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是郑和下西洋而已,没什么了不得的。
由于中国在古典时代错过了大航海时代,没有在大航海时代有什么建树,这冲击了国人自卑脆弱的玻璃心。本着洋人有的我们也要有的原则(实际上是精神胜利法),就把这个郑和下西洋给抬了出来充门面,毕竟可以炫耀,看!老子祖宗阔过!
实际上郑和下西洋完全是弊大于利:
第一、郑和扮演的角色是一个散财童子,下西洋是出去撒币。虽然明朝对外宣称继承元朝的正统,但是明朝却没有继承元朝的开拓精神,郑和下西洋正是绝佳的体现。
郑和下西洋目的不是为了开拓海外领地,也不是为了拓展商贸,而是去宣扬所谓的国威,花钱买面子去了。只要是一个小部落,只要接受明朝的朝贡体系,上交一点贡物,就可以获得数倍于贡品的报酬;如果派个使节跟随船队去明朝,则报酬更多。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外交应该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尤其是商业利益,可是明朝却反其道而行之,花钱雇了一堆外国人给自己唱唱颂歌而已。
第二、明朝因为郑和下西洋而一度财政紧张。打造、维护一支庞大的船队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如果明朝通过船队出海贸易也足够弥补这笔巨大的开销。但是由于明朝统治者没有长远的眼光,或许是因为儒家在明朝的反弹,明朝船队出海是去送钱而不是为了赚钱,导致明朝陷入了财政危机。严重的时候连官员的俸禄都发不出来,只能拿库存的香料来抵工资。
原本香料在明朝是紧俏货,但是由于船队带回了大量的南洋香料,导致香料价值大大降低。换句话说,拿香料来当俸禄属于变相的克扣工资。
第三、郑和下西洋属于官方垄断的朝贡贸易,标志明朝严厉的海禁政策。明朝海禁,除了官方,民间片帆不许入海,因为朱明出身小农,再加上儒家的反弹,明朝可谓是把古典小农经济发挥到了极致。在朱元璋、朱棣父子看来,老百姓就应该老老实实重地,不应该干别的,所以元朝活跃的海外贸易到了明朝就彻底被断绝。
而且郑和下西洋还摧毁了东南亚地区大量的华人据点,将大量的海外华人掳回国内。实际上这些华人据点不少都经历了宋元两朝,被海外华人经营多年,如果明朝能加以利用,足够作为对东南亚施加影响力的窗口。但是在朱明看来,你赖在海外不回国,那就是不服王化,是叛国,你要么主动回国,要么就自取灭亡。
所以,郑和下西洋没有开拓海外领地就不足为奇了。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