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因为雍正没有走正常程序和动了某些人的蛋糕、得罪了某些读书人!

历史上雍正帝是不存在篡位的,在康熙朝实录中记载了康熙传位于雍正的史实,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的康熙遗诏也证实了康熙传位于雍正的史实(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遗诏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阐述康熙的政治理念;第二部分是传位立储君的内容;第三部分是丧礼规制的内容。

民间和清宫剧中将雍正继位演绎为雍正将康熙遗诏中“传位十四子”,篡改为“传位于四子”,这种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当时的“于”字是繁体的“於”,所以将“十”改为“於”几乎是不可能的。其次清朝对于皇帝的儿子一般书写为“皇某子”,如皇四子、皇五子,如果是传位十四子,行文中书写的是“皇十四子”,将“皇十四子”改为“皇于四子”,是根本行不通的。还有清代的圣旨、诏书都是由满汉两文书写的,就算完美篡改了汉文部分,但是满文部分却无法篡改。

雍正帝皇位受质疑,主要是他没有走正常程序,康熙去世之前,留下遗诏,康熙驾崩之后,身边的太监首先告知了护卫总领隆科多,隆科多秘不发丧,他先偷偷地找到胤禛,让他秘密进宫,等到第七天才公开康熙的遗诏,由皇四子胤禛继位,这种做法引起了其他皇子的不满,但这也只是皇室内的质疑。

真正使雍正帝皇位受在民间广受质疑的是文人们的创作,因为雍正帝力行改革、实行铁腕手段,动了贵族、士绅的利益,尤其是其中的“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废除了考取功名和地主官员免税的特权。

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当属曾静了,曾静之前一直在科举的道路上奋斗,在应试靖州的时候,结识了有反清复明思想的吕留方,之后曾静见自己科举无望,于是琢磨起了反清复明。当时正值雍正继位不久,将自己弟弟胤禩软禁,并将同党发配广西,这些人路过湖南时,散布雍正阴谋夺位,曾静闻知,深信不疑,于是到处宣传,还给雍正帝列出了十大罪状,并且还跑到四川去劝岳钟琪造反,后被岳钟琪捉捕。

雍正帝底气十足,他将曾静抓来,让其与自己辩论,最后曾静被辨服,雍正帝与曾静的辨答之词,被编为《大义觉迷录》,派大员带曾静到各地宣传,这件事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人们越传越广,之后内容出现差错,加上某些人故意为之,雍正帝继位之事就被抹黑了。

在曾静这件事中,雍正觉得曾静和胤禩等人散布的流言实属小患,和乡间绯闻差不多,而吕留良鼓吹的反清复明思想实为大患,于是曾静、张熙被无罪释放,吕留良等人被诛杀。

最佳贡献者
2

这只是猜测而已。雍正得位是有疑问,因为在康熙皇帝驾崩时,成年皇子就他自己在圆明园。而且大家都看到了康熙皇帝快死的时候,十几个皇子为了这个位子打的不可开交。而雍正因为平时心机很深少言寡语,除了十三爷以外,没有一个兄弟拥护他,所以大家对他在那个只有隆科多和他的小黑屋里这个传承仪式非常怀疑。

雍正上台之后,为了惩罚贪官污吏(这个都是康熙皇帝惯出来的),也为了有助于自己的政策推行扫除障碍,就把这些兄弟们关禁闭、发配打牲乌拉和青海边疆,这些兄弟们都是步行去的,他们和他们带的佣人走一路说一路,这个话里面就亦真亦假了,肯定有夸张的成分。所以一传十十传百,雍正就成了弑父、逼母、虐兄、禁闭亲弟弟的暴君。

真正的事实现在已经弄不明白了,因为满清的历史资料都是经过篡改的美化的,没有一个司马迁来书写。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