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文学最杰出代表人物是哪几位?请解析他们一首诗或一篇散文?:我来试试回答。建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当然是曹操,其他建安七子也好,包括才高有八斗之称的曹
我来试试回答。建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当然是曹操,其他建安七子也好,包括才高有八斗之称的曹植,虽都是诗文之人,但都比曹操差一点。
建安文学的特点主要是受乐府民歌影响,在这基础上去抒情叙事,以四言和五言诗歌为主,短句多而简练,诗中慷慨悲凉有气势,这是建安风骨所在诗文魅力。
曹操的诗《短歌行》就是建安诗文的典型代表作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小诗开头就直抒胸怀,并借杜康有酒饮可解忧,见豪情壮志的大情怀。当你读到小诗的结尾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时,英雄气概已经全来,在当时建安诗文之人,也只有曹操把建安文学的特点,表现的如此突出。简练,大气,境界均可是建安文学的经典作品。
其他建安诗文之人,从诗文水平,从思想和境界,从社会经历上,都要比曹操差一些,曹操是建安文学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建安文学最杰出代表人物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王粲、刘桢、阮瑀、徐干、陈琳、应玚)和蔡琰是其中的代表。
这里面文学成就最高的还数曹操。曹操的诗歌现存二十多首,大多是叙述他的豪情壮志的。下面就直接表现他雄心壮志,昂扬进取精神的《步出夏门行·龟虽寿》作一简要分析:
神龟虽寿,犹有竟(终、止)时,腾蛇乘
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 士暮年,壮志不已。盈(长)缩(短)之期,不但在天,养颐之福,可得永年。
这首诗,表现了曹操的人生观,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这个自然规律是必至之常期,但人的事业心和为之实现而奋斗的精神是无限的;自然的生命的修短非人力所能改,但自我的精神道德的修养却是可以自求多福———立德、立功、立言以永垂清史。全诗以浩然之气,贯穿于字里行间,因而能突破四言的局限性,中气呵成,使全诗成为一个浑然的整体。这个整体便是壮心不已的诗人,自我塑造的英雄形象。至今读其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但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以自强不息,昂扬进取的精神力量。这就是作为诗人的曹操,“养颐之福”所获得的艺术的永生。
问题:\"建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哪几位?…\"
《建安七子》指汉末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和刘桢的合称。
魏文帝曹丕(曹操次子,三国时期的文学家)在《典论:论文》中,曾经将此七人并举,始有\"七子\"之名。因主要活动于建安时期,所以后世称之为\"建安七子\"。(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公元196~220〉)
本来,此一时期的文学领袖都是曹家人物,但是在中国文学思潮、流派及其并称中均把汉、魏间的诗人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另列为\"三曹\",故,谈到\"建安文学\",准确的说应该是指\"建安七子\"便是。(因此七人同居邺中〈今河南安阳北〉,所以又称:\"邺中七子。\")
建安七子,均能文善诗,所作诗文,虽在艺术风格上各有特点切不尽相同,但是因为他们共同经历了汉末的动乱及离苦生活,多于叙述丧乱及感叹身世中,却是吐露了建功立业的报负。
△谈及\"建安七子”,首当其冲且最为人熟知的,应该是孔融了。
没错,就是那个中国千百年来流传的一个道德教育故事里,四岁就知道让梨的小子!《三字经》中的\"融四岁,能让梨\"即是说的他了。
孔融(153~208) 字文举。鲁郡(今山东曲阜)人。汉末文学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二十世孙。汉末文学家。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后归曹操,任少府、大中大夫等职。
孔融直言敢谏,因触怒曹操被杀。为人恃才负气,能诗而以文胜。其文锋利简洁流畅,既有豪迈之气,也多讥嘲之辞。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曾把孔融与王粲等相提并论,说其\"体气高妙,有过人者…\"加上其祖上太过显赫,故被列为\"建安七子\"之首。
△王粲(177~217) 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汉末文学家。其时,在\"建安七子\"中文学成就应为最高。
王粲先依刘表,未被重用,后为曹操幕僚,官累至侍中。他年轻时即有才名,深得前辈学者蔡邕(东汉文学家、书法家)的赏识,。
王粲以博闻多识著称,尤以诗、赋见长。其诗语言刚健,词气慷慨。
如其《七哀诗》。\"七哀\"本为乐府古题,王粲以此为题共作诗六首,今存三首。其中《西京乱无象》如下: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被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其中记述献帝初平三年,关中一带人民遭受董卓部将李傕等纵兵摧残,流徙死亡的惨象,控诉了这些\"豺虎\"的罪行。
其余两首抒发作者对于离乱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的兵役制度的腐败,以及边地人民的苦难。其表达的感情深刻沉痛,语言朴素明白。
王粲作有《登楼赋》,主要抒写其生逢乱世,长期客居他乡,因才能不能得以施展而产生的思乡、怀国之情及怀才不遇之忧。是建安时期抒情小赋的代表性作品,也是我国古代抒情小赋名篇之一。
△陈琳(?~217) 字孔璋。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汉末文学家。初从袁绍,后随袁尚,被曹军俘获,曹操爱其才而不咎,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后又徏为丞相门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与同为建安七子的刘桢、应玚、徐干等,因同染疫疾而亡。)
陈琳所草书檄甚多。其诗作反存四篇,其《饮马长城窟行》写人民徭役之苦,真实生动。
注:《饮马长城窟行》为乐府《瑟调曲》名。长城旁有水窟,可以饮马,故名。后代文人拟作的很多,尤以陈琳的这一首较为有名。
△徐 干(171~218) 字伟长。北海剧县(今山东昌乐县西)人。汉末文学家、思想家。官至五官中郎将文学。以诗、辞赋、政论著称。代表作有《中论》、《答刘桢》、《玄猿赋》等。
其《中论》认为:\"凡学者大义为先,物名为后,大义举而物名从之。\"
△刘桢(?~217)字公幹。东平(今山东)人。汉末文学家。为曹操丞相掾属。其五言诗在当时负有重名。后人也有以他和曹植并举,称为\"曹刘\"。但其作品流传很少,内容多为酬答亲朋,抒写个人抱负。
△阮瑀(约165~212) 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汉末文学家。为曹操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擅长诗作,善作书檄。其作品留存很少,《驾出北郭门行》较为有名。该诗作借作者与孤儿问答,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封建制度下的家庭矛盾,表现了作者对社会问题的关心及对受害儿童的同情。
△应玚(?~217) 字德琏。汝南(今河南汝南)人。汉末文学家。官五官中郎将文学。曹丕称其才学足以著书。(其为东汉学者应劭从子。其弟应璩,三国时期文学家)
编者注:建安七子有数人均亡于汉末的那场瘟疫,等有时间就此题材写一篇,敬请关注。
配图及部分资料源于网络,如侵秒删。
谢邀!先介绍一下“建安七子”:
王粲、孔融、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建安七子与曹操、曹丕、曹植并称“三曹”“七子”。建安七子以五言诗为主,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局,可以实现单句内多意和转折,不像《诗经》的四言需要狮子大转身,很费周折。但是建安七子的五言诗多为长诗,一两千字亦有之,这就让诗的短小精练有了需求,从而催生了后来五绝和五律的诞生。建安七子诗、词、赋皆有,《文心雕龙》对其评价甚高。
下面解读一首王粲的《七哀诗》: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露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诗的大意是:西汉的都城(长安)乱象丛生,董卓命奸人制造祸端。我伤心地离开中原故土,投身遥远的荆州。乡亲们含泪为我送别,依依不舍地抓住车辕。放眼望去,一路上没见到别的,唯有白骨布满了荒原。路遇一个饥饿的妇人,把孩子弃于野草之间,哭述道:“我尚不知死于何处?谁能让我们母子双双保全!”我急忙策马而去,不忍再听她伤心的语音。我登上霸陵继续南行,回头望了一眼长安。我终于领悟了《下泉》诗作者渴望明君贤臣的心情,不由得伤心不已。
王粲在建安七子中成就较高,但是从这首诗来看,通篇以叙述为主,结尾发出慨叹,平铺直叙、并未见奇巧之处,较后来唐宋诗的提炼之功相差甚远,可见诗歌的发展道路是艰辛而又漫长的。
汉未建安时代,文学有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标志着文学发展的新时期已经到来了。这一时期的作家们被卷入极度动乱的时代漩涡,生活和思想都有较大的变化。他们的创作不仅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而且还表现了重建封建社会安宁生活的理想与壮志,具有“慷慨以任气”的独特风格,形成了“建安风骨”这一优良传统,对后代文学具有深远的影响。建安时代又是文人五言诗的重要发展时期。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的众多作家,掀起了五言诗创作的高潮,为五言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再经正始诗人的努力,五言诗便成为诗歌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这一时期中,赋与散文等其他文学体裁也都有着明显的变化和一定的成就。
一,曹操、曹丕
曹操是汉未统治阶级中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建安文学的领袖人物。他比较能够接受农民起义的教训,在各种措施上富有反传统精神。他抑制豪强兼并,实行屯田制,重法治,讲名实,任用贤能,澄清吏治,恢复了生产,统一了北方,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曹操的反传统精神在他的文学创作中也有所表现。他的乐府诗不因袭古辞古意,而能体现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精神,以古题写时事,因此有不少反映汉未社会动乱的诗篇,如《蒿里行》、《薤露行》,后来的新乐府正是这种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他的抒情诗表现了统一天下的壮志和为实现壮志而奋斗的积极进取精神,如《短歌行》、《龟虽寿》等。他的四言篇章继承了《诗经》的传统而又有所发展,帶有浓厚的个人抒情意味。后来嵇康和陶渊明等诗人的四言诗都走的是这条路。曹操的诗风格悲凉慷慨,沉郁雄健,语言古补。曹操在散文方面也有创造精神,鲁迅称他是“改造文章的祖师”,他的散文《让县自明本志令》就是一篇有政治家锋芒的生动自传,他的散文具有“通脱壮大”的风格。
曹丕是曹操之子。他主要生活在建安后期与魏初天下三分已定的时期。生活中的贫乏决定了他的创作题材狭窄、思想单薄。他的主要成绩是学习乐府民歌,善于用浅显的语言形象地表现思乡与别离等缠绵悱恻的感情,如《杂诗》、《燕歌行》等。《燕歌行》对七言诗的发展有一定作用。他的散文,如《与吴质书》等,虽字句趋于整饬,而风格清新流畅,颇能动人。他的《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是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二,建安七子和蔡琰
“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晹、刘桢)也是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他们的忧患经历对创作具有决定意义。他们的诗歌的杰作贡献是反映了汉未人民的苦难生活,如王粲《七哀歌》、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瑀《驾出北郭门行》等。此外,刘桢《赠从弟》歌咏了具有高志趣贞刚性格;王粲的《登楼赋》以富有诗意的抒情笔调写了乡土之思和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表现了处于乱世功业无成的慨叹,是抒情小赋中的名篇。孔融、阮瑀、陈琳也擅长书记或章表,他们的散文具有纵横骋词的特色。
蔡琰的生平经历。她的巜悲愤诗》是一篇自传体的五言长诗,它暴露了军阀混战的罪恶,胡兵的凶残,反映了人民特别是妇女在战乱中的悲惨的命运和封建社会中妇女地位的低下。它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各种场面,并深刻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它在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骚体《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尚不能断定真伪,但后者实是一篇浪漫主义的长篇杰作,感情汹涌澎湃,充满对不幸命运的不平与控诉。
三,曹植
曹植是建安时代最有成就的作家,所处时代与曹丕不同。他的生活与创作都可以曹丕即位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曹植具有“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立金石之功”的功名事业心。前期的代表作《送应氏》与《白马篇》,或慨叹社会的残破,或渴望为国立功,都表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不过贵公子的豪华放逸的生活,也使他写下了一些“但美遨游,不及世事”的平庸无聊的作品,如《侍太子坐》等。他的后期由于与曹丕争位的一段经历,倍受曹丕父子的压抑,诗歌主要还是抒写建功立业抱负不得施展的悲愤,对迫害的不平与反抗,对迁徏不定的生活困辱生活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如《杂诗》、《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吁嗟篇》、《仙人篇》等,这些诗都同时在客观上暴露了统治阶级为了权位而骨肉相残的丑恶。后期游仙诗中所表现的追求长生避世的思想,是诗人软弱性与消极性的反应。诗人后期能体会一些人民的疾苦,《泰山梁甫行》、《情诗》等表现了对人民生活贫困、徭役繁重的同情。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是曹植诗歌艺术的特色。他在创作上注重艺术的锤炼。他的诗词藻华美,比喻丰富,对偶渐趋精密,起调讲究气势,而且善用警句来带动全篇。这些技巧提高了诗歌的形象性,促进了五言诗艺术的成熟,但也开了雕琢词句的风气。
曹植的创作是多方面的。他的《洛神赋》利用神话传说,通过梦幻境界的描写,表现了一个人神恋爱的悲剧故事,在封建社会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艺术上想象丰富,描写细致,词采流丽,富有浓厚的抒情意味与神话色彩。他的《求自试表》、《求通亲亲表》多用排偶句法,对骈文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建安文学最杰出代表代表任务是曹操,曹丕(Pi),曹植。下面分别来解析曹操的诗歌四言乐府诗《观沧海》,曹丕的七言乐府诗《燕歌行》,曹植的散文《说疫气》。
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即公元196年~220年。在这前后的文学统称为建安文学。建安文学重要的文学家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王粲can,孔融,陈琳,徐干,阮ruan瑀yu,应场,刘桢),女诗人蔡琰(蔡文姬)。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曹操,曹丕,曹植。
一、曹操 东汉末年豪杰并起,军阀混战。曹操抱负远大,青年时期自觉投身于激烈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对长期的社会现实有切身的体验。他的诗文对准现实,境界开阔,慷慨刚建,质朴雄浑。不为文而文,写事实,抒己情,言己志。代表作:《观沧海》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存的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志哉,歌以咏志。
开头两句开门见山,直点如题;“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两句写观沧海的全貌,汪洋动荡的大海,岿然直立的山岛,动静结合,相互辉映,一副波澜壮阔的山、海、岛的全景画面浮现在诗人眼前;“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山岛近景,草木繁盛,依然生气勃勃;“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点明季节,秋风掀动大海,白浪滔天的气势。以上主要写诗人看到的实景。后面四句主要写心中所想,由实转虚,日月悬空,天无尽头,接着又联想到灿烂的星河;不论日月,星河都似从大海里涌现出来的,写出了大海博大宽阔,奔腾不息的胸怀与个性。情景交融,令人赞叹不已。
二、曹丕 曹丕有才好学,重视文化,擅长文学创作,文词华美,审美细微。重儒家经术,也不废道,法和其它诸家。与建安七子游宴唱和,推动了建安文学创作与发展,后将建安七子的诗文汇总成集。曹丕青睐七言诗,创作了不少成功之作,使七言逐渐成为古代诗歌的重要体裁。为唐朝七言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七言乐府《燕歌行》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遥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当时常有征戍,行役之事,此诗借思妇对丈夫的思念来反映这一主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前一二句写深秋悲凉之景;三四句站在丈夫的角度写出夫君也会生发思恋之情;五六句,思妇思念情烈,借琴,歌排解离别之苦;六七句写相隔遥远,深夜未眠,思念不得,隔空相问,心情越发悲伤。全诗一韵到底,层层深入,波澜细腻。
三、曹植 曹植兴趣广泛,博学渊识,才华超众,追求自由,有侠士之风,重友情,浪漫善感,勤于创作,作品繁多,佳作连连。政治失意,文学得意,完成了乐府诗向文人诗的过渡。有《名都篇》,《美女篇》,《白马篇》《赠白马王彪》《七步诗》……名篇太多,仅以散文《说疫气》以飨各位朋友。看看一千多年瘟疫流行的社会现状。
说疫气
建安22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夫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建安22年即公元207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了,当时也是瘟疫大流行。家家经历丧亲之痛,哀号哭泣。有的全家病死,有的全族离世。很多人竞以为是鬼神的意志。遭遇此灾的人,多是粗食,贫苦的百姓啊。那些家里富裕的人很少染病。曹植认为这是阴阳失衡,寒暑错位产生的瘟疫。无知的人们却张挂悬符来驱除它,是多么可笑的事情啊。短文虽小,可见当时瘟疫凶猛,很多民众愚钝采取悬符驱瘟的做法,实在可笑。曹植的阴阳失衡,寒暑错位,表明当时天气温度异常,气温低导致瘟疫爆发。曹植的观点还是客观理性的。建安22年,曹操大举进攻孙权,欲一举歼灭东吴政权以报赤壁之仇却无功而返,恰逢中原瘟疫流行,这一年孙权开始进贡给曹操以求得暂时和平。除孔融,阮瑀之外,其余建安七子中的其它5人均死于此次瘟疫。
曹植的散文直击现实,简短精炼,朴素唯物,理性客观,流露出悲天怜人的情怀。当前我们正在经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曹植的《说疫气》有参照价值。现在的我们科学理性,应对疫情有方,全民战役,人人得到免费治疗,真是美好的时代。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曹操(155一22O)字孟德。曹丕(187一226)字子桓。曹植(192一232)字子健。孔融(153一2O5)字文举。陈琳(?一217)字孔璋。王粲(|77一217)字仲宣。徐干(171一217)字伟长。阮瑀(?一212)字元瑜。应瑒(.?一2I7)字德琏。刘祯(?一2|7)字公干。
刘祯,\"赠从弟\"(其二)贵析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动。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开头两句\"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平稳自然,正所谓\"不由作意,气格自高\",语句工整老实,而形象率真。从诗意看。矛盾尚未显露,场面是平静的,自有一番世外标格的意趣。
接下来的三,四句就不那么平静了,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动。这里的\"一\"是语助词。语气上连连加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性便自然凸现了。这里语句仍然工整平直,但诗情却开始震荡。全诗的意旨,通过形容词\"劲\"而有所提示。
以下两句是: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语气似又平缓下来,但诗意有了新的开拓,前面只说了风狂松劲,这里却提出冰霜。.岁晏霜寒,环境愈发恶劣了。而山松却未见萧索,最可称道的是,山松一年到头总是这样端直如一,正气凛然。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末尾这两句最见功力,从技法来说,转用虚词引领设问,语气上立呈斡旋状。避免了全诗笔调上过于平直,就诗意而言,又完成了最后的开拓,揭示了松柏具有耐寒不凋,坚贞不变的本性,于是主旨毕现,全诗顿然有了厚味。
魏志,王粲传中有裴松之注引\"典略\":\"太子尝请诸文学,酒酣坐欢,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众人咸伏。而刘祯平视\"。由此可见,刘祯为人是比较狷傲的。了解这一点,会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刘祯清峻硬朗的诗风。体会这篇\"赠从弟\"的诗中内涵。
我是文子心语,回答这个问题。
建安是东汉最后一个皇帝刘协(汉献帝)的年号。这个时期是社会矛盾,极端尖锐,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一个大分类大动段的时代,在文学上也是一个成就突出的崭新时代。
在建安以前,我国文学只是儒家经学的附庸,和哲学、史学并没有严格的分家。
到了建安,是曹丕第一个把文学看作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强调了文学的价值。
在建安时代,文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现象,鲁迅称之为是“文学的自觉时代”。
建安时代作家作品大量涌现,产生了“三曹”、“七子”、蔡琰等,一大批有成就的诗人。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以及蔡琰。
其中最负盛名的作家是曹植。
这篇问答想说说曹操。
因为曹操是当时北方文学的领袖。他对建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当时优秀的作家,几乎全都集中在魏国的国都邺下,形成了一个“彬彬之盛”的文学集团,这和曹操对文学的重视是分不开的。
曹操一生南征北战,始终手不释卷,既懂音乐又有很高的文学修养。
《短歌行》是曹操诗歌里一篇最有代表性的“言志”之作,也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在这首诗中,曹操抒发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和对人生的感慨,表达了他渴望求得贤才的迫切心情。
根据史料和诗意来看,此诗当在建安十三年赤壁战败以后的数年间写的。
汉朝末年,董卓专权,军阀混战,百姓生活十分困苦。
曹操渴望建功立业,然而力不从心,宏图未展。
正在对酒当歌之时的曹操,从很快就被晨风吹干的露水,感受到了人生寿命短促,这就使他发出了“人生几何”的感慨。
及时行乐,本是封建文人消极颓废的思想,“人生几何”也常常被认为是及时行乐思想的感慨。如果这样想,那就真的错了。
曹操在此诗中的感慨,正是和他的另一诗篇《秋乎行》所说的“不戚年往,忧世不治”的苦闷,是由于功业未成而产生的,这里对人生的感慨,是有着积极的意义。
曹操功业未成的苦闷,即使慷慨高歌也无法排除。那么,就只有拿酒来浇愁了。但是“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曹操的愁是不可能用酒来排除的。
于是诗意便很自然地就转到了求贤的问题上。在诗中曹操借用了《诗经》的《子衿》和《鹿鸣》篇的成句,来抒发他渴望求得贤才的心情。
《子衿》原诗是说青年女子思念她的爱人;这里诗人借用对贤才的思慕。
《鹿呜》原本是宴客的诗,在这里借用来表示渴望礼遇贤才的迫切心情。
“明明如月”以下四句是曹操以明月的不会停止运行来说明他思念和向往贤才的迫切心情。
向往的贤才不能够为他所延揽,最后只能是“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月陌度阡”以下四句是写贤才们来访时的欢乐。如果贤才走了许多路,枉驾前来看望我,思念旧日的情谊,我一定推心置腹,设宴招待。
“月明星稀”,是写眼前的景物:在明月之夜,成群的鸟雀,绕着树一圈一圈的飞,然而飞来飞去,却找不到哪里才是安稳的树枝,可以栖息下来。
曹操从鸟鹊何枝可依,想到天下不安定,百姓何谈安居乐业。
自己一生所追寻的事业:安定天下使百姓安居乐业的理想,并没有完成。
而要实现事业的完成,最终还是需要更多的贤才。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是比喻人才越多越好;“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说要向周公“一饭三吐哺”那样虚心的对待贤臣,这样就会得到天下人衷心的拥戴。
诗人最后以周公吐哺的故事自比,表明曹操要天下贤士向他归心,帮助他完成统一的大业。
《短歌行》开始的调子比较低沉,但全诗的基调还是昂扬的。尤其是诗的最后,情绪激扬、雄心勃勃,体现了曹操诗歌的本色。
这首短歌行在用韵方面4句一换韵韵律和谐具有一种音乐美。
此外,曹操在诗中直接引用《诗经》里的成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表现手法的好处在于,能够有比较少的词句表达,比较复杂的思想内容;使得诗歌显得更加精炼、含蓄。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他的文学才能和政治才能、军事才能一样,在那个时代处在一个主导地位。今存诗歌20余首。最著名的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他的散文最突出地体现了迥异于汉代的清峻、通脱、华美、壮大的风格。代表作《让县自明本志令》、《举贤勿拘品行令》,都写得朴素自然,清峻简约,不受礼法约束,不加雕饰,直抒胸怀,情真意切。
下面就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解析如下,诗的全文:
诗的前四行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
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表现出作者面对萧瑟秋风,仍有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
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表现。
建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曹氏父子三人和建安七子 ,七子分别是孔融、陈琳、王璨、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子中以王璨文学成就最高 。
王璨能诗善赋,诗以《七哀诗》最为有名,其中第一首就是汉末现实的真实写照: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这首诗是诗人由长安避乱赴荆州时写途中所见。诗中通过“白骨蔽平原”的概括描写和饥妇弃子的特写场面,深刻地揭示了当时军阀混战所造成的凄惨景象和人民的深重灾难,使人触目惊心。这首诗和曹操的乐府一样体现了以旧题写时事的精神。
华裔女赌王就此没落,生前让所有 浓情端午粽飘香,青浦邀你“云体 上海:“云端”展现端午节文化内 “甜咸大战”!明星艺人们喜欢什 如何做一个男人喜欢的情人(如何 当你和你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 如何在昏暗的光线下设置快门速度 教育在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世上做坏事的人死后会面临什么因 拜登就任总统后的第一步是什么? 同意/不同意: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二战后,德国在调和分歧方面做得 亚伯·林肯恨白人吗? 一个编辑能把你的故事毁得有多严 现在的iPhone6还能坚持再用一年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现在买房是不是最便宜的时候,现 我身边的农业银行营业厅关了,AT 欧洲媒体评选CBA最有实力球员, 荣耀play的6+128和荣耀8X的6+128 蚂蚁集团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 请问机友华为mate30P与华为mate3 听说老詹修剪一次指甲需要5小时 为什么说宝宝“一月睡二月哭三月 戴笠人称戴老板,这个是怎么叫出 没有工作能一次性补缴社保么? 我想知道定向师范生和免费师范生 肺癌引起的咳嗽是怎样的呢? 5000mAh电池的5G手机推荐吗?要 恒大亚冠表现“差强人意”,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