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回答题主这个问题,我专门查阅了一些历史资料。
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我认为:如果刘备带上诸葛亮,很可能不会失败,但也不会取得胜利。
01
刘备与诸葛亮的战略分歧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说得很清楚,那就是:刘备占据荆、益,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一上将出荆州向宛、洛,刘备亲率益州之众出秦川,霸业可成。
而“夷陵之战”是在啥情况下发生的哪?
其一,荆州已失,本来是两条腿走路,现在就剩一条腿啦。
其二,天下之变。此时曹操已去世,作为曹魏集团的核心出现了变化,这可以看作是一个时机。但刘备要进攻的不是出现变化的曹魏,而是作为联盟的孙吴。
其三,诸葛亮一直主张连接东吴,共据曹操。本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却出现了自相残杀的局势。
在夷陵之战上,可以看出刘备与诸葛亮出现了明显的战略分歧,而且这一分歧早已存在,甚至在关羽失荆州前就已经存在啦。
从史实可以看出,诸葛亮坚定地按照《隆中对》的战略规划进行。
而刘备却不是如此。
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忙活了大半生,啥结果也没有,二十三岁出道,四十七岁还依附刘表,屯兵新野,还得不到信任。
可以说走投无路来投奔刘表,一呆几年,也看不见出路在哪里。
《隆中对》让刘备茅塞顿开,对诸葛亮也是十分的崇拜。
也如愿取得了荆州和益州,刘备心态也发生了变化。
《隆中对》战略意义重大,荆、益的取得,也是将士们用生命换来的,不是靠诸葛亮一句话就得到的。
事实也证明,在这一过程中,刘备并没有对诸葛亮言听计从。
具体而言,就是没有听取诸葛亮的建议,强取刘琮占据的襄阳;取得西川还是依靠庞统的策略。
君臣之间,并不像诸葛亮未出山之前,刘备所言: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那是外交语言而已。
在取得荆州、益州之后,对于北伐,刘备、诸葛亮出现了严重的战略分歧。
诸葛亮依然坚持静待天下之变,而刘备却要积极进取,要与魏、吴决战。具体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与孙吴的联盟,形同虚设;二是主动与曹操对战。
刘备与曹操汉中对峙,持续一年多,曹操主动撤军啦,对刘备来说,应该是取得了战略的胜利。
此时,莫名其妙的是,关羽放弃了荆州的防守,大举进攻襄樊,欲一举击败曹操,攻下许都。
事实是,搞得曹操很紧张,据说迁都的打算都有啦。
没有史料具体说明,关羽进攻襄樊的具体原因和战略意图,但绝不是关羽心血来潮,异想天开。
很大可能就是在蜀汉内部出现了重大战略分歧。
刘备自恃天下英雄,借汉中之战取胜的余威,趁机拿下曹操,一举统一北方。
这是夷陵之战的前奏。
02
夷陵之战的战略意图
夷陵之战,一般以为是关羽被东吴谋害之后,刘备一怒之下举蜀汉全国之兵 东伐孙吴,为了替关羽报仇。
仔细分析,似乎不是这么回事。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二月,关羽率数十骑出逃,一路突围至距益州不过一二十里的临沮(今襄樊市南漳县),遇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被擒,与长子关平一起被害。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十月,曹丕接受献帝禅让登基为帝。
《三国志·先主刘备传》记载: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四月,刘备称帝,改年号章武元年。
章武元年七月,刘备恼怒孙权袭击关羽,于是率兵伐吴。孙权遣使求和,刘备盛怒不许。
从关羽被杀到刘备伐吴,至少有一年半的时间。刘备除了登基做皇帝之外,恐怕就是准备伐吴的事啦。
这个时间的准备,不能算作是一怒之下,仓促为之吧。
如果是盛怒之下为了替兄弟报仇,一年多的时间,这股怒火也差不多消失啦。
最大的可能,就是刘备战略考虑,要改变以前的战略防御,趁曹操去世,曹丕年轻,根基未稳,要采取全面的战略进攻。
刘备的战略就是顺江而下,拿下东吴,隔江与曹魏对峙,最后与之决战,一统天下。
天下英雄唯有曹操与刘备,今曹操已死,刘备还怕谁哪?
刘备不想偏安一隅,蜗居西南,要做天下的帝王,自己也觉得蜀汉虽然也是皇帝,毕竟小了点,与自己这个英雄名号不相符。
这是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真正战略意图。
但诸葛亮不这么认为。
占据荆州,有关羽、张飞这些久经战阵的大将在,还不具备与曹魏集团决战的实力,何况,等来等去,等到这个结果,如何出益州而争天下哪?
刘备也有这个考虑,按照丞相的战略,做缩头乌龟,何时能平定天下?
自己再不出征,等有一天也挂啦,就更不要想争天下啦。
因而,在夷陵之战的战役发动上,诸葛亮与刘备出现了巨大的战略分歧。
人越是上了年龄,越容易急躁冒进,因为留给他的时间不多啦。反而是年轻人更有等待的资本。
诸葛亮后来,屡出祁山,也是这个原因。
这个是自然规律,是很难协调的。
回到题主的问题上,即便诸葛亮跟随刘备出征,也不会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
因为蜀汉不具备与曹魏、孙吴决战的实力。
如果刘备与诸葛亮能够实现战略的妥协,采取折中的策略,稳扎稳打,刘备必然不会大败,但取胜很难,除非出现奇迹。
刘备夷陵失利之后,退军白帝。
孙权闻知刘备驻守白帝,而不是退兵成都,十分惧怕,就遣使求和。
刘备也感觉,当初出兵是天真了些,想一口吞掉东吴不现实,也就认账啦。
重新回到连接东吴,共同对抗曹魏的战略上来。
仅就战略眼光来看,刘备不必说与诸葛亮相比,就是与孙权相比也差的不少。
诸葛亮尽管很高明,但毕竟左右不了天下大势。
即便诸葛亮跟随刘备一起出征,也改变不了三足鼎立的现实。
否则,诸葛亮也不是诸葛亮啦。
一举而下吃掉东吴,趁势再下曹魏,如此好的战略时机,诸葛亮都看不出来,诸葛亮岂不浪得虚名吗?
事实是,刘备被臣属们忽悠的失去了方向,最终导致了失败。
天意如此,诸葛亮也回天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