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柔然的崛起缘于北魏的叛乱分裂。

我们知道,汉未衰落,继而三国纷争,八王之乱,五胡乱中华,南北朝分裂等等社会大动荡,中原大地可谓"怨毒无聊,祸乱并起,中国扰攘,四夷侵叛。"

而"五胡乱中华"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可怕而惨烈的黑暗时代。

当时的北方各游牧民族的生活应该是满足而富有诗意的,在辽阔的敕勒大草原,阴山脚下,汉初的民歌唱道:"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些马背上的民族认为大汉朝的衰落而争伐激烈,他们挥舞圆月弯刀,"浑水摸魚,中原大地成为"四战之地"。

北魏(386~557),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了封建王朝,这是分裂后的南北朝之北朝第一个政权。

439年起,北魏一个杰出的、可以在历史写上一笔的孝文帝,拓跋宏深知自己政权所面临的危局:北面有对他虎视眈眈的劲敌柔然、高车等,南边与经济文化先进的南朝对峙。



拓跋宏认为只有变革才能生存,才能对付危机。只有汉人文化、技术、观念才能使鲜卑族强大起来,他于是雷厉风行的展开改革,改变游牧民族种种劣习,学习汉人先进的文化和农耕技术,改革遇到贵族上层的强烈抵抗,拓跋宏心一横、眼睛红,下令欲杀阻碍改革的太子,这项改革才进行下去。太和23年4月初一(4994月26日)去世。享年33岁。

仅仅过去25年,北魏边防部队发生骚乱,发生了坚决反对汉化的"六镇起义"。

公元534年,强大的北魏分裂成东、西魏,加上柔然,又是"三足鼎立"局势。

东魏以结亲的方式与柔然国加强了互信互助,此时的柔然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开始整顿官员陋习,积极吸收中原文化。启用汉人为官,改变游牧民族择草而居的习惯,建造城市,择水而固居,还遣外交使团到南朝寻求技术帮助,虽遭拒绝,但是,柔然己进入封建社会。

此时,柔然的地盘东至易水,西至宁夏固原。

公元546年,西魏大统十二年,向柔然求婚不成的突厥在土门的统帅下,首先击败另一小国高车,孤立了柔然,并且杀了柔然办交涉的使者,尔后又联合失败的高车国共同攻打柔然,柔然可汗阿那环兵败自杀。

残部在其子庵罗辰率领下逃到北齐。余部一分为二,东部立铁伐为统帅,西部立邓叔子为统帅。

公元555年(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突厥木杆可汗最后击溃东柔然,西魏受不了突厥的威逼,交出了在此躲避的西柔然首领邓叔子,突厥人把邓叔子余部三千余人中的成年男子全杀死,其余人分配给王公贵族做奴隶。

柔然国从此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所有的柔然俘虏迁往边境地区和分散各地,通过杂居共处,互相通婚,大多数都融入鲜卑族。

柔然短促的存在使得在历史上鲜为人提起,但是这个国家一度是北朝的劲敌,如果北朝渡江进攻南朝,柔然将会使它后院起火,北朝投鼠忌器,自然不敢轻举妄动,这就为南朝赢得了苟安的局面。

最佳贡献者
2

感谢问答官方邀请!柔然兴起于公元4世纪至6世纪中叶,曾经在今天蒙古草原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游牧国家。对于柔然的叫法,南北朝各有不同,南朝译为芮芮,北朝译为蠕蠕。

《魏书?柔然传》称柔然为“东胡之苗裔”,从柔然汗始祖木骨闾“秃头”和柔然人“辫发”的风俗,以及柔然汗阿那瓌对北魏孝明帝元诩说过“臣先世源由,出于大魏”的话来看,柔然和拓跋族可能是鲜卑族中的近支。还有许多参加柔然部落或氏族,如侯吕陵氏、尔绵氏、奇斤氏,后来加入拓跋氏三十六国九十九姓之内的也有这些姓氏,这更证明了柔然是鲜卑的去属。

公元4世纪初叶(西晋末年),柔然汗始祖木骨闾摆脱了拓跋氏的羁縻,到了他的儿子车鹿会继位时,柔然终于形成了一个统一的部落。他们活动在拓跋部的北边,常用“马畜貂豽皮”与拓跋部进行贸易。

公元5世纪初,车鹿会的五世孙社仑统部,为了避免北魏对他的侵扰,开始从漠南推向漠北,侵入了高车部聚居的鄂尔浑、土拉河流域,并吞并了生活在这里的各个高车部部落。当时在鄂尔浑的西北,还有许多匈奴的残余部落,后来也被社仑征服。社仑自号“豆伐可汗”(意为驾驭开张之王),建庭于鹿浑海附近(今天蒙古国哈尔和林西北)。柔然正式兴起,他们的版图东起大兴安岭,西逾阿尔泰山,南自大戈壁,北至贝加尔湖以南,包有准噶尔盆地,一直和天山以南的焉耆国交界,成为当时亚洲东北部一个强大的游牧国家。

柔然的极盛时期是大檀(社仑叔父的儿子,社仑将汗位传位于他)时期,自号“牟汗纥升盖可汗”(意为制胜之王)。柔然一度向准噶尔盆地西北发展,压迫乌孙和悦般人。乌孙在两汉时期为西域大国,在受到柔然的欺凌后,只好西迁至葱岭山中,渐渐衰微下去了。悦般国在乌孙国的西北,是匈奴一个部落建立的国家,他们与柔然“数相征讨”。可见柔然人的兵锋,还曾到达今天的哈萨克高原。

柔然的逐渐强盛成了北魏王朝的强敌,为了抵御柔然人的进攻,北魏在平城周围建立了六个军事重镇,统称六镇来拱卫京都。当时柔然的骑兵几乎年年都去侵扰北魏的边境。公元424年,大檀亲率六万骑兵入云中,围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差点将拓跋焘俘获,并一度攻破了北魏故都盛乐。不久,拓跋焘为了报云中被围之辱,于公元429年亲率大军征讨柔然。大檀知道北魏来势凶猛,就把庐舍全部焚毁,部众全部遣散,绝迹西走。此时,高车部的许多部落也趁机摆脱了柔然人的统治,先后归附了北魏,达三十余万部落之多。不久,拓跋焘又把贝尔加湖一带的十万多高车部落劫往漠南的北魏境内。柔然的强盛,本来是靠高车部落的依附,高车挣脱了它的统治,柔然汗国的势力自然削弱下来。柔然汗大檀因为国势骤衰,恚恨而亡。自此,柔然国开始由盛转衰。

到了公元552年,突厥崛起,袭击了当时的柔然汗阿那瓌,阿那瓌兵败自杀。阿那瓌的儿子庵罗辰及从弟注俟利、登注子库利等率众投奔了北齐。柔然余众拥立登注次子铁伐为主。公元553年,铁伐为契丹部所杀,北齐送登注父子北归,柔然人仍立登注为主,不久又被国内大人阿富提所杀。北齐文宣帝高洋立庵罗辰为柔然主,将他们安置在今天山西朔州灰河附近。公元554年,庵罗辰想挣脱北齐的控制,拥兵北返,高洋曾派军追击。关于庵罗辰的结局,史料没有记载,我们只知道柔然此时另外拥立阿那瓌的叔父邓叔子为主,同年,突厥进攻柔然,邓叔子屡为所败,只好率部投奔了西魏。突厥汗派人到西魏索取邓叔子等人,西魏丞相宇文泰遂将柔然主仆三千余人绑缚后,交给突厥,这些柔然人并没有被带回突厥,而是在长安城被就地处斩。从此以后,蒙古草原上曾经雄极一时的柔然汗国便灭亡了。

3

柔然汗国为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建立于公元402年,灭亡于555年,立国154年。柔然盛时,其疆域西到焉耆之北,东至朝鲜之西,北抵贝加尔湖,南至阴山与北魏相邻,是个雄踞大漠南北、流沙东西的强大游牧奴隶制汗国。

【族源与兴起】柔然为古族名,亦称蝚蠕、蠕蠕、茹茹、芮芮等,本为东胡苗裔,与鲜卑同源,四至六世纪游牧于蒙古高原,辫发左衽,居穹庐毡帐。柔然以游牧为主,兼事狩猎,后逐渐有了农业及冶铁、造车、制革等手工业,与内地及中亚有广泛的经济文化联系。

三世纪中叶,鲜卑拓跋部掠得一奴隶,因其秃发,名之为“木骨闾”,此人即传说中的柔然始祖。因木骨闾与“郁久闾”发音相近,故其子孙遂以“郁久闾”为姓,为柔然王族的姓氏。三世纪末,木骨闾获罪当斩,遂畏罪“亡匿广漠溪谷间”,聚集逃亡者百余人,依附游牧于阴山北意辛山一带的纯突邻部。

木骨闾去世,子车鹿会代统其众。车鹿会雄健勇武,不断兼并其他部落,拥有不少部众与财富。车鹿会见部落强大起来,遂自号“柔然”,役属于鲜卑拓跋部。车鹿会离世,三传至地粟袁。地粟袁去世,柔然分裂为两部。地粟袁长子匹侯跋继统其众,居于今内蒙古河套东北、阴山以北一带;其次子缊纥提所统的西部,从河套向西扩展至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一带,附属拓跋氏代国。376年,代国灭于前秦,柔然缊纥提部曾一度依附于朔方塞外的铁弗匈奴刘卫辰部。

386年正月,代王拓跋什翼犍之嫡孙拓跋珪即代王位,成功复国,是为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徙都于盛乐(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盛乐城南八里),改国号为“魏”,北魏始此。398年七月,为进取中原,道武帝战略重心南移,将都城南迁至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

391年十月,道武帝因柔然缊纥提部不肯降附北魏,遂发兵击之。缊纥提败降,被徙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一带)。394年,缊纥提之子社仑(崘)弃父西走,投奔伯父匹侯跋。后社仑杀伯父匹侯跋,尽并其部,掠五原以西诸部,远遁漠北。

【建国与兴盛】社仑为柔然始祖木骨闾六世孙,雄心勃勃,志在不小。其时,北魏道武帝正锐意进取中原,同后秦、后燕、西秦以及南燕、南凉等政权互争雄长,战事方酣,根本无暇顾及北方。社仑抓住机遇,率部南下,乘虚进居阴山一带,势力益强。

402年正月,北魏破黜弗、素古延诸部。社仑率军前来救援,亦败,乃远走漠北。社仑趁势击破敕勒诸部落,尽据其地,占有今蒙古国土拉河、鄂尔浑河流域水草丰茂之地,势力益炽。社仑复袭破蒙古高原西北的匈奴余部拔也稽,尽并其众,周围诸族纷纷降附。

社仑统一了漠北,兵强势盛,于是自称“丘豆伐可汗”(“可汗”自此成为我国北方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正式建立柔然汗国,建王庭于鄂尔浑河东侧。社仑初建军制、定赏罚制度;以千人为军,置军将一人;百人为幢,置幢帅一人。柔然政权与军队初具规模。

社仑与后秦(羌族姚氏所建政权,都长安)和亲,对抗北魏。410年五月,北魏北击柔然,可汗社仑败逃,于途中去世。其子年幼,部众推其弟斛律为蔼苦(豆)盖可汗。斛律北并贺术也骨国,东破譬历辰部;与北燕和亲,共抗北魏。

414年五月,柔然内讧,步鹿真逐叔父斛律并夺其可汗位;别部首领大檀(斛律族兄弟)杀步鹿真,自立为牟汗纥升盖可汗。

自社仑、斛律至大檀二十余年间,柔然几乎年年侵扰北魏边地。北魏亦多次北伐,但只能击败并不能征服之,而其战略重心又在于经略中原,故对柔然只能采取守势。423年二月,北魏筑长城,东起今河北赤城县,西至五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横亘二千余里,以防御纠缠不休的柔然。

424年,可汗大檀率军攻魏云中,陷盛乐宫;北魏太武帝(道武帝之孙)击退之。冬季,北魏复出兵破柔然。425年十月,太武帝兵分五道大举进攻柔然。北魏军度大漠北进,柔然远遁。

429年五月,太武帝亲征柔然,大破之,斩杀首领数百,降者三十余万落(户),获马百余万匹,杂畜无数。大檀率部西逃,魏军追至涿邪山(今蒙古国满达勒戈壁附近)方才收兵。自此柔然元气大伤,可汗大檀愤悒发疾而病逝。

子吴提继立,号敕连可汗。吴提起初与北魏修好并通婚,但又于436年绝好,攻扰魏边。439年六月,太武帝大举西征北凉,灭之,十六国时期结束。吴提乘虚率领精骑攻魏,入塞,兵至七介山(在今山西朔州市平鲁区西北),平城大骇。北魏将领力战破之,吴提折损将帅五百、士兵万余人,败归。443年九月,太武帝亲征柔然,大败之于鄂尔浑河,吴提败逃。翌年,北魏军袭击柔然,吴提远遁走死。

子吐贺真继立,号处罗可汗(处可汗)。445年,北魏因鄯善封闭魏通往西域的道路,遂发动第一次西征,鄯善王降,西域复通。柔然势力自此退出鄯善,标志着柔然对外战争由盛转衰。449年九月,北魏分道攻柔然,处罗可汗远遁,魏俘获民、畜百余万,柔然自此势衰。458年冬,北魏再攻柔然,北越大漠进入其腹地。柔然部众数千落降魏,处罗可汗只好远徙避战。

460年十一月,柔然出兵攻灭盘踞于高昌的北凉残余,灭其王室沮渠氏,另立阚伯周为高昌王(此为高昌称王之始)。464年,处罗可汗去世,子予成继汗位,称受罗部真可汗。予成仿效中原王朝制度,建年号“永康”,此为柔然采用年号纪年之始。

可汗予成数犯魏边,且进攻于阗、敦煌,欲断北魏通往西域的商道;并亲率铁骑十余万逾大漠南下抵塞,炫耀武力。于是北魏先后连续九次出兵漠北击柔然,屡破之,柔然再度势衰。可汗予成遂遣使与北魏通好并求和亲。北魏孝文帝与冯太后(孝文帝年幼,冯太后临朝称制)也改变太武帝武力进攻的强硬策略,于是双方和好。

【衰落与亡国】柔然自丘豆伐可汗社仑建国至受罗部真可汗予成,属于兴盛期;而到五世纪后半叶,柔然由于内部的被奴役部落连续反抗和叛逃,力量遂大大削弱,逐步衰落下去。

485年,可汗予成故去,子豆仑继立,号伏名(古)敦可汗。487年八月,原属柔然的敕勒副伏罗部首领阿伏至罗率领十余万部众西迁,脱离柔然的统治。可汗豆仑分兵追讨,反被敕勒击败。阿伏至罗进至车师前部西北,自立为王,建立高车国。这标志着柔然彻底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彼此间展开了三十来年的征战,柔然由盛转衰。

492年八月,北魏分道击柔然,大破之。可汗豆仑因兵败而失众心,为部众杀害。豆仑叔父那盖被部众拥戴而立,称候其伏代库者可汗。那盖攻北魏沃野(今内蒙古古杭锦旗西北黄河南岸)、怀朔(今内蒙古固阳县南)二镇,败归。

506年十月,可汗那盖离世,子伏图继立,称佗(他)汗可汗。508年,伏图被高车攻杀于蒲类海(古湖泊名,即今新疆巴里坤湖)。其子丑奴继立,号称豆罗伏跋豆伐可汗。516年冬,丑奴攻高车,大破之,擒杀其王弥俄突,尽复其地;柔然复强。后丑奴因宠用女巫豆浑地万,国内大乱。520年九月,丑奴被其母后吕陵氏及大臣所杀;弟阿那瓌继立。阿那瓌立仅十日,即被族兄示发所逐,遂投北魏,居洛阳,被封朔方郡公、蠕蠕王。

阿那瓌被逐走北魏,其堂兄婆罗门于521年正月率众讨示发,示发败奔地豆干,被杀。国人推婆罗门为弥偶可社句可汗。七月,可汗婆罗门被高车余部伊匐击败,率部众十万骑投奔凉州降北魏。

北魏派兵护送阿那瓌回国,并将以前内附的柔然民众交还给他。北魏将阿那瓌安置于怀朔镇北,安置婆罗门居旧西海郡(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522年,婆罗门又背为投嚈噠,途中为北魏军擒获,后逝世于洛阳。

523年,阿那瓌返回漠北,受到柔然部众拥护,势力复振,柔然进入了复兴时期。525年四月,阿那瓌自称敕连头兵豆伐可汗。此时,北魏已爆发六镇起义,势头甚猛,并进而引发了全国性叛乱。北魏朝廷有些焦头烂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遂召阿那瓌率军帮助平叛。阿那瓌率领十万大军自武川镇西向沃野镇,于六月大破六镇起义军首领破六韩拔陵,拔陵南走,部众二十余万降。阿那瓌趁机大肆抢掠,扩充实力,占据长城以北漠南地区,势力益盛。不久阿那瓌又击败了日益衰弱的高车国,柔然中兴。

534年十月,北魏分裂为东、西二魏。东、西二魏势成水火,彼此互相死掐。为了减轻北患,专力打击对方,两国便竞相拉拢强大的北邻柔然,争相与阿那瓌和亲,并以金帛诱之。阿那瓌周旋其间,先后与东、西魏通婚,接受双方的馈赠,好不得意。

当军事冲突有所缓解后,阿那瓌逐渐注意整顿内政,吸收汉族文化,仿效中原改官制,重用汉人,兴起了文治。

这期间,柔然汗国的附属突厥部落日益强大起来了。突厥于六世纪时游牧于金山(今阿尔泰山)以南,因金山形似兜鍪(古代头盔),俗称“突厥”,遂名其部落为突厥。突厥臣属于柔然,为其“锻奴”,即锻工;首领姓阿史那氏。

突厥至首领阿史那土门时,部落渐强,称雄金山。551年六月,土门趁铁勒部将攻柔然之机,率领部众南下邀击之,大破铁勒于天山北,收降其五万余落,势力益盛(一说其事发生于546年)。

土门自恃其强盛,有资格高攀,便请求与柔然和亲。阿那瓌哪里瞧得起“锻奴”,顿时大怒,遣使上门辱骂土门。土门亦怒,杀其使者,与柔然绝好,复请婚于西魏,西魏以长乐公主妻之。

552年正月,土门发兵东征,大破柔然于怀荒镇(今河北张北县),可汗阿那瓌兵败自杀,子菴(庵)罗辰投奔高氏北齐。留在漠北的柔然遂分成东、西两部:东部余众拥立阿那瓌侄子铁伐为主,西部余众则立阿那瓌叔父邓叔子为主。

阿史那土门自称伊利可汗,突厥汗国正式建立。

553年二月,东部柔然可汗铁伐为契丹所杀,国人拥立其父登注俟利(阿那瓌堂弟)登位。登注俟利旋被部下杀害,国人复立其子库提(铁伐兄)为主。十一月,东部柔然被突厥击败,遂举国投奔北齐。北齐废掉库提而立菴罗辰为柔然可汗,将他们安置于马邑川(今山西朔州市恢河一带)。554年三月,菴罗辰背叛北齐,率领部众北上,欲返回漠北。北齐发兵追击,大破之,俘获三万余口,菴罗辰下落不明(一说次年被突厥所亡;一说前往东北松花江流域,投奔靺鞨)。555年七月,北齐再击柔然,俘获二万余口,东部柔然基本瓦解。

再说西部柔然。邓叔子被拥立为柔然西部可汗,于555年被突厥击破,率领余众数千投奔西魏。西魏待之甚厚,然在突厥的一再逼迫之下,只好将邓叔子及部众三千余人交给突厥,惨遭杀戮。

历二十主、凡一百五十四年的柔然汗国灭亡。

柔然人部分投西魏(北周),部分入北齐,大部分为突厥所并。柔然余众辗转西迁,现代学者多数倾向于西迁的柔然族,就是欧洲史上的阿瓦尔人。

4

谢谢邀请。

柔然,是公元四世纪之后兴起的一个部落制汗国,主要地盘以蒙古草原为中心,其最高统治部落为可汗郁久闾氏本部,为鲜卑的一个分支。

在四世纪后期,中原正是东晋及十六国后期,南北朝战争对峙。柔然开始兴起,并且与北魏、南朝形成了长期的三足鼎立的局面。国土疆域大体为现今蒙古国全境、北到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地区,西面可达阿尔泰山西麓。东面至额尔古纳何西岸。

柔然有不少的别称,比如蠕蠕、芮芮、茹茹和蝚蠕等等。在北朝的碑志和野史中,常被称之为“匈奴”、“鬼方”、“凶奴”、“北虏”和“北狄”。柔然为其自称,而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认为其智力低下,作战只靠武力,不懂谋略,才会把柔然称之为“蠕蠕”,意思是不会思考的虫子。而“柔然”一词则可能有“聪明和贤明”的意思。因为其起源有阿尔泰的争论,也有人认为“柔然”是阿尔泰语的“异国人”或“艾草”之意。

柔然的最高统治集团是包姓郁久闾氏,其始祖是蒙古的一位氏族王子。被拓跋鲜卑掠获成为奴隶,免罪为骑卒。后获罪当斩,集合数万人逃亡。后代车鹿会勇武,不断兼并其他部落,成为了世袭贵族,则以柔然自称。这一段时间,是柔然开始兴起的关键阶段,但是车鹿会去世,柔然分成两部分,多依附于强大的游牧部落。后在与北魏的战争中开始强大,一直是有胜有败,有争有和。

此期间,柔然开始不断强大。但此后内部的被奴役部落造反,不断反抗和逃亡,大大削弱了柔然的力量。到了公元487年,有下属部落首领阿伏至罗率领十多万部众西迁,脱离了柔然的统治,成立了高车国。柔然与其展开了三十年的战争,大大消耗了柔然的国力,由此从强盛转向衰败。到了公元六世纪,柔然一度复兴,但不久,又爆发了奴隶反抗的斗争。后突厥日益强大,联合高车发兵攻打柔然。柔然兵败,可汗自杀。王室逃往北齐,其他分成了东西两部分。此后不长时间,柔然汗国灭亡,其他部众不断与各民族融合,真正的柔然民族逐渐消逝在历史长河里面。

5

感谢邀请!读故事,解真相;大家好~我是Gurunding-古兰丁;

柔然汗国应该算作是现蒙古草原历史上出现的第三个一统大漠南北的游牧民族政权,其上有匈奴、鲜卑,后有突厥、契丹及之后的蒙古。按照一定的历史顺序,匈奴、鲜卑及柔然应具有相同的祖先,就如同兄弟分家,在漫长的发展和变化中产生了不同的文化、习俗和群体。

柔然民族历史上原本属于鲜卑族的一个别支,就像现在我们所说的非嫡系,它的祖先原本是鲜卑族里的某个奴隶,由于作战勇猛被头人看中脱离了奴隶身份选为骑士,随着战功的不断累积渐渐有了自己的人口、地盘和财物,组建了一个不小的家族团体。时间慢慢流逝,人口越来越多,地域越来越广,他们就自称为柔然,建立了柔然汉国。



其实柔然国的兴起有着许多因素,天时地利人和无一不可:

1、人和,上面讲述过,随着发展壮大,柔然族人口越来越多;随着战争的掠夺也获得了不少的奴隶,为人口的增长提供了基础。

2、地利,大家知道草原是很广阔的,在原本草原上强大的鲜卑族移入中原之后,草原上几乎都是空的,有了丰厚的自然资源,少了强大的主人压制,可以说柔然基本就是草原上现存的最大的部落。

3、天时,柔然的壮大离不开整个大势,那时中国正处于南北朝对立时期,中原北方常年战乱,北方政权急需回复元起,又有着南方政权在那的牵制,再加上自己小心的经营和忍辱负重,为柔然默默积攒实力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坏境。




至于柔然的没落和消亡也是有许多原因:

1、政体处于奴隶与封建社会的交迭期,由于游牧民族的特性,柔然的政体也免不了像它的先辈一样处于一个相对松散和部落联盟的体制之下,历史的证明这样的体制是被淘汰的、不与时俱进的体制,注定是要被消亡的。

2、中原北方政权随着汉化和变革逐渐恢复了元气,也开始注意到北方柔然对自己的威胁,开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压制和分化柔然。

3、南北朝后期,南北对立状态逐渐稳定,南方政权军事疲软,认清自己偏居一隅,南北双方的大战几乎没有了,使得柔然乘火打劫的运动战模式无用武之地。

4、掠夺的发展模式只能存于一时,虽然这样的发展对于前期非常有用,但是只要对方开始进入防守期,很多对于草原的生活必需品就得不到保障,人口就掠夺不到,没有资源人口发展就会受限,经济发展就会形成停滞期或倒退期,哪怕发动战争也是百害而无一益,反而加速了经济的倒退。

5、外部有其他新势力虎视眈眈,处于西方的高车国,原本是柔然奴隶(铁匠)的突厥族逐渐强大,对柔然的统治越来越不满。

6、内部争权夺利,相互倾轧,社会风气腐化,贵族贪图享乐,肆意欺压百姓奴隶。

事实证明,最后柔然被北魏魏武帝拓跋焘击败由盛转衰,被崛起的突厥部落消灭,剩下的一些柔然人渐渐和鲜卑人融合,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希望大家喜欢,谢谢~

6

北方的少数民族,西周末年有犬rong族,东周初,帮助周平王坐上天子之位,后来消失得无影无踪,战国时期,赵国胡服骑射,修长城,御防的却是匈奴人,至此匈奴被记入史册,与汉朝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关系,两晋时,匈奴人刘渊带领流民起义两晋灭亡,这是匈奴人最后的一点消息,柔然是北朝北面的少数民族,也可以说是少数民族里边的少数民族,说起柔然,知之甚少,既不知什么时侯兴,也不知什么时侯亡,反正它跟中原汉族,没有什么关系,看到这个问题,就想起了孔乙己的关于茴香豆的茴字的四种写法,中国历史,世界历史都没有讲过柔然,只不过是存在于南北朝地图的一个名字罢了,侥幸有人回答了柔然的来龙去脉,否则题主是要深感寂寞了,这确实是冷得不能再冷的冷门。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