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阻挡列强冲击?首先要做的就是中央集权。
在云石君看来,中央集权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可以最大限度的集中自身资源,以应对外部的冲击——农耕时代,中国便采用这种体制,以抵御来自蒙古高原的游牧文明的武力威胁;其次,通过权力的集中,可以打破国内各次级地缘板块之间的藩篱,为大规模工业化的开展提供基本的社会条件——对于日本这样一个诸侯割据,各自为政的国家来说,这非常重要。
在亡国的威胁下,日本的精英阶层展开了行动。
首先出场的便是倒幕战争,而发动者,则是位于西南部的四强藩——长州、萨摩、肥前、土佐。
鉴于德川幕府的统治方式已经完全无法满足日本近代化转型的紧迫需要,所以它的倒台难以避免。只是出手的却是作为边缘割据势力的西南四藩,这就有点意思了。而这里,也就涉及到云石君之前所提到的古代日本三大地缘政治板块之一——泛九州地区。
泛九州地区位于日本本土西南,与日本的关东、关西两大地缘核心均相距较远,而与东亚大陆的中国和朝鲜半岛却相对稍近,这种特殊的区位优势,使他能够相对更好的承接华夏等外来先进文明的熏陶,凭借文明程度的优势,获得较强的实力。而这种实力,和它偏居一隅的地理位置结合到一起,又反过来使他成为日本最不服王化的地区之一。
尽管华夏文明业已衰落,但自东南亚而来的西方势力,却填补了华夏文明的位置,所以盘踞于此的西南诸侯依然实力强劲,对世界的变化也更为了解,所以成为倒幕中当仁不让的主力。
德川幕府早已是冢中枯骨,外不能抵御列强,内不能压制诸藩,很快便在倒幕军的打击下垮台。在倒幕势力的拥护下,明治天皇重掌大权。
在获得政治权力后,明治天皇和维新力量迅速开始推行中央集权,并大力开展工业化。
中央集权和工业化,是日本避免沦为西方殖民地,甚至做大做强的不二选择。但随着一系列维新政策的推开,日本内部的地缘格局发生了变化。具体来说,就是新的本州地缘板块兴起。
这其实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耕时代时,由于日本内部地缘结构支离破碎,且缺乏强大到足以压制四方的核心地缘板块,所以导致了政治上的诸侯割据,四分五裂。
但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铁路的发明和普及,使陆上各地缘板块的联系明显加强。相对于中俄这种幅员辽阔的大国,日本的地势并不是太复杂,凭借铁路的力量,日本完全可以将原本相对独立的各次级地缘板块连接起来。
尤其是关西、浓尾、关东三大平原,位于本州岛中部,实际距离并不遥远。在古代时,由于文明程度不高,三者间的山川阻隔因素或还可以形成较强的地缘屏障。但当人类进入到工业时代后,本州岛的那些许山丘就不再是阻碍彼此沟通的障碍。借助铁路、公路、轮船等近代交通设施和工具,三者的地缘关系可以得到极大加强,到最后,整合成为日本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本州核心地缘板块。
本州核心区的出现,彻底颠覆了关东、关西、泛九州三强并立的传统地缘政治格局。本州核心区不仅面积更大,而且由于这一核心区主要为沿海低地平原,更适合工业发展,所以工业化开始后,它迅速拉开了与其他次级板块的实力差距。
一个位居领土中部的超强地缘板块,意味着日本可以以此为依托,压制其他边缘势力。这在地缘上为日本的中央集权提供了巨大支持,是这一崭新政体能够站稳脚跟的根本原因。
只是,这种地缘格局的颠覆,意味着泛九州地区的相对没落。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泛九州地区的地缘实力本就不怎么强,不过是靠与外部先进文明接触的优势,才能与与关东、关西两大板块分庭抗礼。随着日本的开放和工业化的推进,泛九州地区的外贸枢纽优势迅速被填平,而关东、关西却在工业力量的推动下,整合到了一起。当强大的本州核心区出现后,泛九州板块被压制也就不可避免了。
可是泛九州势力无法接受这种结果!毕竟当年的倒幕运动由他们发起,主力军也是由他们组成,日本能够中央集权,全靠他们当年的奋力一搏!
可现实就是这么残酷!虽然凭借倒幕之功,泛九州势力在早期的明治中央政府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但随着本州地缘板块的兴起,以此为根基的当地势力快速壮大,而以泛九州地区为根基的旧日功臣迅速被边缘化,这当然会引发他们的反感。当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冲突就难以避免了——这就是日本维新史上著名的西南战争。
在被边缘化后,以倒幕领袖西乡隆盛为代表的泛九州势力退出明治政府,集结西南部萨摩等藩的武士,与政府的新军武装对抗。最后,凭借强大的实力,政府获得胜利,西乡隆盛自杀。
在这里云石君多说几句:后世史家通常把这场战争定性为新兴资本主义势力与传统封建武士的冲突。这种理解自然没错,但究其根本,其实也是泛九州板块与本州核心区的地缘政治冲突。
文明形态的质变,大大增强了本州核心区的地缘实力,使他们成为工业时代的最大获利方,所以本州地缘势力得以转型,从而更多的以新式资本主义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
而泛九州地区因体量和地理结构的限制,在日本向工业化转型的过程中大大落后,当地势力自然也就更多的保持了传统的封建武士面貌。在工业文明条件下,体量和质量上获得了大幅提升的本州地缘板块,获得了压制各方的绝对优势,以泛九州为代表的边缘地缘板块,就再也无法像古代那样割据自雄。
西南战争的胜利,意味着着日本最后的地方势力被摧毁,中央集权大功告成。日本工业化的内部阻碍得以剪除。
但这并不意味着日本的危机就消除了。毕竟日本只是一个地盘有限,资源匮乏的东亚小岛国。就算把自己的地缘潜力充分变现,也依然敌不过西方列强,成为真正的强国更是想都别想。所以,要想保全和壮大自身,日本唯一的选择,就是大力发展军事。
发展军事力量,从保守的说,可以增强抵御列强的能力;而目光放远大些,则可以为日本向外争取更多的地盘,充实自身的地缘实力,进而更好的保全和壮大自己。既然如此,那近代日本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也就自然而然了。
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是军国主义得以形成的基础。
可话又说回来,西方列强谁不是这么干的?
军国主义的定义,是将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使政、经、文等各个方面均服务于扩军备战及对外战争的思想和政治制度。纵观近代列强,并不是每家都达到这种程度——就云石君所知,英法美三强就没有。
那为何日本最后就选择了军国主义呢?
时也!势也!
势很好理解。日本就疙瘩大块地盘,又资源匮乏。在家底有限的情况下,只有推行军国主义,才能将国家资源最大程度的集中到军事方面。
而所谓时,则是日本时运不济。日本转型时已是19世纪后半页,世界上好点的地盘要么已被西方列强占领,要么也被他们虎视眈眈。日本这么一个刚刚摸到工业文明门槛的芝麻小国,不在军事投入程度上重重加码,是抢不过那帮传统列强的。
甚至想抢中国都困难。虽然中国已经衰落到了极点,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日本只有拿出全部家当发展军事,才有可能抵消中国庞大体量带来的规模优势。
综上所述,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军国主义是日本生存发展的唯一选择。在看透了这一层之后,日本义无反顾的投入了军国主义的怀抱。
有了军国主义的加持,日本终于获得了自保和扩张的本钱。
而另一方面,由于军国主义极端压制人性,并且将民众利益盘剥到极致;所以日本必须大力军事扩张,用扩张取得的高额收益来平息内部的不满,才能使这一体制得以继续维持。
当国家和人民的问题都需要通过抢劫来摆平时,日本的对外扩张也就顺理成章了。
日本的扩张历程,基本上中国人都十分了解。只是,日本为什么会选择侵略中国?他又凭什么能击败清朝和沙俄?为什么日本能在一战中获利甚丰?又为什么会跟美国发生冲突,最终在二战中被美国摧毁?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在地缘政治日本系列的第三节中继续解读。
注:本文出自云石地缘政治系列第二十六章——东北亚日本篇之第2部分。喜欢地缘政治与国际关系的朋友,可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阅览云石君的地缘系列所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