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故事】
太子参,又名孩儿参、童参。相传春秋时期,郑国国王的儿子,年仅5岁,天资聪慧,深得国王厚爱。但这位王子却体质娇弱,经常生病,宫中太医屡治不效。国王张榜遍求补益之药,并悬以重赏。一天,一位白发老者揭榜献药,称: “王子贵体稚嫩,难受峻补之药,需渐进徐图之。吾有一药,服百日必能见效。” 三个月后,果见王子形体丰满,病恙不染。国王大喜,晋封王子为太子。国王问众人,老者所献之药何名,众皆摇头不知。近臣谏曰:药有参类之性,拯挽太子之身,就叫太子参吧。于是,“太子参”的美名就此传开。
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夏季茎叶大部分枯萎时采挖,洗净除去须根,置沸水略烫后晒干或直接晒干。
【功效主治】
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临床应用】
太子参味甘微苦而性平,功似西洋参而力弱,气阴不足之轻证、火不盛者多用,小儿常用。故《中国药用植物志》谓:“治小儿生虚汗为佳”。① 脾胃虚弱,症见疲倦乏力,食欲减退者,可与黄芪、党参等配伍,以增强补气之功;兼胃阴不足,再加山药、玉竹,补脾益胃阴;
② 气阴两伤,症见气短、自汗、口渴者,宜与五味子、黄芪同用,以增其益气生津之功;
③气阴不足而致心悸失眠者,可与五味、麦冬、酸枣仁、柏子仁等合用,以益气养阴安神;
④治小儿自汗者,可与浮小麦等配伍。
临床上使用的儿科消导健脾类中成药,如儿宝颗粒(膏)、小儿康颗粒、乐儿康糖浆等,都选用太子参作为君药,利用其补气生津、益气健脾之功,补而不滞。
【食疗药膳】
太子参已被卫生部确定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名单”,大人小儿均可用于日常食用。
1、麦冬石斛滋润汤(5~8人用量)
材料:太子参20g、石斛15g、麦冬20g、陈皮一个、沙参20g。肉类: 瘦肉/鸡肉800g
功效:滋阴生津、润肺止咳、补益脾肺、益气生津
2、健脾开胃汤(5~8人用量)
材料:谷芽20g、麦芽20g、淮山30g、南豆30g、太子参20g、无花果25g肉类:瘦肉/排骨800g
功效:健脾开胃、消食化积、益气生津
3、健脾祛痰润肠汤(5~8人用量)
材料:太子参20g、南杏仁15g、川贝15g、无花果25g、海底椰30g肉类:瘦肉/排骨800g
功效:去烦除燥、润肺止咳、祛痰宁咳、滋阴补肺润肠。
注: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在此对图片作者表示感谢!
以上由PSM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林岚 提供答案!
感谢审稿专家: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魏理,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华成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