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孝庄太后本名博尔济吉特木布木泰,这就是为什么电视剧里,人家演员一口一个孝庄的原因,这名字实在是太长了,哪有孝庄叫起来方便实在呢?

孝庄是满清第一位皇帝皇太极的妃子,皇太极猝死以后,孝庄的儿子爱新觉罗福临登基称帝,也就是顺治皇帝,为此孝庄成为了太后。

顺治6岁登基,24岁去世,皇位则由已经得过天花,留下一脸麻子的康熙来继承,这一年康熙才8岁。孝庄荣升太皇太后。康熙26年,75岁的孝庄去世。

孝庄去世以后,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因此,我们后人比较习惯称呼她为孝庄,所以她生前是不可以这么称呼自己的。当然了,我们不能钻牛角尖,需要对影视剧表示理解。


一、孝庄和皇太极,也是政治联姻。

努尔哈赤开创了后金基业,是满清王朝的奠基人。他去世以后,并没有确立继承人,为此在四大贝勒的共同推举之下,皇太极登上了汗位。

博尔济吉特氏,孝庄皇后姊也,天聪八年来归,崇德元年,封关雎宫宸妃,妃有宠于太宗,生子,为大赦,子二岁殇,未命名。六年九月,太宗方伐明,闻妃病而还,未至,妃已薨,上恸甚,一日忽迷惘,自午酉始瘥,乃悔曰“天生朕为抚世安民,岂为一妇人哉?朕不能自持,天地祖宗特示遣也。”上仍悲悼不已。诸王大臣请出猎,遂猎蒲河。还过妃墓,复大恸。---《清史稿》

10年以后,也就是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登基称帝,将后金改为大清,建立了满清帝国。而13岁的孝庄是在1625年就嫁给了皇太极。


皇太极的后宫,其实非常有意思,基本全是蒙古女人。因为他明白一点,满清力量薄弱,如果没有蒙古各族的支持,很难称霸中原。

  1. 为此与蒙古各族联姻,那就成了重要的政治联盟了。早年皇太极就娶了孝庄的姑姑哲哲,在他登基称帝以后,哲哲也以大福晋的身份荣升为皇后。
  2. 此后皇太极又先后娶了孝庄和她的姐姐海兰珠,其中海兰珠的地位其实是高于孝庄的,虽然后入宫,却被封为东宫宸妃。
  3. 相比较而言,孝庄太后的地位就比较低了,在后宫排名第五,被封为西宫庄妃。先入宫,地位却比海兰珠低,可见孝庄生前未必就受到皇太极的宠幸。

史料证明,皇太极真正最爱的女人,其实是孝庄的姐姐海兰珠。33岁的海兰珠去世以后,皇太极哭得差点没背过气儿去。

一门姑侄三女都嫁给了皇太极,她们都是科尔沁蒙古的公主,由此可见,皇太极很需要科尔沁蒙古的支持,他和孝庄之间,属于政治联姻的关系。


二、孝庄和多尔衮,此前应该没有私情。

孝庄是怎么跟多尔衮扯上关系的呢?不得不说清朝初年,英雄出少年。皇太极去世以后,满清王朝的掌舵人,成了33岁的多尔衮。

当时多尔衮兄弟三人,掌握三旗人马,而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只掌握了一旗人马,其他旗的人只说支持皇太极的儿子登基,但是是不是豪格就无所谓了。

因此多尔衮就将孝庄的儿子爱新觉罗福临扶上了皇位,自己则做了摄政王。多尔衮成了摄政王后,带领清军入关,完成了问鼎中原的伟业。

伴随着战功越来越大,他也不断给自己的头衔加码。最初是摄政王,后来成了皇叔父摄政王,最后索性成了皇父摄政王。


这个皇父摄政王可就不简单了,那就是顺治皇帝的父亲了。既然多尔衮成了顺治的老爸,那顺治的老妈孝庄太后,岂不就成了他媳妇儿?

四年十二月,王以风疾不胜跪拜,从诸王大臣议,独贺正旦上前行礼,他悉免。五年十一月,南郊礼成,赦诏曰:“叔父摄政王治安天下,有大勋劳,宜加殊礼,以崇功德,尊为皇父摄政王。凡诏疏皆书之。”---《清史稿》

历史上没有直接证据,可以证明多尔衮和孝庄之间是有感情的,也没有直接证据可以证明他们俩曾经结过婚,唯一留下的证据,就是皇父摄政王这个称号了。(就算有证据,也被顺治抹杀了。)

为此我认为,皇太极活着的时候,多尔衮和孝庄是没有什么交集的。皇太极死了以后,一直到多尔衮称皇父摄政王之前,他们俩有了一定交集,但是未必有所谓的感情。

等到多尔衮成为皇父摄政王以后,这一切就引人深思了。这一年多尔衮37岁,而孝庄比他小一岁36岁。两个人的确可以发生一些特殊的关系,但是未必就一定发生。

多尔衮更执迷于权力,他活着的时候,一直将顺治皇帝压得死死的,所以死后才会遭到顺治皇帝的清算。


三、顺治清算多尔衮时,孝庄一言不发。

39岁的多尔衮,在打猎的时候从马背上摔下来了,不久便去世了。这可是震惊天下的大新闻,古语云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像多尔衮这种权势滔天的人突然去世,使得满清权力集团陷入了一片迷雾之中。

那么孝庄在干些什么呢?她什么态度也没有,只是一味地支持自己的儿子。可见孝庄与多尔衮之间的情分,其实并没有多深。

仅仅两个月的时间里,大量朝臣开始弹劾多尔衮,顺治皇帝也借坡上驴,将多尔衮一撸到底,不仅赶出了宗庙,而且将他挖了出来戮尸泄愤。

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孝庄却始终没有为多尔衮说半句话。我认为就算孝庄下嫁过多尔衮,那也是被逼无奈,她跟多尔衮之间,并没有什么感情可言。

毕竟这两个人都是欲戴其冠必承其重的人,他们的一举一动,不光牵动着他们彼此,而且还有整个满清帝国,自然是不会轻易做出一些留人话柄的事情来。


总结:孝庄应该是那种生性淡薄之人。

孝庄13岁的时候,就嫁给了皇太极,此后并不受皇太极宠爱。反倒是后入宫的姐姐海兰珠深受皇太极宠爱。

按理说姐妹俩的美貌应该相当,能嫁给皇太极自然不会太丑。为此孝庄不受宠幸的重要原因,或许就是因为她不善取悦皇太极,她是个生性淡薄之人。

此后做了太后,孝庄就更加清心寡欲了,就算多尔衮与她有过婚姻之实,她还是那个不会取悦任何人的孝庄。

所以多尔衮摔死、被清算等等事情发生以后,孝庄也是没有任何情绪上的波澜。这种人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更加冷静,也更容易成就大业,不会轻易被情感所操控,所以她活得也长,一共活了75岁,在那时候算比较长寿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

最佳贡献者
2

孝庄太皇太后,名字叫布木布泰,她是蒙古科尔沁部人,是蒙古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后裔。孝庄太皇太后是一个伟大的女性,她有非凡的经历,从秦始皇以下2000多年的封建皇朝的历史中都是非常罕见的,她是一位非常突出的杰出的女性。

一、对清朝的巩固和发展,影响至关重大

孝庄13岁就嫁给了皇太极,终年是75岁,她这一生经历了三次政权更迭的残酷斗争。第一次是努尔哈赤死亡,孝庄的丈夫皇太极继承皇位,第二次是皇太极死亡,孝庄的儿子福临,也就是顺治皇帝继承皇位,第三次是顺治皇帝死亡,孝庄的孙子康熙继承皇位。这三次皇位的继承孝庄都亲身经历了,并且亲身参与了,在这三场斗争当中她都是胜利者,她对清朝的巩固和发展,影响至关重大。尤其是康熙继位时,孝庄直接参与了决策。



在孝庄太皇太后的一生中,总共经历了四个皇帝,分别是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按照朝代来说,她经历了五朝,分别是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她辅佐了皇太极、顺治、康熙三个皇帝。这三个皇帝都是在明末清初最剧烈最复杂的社会斗争当中的执政者。当年多尔衮率军进关,这个时候孝庄的丈夫皇太极死了,顺治皇帝才只有六岁,明朝的崇祯皇帝虽已经死了,但孝庄还要面对南明四个王的抵抗,还面临着李自成、张献忠余部的抵抗,除此之外还面临着蒙古其他几个势力的抵抗。在这么错综复杂,国内、民族的斗争当中,孝庄辅佐她的儿子顺治皇帝与摄政王多尔衮,使清朝的政权稳定了下来,尤其是在中原地区巩固了下来,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然后孝庄又继续辅导她的孙子康熙。因为康熙八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死了,十岁的时候母亲又死了,所以是孝庄一手把他带大的。康熙受到了孝庄的精心培养和教育,才成材了。孝庄太皇太后死的时候已经是康熙26年了,这个时候清朝的权力已经巩固了,由此定下了康熙盛世的基础。



二、促进了汉、满、蒙、藏四个民族文化的融合

孝庄太后对于民族文化的融合,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因为她嫁给了满族,所以她融合了满族的力量,同时她出身于蒙古族,在她的努力下,蒙古族和满族建立了牢固的联盟。顺治皇帝小时候没有很好的读汉语书,以至于满族这些贵族进了关之后,不会说汉语,不会读汉语书,给统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于是孝庄太后吸取了顺治皇帝的教训,从小就教育康熙皇帝,学满文也学汉文,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千家诗。孝庄太后自己是不会的,于是她就从太监里面找懂汉文的人,请他们教授康熙。等到康熙稍大一点,正式上学的时候,孝庄太后就请了汉族那些名儒名家给康熙皇帝做老师,所以康熙皇帝打下了很好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这样就促进了满文化和汉文化的融合。也就是说汉族中原的农耕文化、蒙古的草原文化和满族的森林文化很好的融合了。



除此之外,孝庄太后还帮助融入了高原文化。高原就是指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藏族主要是信奉喇嘛教,蒙古族也信奉喇嘛教,孝庄一直教导康熙搞好和藏族、藏民、高原文化的关系。孝庄太皇太后自己就是信奉喇嘛教的,她想把《藏经》修得更好,但是当时社会动荡没有钱,于是孝庄太后就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钱,这些私房钱是将她出嫁时候的金银首饰给卖了才凑来的,就是为了修这部佛教的经典。但是孝庄太后的私房钱还不够,可是她坚持不用国库的钱,而是发动娘家的兄弟、侄子来捐款,她的娘家兄弟侄子也没有现钱,于是就把牛羊赶到关内,给卖了凑了钱,可还是不够。康熙得知此事后,就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钱来支援孝庄太后。这样才把这部佛教的经典佛经给修好了。这部《藏经》金光灿烂,美轮美奂,是空前绝后的一部大书,现在还留存在世。孝庄太后通过这些措施,加强了满汉蒙藏之间的民族融合,和文化的融合,一直到康熙晚期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康熙盛世的局面。这个盛世的出现跟孝庄太皇太后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孝庄太皇太后始终是在后台辅导康熙。据康熙起居注册记载,康熙每天早上御门听政完了以后,就直接到太皇太后的慈宁宫请安,实际上就是告诉太皇太后今天朝廷会议讨论了什么事情,如果有什么问题不好解决的,听听太皇太后的意见。孝庄就是这样在幕后指导她的孙子来治理国家,比起慈禧的垂帘听政,要更高明一些。这样她既能够亲自指点,又能够培养孙子的理政能力和治国能力。


三、孝庄太后与多尔衮的恋情完全没有历史根据

在电视剧中,孝庄太后和多尔衮是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并且一直有私情。但是这是完全不符合史实的。孝庄的出生地是在蒙古科尔沁,就是现在内蒙古赤峰这一带。多尔衮的出生地是在赫图阿拉,今天的辽宁抚顺一带。这两个地方隔了一两千里,两个小孩子是不可能见面的,而且这两家也没有亲戚关系,所以孝庄太后和多尔衮是青梅竹马的恋人,这一说是毫无历史根据的。

有人说顺治惩罚多尔衮,将他焚尸扬灰,就是因为多尔衮和孝庄有私情。这也是没有历史根据的,顺治帝的确是在多尔衮死了之后,将他鞭尸,并且焚尸扬灰。但主要原因是因为多尔衮从小对顺治管制太严,一点自由也不给,顺治小时候就恨极了他,执掌权力之后,就发泄小时候的愤怒,对多尔衮进行惩罚。



结束语


孝庄太皇太后逝世时,皇太极已经死了44年了,她并没有选择和皇太极合葬,而是选择葬在了儿子顺治帝的旁边。对于孝庄太皇太后来说,年仅24岁就逝世的顺治帝是她一生的痛吧。从个人的命运上来讲,孝庄太皇太后,可谓是不幸的,她早年丧夫,中年丧子,人生所能经历的两大悲痛,她都经历了,并且在丧夫丧子之后,她又立马陷入到了巨大的权力斗争当中,可她利用其老练的政治手腕,先是将儿子福临抱上了皇位,后又将孙子康熙推上了皇位,牢牢的把持住了权力。作为一个政治家,孝庄太皇太后是非常了不起的。


孝庄太皇太后为清朝的发展和巩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她对民族文化的融合也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虽然孝庄太后已经成为古人了,但是她对中国历史,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贡献永远留住在中华文化的史册上。

3

一部《孝庄秘史》把清朝初期的历史篡改得面目全非。现在很多人一谈到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都说他们年轻时早就两情相悦,还说孝庄为保住顺治的皇位还下嫁了多尔衮。甚至还有一些文学和影视作品脑洞大开,说多尔衮和孝庄偷情被皇太极撞见,于是多尔衮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就把皇太极杀了。这些荒诞不经、狗血淋淋的情节虽然能吸引观众眼球,但却严重不符合历史事实。

历史上的孝庄皇太后,是一名杰出的女政治家,也是一名贤德睿智的皇太后,她倾尽一生培养和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既能为儿孙保驾护航和排忧解难,又能甘于幕后和不逾礼制。

先简单了解一下孝庄皇太后其人。孝庄生于1613年,崩于1688年,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她十三岁时嫁给了皇太极,与皇太极共度了十八个春秋。在这十八年里,颇具头脑的孝庄在宫廷生活和政治斗争中,逐渐成长为老练的政治高手。

顺治继位后,她小心翼翼地和多尔衮周旋,有效地遏制住多尔衮称帝的野心。顺治亲政后,她基本上不再过问朝政。康熙登基后,她又担起为孙儿保驾护航的重任,帮助康熙铲除鳌拜。她一生崇尚俭朴,不事奢华,康熙平定三藩时,还捐出俸银犒赏出士兵。每逢荒年歉岁,她还动员后宫拿出积蓄赈济,全力支持康熙的事业。无论在顺治时期还是在康熙时期,孝庄皇太后都始终居于幕后,默默无为地为儿孙保驾护航,从不逾越礼制。

孝庄皇太后幼年时期是不是和多尔衮两情相悦呢?为了保住顺治的皇位,孝庄皇太后有没有下嫁多尔衮呢?

孝庄和多尔衮的童年和青春时期无任何交集,完全没有两情相悦的可能性。多尔衮比孝庄大一岁。孝庄出生在蒙古科尔沁部,在今天的内蒙古通辽市一带。多尔衮出生在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一带。这两个地方相隔,两地仅直线距离就有400多公里。另外,孝庄在13岁时就由哥哥吴克善送到盛京嫁个皇太极。13岁前,孝庄从未离开过科尔沁部。不过,巧合的是多尔衮也是13岁成亲,他的正妻也来自科尔沁部,是孝庄的远房族妹。多尔衮15岁时,母亲阿巴亥被逼为努尔哈赤殉葬,16岁随兄长皇太极离开盛京,出征作战。也就是说,孝庄在13岁前根本就没见过多尔衮,到了13岁时就已经嫁给了皇太极。所以他们两个完全没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任何可能性。

仅凭皇父摄政王的封号来推测孝庄下嫁多尔衮更是无稽之谈。多尔衮为满清入主中原一统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甚至可以说一大半的大清江山都是多尔衮打下来的,这无疑给了孝庄和顺治这对孤儿寡母形成了极大的压力。六岁的顺治能当上皇帝,源于他的背后没有任何势力,是多尔衮和豪格两派斗争与妥协的结果。也正因为如此,孝庄不得不借助多尔衮的力量保住顺治的皇位,因此对多尔衮的加封是芝麻开花节节高。顺治登基时,多尔衮封摄政王。迁都北京后,多尔衮加封叔父摄政王。顺治二年,多尔衮晋封皇叔父摄政王。顺治五年,多尔衮又晋封为皇父摄政王,所用仪仗、护卫与皇帝无异。问题就出在这里,多尔衮晋封为皇父摄政王,好事者便拿“皇父”两字臆测孝庄下嫁了多尔衮。所谓孝庄与多尔衮有私情的传言也来源于此。

事实上,晋封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确实是孝庄的主意。以多尔衮的权势、谋略、功劳,行废立之事是没有难度的,从顺治登基那一天开始,孝庄就深刻地明白这一点。随着多尔衮为大清建立的功勋越来越多,孝庄就只有用不断晋封来平抑多尔衮的篡位和废立之心。而顺治一天一天在长大,个性也变得越来越任性和自我,心里对多尔衮的怨恨也越来越深。顺治五年时,顺治皇帝已经接近12岁了,他已经成为了青春期的翩翩少年。他与多尔衮的矛盾也日渐浮出水面。孝庄知道如此发展下去,两人迟早要拉爆。她一方面需要告诫顺治要隐忍,也为了打消多尔衮的觊觎之心,所以就干脆晋封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

孝庄下嫁多尔衮纯属子虚乌有 。传言中的太后下嫁说最早见于南明遗臣张煌言的《建夷宫词》,其中写到:上寿觞为合而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日新仪注,太礼恭逢太后婚。这张煌言是何许人也?他是崇祯十五年的举人,南明朝廷的兵部尚书,明朝灭亡后还坚持抗清斗争二十年。以他的政治立场来看,他是想通过造谣诽谤搞臭清廷,激起南明百姓对抗清廷。还有一些所谓的“证据”也很牵强附会,大概有三个方面:一是因为皇父摄政王的皇父二字,二是顺治清算多尔衮的诏书中写到了“擅入皇宫内院”,三是孝庄遗嘱中写道“不与皇太极合葬”。如果基于这些牵强附会的证据,就言之凿凿地判定孝庄曾经下嫁多尔衮,那是完全站不住脚的。清史研究大家孟森先生撰有《太后下嫁考实》,对“太后下嫁说”进行了一一驳斥。明清史学家阎崇年也认为,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条关于"太后下嫁"的史证,此事纯属子虚乌有 。

总结:历史永远只有一个真相。孝庄和多尔衮有私情或者孝庄下嫁多尔衮,都是不折不扣的伪命题,都是好事者罔顾史实的臆想和诽谤。事实上,多尔衮与他的正妻感情非常好,他们相濡以沫20多年,是多尔衮情感世界的重要支柱。从史实考证及从常理推断,都可以判定孝庄与多尔衮是清清白白的。

有人称孝庄太后是清朝初期的定海神针,这个说法很贴切,孝庄太后也确实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不过,清朝200多年的历史也很有趣,开国由一个女人而启,亡国由一个女人而终。孝庄与慈禧,一头一尾两太后,一兴一亡两乾坤。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4

孝庄是皇太极年纪最小的老婆,应该是排第五个。她生下的儿子福临排行也最小,几乎不可能继承皇太极。

当时势力最大的是多尔衮三兄弟。多尔衮的母亲是努尔哈赤晚年最宠爱的,即使她和自己的大儿子代善有过苟且之事(后来两个人都承认)也原谅了她,依然宠爱(人老了)。所以,她的三个儿子得到的牛录最多。牛录就是旗下面的单位,也就是兵数。后来孝庄频频和多尔衮接触,几经翻转,最终福临继位。可见她的勇气和手段。


福临基本上是在多尔衮的羽翼下长大,他是实际统治者,比摄政还厉害。福临和多尔衮之间的平衡甚至促使两个人一起全力培养顺治全靠孝庄周旋。至于孝庄和多尔衮之间是没有名分的夫妻,这一点是公认的,但没有记载。大清没有记载是很正常的,不过时常来朝见的附属国该写什么写什么。朝鲜史书上就有记载,也记载了顺治喊多尔衮皇父,阿玛王。


孝庄还有一个政治方面的异禀是在帮助康熙对付鳌拜的时候显露的。鳌拜的暴走是从原本还算和谐的四名顾命大臣之间因为挣各旗之间在北京和直隶的土地才开始发生矛盾的。被鳌拜吓唬,受了委屈的康熙去找孝庄。这时她已经是老练沉稳的政治家,身份也成太皇太后。她就让康熙大婚,娶的是另外三明顾明大臣的直系。其中就有索尼的孙女。

结婚意味着完全成人,亲政理所当然。对鳌拜完全占据道义上的上风。娶的几个老婆把鳌拜的反对派全部拉拢过来。

然后康熙第一个选的亲信就是索尼的儿子索额图,和他一起召集小太监们开始练习摔跤。然后鳌拜就被这些小孩给收拾了。


咸丰临死同治年幼,他想到了两件事。一个是鳌拜专权,一个是孝庄与多尔衮的事。所以,他找了八个顾明大臣,两个最重要的印章却分给了东西两宫太后(当然是他死了后成太后)。把权利细致地分开,能够避免鳌拜类出现,又能牵制比自己聪明的多又有权势的弟弟鬼子六重演当年多尔衮对孝庄的角色。

结果,八大臣因为没有决定权(印章),被两宫和鬼子六(奕欣)一网打尽,这应该是他没想到的。

5

孝庄太皇太后在历史上的真实形象如何?与多尔衮真的有私情吗?

庄妃,一个经历了三位帝王统治时期的女人,生于1613年,后死于康熙年间,她的功绩在历史上很少有哪一位皇后与之相比,所以庄妃简介对于那些不了解庄妃的人来讲,就是一份宝贵而又易得的资料了。

庄妃简介里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其中有一段就是她与清朝联姻的历史。庄妃是蒙古人,在十三岁时作为满蒙政治交好的牺牲品,嫁给了皇太极并先后被封为侧福晋、庄妃和孝庄文皇后,之后在帝王之位的更替中还受领了其他封号。不管是在哪一个朝代,后宫中的女人都是严令禁止干涉朝政的,可是庄妃就是一个例外。

一次清军俘获了一名明朝封疆大员,多人轮番劝说都没有使之屈服,后来她毛遂自荐,假扮成一个普通侍女亲自前去劝说,还每天喂其一壶参汤,最后终于说服其投入大清的阵营,庄妃之名也由此在民间广为流传。

不过到现在,外界对此事的真实性一直有所争议。 除此之外,庄妃简介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她的功绩了。庄妃并不是一个空有美貌而无才智的女子,毕竟蒙古女子向来与那些养在深闺宅院的大家闺秀不同。

在丈夫死后,庄妃尽全力辅助儿子和孙子,当朝臣们要求她垂帘时,她以不想扰乱朝纲为由拒绝了。因此有人说清朝盛世的到来庄妃可谓是功不可没,但是她的善良与才智才是后人敬佩她、铭记她的最主要原因。

为了纪念她的功与名,后人尊称她为大清国母。庄妃在中国的历史上一般指的是孝庄文皇后,经过电视剧《孝庄秘史》的热播后人们对庄妃的一生充满了好奇,同时也对电视剧中她与多尔衮的关系充满了好奇。

据清史记载,顺治帝先是下诏称多尔衮为皇叔父摄政王,继有称皇父摄政?,这一字之减,大有讲究。

皇太极在位的时候,与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是死对头。阿巴亥死后,皇太极对多尔衮处处设防,而孝庄皇后那时正在接连不断的给皇太极生孩子。多尔衮这个时候没有必要到杀母仇人家里做客,也就不可能与孝庄有太多的接触。

皇太极去世之后,孝庄皇太后与孝端文皇太后哲哲掌管后宫。孝端文皇太后是正室,而多尔衮手握大权。孝庄皇太后也就成为两人中间的调和剂,与多尔衮联合起来制衡哲哲,与哲哲联合起来制衡多尔衮。这个时候两人才可能产生关系!

关于这个时间段的所有正史中,从来没有太后下嫁的资料。如果说是出于掩盖,把所有记载毁掉。当时朝鲜李朝与清王朝频繁接触,从朝鲜李朝的历史上面,也没有这些方面的内容。

如果仅仅从“皇父摄政王”的角度来分析,实在是太过牵强。“皇父”最多算作是一种尊称,比如在历史上,项羽都是叫范增为“亚父”。这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但和孝庄相比,多尔衮更像一个性情中人。如果他和孝庄一样有野心,那么早就篡位了。毕竟,孝庄和顺治并没有太大的力量牵制他。

多尔衮对孝庄的感情,远远大于孝庄对他的感情。所以,孝庄才能步步为营 ,采用怀柔之术,让多尔衮死心塌地辅佐顺治。

世间有两种人,一种是感情的奴隶,永远无法迈过内心感情这道坎儿;另一种是感情的主子,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为感情所控制。说白了,多尔衮和孝庄就分别属于这 两种人。

历史上人们对庄妃和多尔衮有着怎样的关系有三种猜测:

第一说法是

庄妃和多尔衮青梅竹马,可是后来她成了皇太极的妃子,在皇太极驾崩了之后庄妃与多尔衮终于可以终成眷属,结为夫妻。

第二种说法是

两个人始终保持着皇嫂和小叔子的关系,不仅没有结婚,还相守以礼。
第三种说法是

庄妃和多尔衮在皇太极去世之后过起了同居的生活,但是他们没有结婚,所以在这种说法下他们是情人关系。   

在《孝庄秘史》中,庄妃和多尔衮的关系是猜测中的第三种,像电视剧中说的那样,多尔衮本来与孝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可是不料皇太极不仅跑出来横刀夺爱,还抢走了努尔哈赤本来要传给多尔衮的皇位。

所以多尔衮忍辱负重,开始征战沙场,后来多尔衮在朝廷里的威望越来越高,再后来皇太极去世了,多尔衮终于可以和孝庄在一起了。
不过电视剧中描述的场景并不符合现实,因为孝庄是一个蒙古女子,她的婚姻注定要承载民族的使命,所以满蒙联姻时常发生,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因此出嫁的每个女子都是怀揣着沉重的使命。

所以庄妃和多尔衮之间的感情可能没有一见钟情的美丽,也没有生死相许那样的刻骨铭心。 

6

当事人已去,后来人都靠蛛丝马迹的猜测

7

孝庄和多尔衮是否真的有私情,这在史书上并没有记载。

有传说本来成吉思汗就是要把皇位传给多尔衮的,却被皇太极逼死母亲,夺取皇位。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本来有实力夺回皇位却又因为他深爱着孝庄,而孝庄又想让自己的儿子福临当皇上,于是多尔衮就没再争,而是死心塌地的帮着孝庄辅佐福临(也就是顺治皇帝)。

说他二人有感情交集的,还举出了两个例证:一说,多尔衮摄政期间由“皇叔父摄政王”后又称“皇父摄政王”。还有一说,就是孝庄嫁给了多尔衮,因此后人没有把她与皇太极合葬于沈阳昭陵,而是葬在了遵化的东陵,且没有葬在陵园内而是被葬在了大红门东侧风水墙外。

孝庄离世是在1688年,也就是康熙二十六年。康熙即位时八岁,还是个孩子,由孝庄一手扶持起来。康熙对他这个祖奶奶是非常敬重的,没有与皇太极合葬完全是遵照了孝庄的遗嘱,而葬在清东陵大门之外,也是基于多重考虑选取的一个最佳位置,这些原因史料上有记载,清东陵墓碑上也有刻文,不再赘述。这里边没有多尔衮什么事。

至于称多尔衮“皇父摄政王”,只是彰显其身份的一个敬称,不能说明就一定是成为了他的父亲。而且这一称呼也是多尔衮自己强要的,不是顺治帝自愿称之,多尔衮死后被鞭尸足以证明。

至于多尔衮因爱孝庄而让位给福临的说法,我认为只是电视剧为增加收视率而创造的浪漫情怀而已。多尔衮摄政期间对顺治帝的做法,可丝毫没有所谓的爱屋及乌,才会有后来的顺治帝积怨爆发,被鞭尸除籍。多尔衮没有去争夺皇位,只能说明他头脑非常的清醒,权衡利弊,辅佐福临称帝更能掌握实权。皇太极驾崩时,其长子豪格已经成年,亲掌正蓝旗,屡有战功,且有正黄旗镶黄旗及众多大臣们的支持。多尔衮争皇位:胜,名不正言不顺;败,永无出头日。拥福临上位,才是他实现抱负的最佳选择。

孝庄太皇太后与多尔衮有私情实无正史可考。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