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年间,魏忠贤是主张收工商税的,而且主要的国库收入还是靠工商税和海税,如果没有工商税和海税,辽东的战争根本没法子打。那时海禁也是开放的,沿海一带的海上贸易其实很火爆,海税占了总税入的大部分,其他工商税还比较少。那时还有专门官兵组织打击海盗,也就是所谓倭寇,其实所谓倭寇并不是日本人,很多都是海盗。
可惜的是,那时皇帝、阉党都顾着和代表大地主阶级(两淮盐商、东南沿海大商人主要还是官僚士绅集团)和大商团(比如晋商)的东林党官僚士绅斗争,结果所有的人,无论是皇帝、阉党还是东林党,都只将征收工商税当作政治斗争打压对手的武器,而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市场经济产业发展的需要,更没有鼓励小资产阶级发展的政治措施,农民仍然还在土地上打滚。
到了崇祯时代,主张征收工商税的阉党全盘失败,工商税不再征收,海禁重启,海税这一块最大的收入也断了。崇祯的国库收入靠打击阉党抄家,但很快难以为继。崇祯算是自毁长城。前任皇帝好不容易启动的工商税务,他没有想着去维护,反而开了历史倒退车。海禁重启名义上是遵照祖制,实质上是崇祯本人认为海上贸易是倭寇横行的温床,辽东战事导致他更加不愿意东南出现战事,哪怕是小小的倭寇袭扰。
崇祯之前的几个皇帝其实是有工商意识的,还有天启皇帝爱好工匠活,不能仅仅以爱玩来看,那个时候已经有皇帝逐渐意识到农业之外,工业和沟通工农业的商业的重要性。如果能够发展工商业,使得农业也会有产业化大发展,所谓小冰河时期是可以度过的,但毕竟那时的先人也仅仅有意识,没有成熟的产业化思考。
以中国古代的标准来看,崇祯是个好皇帝,勤勉有气节也有魄力,但很可惜他不太明智。他不如天启。如果去考察明朝的皇帝,就会发现名气越大的皇帝,其实都是标准的古代所谓明君,比如嘉靖皇帝,但都是工商意识较浅的,主要就是搞好内需,而那些名气不那么响亮的,比如隆庆皇帝,却是工商意识比较强的,海禁贸易就是他开放的,自他开始后国家海税逐年快速增长,海外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