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宫从曹操时称孟德,从吕布时称奉先,而不称主公,主要原因是当时曹操和吕布处境都很差,而陈宫跟随曹操及吕布只是暂时,因此陈宫才不以主公相称。

一.称主公与称字的区别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各诸侯纷纷起兵谋求天下。此时,各诸侯与其追随者之间,尊卑明显,追随者大都以主公尊称诸侯,以示忠心。

据《仪礼·士冠礼》记载,古代小孩到了三个月,其父母会给小孩起个名字;小孩到行冠礼时,一般会请本族德高望重的人帮忙取字。在古代用“字”称呼别人,是一种礼仪上的尊敬,不但平辈可以叫,而且晚辈也可以叫。

可见,称主公是追随者对诸候的尊称,而称字则是礼仪上对别人的尊敬。使用不同的称呼,体现了被称呼人的不同位置。

陈宫对曹操及吕布,都使用字来称呼,说明陈宫并不想长期追随曹操或吕布。

二.当时曹操的处境非常差,陈宫只是暂时追随曹操,因此不以主公称呼

据捉放曹描述,曹操刺杀失败后,被官府四处通缉捉拿,可以说是亡命天涯,处境非常差。而陈宫就是捉拿曹操的县令,出于仰慕,陈宫决定放了曹操并弃官追随。

但是,没多久,陈宫与曹操逃难到吕伯奢家,并杀了吕伯奢全家,随后陈宫深夜出走离开了曹操。

由于曹操当时在逃难中,十分落魄,同时,陈宫又是暂时追随,因此,陈宫以孟德称呼曹操,而不用主公。

三.吕布不是陈宫的心中明主,所以陈宫以奉先称呼吕布

吕布多次杀主求荣,名声不好,无人敢收入麾下,当时吕布被人抛弃,处境不好;吕布本人有勇而无谋,听老婆话,陈宫曾多次献计,但是,许多好计都被吕布放弃或搅乱,最终被曹操所杀。吕布并不是陈宫的理想追随对象,或许陈宫本意只是希望用吕布来对抗曹操。

陈宫只是暂时追随吕布,也想离开吕布。当时吕布的部下发生叛乱,后来被成功平息,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吕布发现陈宫也参与了叛乱。

可见,吕布并非陈宫心中明主,陈宫也在考虑投靠其他人,因此,陈宫平常便用奉先来称呼吕布,而不用主公

总而言之,不管曹操,还是吕布都不是陈宫心仪的“主公”,心中不存尊敬,陈宫投靠都只是暂时,随时可能离开。因此,陈宫对曹操和吕布心中不敬,平常言语上便会用字来称呼。

以上是@凝沙成石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您有不一样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讨论。喜欢本文的朋友,帮忙点个赞,或关注一下!

最佳贡献者
2

陈宫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从他被俘后坚决不投降就能看出来。但是他不适合参与政治斗争,为人太过正直,嫉恶如仇,看不惯尔虞我诈。他把自己看好的人当朋友,比如舍命救曹操,忠心跟随吕布,因此直呼其名也很正常。




3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分析分析陈宫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国演义》中的陈宫,是个智略出众的角色,经他之手策划的濮阳一战,若不是吕布眼神不济,曹操恐怕当场就交代了。

然而,作为一个次要角色,罗贯中不可能耗费太多笔墨来描述陈宫的个性,因此,我们就得翻翻史书,看看能找到些什么。

陈宫其人,在正史中无传,他的事迹,散见于《后汉书》、《三国志》的多篇列传中,后来又被《资治通鉴》收录。我们暂且以这些正史为蓝本,来看看陈宫的真实面目。

陈宫这个人,是个“非典型”谋士——《后汉书》中记载,陈宫“刚直烈壮”,往好处说,是有原则、有血性,往坏处说,就是直性子加急脾气,和读者心目中老谋深算的形象着实有些差距。

另外,陈宫从年轻时起,就“与海内知名之士皆相连结”,人脉广、路子野,怎么看都不像是个安分的人。

曹操最初重用陈宫,大概和他这些特点颇有关系——《三国志.武帝纪》里曾经说了这么一件事,刘岱死后,兖州无主,陈宫跑去找曹操,自告奋勇:“现在兖州没有管事的,朝廷也没工夫管这里,我愿意去做做游说工作,帮您争取个兖州牧干干,从这里出发,您肯定能成就霸业!”

这事看上去就有点悬,但陈宫四处奔走,一顿神侃,居然真的给曹操办成了。

陈宫这么干,使劲往小了算,也能扣个“目无朝廷、私授官职”的罪名,可见,陈宫对于朝廷法度之类的事情,也不怎么当回事。

这样性格的一个人,又有大功傍身,直呼曹操为孟德,简直太正常不过。而曹操正是用人之际,自然也不会跟他计较。

然而,随着势力的不断扩大,曹操的另一面也不断暴露出来——陈留名士边让就因为讽刺了曹操几句,不仅丢了脑袋,连老婆孩子也一起没了命。

陈宫一看曹操这副架势,再想想自己平时的作派,不禁出了一身冷汗:说两句风凉话就满门抄斩,像我这样,岂不是要诛九族?

于是,陈宫干脆先下手为强,联合张邈等人,趁曹操东征徐州之际,“潜迎布为兖州牧”(《资治通鉴.卷六十一》)打了曹操一个措手不及,不仅地盘一度只剩下鄄城、范、东阿三个城,在濮阳还差点翻了车。

刚投靠吕布便立下如此大功,陈宫自然是志得意满,在面对吕布时称呼随便一点,简直不算个事。

史书和演义中虽然没有明说吕布的想法,但以常理揣度,吕布恐怕也不怎么高兴,否则到了后期,就不会把陈宫晾在一边,“(陈宫)为布画策,布每不从”(《后汉书》),才最终导致了白门楼上、英雄末路。


衔笔说:用现在的话来说,陈宫是个非常优秀的创业合伙人,但所谓“成功易、守功难”,陈宫对曹操、吕布不称主公,恐怕就是因为摆不正自己的位置,才会落得如此下场。


我是衔笔书史,欢迎大家留言讨论,觉得好的麻烦点个赞再走~

4

真儒者以“帝师”自居,只是世人都盯着“犬儒”,故有此一问。

5

陈宫的双重身份

一是在《三国演义》中与曹操一见钟情直呼“弃此县令,随公去图大事”,放弃公务员身份与囚犯私奔,这是何等的豪气云天。在成为阶下囚时,面对曹操的威胁又说“吾身既被擒,请即就戮,并无挂念。”又是何等的英雄无悔。二是在《三国志》中记载“兴平元年,太祖复征谦,邈弟超,与太祖将陈宫、从事中郎许汜、王楷共谋叛太祖。”,就是说陈宫乘着曹操征讨陶谦的时机,与张邈等共同背叛曹操。这个时间线与《三国演义》冲突甚多,演义中说陈宫是杀吕伯奢全家后陈宫当即宣布与曹操分道扬镳,而三国志中却是跟随曹操直到入主兖州,并在兖州背叛了曹操,试问你信演绎多些还是信正史多些?(《三国志》属于二十四史之一)

陈宫的矛与盾

岱既死,陈宫谓太祖曰:“州今无主,而王命断绝,宫请说州中,明府寻往牧之,资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业也。”宫说别驾、治中曰:“今天下分裂而州无主;曹东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宁生民。”鲍信等亦谓之然。《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陈宫一方面劝曹操入住兖州,一方面又说服兖州官吏迎曹为兖州牧。可见在兖州一事上陈宫居功甚伟,而曹操亦是“待陈宫如赤子”。

宫说邈曰“今雄杰并起,天下分崩,君以千里之众,当四战之地,抚剑顾眄,亦足以为人豪,而反制于人,不以鄙乎。今州军东征,其处空虚,吕布壮士,善战无前,若权迎之,共牧兖州,观天下形势,俟时事之变通,此亦纵横之一时也”邈从之。《三国志·吕布传》

没想到的是六月的天小孩的脸,陈宫很快又背叛了曹操,为兖州迎来了新的主人--吕布。并且迎接主人的话语与迎接曹操的何曾相似:“曹东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吕布壮士,善战无前,若权迎之,共牧兖州”,都是先树立一个光辉伟岸的形象,而后劝他人投靠。这是陈宫矛盾人生的开始,不断用自己之矛攻自己之盾。

所以陈宫与曹操的恩情看起来都是露水情缘,总会被雨打风吹去的,那么何来“主公”一说,陈宫的“主公”非他人正是他自己!

萌将曹性反萌,与对战,萌刺伤性,性斫萌一臂。顺斫萌首,床舆性,送诣布。布问性,言萌受袁术谋。谋者悉谁?性言陈宫同谋。时宫在坐上,面赤,傍人悉觉之。《三国志》

吕布的部将郝萌起兵反吕,后被高顺斩杀。在审问郝萌部将曹性时,曹性说:陈宫是同谋。哈哈,这一句话说的当时在场的陈宫面红耳赤,你说如果陈宫心中无鬼他面红个什么劲?

太祖自征布,至其城下,遗布书,为陈祸福。布欲降,陈宫等自以负罪深,沮其计。

吕布欲要投降曹操,但陈宫感觉自己得罪曹操的太多,出面阻止吕布降曹。吕布当时可是陈宫的老板啊,但是陈宫首先考虑的不是保全实力、缓图再讨,而是打自己的小算盘打的哗哗作响,以至于吕布城破后被杀。

这样看来陈宫能够喊吕布一句“奉先”已经是高看吕布了,又谈何“主公”一谓!

公台、公台,不为公、只为登台


陈宫字公台,东郡人也。刚直壮烈,少与海内知名之士皆相连接。及天下乱,始随太祖,后自疑,乃从吕布,为布画策,布每不从其计。下邳败,军士执布及宫,太祖皆见之,·················宫曰:"请出就戮,以明军法。"遂趋出,不可止。太祖泣而送之,宫不还顾。宫死后,太祖待其家皆厚于初。《典略》(鱼豢著)

短短数语,讲完了陈宫的一生。陈宫先随曹操,后自疑弃曹,再从吕布,最后下邳战败被杀。

看来陈宫的一生,辗转反侧,他人皆为过客,从没有真命的“主公”出现,故而陈宫从曹操时称孟德,从吕布时称奉先,从不称主公。

6

陈宫和曹操最初的关系属于朋友性质的。当黄巾之乱肆虐兖州的时候,是陈宫首先站出来,提议迎曹操入兖州。而在曹操进入兖州之后,他更是全力支持,从而让曹操在兖州彻底站住了角。

从这个角度来讲,陈宫对曹操有恩,而且是大恩。两者属于朋友关系,陈宫根本没必要称曹操为主公。

况且在曹操进入兖州的时候,汉朝虽然陷入了混乱,但还没有完全大乱。曹操是一地刺史,而且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同。在这种情况下称主公,不是直接背叛大汉吗?而陈宫作为汉朝的臣子,岂会称曹操为主公?其实,除了个人的家仆,是不会有人轻易会叫主公的。

而陈宫跟从吕布的时候,当时大汉的混乱程度更超其他,在这个时候喊主公变成常事。但陈宫迎吕布入兖州,并不是觉得他是多么英明的主子,而是当时背叛曹操的人里面都是文臣而没有领军打战的将军。或许当时的陈宫更看好张邈而不是吕布。

从始而终,陈宫都没有认主,包括后来逃到徐州。陈宫和吕布一直都是合作的关系。具体例子可以看郝萌反叛的时候,曹性竟然说反叛的参与者里面有陈宫,而吕布最后竟然没有惩罚他。

可见,陈宫没有像三国演义中的那样对吕布那么忠心,两者就是单纯的合作关系。从这个角度上讲,他也没必要叫吕布主公。

这是从有主公这个角度上分析上,但汉末是否真有主公这个称号,至少从史料上无法得到准确的答案。或许这仅是罗老的一个创意,真实的历史中根本没有主公这个称号。

7

陈宫是一个性情中心,有才华,没坏心,从古至今,这样的人是最难得的,他们是真实做事的人,不会在嘴巴上口腹蜜剑,这样的人会活出自己内心的真我,根据良心的判断好与坏,没有坏心没有背地捅刀的使坏。如果我是贤明的主公,我也会重用这样的人,但贤明的主公极少,大多喜欢阿谀奉承的臣子。

8

陈宫称呼曹操为孟德是因为两人关系亲近,称呼吕布为奉先则是为看不起。

陈宫在三国时虽然没有留下和诸葛亮,司马懿等谋士同等的足迹,但性格刚直,足智多谋,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更重要的是他慧眼如炬。

陈宫第一个为之谋划的人便是曹操。《三国演义》中曾详细描述了陈宫跟随曹操的原因:曹操当时被董卓派来的人抓捕,便逃到陈宫所管辖的地方,而那时的陈宫还是个县令,可后来因为看见曹操,被他的政治格局以及高度的敏锐力所折服,认为不久的将来曹操将成为乱世中一个雄起的英雄。于是陈宫便辞去县令之位,跟随曹操闯荡。

从某种意义上说,陈宫和曹操的关系是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陈宫认识并心甘情愿跟随曹操看中的不是他的势力,亦不是他的家世背景,而是他这个人。他欣赏曹操的谋略,他感慨自己在政治上与他不谋而合之处,他亦甘愿为之献策。曹操收取兖州很大一份功劳都是陈宫带来的。起初两人是相互欣赏,一个认为自己跟随之人会是乱世英豪,一个则惜才爱才,认为自己所得之谋士对自己大有裨益,所以不仅仅是主公和下属的关系,两人其实是知己,是朋友,相互欣赏,很多想法不谋而合。

可是,最终却抵不过三观不合,曹操虽然有爱才之心,可生性多疑,又说出:“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愿天下人负我”之话,这怎能让陈宫安心为其卖命?先是仅仅因为磨刀声就杀了吕伯奢一家,而丝毫不顾及别人自己在逃亡中的救助,后又因为兖州名士批议曹操是宦官亲缘出身背景杀害数名名士,而这大部分人还和陈宫有着不错的情谊。陈宫自认为看清了曹操奸诈的一面便毅然串通他人改投奔吕布。

吕布的出现对当时的陈宫来说应该是最好的选择,刘备在当时还没有发展起来,而吕布虽然没有大的领土和势力,但是手下跟随的士兵,将领多。加之吕布就是一个只会打仗不懂谋略之人,而陈宫则恰好相反,他们两个一结合简直就是完美,所以,考虑了种种原因以后,陈宫投奔了吕布。前期时吕布确实对陈宫的出谋划策言听计从,可是到后来,吕布慢慢开始刚愎自用,听信妇人之言,不管不顾陈宫的意见,随之也就引来了杀身之祸。

建安三年十一月,接连打了数日,吕布军队涣散,能力不足,便起了对曹操投降的念头并登上城门对曹军说:“你们不要这样逼迫我,我要向明公自首。”

这种做法无疑是饮鸩止渴,陈宫晓之以理,对吕布进行劝阻:“曹操不过是个逆贼,怎么配称明公!我们现在投降,就好像用鸡蛋去敲石头,岂能保住性命!”

但无论是投降还是拼死反抗都撑不了几时,而吕布也是必死无疑。可悲的是,吕布一个名将在被曹操抓捕之时还放下身段求饶,而陈宫一个小小的谋士虽然也同是面临死亡却不见一分一毫的惧怕。

虽然陈宫不耻曹操的小人行径但是无法否认他的才能,尽管陈宫弃曹操投奔吕布但依然无法改变他看不上吕布一介莽夫的事实。而如果称呼主公的话会有明显的君臣之别,其实不论是曹操还是吕布,陈宫本身是不愿意以臣子的身份居之。对曹操是出于欣赏而心甘情愿,对吕布则是无可奈何的最好选择。

9

陈宫是一个自视清高的人。心中一直在追寻一个理想的明君。属于浪漫主义色彩的。


10

在陈宫心中两人并非明主,因此虽然辅助却并没有认主,称呼自然是表字而非主公。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