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诚邀!
忽必烈作为元朝的开创者,其军事能力绝对是毋庸置疑的,能在他的亲兄弟、堂兄弟们脱颖而出建立一个新国家,过人之处就不必多赘述,忽必烈继承了成吉思汗的优良基因,不但军事能力突出,而且在用人方面可以做到任人唯贤,无论是蒙古族还是汉族,只要有能耐,他都愿意接受对方的意见,尤其是汉族志士的建议,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胸襟,因为当时整个社会的阶级、民族观念等级是非常森严和明显的,忽必烈能力排众议启用汉族有识之士,本身就说明了忽必烈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帝王。
按照历史记载,忽必烈是在1274年三月份攻打日本,当时虽然还未建立大一统,忽必烈还是属于蒙古帝国的一份子,只是战略需要不同,忽必烈承担了经略中原的任务。但当时能和南宋并列称雄的国家诸如西夏、金国、大理和北边的高句骊,都被蒙古集团给歼灭或征服了,对于经略中原来说,南宋是最大的心腹之患,但1274年的南宋王朝已是强弩之末,完全失去招架之力,更别提反手之力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忽必烈军队在进攻南宋的同时,在开辟对日本的战线。可为什么一代雄主忽必烈以强大的军事实力,却没有完成攻下日本的任务呢?成功的原因往往是简单的,而失败的原因一定是涉及方方面面。我们从表面原因和实质原因加以分析,看看是忽必烈自己败给了自己,还是真的败给了日本。
忽必烈攻打日本先从表面原因开始分析,高丽,在古代是一个特殊的地区,从唐朝开始,就有历史明确记载,直到清朝都是属于古代中国的附属国,都是以小弟自居。在元朝也不例外,高丽皇子一直当做人质在元朝忽必烈身边,终其一生,忽必烈也没有亏待这个小弟,一直帮助和扶持高丽皇子,帮他终结了武将临朝的局面,高丽也一直是内忧外患,这个外患就是日本,日本始终是对高丽构成威胁的。所以在有老大哥力挺的情况下,高丽不断地请求忽必烈攻打日本,为其解决后患。
日本,自唐朝以来,一直仰慕中原文化,无论何人掌权日本政局,都会定期来朝拜中原君主,内心对中原王朝是崇拜、敬服,虽然不是中原王朝的附属国,但绝对中原王朝的小迷弟,不断地派送优秀子弟来中原学习。对于新兴的以忽必烈为代表的元朝,日本是不予认可的,因为经过唐宋两代的学习,日本自身文化素养也慢慢提高了,更是对中原文化有了归属感。这个时候,中原大地突然变成了游牧文化,当时的日本可以说是看不起元朝的,认为它们只是一群放牧的政权,因此日本上下都采取“三不政策”,即不理解、不服从、不接触的态度。
忽必烈在经略中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自信心也是前所未有的爆棚,面对小迷弟高丽的请求,再加日本对元朝的傲慢,这正好有了出兵日本的正当理由,作为老大哥,小弟时常被欺负,肯定是要为其出头,当然这也只是举手之劳,从历史的角度看,元朝帮助高丽揍日本,不过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政治目的而顺便为之。
忽必烈攻打日本实质原因是为了消灭南宋受降南方陆军残余和水军。忽必烈有自己的强大的军队和广泛的兵源,从实际情况来说,根本就不需要受降军队,更不需要水军,但人家都投降了,又不得不接受,作为一代雄主,肯定也是熟知历史,“杀降”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不祥之兆,因为一旦出现“杀降”现象,接下任何战争都不会出现投降现象,那样就会让自己损失更多的士兵,所以当南宋部分军队投降后,忽必烈必须暂时接受。正是因为如此,在高丽的请求下,忽必烈实施了对日本的进攻,以企图消灭南宋的受降的残余军队,以达到解除后患的目的。这可不是梁一胡乱猜测,我们可以依照历史记载,看看当时派出去的都是什么人,什么兵士,提供的是什么武器。
按照历史记载,当时攻打日本,领军统帅是南宋水军统领范文虎(当时已降忽必烈),南宋水军常年作战,而且南宋商业发达,海上贸易交易频繁,作为熟知水上作战的将领,不可能不知夏天出海的风险,夏季是台风易发季节,而进攻日本恰恰选择了这个季节。
历史记载,当时派兵十万攻打日本,当时的士兵大部分都是南宋张世杰旧部,外加极少一部分收编的海盗(贺文达部),在这号称十万大军的作战部队,几乎全军覆没,记载只三人逃回大陆:莫青、吴万五以及江南把总沈聪。这么重要的战役,范文虎作为统帅,仅仅以免职作为处罚,却在几年后重出江湖,得到了忽必烈的重用升至中书丞相的职位,从而正式进入元朝集团的军事高层,这不得不说忽必烈是处心积虑的,这是后话。
从武器方面来讲,历史记载这帮进攻日本的军队,用的是最低略的武器,甚至可以说都不是武器,据记载,这批军队携带最多的东西竟然是农具。从武器上来讲,这帮人赢或输,对于元朝来讲都是无所谓的,赢了就留在日本,让他们在哪里种田,成为元朝的附属国,为元朝提供经济输入,如果输了,正好可以消灭南宋军队残余。
从船只上来讲,大部分船只是高丽小弟制造,元朝统治者明明知道造船的工序,而攻打日本并非是紧迫性和必要性战争,却不断地施加施工压力,不管造船质量。而作为统帅的范文虎,面对这些船只的质量问题,明明知道材料和工序都存在问题,却只字未提,作为有丰富经验的水上将军,船只质量问题看不出来,那就有点夸张了吧。不仅如此,范文虎还收集了张世杰部下“简阅战船以充用”,这些舰船基本都没有龙骨,只适合内陆江水行驶,他偏偏却想用于海上作战。种种迹象都可以证明,这支貌似强大的舰队,从下海那一刻起,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至于说,海上遇到的“神风”,那不过是忽必烈计划中的锦上添花而已,即使没有遇到台风,这支军队也未必能赢,赢了也未必能回到国内。所以,与其说忽必烈进攻日本没有取得胜利,不如说这是忽必烈最大的胜利,得益于“神风”相助,更快地达成了自己的目的。换一个角度说,直到清朝中期,中国都是世界大国、强国,无论从政治制度还是经济模式都是领先于世界的,如果当时忽必烈真的想征服日本,是比较轻而易举的,因为日本当时也处于动乱时期,内忧外患下,日本根本没有招架之力,之所以忽必烈最终失败了,一定是有他所需要的政治目的。
以上只是梁一对历史的猜测,属于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