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到三国演义,相必很多人都崇拜智谋诸葛亮、忠义关羽和仅在三国演义里我崇拜的曹操。当抛开真正的历史,只说三国通俗演义里的描写与表达,来假说一下如果是诸葛亮率领大军攻打东吴相较于刘备会是什么情况?




据三国演义中大概描述,刘备不顾众人反对一意孤行带领军队攻打东吴,名义上是替关羽报仇。当时曹魏全国上下都作出蜀军将大败吴军这个肯定的答案,连司马懿也这样以为。但来势汹汹的刘备在风光的“胜利”之后却马失前蹄,蜀军几乎全军覆没。怎么回事呢?刘备为避暑,不加思索的带领大军全数撤入林中,导致陆逊火攻,全军覆没,这也是陆逊所说的从天而降的上万天兵。那么换成诸葛亮呢?首先以三国演义里代表智慧的诸葛亮来参照,诸葛亮心思缜密,不到生死之际的时候是不会冒险的。他会当先考虑到军资的运输、充足以及派出探子探索孙权最有可能提拔谁当这次的总司令,好作准备。诸葛亮图的是万事俱备,而刘备只是图个大概便迫不及待的出军,诸葛亮当会不急不慢的行军,确保粮草运输得当,毕竟和关羽的情意并不怎么样,反而有些小冲突。在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作战点后并不像刘备一样急着开战,反而让士兵好好休息,养足几日精神才谋出塞,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计谋可谓“精”,“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华容道”……



而吴方陆逊便会改变策略,因为要知道当时刘备已经破塞,倘若“精”一点也不至于不拜吴军,而且诸葛亮不是刘备,不会全军进林,从而导致火攻覆没,而吴军士气全靠“待炎暑之日便有天兵来助”这句话来支撑,如果当时并没有“天兵”那士气大跌,不战而降。在这次战争中诸葛亮可能不会攻下吴国,为什么?虽说改便策略但还是围绕守来部署,只要陆逊死守,不管怎么样都不开塞,不管诸葛亮怎样用计诱敌都不会有太大用,只能一点一点蚕食,那遇到了严酷的夏日时蜀军就没有任何优势了,按照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风格很有可能便是撤军。一是炎暑的折磨,二是蜀国除诸葛亮已无胜任抵魏之人,倘若魏国突袭便是得不偿失了,这样攻吴之事也就没有下文了,但也不至于损失惨重甚至惨拜。

最佳贡献者
2

诸葛亮出兵攻打东吴,结果会是如何呢?这个其实就是个假设性的话题了,既然是假设,就得有一些真实的依据作为基础,这样才能说服别人。

咱们先看诸葛亮的战争实绩,从历史记录看,到夷陵之战前夕,诸葛亮没有任何指挥战争的记录,可以说是零败零胜,完全是一个素人。

而东吴这边主将陆逊的战争实绩,其实也不多,在正式出任之前,他主要是在后方。所以,如果诸葛出手,这一战便堪称素人对决。好比是两个从来没上过拳击台的拳手要比赛,估计观众不多,下注的人更少。

而以诸葛的谨慎,加上荆州西部地形的复杂,他的行军速度一定极其缓慢。而陆逊又考虑到自己是个新人,最初的行动同样会以坚守为主。所以,这一仗,一定会旷日持久。若是旷日持久,又会对哪一方有利呢?显然是守御阵营,你看三国志也好三国演义也罢,诸葛亮攻城从来是个弱项,后来的陈仓只是一个郝昭去防守,诸葛昼夜相攻二十余日,毫无进展,最后被迫退军。所以最合理的结果,诸葛亮也是花了半天劲,最后是攻不下城池,更别提打败陆逊。当然,东吴那边因为是诸葛出来打,注意力也不会那么高,估计陆逊就算是打得诸葛亮落花流水,也没啥大成绩。而且,因为是诸葛亮来,说不定孙权还会让他哥诸葛瑾来做前锋,孔明你敢打你亲哥?

所以,如果诸葛出兵,六次北伐无功而返的场景,便会在此时提前上演。

3

提问者很聪明,其实夷陵之战就应该这样打。刘备坐守成都,派一名大将去就可以了。而这名大将也可以是诸葛亮,因为诸葛亮毕竟是军师中郎将,能文能武,非常适合,至少比当时夷陵之战刘备带的军师刘巴要强很多。

那么如果诸葛亮攻打东吴,夷陵之战还会惨败吗?我觉得不会,为什么呢?

善战者,首先考虑的是粮草退军路线。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是保证军队战斗力的最基本要素。而退军路线则是保证军队不受重创的重点,也就是说即使打不赢,有序的撤军也可以保存实力。

纵观诸葛亮指挥的数次伐魏之战,诸葛亮首先考虑的都是粮草和退军路线。例如第一次攻祁山成功后,诸葛亮赶紧派马谡抢占街亭,而街亭是陇右和关中平原的一道关隘,易守难攻。马谡失街亭后,诸葛亮看到危险将至,于是赶紧撤军,这就保证了蜀军不会因为撤退时走得慢而被魏军追上,受到重创。

诸葛亮后来兵围祁山,在上邽偷偷行军,也是为了抢夺军粮。有军粮才能打仗,后来军粮吃完,诸葛亮提前撤退。因此,诸葛亮用兵谨慎,虽然没有大胜过,但是没有大败过,这其实是很难得的。

如果让诸葛亮去攻打东吴,依照他的用兵之法,诸葛亮会选择多练水军,以水军为主力,陆军为辅助。沿长江水陆并进直逼夷陵。这时候陆逊肯定要与诸葛亮在水上大战,结果不可知,因为东吴向来水军彪悍,善于水战,而诸葛亮的水战能力待定。

事实情况是当时蜀军仓促起兵,水军不多,因此陆军是主力,而水军是辅助。所以如果诸葛亮带着这样的兵力去攻打,结果应该跟刘备差不多,也会受困于夷陵。

接下来诸葛亮肯定不会像刘备一样联营七百里于夷陵,这样的错误连曹丕这样的半个军事家都晓得很危险,以诸葛亮的谨慎性格,断然不会这么做。

诸葛亮会选择撤军,建议刘备来年再战。而且在撤军的同时会设下埋伏,至于能不能伏击到东吴将领就不可知了。但是能伏击成功的概率很大。因为诸葛亮曾经伏击成功过魏国的将领张郃和王双,成功率简直高的不得了。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如果诸葛亮率兵攻打东吴,而刘备留守成都,依照诸葛亮用兵谨慎的性格,诸葛亮肯定不会惨败于夷陵。因为诸葛亮考虑的永远都是三点:一、策反敌军,搞政治联合。二、准备充足的粮草,三、及时撤退,不给敌人追击的机会。因此,诸葛亮完全可以带着一只完整的蜀军平安归来!

本回答独发于问答,觉得写得好请随手点赞,谢谢!

喜欢请随手关注我的头条号,谢谢!

4

谢谢邀请!

浏览了一下网页以上朋友都答得较全面,本人只能从另一角度去破析,由于三国历史在演义的光环下若干个问题都被转化,现在的历史专家们也意见不统一,有扬刘抑曹的,也有扬曹抑刘的,总的来说渐渐人们都以历史为依据,小说必竟是小说,例如三国演义至少三十大误区,为了神话诸葛亮,把鲁肃,周瑜描写成傻猫,心胸狭窄,还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孙坚斩了华雄,记在关羽头上,过五关斩六将,借东风,草船借箭,空城计,诸葛火烧几个大仗都取得了大胜,司马懿等于是诸葛掌中之物,什么许诸怕张飞等,是多么精彩的埸面,可惜这都是罗贯中先生编造的,事实并非这样。

无论诸葛亮守哪里,刘备打哪里,有一点足以说明,法正,庞统在时都随刘备出征,入西川带庞统,这夷陵之战可以说是刘备拼了家底国与国的较量,为什么刘备不带上诸葛亮呢?无论水路陆地战场上是稍纵即逝,瞬间变化莫测的,诸葛亮这么能打仗为什么刘备要亲自出征呢?他大可和孙权一样让陆逊去前敌指挥,只有一种理由解释可以说得通,刘备对诸葛亮的军事指挥才能不放心,做好后勤保障较适合他,换一说法如法正,庞统在百分之一百会随军作战,所以刘备深入吴国腹地作战就当时蜀国的国力,兵力,都会以失败告终,吴国的国力要比蜀国大了两倍有余,而善于攻城掠地的关羽,张飞,已不在了,刘备去了左右手,实在算不上精兵强将,也找不到蜀国能性的理由。再见!



5

首先,诸葛亮这人是绝对不会同意帅军去攻打东吴的,第一他哥哥就在东吴的那里当成像他会蠢到把自己哥哥给逼上绝路吗?作为一个诸葛家族的传人,他绝对不会这么做。

第二诸葛亮对于当时三国的形式是有着清晰的认识的。如果在我眼里的话,三国里面有谁对于三个国家的实力分析有着清晰的头脑的话。周瑜算一个鲁肃算一个诸葛亮,就算第三个。周瑜是打了个赤壁之战,一举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基础。鲁肃更是看到了,只有跟刘备联盟才能够战胜北方强大的曹魏集团。因此它是整个哦顺便说一句,鲁肃给孙权制定了一个不亚于《隆中对》的一条计策,也就是所谓的榻上策。至于这两个人死了以后作为鲁肃曾经一直想要拉拢的对象。诸葛亮也就成了三国里面孙刘联盟最坚定的支持者之一。

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或者说诸葛亮难道就没有考虑过把孙权给灭了吗?应该说当时的形势一直逼迫的诸葛亮与孙权联盟。曹操无论怎么打,只要他不丢掉北方四个大州,他就是最强的集团。如果刘备不与孙权联盟,那么凭借刘备集团独木难支,是根本没办法打得过曹操集团的。谁在刘备出兵东吴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无论是谁来执掌曹操集团手底下的势力,谁就可以统一天下。

那么如果强行的按照问题主的这种情况设定的话,那吧,我们就做一个猜测,能不能打得过东吴,或者说预测下战局吧。

首先一个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当时曹丕继位了允许刘备独自一个人把东吴给灭了吗?有人说,曹丕被刘备给打怕了,尤其是关羽在荆州水淹七军的时候把曹魏集团的人都给打怕了,但是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曹丕这个站在曹魏集团最高顶点权力的人,他会看不清,东吴一旦被灭,剩下来倒霉的就是自己了吗?

再说一下东吴,东吴方面一开始对于此战是十分轻视的。他们认为刘备一开始不敢真的和他们打。但是现实抽了他们一巴掌。刘备一开始咄咄逼人的攻势,也是因为东吴方面未作比较详尽的准备,所造成的。但是自始至终东吴集团都未曾派出自己的水军部队,东吴为什么不派出自己的精锐部队?

但是即便如此,东吴还是依靠着陆逊的才能和刘备的大意一把火烧了刘备的大军,很明显,如果统帅刘备大军的人不这么大意的话。那么刘备集团也不会受到如此庞大的损失。正好诸葛亮的个人就是一个小心到可以说到骨子里的家伙。而且刘备这个人统军才能确实有点儿让人不敢恭维。

好了,分析这么多,也确实该预测下战局了。诸葛亮帅军拿下荆南四郡以及南郡。却在江夏遇到了东吴水师和东吴军队的全力阻击。诸葛亮觉得在征战下去,没有任何的必要,因此帅军撤军,却不想驻守在樊城的曹仁奉了曹丕的命令出军拦截,诸葛亮率军稳步撤退,并且丢失南郡,孙权觉得战局无法再这样发展下去,因此再次孙刘联盟。共同拿下南郡,南郡归蜀国,刘备派遣一员大将驻守荆州,一切又回归到了三国是势力最平均的时候。

这我瞎编的。

6

如果诸葛亮和刘备交换位置,诸葛亮一定拿的下东吴,同时刘备守家更不会有任何问题,但是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基本为零!第一:三国鼎立之前刘备的势力是最弱的,和孙权合作之前几乎被曹操赶的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我们承认诸葛亮过人的聪明才智和刘备的皇叔身份以及给世人留下的忠义仁厚的形象才是与孙权合作的基础!孙权也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与刘备合作成功了就真正成为一方霸主了,如果失败了就当没有与刘备合作过,实际孙权是大赢家!第二:诸葛亮明白蜀汉最终敌人是曹魏实力而非孙权,只要打败曹魏势力克复中原就可以恢复真正的汉室江山,那时候孙权便不足为虑,就是借给孙权胆子他也不会甚至不敢公开与刘备为敌!第三:三足鼎立曹魏最强,蜀和吴基本势均力敌,如果诸葛亮逆天而行强攻东吴,即使攻占了东吴俘虏了孙权也征服不了东吴人的心,还要留下背信弃义忘恩负义的千古骂名!这种情况下再去攻打曹魏必然会遭到重创,以弱攻强已经犯下兵家大忌,背后的孙吴势力势必趁机痛下杀手,进攻打不败前敌,防守必被孙吴打成筛子,如此蜀汉将走向不归路!精明如诸葛亮绝不会干这种事情。事情也就如三国演义里所说,诸葛亮敢于六出祁山不惜一切代价伐魏就是因为不怕孙权抄其后路,没有这一点最重要的保障他决计不敢举全国之力伐魏!一言以蔽之,亮无伐吴心惟有伐魏志!

7

如果换诸葛亮征东吴,绝对不会像刘备那样一败涂地,而是会适可而止,见好就收的。一是隆中对决策,已坚定了诸葛亮东和北拒的大策略,诸葛亮时时刻刻都会清醒当前最大的敌人是曹魏,而不是东吴,东征东吴,也是无奈之举,如果造成魏吴联合,那是绝对不利于蜀汉的。二是诸葛亮用兵谨慎,熟悉排兵布阵,决不会像刘备那样把军队驻扎在山林之中,给敌人以可乘之机。因此火烧连营七百里的情况绝对不会发生。三是诸葛亮是战略大家,他明白战争也是为政治服务的,更何况蜀汉军千里远征不利久战了。蜀汉军经过益州之战、汉中之战的锻炼,战斗力很强,在征东吴初期,吴军根本抵挡不住,孙权已派人向刘备表示愿意和解,但刘备没答应。如果换诸葛亮,一定会认真分析形势,正确权衡利弊,在适当条件下,一定会接受东吴和解建议,修复蜀吴关系,与东吴共分荆州之地,在达到既得利益后,诸葛亮就会退兵,派得力将军驻守要塞,与东吴和平相处。四是即使陆逊领兵出战,以诸葛亮的智慧,绝对不会让陆逊计谋得逞,形成双方持久对峙对哪一方都不利,最终两国还得向和解上走。

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但胜与败有时是会改变历史走向的。用对了人,战争就对我方有利,用不对人,战争就会影响我方前途命运。不然怎么会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呢?因此将领的好坏对敌我双方都是至关重要滴。聪明人不办傻事。由以上四点,如果诸葛亮征东吴,一定会为蜀汉带来莫大利益,为克复汉室打下良好基础??。

8


假如诸葛亮伐吴,刘备守蜀汉还会惨败吗?

一但威名惊蜀魏,吴王宁不敬书生。彰武元年,也就是刘备称帝后得三个月,刘备举兵伐吴,三军即出,举国震动。东吴孙权,因惧怕刘备势力,再者说无端偷袭荆州,背信而杀关羽,也是理亏,于是派人向刘备言和,却被刘备严词拒绝,声称为兄弟报仇,至死方休。刘备军乘势沿江而下,水陆并进,势如破竹,连克东吴数十座城池。孙权启用陆逊为大都督,陆逊佯装败退,直到夷陵地区,吴军已经退无可退。蜀军便遭到了吴军疯狂抵抗陆逊更是用火攻破刘,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一败涂地,将士死伤十之八九,退守白帝城,不久便病逝。


刘备起兵前,诸葛亮赵云曾苦劝刘备,不要兴兵伐吴,应该北伐攻魏。刘备因替关羽报仇心切,并没有理睬,而对诸葛亮赵云等反对伐吴的官员一概不任用。刘备一意孤行,才导致夷陵大败,假如刘备守蜀汉,诸葛亮率军攻打东吴,还会如此惨败吗?笔者认为基本不会,以下做简要分析(观点仅供参考)。


首先诸葛亮伐吴,不会冒进犯险。诸葛亮可谓是用兵如神,不打没把握的仗,会采取稳中求剩的选择。诸葛亮六次北伐,从未有过大败,曹魏当时的兵力远胜蜀军,而司马懿的军事韬略也远非陆逊可比,诸葛亮都没有惨败过,面对当时的东吴,加上刘备当时的兵力,诸葛亮不但不会惨败,相反还会大胜。诸葛亮求胜的法宝就是稳打稳扎,刘备军队势如破竹,孤军深入,岂能不败。

诸葛亮的用兵计策,远非刘备可比,而诸葛亮早已看出陆逊非等闲之辈,让刘备不要轻敌。刘备始终听不进去,正是刘备当时张扬狂妄的性格,让他看不清陆逊的用意,才会大败。诸葛亮无论是军事才能,还是性格优势,都远胜刘备,如果换做诸葛亮伐吴,不会惨败。


其次诸葛亮不会像刘备那样,被仇恨蒙蔽了眼睛,不会让自己的军队变成愤军和骄军。刘备伐吴得目的是为关羽张飞报仇雪恨,无论这是否属实,刘备确实被仇恨蒙蔽了双眼,从以下三点就可以看出,其一孙权提出交还荆州,交出凶手,罢兵言和,刘备不予理睬,如果换做诸葛亮就会考虑一下。其二孙权愿意让孙尚香回到刘备身边,刘备却说这也无法还关羽张飞的性命,为兄弟报仇,至死方休,让孙权洗干净脖子等着我。

其三诸葛瑾曾游说刘备,问他如果曹丕偷袭荆州怎么办,刘备居然回答,曹丕若敢来犯,我一并灭了他。有次足见,刘备已经杀红了眼,报仇心切,而张飞之子张苞,关羽之子关兴更是把蜀军变成了愤军,全军上下都失去了理性。


陆逊又采取了骄兵之计,故意节节败退,让刘备攻占城池,最后竟然让刘备自认为,蜀军战无不胜,不久便可以攻下整个东吴。常言道骄兵必败,最主要刘备军还是愤军,这严重蒙蔽了刘备的眼睛,才会有此大败。倘若诸葛亮讨伐东吴,就不会让蜀军变成骄兵,更能看出陆逊的意图,因此诸葛亮伐吴,不会惨败。


再次诸葛亮用兵如神,不会连营七百里。刘备在与吴军征战近一年后,次年六月,天气炎热,刘备便让蜀军沿江下寨,陆军更是在山林中下寨,目的就是为了避暑,就连水军也上岸避暑,于是蜀军几乎全在林子里面。军师马良将刘备的军队部署告诉诸葛亮后,诸葛亮大惊,是谁要主公这样安营扎寨的,可将其斩首,这是误国误主的策略。


马良却说这是主公自己的安排,诸葛亮仰天长叹,天要亡蜀汉。马良问原因,诸葛亮却说,夏季炎热,天气干燥,将士都在山林中,如果陆逊用火攻怎么办,难道主公忘记了赤壁之战了吗?马良要赶回去告诉刘备,诸葛亮只说来不及了,数日之后,主公的败报必到。果不其然,几天后,刘备就被火烧连营。


由此可见诸葛亮又先见之明,如果诸葛亮伐吴,他绝对不会让军队在山林中安营寨,更不会连营七百里,因为诸葛亮也曾感叹:岂有连营七百里,能拒敌的。由此可见刘备在军事策略上出现了重大的失误,而诸葛亮伐吴,绝对不会给陆逊留下用火攻的机会,更不会惨败。

你是如何看待夷陵之战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9

如果让诸葛亮打东吴,刘备坐镇蜀国,可能会保证蜀国的根基,但是最终还是失败,只是没有那么惨而已。

言归正传,如果真让诸葛亮统兵,那么用魏书司马懿传里评价诸葛亮的一句话就是治军奇才,好谋无断。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诸葛亮小心谨慎的性格,爱想,但是都又让自己推翻了,这样的话,他到是不会中陆逊的火攻之计,但是就因为这样,他的进展也绝对不会快。因为当时的情景是,蜀国集合全部兵力去罚吴,粮草绝对不会充足,而且按照正常记载,供应十万人的吃喝,最少后勤的三十万人保障后勤。也就是蜀国要罚吴期间最少养活四十万人的吃喝。

有人也会问,平时蜀国那么多人也养活,为什么战争就不能养活了?这点我解释下,既然抽调民夫,那么他吃的粮食就应该政府供应,当时没有火车,那么我们想想,从四川走到湖北要走多少天,这一路运粮的人要吃饭,然后运到湖北,还能剩多少?运粮队伍还的从这里拿上回去的食物,在抛去坏的,和一路保护运粮队伍的士兵吃喝。在想想十万人一天要吃多少东西?不用多,蜀国能撑起三个月就算好的了。但是三个月能打下吴国吗?显然不能。

好,再说第二点,我总觉得刘备让火烧联营八百里有点不靠谱的。因为扎营必须在水源附近。百家讲坛曾经说过,百万人饮水,一人一口可以把黄河喝断流了。那么十万人喝水同样也是个问题。这样下来诸葛亮的进度怎么可能会快?刘备又会不会这么放心的长期把兵权放给一个外人?在加上朝堂的挑拨等,所以我觉得,就算诸葛亮统兵,一样失败。

在讲个题外话。也可能有的朋友会说,既然这么费,为什么诸葛亮还能七次北伐。首先北伐没有出动这么多人。第二北伐战场也在蜀国边境,就这样,也没能爆发长期的战争,有几次北伐就一万人而已。只是为了淡化朝廷的矛盾。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好多朝代都有一百万部队,每次战争也不会超过十万。汉武帝时期,空有一百万部队,打匈奴的灭国战也只派了20万部队。就是这个原因了。

10

兵鬼阙诈也,东吴陆逊不是用阴招吗。刘备应以欺人之道,还欺人之深。陆逊不是害怕吴、蜀之争,曹丕从中取利吗?就用陆逊这一心理弱点,对东吴谋划战略进军。报丢失荆州杀死关羽之恨。


伐吴因诸葛亮沉默不应,所以不能随军在成都筹备粮草,战略让出长江以北平原旱地,留给曹魏。命令赵云、马良带领一支部队在沿江骚扰江北吴军,李严巡江监视东吴,严防陆逊,一击一防,马良、赵云和李严互成接应。己防不侧。命令黄权为先锋率大军由陆路过巴东到秭归,前锋真指武陵郡首府常德,翏化为接应。收复荆南四郡。刘备引中军顺江而下,总部屯秭归,令吴班仰攻石门,冯习率军直逼武昌。切断江夏援军,吴班、冯习相互配合成犄角。刘备率中军前移支援各路,补充粮草和兵源,增强战斗力。


此时的庐州、荆州(江陵)北面有强大的曹魏,长江南面有强大的蜀军刘备,陆逊成了挟心肉,不打自然崩溃,曹魏北兵不习水战,汉水荆州以南,包括交州便是刘备之物,并可报陆逊偷袭荆州,杀害关羽大仇。这么好的战略,诸葛亮怎么不邦刘备谋一谋呢?夷陵之战,战略相反,既要派兵防曹魏,又要进攻陆逊,兵力分散,北有曹兵,东面和南面有吴军,战略压力大,伸展空间小,进入口袋。让东吴连手曹丕,成了肉挟馍。白帝城刘备东望悔恨,诸葛亮榻前接权了。望友友补充。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