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赤壁之战前,周瑜为了刁难诸葛亮,故意以箭矢不足为由,让诸葛亮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却欣然答应,于是就有了后来的草船借箭。

诸葛亮草船借箭时,曹军为何没提出用火攻?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 首先,雾气太大,曹军看不清虚实。

其实这个原因很关键,也正是诸葛亮最聪敏的地方,这个计谋即使放在其他年代,凑效的几率也是很高的。当时的曹军根本不会想到对面船上那么多人影都只是假象,所以遇到袭击时肯定马上要还击。

而在完全看不起对方虚实的情况下,自然是采用常规的应对方法,只能说诸葛亮太聪明了,他完全料到了对方的反应,而对方却不知道他的意图,所以就上当了,白白给他送了那么多箭。

  • 其次,火箭的射程不够,数量也不够。

火箭因为要加上燃烧的材料,射程自然没有普通弓箭那么远,而同样由于雾气关系,曹军不敢贸然靠近,只能用弓箭来进行试探。所以其实曹军也没想过能形成多大的战果,只不过是为了防止对方偷袭而进行的反击。

并且,曹军的普通箭矢数量很多,但是火箭却没有那么多,因为火箭的制作比较麻烦,而且不好保存,所以一般没有多大存量,必须关键时候才用,只是试探性的攻击根本不可能用到火箭。

而且曹军是在仓促之间迎战的,但火箭的发射是要时间和人力准备,并不是随便就能放的。很多电视剧直接放个油桶在船上,然后沾一下就能发射火箭,这种操作纯属胡扯。

  • 再次,贸然放火箭,曹军会很危险。

其实以曹操的智慧,他下令让士兵放了几轮弓箭之后,对面始终没有什么反应,他会不会怀疑?那为何还是不敢放火箭呢?因为曹操很谨慎,当时江面上浑浊不清,曹操根本看不清到底是什么状况,所以不能让大军出击。

至于放火箭,更是不敢,因为如果对面的船着火了,然后乘势冲击曹营,那么曹军是不是会陷入危险境地?所以曹操才不敢下令释放火箭,毕竟安全要紧,可惜他这种谨慎没有延续到后来的赤壁之战,那一战,曹军折损八十多万人,算是元气大伤。

我是文娱小士,喜欢小士的回答不妨点个赞,小士将持续与您分享更多文史趣事!

最佳贡献者
2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该故事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因此,可谓妇孺皆知。

为什么曹军不用火攻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曹军没有足够的时间准备火箭

五更天,曹军正在熟睡中,诸葛亮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这时,他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曹军被动防守,来不及准备火箭反击。

2.曹军如果深夜用火功,更容易暴漏自己位置

上面已经说过,诸葛亮船队逼近曹操水寨已经五更天了,可谓伸手不见五指,再加上当晚大雾红色预警,曹操之所以不派兵出战,也是因为夜晚大雾,视线不好,摸不清对方虚实,害怕中了埋伏,采用弓箭射击阻挡。相对于东吴方面来说,也是视线不好,看不清楚曹军水寨布局。曹军如果一旦用火箭来攻击的话,无疑把自己暴漏给了对方,相当于成了活靶子,这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曹操是不会下令发火箭的。

3.曹军预料不到诸葛亮是来“借箭”的

之所以会有用火攻的想法,无非是现在我们知道诸葛亮船队不同寻常,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舷,用火攻一下子能把诸葛亮的船都给烧光了。但是作为曹操,他是人,不是神,只能依据当时形势作出判断,他是预料不到敌人得船队居然不是来打仗的。

总之,曹操不用火攻,是当时正确的选择。历史是无法重来的,诸葛亮神机妙算,未卜先知。曹操不是诸葛亮,我们也不能“事后诸葛亮”。

3

1.历史上诸葛亮没有草船借箭这一出,借箭的是孙权,而且也没用草船,用的是豪华游轮(开个玩笑)。

2.火箭在当时是个奢侈品,要提前准备好油、布、等各种材料,运输与存储成本很高,一时半会来不及准备。而历史上的孙权和演义里的诸葛亮都是突然出现在曹营水寨前的,没有和曹操打招呼,当时军情紧急,只能放普通的箭,火箭来不及准备。

4

因为火箭太贵了啊!“放空炮”太浪费!

按照罗贯中的剧情设定,诸葛亮神机妙算,预测到那天是一个能见度特别低的大雾天,导演了一次“草船借箭”。

当时的能见度肯定很低,放在今天的话,摆渡轮、游轮之类的估计都被迫停航了。那个时候也没有望远镜、强光探照灯之类的东西。

诸葛亮在船上扎满了稻草人,同时令鼓声大作,曹军根本看不清楚什么状况,肯定以为是遇到突袭了。谁也不会想到打仗居然还有用稻草人的,更不可能想到诸葛亮是来“借箭”的。(曹操:孔明,就你皮!)

这就好比现代战争中,敌我双方处在僵持阶段。在一个能见度只有五米的大雾天,突然听到前面响起冲锋号,但是看不清多少人,也看不到人在哪里,那你肯定命令机枪手往大雾里面盲射。你又看不见敌人到底在哪里,总不见得往大雾里面空放火箭筒之类的吧,那比子弹可贵多了。

而古代的火箭就类似于现在的火箭筒一样,很贵的!制作起来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做出来的。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放普通的箭,只要把敌人吓退就行。

所以,曹军没有使用火攻!

话说回来,诸葛亮“草船借箭”其实是罗贯中编出来的故事。真正的“草船借箭”的是孙权。

赤壁之战五年以后,孙曹两家又在江面上对峙。孙权临时起意,坐着小船跑到了曹营门口去示威和侦查。曹军对着小船射箭,船的一边插满了箭,差点翻掉。

孙权立即命令船只调头,曹军又放箭,箭又慢慢插满了船的另一边,恢复了平衡,然后孙权就满意地回去了。

事后,曹操说出了那句经典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

5

历史上诸葛亮并没有草船借箭!所谓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纯属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凭空杜撰的虚构情节。

草船借箭的故事的确发生过,只不过这件事情发生在孙权的身上,时间也是发生在赤壁之战之后很多年。

孙曹对峙时,孙权趁着夜色到驾船到曹营试探虚实,曹军放箭,大量箭矢击中船体,导致船体倾斜。孙权命令调转船头,让另一侧受箭。船体平衡之后,孙权逍遥而去。

曹操大为惊异,赞叹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对孙权的欣赏可见一斑。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创造性的将这一情节强加到了诸葛亮身上,神话了诸葛亮。历史上的诸葛亮的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是远远没有小说中那么神乎其神,足智而近妖。

至于讨论虚构的情节为什么不用火攻,这就有些过于架空了。试想一下,作者是为了突出诸葛亮才如此神话诸葛亮,如果草船借箭被曹军一把火给破了,那不是啪啪打脸吗?这样的情节绝不能发生。

《三国演义》写的是三国,不过是明朝主旋律的三国演义。

6

因为雾很大看不清船上都是草人,再听喊杀震天擂鼓大作,曹兵当时就像裤裆里翻筋斗晕头转向,只有万箭齐发,最后只有屁股上贴黑斑,中计。

7

曹操刚开始摸不清是什么状况,其实火攻虽好,但弄不好也会引火烧身,必须有提前确保做好自身的消防工作!

另外2O只草船,每只船才2O人,除去诸葛亮、鲁肃算是名人,其余的在战略上也没多大价值,如果那些草船冐死冲来同归于尽,那火烧赤壁也提前结束,只不过苦了诸葛亮和鲁肃了!

8

当时是在海面上,而且是大雾天气,火攻的作用不大。更何况当时曹操并不知晓诸葛亮的计谋,一时情急就采用了很常见的防守方法——射箭。

另外,放大量的冷箭还是有很大的杀伤力的,而且当时水气很重不明情况,更何况点火箭,一会熄灭,二会烧着自己的船。保险起见还是放箭为宜。

9

江面有雾,不知敌情

10

因为你不是罗贯中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