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赵构~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南宋朝廷的建立者,宋朝能够不被灭国,赵构还是有功劳的。

政治上,赵构因为诛杀岳飞,极力和金国议和,所以在后世的传记被戴上昏君的帽子。

其实,赵构能当皇帝,是因为靖康之变,徽、钦二宗被俘到北方,赵构才被众臣扶上皇帝宝座。

当时的环境就是金强宋弱,宋朝在金国长期的征伐下,本来就凋敝的经济和民生,更加苦不堪言。所以赵构采用的是边打边和的方略,确保宋朝统治能够延续。这在当时的情况下,和岳飞的抗战到底的主张相左,却也可以说不得已而为之。毕竟当时缺粮缺饷,而且因为战争,朝廷向百姓加征捐税,国内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内忧外患之下,主和不失为明智之选。

经济上,赵构于民生息,恢复生产,发展贸易,促进手工业发展,使得国家经济与百姓生活得以恢复发展。

文化上,赵构自身在书画上有很深的造诣。整理保存大量艺术作品,为中国文化发展做出贡献。

最佳贡献者
2

谢邀。

我个人评论,赵构还算是一个功大于过的皇帝,理由是:

一,赵构于危难之中,扶将倾之大厦,守半壁江山,延赵氏国祚。靖康之变后,朝局混乱不堪,赴构以天下兵马大元帅之职,凭康王之冠,统领大宋子民,据长江之险,重建宋室宗庙,于社稷还是有功的。

二,定都绍兴后,赵构曾组织过几次颇有规模的北伐,胜负均分。后因忌惮“迎回二圣”,遂有绍兴和议,偏安江南一隅,不再提直捣黄龙了。于罢免李纲、韩世忠等主战泒,杀岳飞父子,彻底断绝了收复中原、迎回二圣的念想。

三,构在位的几十年间,江南一带经济、文化等得到快速提升,虽处于战时,赵构也主张轻徭薄赋,不想加重百姓负担,使得百姓休养生息,生活上没有受到大的影响。并劝课农桑,倡导学而致仕,由于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书法家,也就带动了当地的文学、书法等有所提升。

四,由于赵构靖康之变时南逃受到惊吓,再无生育能力,而亲生子早夭,于是他在赵氏宗嗣中挑选几位幼童,斟选皇储。最后选中了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后人赵昚,即宋孝宗。也应了民间俗称“风水轮流转”这句话吧,大宋自第二位皇帝赵光义起,至赵构共九位皇帝全是光义一脉,而到了南宋,自第二位帝王孝宗赵眘至末帝,又回到了赵匡胤一脉。后来赵构因故退居太上皇,让位于赵眘。事实证明,他选择的接班人是最好的选择,孝宗皇帝励精图志,殚精竭虑为江山社稷而尽责。

至于说赵构备受争议之处,莫过于枉杀岳飞,不亲率大军北伐,以至于父兄客死异乡,魂飘金国了。

3

谈到宋高宗赵构,史学界对他评价普遍不高,说他贪生怕死,偏安一隅,不顾父兄死活,另外他指使秦桧害死岳飞,成了他一生的污点。大飞哥在综合分析史料的基础上,发现赵构在当时的情况下确实有他不得已而为之的地方。都说赵构怕死,其实,在1126年,宋金合议时,赵构作为亲王同张邦昌共同前往金营同金人谈判,期间被金将斡离不扣押十余日,毫无惧色。此时赵构才十九岁,可见其绝非贪生怕死之徒。

但是后来开封被围时,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赵构,没有及时救援,反而移师东平府,避开金军锋芒。后来1127年五月初一金军攻破东京,俘虏徽钦二帝,北宋灭亡。
同年,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称帝,金军看到他称帝后,为了彻底摧毁宋朝军民抵抗的信心,集中力量攻打他,期间,赵构一路难逃,从扬州逃到海上,在海上漂流数月,而后回到建康,还是被追着打,过了三四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 赵构太想稳定了,长在深宫之中的他何时受过如此痛苦,所以一旦有机会他就跟金人讲和,不打了,咱们都歇歇。在他颠沛流离的三年中,是他看透了世态的炎凉,诺大的宋朝,养兵百万,面对金人的铁骑毫无抵抗力。同时1129年的“苗刘兵变”差点使自己丧命于这些骄兵悍将之手。

一系列的突发事件使宋高宗认识到没有军队就没有安全感,同时他开始对武将大加防范。1132年,赵构的南宋小朝廷终于在杭州站稳了脚跟,他任命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和张俊等人负责江北防务,同时吴阶吴麟兄弟在和尚原一战击败金军,使宋朝有了喘息的机会。虽然宋朝都城南迁,但是此时北方还有大量宋朝军队,东京还在自己手中,此外河北还有大量义军在活动,但是赵构却命令他们放弃,错过了收复北方的大好机会。1140年,由于宋金合议,完颜宗弼率大军再次南下,而南宋为了获得和谈的主动权,命张俊、韩世忠及岳飞北伐,岳飞率领岳家军在郾城和颖昌击败完颜宗弼的铁浮屠和拐子马,取得大捷,进军朱仙镇,故都开封尽在咫尺。

此时将士感怀,人人用命,正是收复故土的大好时机。而此时,韩世忠、张俊的军队在朝廷的压力下悄然退军了,前线只有岳飞一只军队孤军奋战,最终宋高宗一天连下十二道金牌,称合议已成,命岳飞退军。岳飞仰天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其后,为了收回兵权,宋高宗杀死了积极北伐、功高震主的岳飞,“绍兴合议”达成,韩世忠及张俊被解除兵权,岳家军被打乱建制,分散部署。三大军头,都被解决了,苗刘兵变的阴影终于被抹去,至此,兵权始归朝廷,这一幕与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何其相似,只是他的手段同太祖皇帝相差甚远,太祖皇帝做到了兵不血刃,而他确是自毁长城。由于宋高宗指使秦桧杀了岳飞,以为给自己找了个替罪羊,但是这件事瞒不过世人的眼睛,就连秦桧都说过杀岳飞是上意也。

这件事情千百年来一直受人诟病。如果宋高宗不杀岳飞,他有可能被后世评价极高,毕竟是中兴之主嘛,挽救国家于危难。但是杀了一个人人都认为是忠臣的大将,也毁了自己的一世英名。岳飞的死,也许是历史的必然,当时连年兵祸战乱,民不聊生,各地流民四起,国家面对着内忧外患,作为一个皇帝必须想办法把国家安定下来才能稳定统治,而岳飞多次带头要求北伐,直捣黄龙、迎回二圣。其实,当时国家实力根本不足以支持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中原都丢了,财赋少了一大半,仗没法打。再就是,你迎回二圣后,现在的皇帝怎么办,可见于公于私,岳飞都得死。

另外,宋高宗还是一名孝子,绍兴合议达成前,就要求金人将他母亲韦贤妃送回来,并对金国人说如果不送回来他的母亲,就继续开战,这也是宋高宗对金国人唯一的一次硬气吧,后来主动退位给宋孝宗,做起了太上皇,默认了宋孝宗对岳飞的平反,也算默默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此是后话。

综合分析,宋高宗虽然有污点,但他也算是一个中兴之主,通过绍兴合议,稳定了国家的局势,避免了国家灭亡和大将专权,和平稳定局面的出现,使南宋的国力得到了快速的恢复,为孝宗的隆兴北伐奠定了基础。

我是大飞哥,欢迎关注我!

4

《宋史》中评价宋高宗时,用了“中兴之主”这个词,将他跟汉光武帝刘秀放在了同样的位置。

那么到底宋高宗当得起“中兴之主”这四个字么?

我觉得还是当得起的,很多人认识宋高宗,都是从岳飞开始的,而对于宋高宗的印象,就是那个杀了岳飞的昏君。

那么我们就从岳飞之死来看一看作为帝国之主宋高宗的内政外交政策,再从这些政策中分析下,宋高宗到底是昏庸呢还是不昏庸呢?

岳飞的死,其实是南宋时期内政于外交政策的必然结果

我们知道北宋患有一种很严重的病,那就是恐惧武将的病,算是一种被迫害妄想症。这种病从皇帝到文官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一样。而作为靖康以后,南渡艰难创业的宋高宗有这种病么?

想来是必须有的!

而高宗南渡以后,却面临着一个相当尴尬的问题,那就是新生的宋廷并没有如北宋禁军那般系统的国家军队!能够收编整合的民间武装力量又多转型为了藩镇力量。有人会问,南宋有藩镇么?

我的回答是,必须是有的,北宋被打烂以后,一直抵抗金人的其实是各地自发的义军或者是原先的厢军,北宋的国家军队禁军已经完蛋了。这时候这些义军自成体系,其实已经有了一定开府建牙的样子,而赵构南渡称帝后,其实并没有什么直属军队,靠的其实还是赵宋的法统,但当时金人打得那么凶,藩镇的存在是国防所需求,也是收拢人心的重要举措,所以在开头的那些年里,高宗是能够容忍以中兴四将为主的各家势力的。

但当对金战争进行到了相持阶段后,金兵不再具有绝对优势以后,战争进行下去对于南宋朝廷来说,就没有那么必要了。如果让中兴四将这样类型的藩镇再继续战斗下去,且不说耗费钱粮,消耗国力多少不说,如果侥幸收复故土,那么用什么来偿藩镇之功?难道要裂土封王么?这明显不符合南宋朝的价值观。

是故在相对稳定,金国也有了议和倾向后,宋高宗收四将兵权,并完成议和就成为了当时的主要内政外交需求。

我们且不去讨论岳飞具不具备独立收回故土,直捣黄龙府的能力,(在我看来这种可能性等于没有。)就说岳飞的政治倾向,就很有问题。他的家国情怀值得我们肯定,但国刚则易折,不考虑现实问题一意孤行,就是作死啊。

站在后来者的立场来看,自古以来,从南方进攻北方,成功的例子唯有朱元璋一例,(这里说的冷兵器时代,所以北伐军不算。)南宋要实现以南攻北,在我看来没有任何希望,岳飞的收复故土情结看起来就有些不太实际,后来孝宗北伐失败也证明了,这个收复故土的难度不是一般大。

从这一点上来看,宋高宗是比较有认识的,他比岳飞考虑的要多,毕竟他是皇帝,战争继续下去,效果并不明显不说,更关键的是对于恢复生产来说,是一件很不利的事情。如果军事手段长期无法达成政治目的,那么继续消耗下去,对宋高宗的统治来说很不利。

一则,这些个藩镇以收复故土,或者抵抗金兵为由,长期掌握兵权,又回到了唐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尾大不掉的局面怎么办?这是高宗无法容忍的事情。

二则,长期的持久战争,对南方朝廷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极其不利,本来就只剩下半壁江山了,如果再因为经济无法恢复,搞得人民怨声载道,导致自己的权威丧失,高宗找谁哭去。要知道,北宋以来,比较重视商贸,纵观北宋影响大的农民起义都是工商业富农带领的造反运动。长期持续对金战争,这不利于工商业发展。

是故,站在高宗的立场来说,做出这样的选择并不意外,或许他是怕了,厌倦战争了,又或许是明知道收复故土无望,总而言之,站在一个国家的最高决策者的角度,南宋彼时的局面,战争继续下去,不一定会有什么好结果。毕竟金国那时候已经不是简单的游牧民族了,而是占据了北方广袤地区逐渐转化为农耕经济的国家。


以上个人浅见,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也是极好的!

5

宋高宗赵构其实就是个活死人:这厮一生颠沛流离,父兄被擒、母妻被辱、子女死于非命,可以说国破家亡,自己也被金兵吓得失去了生育能力,惨得不能再惨了,但就是这样,他还是坚持活了八十一岁,如果稍微有点心肝,早就愁死了羞死了。

靖康二年五月初一,赵构的父亲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赵桓被金兵俘虏,而跟赵佶赵桓一起被俘虏的,还有赵构的亲生母亲韦贤妃、妻子康王妃邢秉懿和五个女儿,这些人到了金国自然没有好日子过,他别是韦贤妃和邢秉懿,都被放进了洗衣院。大家千万不要以为金国的洗衣院就是洗衣服的地方,至于被俘女子为什么要关进洗衣院,请大家自行查阅史料,或者网上搜索一下也行,笔者要是详细介绍的话,就有些不厚道了。最惨的是赵构的五个女儿,三个三岁以下的,都夭折在被押往金国的路上,两个四岁并且起了名字的康大宗姬赵佛佑、康二宗姬赵神祐,也被送进了浣衣院,后来不知去向。

老爹大哥被抓,给赵构腾出了龙椅,孩子死了可以再生,赵构可以不在乎,所以当了皇帝的赵构就又生了一个叫赵旉的儿子,可惜好景不长,赵构刚当了三年皇帝,也就在建炎三年三月,金兵突袭扬州,正在扬州的行宫中行乐的赵构大惊之下,彻底失去了男人的能力,而在此之前,这是赵构最擅长的项目:“康王目光如炬,好色如父,侍婢多死者。”


这边刚被吓出毛病,那边苗傅和刘正彦又利用军队对赵构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的不满而发动兵变,赵构被监禁,再之后三岁的儿子赵旉也掉在地上的香炉吓死了。这下子赵构彻底成了孤家寡人,儿子女儿死光了,再也生不出来了,这才叫被一只香炉断了香烟。

如果仅仅是断了香烟并失去了男人的能力,清心寡欲到也可能长寿。但是金人却不让他消消停停地过几天安生日子,虽然赵构给金人写信乞降,说自己“以中原全大之时,犹不能抗,况方军兵挠败,盗贼侵交,财贿日朘,土疆日蹙。”只要大金国“偏师一来,则束手听命而已。”可怜巴巴地诉苦:“自汴城而迁南京,自南京而迁扬州,自扬州而迁江宁,建炎二年之间,无虑三徙……是某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一身彷徨,局天蹐地,而无所容厝,此所以朝夕鳃鳃然,惟冀阁下之见哀而赦己也。”并且许诺:“金珠玉帛者,大金之外府也,学士大夫者,大金之陪隶也。是天地之间,皆大金之国,而无有二上矣。……社稷存亡,在阁下一言,某之受赐,有若登天之难,而阁下之垂恩,不啻转圜之易,伏惟留神,而特加矜察焉。”


这求饶乞降信,真称得上是厚颜无耻的典范,简直能把石头人感动落泪,但是金人心如铁石,还只坚持要弄死赵构以绝后患,于是赵构只好跑到海上避难。

这要换做别人,早就憋屈死了,但是人家赵构偏偏不死,等到韩世忠岳飞等人顶住了金人进攻,杭州能够免于兵火,赵小皇帝——他称金国皇帝为大爷(伯),所以只能叫赵小皇帝或者南宋国主赵构,却研究起书画艺术来了,这一点倒是跟他那个俘虏老爹宋徽宗赵佶很是相像。不同的是赵佶是在歌舞升平中搞搞文艺创作,而赵构是在前方将士浴血奋战,北宋百姓在金兵铁蹄下呼号,“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时候,还不忘了学习书法,吟诗作画。还写出了“一湖春水夜来生。几叠春山远更横。烟艇小,钓丝轻。赢得闲中万古名”、“扁舟小缆荻花风。四合青山暮霭中。明细火,倚孤松。但愿尊中酒不空。”“远水无涯山有邻。相看岁晚更情亲。笛里月,酒中身。举头无我一般人”、“暮暮朝朝冬复春。高车驷马趁朝身。金拄屋,粟盈囷。那知江汉独醒人”这样的“千古名句”。


看看人家赵构写的词,多么优雅恬淡清新脱俗,哪管宫外烽火连天,我在宫中优哉游哉,这样的人又怎么能不长寿?大思想家王船山一语道破赵构的长寿真相:“高宗之畏女真也,窜身而不耻,屈膝而无惭,直不可谓有生人之气矣。”“没有生人气”,也就是说赵构其实是个“活死人”,“活死人”自然是很难死掉的。所以我们可以把活死人赵构的长寿秘诀总结为十六个字:薄情寡义、恬不知耻、自私自利、全无心肝!

6

应该说赵构还是一个有作为皇帝,只少保大宋半壁江山,重建的南宋也不是不堪的王朝,赵构也不是纯粹不堪的昏君,也不是权臣能控制的木偶。赵构没儿子,在太祖后裔中选的接班皇帝也比较好,而且还健在就传了皇位,这作法有几个皇帝办得到。后人指责赵构偏安享乐,不思收回失地。当然没收回失地赵构有责任,但也不是要收回就收回的简单之事,这和当时国家军事力量,和经济对军事战争的支撑能力都是密切相关的。还有赵构皇帝错杀岳飞,这是后人对他评价低的重要原因,但历史上的皇帝能有几个没杀错人?

7

提起宋高宗,很多人对他的印象并不好,很多人对他的印象就是昏庸无能,在金兵追来的时候,他就会一个事情,那就是跑,从北跑到南,甚至还曾经跑到海上,最后定都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杭州,修建的行宫都是面向大海的,以便随时逃跑,等到他稳定下来,又不思进取,没有积极的北伐,收复失地,反而把抗金英雄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给杀了,尤其是杀岳飞这一点,让人对宋高宗的印象就只有昏庸了。

但实际上宋高宗在金兵第一次入侵的时候表现的英勇无比,跟后续的表现简直判若两人,如果不知道的话还以为是两个人或者是精神分裂了,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就一起来分析一下宋高宗前后判若两人的原因。

宋朝的皇帝或多或少都有点花边新闻,比如宋太祖和宋太宗烛影斧声,真宗年间的狸猫换太子,宋徽宗那就更多啦,像宋高宗这个连接南宋和北宋的皇帝,这种新闻更多,比如十里红妆据说就起源于宋高宗,据说当时有个宁绍地区的姑娘救了宋高宗,宋高宗承诺以后来娶,宋高宗当皇帝以后来娶,结果发现那姑娘不愿意嫁,找不到,因此下旨宁绍地区的姑娘的嫁妆可以使半副銮驾,从此嫁妆越来越多,演变成了十里红妆。

宋高宗其人

宋高宗是宋徽宗的第九子,宋徽宗儿女众多,总共31个儿子,34个女儿,如果按照正常顺序传位的话,本来是没有赵构什么事情的,事实也本来如此,在金人第一次南侵的时候,宋徽宗吓破了胆,将皇帝之位传给了长子赵恒,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宋钦宗,宋钦宗其实也不愿意当这个皇帝的,但是没有办法,遇到了一个不讲理的爹,没想到在老臣李纲的帮助下,竟然稳住了局势,打退了金人的进攻。

赵构就是在今人第一次围攻开封的时候大放异彩的。据史书记载,宋高宗赵构最初也是很优秀的,当然也不排除是赵构当了皇帝,史官对他的美化吧,史书记载赵构天性聪明,知识渊博,记忆力很强,他每日能读诵书籍千余言,博闻强记,两岁的时候被封为广平郡王,14岁被封为康王,关于康王的传说也很多。

当时金人第一次围攻开封,包括大臣和皇帝在内,都已经被吓破了胆,金人遣使者来谈判,点名要求亲王和宰辅去金军大营中议和,当时的亲王中无一人敢前去,只有康王赵构自告奋勇前往,于是宋钦宗也就是赵构的哥哥命少宰张邦昌为计议使,与赵构同去金营。

金军元帅完颜宗望扣留赵构和一干使臣在金营十余日,赵构对此毫不畏惧。 二月,京畿宣抚司都统制姚平仲在夜里袭击金人的营垒,完颜宗望责备宋朝使臣,张邦昌吓得瑟瑟发抖,伏地痛哭,但赵构不为之所动,完颜宗望对赵构的表现非常的诧异。宋朝皇族在面对金人的时候都非常害怕,由此完颜宗望认为赵构不是真正的皇子,于是要求宋朝廷更换五皇子肃王赵枢。肃王到了金军大营,许诺割让三镇的土地。张邦昌进为太宰,和肃王一起在金军大营为人质,赵构得以回朝。

就这段记载来看,赵构虽然没有表现的非常有计谋,但是勇气可嘉,至少在面对凶悍的金人的时候没有表现出害怕的表情,在众多的皇族中赵构表现的可谓非常好。

判若两人的宋高宗

金朝二次南侵的时候,赵构再次奉命出使金兵大营,但是被驻扎在河北的宗泽留下,而也正是这一决定,让赵构成为宋徽宗的儿子中硕果仅存的一个,靖康之变发生以后,金军裹挟着徽钦二帝加上众多的皇族大臣回金朝,而赵构迫于形势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也就是宋高宗,起初赵构还是主战的,但没过多久就跟奸佞小人沆瀣一气,成为了赵跑跑。

先是在没有外敌的情况下从应天府跑到了扬州,当金兵逼近扬州的时候,赵构又跑到了杭州,结果发生了苗刘兵变,赵构被迫退位,在复辟后继续想金朝乞降,不做任何的抗金准备,金兵南侵的时候,宋高宗即率臣僚南逃。十月到越州(今浙江绍兴),随后又逃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并自明州到定海(今浙江舟山),漂泊海上,逃到温州(今属浙江)。直到金人北撤,宋高宗才回到杭州,修建了临时行在。但是赵构一站稳脚跟,就开始大举镇压农民起义,同时又杀死了力主抗金的岳飞,签订了绍兴和议。

为什么赵构会前后判若两人呢?

从史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赵构在当皇帝前和当皇帝后可谓判若两人,如果只是读史书的话,甚至都会怀疑,这是不是同一个人,还是说之前的赵构是装出来的,那么赵构判若两人的原因是什么呢?

通过赵构的种种行为,其实他判若两人不是精神分裂,而是有其原因的,大概的可能有三种:

1、史书美化

史书的编写都是由大臣来做的,已经由最初的坚持原则,变成邀宠的工具,既然宋高宗能够当上皇帝,那么他就不应该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他在当了皇帝以后确实也是一直在逃跑,这段显然是无法美化的,所以重点就放在了当皇帝以前,表达的意思是赵构以前是很英明神武的,只是金兵是在太厉害了,所以高宗只能不断的逃跑,以保持汉人政权。

2、去金营下破了胆

男人都有热血方刚,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时候,赵构也是一样,他自告奋勇去金兵大营的确是发自内心,可能是想表达这个意思,你们都害怕金人,就我不怕,我比你们都强,结果去了金营才发现金兵是如此的厉害,但是又不能怂,所以就一直端着,这也是为什么虽然赵构去了金兵大营,却没能谈判出好的结果,只是勇气可嘉,这也就导致了他当了皇帝以后跑的飞快,因为金兵战斗力实在太强了。

3、有了不能失去的东西

赵构去金营谈判的时候可以说是光棍精神,因为他只是个皇子,无论如何也当不了皇帝,如果死了无非就是一条命和富贵而已,但是如果成功了,那么就可以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

但是赵构当了皇帝以后就不一样了,皇帝那是天下的主宰,一旦坐上去就不想失去,对皇位和财富以及权力有了贪恋,所以他当了皇帝第一要素就是保命,只有活着这些荣华富贵才能享受到。

所以说赵构应该并不是昏庸无能,他还有自己突出的部分,否则也不会成为皇帝并能够站稳脚跟,要知道赵构面临的状况,可比南明还要危险,如果硬要说他靠的是运气,那么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好了,我是昊涛说史,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那?可以点赞评论告诉我奥~




8

一、高宗赵构是南宋的第一个皇帝,从本质上讲他不是一个开国皇帝,是其兄弟姊妹大部分被俘虏后,他在应天府(现在的河南商丘)即位。为了对抗金军的入侵,他任命了岳飞、韩世忠等人击退了金军。明君称不上,也不是昏君。

二、赵构杀岳飞的理由:

1.赵构做为皇子时,金军数次围困东京汴梁,他每次都被被派往金军议和,这个差事可是随时掉头的,不是一次,而是每次都是他代表去,曾被扣押多次。他对自己的父亲和哥哥也就是宋徽宗和宋钦宗有看法啊,只有不被重视才被派这个差事。换做你经常被派去有掉头危险的差事,你怎么想。他对做皇帝的自己父亲和哥哥的意见可想而知。岳飞的口号是“直捣黄龙,迎回二帝”。估计宋高宗恶心岳飞很久了。

2.宋高宗建炎三年,苗傅和刘正彦利用军士对朝政的不满,发动兵变,杀了宋高宗信任的同签书枢密院事王渊和一批宦官,宋高宗逼迫退位,史称苗刘兵变。文臣吕颐浩、张浚和武将韩世忠、刘光世、张俊起兵“勤王”,宋高宗得以“复辟”。宋高宗对拥有战斗力军队的指挥者有看法,觉得祖宗的“杯酒释兵权”是正确的。

3.岳飞在领军抗金中,军队作战能力成为南宋最强之一,军队数量约占南宋军队30%。宋高宗担心军队把控不住,可能会颠覆宋朝的统治,因此极力主张议和,并把岳飞和韩世忠削去兵权,成为不指挥军队的高官。

4.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军队,军队的凝聚力比较强,曾经有过抗旨的经历。虽然没有兵权,但是仍然影响着军队。宋高宗就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岳飞、岳云和张宪,使岳家军失去主要指挥者。断绝了可能的后患。

三、岳飞的后人在宋孝宗时期开始得到了重用

岳飞于公元1142年被杀,绍兴32年,公元1162年,也就是宋高宗在位最后一年,宋孝宗即位给岳飞平反了。注意一下,赵构是退位做太上皇了,而不是死了,才刚刚即位的宋孝宗哪敢马上给岳飞平反,必是赵构提出的,而且赵构活到了1187年。


1162年冬天“官岳飞孙六人”。也就是官方给流放在外和改姓的岳飞5子的孩子都封了官。宋孝宗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给还岳飞田宅”。宋孝宗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为岳飞立庙于鄂州”。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赐岳飞庙曰忠烈”。宋孝宗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赐岳飞谥曰武穆”。宋宁宗嘉泰四年(公元1204年),“追封岳飞为鄂王”。

9

没有赵构的明朝是什么结果,大家都知道吧。赵构是什么样的皇帝还用说吗?

10

宋高宗赵构,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曾获封为“康王”。南宋第一代皇帝,在位35年。靖康年间,自己的父兄都被掳去,所以继位。

继位之初因为眼见金朝强势,为了自己的江山,起用主战派李纲、岳飞等等。但恐惧将领权力过大,再加上奸臣在旁扇风,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取求和政策,最后解除岳飞、韩世忠、刘锜、杨沂中、张俊等人的兵权,重用主和派黄潜善、汪伯彦、王伦、秦桧等人,高宗以称臣赔款,割让从前被岳飞收复的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为代价,签定绍兴和议。

赵构只是一偏安之君,却依然偏好权利,不具备王者的心胸和眼界。

继位之初,金军强大,任用主战的将军的岳飞,岳家军一时间声名鹊起,打的金兵闻风丧胆。自己呢跑到了南方当起了安稳皇帝,放弃了之前过黄河的誓言,自己得了权利,就不去救自己的父兄。岳飞收复失地之后,却担心自己的权利地位受到威胁,竟然同意金的合议,条件之一就是杀掉岳飞。之后又开始重用秦桧等人,任由秦桧霍乱朝廷,自己却无动于衷。

但是呢,他偏向于书法艺术,自己的书法造诣确实是比较深,这点继承了他父兄的志向。

有的人说正是因为赵构偏安,才保全的宋朝,你们觉得呢?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