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先我认为历史不能假设,历史就是客观的,

其次关于历史上都城的选址我们看看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我国古代夏商时期以河南为中心,到了西周以后基本上定都关中平原,直至北宋移都黄河冲击平原的开封,再以后就分为两路:向南,南宋临安(杭州),向北:北京(元明清)。

至于为什么移都开封(东京)一定有它的历史,地理因素,还望研究这方面的专家给予解答。

最佳贡献者
2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有必要说说在五代以前的朝代为何喜欢定都长安和洛阳,其实并不是因为长安、洛阳地势险要,纵观历史,国家灭亡与否,和长安洛阳的险要没什么太大的关系,之所以最初的帝王喜欢定都这两个地方,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地方是华夏文明的核心起源地,是人们潜意识当中的文明中心地,看中国古文化遗址分布图,就可以看出这两个地方是中国古文化遗址最密集的地区。

但事实上,进入农业社会之后,国家的经济和人口重心早已东移(蓝线之内),长安与洛阳已在重心之外。

如果将都城设置在经济人口重心之外的地方,国家会出现难以预料的风险,起初赵匡胤也想将都城自开封迁至洛阳,但遭到文武官员的强烈反对,最终只得作罢,如果北宋强行迁都洛阳或长安的话,将面临三大风险:

1、兵变

北宋在开封城有禁军几十万,如果迁都洛阳或长安,军队多数不能随行,因为长安、洛阳已破败不堪,且周边地势狭窄,物资不足以供应庞大的军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把多数军队留在开封或是分向其它地方,这样很可能会造就某个军事强人在别处黄袍加身,进而建立新朝代取代宋朝,这种现象前不久的五代十国时期一再上演。

2、农民起义

秦、汉、唐、元、明五个中国历史上较为强盛的朝代,在灭亡之前,无一例外黄淮之间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然后这五个朝代就一蹶不振了,在开封定都可以有效的遏制黄淮间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发生,因为开封就在黄淮之间,一旦黄淮间有发生农民起义的苗头,就可以直接从开封派出数十万禁军会合地方军队共同剿灭,如果定都长安、洛阳,朝廷就无法及时扑灭黄淮间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如陈胜吴广、黄巢起义、红巾军起义、李自成起义,就是因为最初没有有效遏制,所以很快就在黄淮间发展为百万之众,结果国基动摇,一发不可收拾,而北宋定都在开封,黄淮之间的确也没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发生。

3、险要不足以御外敌

为了防止蕃镇割据,所以宋代地方军事力量很弱,一旦几个北方重镇失守,敌兵很快就会兵临国都,无论国都是在开封,又或是在洛阳、长安都是如此,金宋之战时,事实上金兵在攻打开封前,已经占领了太原城,在太原失守乃至黄河以北全部失守的情况下,金兵由北而来,潼关泗水关将形同虚设,再加上金兵东路军在东边围堵着,这时候拿什么守御洛阳、长安呢?参考李渊攻长安之战,从太原向南打非常容易,传统上这条路线都无重兵把守。

  • 所以说即使北宋都城设置在长安和洛阳,面临的外敌威胁一样不会消失,反而还要承受兵变和农民起义的风险,宋朝的决策者们不傻,自然不会做出贸然迁都的决定,而且纵观北宋之所以会灭亡,主要还是因为宋徽宗瞎搞造成的,可见外患多始于内患。

3

那就没有北宋了!

长安也已经被毁了!

洛阳本来就是宋代陪都,赵匡胤是洛阳人,是想建都洛阳的,但是主要军事集团全部在开封,根本动不了!而且开封交通更加方便,便于征伐南方!宋代初期南北都有战争,不可能躲在洛阳,那样就没有统一天呀的可能了!

4

经历了唐末及五代战乱,当时的长安等关中地区。城池规模及人口已经急剧下降,已经无法满足作为一国首都的外在条件了 。北宋一百年里一直有迁都长安的建议。但由于关中地区始终无法满足供给首都的粮食生产。以及后期西夏的崛起等原因,此议遂作罢。

至于洛阳,宋太祖赵匡胤原本就生于洛阳。宋初也想过迁都于洛阳,当时的李怀忠进言道;东京虽千般不是,但运河四通八达,每年从南方运来漕粮数百万石,供给京师数十万军队。当时的北方,战乱影响极大。只能靠南方粮米供给军队。五代也均定都于此。因循旧例,也就定都于汴梁(开封)。

5

都会被历史的车轮碾碎。

6

赵匡胤如果迁都洛阳,绝对不会发生后来的靖康之难!赵光义说的“治国在德不在险”,对大宋子民有用,但对大宋之外的北方少民没用。由于开封无险可守,全靠军队来守护,因此,每年的养兵费用已经让赵匡胤看到“不足百年,天下民力殚矣”,过高的养兵费用已经给宋造成沉重负担,而重文轻武又让大宋少了几分血性……

7

会更快爆发农民起义,缩短北宋的国祚。

其实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最应该迁都的地方不是长安和洛阳,而是南京或者杭州。

为什么开封不适合做首都呢,这个大家自己看一下中国地图就知道了,最好是三维的那种,开封刚好处在华北大平原,一览无余,无险可守,对于北方辽国强大的骑兵来说,就相当于开阔的驰道,都城完全暴露在辽国铁骑的压力之下,非常危险,而北宋为了防范辽国进攻,不得已在开封驻扎大批的禁军,粮食开销庞大,那时候的粮食主产区在江南,有句话叫“嘉湖熟,天下足”,就是说的嘉兴周边的太湖平原粮食熟了,天下人的粮食就足了,而粮食只能通过大运河运到开封,耗费巨大,所以赵匡胤想迁都的时候说,不出百年,则天下民力殆矣!

但是迁都长安或者洛阳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不能,因为迁都长安或者洛阳,只能解决防守的问题,确实有险可守了,但是长安和洛阳,离江南更远,漕粮转运更加耗费巨大,天下民力岂不是更快就殆矣了吗?其实到了唐朝中期,甚至更早的从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时期,虽然都城是长安,但是为了更靠近产粮区,每年都会动迁到洛阳一段时间,以更加便利获得漕粮,洛阳成为东都,成为神都。到了北宋的时候更加东迁一点到开封,其实是大势所趋,只不过有一个因素让这个趋势显得很危险,那就是燕云十六州的丢失,导致北方屏障的瓦解,开封直接暴露在辽国面前,所以最好的应该是收回燕云十六州,然后定都北京,既有险可守,又无需养那么多的禁军,同时免去了辽国骑兵的威胁,就可以开发华北大平原,就近解决粮食问题。

但是那不可能,因为收不回燕云十六州,那么更合理是方式,就是迁都南京或者杭州,一来依托淮河、长江防线,都城的安全照样是有险可守,不用养那么多禁军,加强北方的边防,同时又能就地解决粮食问题,那时候江南已经是天下财富中心了,不管是税收还是粮食,都可以以最小的消耗征收,可以更加促进经济发展。这才是王道。

8

唯地理论不可取。北宋败亡在于皇帝没有打的决心,在于不敢放手让武将去打,并非都城的位置不好。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