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借这个问题来聊一下北洋时期的各位大总统以及夹在大总统中间的段祺瑞。

清廷覆灭后,北洋时代出过孙中山、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这六位正式大总统,外加段祺瑞临时执政以及张作霖军政府大元帅这两位实质上的大总统。

所以说段祺瑞一直没当上大总统,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不准确的。

孙中山当大总统,摘的是辛亥革命的果实,但这果实很快就让乱世枭雄袁世凯夺了去,但从另一个角度讲,袁世凯当大总统也不算抢夺辛亥革命、孙中山的胜利果实,因为他才是清廷灭、民国立的关键先生,所以他当大总统是实至名归。

在这六位北洋大总统中,只有袁世凯是执掌乾坤、统御天下的实权大总统,他的大总统职权大到了何种程度呢?不仅终身而且还可以指定接班人,实质上跟帝王没什么区别。

但就这样,袁世凯依旧不满足,于是搞出了复辟帝制这一历史丑剧。结局是这位乱世枭雄没料到的,不仅皇帝没做成,大总统的位子和自己的身家性命最后也弄没了。

取而代之的黎元洪,是那个时代选择的大总统第一替补,但这位大总统却从未有过真正的实权,实权一直都在总理段祺瑞手里。

袁世凯含恨而死后,段祺瑞想不想当大总统呢?想。但在当时的政局下,他却只能享其实,而让其位。

政治向来讲究平衡,群龙无首的情况下,被誉为北洋之虎的段祺瑞没法打破这种平衡。这是他第一次离大总统很近,却始终没法登台上位。

利用张勋复辟将黎元洪搞下台之后,按理说段祺瑞是应该当大总统的。遗憾的是,还不行,因为他的旁边还站着直系大佬冯国璋。在与冯国璋的竞争中,段祺瑞最明显的劣势即是你原先是总理,那你接下来最好还是总理。

这又是一次政治平衡,结果冯国璋成了大总统。冯国璋这个大总统比黎元洪好些,毕竟手里握着枪杆子,但冯国璋这人命不太好,早早地就死掉了。

那有人说了,既然冯国璋死掉了,那大总统之位这下该轮到段祺瑞了吧。还不行,因为这时候段祺瑞的皖系和冯国璋之后曹锟、吴佩孚的直系已成水火不容之势,段祺瑞要想当大总统,那首先得问曹锟、吴佩孚同意不同意。

大佬间打架向来都要有个过程,在酝酿打架的这个过程中怎么办呢?只能找个大家都认可、对彼此都没实质威胁的过渡人物,于是始终以文角色示人的老资格徐世昌在这空隙中登上了大总统宝座。

虽然徐世昌也曾试图利用直皖间的争斗把大总统的位子坐实,但一番努力的结果只能是枉然,政治归根结底讲的是实力。

没实力,不是过渡,就是傀儡。

到直皖开战,皖系段祺瑞大败,直系曹锟、吴佩孚大胜之后,徐世昌的大总统之位也就算坐到头了。

对段祺瑞而言,境遇更不妙,这时候他实质上已彻底丧失了竞争大总统的资格。

但此时也不是直系一家独大,关外有正崛起的奉系张作霖,南边还有孙中山等众多反对派,所以作为直皖赢家的曹锟想登上大总统之位也没那么容易。

但号称“曹三傻子”的曹锟是个没有政治节操的人,在一片争议反对声中,他先是用一场直奉战争扫除了张作霖这个主要障碍,接着又用手里的大洋解决了民意的问题,于是他成了北洋时代著名的贿选总统。

但登上总统大位之后,曹锟的日子并不好过,内有吴佩孚的不支持、不配合,外有张作霖联合段祺瑞、孙中山的明枪暗箭。

尤其是东北王张作霖,在第一次直奉战争败给直系后,这位乱世又一枭雄始终想雪耻报仇,进而染指北洋权柄。

就这样,第二次直奉战争很快爆发了。张作霖买通原属直系的冯玉祥,给曹锟、吴佩孚来了个战场死磕外加釜底抽薪。

结果,直系大败,大总统曹锟成了冯玉祥的阶下囚。

这时候,论实力谁有资格干大总统呢?当然是奉系张作霖。

但此时张作霖的资历不够,于是只能再玩政治平衡。

段祺瑞当上临时执政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但曾经的北洋强人早已没了昔日的霸道实力,他这个临时执政,从名字就能看出来,他就是个撑台面的临时工。

乱世枭雄张作霖是绝不允许他在这个位子上坐太长时间的。

时机一到,他必须让位当时的北洋第一人张作霖。

按说,这时候张作霖应该能做大总统了吧?

依旧不行。

一来,军阀割据的局面他无力荡平,二来新的政治军事强人蒋介石已经强势崛起。

所以他最终只能以军政府大元帅的名义过过瘾。

等到他把这瘾过完了,北洋时代也就结束了。

最佳贡献者
2

段祺瑞,北洋三杰之一,乃是袁世凯的得力干将。而在北洋军政府时期又长期担任国务院总理,手握大权,主政中国十余年,乃是民国前十年的风云人物之一。

不过在那个时代,段祺瑞作为最有实力的北洋皖系军阀首领,曾四任总理,四任陆军总长,就是无法当上民国总统,这是为什么呢?

要讲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首先讲讲这北洋三杰了。当年袁世凯手下有龙虎狗三大将,分别是王士珍三、段祺瑞、冯国璋。

起初他们三个一起在袁世凯手下共事,彼此之间的关系不错。袁世凯去世之后,北洋分裂,冯国璋与段祺瑞分别掌控直系军阀与皖系军阀,双方针锋相对,而且南方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军队,以及其他大大小小打着共和名义的军阀们,都各有各的心思。

此外,当时的中国,有很多的外国力量正在介入。这些外国力量,明显是不希望中国能够走向强盛的!他们更加关心的,是自己的在华利益是否能够得到保证他们会以各种方式,限制、打压中国的发展。在这种环境下,临时总统这个职位,很大程度上是既要顺应国民的心意,又不能与外国力量正面对抗!

所以,谁想要当这个临时总统,都是困难重重的!

确实,袁世凯病死了以后,从总体实力上来看,段祺瑞是最强的一支军阀。但是他这种优势,还达不到袁世凯那种能够力挽狂澜的地步面对这内忧外患的多重压力,段祺瑞自然是讨不到什么便宜!

所以,段祺瑞没有强上位,为了彼此利益不受干涉,退了一步,让没有任何势力背景的黎元洪当上了总统。而后来,黎元洪下台后,直系军阀由于实力暂时领先,于是冯国璋做了大总统,再后来双方实力拉平,又是重蹈覆辙,为了彼此利益不受干涉,没有派系背景的和事佬,徐世昌上台了。


至于后面为何输给了曹锟,这就和段祺瑞他自身有关系了!

段祺瑞虽然是一个经验丰富、务实老练的政治家,但他这人不圆滑, 为人严肃刻板,不苟言笑,生活朴素,清廉如水,无积蓄、无房产。 人!烟、酒、毒这些恶劣习惯,他一个都不粘!是“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的“六不总理”。从为人处世的角度来看,似乎没有这些恶习,在当时那个时代,反而难以别人交往。

也正是因为这样,真正到了最后选举时刻,他也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反而是拿着真金白银砸向投票的议员的曹锟上了台。

当然,最后段祺瑞还是当过一段时间国家元首的,那就是在北京政变之后,曹锟被冯玉祥赶下了台,各方势力妥协之下啊,声望最高的段祺瑞出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临时执政(国家元首)。

当然,他也没做多久,也被冯玉祥这个倒戈将军给赶下去,自此隐居租界,不问世事,自号“正道居士”。

值得一提的是,纵观段祺瑞一生,作为军阀,干过不少坏事儿,比如著名的”三一八“惨案执政府卫兵枪杀请愿学生)。但是,在民族大义面前,他分得清是非黑白,九一八事变后,拒绝与日本人往来,颇有操守。同时“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他对死者长跪不起并终生吃素,想来也是在认错了,比起某些自诩为国为民的大人物,着实要真实许多。

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逝于上海宏恩医院,享年72岁。段临终留下了一段遗言,其中有著名的“八勿”,即:


“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国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鹜时尚之纷华。”

3

1916年6月6日半夜,袁世凯自中南海居仁堂患尿毒症去世。段祺瑞、徐世昌以及北京政府内阁全体阁员在居仁堂楼下等候、开会、默哀后散去。

袁世凯

关于总统的继任人选,袁世凯早已写好名字,放在金匮石屋。按照袁记约法规定,此名单应为3人名单。副总统黎元洪说名单中一定有袁氏长子袁克定,段祺瑞与他一起取出名单后,只见名单上写着段祺瑞、徐世昌和黎元洪的名字,为袁世凯亲笔所书。袁世凯亲信曹汝霖后来在回忆录中这样评论:“可见项城(指袁世凯)虽然帝制自为,尚无家天下之心也。”

看过名单后,众人委托资格最老的徐世昌拿主意,徐人称“政坛水晶狐”,为人非常圆滑,他含含糊糊说:“我主张按照约法,以副总统继任。”但他又怕段祺瑞有做总统之心,于是又赶紧补充说:“这只是我个人意见,最后还是取决于总理(指段祺瑞)。”

段祺瑞

段祺瑞对黎元洪非常反感,他发表意见说:“为团结北洋考虑,我建议由东海(指徐世昌)出任大总统。”但徐世昌力辞不就,仍然推荐副总统黎元洪继任,最后,段祺瑞也同意了他的意见。

段祺瑞何尝不想做总统,但此公重实际而轻名位,他考虑到袁世凯死后,北洋派中徐世昌资历老于自己;江苏冯国璋与自己相当,正在南京虎视眈眈;其他小站练兵时期的同僚各怀鬼胎。自己如果不顾一切继任总统,势必会引起北洋内部的分裂,与其这样,倒不如以国务总理的名义掌握实权妥当。于是段祺瑞以退为进,将袁世凯的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他本人则以内阁总理身份主持北京政府。如此一来,大总统黎元洪只是一个盖章机器而已。

黎元洪

据史料记载,确定了总统人选后,段祺瑞在张国淦等人陪同下到北京东厂胡同黎元洪家中宣布。段祺瑞与黎元洪见面后一言不发,呆坐若干时,段祺瑞忽然起立向黎元洪三鞠躬,黎茫然答礼。礼毕还原座,仍不开口。半刻钟后,段祺瑞起身向黎元洪鞠躬告退,黎起身送客。

从这幕哑剧可以看出,政治风云的确是云橘波诡。

4

1916年6月6日,六六六大顺,所谓的洪宪大帝袁世凯“驾崩”了。

袁世凯死掉,没有皇帝了,帝制没搞成,只好恢复共和,谁来当大总统呢?



当时段祺瑞是北洋军阀的第二号人物,袁世凯咽了气,段祺瑞的实力就是最强的了。他曾是袁世凯的嫡系,皖系军阀的掌门人,有兵权,又有海量的粉丝,交际广泛,拥趸众多,完全具备当大总统的实力,没人有能力与他抢。但他却没有登上大总统之位,为什么呢?

一、法理不顺

中华民国的《修订大总统选举法》有规定,大总统有权推荐继任者,而袁世凯留下一份遗嘱,上面写了三个名字: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排在第一顺位的是黎元洪。

按照当时制定的约法,大总统在任期内死亡,应由副总统继任其职务,而黎元洪继任大总统顺理成章。

如果此时,段祺瑞硬要当大总统,那就要重新竞选,即使成功了,那么也会落下争权的名声,这就落了下乘。



二、阻力较大

段祺瑞当总统会遇到什么样的阻力呢?冯国璋的阻力。

段祺瑞实力很强,但冯国璋的势力也不弱。如果段祺瑞强争大位,那就意味着否定了袁世凯遗嘱,还否定了民国约法,肯定会让冯国璋不很不高兴,那么,按道理,冯国璋也有权竞选总统,双方必然明枪明刀地对立起来。就算段祺瑞能够取得胜利,付出的代价就太高了。

让黎元洪当总统,大家都能接受,实力派之间就不必大动干戈,发生争斗。



三、弃虚取实

袁世凯在任的时候,实行的是总统制,总统是掌大权。而大家推翻袁世凯,再造共和,是护法运动,护的什么法?《临时约法》。

按照《临时约法》的规矩,民国应该实行的是内阁制,权力归于内阁,也就是说,内阁总理才是权力最大的职位。而大总统,实际上是个名誉像征,并没有多少权力。

与其当个虚名大总统,不如做个实权总理。

段祺瑞是个很务实的人,他虽不好名,也不贪财,但却爱权,当然做总理才是最佳选择。



五、不争为争

袁世凯当政期间,软禁了黎元洪。段祺瑞出力,把黎元洪拯救出来,还扶持他当了中华民国的大总统。段祺瑞卖了这么大的人情,不与黎元洪争当大总统,黎元洪感激,就投桃报李,任命了段祺瑞为国务总理。

段祺瑞当上总理的职位,由黎元洪大总统任命,不争不抢,顺理成章。这样一来,冯国璋和其他政治势力,就没有任何理由表示不满和反对。

民国的总统并不是总理的上级,也无权限制总理对政务的操持。反而是总理对总统形成制约和牵制。



果然是个好职位,段祺瑞就登上了他政治生涯的巅峰,开启了北洋新时代。而且,他在任期间,逐步扩大和夯实了总理这个职位的实际权力,从此就只想当总理了。

5


段祺瑞是有机会做总统的,只不过在权衡利弊之后,段祺瑞主动放弃了。

袁世凯去世之后,按照新约法的规定,中华民国新总统的产生取决于上任总统的选定。根据袁世凯留下的人名单,可以继承袁世凯总统位置的有三个人,第一个是副总统黎元洪,第二位是徐世昌,第三位就是段祺瑞。

虽然排名在后,但是考虑到当时的形势,正统出身的段祺瑞无疑是北洋武人的首选。因此,袁世凯去世之后,北洋方面一致推举段祺瑞为总统。

但是段祺瑞有自己的考虑,一来自己候选人身份是新约法指定的,二来南北方面有关于约法新旧的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一旦自己登位,势必会引起南北的决裂,因此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之下,段祺瑞拒绝做总统,把总统让给了黎元洪。

黎元洪本就是副总统,因此他继总统位旧约法也说得过去。黎元洪一开始是很拒绝做总统的,第一自己不是北洋人,上位之后一定会被“欺负”。第二,他自己也没有兵权,与其是个傀儡总统,还不如踏实的做副总统。

不过在得到了段祺瑞的力挺以后,黎元洪最终还是做了民国的第三位大总统(前两位分别是孙中山和袁世凯)。段祺瑞则继续做国务总理。而北洋的二号人物冯国璋,则在南京做了副总统。

由于总统府和国务院的职能规定不清,很快就爆发了府院之争。在一系列权力斗争之后,由张勋复辟重新洗牌北京政治圈。由于黎元洪受逼迫解散了议会,自己也在总统位上呆不下去了。辞职走人,但临走时把总统位按照旧约法规定交给了冯国璋。

冯段二人后又因南北和战问题爆发第二次府院之争,最终冯国璋段祺瑞同时下野,徐世昌继任总统。之后,直皖战争段祺瑞输光了家底,没有了政治实力。

不过之后,由于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的失败,使得总统位置再度空缺,冯玉祥张作霖商议之后请段祺瑞出山。由于没有经过议会选举,因此段祺瑞并没有被叫做总统,而是称为临时执政。

6

段祺瑞不是不想做总统,而是一直没有机会!

段祺瑞并不具备做总统的资格

袁世凯的总统和别的总统还是有区别的,袁世凯在位期间已经将总统任期调整为终身制,所以,他指认谁当总统,搞不好也是一辈子。袁世凯最后选了个老好人,没有兵权的徐世昌,显然就是要段祺瑞和冯国璋争上一争。

袁世凯死后的1916年1920年我们通常称为皖系执政期间,实际上皖系并未完全执政,只是占据主导地位。

皖系能够执政,还不在于控制的军队,完全在于政治影响力,袁世凯刚死的时候,南方革命军被打的也很消停,军队的问题还不凸显,等到了后期南方革命军汹涌而来的时候,才意识到北洋军阀中,最有实力和影响力的实际上是直系。

所以,段祺瑞即使是“三造共和”“四任总理”,实际上还是没有走上总统的宝座。

论资历不如徐世昌,论势力不如冯国璋

段祺瑞在资历和势力方面不如徐世昌和冯国璋,虽然,段祺瑞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尤其是其背后的谋士徐树铮,那也是智囊型人物,但是段祺瑞一直跟袁世凯混,属于比袁世凯小一辈的人。

但是,徐世昌显然比他们高一个层次,段祺瑞冯国璋都属于袁世凯的属下,但是徐世昌却是清廷和北洋都看重的人,慈禧死后载沣将袁世凯革职回家,但是却让徐世昌总督东北,东北总督是清朝所有总督中地位最高的人。后来又执掌中枢,可以说是很厉害的人。

辛亥革命爆发后,载沣要袁世凯出山镇压革命,结果袁世凯闭门不出,非要徐世昌来做说客才能继续探讨,可见徐世昌的政治能力和威望。

冯国璋的直系就不说了,曹锟、吴佩孚、冯玉祥都是他手下,可以说,直系是北洋军阀中最厉害的派系,因为袁世凯练兵的地方就是直隶,袁世凯也是直隶总督。所以,冯国璋没死,临不到段祺瑞,即使是冯国璋死了,还是人家直系曹锟当家。

当好了总理,一样有发言权

虽然段祺瑞活跃了整个北洋时代都没有混个总统,但是,真正的权力巅峰,段还是染指过的,善政者,以权谋之。

段祺瑞正是这样的人,在冯国璋继任总统时,因为针对南方革命党行为,段祺瑞与冯国璋发生了激烈的第二次府院之争,后来冯国璋任期届满,徐树铮策划的安福国会选举徐世昌为大总统,段祺瑞退居幕后,但是依然通过安福俱乐部实现对政权的掌控。

所以,当不当大总统也并不重要,能否掌管北洋主导权也并不重要,前前后后北京政权更迭频繁,然而实际上能够掌握整个民国政权的,真的没有谁,段祺瑞做到这个地步已经不错啦!

7

段祺瑞,清末民国军政风云人物,北洋三杰之一的北洋之虎,生于安徽六安,幼年移居合肥,因此后来被称为“段合肥”。

1916年袁世凯病逝后,北洋军阀分裂为三大块: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当时的副总统是黎元洪。按实力,当时皖系最为强大,段祺瑞资历最老,黎元洪当旅长的时候,段祺瑞已经是陆军部长,所以,段祺瑞根本不把黎元洪这个“后生晚辈”加“光杆司令”放在眼里。

但是黎元洪毕竟是副总统,按照约法最有资格继承大总统之位,而且冯国璋等也觊觎大总统之位,为了避免北洋分裂(其实已经分裂),段祺瑞做了有实权的国务总理,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后来发生了府院之争,段祺瑞利用张勋驱除了大总统黎元洪,又把复辟的张勋赶走,此时是1917年7月。之后他又把副总统冯国璋骗到北京做代总统,自己仍然做国务总理掌握北京政府实权。之后段冯之间的第二次府院之争爆发,二人同时下野,冯国璋不久病逝(1919年),段祺瑞又登上总理宝座。闹翻到这个份上,段祺瑞自然更不方便做大总统了。这时候,另一位北洋元老,以文治标榜自己的徐世昌粉墨登场,成为新一任大总统,一直到1922年被直系军阀赶下台。

在这期间,直系军阀和皖系军阀矛盾激化,1920年爆发了直皖战争,直系用了不到一周时间就击溃了皖系军队,总司令曲同丰被俘。段祺瑞黯然下野,结束了为期四年三任国务总理操纵北京政府实权的日子。

时间又过了四年,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由于直系左路军总司令冯玉祥倒戈,发动了北京政变,囚禁了大总统曹锟,直系军队溃败。直系军阀被赶下台,结束了同样为期四年的北京政府实权生涯。此时的北京政府元首出现真空,几方势力角力(冯玉祥的西北军,张作霖的奉系军阀),需要有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人做“元首”。在野的段祺瑞被各方接受,成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府执政,虽然因为没法召开国会选举成不了大总统,但是总算过了一把“元首瘾”,只不过此时的段祺瑞也成了光杆司令,实权在别人手里。

两年后的1926年3月18日,发生了被鲁迅先生成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一天的“三一八事件”,段祺瑞黯然下台,从此没有大的军政作为。


8

皖系太嚣张跋扈了,得罪人太多(这恐怕主要归功于段祺瑞的心腹徐树铮),段祺瑞当了总统,很多人会激烈反对,很多省怕都会独立。

虽然皖系是袁世凯死后中国最大的势力,但是段祺瑞的实力还是远不如老袁的,无法形成实力上的碾压。段祺瑞在国内有很多政敌。

首先就是北洋内部的直系军阀,以冯国璋、曹锟、吴佩孚为首领。直系控制着直隶、湖北、江西、江苏四个省,并且掌握着相当数量的北洋精锐,是皖系的劲敌。段祺瑞想当总统,直系肯定会反对。

其次是西南地区的军阀,包括云南的唐继尧、广西的陆荣廷等。西南军阀控制着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广东、湖南,实力同样很强。而且西南军阀是激烈反对段祺瑞的。因为段祺瑞是主张武力灭掉西南军阀,以实现全国统一。所以双方势同水火。

直系、西南军阀都是硬骨头,更糟糕的是,他们还联合起来对付皖系。皖系对付一个还有余力,同时对付两个就很困难了。

皖系还跟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有仇。因为段祺瑞执掌的北京政府,拒绝恢复孙中山等人制定的《临时约法》,以及旧国会。孙中山因此领导了护法运动,针对的就是段祺瑞。不过,孙先生这会没啥实力,影响很小。

此外,皖系的名声不好,全国人民也是反对他们的。这是因为段祺瑞背后跟日本人有勾结,双方签订了中日军事同盟条约,大量从日本借款,并出卖了不少权益。五四爱国运动爆发时,学生、民众主要反对的就是皖系。声名狼藉的三个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都是奉段祺瑞之命办事。

段祺瑞在国内树敌过多,所以是很难当上总统的。他多数时间,是担任国务总理。但是总理也当的不顺利,经常被罢免或辞职。但皖系毕竟实力雄厚,即使段祺瑞辞职期间,也足以操控北京政府。

9

有人说,清末袁世凯练新军之所以成绩斐然,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北洋三杰”的襄助。而所谓“北洋三杰”,指的就是“北洋之龙”王士珍、“北洋之豹”冯国璋(也有说是“北洋之狗”的)及“北洋之虎”段祺瑞。此后,随着袁世凯的步步升迁,“北洋三杰”也跟着水涨船高,三人分别在清末民初担当重任,冯国璋甚至出任了民国总统。当然,也有人说,段祺瑞原本也有元首之运,但因为鼻子长得不正,所以只能做到总理为止。这话虽是玩笑,但倒也不假。据说,老段每次生气时,鼻子就歪到一边,此话也不算污蔑。不过,段祺瑞只是表面严肃,其实内心颇真性情。以下聊举一例。段祺瑞少年时随祖父在宿迁军营,在当地认识了几个同年好友。段做总理后,有个叫申孟达的试着来北京找他。最初,申孟达害怕段祺瑞已经认不得他了,于是先写了封信让人送到段府,不曾想段祺瑞接信后便立即派人送上银元200元。三天后,段祺瑞亲自来接,一下子开来十几辆小汽车,好生招待。段祺瑞对旧情看得很重,当年跟随祖父段佩的几个老人,后来也被他接到府上。其中,有位叫刑宝斋的,常说段祺瑞小时候一天到晚鼻涕邋遢,刑宝斋看不上他,说:“你这叫什么少爷啊,一点都不爱干净!”老人常跟公馆里的人唠叨这事,有人听烦了便反诘道:“你不是看不上他吗?可人家如今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你现在还给他买笤帚!”刑被堵得没话说,只好结结巴巴地说:“我哪知道他有这一天啊,我要知道,当初也对他好点啊!”作为军人,在军阀混战、草菅人命的年代,段祺瑞有一点颇值得称道,那就是不轻易杀人。1917年讨伐张勋时,俘虏了不少“辫子军”。手下部属请求杀几个以振军威,段祺瑞听后很不高兴:“罪在张勋一人,这些官兵们有什么罪?杀几个人有什么用?你们总是好杀人——杀人者人恒杀之,哪个好杀人的人会有好结果呢?”所以有人说,段祺瑞虽为“北洋之虎”,其实徒有虎相而无虎威,其人仁心厚,绝非是草菅人命的军阀之流。在政治上,段祺瑞并不成功,1920年直皖战争失败后,他退居天津租界并开始吃斋念佛,后来还给自己起了一个法名叫“正道居士”。4年后,段祺瑞再次出山担任“临时执政”。孰料,一年半后,执政府门口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段祺瑞闻讯后,据说赶到血案现场,曾长跪不起,为死者超度。不久,段祺瑞再次下野并彻底远离了纷繁多变的政治漩涡。东三省沦陷后,日本人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并试图拉拢段祺瑞充当代理人。为防止被日本人利用,蒋介石派人将段祺瑞从天津接到南京。1933年1月21日,段祺瑞在浦口乘船过长江时,蒋介石亲率一批高级将领迎接并执弟子礼。原来,蒋介石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前系北洋速成武备学堂统一送出,当时段为学堂督办,段、蒋在名义上有师生之谊。1936年11月,段祺瑞因胃溃疡引发大出血而去世,享年72岁。临终前,段祺瑞写下亲笔遗嘱,谆谆告诫后人:“国虽危弱,必有复兴之望。复兴之道亦至简单,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勿信过激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弃固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骛时尚之纷华。所谓自立更生者在此,转弱为强者亦在此矣。”(何为过激之说?)段祺瑞生前信佛,其葬礼照其遗嘱以居士礼简葬。各界名流的吊唁中,有两副挽联特别显眼。一副是冯玉祥的:“白发乡人空余涕泪,黄花晚节尚想功勋”;另一幅,是老对手吴佩孚的长联:“天下无公,正未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奠国著奇功,大好河山归再造;时局至此,皆误在今日不和,明日不战,忧民成痼疾,中流砥柱失元勋。”段祺瑞死后,其长子段宏业坚持将其灵柩送往北京安葬,但因日本侵华导致的时局变动,以至于十多年都无法找到合适的下葬地。最后,段子灵柩只能草草葬在段祺瑞三弟之前买好的坟地,位置就在人来人往的大道旁边。对此,一些生前故旧忍不住叹息:“想不到老头子轰轰烈烈一辈子,死后竟然没有一块葬身的地方!”直到1963年,在段祺瑞生前好友章士钊、李思浩、曾毓隽等人的努力下,才最终将段祺瑞的遗骨起出,并重新安葬在北京西郊香山附近的万安公墓中。

当然,这是后话了。如果觉得有点道理,可以点个赞??,求个关注,谢谢!




10

段祺瑞并非当不上大总统,而是选择了不当。

段祺瑞是北洋一系当中资历最深的人之一,袁世凯赴小站练兵了之后不久,他便已经追随袁世凯了。

他当时是一个高学历海归人才,也是正儿八经的军事院校毕业,可以说深得袁世凯的赏识和重用。

段祺瑞也因此成为了袁世凯的嫡系心腹之一,和冯国璋、王士珍并称为“北洋三杰”,人称北洋之虎。

袁世凯有多信任段祺瑞呢?袁世凯一手打造了北洋六镇,可是段祺瑞却曾经担任过其中三镇之统制官。

我们要知道这北洋六镇可是袁世凯的起家资本,段祺瑞担任其中三镇统制官,一旦他生出了异心,那必然会威胁到袁世凯。

从这一点,我们就能够看得到当时袁世凯对段祺瑞的信任之深。

而且到了1912年袁世凯当上了临时大总统之后,又想尽了办法让段祺瑞坐上了陆军总长的位置。

须知当时辛亥元勋黄兴在南京临时政府组建了之后,便已经被任命为了陆军总长。

可是,为了牢牢地控制兵权,袁世凯却执意任命段祺瑞为陆军总长,让黄兴担任了有职无权的南京留守。

让段祺瑞出任陆军总长,那就意味着袁世凯从直接控制兵权变成了间接控制兵权。

数百年前的赵匡胤为何能够在陈桥黄袍加身?原因就在于他直接控制了后周的兵权。

这时候让段祺瑞出任陆军总长,无疑便是将北洋兵权交到了段祺瑞手上,这也再一次体现出了袁氏对段氏的信任。

而从担任北洋六镇其中三镇统制官到出任北洋政府陆军总长,段祺瑞也为自己积累了足够的威望。

对于北洋一系而言,除了袁世凯之外,威望最高的绝对非段祺瑞莫属。

袁世凯在1916年6月6日病逝了之后,北洋一系实际上都想让段祺瑞当大总统,可是段祺瑞却选择了拒绝。

为什么北洋一系都想让段祺瑞当大总统呢?

袁世凯在临终之前留下了一份大总统人选的提名,依据当时北洋政府的法律,新任总统必须由前任总统提名。

这也就是说,袁世凯病逝了之后,新任总统必须要在他所提名的人当中产生。

谁获得了袁世凯的提名呢?是黎元洪、徐世昌和段祺瑞三人。

段祺瑞既然已经获得了袁世凯的提名,那么从法律层面来说,他就完全有资格竞争大总统之位。

但是稍微有些尴尬的就是,黎元洪是提名第一人,而且他当时还是副总统。

所以,袁世凯病逝了之后由黎元洪继任大总统之位可以说是名正言顺。

可是,北洋系大多数人都不希望让黎元洪继任大总统。

原因就在于黎元洪并非出自北洋,他在北洋系之中没有一点根基,这就导致了他必然会遭到北洋系的排挤。

黎元洪对于北洋系而言,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外人。

而段祺瑞从袁世凯小站练兵开始就已经成为了北洋一员,而且还是北洋三杰,是北洋系中资历最深的人之一。

而且他还曾经担任过北洋六镇其中三镇统制官,又出任过陆军总长。

所以从心理上来说,北洋系当然更希望由段祺瑞这个“自己人”来当大总统,从而继续保证北洋系能够利益最大化。

当时的北洋系绝对是国内最有实力的派系,没有之一。

倘若他们一心想要拥护段祺瑞当大总统,而段祺瑞也接受他们的拥护的话,那段祺瑞就必然能够大总统。

可是,段祺瑞明明已经获得了北洋系的支持和拥护,他为什么却选择了放弃这个机会,而让黎元洪当了大总统呢?

这就离不开了当时的局势了。

袁世凯称帝不仅导致了他众叛亲离,同时也加剧了北洋政府和南方革命党之间的矛盾。

虽然袁世凯后来已经取消了帝制,而且在取消了帝制之后没过多久就离开了人世,可是这份矛盾并没有消减。

倘若这时候再让北洋系的人继任大总统之位的话,那么这份矛盾不仅可能化解不了,还可能进一步激化。

袁世凯之所以第一个提名黎元洪,而段祺瑞之所以将大总统之位让给黎元洪,就是因为看明白了这一点。

从当时的形势来说,没有人比黎元洪更适合出任大总统。

何也?

原因就在于黎元洪是一个“非北非南”的人物,他既不是北洋系的人,也不是南方革命党的人。

他原本是清朝一个将领,只因为时运眷顾而走到了那个位置。

可是不论是北是南,都没有任何一方真正将他当成“自己人”。

黎元洪的处境看似尴尬,可在1916年的时候却反而因此成为了最适合的人。

既然“选在南则北争,选在北则南争”,那就不如选一个不南不北之人。

他因为“非北非南”,手中又无一兵一卒可用,所以不仅北洋系能够接受,就连南方也能接受。

当时的段祺瑞虽然多少有一些受到了北洋系“胁迫”的意味,可是为了让黎元洪安心,他还是亲往黎宅让黎元洪准备就职大总统。

虽然段祺瑞把大总统之位让给了黎元洪,他自己则屈居内阁总理一职,可是手无寸铁的黎元洪又能如何?

北洋政府的实权实际上也还是掌握在段祺瑞手上,段祺瑞虽无大总统之名,但却有大总统之实。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