地方,只是由于朝代更替,人口繁衍而变成了在宣武门最热闹的菜市大街口。此地既离开宫城贵胄住地免犯禁忌,又在城门楼不远可供大量人能够围观以儆效尤的地方。

清在菜市口被砍头比较著名的有康熙年苏克萨哈,咸丰钦定八位顾命大臣之一的肃顺,光绪年戊戌六君子。

我们今天说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本可出逃,但为唤醒华夏数万万同胞被封建愚昧荼毒的心而决意慷慨赴死,誓以一腔热血洒华夏改革维新之道路。

(戊戌六君子)

临死前夕有诗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第二日,由宣武门开始,街边便站满围观人群,他们大多不知维新、变法为何物,只是听说了这些字眼,看这个就要人头落地的家伙死到临头仍然一副神情自若,面无苦色、大义凛然的样子,加上标榜犯人身份的骡笼,只道是哪个大人物又触犯了老佛爷即将脑袋掉地,来看热闹的多。

街边越到菜市口、鹤年堂药店,街边的店家与站街人员都开始讲究起来。店家门口纷纷贴上红对子,挂上红布条,拜一长条桌,上弄三碗清酒或三碗蒸菜,人人衣冠肃穆,哀立默视。他们都是变法未竟的接班人,与他们殊途同归。

(谭嗣同)

主斩官正是慈禧爪牙军机大臣刚毅,行到西鹤年堂处斩台附近,谭嗣同在处斩前叫住刚毅示意有话要说,刚毅吓得赶紧朱笔一钩,红牌一扔,窘态百显,不与死犯多言。谭嗣同回顾四周,一笑回之,大步处斩台,慷慨赴死。

杨锐死时,头断后双目圆瞪,血从脖颈出喷丈高有余,是以怨愤之气,千秋凛然!

刘光地在刽子手手起刀下头落地时,脖颈血流如注,而身竟巍峨毅力,观者无不焚香求祥。



(西鹤年堂)

有识之士以为,戊戌六君子乃我华夏脊梁最硬处。

如此死杀之地,冤鬼参半,有冤的就有该死的。杀的人多时,就连给犯人盖尸的席子都得七八辆马车来运,戍卫兵士几百。

光绪年曾一日在此处杀78盗墓贼,时在京刽子手不过寥寥数人,砍到刀钝手乏,累时只得分批砍杀,鲜血如菏泽漫地而黄土难掩之,空气腥臭而眩目。后面处斩的犯人眼看前面的人头一个个啪嗒掉地而刽子手有歇息喝一杯水漱口,二杯酒洗刀,三杯茶润嗓,伴随刽子手一声低喝,寒光落处,啪嗒一声又是一颗人头落地。

有钱人家会使上些钱财孝敬刽子手,刽子手便会格外关照下刀干脆利落不带痛苦且头断沾皮而不落地,收尸人再用针线缝上头颅脖颈归殓算是留了个全尸,否则等待犯人的只有手起刀落,抬脚一蹬,提头画朱(刽子手提着人头向主斩官交差,朱斩官会在犯人头眉心处用朱砂笔点上一笔。)

而刽子手除却每杀一人能得几个银两或者劳苦费(家属孝敬费),据说他们还把那主斩官一人一朱笔的笔拿去卖个高价,说是有镇邪之效,就连他们的鲜血洒在馒头上都有人说包治百病。

各行有各行的规矩,刽子手杀戮太重,虽然收入高,但如此有损天理阴德之事,过了,便有断子绝孙不得好死一说。于是行内规定每人只得砍100个人,多了便不可再砍。

相传中国最后一位刽子手邓海山在清1911年亡后仍然管不住自己的手,一生砍将近300人,果报缠身,虽颇集冤财但一生鳏寡,断子绝孙,晚年落魄街头,宛如过街老鼠,不得善终,死时无人收尸,暴尸街头,豺狗分之。

(菜市口)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回答!

7

菜市口是清代处决犯人的地方,在宣武门外,位于现在的北京西城区。听名字你就知道这里曾经是个菜市场。

早在明代菜市口就是北京重要的菜市场,不过明代处决犯人的法场并不在这里,明代处决死刑犯是在今天的西四。

西四明代又称呼“西市”,在北京的内城,原属于北京宣武区,2010年并入西城区。像是袁崇焕、于谦都是在这里被处死的。

清兵入关之后将内城的汉人全部强行迁走,内城只准旗人居住。自己住的的地方自然不愿意天天见血,于是清代的刑场就挪到了外城的菜市口。

(菜市口位置)

有清一代菜市口到底有多少人被处决并没有个详细的统计,在这里被处决的除了平民以外,也有很多王公贵胄。

仅1646年清军就在菜市口处决了明朝四十多位亲王,1674年平西王世子吴应熊在这里被斩首,1661年郑成功的老爹郑芝龙也在这里驾鹤。至于被处死的前明官员及其亲属更是不计其数。

而清朝的王公贵族在这里被斩首的也有很多,像是清初重臣苏克萨哈、清末辅政大臣肃顺都是在这里被杀的。

清政府之所以选择在这么热闹繁华的地方处决犯人,其目的就是希望借此起到威慑的作用。使得老百姓对朝廷充满恐惧,不敢轻易作乱。

与我们现在想像的不同,每逢处决犯人的时候菜市口都是人山人海,而沿途的街道的商铺都会在自家店门口摆上三碗酒以示送行。如果有犯人喝了哪一家店铺的酒,这家店铺的主人就算是积德了。

(今天的菜市口地铁站)

8

总计多少生命已无从可考了,只记得明代有一皇帝,荒淫无度,经常无辜虐杀宫女。后来激起宫女报复,将其勒死。后事发,受牵连多达120余人。皆判凌迟,可怜纤弱女子,被驱至菜市口,赤身裸体,冰肌玉肤,化作春泥。

9

菜市口到底砍了多少人,现在已经无法统计了。但是菜市口这个地方,确实是个传奇。

事实上,古代砍头这件事,并不是那么随便的。砍头是重刑,不仅要谨慎,还要起到警示作用,所以才有“斩首示众”的说法。

(菜市口行刑)

元明清三代,北京都有专门砍头的地方,元朝是在东城区的交道口一带,被称为“柴市”;明朝的时候,就到了西四牌楼一带,被称为“西市刑场”;到了清朝,就搬到了菜市口。


其实早在明朝的时候,菜市口就是北京城的蔬菜交易市场,卖菜的小贩都来这儿。四九城内的老百姓也几乎是天天来这逛,人多也热闹。那个时候这地方叫做菜市街,到了清朝改名叫菜市口的。

(菜市口刑场)

菜市口在宣武门附近,宣武门位于北京城西面,西方属金,金主死,所以宣武门又称死门。当年执行砍头,死囚就是经过宣武门,走宣外大街到的菜市口。

清朝在菜市口杀人,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每年到了秋后,冬至之前,大理寺、督察院、刑部、九卿就要会审,确定哪些犯人该处斩。也就是“秋决”,或者俗称的“秋后问斩”。


要处斩的那天,天还没亮,死囚就被推到囚车里,经宣武门走宣外大街去菜市口。宣武门外大街的路东,有一家“破碗居”。这个地方把烈性白酒和黄酒掺到一起,酒劲很大。死囚路过这里的时候,可以要求停下喝一碗酒。这一碗酒灌下去,犯人已经晕晕乎乎,站立不稳了。

这时候,当差的就会把空碗摔碎,继续上路。

(鹤年堂)

要说菜市口,必须提到鹤年堂。鹤年堂是老药铺了,菜市口的刑场,就在鹤年堂的门口。所以一到“秋后问斩”的前一天,鹤年堂就会收到消息:搭席棚,备酒食,勿外传,日后付款。

鹤年堂收到消息,就会提前准备好酒菜,给官差们准备,也要给死囚们准备。等到囚车一到,不会马上砍头,要等到“午时三刻”。午时三刻,正当午的时候,阳气最重,这时候开刀问斩,阴气也会即时消散。

所以,要等到时候才行。在这之前,监斩官、刽子手会在鹤年堂推杯换盏、大吃大喝,等吃喝的差不多了,也就到时间了。


菜市口这个地方,“无风三尺土,有雨满街泥”。但是到了开刀问斩的这一天,京城的老百姓就会前呼后拥的来看热闹。

(菜市口)

犯人按规矩向东跪下,两行排开了,监斩官看时辰到了,朱笔一勾,这边刽子手手起刀落。

因为是一年的死囚都攒到这时候,所以要砍的人多。比如光绪初年,抓了白莲教谋反的,光是七月十五这一天,就砍了78个人。


砍完人,地上的血黄土一盖,第二天又是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菜市口了。

10

菜市口是清朝时期杀人的场所,实际上京城的菜市口一直很热闹,只不过在清朝之前的朝代确确实实都是只卖菜,到了清朝的时候,统治阶级将这里改成杀人的法场,所以菜市口在历史上名气才会如此之大。

清朝时期,只要说推出午门斩首,那全部是拉去菜市口砍头,在这里要提一下,如果有人去过故宫一定知道,真正的午门是从来没有杀过人的。 在当时流程一般都是这样,先是发布要在这里砍头的消息,人们观看完之后,立即用黄土盖上血迹,然后在这里卖菜,每次杀完人之后,菜市场生意都非常兴隆。

其实清朝统治阶级选择菜市口杀人是有深意的,实际上在真正的历史之中,朝廷是不会轻易的判一个人死刑,都要经过重重审核,确定无误才会将其砍头。每次砍头都是提前发告示,让人们都前来观看,起到一种震慑的效果,百姓们都爱看这种血腥的热闹,用这种方式来震慑百姓们,让他们不要有犯罪的想法。

菜市口是当时京城最热闹的地方,这里人流量非常大,将这里选为刑场无疑是最好的,杀人之后消息会很快散播出去,达到统治阶级想要的效果。在菜市口刑场到底葬送了多少生命呢?大家所知道的都是一些出名的人物,比如肃顺,在比如变法的谭嗣同,他们都是在菜市口被杀。

清朝统治了二百六十七年,菜市口杀的人应该是不到七千人,不管是知名的还是不知名的,有人说最少杀了一万人,根据史料来看是不可能的,最多只有七千人,只有可能更少,绝不可能超过这个数字。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