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因为读书而得换个生活环境,对她伤害降到最小?

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因为读书而得换个生活环境,对她伤害降到最小?

2020-09-10 12:39阅读(63)

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因为读书而得换个生活环境,对她伤害降到最小?我女儿从出生就和我一起一直待在农村娘家,今年开春准备带回城市读书,因为疫情就在家里读了这学

1

告诉孩子,换一家幼儿园有更多好玩的玩具,更好的老师,能大的游乐场地,能交更多的小朋友,正确引导就好

2

原谅我读书少,没大看明白啥意思⊙_⊙

3

廖丽娜从怀孕两个月开始,就与肚子里的孩子说话,这就是廖丽娜式的胎教,她没有听什么胎教音乐,她就是每天摸着肚子,感觉是摸着孩子的头,对孩子说她每天的所见所闻,心路历程,事无巨细,就像对多年的老朋友诉说衷肠。

后来她的丈夫也加入这个模式,她丈夫每天出门工作前,会摸着廖丽娜的肚子,就像摸着孩子的头,对孩子说:“孩子,爸爸要去上班了,你要乖乖的,听妈妈的话!”,她丈夫晚上回家来,也会摸着廖丽娜的肚子,对孩子说:“孩子,爸爸下班了,你今天有没有乖乖的听妈妈的话?今天爸爸遇到一个事……”

瓜熟蒂落,廖丽娜的孩子出生后两个小时,就醒了,廖丽娜因为是剖腹产,还在昏睡中,孩子扯着嗓子哭泣,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怎么哄,孩子都止不住哭泣。廖丽娜的丈夫之前守了两天一夜,见孩子平安出生,就回家洗个澡,当他回到医院,在病房门口听到孩子哭泣时,他说:“孩子,爸爸来了,别怕!”,孩子就停止了哭泣。

廖丽娜生孩子时,那个医院病床紧张,她住的是三个产妇的病房,一到晚上,旁边两床的孩子就夜嚎狼,哭闹不休,吵得他们的大人们也不得睡,忙乎一夜。廖丽娜的孩子当时听到旁边的孩子们的苦闹声,也嘴巴扁了,刚想哭,廖丽娜就搂着孩子说:“那两个小朋友不乖,大晚上不睡觉,我们宝宝最乖,我们睡觉!”,孩子就不扁嘴,不哭了,与廖丽娜睡觉。

廖丽娜在家带孩子时,如果她忙着做家务,就会对孩子说:“妈妈要去做家务了,妈妈放广播给你听啊!”,然后,廖丽娜就把广播开到很小声,放给孩子听,她就去忙家务,忙一会家务又来看一眼孩子……

廖丽娜每次要准备给孩子换个环境,接触新的人,都会提前三个月以上,每天对孩子说几遍,比如:“妈妈要上班,没有时间白天带你,所以要送你去幼儿园,那里有好多小朋友和你玩,还有好吃的,等妈妈下班,傍晚的时候,就会去接你回家。”,廖丽娜也经常带孩子去那个幼儿园的围墙边,看里面的小朋友做游戏,廖丽娜告诉孩子:“这就是你以后要上的幼儿园,你看那些小朋友玩得多开心啊!比你一个小朋友在家玩得开心多吧?”,孩子就很期待上幼儿园的样子。孩子是一岁九个月去上幼儿园的,不哭不闹,高高兴兴地去,高高兴兴地回。

有一次,孩子的外婆要带孩子去外地亲戚家住几个月,当时,孩子两岁,廖丽娜提前两个月,每天都对孩子说好几遍:“孩子,你准备要跟外婆去外地亲戚家玩,你要记得,不管去哪里,不管外婆有没有拉你的手,你都要拉紧外婆的衣服,跟紧外婆,不要走丢了,外面会有坏人骗小孩、抢小孩去卖,那就见不到爸爸妈妈了。如果碰到那样的情况,要跑去找警察叔叔,找保安叔叔,跑去人多的地方,大声喊“你被坏人抢了,你要告诉大家,你家在哪个城市,你爸爸妈妈的名字和电话……”。后来,外婆带孩子从外地回来,外婆对廖丽娜说:“大家都说,你这孩子丢不了,不管去哪,都拉着我的衣服,跟我寸步不离!”。

孩子一天天长大,从会走路开始,廖丽娜就没抱过孩子走路,都是让孩子自己走;从上幼儿园开始,孩子就是自己背自己的书包不管那书包多重;高中住宿学校,每周往返学校与家里一次,都是孩子自己坐公交车来回,如果生病了,孩子自己去学校附近的医院看,或者自己平时与体育老师关系好,请老师开车送他回家;廖丽娜经常带孩子去旅游,从找火车、飞机、座位等,都是孩子去做,孩子把妈妈安排好……

从初中开始,孩子就很明确他将来要走的路,并为之奋斗,高考,孩子跟着学校大巴车去考,考试完,估分,填志愿等,都是孩子自己做,最后,孩子就读的大学,就读的专业,都是孩子自己填的第一志愿。

廖丽娜白天上班,晚上陪孩子就是陪到小学五年级,然后孩子自己管理自己,廖丽娜就全身心赴在工作上,努力了五年,升到管理层。

廖丽娜全身心赴在工作上后,孩子放假回家,就是自己去菜市场买菜,自己做饭。在学校住校时,孩子自己洗衣服、床上用品等。

孩子小的时候,廖丽娜陪着孩子看慈善的动画片(这是廖丽娜去慈善组织找来的,没见市面上有卖过),看国学讲座等,带着孩子去做善事、去做义工,晚上给孩子讲睡前故事,廖丽娜也多是讲慈善的故事,孩子非常善良地长大。

从去年香港的事,到今年的疫情,可以看出来,孩子非常爱国,爱人民。孩子从小参加各种兴趣班学习,得到很多老师、教练、队友的爱护……

老人们说:“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上美好,那就是一幅美好的画;你在上面涂鸦丑恶,那就如你所愿。”

教育,不光是学校的事,不光是老师的事,家庭教育、父母家人的教育也至关重要,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