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141期总680期

难怪在康熙二十几个儿子当中四阿哥胤禛能登上“皇帝”位置,必定有过人之处,特别是雍正皇帝的用人手段实在是不拘一格,让人难以琢磨。

雍正皇帝登基那天晚上,上书房大臣张廷玉就是监督隆科多“宣诏”四阿哥胤禛继承皇位的宰辅之一,可见康熙皇帝对张廷玉的信任超乎其他大臣。张廷玉不但见证了康熙皇帝传位四阿哥胤禛登上了皇帝位置,十三年后又主持了“乾隆皇帝”的登基大典,真正的三朝元老。

还有另一层;张廷玉的父亲“张英”更是雍正皇帝的启蒙“老师”,加上张廷玉对皇上的忠诚,不能不让雍正皇帝对张廷玉另眼看待!
【雍正帝大事都问张廷玉】

雍正皇帝自康熙六十一年登基以来手里除了自己的“十三弟胤祥”以外还有两个人对雍正皇帝非常重要,那就是“张廷玉与李卫”。

张廷玉是先帝康熙爷圣祖仁皇帝留下来扶持自己的“宰辅”。李卫则不同的是雍正皇帝还是“雍亲王”的时候亲手调教出来的奴才,难怪小名叫“狗儿”,实际上比狗还听话!

张廷玉与李卫,前者是除了皇族的家事不管,其他事情都管的协助皇帝统领天下百官的“大儒”。后者是独霸一方的封疆大吏,虽然李卫大字不识几个,出格的事也干过,可是从不干给雍正皇帝丢脸的事,有时候雍正皇帝还掩护他!
【雍正帝跟别人有这么聊天吗】

还是在“雍亲王府”的时候,李卫与翠儿私通,按照雍亲王府的规矩那是必杀无疑,那时候的雍亲王不但成全了李卫与翠儿的婚事,李卫还闹了个外放官员当上了!尽管是邬思道与年羹尧求的情,实际还是雍正对李卫的偏爱。

雍正帝登基伊始到江南江苏巡视竟然碰到了李卫嫖妓,按大清律那是要罢官的,雍正皇帝不但没有责怪,只是哈哈一笑过去了,这是比自己的儿子还亲。

张廷玉更是让雍正皇帝信任与敬重,但是与李卫截然不同的是一个是“严爱”,一个是“宽爱”,这是一件非常好理解的事。
【雍正帝原则问题不手软】

张廷玉是天下百官的首辅宰相,张廷玉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天下官场的作为。可偏偏自己的弟弟张廷璐在出任雍正皇帝登基以来第一个开科取士主考官就违法了,此刻的八爷党正想利用主考官张廷璐大做文章,没想到雍正皇帝来真格的,把张廷璐给杀了!

不是张廷玉没有面子,如果张廷玉非常清楚;如果雍正皇帝给他张廷玉面子,那八爷党就会借此推翻雍正皇帝的新政,就会翻盘。

雍正皇帝也觉得对不住张廷玉这位忠于自己的上书房大臣,所以嘱托后来的乾隆皇帝一定要让张廷玉进入贤良祀,这就是雍正皇帝对张廷玉所谓的“严爱”。
【缠死鬼李卫这磕都敢说】

李卫就不同了,如同雍正皇帝的救火队长一样,虽然做到了封疆大吏也是如同地痞无赖一般,要不然怎么叫“缠死鬼”呢!

比如湖南的“曾静”一案,雍正皇帝被说的一无是处,作为皇帝想出气,能动手打曾静吗?李卫出现了,亲自到刑部大牢把曾静臭揍,实际上正合雍正帝的脾胃。

李卫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做事不出格,重要的是对雍正皇帝的一个“忠”字,连李卫养个小孩都起名字都叫“李忠四爷”,看着实在!

【别具一格的雍正皇帝】

纵观雍正皇帝的这两位心腹,一位在朝廷中枢,一位在帮着雍正皇帝看管地方行政,虽然有文化差异,但是对他们的使用不同,在张廷玉与李卫的身上真正体验到了“各有多长”和“取长补短”的用人之道。

张廷玉在朝廷中枢为天下百官树立了为天下先的榜样,李卫在不同的地方做封疆大吏更是为雍正皇帝排忧解难,为雍正皇帝掌握基层的第一手信息提供了真实资料。

对张廷玉“严中有信和尊重”,对李卫是另外一种情感寄托,那就是能掏心窝子说话,无法比拟。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雍正王朝》详细解剖还在后面,带你继续解剖雍正朝!欢迎网友评论互动、留言。

最佳贡献者
2

在雍正的心里,李卫和张廷玉的存在意义是不一样的。而在李卫和张廷玉的心里,雍正在他俩心里的分量也是不一样的。

简单点说,张廷玉对雍正的忠诚,是忠于雍正的皇帝身份。谁是皇帝,他忠于谁。在他的心里有一套儒家的纲常伦理;李卫则不同,他对雍正的忠诚,是忠于雍正这个人。即使雍正不是皇帝,李卫照样是他的死忠。甚至说的再过火一点,假如雍正造反,李卫也会死心塌地的跟着他造反。



举个例子,八王逼宫的时候,张廷玉怒怼八爷的那番话:

首先是解释为什么要新政。因为康熙爷一直想整顿吏治改革弊政,但是因为种种的原因,改革一直被搁置。我张廷玉为什么要支持雍正改革?因为这是康熙爷的遗愿。

接着又解释新政的好处。比如摊丁入亩,增加了国库收入,减少了穷苦百姓的负担;火耗归公,切断了地方大员的灰色收入;土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也相应减轻了百姓的负担。这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所以我张廷玉才会支持改革。

从张廷玉的一番里面可以看得出来,他对雍正的支持,是建立在一个大前提之下的。就是雍正的政策必须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否则张廷玉也会保留自己的意见,有时候会默不作声,有时候会闹点小情绪。对康熙是这样,对雍正也是这样,这是他做人的原则。



比如有一次,雍正的火气上来了,在张廷玉和老十三的面前发脾气。张廷玉冷冷的说了一句:正是因为有了魏征的犯言直谏,才有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言外之意仿佛在说,您再这么蛮横,听不进建议,我们就不陪您玩了。

这种事在李卫的身上是绝不可能发生的!因为在他的世界观里面,没有所谓的纲常伦理。只要是主子的命令,就要无条件执行。

就拿八王逼宫来说,如果让李卫怼老八,他根本就不会跟老八讲什么大道理。他会直接上去抽老八几个大耳刮子,因为这正是雍正想干却不敢干的事。再激进一点,李卫说不定还会一刀宰了老八。他不是儒家子弟,没有那么大的道德能束缚他。

后来雍正把曾静辱骂他的信给李卫,也证明了这一点。曾静骂雍正,大理寺和刑部的官员都不敢审,相互推锅。雍正表面上不说什么,其实内心里气的不行。他也有火,但是理智告诉他,不能乱发火。把信给李卫看,其实就是想让李卫替自己撒撒气。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李卫和张廷玉分别代表了雍正的两种人格。一个是不按套路出牌,随心所欲;一个是正儿八经,张弛有度。张廷玉代表了雍正的正面形象,一个圣君是绝不能犯错的。而李卫代表了雍正的阴暗形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从内心里,雍正更信任李卫,因为李卫对他是没有保留的忠诚。或者这么说,李卫在雍正面前没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张廷玉则不然,这或许就是奴才和臣子的区别。

在电视剧里,李卫这种人并不止他一个。比如年羹尧的老奴桑成鼎,八爷的管家等,都是李卫式的形象。他们对主子绝对忠诚,这种忠诚甚至超越了对皇帝的忠诚。

总的来说,尽管李卫和张廷玉都是忠臣。但是在雍正的心里,他俩还是有区别。

第一等的心腹是李卫和十三爷,这种人是可以替自己挡枪子的忠臣,对主子和四哥有绝对的忠诚。

第二等的心腹是张廷玉和田文镜,这种人是自己施展宏图大业的利器,对皇帝的威权有绝对的忠诚。

第三等的心腹是马齐,这种人不会做背叛皇权的乱臣贼子,但也难堪大任。心里面的小九九比第二等心腹还要多。

第四等的心腹是年羹尧,这种人有才干,但是心里的小九九太多了。任何一个皇帝,都不能不防着这种人。

3

李卫对于雍正的忠心,是任何人比不了的!

李卫是雍正府邸的奴才,有着“出身”优势,自然和雍正亲近。而且,李卫的一些事情的做法,确实表现出了对雍正独有的忠心。

李卫和翠儿生了儿子以后,给儿子起名“李忠四爷”。这个套路有点俗套,很多人都能做到。但是,有一件事,李卫的做法很让人佩服,就是“李卫监狱怒打曾静”一事!这件事只有李卫干的出,也只有李卫敢替主子这么出气!有这样的奴才,是雍正的福气。

通过“李卫监狱怒打曾静”一事,我们就能看出为什么雍正袒护李卫。

八爷的人散播雍正篡位登基的谣言,曾静这样的文人更是加油添醋的协助他们散播谣言。李卫在和雍正聊天时,想要主办这件案子,并且说:“先帝爷万般都好,就是太宽容了。明知道八爷他们一个个心术不正,还一个个的亲王贝勒的加封。把这些难题都留给了主子(雍正)了。”李卫的话,很透彻的指出了问题所在。敢在雍正面前说实话的人,也就是李卫了。

李卫知道曾静骂了雍正以后,不顾雍正不准对曾静用刑的旨意,去大牢找曾静算账。李卫到了牢房,就把牢门反锁,用“拳头”跟曾静讲理。李卫对曾静是一边打一边骂“狗日的”,还教曾静练习如何夸雍正皇帝。

这段很解气,我相信,雍正看了也很解气。所以,雍正没有喊停,而是宝亲王弘历先张口阻止了李卫继续殴打曾静的。我们再来看此时,其他人的态度。

首先,刑部官员是看热闹的心态。他们觉得李卫打曾静是“好玩”。完全没有“出了一口恶气”的想法!雍正评价他们:“身为刑部大员,对于这种无君无父之人,竟然没有半点愤慨之心,居然还围观取乐!”宝亲王弘历都骂他们“忘恩负义,麻木不仁的东西”!还要将他们革职。

其次,再看张廷玉的表现,就有点“洁身自好”的感觉了。李卫去军机处找张廷玉,想要见见曾静,但是,张廷玉没有同意。而且,还将李卫去大牢的事,告诉了雍正。张廷玉这样做,明显不想让曾静吃亏。他张廷玉根本就不会有李卫那样“替主子出气”的想法。有这层心态在这摆着,雍正跟他交流的时候,肯定隔着点什么。这就是清朝时期汉族大臣和满族“奴才”的区别。

汉族大臣往往更注重道义和公论,抹不开“圣人教诲”和“君子之礼”。李卫这样没文化的,反而展现的更洒脱,更有亲切感。

然后,我们看看图里琛对曾静的态度。图里琛虽然知道雍正对于曾静很忍让,但是,他对曾静也是没有好脸色的。图里琛都是拎着曾静直接扔地上,让他“跪下”!如果,曾静落到图里琛手里,图里琛虽然不会像李卫那样揍曾静,但是,肯定也会对曾静“折磨”一番。图里琛也知道,对曾静“不客气”,雍正其实心里是赞许这种做法的。所以,图里琛也是个好奴才!

最后,我们看看全场表现最佳的李卫!这一顿揍,太解气了。李卫肯定是这么想的:什么狗屁朝廷法度,谁都别想拦我,我他么就是要给主子出气!无论何时何地,敢替主子出气,这就是好奴才!

有李卫这样的奴才,是雍正烧了高香。雍正爷并没生李卫的气,反而是骂了哪些看热闹的刑部官员!对于李卫罚俸的处罚,绝对是最轻的处罚,就是做做样子。

也是因此,雍正才会偏袒李卫这个奴才。

(文|勇战王聊历史)

4

谢谢邀请,为什么雍正皇帝对同是心腹的人,会有不同的对待,这是作为一个帝王或者是一个主人对待臣子或者下人的一个原则性问题。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张廷玉吧,熟读史书,满腹经纶,秉性聪明,为人圆滑,贵为两朝重巨,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办事有理有据,处事不惊,辅佐两朝皇帝几十年,可谓是兢兢业业,贡尽心尽责,贡献绝对要比李卫大得多,雍正皇帝也一直拿他当做臣子的楷模。这样的人犯错,就不能容忍了。因为他是朝廷的核心人物,影响极大。以他的地位和学识,在朝野上下,足以震撼雍正的权威,甚至改变朝野。偏偏是你张廷玉犯错,帝王能够绕过你吗? 为了捍卫皇权,处置张廷玉也绝不会手软。

再说李卫,就是一叫花子出生,是雍正爷当皇子时收留的家奴,雍正掌握着对他一生的生杀大权。他虽然不学无术,但性格乖张伶俐,分辨是非的能力极强,深知雍正的喜好和秉性,办事精明,可谓是对雍正忠心不二的家奴,深得雍正的器重。雍正把李卫外放做地方独挡一面的大员,李卫在金陵一带为朝廷的库银增加,真可谓是功不可没。虽然李卫在工作中屡屡犯错,但他出生乞丐,不学无术,胸中的那点学问都是从听歌唱戏中学来,关键他还是家奴,所以对皇帝的威信不足以构成威胁。轻罚轻放,李卫自然会感激涕零,以命相许了。

以上就足以说明,雍正为什么对张廷玉和李卫两个心腹重臣,同样是犯错,但处理的方式方法不同,其结果就是一个重责,一个轻罚的主要原因了。

5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李卫虽然是一方封疆大吏,但毕竟是雍正潜邸时忠心耿耿的奴才,所以奴才有错还是可以容忍的。而张廷玉是群臣之首,天下官员表率,别人可以有错,他是不能有错的。

雍正对于两人的态度不一样,是有着于公于私的两方面考虑的。

下面宋安之来给大家解惑一番。

张廷玉与李卫虽然同是雍正的铁杆支持者,但两人的出发点不同。

李卫的出发点是身为奴才般的忠心耿耿。

张廷玉的出发点是忠于皇权,这也是他历两朝而一直位高权重的原因所在!

什么叫忠于皇权呢,就是我是君子不党我不结党营私,我只忠心于坐在皇位上的那个人。康熙活着时候我忠心耿耿,雍正上来了我继续忠心耿耿,乾隆上来了我也是这样。

说完两个人的出发点,再具体说说于公于私方面。


一、雍正对于李卫的培养

李卫是雍正九子夺嫡时下江南赈灾带回来的乞讨儿。

当时一同带回来的还有高福和翠儿。高福最后因为不忠心被赐死了。翠儿则是成为了李卫的媳妇。

李卫可以说是雍正培养最成功的奴才,没有之一。

雍正登基以后,李卫和年羹尧这两个奴才是水涨船高。(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一个是大将军,一个是江苏巡抚。

但最后还是如同当年李卫与高福同时起步,高福被赐死一样。雍正登基后与李卫一同水涨船高的年羹尧最后也是被赐死了。

年羹尧为什么被赐死呢,就是因为雍正对他放纵太多了。所以雍正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再现特意命令李卫去负责赐死年羹尧,借以敲打李卫。

李卫身为雍正培养最成功的奴才,而且奴才有错也很正常。所以于私来说,雍正当然是偏袒李卫了。

而且于公来说。李卫办事不拘一格,经常是不按套路出牌。这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肯定会经常出现形式主义上的错误的。所以雍正将他下放到地方任职,好灵活治理地方,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比如在江苏巡抚任上试行新政遇到阻碍时李卫就是不按套路出牌来应付的。


二、张廷玉的为臣之道

张廷玉最大的特点是忠于皇权和君子不党。

而君子不党就是不拉帮结派,所以在九子夺嫡时张廷玉是与包括老四胤禛在内的所有皇子保持距离。

虽然在忠于皇权的前提下几次不着痕迹的帮助了为国为民的老四。(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又在康熙驾崩当晚将几位皇子限制在殿内,让老四到偏殿有机会发号施令。同时监督隆科多宣读圣旨。对于老四有着拥立之功。

但两个人可是从来没有私交可言的。

没有私交就没有私心一说了,或者说没有私交雍正就不会对他有着私心偏袒的。

而且于公来说,最重要的在于张廷玉在康熙后期到雍正登基一直是群臣之首,因为君子不党一直洁身自好,甚至隐隐约约是清流最大的领袖,这样的大臣表率群臣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打个比方来说雍正是新上任的班主任,张廷玉是老班长了。老班长全班都服气,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大家,所以雍正肯定是不能让张廷玉这个老班长有错误的,出现了错误就要马上教训。主要在于什么错误不是问题,问题是别带坏了大家!

为什么说这么复杂呢,因为帝王心术有时候就是这样私心中有公,公事中有私心。没有那么简单,以帝王心术来看待这件事,雍正做的还是很完美的。

大型权力游戏剧雍正王朝解说到此为止。

第108期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6

人在江湖,要想混得好,自然是到哪山,唱哪歌。而老板用人,也要根据需求,择才而仕。

本质上说,张廷玉和李卫因为所在位置不同,也就是坐的山不同,是没有任何可比性的。

一个相当于首辅,机要秘书,掌管全局,一个相当于爪牙,到地方上具体办事。雍正对他们两个人的态度,以及他们两个人自处的态度,自然有很大不同。

《雍正王朝》里面没有任何雍正对张廷玉零容忍的情节和画面,只是张廷玉非常谨慎自律。从电视剧的角色上说,这两个角色和皇帝的关系大不一样——

张廷玉在雍正父亲康熙时期,就做到机要秘书、首辅了,是帮助雍正夺位,拥戴有功的前朝老臣,对全局的把握,吏治的精通是无人可以代替的,同时对外,也就是面对满朝文武,他又是清流代表,道德楷模,这个必须和文化,学识,经验,资历的积累挂钩。

而李卫作为没文化的小家奴,是雍正要重点培养出来具体办事的。也就是说,一个是公司的总策划,一个是销售部部长。总策划是头,他的一言一行关系到大方向,风纪,不能太浪,而销售部长是手脚,要直接和江湖对接,不能太迂腐老实。只要能把政策落实好,把事情办好,有点小毛病,不是更差,反而更好。

从帝王心术的角度上说,一个人出任封疆大吏,皇帝把财权兵权交给你,你如果成为了一个呼声很高的完人,道德楷模,皇帝并不见得就喜欢,反而要防范你拥兵自重,反而你有一些小辫子抓在皇帝手上,他随时能制约你,才能令人安心。李卫那些没文化,下三滥的癖好只要不影响他的工作,反而是给领导留下一个教育自己,约束自己的机会。对于促进他和雍正的关系是非常有利的。相比之下,位于机要中枢,天天都在皇帝和百官眼前晃的张廷玉是领头羊,模范,不能吊儿郎当的,否则以后工作就开展不起来。

最后我们再来看真实的历史,康熙,雍正对张廷玉的好是无以附加的,他和李卫的待遇到了乾隆朝才区分开来。

到了乾隆朝,张廷玉一直在和皇帝打擂台,就是闹着要退休,要配享太庙。

而李卫一直在升官。

乾隆3年,公元1738年,李卫病逝任上,享年才五十多岁。

张廷玉一直活到了1755年,享年八十多。

读者们可能会觉得,乾隆表扬李卫多,批评张廷玉多,那和他们的位置也有关。

李卫在地方上帮乾隆搞钱,搞管理,简直就是劳模,卓有成效,你骂人家干啥?

张廷玉已经是荣享三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无以复加,乾隆把他当做一个符号和棋子来制约其它势力,而张廷玉晚年想抽身,因为他看到过康熙朝,雍正朝传位的残酷,他不想把自己卷入乾隆传位的权力斗争里,想明哲保身,平安落地。

对于乾隆来说,你张廷玉这么老油条,好事情都被你算完了,内心很不爽,所以经常下折子批评他,动不动就以没收给他的赏赐来要挟他,而行走江湖大半辈子的张廷玉也不是吃素的,一直选择的应对措施就是——你说啥都是对的,我就是怂,就是不想上班,你骂归骂,我还是要走。

张廷玉这一波操作的结局就是——自己拿着退休工资回家抱孙子,安享天伦之乐了几年,自己的三个儿子,都入朝为官,自己死后配享太庙,家族光宗耀祖。

对于我们今天的职场谋生,张相爷的故事,是不是很给人启发?

7

李卫是雍正的奴才,从小就跟着雍正,自然是非常贴心的。而张廷玉是朝中重臣,一直跟随康熙,后来才跟随雍正,所以两个人所处的位置是截然不同的。

李卫是雍正培养出来的,跟雍正像一家人。

李卫虽然是雍正从江南捡回来的,但是他是雍正一手带大的,也是雍正培养出来最合格的一个奴才。在雍正做了皇帝以后,李卫的官位一直攀升,甚至做到了两江总督。其实这都是雍正给他的恩赐,因为他甚至连一个进士都没有考上。如果没有雍正在背后给他撑腰,他压根什么都做不成。

雍正任用李卫的原因也很简单,主要是忠心。至于处事的方法,雍正没有过多干涉,因为李卫骨子里有一股聪明劲儿,总归可以琢磨出一些好点子来管理地方。所以李卫跟其他官员做事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他有自己独特的办法。

张廷玉是康熙留给雍正的,他忠于正统皇帝。

张廷玉是三朝老臣,不仅经历了康熙雍正,甚至还活到了乾隆年间。所以他跟李卫就属于完全两种不同的人,他是老臣谋国的社稷之臣,有匡扶社稷的能力。所以康熙将如此重要的大臣留给了雍正,其实就是希望雍正能够好好任用张廷玉。

张廷玉本人也没有让康熙皇帝失望,总是在关键时刻拯救危局,帮助雍正一次次渡过难关。但是他跟李卫不同的是,他不是雍正的嫡系,他是皇权的嫡系。只要上面坐着皇上,那他就对这位皇上死忠,而不是只对雍正一个人死忠,这两种忠心是完全不同的。

李卫跟翠儿谈情说爱被赶走,其实是雍正让他去监视年羹尧。

李卫犯了第一个错误,那就是跟府里的丫鬟翠儿谈情说爱。这在家法严格的雍正府上,那是一等一的死罪。可是雍正不仅没有处罚他们,反倒是给了李卫一个官做做,让李卫到年羹尧那边报道去了。

这件事彻底改变了李卫的人生,让李卫从府里的一个仆人,逐渐成为封疆大吏。李卫到年羹尧那边,其实是有两个原因的。第一个原因就是雍正希望能够好好培养李卫,给自己多一个帮手岂不是好事么?第二个原因,就是雍正不太放心年羹尧,想要让李卫时时刻刻盯着年羹尧。

李卫自然是十分明白雍正的心思,所以但凡年羹尧有任何举动,李卫都事无巨细地告诉雍正,好让雍正找机会敲打敲打年羹尧。年羹尧可是雍正最重要的帮手,雍正自然是不会轻易放手的。

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璐主持科举却舞弊,结果被雍正所杀。

张廷璐是张廷玉的弟弟,也是雍正看在张廷玉的面子上,一手提拔上来的官员。在雍正朝第一次科考之中,张廷璐就充当主考官,可见雍正对张廷玉还是比较给面子的。可是这次的科举却出了舞弊的事情,这对雍正来说是不可原谅的。因为八爷党此刻正想趁着雍正刚坐上皇位,还不够稳定的时候,找点事情来赶他下台,这次科举考试的事情,恰好就是最好的机会。

这个时候如果雍正想要卖个面子给张廷玉,放了张廷璐的话,那么雍正的皇位就会受到动摇,证明他没有能力做好这个皇帝。所以张廷璐是必杀的,只是要看张廷玉支不支持。

多少支持杀张廷璐的奏折雍正都不看,因为雍正一直在等张廷玉的奏折。他希望张廷玉能够支持自己,大义灭亲,也希望张廷玉能够理解雍正皇帝的难处。杀掉张廷璐,解决科考的案子是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要能够得到张廷玉的理解,那就比较困难了,所以雍正是打心眼里敬畏这位老臣。

雍正皇帝用不同的办法,驾驭不同的人才。

雍正是古代少有的明君,他能够驾驭各种各样的人才,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对待李卫,他采用家人的方式,始终把李卫当成自己的儿子来看待。而且对李卫处事的风格不管不问,只看结果,这是对李卫的一种恩宠。也只有这样,李卫才能放开手脚去办事,毕竟他后面有个大靠山。

而对张廷玉,雍正可就不能那么冒失了,人家是康熙朝的老臣,是国家的骨干栋梁。办事能力比自己强不知道多少倍,所以雍正对这样的大臣,必须要恩威并用。对张廷璐的提拔其实就是恩赏,张廷玉本人是不需要恩赏了,已经位极人臣了。后来杀掉张廷璐,其实也是一种威慑,希望张廷玉能够好自为之,当然雍正也希望得到张廷玉的理解,对张廷玉也十分尊重。

8

分两方面看,一个是身份问题,一个是错误属性问题。

一,李卫是雍正潜邸时的奴才,家奴犯错了,主子总会有所袒护。雍正这个人,是比较喜欢袒护奴才的,袒护不是放纵,而是让奴才知错就改。年羹尧血洗江夏镇,这出乎雍正的意料之外,闯下了滔天大祸,但是雍正仍然是袒护了他。因为他这时候是忠于雍正的。那个李卫的好哥们高福,因为泄露了雍正的机密,雍正认为他的忠心没那么牢固了,利用之后,杀之灭口。反观李卫,无论出了什么错,他仍然是忠于雍正的,雍正就袒护他。

张廷玉是朝廷大臣,是百官的领袖,跟雍正的关系,类似于现在的雇佣关系,我拿了朝廷的钱,替朝廷办事。雍正没有必要去一味地袒护他。张廷玉在朝廷里是雍正的支持者,这不假,但是并不是贴心人。对于雍正来说,办好事,就奖赏,办砸了,就惩罚。

二,两人所犯过错属性不同。李卫犯得那点事,都属于私德范围,还轮不到用严岢的国法去处置。电视剧里,李卫第一次犯错,是跟翠在王府的花园子里幽会,这本来模模糊糊就是雍正设计好的,找个理由派个人盯住去四川的年羹尧,这场错误,李卫也是赶上了,因为雍正此时需要他犯错。另一次错误,就是李卫做了江苏巡抚,开始逛窑子睡妓女了,这其实也是私德问题。如果有国法限制,那可以依法惩治,但是李卫做的还挺严密,只带了一个衙役,那个妓女好像也被他赎身了,放在了外宅。在雍正眼里,这只是小毛病。还有一次,科场舞弊案,李卫带着兵封了考场,雍正气的差点没背过气去。但是不是被李卫气的,被科场考题泄露气的。李卫做这件事,有越俎代庖之嫌,但是雍正没怪罪他,因为他知道李卫是忠心的。

张廷玉在电视剧里犯的最大的错恐怕就是跟他没什么相干的科场考题泄露案了。本来出事的是他的弟弟张廷璐,就算株连到他,影响也不大。雍正气的是,张廷玉作为上书房大臣,内阁学士,百官领袖,不带头大义灭亲,却反而纵容言官们肆无忌惮。

雍正新朝刚立,就出了这档子事,作为两朝老臣,享有极高声誉的张廷玉,不马上主动出来支持一下,还磨磨蹭蹭,这是想在朝廷里搞皇家跟百官的对立吗?

张廷玉不及时上折子要求严办,对私德恐怕有亏,在雍正眼里,对朝廷的稳定,新君的权威,也有影响。这个问题就比较大了,这么放纵百官以后结成朋党那还得了?旁边还有八爷党虎视眈眈。

所以雍正必须杀一儆百,杀鸡给猴看。

老八曾经对其他几个人说过,你们不了解老四这个人,他最怕的是百官结成朋党。此时雍正搞一下张廷玉,就是给言官们看的。虽然言官也曾劝张廷玉去大义灭亲,但是被百官逼着,不如自己主动的好。

张廷玉也是私德,李卫也是私德,但是不一样。在雍正眼里,张廷玉是朝廷大臣,不能私德有亏。李卫是奴才,私德有亏可以包庇。

9

如果你足够了解中国政治史就会明白,自秦汉建立大一统帝国以来,之后所有的帝国王朝政治制度都是在秦汉基础上的演变和转化,其根本要义还在于秦汉。就算是外族建立帝国之后也不例外,比如元朝,再比如大清朝。大清朝的政治制度就是明朝的翻版再加上努尔哈赤八旗制度留下的遗根儿形成的相关制度。

只是有一点必须说明的是:大清朝的政治基础是贵族政权,而明朝的政治基础则是士人政权。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大清朝的统治基础是八旗贵族阶级,明朝的统治基础则是士绅阶级。

先大略科普一下秦汉政治组织核心制度:在秦汉时期,皇室和政府是分离的,这也就意味着皇权与政权也是分离的,皇室的主人是皇帝,而政府的主人则是宰相,皇室当然是整个国家的核心机构,政府机构都得围绕皇室的决策执行。所以,相权与皇权是基本对等的,有时候相权甚至大于皇权,随着以后各朝代不断演变,到大明朝,朱元璋在胡惟庸乱政后,取消了宰相之权收归皇帝,从而将皇权集中推向更高潮。到了大清朝,尤其到了康熙和雍正手里的时候,设立了军机处,同样,皇权得到最大化的集中,相权基本上被剥夺殆尽。但是,皇帝总要人办事,那么所谓的内阁,上书房以及军机大臣们,本来属于政府范畴的大官小员则成为了皇帝的秘书,皇权最终代替了相权。

之所以要简单科普一下这点知识,是要说明李卫和张廷玉份属的职责与政治制度有很大的关系。

虽然到了康熙雍正手中之后,皇权已经完全替代了相权,内阁上书房军机大臣虽然沦为了皇帝的秘书,但是其所办所拟之事或者所实行的某些职责还是与宰相差不多,这就是为什么明珠索额图等都还被称呼为明相、索相。在《雍正王朝》中八王逼宫的时候,张廷玉还自称是两朝的宰相,就是这个缘故。

了解了这个政治制度背景,那么就不难分析题者的问题了。

李卫,是雍正在江南赈灾的时候收留的流浪儿,跟随雍正回到雍王府,因为机敏忠诚,故而在雍正的培养下迅速成长,最后成为封疆大吏。李卫的成长之路不同于满清贵族或者士绅,更不同于通过科举博取功名的那些学子,他就是雍王府的一个下人或者奴才出身,但是,是深得雍正信任的奴才。所以,我们听到李卫在雍正面前的称呼是“奴才”。同时自称“奴才”的,还有满清贵族的大官小员,比如说明珠,索额图等。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他们的政治归属体系属于宗族皇室,是皇帝的亲戚、亲信、心腹抑或包衣奴才和下人,李卫成不了皇亲国戚,但是却能成为皇帝的亲信和下人。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帝对李卫的惩罚自然有别于旁人了,既然是自己的亲信下人,只要没犯什么大错(不像高福起了二心),加之李卫忠诚可嘉,说袒护也就袒护了,别人不会说什么,也不敢说什么。

张廷玉就不同了,他是宰相,他的政治体制归属是政府,如果在秦汉时期,他的权力是巨大的,是政府的法定代表人,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一举一动都代表着皇帝的意图,是整个朝野的风向标,并且处于皇帝和整个朝野的监督之下。到了大清朝,宰相之权虽然大幅跳水,但是影响力还在,故而他的举止十分重要。在电视剧中,我们还看到,张廷玉在康熙或雍正皇帝面前自称为“臣”,这和“奴才”的称呼还是有些差别的,反映出的是汉族士大夫的骨气以及所代表的政治体制。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认为,题者所谓李卫被雍正时常袒护说得不明确,雍正也就因为李卫逛青楼在翠儿面前袒护了一次而已,怎么能说是屡次呢?要是屡次的话,估计在严苛的雍正面前也会失信。更主要是因为李卫的政治体制归属为皇帝的亲信下人,故而雍正可以随意处置他,或是袒护,或是像杀高福一样自由处理。

而题者所谓雍正对忠臣张廷玉零容忍,大概指的是张廷玉在雍正关于旗人下地耕田以自给自足的问题上没有发声之事。这又涉及到大清的政治基础问题了,关于满清八旗子弟与汉人关系的问题。

之前说过了,大清朝的政治基础是贵族政权,在满清内部,虽然也分有贵族庶人等,但是他们的地位统统高于汉人,因为这是满清政权的老本儿,是满清政权的基础。雍正皇帝公然动这些老本儿,就意味着刀刃向内,革旗人的命,是打击旗人特权,动摇满清政权的基础。

身为朝廷宰相的张廷玉,很显然他对满清贵族政权的理解比普通人更为透彻,这样大动旗人奶酪的事儿换做是任何汉人都不敢发声,一旦发声而推行不下去的时候,所有的指向必定是他宰相一人,而且当初几个军机大臣都没有因此表态,张廷玉就不得不考虑后果了。

同样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璐卷入科场舞弊案,按照规矩,张廷玉可以回避,但是他是宰相,是政府的最高代表,他的态度意味着皇帝的态度,意味着朝廷最高司法的态度。尽管张廷玉深知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坑,也只有打落了牙齿往肚子里吞。在雍正即位之初朝政并不稳定的情况下,雍正皇帝的零容忍是他政治的需要,这毋庸置疑。

以上,大概可以理解雍正对待李卫和张廷玉态度的不同了吧。

10

在《雍正王朝》电视剧中李卫和张廷玉都是雍正的肱骨之臣,李卫从11岁就跟在雍正身边,张廷玉跟随康熙皇帝二十年兢兢业业,雍正继位以后又作为军机大臣辅佐雍正。对于两个人雍正都是十分信任,题主所说李卫犯了错误原谅指的应该是和翠儿私通和逛妓院两件事,但是雍正都原谅了他首先先说李卫和翠儿夜晚偷情,其实这是有预谋的,年羹尧担任四川提督后来又升任四川总督,但是这个人首鼠两端,当时作为四阿哥胤禛的门人还要和八阿哥和十四阿哥这些胤禛的对头来往,胤禛很不放心,邬思道知道了这件事,给胤禛出主意说派个人监视他,李卫就成为监视年羹尧的人选。

借着李卫和翠儿夜晚偷情,胤禛将他两个人绑在了树上示众警戒,其实这已经算对李卫的惩罚了。这时候年羹尧看到替李卫求情,顺理成章的胤禛把李卫送到了年羹尧那里,李卫不仅当了官后来作到了四品粮道,可以说这不是惩罚反而是奖励。这里胤禛対李卫的明贬实升其实是要李卫去监视年羹尧的,所以雍正对李卫的宽容的。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李卫忠心不二,差事完成的好,到万永当铺当东西的时候就表现出他的机灵,很适合做间谍。

第二次是李卫当上了江苏巡抚,封疆大吏,当时已经称为皇帝的雍正要求李卫在江苏实行摊丁入亩。为了看看李卫在江苏的做法和成绩,雍正微服私访来到了江苏。当天晚上李卫到一个自己喜欢的青楼女子家里,被雍正抓了个现形,翠儿也在家里闹,让李卫颜面尽失。朝廷明令朝廷官员行为不检点逛青楼,要求廷杖八十。但是雍正皇帝也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真正的去实行,只是对李卫进行了呵斥,表面上批评那几句。这一次事件,其实雍正也并没有对李卫进行零容忍,言语上对其进行了批评。李卫在江苏实行摊丁入亩初有成效,雍正是很高兴的,当时朝廷内很多人都反对新政,李卫能够做出成绩,雍正自然高兴,在加上雍正对李卫的信任,所以批评几句就可以了,而且李卫的行为并不影响大局。

但是张廷玉的两个事情却不一样,已经严重关系到雍正新政的实行和他皇位的稳定 。第1件事就是张婷玉的弟弟张廷璐科考舞弊案被曝光,雍正决定将张廷璐处斩。但是雍正没有明确决定而是特意在等张廷玉的奏折,他想张廷玉在奏折上要求处斩张廷璐。张廷玉作为军机大臣之一,地位十分重要,雍正的这一举动表面上是替张廷玉着想,实际上确实给了张廷玉最大的为难,张廷玉不把自己的弟弟参死也不行了。如果张廷玉一旦挽留,那么以后张廷玉和家人的结局就有待商榷了。

第二件事情是旗人耕种,自食其力上,四个军机大臣胤禩,隆科多,马齐,张廷玉都被雍正问有没有把章程拿出来。胤禩,隆科多和马齐都是满族贵族,所以都持反对意见。张廷玉作为汉臣没有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而是顺从了其他三个人,雍正当场呵斥了张廷玉。这里雍正其实是希望张廷玉站出来替自己说几句话,但是张廷玉也有自己的难处,毕竟同朝为官,军机处四个人只有自己反对,那以后会很难做。后来雍正认识到自己急了,专门留下了张廷玉道歉。张廷玉也在单独面圣的时候,替雍正出主意,如何实行旗人耕种,自食其力。

所以雍正并不是对李卫宽容对张廷玉零容忍,而是四个事情性质不一样。雍正其实都是十分信任两人的,即使后来呵斥了也主动道歉,处斩张廷璐的时候雍正也和张廷玉说是自己疏忽了。雍正的目的其实都是为了让自己的皇位稳固,人心更高,新政更能利国利民的角度出发,才有了不同事件的不同态度。

文/红雨说历史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