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三国演义》中,张郃是曹魏阵营中最后的一抹亮色,张郃死后没多久,蜀汉阵营中的魏延也作乱被杀,从此《三国演义》再无精彩的打斗,很多朋友对后面的厮杀就不怎么关心了。

如果说张郃死后魏国后期还有什么名将的话,除了领兵才能,我觉得还必须要考虑到武艺的因素,武力值太低,战绩拿不出手就没啥意思了。

那么,在魏国后期能拿得出手的还有以下几位,咱们来检点一下:

一、郭淮

郭淮肯定应该算是名将了,他最早出现是在曹洪部下做行军司马。郭淮对张郃很欣赏,他认为张郃是个智勇双全的人才,“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张郃打了败仗,曹洪要收拾他,郭淮还为张郃求情。后来郭淮在大将军曹真麾下任职,很受信重,经常为曹真出谋划策,抵御西蜀。


郭淮真正的单挑厮杀只有两场:

第一场是雍州平叛。司马懿夺政后,诛杀曹氏和夏侯氏宗亲,当时正在西蜀前线的夏侯霸大惊,率部下反叛,郭淮带兵前来镇压。双方摆开阵势,郭淮“挺枪骤马”,直取夏侯霸。夏侯霸舞刀迎战。“战不十合”,郭淮败下阵去,夏侯霸随后追赶,落入伏击圈,郭淮和陈泰两路夹攻,夏侯霸大败而逃。

第二场是铁笼山之战。姜维兵困司马昭,郭淮收服羌兵后,双方合作,突袭姜维。姜维措手不及,长枪和箭矢都遗落了,郭淮穷追不舍,被姜维使出空手接箭的大招,一箭射中面门而死。

看来郭淮的武艺并不高强,但总能斗几个回合,他领兵打仗的智谋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从刘备、诸葛亮到姜维,郭淮都曾经对抗过,应该算得是名将了。

二、夏侯霸

夏侯霸也完全算得上是一代名将。他是夏侯渊的儿子,当初还是司马懿推荐到军中担任将领的,说他“弓马熟娴”,可为大将。大家记得,诸葛亮七星灯祈禳,曹军来袭,魏延进帐扑灭了主灯,导致诸葛亮功败垂成,那个晚上率兵偷袭蜀营的就是夏侯霸。

夏侯霸有过三次对阵:

第一次就是夜袭蜀营。魏延向诸葛亮汇报,扑灭了七星灯。诸葛亮命魏延率兵出战,夏侯霸一看到魏延出来了,慌忙退兵。这说明夏侯霸很清楚,自己的武艺与魏延相比还差得挺远。

第二次是随司马懿远征辽东公孙渊,公孙渊部将卑衍出阵挑战,夏侯霸“纵马挥刀来迎”。战不数合,夏侯霸一刀将卑衍斩于马下。卑衍是公孙渊麾下第一战将,夏侯霸能数合斩杀,武艺也算不错。

第三次就是雍州反叛了。司马懿夺取政权后,对曹氏和夏侯氏族人大肆捕杀,在前线的夏侯霸闻讯大惊,发动叛乱。郭淮率兵前来镇压,两人交锋,“战不十合”,郭淮败走,夏侯霸追击,落入埋伏,被杀得大败。

夏侯霸投降蜀汉后,受到重用,从此辅佐姜维向故国的战友们发动进攻,最后中伏身死洮阳。

三、邓艾

邓艾是当之无愧的名将,在曹魏年轻一代中,是智勇双全的帅才。在他的领导下,曹魏军队能力抗姜维,立下了赫赫战功。

邓艾有过四次战斗:

第一次是乐嘉城之战,文鸯夜袭司马大营,左冲右突,无人敢当。到天明时分,邓艾率兵赶到,与文鸯交锋,“战有五十合,不分胜败”。能和后三国第一勇士文鸯对抗五十回合不败,邓艾的武艺相当不错了。

第二次是项城之战,邓艾率兵攻击毋丘俭,毋丘俭命部将葛雍出马,与邓艾交锋,“不一合,被艾一刀斩之”。

第三次是侯河之战,姜维率兵挑战,邓艾出马迎敌,“二人交锋数十余合,不分胜负”,各自收兵回营。能和姜维打数十回合,邓艾的武力值也能算得上是一流了。

第四次是沓中,对手仍然是姜维,姜维抖擞精神,与邓艾“战有十余合,不分胜负”。

后来邓艾巧度阴平,奇袭成都,成就灭蜀第一功,但被钟会设计害死,父子双亡。

四、徐质

不知道徐质和徐晃是什么关系,徐质也是一员猛将,武器也是一柄开山大斧。

徐质有三次战斗:

第一次是董亭之战,与廖化交锋。“战不数合,化拖刀败回”。

第二战是对张翼,廖化被打败后,张翼出战徐质,“战不数合,又败入阵”。

第三战是铁笼山之战,与姜维的交锋。姜维用木牛流马诱徐质来劫,徐质上当,陷入埋伏,姜维突袭,徐质“大惊无措,被维一枪刺倒坐下马”,蜀兵蜂涌而至,乱刃分尸。

五、文鸯

在后三国时代,文鸯无疑是天下第一勇士,肯定算得上是名将了。他最初是在曹魏阵营中,算是曹魏名将。

文鸯最著名的就是乐嘉城之战,夜踹司马大营,所向披靡,无人能敌。随后大战邓艾五十合不分胜负,再单鞭突围,几返几回,打死魏将魏兵无数。

六、王基

很多朋友不太熟悉,但在《三国演义》后期,能征善战、武艺高强的战将实在太少了,只好把他拉出来充个数,毕竟,王基连胜三将,也算是个厉害人物。

王基是曹髦时期的战将,当时是魏国的镇南将军,攻打东吴的时候担任先锋大将。他有过三次战斗:

第一场战斗是淮南之战,魏国伐吴,王基为先锋,东吴的先锋官朱异率领兵马迎敌。两阵对圆,王基出马,朱异迎战。“战不三合,朱异败走”。

第二场是东吴将领唐咨出马迎战王基,战不三合,“亦大败而走”。

第三场是寿春之战,王基率兵杀到寿春西门,正遇到吴将于诠,于诠“急挥刀死战三十余合”,最终人困马乏,累倒在地,被乱军杀死。三十回合就累成这样,可见后三国时代的将领的体能已经衰褪到何种不堪的程度了。

总的来说,就是这些了。如果再把钟会、卫瓘这样的智谋型将领也算上,总感觉有点对不住那些刀头舐血,冲锋陷阵的勇士们。

最佳贡献者
2

《三国演义》前期,乱世造英雄,名将如云,如曹魏有宗亲八虎骑和五子良将,蜀汉有五虎上将,东吴也有江表十二虎臣。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到了三国后期,武将凋零,以上能数得着的大将不是战死沙场,就是因病去世。

总之,厉害的武将少了。曹魏最后一位五子良将张郃于公元230年被诸葛亮设计,战死在木门道后,好多人感觉曹魏已经没有什么能排得上号的大将了。真的是这样的吗?

在张郃被杀后,曹魏如果没有一些像样的名将,估计很快就被诸葛亮攻破,恢复汉室江山了。因此,即使张郃被杀,曹魏还有许多名将,至少有五人,分析如下。

第五:徐质

徐质是与同姓徐晃的一员猛将,他的武器也是一柄开山大斧。他先后打败廖化、张翼,都是几个回合内打败的。正史上,徐质还斩杀了蜀军大将张嶷,歼灭蜀军最精锐的无当飞军。

最后在铁笼山之战中,姜维用木牛流马引诱徐质,使其陷入埋伏,突然袭击,将其刺伤,掉落马下,蜀军蜂拥而至,才将其斩杀。像徐质这么厉害的大将,曹魏还是很少见的。

第四:郭淮

郭淮在魏军中,是老将了。他最早为曹洪手下行军司马,后跟随夏侯渊,坐镇汉中。在夏侯渊被黄忠斩杀于定军山,魏军群龙无首之时,郭淮联合杜袭,推举张郃为临时主将,收拾残兵败将,这才稳住了溃败局势,成功抵御了刘备军队的进攻。

在三国后期,尤其是张郃死后,郭淮脱颖而出。他曾大战反叛的夏侯霸,可惜的是,战不十合,便大败而走,最后和陈泰联手,两路夹击夏侯霸,这才取得胜利。

在铁笼山之战中,姜维兵困司马昭,郭淮收服羌兵后,双方合作,突袭姜维。姜维措手不及,长枪和箭矢都遗落了,郭淮穷追不舍,被姜维使出空手接箭的大招,一箭射中面门而死。

看来郭淮的武艺并不高强,但总能斗几个回合,他领兵打仗的智谋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从刘备、诸葛亮到姜维,郭淮都曾经对抗过,应该算得是名将了。

第三:文鸯

有人说,三国前期,吕布是天下第一猛将,打遍天下无敌手,除非三人(刘备、关羽、张飞)以上才可能打败他。后三国时代,文鸯乃是超强猛将,曾夜袭司马师大营,犹如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曹营,所向披靡,无人能敌,打死打伤魏将魏兵无数。司马师的死,主要就是受到了文鸯的惊吓。

第二:钟会

在伐蜀之前,钟会一直是司马昭的幕僚,为其出谋划策,没有独立作战的经验。因此,公元263年的伐蜀之战,是钟会的“处女战”。然而,钟会却没有犯了马谡街亭的错误,而是稳步推进,和久经战阵的姜维打得难解难分,对峙在剑阁,给邓艾偷渡阴平争取了时间。

其实,蜀汉是钟会和邓艾两人灭了的,是两人共同的功劳,离了谁也不行。因此,在歌颂邓艾灭蜀首功的同时,也不能忽略钟会大军牵制姜维主力的功劳。可以这么说,钟会是沙场奇才,第一次就取得了攻灭一国的战绩,值得骄傲了。

第一:邓艾

邓艾,是三国后期一颗耀眼的将星。他出生于寒族,从一个小兵,一步步走到了征西将军,是当之无愧的名将。在好多人的眼中,三国后期就是邓艾和姜维的争霸赛。两人你来我往,这一战姜维胜,下一战邓艾赢,两人“打得不可开交”。邓艾还是大都督司马懿的得力门生,深得真传。

三国后期,邓艾是曹魏年轻一代中的翘楚,是智勇双全的帅才。在司马懿退居二线之后,邓艾就代替老师司马懿驻扎在边境,与蜀军大战。除此之外,邓艾还参与了平定淮南三叛之中的第二叛(文钦、毋丘俭)。

他能和后三国第一猛将文鸯大战五十合,不分胜败,还一刀斩杀毋丘俭部将葛雍。邓艾偷渡阴平,和诸葛亮独子诸葛瞻血战绵竹,并取得完胜,逼迫刘禅归降,立下灭蜀头功。他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大将。

结语

曹魏最后一位五子良将张郃死后,至少还有这五位名将。以上五人,除文鸯外,其余四人(徐质、郭淮、邓艾、钟会)都曾与蜀汉交战,不是抵御蜀汉姜维的中流砥柱,就是灭蜀的大功臣。除了这五人外,还有其他名将,如郝昭、夏侯霸、卫瓘等人谁说张郃死后,曹魏就没有名将了,站出来解释解释。

3

看三国,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张郃就好比是个分水岭,在张郃之前,武将如云,璨若星河,随便拿出一个,都能秒杀一大片。

而在张郃之后,武将少之又少,成了稀缺资源,能称得上“万夫不当之勇”的更是凤毛麟角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何三国后期武将集体歇菜了呢?


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三国后期战争频率低了很多,三国初年,群雄逐鹿,战火频仍,军阀之间相互攻伐,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而这无疑给武将以崭露头角的机会,在大大小小的战斗中,无数猛将脱颖而出了。

战场才是名将的诞生之地。

而到了后期,三国鼎立形成,国与国之间的战争频率大幅减少,除了蜀国与魏国不时有大的战争之外,东吴基本上是坐山观虎斗,因为战争频率的减少,不少武将没有出场的机会,所以名将数量自然少了许多。

三国后期,名将不论数量,还是武艺,都不及群雄逐鹿时期,但也并不是没有了,张郃之后,魏国还是有几个实力派武将的,这里不妨一一介绍一下。

邓艾


要说三国后期名将,邓艾首屈一指,可以说没有邓艾的偷渡阴平之计,魏国灭蜀怕还要等上好几年。

当年,魏国兵出三路,大举进攻蜀国,蜀国闻风而动,边打边收缩防线,将魏军阻挡于剑阁,

剑阁是个险要关口,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魏军发动了多次进攻,但均宣告失败,当时的魏军甚至一度有了班师回朝的想法,若不是邓艾献了“偷渡阴平”之险招,说不定魏军就撤退了。

钟会


提邓艾,就必须提钟会。灭蜀之功,至少有一半在于钟会。不过,钟会和邓艾这哥俩,各怀异心,都想独自贪功,矛盾越发激化。

蜀国被灭了之后,邓艾居功自傲,处处彰显自己,甚至代替司马昭,给蜀国降臣授予官职。

邓艾此举留下了诸多口实,于是钟会趁机诬陷邓艾谋反,司马昭果然疑心,令卫瓘逮捕了邓艾。

最后,钟会在姜维的怂恿之下,起兵征讨司马昭,最后兵败被杀。

文鸳


三国提到猛字,一般人都会想到张飞,其实文鸳也是个猛人,他的猛,比之张飞毫不逊色。

当年,文鸳是曹爽手下大将,当司马师废了曹芳之后,文鸳随父亲文钦在淮南起兵勤王,司马师大举来攻。

文钦见司马师领兵而来,与文鸳分兵两路,趁夜夹击司马师,文鸳单人单骑,在敌营中七进七出,一夜血战,天明之时,恰好遇到了邓艾,二人打了五十回合不分胜负。

血战一夜,与邓艾大战五十回合,这个实力,就算张飞在世,也力所不及。

4

在这些厉害的将军之中,肯定就是有邓艾这个人,他实在是太厉害了。居然把蜀国给打败了,那可是曹操都没有打败的国家,完全是凭借着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根本没有借助魏国很多的兵力,他自己一个人孤军深入,但跨过了无法跨过的天险,最终是取得成功,让刘禅这个软弱无能的人就投降了,最终成就了自己。

嗯,这样的厉害的人物在魏国是没有人能够和他相比的,唯一能够和他相比的都已经死去了,老一辈的都已经是消亡了,该新的一辈在战场上表现,长江后浪推前浪,长一浪更比一浪强,果然是少年出英雄。

张郃死的那时候有非常厉害的将军,魏国人才特别多,但是最厉害的还是邓艾

张郃虽然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大将军,能够和张飞相比,在三国算是一流武将,可是他也并不是唯一的顶梁柱,就算魏国当时死了很多厉害的将军,但是他也并不是最厉害的,那时还是有更多厉害的将军。贵国的地盘可是比蜀国非常的多,而且人才大多时都在北方,所以这些人得到了人才补充也是非常的好的,像关羽张飞他们这些厉害的人都是来自北方的,而在南方的话人才还是比较稀少的,大多数都是一些非常普通的文人。

而且在当时的魏国实行的政策也是非常好的,就是因为曹操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所以就得到了很多的人才,而且魏国的后继者也是集成了这一个光辉的传统,所以就不断的补充人才,所以也造成了魏国是越来越强大,而其他国家是越来越衰弱的。

在这些人才里面就是有邓艾,这一个人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但是他做出了一个非常厉害的事情,那就是他打败了蜀国,真正的算是完成了曹操和那些魏国国君的心愿,也就是三国很多人的心愿。

但是邓艾这个人好大喜功,最后是被杀了。

他当时率领着自己的一支部队和蜀国交流了很久很久,但是一直没有办法打败他,可是这已经都是诸葛亮死后了,他唯一的对手就是姜维,他当时就抓住了一个机会,那就是爬过了一座又一座山,终于是到达了蜀国的内部,这个可是经历了千辛万谢,别人以为他们是翻不过来的,结果他们成功了。

可惜的是他当时已经是将蜀国彻底的打败了,但是没想到的是他居然是做了司马昭都还没有做的事情,这个让司马昭非常的痛恨,最后是杀掉了邓艾这个人。

我们认为这个人到底怎么样,能欢迎在下面评论。

5

第十位诸葛诞。诸葛诞是诸葛亮的族弟。在魏官至征东大将军。曾与司马师一同平定毌丘俭、文钦的叛乱。之后因与被诛的夏侯玄、邓飏交厚,且见到王淩、毌丘俭等人的覆灭而心不自安;于257年起兵反魏,并得到东吴的支援,但于次年被镇压,诸葛诞被大将军胡奋所斩,夷三族。诸葛诞麾下数百人,全部拒绝投降而被杀。 第九位夏侯霸。夏侯霸是征西将军夏侯渊次子,在魏国官至右将军、讨蜀护军,封爵博昌亭侯,屯驻陇西。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诛杀曹爽。征西将军夏侯玄被调入朝,由雍州刺史郭淮接任征西将军。夏侯玄是夏侯霸的堂侄、曹爽的表弟。夏侯霸从前得到曹爽的厚待,与郭淮不和。曹爽被司马懿杀死后,他心中不安,投奔蜀汉,被任命为车骑将军,曾随姜维伐魏。 第八位郝昭。郝昭少年从军,屡立战功,逐渐晋升为杂号将军,后受曹真的推荐镇守陈仓,防御蜀汉。228年,诸葛亮第一次率军北伐,在陈仓这个地方,郝昭用一千人阻挡诸葛亮数万精锐,当时郝昭无后援,诸葛亮本来想劝降郝昭,不成,于是强攻;在数十倍的差距下,诸葛亮连续围攻了二十余日,没有攻下,只得撤退。 第七位杜预。杜预历任曹魏尚书郎、西晋河南尹、安西军司、秦州刺史、度支尚书、镇南大将军,官至司隶校尉。是魏国至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灭吴功成之后,耽思经籍,博学多通,多有建树,被誉为“杜武库”;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及《春秋释例》等。他是明朝之前唯一一个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之人。 第六位文鸯。文鸯早年于曹魏为官,随父文钦与毌丘俭在淮南起兵,讨伐执政的司马师。文钦兵败后,随父南奔吴国。诸葛诞在淮南叛魏时,吴国遣文钦父子驰援诸葛诞,由于内讧,诸葛诞手刃文钦,文鸯于是出降司马昭。西晋建立后,文鸯仍仕晋朝,任平虏护军。277年,文鸯都督凉、秦、雍州三州军力,大破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名闻天下。 第五位毌丘俭。毌丘兴的儿子,238年从司马懿攻灭公孙渊;244年至245年两次率兵征讨高句丽,攻破丸都,几亡其国,刻石纪功而还;253年击退吴国诸葛恪的大举进犯,战功累累。司马师废帝,毌丘俭感昔日魏明帝之恩,为曹魏政权做拼死一搏,于255年发动兵变,即后人所谓“淮南三叛”之一,惜准备不足,兵败身亡。 第四位钟会。钟会是钟繇的小儿子,自幼才华横溢,精通玄学。大力支持司马昭的伐蜀计划,拜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主持伐蜀事宜。263年魏灭蜀之战,钟会与邓艾分兵攻打蜀汉,导致蜀汉灭亡。此后,蜀汉降将姜维行反间计,与钟会共谋,打压同僚邓艾,欲据蜀自立,图谋反叛,以郭太后遗命之名,矫诏起兵,讨伐司马昭,因部下发生兵变而失败,死于乱军。 第三位羊祜。杜预为何能顺利的完成灭吴大计?这当然与羊祜早期的安排密不可分了,当时羊祜坐镇襄阳、都督荆州诸军事。缮甲训卒,广为戎备,做好了伐吴的军事和物质准备。但是当时吴国陆抗也很强,所以羊祜和陆抗虽然对垒,但却欣欣相惜,在陆抗死后,羊祜立马上书要求灭吴,却因百官反对而没能进行,羊祜死后,杜预按羊祜生前的军事部署一举灭吴。 第二位邓艾。邓艾文武全才,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后因遭到钟会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与其子邓忠一起被卫瓘派遣的武将田续所杀害。 第一位郭淮。郭淮早年被举孝廉,征西将军夏侯渊战死时,郭淮收集残兵,与杜袭共推张郃为主将,得以稳定局势。曹魏建立后,获封关内侯,又任镇西长史。诸葛亮伐魏时,郭淮料敌准确,多立战功。240年,击退姜维,升任左将军、前将军。而且郭淮还顺势讨伐诸叛羌,杀死饿何、烧戈,投降的人有几万。

6

邓艾,钟会,郭淮,孙礼,邓忠,文鸯,司马懿等等武将。




7

张郃死后魏国优秀的将领层出不穷,这也是魏国能笑到最后的原因之一。那自张郃以后还有郭淮,邓艾,羊祜,钟会,毌丘俭,文鸯,杜预,郝昭,夏侯霸等名将。

8

于禁、徐晃、乐进、张辽、李典,曹式兄弟,夏候兄弟,许储、典韦、还有谁,后期的邓艾,钟会?

9

田豫(171年-252年),字国让,渔阳雍奴(今天津市武清区东北)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初从刘备,因母亲年老回乡,后跟随公孙瓒,公孙瓒败亡,劝说鲜于辅加入曹操。曹操攻略河北时,田豫正式得到曹操任用,历任颖阴、郎陵令、弋阳太守等。后来田豫常年镇守曹魏北疆,从征代郡乌桓、斩骨进、破轲比能,多有功勋;也曾参与对孙吴的作战,在成山斩杀周贺,于新城击败孙权。官至太中大夫,封长乐亭侯。

孙礼(?-250年),字德达,涿郡容城(今河北容城)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孙礼为人刚毅而有勇略,曾经为保护魏明帝曹叡而欲独身搏虎,但明帝因担心孙礼有闪失而阻止了他;后来孙礼在芍陂与吴将全琮交战时亲冒矢石,奋不顾身,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终于击退吴军。后来孙礼因在清河、平原二郡的疆界问题上与曹爽意见不合而得罪曹爽,被罢官,不久因众人的请求而重新被起用。曹爽死后孙礼为司隶校尉,在所治理的七个郡与五个州里,均能建立威信,有显着的治绩,不久被加为司空。公元250年病逝,谥曰景侯。其孙孙元继袭其爵。

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今太原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曹魏大将军、阳曲侯。生年不详,卒年正元二年(公元255年)。建安年间举孝廉,先后任平原府丞、丞相兵曹议令史、夏侯渊的司马。夏侯渊战死时郭淮收集残兵,推张郃为主将而得以稳定局势。魏文帝继位封郭淮为关内侯,镇西长史。诸葛亮伐魏时郭淮料敌准确立下战功,正始元年(公元254年),郭淮打退姜维,升任左将军、前将军。正元二年(公元255年)郭淮去世后被追赠大将军,谥号贞侯。

邓艾(约197年-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其人文武全才,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本名邓范,后因与同乡人同名而改名。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 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后因遭到钟会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与其子邓忠一起被卫瓘派遣的武将田续所杀害。泰始九年(273年),邓艾被平反昭雪。

钟会(225年—264年),字士季,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军事家、书法家,太傅钟繇幼子、青州刺史钟毓之弟。[1]

出身颍川钟氏,才华横溢,精通玄学。弱冠入仕,历任要职。深得魏帝和群臣赏识。随从司马师征讨毌丘俭,典知机密。献策于司马昭,粉碎曹髦的夺权企图。随军平定诸葛诞叛乱,屡出奇谋,时人比之为张良。累拜司隶校尉,插手朝廷大小事务及官员任免。劝说司马昭杀害嵇康。

景元年间,力挺司马昭伐蜀计划,拜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主持伐蜀事宜。景元四年(263年),魏灭蜀之战中,配合邓艾分兵进取,最终灭亡蜀汉。拜司徒,封县侯。功成之后,萌生不臣之心,勾结蜀将姜维,图谋据蜀自立,打压太尉邓艾。景元五年(264年)正月,以郭太后遗命之名,矫诏讨伐司马昭,为部将胡烈所害,死于乱军,时年四十岁。

司马懿(179年-251年),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赵俨,生卒:170—245。字:伯然。籍贯:颍川郡阳翟县(今河南禹县)。终属:魏。官至:骠骑将军、司空。爵至:都乡侯。谥号:穆侯。颍川名士,三国时期魏国大臣,杰出的政治军事活动家。赵俨投奔曹操之后历任郎陵县令、司空府掾属、主薄、都督护军等职。曹丕继位之后,赵俨历任侍中、驸马都尉、河东太守、典农中郎将、度支中郎将、尚书,封关内侯、宜土亭侯。魏明帝继位之后,又出任大司马府军师、大司农、征蜀将军、征西将军、骠骑将军、司空等职。死后谥号穆侯。

刘放(?—250年),字子弃,涿郡(今河北涿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 刘放在东汉末年举孝廉入仕。后投奔曹操,历任参军事、主簿记室。魏国初建,命为秘书郎,旋改中书监加给事中,赐爵关内侯,职掌中枢机密。明帝即位,愈加宠任,加散骑常侍,进爵西乡侯。朝廷诏令密命,多由其所为,参决大政,权倾一时。又晋爵方城侯。明帝临终,皇储幼弱,刘放力主召曹爽、司马懿托付大政。是以齐王即位,再加奖拔,增邑至一千一百户,并加左光禄大夫。正始七年(246)致仕,嘉平二年(250)卒。谥敬侯。

孙资(?-251年),字彦龙。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人。三国时期曹魏重臣。 孙资三岁丧双亲,由兄嫂抚养成人。长大后入太学,为同郡重臣王允赏识,荐为县令。后兄为人害,孙资刺杀仇人后携家眷避居他乡,好友贾逵荐之于曹操帐下。先为功曹,后任计吏,参丞相军事,受尚书令荀彧称赞。魏国建立后,孙资为秘书郎,后转右丞,改中书令、给事中,赐爵关中侯,与刘放同掌机要。后进爵关内侯。魏明帝即位后,孙资与刘放权势益重,备受宠幸。累迁至卫将军,仍兼中书令,进爵中都侯。正始七年(246年),孙资以特进逊位。正始十年(249年)复为侍中、中书令。次年再次逊位,拜骠骑将军、侍中。 嘉平三年(251年),孙资去世,谥号“贞”。

王昶(?-259年),字文舒,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太原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东汉代郡太守王泽之子。 出身太原王氏,少有名气,进入曹丕幕府,授太子文学。曹丕即位后,拜散骑侍郎,迁兖州刺史,撰写《治论》、《兵书》,作为朝廷提供施政参考。魏明帝曹叡即位后,升任扬烈将军,封关内侯。齐王曹芳即位,迁徐州刺史,拜征南将军。太傅司马懿掌权后,深得器重,奏请伐吴,在江陵取得重大胜利,升任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爵京陵侯。正元年间(255年),参与平定“淮南三乱”有功,迁骠骑大将军,守司空。 甘露四年(259年),去世,赠司徒,谥号为穆。

司马望(205年-271年6月17日),字子初。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曹魏时将领,西晋宗室重臣,安平献王司马孚次子、晋宣帝司马懿之侄。 最初过继给司马孚的长兄司马朗为后,在曹魏历任平阳太守、洛阳典农中郎将等职,封永安亭侯,后升任护军将军,加散骑常侍,为魏帝曹髦所亲待。当时司马师、司马昭相继辅政,掌握大权,政事都由他们决断。司马望因为被曹髦宠待,所以感到不安,于是请求外出任职,担任征西将军,持节,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在任八年,威化明肃,多次抵御姜维的进攻,保卫曹魏西陲。 后来被征入朝为卫将军、中领军,掌禁军,累迁至司徒。西晋建立后,司马望受封义阳王,多次统率中军抵御吴国的进攻,官至大司马。271年(泰始七年),司马望去世,享年六十七岁,谥号成。

石苞,字仲容,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人。东汉末至西晋时期官员,三国时曹魏和西晋重要将领,官至西晋司徒。

司马师(208~255)司马炎的伯父。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字子元。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司马懿长子。西晋奠基人之一。魏景初年间,拜散骑常侍,累迁中护军。曾与其父司马懿谋划诛杀曹爽,以功封长平乡侯食邑千户,旋加卫将军。司马懿死后,以抚军大将军辅政,独揽朝廷大权。魏嘉平四年(252),迁大将军,加封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正元元年(254),魏帝曹芳与中书令李丰等密谋除司马师,事情泄露,司马师杀死参与者,迫太后废掉魏帝曹芳,从太后命以高贵乡公曹髦为帝。次年,司马师亲率兵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途中病死。晋朝建立后,追尊为景皇帝。庙号世宗。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宣帝司马懿与张春华的次子,司马师的弟弟,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早年随父抗蜀,多有战功。景初二年,封新城乡侯。正始初,迁洛阳典农中郎将。曹髦时,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走向代魏之路。甘露五年,魏帝曹髦死后,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伐蜀,灭之。封晋公。咸熙元年三月丁丑加为晋王。咸熙二年,司马昭病死,数个月后,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晋朝,追尊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

文钦(鳚-257年),字仲若,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曹操部将文稷之子,三国时期魏国将领。文钦仕魏时官至前将军、扬州刺史。正元二年(255年),文钦与毌丘俭等起兵勤王,讨伐专权的司马师,兵败后投奔吴国,吴国授任他为镇北大将军、幽州牧等,封谯侯。甘露二年(257年),魏将诸葛诞起兵反抗司马氏,文钦随从吴军前往支援。甘露三年(258年),军情告急时文钦与诸葛诞意见不同,而且两人之间原本就有矛盾,文钦见诸葛诞什么事都要策划一番而不满,于是诸葛诞杀掉文钦。文钦死后,他的两个儿子文鸯、文虎又投奔回魏国。

文鸯本名俶,小名鸯(或说‘鸳’)。武力绝人、勇冠三军,文钦中子也。随父钦协毌丘俭举兵反,讨司马师。鸯与钦分二队夜袭乐嘉敌营,鸯奋勇先至,未见钦乃退。钦队于乐嘉为邓艾败,毌丘俭事败身死,鸯随钦归吴。及寿春诸葛诞举兵叛司马昭,谴子为质,结以吴援,鸯钦等人率军突入城而守。诞素与钦有隙,以他事诛钦于内,鸯怒勒兵赴之,众不为动,乃逾城出,降司马昭,表为将军,赐关内侯。咸宁年间,破凉州虏,名威天下。太康中为东夷校尉,后受诬,夷三族。

满宠(?-242年),字伯宁,山阳昌邑(今山东巨野昌邑,一说今山东微山)人满宠是魏国名将,最初在曹操手下任许县县令,掌管司法,以执法严格著称;转任汝南太守,开始参与军事,曾参与赤壁之战。后关羽围攻樊城,满宠协助曹仁守城,劝阻了弃城而逃的计划,成功坚持到援军到来。曹丕在位期间,满宠驻扎在新野,负责荆州侧的对吴作战。曹睿在位期间,满宠转任到扬州,接替曹休负责东侧对吴作战,屡有功劳,后因年迈调回中央任太尉,数年后病逝。

蒋济(188年-249年),字子通。扬州楚国平阿(今安徽省怀远县)人。东汉末及三国时曹魏官员,官至太尉。蒋济在汉末出任九江郡吏、扬州别驾。后被曹操聘为丹杨太守,不久升任丞相府主薄,西曹属,成为曹操的心腹谋士。魏文帝继位之后出任右中郎将。魏明帝继位之后出任中护军,封侯关内。曹芳继位之后,出任领军将军,封昌陵亭侯,又任太尉。公元249年(正始十年),蒋济随司马懿诛杀曹爽之后,晋封都乡侯,同年卒,谥曰景侯。

夏侯霸,夏侯渊之子。219年,夏侯渊在对蜀战争中遇害,夏侯霸经常咬牙切齿,要征讨蜀国报仇。魏黄初年间(221年-226年),夏侯霸在魏官至偏将军,封关内侯。230年,魏国大举伐蜀,曹真入子午道,招夏侯霸为先锋。夏侯霸前进至兴势,与蜀军交战,一度被围,最终被援军救解。239年,夏侯霸官至右将军,屯住在陇西,训练士兵,安抚少数民族,得到众人的支持。魏正始年间(240年-249年),夏侯霸代替夏侯儒为征蜀护军,进封博昌亭侯,归征西将军、夏侯霸的侄子夏侯玄统领。247年,蜀将姜维伐魏,夏侯霸、郭淮率兵抵挡,姜维退回。255年,夏侯霸随姜维伐魏,大败雍州刺史王经。

还有很多

10

三国演义到了后期,名将基本上死伤殆尽。魏国张郃死后,魏国最出名的两当属名大将邓艾与钟会了。邓艾偷渡阴平,直取蜀汉。钟会平定诸葛诞,与邓艾分兵取蜀汉。

邓艾,字士载。从开始的屯田民,典农都尉,到最后的领军大将,不得不说,邓艾一生充满了传奇。并且邓艾在战争中目光远大,见解超人,具有难得的战略头脑。其偷渡阴平一役,堪称中国战争史上历次入川作战中最出色的一次,已作为军事史上的杰作而载入史册。遭钟会陷害而死。

钟会,字士季。仕途本该一帆风顺。奈何自己作妖。与邓艾攻取蜀汉之后。又与姜维合谋妄图据蜀自立,打压邓艾。最终死于乱军。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