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陇集团是史学家陈寅恪命名的一个泛组织名称,是指生活在关中和陇西一带的门阀士族集团的统称。这个组织像一张无形的大手,掌控了中国北方百年之久的政治导向,导演了北魏的分裂,以及北周代西魏、隋朝代北周、唐朝代隋朝等一系列改朝换代事件。

关陇集团为什么这么牛?这就要从它的诞生说起。

关陇集团是如何诞生的?

首先解释一下“关陇”。关,就是指函谷关以西,陇山以东,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地区,地理位置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省。陇,就是指陇山(即六盘山)以西的平原地区,也称陇西、陇右,位于今天的甘肃省东南部。

关陇集团,就是指生活在关中和陇西一带的豪门大户。当然这个豪门大户,是指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门阀士族集团。这个集团的诞生,跟北魏建立的“六镇”有关。

1.六镇防卫体系演变为军阀集团

北魏建国后,为了抵抗北方柔兰民族的骚扰和入侵,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开始在首都平城(今大同)北部,设立军事重镇。历经数代皇帝,北魏的“六镇”防御体系正式确立,这六镇分别是: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都位于今天的内蒙古和河北交界处。

类似于晚唐的藩镇,这六镇逐渐边演变为家族政治集团,集军政大权于一体。

2.从六镇演化而来的两个大佬

六镇中,诞生出两大派矛盾尖锐的势力,一派是以高欢为首的怀朔集团,一派是以宇文泰为首的武川集团。

雍熙三年,高欢逼走孝武帝,拥立孝静帝,史称东魏。孝武帝在宇文泰的拥戴下,于长安重建朝廷,史称西魏。至此,北魏正式分裂为东西两个朝廷。

3.宇文泰的府兵制和八柱国十二将军

西魏定都关中后,为了巩固统治,他们积极汉化,与关中及陇西大族迅速融合。宇文泰后来又改革兵制,实行府兵制,设立八柱国十二将军,统领军政,由此诞生了以二十个家族为首的关陇集团。

八柱国即八位柱国大将军,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其中,李虎就是李渊的祖父,李弼就是李密的曾祖父,独孤信就是杨坚的岳父,李渊的外祖父。

八柱国中,除了宇文泰本人和皇族元欣外,其余六位各统两位将军,合计十二位:元育、元赞、元廓、宇文导、宇文贵、李远、达奚武、侯莫陈顺、杨忠、豆卢宁、贺兰祥、王雄。

杨忠就是隋文帝杨坚之父,当时归独孤信统领。

关陇集团为什么这么牛?

关陇集团是一个鲜卑族与汉族高度融合的政治集团,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它就牢牢地占据了西魏政治的最顶端,并由此导演了一系列的政治大事件。

1.关陇集团导演的政治大事件

西魏四帝被宇文泰毒杀了两位,末帝被迫禅位。可见西魏皇帝只是权臣宇文泰的玩具,宇文泰根据自己的喜好,任意废立皇帝。

宇文泰去世后,他年仅十五岁的儿子宇文觉嗣位,由他的侄子宇文护辅佐。第二年,宇文护逼西魏恭帝元廓逊位于宇文觉,改国号为“周”,完成关陇集团主导的第一次改朝换代。

北周建立后,宇文护成了玩弄皇权的权臣,他连续毒杀两位皇帝。北周第三位皇帝周武帝宇文邕,联合宗室设计除掉宇文护后,第一次显现了皇帝掌握实权,并消灭北齐(高欢代东魏建立),完成了北方统一大业。

周宣帝宇文赟即位后,安于享乐,将大权交给岳父杨坚,甚至主动禅位给年仅七岁的儿子。第二年,大丞相杨坚废黜末帝宇文阐,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隋”,完成由关陇集团导演的第二次改朝换代。

隋朝仅仅传了两位皇帝,就被大唐取代。尽管史书上口口声声说,隋炀帝亡于个人失德,可事实上背后的推手是关陇集团,代隋的也正是关陇集团的另一位大佬,李虎的孙子李渊。由此,关陇集团完成了第三次改朝换代。

宇文泰、宇文护、杨坚、李渊之所以拥有改朝换代的实力,绝不是因为个人实力强大,而是他们在关陇集团的“围桌会议”上,有话语权,获得了内部的广泛支持。那么,关陇集团是如何实现控制皇权的呢?

2.关陇集团是如何控制皇权的

①宇文泰创下的先例

一个制度的诞生,背后往往都有一个猛人,关陇集团的缔造者宇文泰,就是那个创建一个时代的牛人。

宇文泰以武川军事将领为基本班底,融合关陇门阀,构建了一个统一在他帐下的政治集团。西魏能够建立,其实就是宇文泰与高欢相争的结果,没有宇文泰就没有西魏。

从宇文泰开始,关陇集团就被注入了政治“托拉斯”的基因。门阀势力之间,通过权力交换,只要他们达成一致,立刻就可以改朝换代。所以,关陇集团时期,皇权空心化严重。

②关陇集团内部的联姻关系

维护关陇集团内部利益的最重要手段,就是内部的联姻。人们可能只看到了独孤信的三个女儿,分别在北周、隋、唐三朝为后,事实上,这个集团内部相互之间,都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婚姻关系。

比如李世民的母亲窦氏,就是宇文泰的外孙女。李世民的妻子长孙氏,其长孙家族就是拓跋皇族后人。汉民族的李氏家族,为何会与鲜卑人通婚,原因就在这儿,李家作为关陇集团八柱国之一,必须通过相互之间的联姻,巩固家族利益。

这就是皇权很难破解关陇集团的原因,婚姻关系将这个集团牢牢绑定在一起。

③皇权相对于关陇集团的孱弱

皇权孱弱的原因是多方面,跟历史沿革有关,即皇权从一开始就是由关陇集团“推选”,不具有独立性,且对关陇集团有很强的依赖性。

同时,皇权与政治集团的利益对立性无法根除,这是皇权的特性所致。所以就产生一个怪圈,原本受到拥戴的门阀家族,一旦坐上皇位,立刻与关陇集团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一方面是皇权与关陇集团的矛盾不可调和性,一方面是皇权对关陇集团的依赖性不可消除,那么皇权就不可避免被孤立。

关陇集团是如何灭亡的?

独领风骚百年之久的关陇集团,为何没有延续下来呢?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了呢?关陇集团的衰亡,主要有三个因素。

1.后宇文泰时期关陇集团的内部斗争

宇文泰作为关陇集团的缔造者,具有无可争议的领袖地位,除了权力,其个人威望也是后人所不具备的。宇文泰去世后,他留下了一个精神领袖空缺”的时代,他的侄子宇文护,虽然有他的权势,但完全不具备统领关陇集团的资历和威望。

这个结果,导致关陇集团不再是铁板一块,内部开始出现矛盾冲突与利益分化。周武帝宇文邕就是利用了关陇集团内部,对宇文护的不满,一举铲除了宇文护。

2.新老门阀势力的消长

随着关陇集团的第一代先辈离世,后续的家族子弟分化严重,有的在政治斗争中覆灭,有的因能力不够,逐步淡出主流政治圈。与此同时,新生代的门阀势力逆势而上,挤进了关陇集团核心圈。

比如杨坚,原本不是八柱国之后,但是北周时期却成了最具权势的家族。类似的还有高氏、令狐等家族的涌现。

新老势力的交替,必然导致关陇集团内部产生裂变。

3.隋唐两朝的严厉打击

到了隋朝,关陇集团已经不是早先八柱国十二将军时的原貌了,势力分化和实力下降非常明显。隋文帝和隋炀帝时期,采取了对关陇集团的一系列打压政策。比如改革军制、官制,实行科举制,迁都洛阳,扶植南方士族集团等。

到了唐朝,继续秉承隋朝对关陇集团的打压势态,比如修订《氏族志》,扶植山东士族等等。到高宗和武周时期,对残存的关陇集团,采取强力手段,从此,关陇集团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如何从历史发展趋势看待关陇集团?

关陇集团的诞生,绝非空穴来风,更不是历史异类,它是历史特定阶段的产物。

关陇集团本质上并不是新生物种,而是自魏晋以来的门阀势力的加强版。与西魏关陇集团对应的是南朝,东晋、宋、齐、梁、陈五朝,也都是门阀士族的天下。只不过,关陇集团要比南朝的门阀集团,在政治上更具垄断性而已。

之所以产生这个结果,跟北魏鲜卑政权的军国体系有关。鲜卑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崇尚武力,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入主中原,关陇集团正北魏军政一体化特性的受益人。

北魏政权的分裂,则是促成关陇集团诞生的直接因素,可见它也是南北朝大分裂的必然产物。

很显然,这种格局不可能长久,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分久必合,随着大一统王朝的来临,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也必然会被新时代所抛弃。

最佳贡献者
2

关陇集团,是史学宗师陈寅恪先生提出的“概念”,对西魏北周集中于陕西关中、甘肃陇山一带的门阀军事势力作出的精辟论断!

公元535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个王朝,其中西魏宇文泰为了对抗东魏,创设了府兵制,以八柱国、十二将军为其将领,这些人都是武川出身,成为西魏以及后来北周的统治层。

“柱国”意为军队高级统帅,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赵贵、侯莫陈崇,当时号称“八柱国家”。其中宇文泰总领诸军,而元欣为西魏皇族,兵权受到限制,剩下的六人每人统领两名大将军,即为府兵中的“十二大将军”。

我们看看其中几位:

1.宇文泰。北魏末年,宇文泰随父加入鲜于起义队伍。起义被尔朱荣镇压后,宇文泰成为贺拔岳麾下。贺拔岳遇害后,宇文泰被推荐为首领,率众攻灭侯莫陈悦、曹泥,统一关陇。永熙三年(534年),杀孝武帝。次年,立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都长安。从此宇文泰专制西魏朝局22年。大定二年(556年),宇文泰去世。后追尊为文王,庙号太祖,武成元年(559年)追尊为文帝,号其墓为成陵。宇文泰死后次年,其侄宇文护迫西魏恭帝禅让,由宇文泰子宇文觉即位天王,建立北周。

2.李虎,唐高祖李渊祖父、唐太宗李世民曾祖。

追随宇文泰平定叛乱,并抵抗东魏进攻,成为西魏八柱国之一,赐姓大野氏,拜为太尉,封陇西郡公。西魏大统十七年(551年),因病去世。北周保定年间,追封唐国公,谥号为襄。武德元年(618年),其孙李渊建立唐朝后,追谥为景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永康陵。

3.李弼,李密曾祖父。

永熙三年(534年),投靠宇文泰,任秦州刺史。后随宇文泰击败窦泰、收复弘农,征战沙苑。又与贺拔胜攻克河东,平定汾州、绛州。大统十四年(548年),平定稽胡的反叛,官升太保,加柱国大将军衔。

北周明帝元年(557年),李弼去世,享年六十四岁,北周朝廷追封李弼为魏国公,谥号为武,配享太祖庙庭。

5.独孤信,宇文毓和杨坚岳父,李渊的外祖父。

初为葛荣部下,号为独孤郎。葛荣失败后,投归尔朱荣。护送孝武帝元修西行,封浮阳郡公。西魏建立后,拜卫大将军、尚书右仆射、荆州刺史。大统十二年,拜柱国大将军,迁尚书令。北周建立后,拜太保、大宗伯。以明敬皇后父,封卫国公。大冢宰赵贵谋反伏诛后,以同谋罪被逼自尽,时年五十四,赠雍州刺史,封河内戾公。

隋朝建立,以文献皇后父故,追封太师、赵国公,谥号为景。唐朝即位后,以元贞皇后父故,追封梁王。

关陇军事贵族集团,自北朝隋唐曾盛极一时,皇室与其将相大臣几全出于同一系统及阶级。至唐太宗时期,权力渐衰,与新兴的山东豪杰颇有争斗。长孙无忌出任顾命大臣,是关陇集团最后的闪光,武后欲消灭唐室之势力,遂开始施行破坏此传统集团之工作,如崇尚进士文辞之科破格用人及渐毁府兵之制等皆是。

3

我尝试着来回答一下,敬请各位批评指教。

隋唐关陇贵族集团,主要是指“胡化”的汉族军事贵族以及“汉化”的少数民族贵族集团,在北方统治阶级具有一定的话语权。该集团的代表人物为杨坚、李渊等,籍贯多为陕西、甘肃等西北地区。

根据陈寅恪先生的说法,此集团有两大特征:“融治关陇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例如八柱国家族成员);此集团中人“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自无文武分途之事”。

一、具有浓厚的地缘特色

关陇集团亦称关陇六镇集团、六镇胡汉关陇集团或武川镇军阀,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皇帝都出自这个集团。

六镇,一般是指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镇之外,又有御夷等镇。大部位于北魏的北方边境,即今内蒙古境内。六镇是北魏的军事要塞,历史上曾一度占有重要地位。

当时,六镇将领,身份比较高贵的。

二、武力起家

关陇军事贵族集团起源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关陇和河东等地豪强地主的力量,在东、西魏的争夺战中,这些豪强地主都归附了宇文泰。为了把北方六镇武将和关陇豪族的力量统一起来,宇文泰组成了以八柱国为核心,以大将军、开府为主要成员,以府兵系统为基础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一般就称之为关陇集团。这是一个依靠武装力量建立起来、胡汉结合的集团。

三、政治联姻

独孤信为西魏八柱国之一,他的四女嫁与同为八柱国的李虎的儿子李昺,即唐高祖李渊的父亲;小女儿女则嫁给了十二大将军之一的杨忠的儿子,即隋文帝杨坚。从西魏到北周,这几个时代的皇室后族大多都出自这些家族。通过联姻,编织了一张几乎涵盖整个国家自皇帝以降的全部统治者的关系网。

四、“胡化”的汉族贵族与“汉化”的少数民族贵族

该集团既有少数民族尚武的特质,又受到汉族先进文化的熏陶。

关陇地区在汉魏以来,一直是汉族传统文化渊薮所在,特别是自晋末丧乱以来,许多文人志士避难于此,少数民族(鲜卑、匈奴等)贵族与关陇地区的地主阶级取得认同,必须同他们建立起牢固的政治军事同盟。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了所谓的关陇集团。

五、较受“鄙夷”

唐代建立之初,功臣高官纷纷攀附大姓与其结亲以提高社会地位,就连皇家姓氏李姓也被编为“氏族志”的第四等,还是李世民凭借皇权,重新修改而为第一等。

关陇集团最后的覆灭最主要的就是势力太大威胁到了皇权。

唐高宗在“废王(王皇后)立武(武则天)”事件中,与关陇集团斗争。随着长孙无忌的最后死去,关陇集团失去了领头人物。武则天登基称帝后,对关陇集团进行清洗,关陇集团也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关陇集团采取积极举措,推行汉化,以长安为中心统一北方,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历史,也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为以后隋唐两大王朝的鼎盛奠定了基础,在一定历史阶段起到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4

1941年一篇名为《唐代政治论述稿》的文章首先提出了“关陇集团”这一说法,这个神秘而庞大的组织虽以“集团”二字来形容但却丝毫不影响他成为掌握西北周、隋唐、武周四朝命脉的实际统治者。

诗人刘禹锡特地写过一首《乌衣巷》借着晋朝的王谢两家来暗讽: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初生的关陇集团

关陇集团的崛起首先得归功于宇文泰。在北周至隋唐的这段历史长河中,宇文泰似乎还不如以他子孙为原型诞生的虚拟人物宇文成都有名。

这个默默无闻的大人物是被鲜卑汉化的匈奴人,可以这样理解:宇文泰他本是匈奴人,但在鲜卑人一直推行汉化政策,于是从小写汉字说汉语的宇文泰一直认为自己是汉人,在这种思想下身为匈奴人宇文泰开始帮汉人打天下。

六镇起义之后,控制隋唐两朝的宇文氏、独孤氏、李氏、杨氏相继迎来春天。第一春是属于宇文氏的,在武川镇的领头羊相继暴毙之后,宇文泰登上了政坛。

颇有城府的宇文泰在杀死北魏孝武帝之后不急着上位,首先他扶持元氏建立了西魏,学起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新建立的西魏王朝外表虽强,但其内部却腐烂至骨髓。就和人骨髓坏死一样,人要先把骨头杀死再换新血而国家同样如此。

(二)西魏的脱胎换骨

彼时的中国一共有两个魏国,一个是高欢的东魏另一个则是宇文泰的西魏。一山不容二虎,何况还是两只同名同姓的老虎,于是俩家初遇就是死敌。在之后的几年里,两国不停的打了五场倾国之力的大战,分别是小关之战、沙苑之战、河桥之战、邙山之战、玉璧之战。

其中的河桥之战无心插柳柳成荫一举帮西魏完成了大换血和府兵制改革,宇文泰一直想让汉人取代西魏国内的鲜卑人,但这是一个鲜卑人国家,说什么由鲜卑人组成高层也不会允许宇文泰的改革,然却在河桥战败之后,由于鲜卑人均身居要职或是军中主力,为打压西魏的中坚力量东魏大将侯景乘胜追击将西魏国内的鲜卑人横扫一空。

鲜卑人死的七七八八之后,国内发声的成了汉人,这种大局从民间一直衍生到中央西魏的核心成员八国柱、十二大将几乎全是汉人,治国的文官体系中又以汉人为主体。

不仅仅是中央如此,乃至地方几乎也都是汉人执政,整个西魏莫名其妙的就完成了一次大换血。

关陇集团便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得到足够的营养并迅速成长,各族相互通婚,原本八竿子打不着的两家形成了复杂关系网。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大家族就像是藤蔓一样缠绕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异常的团结,最终在时间的演化之下,一个胡汉一体的关陇集团诞生了,而隔壁的东魏却每天都在为汉人起义头疼。

(三)自相矛盾

隋朝的建立成为了关陇集团的一个巅峰,整个国家,从上层到中层均是关陇集团的人,隋朝首脑18人中15人连同皇帝均是来自关陇,六部尚书不是关陇集团的子嗣就是关陇的门生。

俗话说成也萧何败萧何,关陇集团是隋王朝手里的一把双刃剑,先是为杨坚披荆斩棘打天下成为了隋王朝建立的基础,后来却也是导致隋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作为一个世家门阀,关陇集团丝毫不关心国家的生死存亡,他们所关心的只有自己的利益,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根本就不可能被中国人认同,中国正亦如此才至始至终都是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不会像罗马沦陷后就分成几千个诸侯国,至今还未统一。

出于大一统思想,杨家当了皇帝他们便开始想着巩固皇权,这明显触及到了关陇集团的利益,于是有中国第一老丈人之称的独孤信便开始从自己的女婿中重新挑一个当皇帝,显然这不是他一次这么干了。他的长女是北周皇后,四女生下了李渊,七女当了隋朝皇后。

在独孤家的辅助之下,李渊得到了关陇的支持起兵反隋,李渊和李世民父子两都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李渊认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源自关陇集团,于是他在对待关陇方面小心翼翼,基本是要啥给啥,不加一点约束,而李世民则认为军队和民心才是自己的立足之本,那些被李渊当做亲生父母对待的关陇世家则是自己最大的绊脚石。

(四)玄武门之变,关陇集团的下坡路

毛主席在对历代皇帝的评价中对李世民的评价最高:

“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在对隋的战争中,李世民选择了一群寒门布衣用来取代军中关陇集团的话语权,例如程咬金、秦叔宝、尉迟恭、李淳风等人,他们没有拖衣带水的裙带关系,况自身能力并不输那些贵族子弟,最关键的一点在于他们的权力来源是李世民

一旦李世民垮台了他们的结局要么是回家种田,惨的就是被直接抄家,吃过大鱼大肉的人几个还愿意回家吃糠,所以他们对李世民的忠诚是毋庸置疑。

还有就是寒门出身的人城府远远没有贵族子弟深,在他们只认知遇之恩,于是他们忠君但不爱国。李世民的这群寒门将军在自己遇到危险的那一刻往往才能体验出重要性。

当李世民的势力达到他老爹和关陇都无法摆布的时候,他们父子便是政敌。真正让李渊要痛下杀手除掉自己儿子的是李世民手下的天策府完全忽视自己命令,这必然是对李唐和关陇立下的国策的一种威胁。

父子俩明里不说什么,但暗地里已经撕破了脸,既然父要子亡,那李世民也不想再顾及多少血肉亲情,在玄武门之变中先下手为强。

当关陇的那些人还在考虑自己要不要帮李渊和李建成的时候,李世民手下的寒门不假思索的冲上前线,这便是忠心于朝廷和中心与君主的区别,朝廷可以择主但君主不行。

李世民上任后,关陇集团的军权几乎全被寒门霸占,没了军队他们的声音也就没那么响亮了,比如出生寒门的魏征敢骂李世民,可名门望族的独孤无忌却畏畏缩缩不敢多说啥,各式各项甚至都要自己妹妹去吹枕旁风,生怕这个只剩一张嘴的关陇世家被皇帝挥挥手给满门抄斩。

5

与其说隋唐关陇集团组织,不如说这是后世史学家对于当时政治场上的特殊现象进行一种概括性的表述。关陇集团前身为北魏边地六个军镇,当时北方游牧部落柔然强盛,孝文帝为拱卫当时的首都平城而设此六镇。但是自孝文帝迁都至洛阳以及大力推行汉化以后,北魏贵族受中原文化影响日深,加上首都已不再需要六镇的保护,所以渐渐开始轻视、苛待这些留居北方的军镇。饱受歧视的六镇愤怒之中发动起义。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边地一时俱反,北魏陷入混乱当中。朝廷为平定叛军,不得不鼓励各地豪强自主招兵,帮助朝廷勘定叛乱。最终豪强形成尾大不掉的趋势,北魏各地涌现出了大大小小的军阀,朝廷影响力日渐衰落。尔朱氏在混乱中脱颖而出,渐渐成为最强大的势力。但尔朱荣的暴虐遭到各方不满,孝庄帝设计诛杀尔朱荣,尔朱氏又进宫将孝庄帝诛杀。尔朱荣手下大将高欢趁乱而起,一举诛杀尔朱氏,拥立元修即位皇帝,成为北魏朝廷的实际控制者。

关陇豪强眼见关东闹成一片,惧怕高欢坐大以后兴兵讨伐他们,所以立马抱紧在一起形成联盟。贺拔岳在关中积极招揽豪强,渐渐建立出关陇集团的雏形。高欢害怕关陇势力被整合起来,便采用分化政策,离间侯莫陈悦与贺拔岳的关系。最终侯莫陈悦杀死了贺拔岳。关陇豪强群龙无首之际,又拥戴宇文泰成为新的领袖。宇文泰平定了侯莫陈悦,稳定住了关陇。傀儡皇帝元修则逃出高欢魔爪,奔向长安,得到了关陇豪强的拥戴。

(高欢)

从此,北魏分裂成了两个魏国,一个是宇文泰为代表的西魏,一个是高欢为代表的东魏。宇文泰为了提高政权的向心力,开始不断割让权力,在国中设置八个柱国、十二个大将军,分别由关陇实权派担任。自此,关陇集团正式形成。这批人出身相同、地域习性相近、权力也难分高下,可谓门当户对,所以互相经常进行联姻。姻亲之间互相提携,得以保证家族数百年不衰,在北方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宇文泰)

但是政治斗争是复杂的,关陇集团也并非铁板一块,他们并不会始终紧密地站在一起。集团内部经常因为政见不合、利益矛盾,导致滋生政治斗争。所以分析当时的政治斗争时,不应该过分注重地域色彩,不应该过分看重“关陇集团”这个标签。

待到隋唐时期,天下统一之后,皇帝自然不会允许国家始终存在强势的官僚集团掣肘,“关陇集团”这个乱世割据的产物则渐渐走向了衰落。集团鼎盛时,北朝的文武大臣尽皆出自关陇,唐初时则不到半数了。

6

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其名作《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对西魏北周的政治势力作出精辟的论断,提出了“关陇集团”这个重要的概念。后世研究西魏北周隋唐历史者,无不以之为圭臬。

关陇贵族集团起自宇文泰,终于长孙无忌,绵延达一百余年。其中衍生出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而其胡汉杂糅之特点,不仅造就了隋、唐二朝兼容并包,放大恢宏之格局,而且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巨大的。关陇贵族集团是中国贵族政治的终结,又是官僚政治的开始。自此以后,平民寒族逐渐走上历史舞台,继续推动历史的发展。

关陇贵族集团源起于北魏代北六镇,集团的主要将领都是在六镇起义脱颖而出的,尤其是武川镇。所以要想弄清楚关陇集团,必须首先要清楚北魏末年的六镇起义。

北魏初年,生活在内蒙古草原的游牧民族——柔然,经常率军南下入侵北魏,严重威胁北魏都城平城(今大同)的安全,从魏道武帝拓跋珪时开始在北方长城沿线建立军镇,以抵挡柔然的进攻,到了北魏孝文帝时期,逐渐形成了六镇,自西而东为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镇。初期因为六镇将领主要拱卫都城平城的安全,待遇和地位非常高,亦受到当时统治者重视,但从北魏孝文帝改革,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平城不复为国都,六镇也失去军事上的意义,将兵地位一落千丈。六镇将士远在漠北,少有接触汉文化的可能,与南迁的鲜卑贵族在文化上形成差距,心理上形成隔膜,经济地位上也处于劣势。氏族部落成员当兵是义务也是权利,拓跋氏封建化后,兵户身份低人一等。加上汉化后的北魏政府受到汉制度的影响,常常把犯罪的人发配六镇为兵,更使六镇兵民的处境艰难。六镇将兵中不满情绪逐渐增长。正光四年(523),沃野镇民破六韩拔陵率众起义于高阙戍,揭开了六镇起义的序幕。诸镇华夷之民,纷起响应。连克武川、怀朔二镇。北魏政权联合柔然镇压起义民众,六镇起义失败。六镇兵民二十万人被遣散到河北定、冀、瀛三州,至此,六镇遂告废弃。在镇压北方六镇起义期间,梁郡公尔朱荣广络人才,在镇压之后的降兵中,选择其中有才能的首领,度情任用,使得归附者都心悦诚服,如高欢、贺拔岳、侯景、宇文泰等人,都是从降兵中收罗起来的将领,后成为尔朱荣的得力将帅。当时北魏朝廷由胡太后把持,其子孝明帝元诩逐渐年长,对权力被剥夺深感不满,对于胡太后的秽行也极度厌恶,母子矛盾日益尖锐。于是,孝明帝私下密诏尔朱荣进兵洛阳。后党得知风声后首先采取措施,胡太后毒死亲子孝明帝。尔朱荣在北魏孝明帝暴毙后,率军进入洛阳,发动河阴之变,大肆屠杀朝臣,立元子攸为帝,是为敬宗孝庄帝,控制了北魏的朝政,尔朱荣进入洛阳就是以贺拔岳为先锋,因此贺拔岳因为定策之功,被加封为前将军、太中大夫,赐爵樊城乡男,不久六镇残余势力在葛荣的率领下,与朝廷对抗,贺拔岳担任前军都督,在滏口大破葛荣。真正奠定贺拔岳地位的还是平定万俟丑奴起义。公元528年,万俟丑奴在关中作乱称帝,关中骚动,尔朱荣便派贺拔岳前去征讨。贺拔岳并没有独自前往,而是向尔朱荣请求派尔朱家族的人担任统帅,他当副帅即可。尔朱荣大喜,任命尔朱天光为为主帅,贺拔岳为副手,前往征讨。贺拔岳果然不负众望,经过艰苦的战斗,在长坑生擒万俟丑奴,又在牵屯山击败万俟道洛,万俟道洛投奔略阳贼帅王庆云,两人死守水洛城,贺拔岳又带兵攻下水洛城,坑杀降兵一万七千人,收复了三秦、河州、渭州、瓜州、凉州、鄯州等地。延绵几十年的六镇兵变终于平定。

贺拔岳镇压万俟丑奴后留驻关中。在那个战乱纷飞的时期,没有人会想到,贺拔岳所率领的仅有一千人的军团,会改变中国历史的走向,爆发出耀眼的将星。宇文泰、李虎、侯莫陈崇、赵贵、于谨、王雄等正是出身于这只队伍,他们后来成为关陇集团的中流砥柱。

尔朱荣和孝庄帝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最终,尔朱荣因为自大被孝庄帝亲手诛杀,孝庄帝也被尔朱兆所杀,高欢从晋阳起兵击败了尔朱氏,拥立元修为帝,是为北魏孝武帝。

高欢走的也是权臣之路,因此与孝武帝的矛盾尖锐。为了消灭高欢,公元533年(永熙二年)孝武帝刺破胸前皮肉,取出部分血肉,交给贺拔岳,以此为信,密令他除掉高欢,并任命贺拔岳为都督二雍二华二岐豳四梁三益巴二夏蔚宁泾二十州诸军事、大都督。此时贺拔岳开始整合关陇地区的军事力量,包括原来六镇的力量,关陇集团开始形成。

永熙三年(534年),在高欢离间下,贺拔岳在平凉被侯莫陈悦暗杀,其后夏州刺史(夏州为今内蒙古统万城)宇文泰进入关中,接手了贺拔岳的旧部。同年(534年),北魏孝武帝因为与高欢关系失和而西奔关中长安,投靠宇文泰。宇文泰被授为大丞相之职。同年(534年)十二月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高欢在逼走孝武帝后,立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史称东魏。至此,北魏正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当时宇文泰主要面对两大难题:

①对内:公元534年,当宇文泰带领核心军将集团从夏州(今内蒙古统万城)来到关中后,他面临的形势是关中当地一个一个的汉人豪强集团,而宇文泰带领的以鲜卑将士为主的武川军人集团实力相对较弱。

②对外:当时西魏在兵力财力上远不及高欢集团控制下的东魏,在文化上也不及南方的萧梁。

为解决这两个问题,稳定关中秩序,巩固统治,进行一系列改革,用儒家文化将不同民族融合,儒家周礼来改造中央官制,加强关陇、鲜卑贵族和关陇汉族世家大族以及河东世家大族的团结,组成关陇统治阶级的联合战线。影响中国数百年的关陇集团正式形成。

宇文泰设立柱国之职。因为宇文泰总领诸军,而元欣为西魏皇族,兵权受到限制,剩下的六人每人统领两名大将军,即组成了所谓的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之制。

八柱国: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

十二大将军:元育、元赞、元廓、宇文导、宇文贵、李远、达奚武、侯莫陈顺、杨忠、豆卢宁、贺兰祥、王雄。

《后魏书》云:“西魏大统八年,宇文泰仿周典置六军,合为百府。每府一郎将统之,分属二十四军,开府各领一军。大将军凡十二人,每一大将军统二府,一柱国统二大将军,凡柱国六员,复加持节都督以统之。

 关陇贵族集团的最终形成,与府兵制的建立息息相关。集团的上层精英们通过府兵制而与土地发生关系,巩固了其经济基础与军事基础;又通过相互之间的联姻,编织了一张几乎涵盖整个国家自皇帝以降的全部统治者的关系网。集团内部核心人物间确立的姻亲关系,则更加关陇集团的凝聚力,保持其势力在之后的百余年时间里一直长盛不衰。这其中的代表便是独孤信。独孤信为西魏八柱国之一,他的长女嫁与宇文泰的长子,即后来的北周明帝宇文毓;四女嫁与同为八柱国的李虎的儿子李昺,即唐高祖李渊的父亲;幺女则嫁给了十二大将军之一的杨忠的儿子,即隋文帝杨坚。“三代皆为外戚,自古以来,未之有也。”其他如杨坚长女嫁与北周宣帝宇文赟,李渊妻窦氏的父亲窦毅尚宇文泰第五女襄阳公主等等,不胜枚举。在这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中,产生了从西魏到北周再到隋,直至唐初的新一代门阀贵族,而这几个时代的皇室后族大多都出自这些家族------宇文泰子孙为北周皇族,李虎子孙为唐朝皇族,大将军杨忠子孙为隋朝皇族,北周历代皇后多在这些家族中产生,隋文帝的皇后与唐高祖李渊之母都出自八柱国里的独孤信。

皇权要发展,就必须挣脱关陇集团的束缚。隋唐之际的几代皇帝(如隋朝文帝、炀帝,唐朝太宗),都曾尝试过遏制关陇集团的势力。关陇贵族集团在经历了数十年的昌盛之后,至唐初已渐露败落之象。唐高宗时期长孙无忌出任顾命大臣,是关陇集团最后的闪光。但随着势力的膨胀,长孙无忌逐渐被高宗忌惮,再加上不肯支持高宗废王立武,最终被高宗、武则天除掉。唐朝玄宗时期,府兵制逐渐被募兵制所取代,而关陇贵族集团,经过武则天时期的打击以及科举制的发展,其影响力也渐渐消失了。

关陇集团的衰落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关东豪族与寒族的崛起。

  隋朝的建立,河东世族是其主要支持者之一。到了唐王朝建立的时候,山东豪族已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潜在力量。从晋阳起兵时的裴寂、刘文静、唐俭,到后来的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勣等,均可为山东豪族的代表。虽然对于关陇集团来说,山东豪族集团仍处于长期受压抑的附属地位,但山东集团在不停的积蓄实力,随时都有可能将其摧毁。

  隋末的大动乱,为寒族的崛起提供了契机。如后来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勋臣的尉迟敬德“大业末,从军于高阳,讨捕群贼,以武勇称,累授朝散大夫。”秦琼“大业中,为隋将来护儿帐内。”都是下层军官出身;程知节“大业末,聚徒数百,共保乡里,以备他盗。”为乡里豪杰。此外,太宗时更加注重通过科举铨选人才。这使得更多的寒族子弟入朝为官,太宗因之有“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的感慨。这些寒族的出身为关陇集团所不齿。因此,他们更倾向于山东豪族集团。

  其二,府兵制的没落与胡族蕃将的出现。

  府兵制是关陇集团赖以存在的根本。自北周至唐,虽经过周武帝、隋文帝、唐太宗的改革,但府兵制已渐渐趋向瓦解。隋文帝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军队长期没有战事,军人得不到锻炼,每日养尊处优,军队的战斗力大幅度下降。到了唐太宗时期,府兵已不堪征伐。因此,贞观四年(629)之后,太宗引用蕃将(如阿史那杜尔、契苾何力等)以增强府兵的战斗力。而胡族蕃将力量的强大,逐渐削夺了关陇集团的军事力量。这成为其衰败的重要原因。

  其三,关陇贵族集团的内部衰腐。

  在长达百余年的时间里,关陇贵族集团的上层逐渐失去了其游牧民族的骑射优势,为博大精深的汉族儒家文化所同化。尤其是在隋灭陈一统天下之后,擅长文辞之业的江左士族大量涌入关中,更加速了其汉化的过程。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于志宁和令狐德棻。于志宁的曾祖为西魏八柱国之一的于谨。其家族在隋时“大将军已上十余人,称为贵戚。”而于志宁则为两代太子师,“雅爱宾客,接引忘倦,后进文笔之士,无不影附。”成为当时的文坛领袖。令狐德棻“代为河西右族”,其祖父整“幼聪敏,深沉有识量。学艺骑射,并为河右所推。”后为北周大将军,始、丰二州刺史。德棻则“博涉文史,早知名。”为唐初著名史家,“暮年尤勤于著述,国家凡有修撰,无不参预。”

7

北魏时期主要籍贯位于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或称为六盘山)周围的门阀军事集团的总称,当时为了保障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的安全,在沿边地区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北部、内蒙古南部建立了六个军镇,合称六镇(武川镇就是其中之一)。这批军事贵族以武川镇军人为班底,定居关中,胡汉杂糅,文武合一,互相通婚,在中国历史上发挥过重大作用,史学界对它有一个固定的说法,叫做"关陇贵族集团"。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皇帝都出自这个集团,其中,西魏、北周和唐朝的始祖都是柱国,而隋朝的始祖是大将军。

虽然历史上称呼宇文泰和高欢建立的两个魏国叫做西东魏国,但两边其实都是盗版的北魏,都是傀儡政权。原来的北魏的皇室现在只不过是个受人摆布的幌子。 幌子的背后是一个大的集团,这个集团叫做关陇集团,全称关陇军事贵族集团。

关陇集团是一个政治统治集团亦称关陇六镇集团、六镇胡汉关陇集团或武川镇军阀。武川镇军阀之名来自清代考据学史家赵翼所著的廿二史箚记卷十五,其中提到“北周隋唐皆出自武川”。陈寅恪再提出新学说,用以阐释西魏、北周、隋、唐三代政权的特点。关陇集团一词为陈寅恪命名,关陇集团是一个政治统治集团,最早源自宇文泰的八柱国,由北魏六镇武将、代北武川镇的鲜卑贵族和关陇地区豪族如京兆韦缜、河东柳泽、太原郭彦、武功苏椿、河内司马裔、敦煌令狐整等所组成。

十二大将军具体为元育、元赞、元廓、宇文导、宇文贵、李远、达奚武、侯莫陈顺、杨忠、豆卢宁、贺兰祥、王雄,皆世之名将。其中杨忠即为隋文帝杨坚之父。

8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最早的关陇集团指的是北魏时期主要籍贯位于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周围的门阀军事势力称之为“关陇集团”。整个北魏,西魏,北周,隋,唐这五个朝代基本上都是被关陇集团所控制。强大到不可思议。
  • 说起关陇集团,不得不提宇文泰。
  • 正是此人将以前北魏贺拔岳组织的关中军人和豪族联合起来,改组成一个胡汉融合的政治军事集团。集团成员包括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著名的八柱国);元育、元赞、元廓、宇文导、宇文贵、李远、达奚武、侯莫陈顺、杨忠、豆卢宁、贺兰祥、王雄等(十二大将军)。这些人出则为将入则为相,是真正的把控朝局的贵族集团。其中,宇文泰是北魏,西魏的实际掌权者,北周的开创者,其后代为北周皇族。
  • 下面????是与隋唐有关的关陇集团名人榜。
  • 杨忠是隋文帝杨坚的父亲,其后代是隋朝皇族;
  • 李虎是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其后代是大唐皇族;
  • 李弼是隋末瓦岗军首领李密的曾祖父;
  • 独孤信的三个女儿分别做了北周、隋、唐的皇后,长女为北周宇文毓的皇后,第四女为李渊之母元贞皇后,第七女为隋文帝的文献皇后独孤迦罗。
  • 还有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的父亲是长孙晟、隋唐知名将领贺若弼、韩擒虎、李靖等也都是出自关陇集团。
  • 看了这么多,大家终于知道了吧!这关陇集团简直就是逆天的存在,整个隋唐都是他们在掌控。
  • 后来到了隋朝,隋文帝统一了全国,关陇集团内部已开始出现分裂,到隋末唐初更是大打出手。李渊最后赢了,建立了大唐,到高宗李治时期,开始大幅度消减关陇集团的影响和实力,至长孙无忌死后,除了李唐贵族外,其他关陇集团已经日落西山,难有作为了。后来唐末的黄巢起义军,攻占了长安城后对包括关陇贵族集团在内的门阀士族们进行大肆屠杀。这些几百年的门阀士族们至此也算是走到了尽头,最后直至宋代完善了科举制度后,才真正消除了这些贵族门阀政治制度。

9

关陇集团就是一个拥有强大政治、经济、军事影响力的豪强地主集团。

关陇集团的创始人:宇文泰,李虎,杨忠等人。宇文泰子孙即后来的北周皇族宇文家族。

北朝北魏末年,连年激烈征战。掌握西魏大权的丞相宇文泰,为了把迁徙到关陇地区的北方“六镇”武将和关陇土著豪族的力量统一起来,组成了以八柱国为核心,以大将军、开府为主要成员,以府兵系统为基础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称为关陇集团。

李虎孙子叫李渊;杨忠儿子叫杨坚。所以说,北周宇文氏、隋杨氏、唐李氏诸皇帝均属于这个集团的核心成员。

关陇集团是一个政治统治集团,也被称为关陇六镇集团,

六镇一般指沃野、怀朔、武川,福明、肉轩和黄槐。

唐代李世民时期,关陇集团势力达到顶峰。当时,孙无忌和褚遂良都是关陇贵族的成员,他们都在宫廷中担任重要职务。

武则天登基称帝后,清洗了关陇集团,关陇集团退出了历史舞台。

关陇集团最终崩溃的主要原因是,它的权力太大,威胁到皇权。

纵横中国几百年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共创造出四个王朝,分别是西魏,北周,隋,唐。


10

关陇集团是北朝后期关中陇右的军事贵族集团,其成员出将入相,先后建立了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

关陇集团里,权臣遍出。最早的权臣就是关陇集团的建立者,西魏的实际掌控人宇文泰。宇文泰与高欢争雄,军事才能不及,但政治才干出类拔萃,所以东西并立,开创关陇集团的基业。

宇文泰之后,又有宇文护三年杀三帝、杨坚篡位登基这种权臣,他们都是权倾朝野,说一不二。等到出自关陇集团的唐国公李渊建立大唐,关陇集团又一次君临天下了。

在唐朝初期,关陇集团依然拥有很庞大的势力。其代表人物就是唐太宗李世民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出自关陇名门,又与李世民是布衣之交,是唐朝开国功臣,集合了贵戚、勋旧、功臣于一体,唐太宗极为倚重他,临死前,特意把太子李治托付给他,托孤于长孙无忌。

关陇集团最早称“关陇六镇”、关陇六镇这批军事贵族以武川镇军人为班底,定居关中,胡汉杂糅,文武合一,互相通婚。所以叫做'关陇贵族集团'。是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周围门阀军事集团的总称,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皇帝都出自这个集团。四个王朝的更替,背后的核心原因都是这个集团在主导。

隋炀帝杨广长安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兴建东都洛阳城,杨广的迁都洛阳之举,核心原因就是要摆脱关陇集团的控制。隋朝的建立与取得了关陇集团的支持有很大因素,杨家本身就是代表着关陇贵族的利益。关陇贵族门阀当时控制着朝政,杨广登基后为了摆脱关陇集团的控制。选择了把政治中心迁往东边的洛阳,走出长安这个贵族的老巢。这与秦献公将秦国的都城从雍迁到栎阳原因是相同的。以结果来看,显然杨广失败了,以关中人为主体的骁果军发生叛乱,杨广被杀,隋朝灭亡。

直到唐朝中后期边镇节度使的出现,关陇集团外朝军事势力才有所下降。但朝内高官一直是关陇集团的囊中之物。直到唐朝末年,关陇集团才被黄巢义军连根拔起。这个左右西魏、北周、隋朝、唐朝的400年政治集团彻底烟消云散。

明面上西魏、北周、隋朝、唐朝四朝都是禅让改朝换代。且关陇集团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其长女为北周明帝皇后,四女为唐高祖李渊之母,七女为隋文帝杨坚的皇后。看起来即像国事又像家事。实际上西魏、北周、隋朝、唐朝四个朝代的兴替,就是关陇集团为了既得利益寻找代理人继而轮流坐庄的一个过程。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