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一副对联看一个人,杜月笙

民国年间,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独对杜月笙刮目相看,心生佩服!从一副对联就可以一探他当年的辉煌史。

上海华格臬路杜月笙住宅第一进的大厅高悬着一副对联--

“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尺五天。”

这里面有个典故。我们知道上联“春申门下三千客”是用战国四君子春申君黄歇的典故,来比喻杜月笙门客众多,礼贤下士。

那么下联“小杜城南尺五天。”到底什么意思?其实下联,是说杜月笙家世显赫的。

小杜,乃指的汉唐长安城南边的杜曲。此地本名并非杜曲,后因唐朝时期住在这里的杜姓人家出了很多大人物——光宰相就有七位,其他大小官僚就更不必说了;诗圣杜甫也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之句;而长安附近,还有一句话:“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意思就是,韦杜两家,离上天只有半步之遥。所以下联借用典故以彰显杜月笙身世显赫!

杜月笙凭什么获得如此美誉?杜月笙从一个穷小子混迹上海滩,从一个卖水果的小混混,成为上海青帮第一大佬!这与杜月笙的为人处世密切相关,当然也与他过人的智慧与胆识也有重要关系!

当年,黎明元洪总统落难,杜月笙却待他为座上宾,这副对联就是当年的黎元洪总统的秘书长、骈文大师饶汉祥代表黎元洪总统送给上海滩大亨杜月笙的。这副对联,可以说是杜月笙生前死后人们送他的几百副对联里最富有深意的。

当是时,无论名流商贾、高官显贵,还是文坛巨匠、国学大师都是他的座上宾。

这正好符合人们对于上海滩三大亨的评价:黄金荣贪财、善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

张学良九一八后在上海避难,杜月笙接济他住在自己家中。

淞沪会战,他把公司所有船沉没,来阻挡日本军。

梅兰芳不为日本人唱戏,生活捉襟见肘,他就偷偷托人买他的画,帮他度过难关

用实力说话的杜月笙

杜月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白手起家,他生于高桥镇的贫苦家庭,五岁以前,母丧父死,继母失踪后,经常受到亲戚的责骂和毒打,不得已在高桥镇乞讨,出入赌场。

在当地人的鄙夷下 十四岁的杜月笙离开了高桥,临走时对外婆说:“我将来回来,一定要一身光鲜,起家业,建祠堂,不然我发誓永不回高桥。”当时没有人能想到,二十年后杜月笙真的实践了他的这句诺言。

他14岁初到上海十六铺当水果行的学徒。后来进入当时为青帮上海龙头的黄金荣公馆。1925年7月,杜月笙成立“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鸦片提运。1927年4月,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组织中华共进会。1929年,杜月笙任公董局华董,这是华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1929年,杜月笙创办中汇银行,涉足上海金融业。

杜月笙常说的一句话:我只做一件事,那就是雪中送炭!

那是袁世凯死后不久,黎元洪继任大总统,但实权却被段祺瑞掌握,黎元洪被逼下野。下野之后的黎元洪深感再在北京居住下去多有不便,因为这里到处都是段祺瑞的眼线,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监视,根本就不可能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于是他在王怀庆的帮助下离开北京来到了上海。

临动身前,黎元洪给黄金荣、张啸林和杜月笙分别发了一份帖子,希望到上海后能得到他们的帮忙。黄金荣和张啸林收到帖子后看了一眼就给丢了,认为此时的黎元洪已经是脱毛的凤凰不如鸡,对自己没有任何价值,完全没有必要搭理他。但杜月笙却不这么看,他认为黎元洪虽然已经下台了,但他的声望和人脉还在,还有东山再起的可能。因此极力劝说黄金荣和张啸林,让他们给足黎元洪面子,好好招待他。

黎元洪来到上海的这一天,黄金荣带着杜月笙和张啸林亲自前往火车站迎接,态度极为恭敬,这让黎元洪深受感动。生活中锦上添花的人随处可见,但雪中送炭的却寥寥无几。

为了让黎元洪住的舒心,杜月笙还将自己在杜美路的一栋别墅送给了黎元洪,还安排了专人照顾他的衣食起居。

在黎元洪从高位跌下,墙倒众人推的时候,杜月笙不仅没有落井下石,反而雪中送炭,为黎元洪提供了物质和人身安全方面的帮助,在他最无助的时候给予他精神上的支持,更尊重他,鼓励他走出人生的低谷。

当年,叱咤风云的上海滩大人物中,只有杜月笙得以善始善终,虽然他也做过坏事,但也做了无数的好事

杜月笙这句话,拿到今天,许多人未必做得到。然而,他做到了!甚至于在抗日战争时期,还为抗日捐款筹资。无论他身上有什么样的历史局限性,但是他的为人处世以及自强不息,关键时刻站在民族大义一方,足以令人佩服!

正所谓经商当学胡雪岩,做人当学杜月笙。读诗使人聪慧,读史使人明志。

最佳贡献者
2

最敬佩的是蒋中正。1:在他的领导下取得了北伐胜利,至少名义上结束了军阀割据,统一了中国。2:领导了抗战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3

毛泽东1893年生人,应该算是民国人吧。从民国到新中国,他把中国从1840年以来,一个积贫积弱的,被西方列强殖民、奴役、欺压、瓜分的屈辱国家中引领出来。从秋收起义五千人,打剩下一千人,南昌起义两万多人,打到闵鄂赣湘时剩下不足一千人。红军就是靠这点儿人,让星星之火燎原起来的。他的功绩可以说远超秦皇汉武。

4

民国出色的人物很多,虽然国家内忧外患,国力整体上还不强,还处于发力期,但东西文化碰撞、交融之下,结出了硕果。

从社会及学术综合影响上,当时最有影响力的莫过于胡适,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复兴之父、现代孔子。可以说,我们现在的说话,写文章,基本风格很大程度上就是胡适这一代人奠定的,而其中胡适所起的作用最大。胡适的道德感召力量,在他们那一代人中也是罕有其匹的,即便内心对胡适深表不满、认为他是革命障碍的蒋中正,也不得不承认,胡适是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有人说二十世纪是鲁迅的世纪,二十一世纪是胡适的世纪。虽然这种说法颇值得商榷,因为用任何一个人来定义一个世纪都可谓是坐井观天阔,但这种言论大体可看出胡适思想的魅力。



而从政治上讲,民国最出色的人物首推宋教仁。遗憾的是宋教仁这位民国初年唯一的大政治家,年仅31岁就被人刺杀,未能在历史上发挥出转捩乾坤的真正作用。



单从学术研究上讲,最佩服的则是陈寅恪,学问上他是近三百年来第一人,且保持独立思想、精神自由,宁死不改,不是他人敢望项背的。



文章非小道,民国写文章的高手,前有章太炎、梁启超,后有胡适、鲁迅。单从文章技巧而讲,个人更喜欢鲁迅。

此外,民国时期没能出现真正超一流的科学家,不说比肩牛顿、爱因斯坦,就是能跻身当时诺奖得主之列的人也是一个没有,这不能不算是最大的遗憾之一。

5

孙中山

原因如下:

一.建立中华民国

1911年爆发的武昌起义,迅速得到全国响应,12月29日,有17省代表参加的各省代表大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人民临时政府成立,并改用阳历,当年称中华民国元年。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按照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废除延续2000多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建设资产阶级共和国。

二.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南京临时政府制定了代行宪法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共七章56条,确定了国体和政体,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临时约法确立了政府的组织形式,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并分别规定了政府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三.改革社会风俗、促进工商业和教育发展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改革社会风俗,鼓励经济发展,革新文化,教育等法令,诸如限期剪辫子,劝禁缠足,废止肉刑,禁止买卖人口严禁种植鸦片和吸食鸦片。

成立实业部,制定工商章程,鼓励发展工商业。成立教育部,改革教育机构和课程,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颁布报法律,主张新闻自由。

孙中山成立的临时政府所颁布的条文法规,尽管还不够完善,但对中国政治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初步确立了主权在民的原则和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精神,在广大民众中树立起民主共和制度的具体形象。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任何违反这一观点的言论和行动,都将遭到反对。

6

袁世凯,这个被后世摸黑的人。

人都会犯错误,不能一棒子打死。

袁世凯就属于这类人,北洋政府众说纷纭、评价不一,但起码没有蒋介石的白色恐怖。

袁世凯最大的贡献在于和平终结了满清统治,这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国民开化。

袁世凯令人垢病之处就在于称帝,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最后晚节不保,主要还是没有看清历史潮流,没有认清形势。不然其人生可能是另外一番景象。

7

民国年间,我最佩服的人还是袁世凯。虽然世人谈及袁世凯,都说他是窃国大盗。但是当时的环境,李鸿章、荣禄、奕劻这些人论权势和地位均在袁世凯之上,为什么这些人窃不了国。袁世凯之所以能有后面的成就,是因为他自身本来就有很多优点。历史书为了打造人设只提及他黑的一面,但是如果你去研究他的传记和生平,你会发现这个人身上确实有很多优点,想不成功都难。



一、处事果断

袁世凯的发迹是在朝鲜,1884年朝鲜发生甲申政变,朝鲜亲日派勾结日本人,挟持国王李熙组建新政府,欲脱离中国控制。袁世凯获悉后立即与驻朝鲜总理商务大臣陈树棠等人商量对策,大多数人意见是“没有朝廷指令,不敢轻举乱动”。朝鲜亲中派也希望暂缓出兵,以免伤及国王。美、英、德三国公使也劝说不要出兵。


当时朝鲜与国内还未架设电报,如派人回去报告李鸿章再行动必然会耽误大事。最终袁世凯拍板,表示自己承担所有后果,绝不牵连他人。一边联系自己训练的朝鲜“镇抚营”并得到总指挥响应;一边要求朝鲜领议大臣出具乞兵文书,减少外交压力。随后袁世凯带兵攻入皇宫,与守军发生激战,最终救出了李熙,稳住了清朝在朝鲜的利益。



二、善于交友

这在政坛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如果不能成为你的朋友,就很可能成为你的敌人,善于交友也是情商高的一种体现,而这恰恰就是领袖应该具备的气质。纵观民国后期几位领袖孙中山、蒋介石莫不如此。


袁世凯善于交友从青年时代就开始了,他几乎见一个人都能成为朋友,在每个地方工作都能结交朋友,而且对朋友出手大方。比如在家乡读书的时候认识了徐世昌,并与他结为兄弟,那时候袁世凯并不宽裕,却大手笔赞助了徐世昌去赶考的路费。去朝鲜任职的时候,认识了朝鲜亲中派大臣金允植,跟他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而且重用当时好无名气的唐绍仪。



三、有情有义

青年时代的时候袁世凯的命运可以用“悲惨”两个字来形容,他足以依靠的亲属接连死去,最终只能去投靠长辈的关系。而且两次参加应试都不中,对读书成才的道路几乎已经绝望。


但是在去投考吴长庆的图中路过上海,在上海认识了一位妓女。这个妓女在得知他的情况以后,好心劝他不要在上海逗留,应该赶快去投考吴长庆,将来好有一番作为,还把自己的私房钱给他做路费。袁世凯很感动,说将来闯出名堂以后一定回来娶她。后来,袁世凯果然回到上海找到这位妓女把她纳为妾,而且因为她没有生育,还把儿子袁克文过继给她。无独有偶,在驻扎朝鲜的时候,金允植送给他两个侍女照顾他的生活。其中一位后来怀孕了,袁世凯并没有嫌弃她身份卑微,也把她纳为妾,还写信跟家人报喜。



四、受上级器重

袁世凯一生其实运气不错,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贵人提拔,这些贵人当中也大多是看中袁世凯有能力,愿意拉拢提拔他。袁世凯的第一个贵人就是吴长庆,吴长庆是袁父的朋友,如果说愿意收留他是出于私情。那么后来袁世凯在朝鲜的一系列表现确实征服了吴长庆,吴长庆甚至主动帮他邀功。


袁世凯的第二位贵人是李鸿章,吴长庆本来是李鸿章的人,吴去世以后袁世凯自然就攀上了李。李鸿章看中袁世凯,同样是因为他在朝鲜处事果断。后来跟日本人谈判的时候,日本人因为朝鲜的事情要求清朝处罚袁世凯,李鸿章据理力争保下了他。


袁世凯的第三位贵人是荣禄,当年还在天津小站练兵,有人参他贪污公款。荣禄亲自到天津查看,只见袁世凯练兵井井有条,军队列操整齐,很有军威。荣禄觉得袁世凯是个人才,在回京复旨的时候力保袁世凯。



五、敛财但不爱财

在大清朝已经风雨飘摇的末期,当时官场已经形成了风气,是个官都想着捞钱,即使连慈禧太后,都要趁着办生日多捞点钱,袁世凯当时已经是封疆大吏,敛财也实为正常。


但是袁世凯并不爱财,他搜刮上来的钱财并不是留着给自己花。大部分其实又转手出去了,其中贿赂给荣禄和奕匡不少,尤其是奕劻每月、每个节日都会定时给钱,家中大小事务也给他包办,不让他花一分钱。另外就是分给自己手下,笼络人心。


据袁世凯的管家回忆,他死的时候家中仅有200万元,作为清朝多少年的重臣,民国的大总统,只有这点财产,已经算得上清官了。



总结

袁世凯唯一的污点是他晚年登基称帝,毕竟人无完人,是非功过都留与后人评说。其实后来的历史证明,当时的中国局势,需要一位强人出来领导,否则中国就会变成一盘散沙,甚至有分裂的危险。袁世凯死了以后,北洋军阀马上就出现了分裂,各地也纷纷出现了军阀,军阀混战给国家给百姓都带来了严重的伤害。袁世凯以上的优点,足以让他成为一位强人领袖,我们不能因为他的一些过错,而否定他在历史当中的意义。


大家觉得袁世凯对民族有功劳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8

民国国葬第一人蔡锷:

1. 早年弃文投戎,这是一个极需勇气的决定。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当时的人的观念中,文人的地位是很高的,四民“士、农、工、商”中,士是排在首位的,而“兵”在当时是贱民之列。

蔡锷的这个决定,不仅是对时代偏见的一种大胆挑战,也是他高尚爱国情操的表现之一。再者,他师承梁启超,就读于国立交通大学,现在上海交通大学前身。不难看出,蔡锷将军要是贪图富贵,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完全没必要投军。

2. 发表《军国民论》,在文章中指出,当时中国之沉疴已经不仅仅在于“神经昏迷,罔知痛痒”了。这里补述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甲午战争之后,一直酣睡自大的国人被列强的炮火震醒了。面对外族的屠刀,无数的热血爱国青年涌现出来,一时间社会风气空前清明。

但这就好比一个病久了的人,突然有了一点点起色,离祛除病根还是有一大截差距。蔡锷一针见血地指出:今日之病在国力孱弱,生气消沉,,扶之不能止其颠,肩之不能止其坠。

那么他的良方是什么呢?

就是“军国民主义”——“居今日而不以军国民主义普及四万万则中国其真亡矣”

当时最大的祸患,不在于民,而在于上级统治阶级。帝国和清廷勾结才是华夏民族最大的祸患,如果不把这二者清除,一切都是空谈。在笔者看来,蔡锷将军的“猛药治顽疾”的方子开的非常对,即使是百年后的今天,仍旧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3.1911年,蔡锷将军从戎后,出任云南都督,他担任都督期间,改革军政,振兴教育,革除弊政。受到军民的一致拥戴。武昌起义爆发后,蔡锷积极响应,仅用了一天就占领了云贵总督署。翌日,大中华云南军督府成立,蔡锷被推举为都督。

4.2年后,被袁世凯调到北京。这个时候的蔡锷还在袁世凯麾下,听其调遣。后来,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野心昭然若揭,这和蔡锷救国救民的思想抱负完全背道而驰。在袁世凯称帝后不久,蔡锷愤然离去(蔡锷能够顺利离开,得力于小凤仙的帮助)。离开北京后,蔡锷来到天津和老师梁启超协商“护国讨袁”的战略构想。之后以治病的名义,东渡日本,辗转香港、台湾、越南,后回到大本营“昆明”。

5. 回到云南后,蔡锷立即宣布云南独立,联盟唐继尧发动护国战争。时称精锐之师的北洋军队,被蔡锷以少打多多次击败。后来时任总司令的张敬尧见胜利渺茫,和蔡锷将军签订了停战协定。

6.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上任大总统,调蔡锷为四川省督军省长。但奈何上天善妒,蔡锷的身体每况日下,在前往日本治病后,客死他乡。仅三十四岁。

7. 在蔡锷将军的葬礼上,梁启超悲恸万分地说道:“护国军总司令蔡将军誓师之言曰:‘吾侪今日不得已而有此义举,非敢云必能救亡,庶几为中国民争回一人格而已。’”,对于梁启超的评价,笔者认为蔡锷是当之无愧的。他一个人拾起了四万万国民的人格。

最后,用孙中山先生的一句评语,表达对蔡锷将军的追思:“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

9

先给大家普及下民国的时间:1912年到1949年

我这里有两个人物,一个是毛爷爷,一个是张学良

毛爷爷,我们就不洗细说了,那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就能够让人体会到他的大气与骄傲,今天就单独的来谈谈张少帅;

一手好牌,打成了烂牌却意外获得高人气的张少帅;

用前段时间,热播的那个电视剧里面扮演张作霖的张雪健老师说的一句话: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来引出我们的张少帅;

他,有着一个好的父亲,他的父亲给他带来了很多很多的福利,有受过高等教育,有耳提面命的教育,还有言传身教的教育,就是把他向着一个合格的军阀乃至中国最大的最有权利的那个位置培养,但是事实可能也证明了:“老子英雄,儿子……”,在张学良的前二十年来,他的父亲给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在张作霖被日本炸死之后,他,这个往日的少帅掌权了,几乎是继承了父亲的一切,但是,因为性格或者政治智慧的不足,他,沦为了那些类似蒋介石、日本、俄国等势力博弈的棋子,消极的不抵抗(这个张学良的回忆录上说是自己让蒋背的黑锅)政策,让他爹在东北几十年的根基被切断,惶惶然如丧家之犬……

根据以往的情况,他可能就这样一直败家下去吧,但是,他有影响力呀,他和蒋还是结拜兄弟呀,他还专门给蒋介石来了一个“兵谏”,他成功的赢得了我们普通吃瓜群众的好感,即使是他那多的令人眼花的老婆,也被我们理解的成为深情和多情;

一个享受一生的他,一个赢得生前身后名的他,我觉得这才是更加接地气的一位,这样的人只可敬佩,学习不来……

10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这是1949年4月渡江战役攻占南京时,伟大所写的诗句节选。如果说民国年间,你最敬佩的人物是哪一位,我首选他。一个写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的伟人。

弃笔从戎 伟岸的人

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像他一样伟岸。他的光辉业绩如天上皓月,照亮祖国的大好河山,他的历史贡献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人们永远缅怀他。

1983年他出生在湖南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幼年在私塾读过几年书本。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热血方刚的他弃笔从戎,积极参加到辛亥革命反对封建势力的队伍中。但他很快意识到辛亥革命只能推翻腐朽无能的清王朝,但不能救中国。于是又回到长沙老家,继续掌握先进知识,默默的厚积薄发,等待属于他的时代机遇。

1914年至1918年在欧洲土地上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时候列强忙着各自征战,放慢了瓜分中国的步伐。然而热爱和平的中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派出百万劳工到欧洲参加防御工事的建造,为法西斯的最终胜利付出巨大代价。

但当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取得胜利后,27个战胜国在巴黎举办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原本以为能够受到应得的礼遇,但我们代表却在会议上获得极为不公正待遇。

当时中国代表申请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因为我们同为战胜国,帝国主义在华特权本来就是靠着侵略得到的,是不合理不合法的,但这一合理要求遭到列强的拒绝。消息传回中国,激起了广大学生和工人阶级的强烈反对,爱国人士走上街头宣布抗议。

他在这一时期接触并深入了解共产主义思想坚定地认为,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新中国。此后波澜壮阔的一生,他一直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

星星之火 燎原神舟大地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当时马克思主义思想刚刚在国内小范围传播,所以出席会议的各地代表总共只有13人,其中他作为长沙代表位列其中。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团红色的火焰,正如诗句写到“星星之火”燎原整个神州大地。

28年的艰苦奋斗,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爬雪山、过草地、上井冈山、住延安窑洞,无数的战士浴血杀敌,经历太多的磨难,才等到1949年10月1日的那一天到来。不同于辛亥革命只是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新中国的成立彻底让四万万中国人民彻底站了起来。

指点江山 带来新中国走向富强

面对百废一新的新中国,伟大的他直面苍穹指点江山。面对外敌入侵他不卑不亢,先后指导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保卫新中国的安全。即便在抗战胜利后,他也依然保持着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

他的一生只去过一个外国,但对世界的格局却了如指掌。只有自己强大了,别人才会瞧得起你,自古以来弱国无外交,要想在外交上获得巨大成功,必须加强自身的经济文化建设。在他的领导下,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与新中国建交。让新中国这个襁褓中的婴儿能够茁壮成长,他的贡献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作为一个弘扬正能量自媒体,坚持每天写历史文化。愿我的文字鼓舞更多的人,期待与您携手同行,让更多人认清历史,欢迎点赞、评论、关注。如果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欢迎你的评论,我会认真回复。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