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副对联看一个人,杜月笙
民国年间,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独对杜月笙刮目相看,心生佩服!从一副对联就可以一探他当年的辉煌史。
上海华格臬路杜月笙住宅第一进的大厅高悬着一副对联--
“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尺五天。”
这里面有个典故。我们知道上联“春申门下三千客”是用战国四君子春申君黄歇的典故,来比喻杜月笙门客众多,礼贤下士。
那么下联“小杜城南尺五天。”到底什么意思?其实下联,是说杜月笙家世显赫的。
小杜,乃指的汉唐长安城南边的杜曲。此地本名并非杜曲,后因唐朝时期住在这里的杜姓人家出了很多大人物——光宰相就有七位,其他大小官僚就更不必说了;诗圣杜甫也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之句;而长安附近,还有一句话:“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意思就是,韦杜两家,离上天只有半步之遥。所以下联借用典故以彰显杜月笙身世显赫!
杜月笙凭什么获得如此美誉?杜月笙从一个穷小子混迹上海滩,从一个卖水果的小混混,成为上海青帮第一大佬!这与杜月笙的为人处世密切相关,当然也与他过人的智慧与胆识也有重要关系!
当年,黎明元洪总统落难,杜月笙却待他为座上宾,这副对联就是当年的黎元洪总统的秘书长、骈文大师饶汉祥代表黎元洪总统送给上海滩大亨杜月笙的。这副对联,可以说是杜月笙生前死后人们送他的几百副对联里最富有深意的。
当是时,无论名流商贾、高官显贵,还是文坛巨匠、国学大师都是他的座上宾。
这正好符合人们对于上海滩三大亨的评价:黄金荣贪财、善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
张学良九一八后在上海避难,杜月笙接济他住在自己家中。
淞沪会战,他把公司所有船沉没,来阻挡日本军。
梅兰芳不为日本人唱戏,生活捉襟见肘,他就偷偷托人买他的画,帮他度过难关
用实力说话的杜月笙
杜月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白手起家,他生于高桥镇的贫苦家庭,五岁以前,母丧父死,继母失踪后,经常受到亲戚的责骂和毒打,不得已在高桥镇乞讨,出入赌场。
在当地人的鄙夷下 十四岁的杜月笙离开了高桥,临走时对外婆说:“我将来回来,一定要一身光鲜,起家业,建祠堂,不然我发誓永不回高桥。”当时没有人能想到,二十年后杜月笙真的实践了他的这句诺言。
他14岁初到上海十六铺当水果行的学徒。后来进入当时为青帮上海龙头的黄金荣公馆。1925年7月,杜月笙成立“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鸦片提运。1927年4月,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组织中华共进会。1929年,杜月笙任公董局华董,这是华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1929年,杜月笙创办中汇银行,涉足上海金融业。
杜月笙常说的一句话:我只做一件事,那就是雪中送炭!
那是袁世凯死后不久,黎元洪继任大总统,但实权却被段祺瑞掌握,黎元洪被逼下野。下野之后的黎元洪深感再在北京居住下去多有不便,因为这里到处都是段祺瑞的眼线,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监视,根本就不可能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于是他在王怀庆的帮助下离开北京来到了上海。
临动身前,黎元洪给黄金荣、张啸林和杜月笙分别发了一份帖子,希望到上海后能得到他们的帮忙。黄金荣和张啸林收到帖子后看了一眼就给丢了,认为此时的黎元洪已经是脱毛的凤凰不如鸡,对自己没有任何价值,完全没有必要搭理他。但杜月笙却不这么看,他认为黎元洪虽然已经下台了,但他的声望和人脉还在,还有东山再起的可能。因此极力劝说黄金荣和张啸林,让他们给足黎元洪面子,好好招待他。
黎元洪来到上海的这一天,黄金荣带着杜月笙和张啸林亲自前往火车站迎接,态度极为恭敬,这让黎元洪深受感动。生活中锦上添花的人随处可见,但雪中送炭的却寥寥无几。
为了让黎元洪住的舒心,杜月笙还将自己在杜美路的一栋别墅送给了黎元洪,还安排了专人照顾他的衣食起居。
在黎元洪从高位跌下,墙倒众人推的时候,杜月笙不仅没有落井下石,反而雪中送炭,为黎元洪提供了物质和人身安全方面的帮助,在他最无助的时候给予他精神上的支持,更尊重他,鼓励他走出人生的低谷。
当年,叱咤风云的上海滩大人物中,只有杜月笙得以善始善终,虽然他也做过坏事,但也做了无数的好事
杜月笙这句话,拿到今天,许多人未必做得到。然而,他做到了!甚至于在抗日战争时期,还为抗日捐款筹资。无论他身上有什么样的历史局限性,但是他的为人处世以及自强不息,关键时刻站在民族大义一方,足以令人佩服!
正所谓经商当学胡雪岩,做人当学杜月笙。读诗使人聪慧,读史使人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