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楚国的国君来自中原,是华夏族的一支。

《楚居》记载,楚国当初是居住在中原河南新郑一带,他们所处的部落叫做有熊,是黄帝所在的部落。

后来东夷商族崛起,作为诸侯盟主,随着生产力发展,生产工具进步,人口增加,需要为开辟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同时商在中原一直面临着西、北、东方向上的戎狄夷压力,楚人在商的西南方,商人从维护后方稳固来,开始了几百年的驱逐楚人的历史。

(楚国南迁)

部落制下的楚人打不过国家组织形态的大邦商,只好不断向南迁徙。商人追亡逐北,直到在河南桐柏山一带,商人认为有了坚固的屏障,不再担心楚人反攻,就停下了攻击楚人的军事动作,专心对付东夷和北戎了。

因此,这支来自中原的楚人,开始在汉水修养生息。楚人的到来给了当地土著民族很大的压迫感,尤其是楚人刚来,穷困凉倒,祭祀祖先都没有牛牲,还是偷来的一头小牛。楚人觉得不光彩,祭祀就给安排到了晚上。

就在这种状态下,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他们从中原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在抵御了土著民族的攻击后,逐渐改变自身的文化以适应并吸引当地土著民族的加入。所以,楚文化是以中原商周文化为底板,融入了很多南方民族的文化特点的新文化。

(楚国是加盟店性质的征服帝国)

楚国后来跟着周武王报仇大邑商,因功被封子爵,建国50里。楚王就靠着这个名头,在南方日益发展壮大。在楚文王时期,相继灭掉了邓国、绞国、权国、罗国、申国等诸侯国。

在迫使汉东诸姬的首领随国臣服以后,又灭掉了息国。随后挥师北上,攻打了蔡国和郑国。之后占领了从川东、湖北、河南南部到安徽的千里沃土。

到楚成王时借周惠王之命,镇压夷越,大力开拓江南。前655年以来,先后灭贰国、谷国、绞国、弦国、黄国、英国、蒋国、道国、柏国、房国、轸国、夔国等诸侯国。

至此,楚国成为南方的大国,兵车万乘,带甲百万,虽然被中原诸国认为是蛮夷(因为楚国为了同化少数民族,自身文化也被改了不少,比如在北方民歌总集是《诗经》,楚国则是《楚辞》),楚国也不以为意,还大言不惭地说:我是流氓我怕谁?

从楚国的发家史就可以看到,楚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他们攻占城池不是要斩尽杀绝,而是要求小国服从管理,原有的贵族继续做贵族,楚国中央只是委派一个人来监督文化同化的工作进度。所以,楚国这种加盟店征服帝国的方式,发展的如火如荼。

不过,楚国的国君是华夏族,是无可置疑的,这也是楚国为什么一直想饮马黄河,争夺中原霸主的初始动力。

(楚国当初也有机会一统华夏)

楚国项氏就是在楚国加盟店的方式下成为楚国的新晋贵族的。如果往上追溯,可以找到项氏的来源。它是西周时期分封的诸侯国项国,春秋时期被鲁僖公灭国,项国不复存在,但是项地还是有的。虽然项国被灭国这件事情,《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三本书中都有所记载,《公羊传》《谷梁传》认为是齐国所灭,但两本书的成书年份、可靠性都比不上《左传》,因此还是以鲁国灭项国为准。

项国,原本也是姬姓诸侯国,灭国之后改项为氏,此后就称项氏。因为项地在鲁国,所以,项羽在巨鹿之战后就被楚怀王封为鲁公,也可算是光宗耀祖了。

项氏源出姬姓,因此项氏家族是为华夏族无疑。这是因为,此时的汉民族还没有形成,商周文化孕育的民族是华夏族。狭义的华夏是中原诸国,广义的华夏则包括了周边的秦、楚、吴、齐等国。楚国王族,也是源出华夏。

至于楚地5000里的人口,南方那么多少数民族都有,其中,苗族人也应该有不少。

最佳贡献者
2

简单来说,楚国是华夏族建立的。

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国先祖出自五帝之一的颛顼(zhuān xū),所以屈原才会在《离骚》里写下“帝高阳之苗裔兮”,以彰显自家的血统高贵。

帝高阳就是颛顼,他是黄帝之孙,作为其后人的芈姓一脉也可称作黄帝后裔,或者说是以黄帝为首的部族后裔,自然也是华夏族的一员。

不过类似身份在那个时代比较多,到了周朝,这个身份其实不难帮到芈姓太多,他们能够获封楚子,靠的最多的是实干家鬻(yù)熊。

鬻熊是芈姓,熊氏,他原本臣属于商朝,因为其部落就世居于商都朝歌附近,不臣服只有死的命。到了商朝末年,鬻熊叛商归周,据《史记·周本纪》载:“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归之。

鬻子就是鬻熊,据说他通晓法术,按照殷商崇尚巫术的传统,他应该是个巫师,叛商是因为现任商王帝辛不喜巫术,而周文王则接待了这位远方来客。

《史记》中有“鬻熊子事文王”的记载,说明鬻熊对周文王是很恭敬的,周文王有些事也会咨询他,因此鬻熊又被称作文王之师。

作为帝王之师,鬻熊及其子孙并没有能在随后武王伐纣中大显身手,周武王和周公两次大规模分封也没有熊氏的份,熊氏被王室遗忘了。

被遗忘也是有原因的,因为熊氏在进攻攻灭商朝过程并无多大功劳,武王伐纣之时,周武王与八个势力联盟,包括庸、蜀、羌、髳、微、纑、彭、濮人,投奔周朝许久的熊氏却不在其在,可见周人并不将熊氏认为是自己人,分封自然往后靠。

直到周成王亲政,熊氏才被想起来,周成王将鬻熊的曾孙熊绎封到丹阳,即楚国。熊绎的心情应该还是不错的,尽管封地在偏僻的南方,尽管领地仅50里,尽管爵位是子爵,可好歹也是诸侯了不是?

就靠着这几十里的地盘,楚国开始了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最终成为首屈一指的大国,无论是春秋争霸还是战国争雄,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

再说项羽,他也是华夏族的。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姓跟氏的分别,先秦时期,男子有姓却不称姓,而是称氏,比如屈原,他是芈姓,屈氏,而楚国王族是鬻熊那里传下来的芈姓,熊氏。

姓具有稳固性,没特殊情况不改,氏却可以经常改,可能因为封地、官职、住所等等,想改就改。比如商鞅是姬姓,卫国人,所以叫卫鞅,后来封于商地,就叫商鞅了。

项羽的项氏,就是来源于祖先的封地,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这个项,原本是项国的地盘,国君为姬姓,据《左传》记载,项国在公元前643年夏天被鲁国所灭。鲁国的这种行为惹怒了霸主齐桓公,这是公然挑衅他制定的秩序,为此,齐桓公还一度把鲁僖公拘留,但最终,项国还是成为鲁国的项地。

到楚考烈王八年(公元前255年),楚军灭鲁,项地就成了楚国的,楚国将一个将领封到了项地,该将领以此为氏,项氏就有了。而从项羽家族世世代代为楚将以及楚国好用宗室后裔(屈氏、昭氏、景氏)的习惯来看,项羽很有可能就是楚国王室的支系,则也是华夏族。

3

楚国是华夏族建立的,项羽属于华夏族,先秦汉初并没有汉族这一说法,主流文化认为黄帝的直系后裔中以农耕为生的族群属于华夏族。楚国王室是黄帝的直系后裔,他们后来迁移到南中国建国发展;当地土著也是黄帝后裔,只不过他们以渔猎为生,农耕还不发达。楚国王室与当地土著结合,并成长为南中国一霸,楚国多次北上争夺霸权甚至王权。

司马迁的民族观认为所有民族都是黄帝的后裔,东夷、南蛮、西戎、北狄都是炎黄子孙,只不过黄帝的嫡系发展了农耕文明,占据了富庶的中原大地,故自名为华夏族。《左传正义》记载: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周王室则认为:凡遵周礼、守礼义之族人称为夏人、夏族,通称为诸夏。楚国在春秋时期自称蛮夷,战国时期又自称华夏,楚文化最终融入华夏文化。

《史记.楚世家》中记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的一个孙子为火神祝融,祝融的后代陆终生六子,其中老六名为季连,姓芈,老六就是楚人的先祖。楚人首领鬻熊子不堪商王朝向他们索取人牺,于是投靠周文王;武王伐商之时,楚人派出八百壮士参战,之后又尽心侍奉周王室。到了周成王时楚人首领熊绎被封为楚子,领地五十里,都城在丹阳。

楚人对于王室给的子爵十他嫉恨,因为子爵是最低的爵位;每次王室大祭,楚子都要给其他诸侯端茶倒水,分到的祭肉也是最少最差的。经过几代楚子的艰苦创业,楚国国势日盛,王室却渐渐衰退,楚子熊渠称王,还分封自己的三个儿子为王。周昭王亲率天子六军伐楚,结果全军覆没,周昭王也沉江而死。后来楚国越来越强盛,楚国周边的姬姓诸侯国都被楚国攻灭,楚国甚至有代周自立的想法与行动。

公元前706年楚伐随,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楚子熊通再次僭越称王,号为楚武王,楚国成为周王室诸侯中第一个称王的国家。楚国称王后,旗帜的颜色改为土黄色,意在继承黄帝的土德,有统一天下的意志与实力。

项羽的家族是楚国王室旁支,芈姓项氏,跟屈原的芈姓屈氏一个道理。楚国公子燕受封于项城,建立项国,后项国被齐国攻灭,项国公室子孙就以项为氏。楚国的昭氏、景氏、黄氏、屈氏势微后,项氏崛起!项氏崛起于平定盗跖之乱,因此项氏是一个军旅世家,项燕、项梁、项羽都是楚国的名将。

4

依照先秦典籍和古文字资料记载,楚人为“帝高阳之苗裔”,是所谓“祝融八姓”中芈姓的一支,从楚人的祭祀系统也能清晰表明楚人的起源,屈原是楚国公族,《离骚》有“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的记载,说明芈姓祭祀颛顼,《左传》僖公二十六年提到楚以“夔子不祀祝融与鬻熊”,责让于夔,也表明芈姓确实祭祀祝融、鬻熊。

纪南城,因处于纪山之南命名,楚国郢都所在地。

祝融是什么人,三皇五帝之一,后世尊为“火神”,祝融的后裔分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史书称为“祝融八姓”,这八姓居处不一,己姓地位最高,董、斟都是他的分支后裔,后来有的亡国有的衰败,芈姓后来居上,《郑语》有“融之兴者,其在芈姓乎”的记载,《史记·楚世家》记载,芈姓的始祖正是鬻熊,他的曾孙熊绎,正是楚国始封君。

图为纪山楚墓群,位于今天沙洋县境内。

《楚世家》记载,周成王封熊绎为楚子,《孔子世家》也说,且楚之祖封于周,曾为子男五十里,说明楚国最初的封土狭小,爵位较低,地位也微小,到了西周晚期,周王室衰败,楚人乘机伐兵,除去北面,皆有拓展,被楚人攻灭的的今天秭归的古夔国、鄂州的古鄂国、江陵的古权国、宜城附近的古罗国、竹山一带的古庸国、汉阳随国、襄阳的古邓国等等,这些都是号称长江流域的“汉阳诸姬”国家,所以楚人无论从国君世家还是地域范围,都被认同为华夏族。

项王故里牌坊。

项羽名项籍,项羽是他的字,祖籍下相,今天江苏宿迁,项家世代担任楚国大将,屡立战功,被楚王封于项地,今天的河南项城,因而即以项氏为姓,项羽生于公元前232年,秦王嬴政15年,父亲早死,随叔父项梁,项梁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子,所以楚人、项羽均是汉族,原称华夏族。

5

若要追寻楚国人最遥远的先祖,那就是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高阳氏。

所以屈原才会有诗句:帝高阳氏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帝喾时代,高阳氏的后人重黎,被封为火师(火正),他在岗位上多次重大立功,所以又被封为祝融。 神话传说中,祝融是掌管火的天神。

(火神祝融)

其实,在那时代,祝融只是一个荣誉称号,就像现在的某领域专家一样。

因此,楚人自古以来崇拜的是能够掌控火焰的神兽——凤凰。(那时还不能称为楚人,本文为了写作方便)

大概在三千六百多年前,作为祝融的后代楚人,被占据中原的商朝大军驱赶,被迫流亡到蛮荒的南方,大概在今天的湖北西北部的荆山一带,在此地定居下来,繁衍生息。

此后,几百年间,祝融后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向后代灌输他们的先祖来自中原。所以,后人们的梦想就是重回中原大地故居。

在此梦想下,到了周文王时期。商朝国力开始衰弱,周文王野心暴涨,想取代商。

于是他广发英雄帖,邀请天下诸侯过来开会,商议怎么攻打商王朝。当时,作为楚人部落首领的鬻熊,也收到了请帖。

于是这个首领带领几百个叫花子部落兵,屁颠屁颠前去周地会盟。

谁知道文王太怂,说一直没等到伐商机会。然后把各地参会的诸侯,愿意留下来的,都封了官。鬻熊系火神祝融后代,被封为火师,并一直在此职位上干到衰竭而死。

(火师鬻熊)

文王儿子武王姬发,推翻了商王朝。但是,在分封诸侯的时候,唯独忘记了楚人部落。

过了很多年后,周成王继位,才想起祖先创业时,还有楚人这个小诸侯部落。

于是,就把鬻熊之孙熊绎,封为子爵,封地大约在丹阳一带,五十里范围。 于是,楚人从部落到国家转变了。

他们以此为基业,历代国君,皆奋发图强,筚路蓝缕,开疆拓土。

在用游击战术,击败了前来征讨不朝贡的周昭王军队后。 他们更是奋发图强,开始东征西战,开荒耕种。

到第四代国君的时候,熊渠直接藐视周王室的权威,高喊口号:“我是蛮夷,不可能听从中国的命令。于是立三个儿子为王。”

(熊渠)

公元前八世纪,周王室衰落,春秋时代开启。

楚国开始出兵攻打随国,什么原因呢?因为他们随国挡住了他们去铜绿山的路了。

所以,经过艰苦的三次大战,终于消灭了随国,并且赔上了一位国君——楚武王熊通死在最后一次出征路上。

自从楚国战赢了随国,如愿拥有了战略资源铜矿,又学习了吴越的铸剑技术。开始张露出锋利的爪牙了。 楚国开始了它的大扩张之路。

兵分两路,一路消灭了权国,罗国,邓国,绞国和申国。 一路灭了息国,攻击蔡国,郑国。把凤凰的图腾伸展回中原各国。

(北进中原征伐)

中原诸侯国开始恐惧这个昔日的蛮夷国。在齐桓公的带领下,齐,鲁,宋,陈,卫,郑,许,曹共八国联军,终于迫使楚国停止扩张,并签订了召陵之盟。

至于考证项羽的民族属性,史记上说:他家世世代代都是楚国将领,祖先被国君封于古项国地,所以他的祖先姓项。

《项羽本纪》记载: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 。

(项羽剧照)

至于古项国,原主人是姬姓,也是周王室姬大姓的分支,后来被齐桓公灭了。此地被楚国占领后,封给了项氏先祖。

《谷梁传》说:夏,灭项,孰灭之,桓公也。

所以项羽也是出自华夏族,至于祖先被封古项国之前的事迹,已不可考。

笔者猜测,应该同出自商朝时,被驱赶的南迁楚人部众之一。这是高阳氏的后代,根正苗红的炎黄子孙。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梁生

6

一、楚国是什么民族建立的?楚国王族出自颛顼之后,应该是黄帝的后裔。《海内经》称: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韩流,韩流生颛顼。《大荒西经》又补充道:“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

祝融的后代受封于有熊氏故墟(今河南新郑一代),故为熊氏。鬻熊是芈姓季连部落的酋长,因率族人投靠周文王,被周王室授予“子”爵的封号,臣属于周。

到鬻熊后代熊绎时,因其表现优异,周成王又将熊绎封到丹阳。(不是江苏的丹阳,是在丹江下游的河南淅川境内,如今是南水北调中路的水源地)。

这个地方当时远离中原,地势多山、水,是苗蛮的一支荆蛮的居住地。《尚书·逸篇》中记载:“尧子不肖,舜使居丹渊为诸侯,故号曰丹朱”。就是说,因儿子丹朱顽皮,帝尧就把帝位让给了虞舜,而把儿子封到了丹水一带,让他去治理苗蛮。丹朱没有像前辈一样对苗人一味使用武力,而是施以仁政,因此很受南方民族的欢迎,甚至被三苗推为首领。而舜即帝位后,害怕丹朱率领三苗造反,就又把他迁到了房地,封其为“房邑”侯。

以上事实说明,楚王室是华夏正宗,而其治下国民,是南方的苗瑶民族。因此可以这么说,楚国是以华夏族为王室、南方民族为国民的多民族共同建立的。

二、项羽是什么民族?

项羽是周朝王室的后代,姬姓,因被封于项地,就以地为氏。在项国被楚国所灭后,王族又以"项"为姓。

这里要说清的是,项家虽世代为楚将,但他却像楚王室芈姓熊氏一样,也是正宗的华夏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楚国最初国民那样的南方民族。

楚国后来灭亡了六、七十个诸候国,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其国民有许多就不是南方民族了。像陈胜、吴广,就都是河南地区的人,因被楚国统治,也就自称楚人,在起义时才会用"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并在建立政权时,取名"张楚",以表“张大楚国"之意。

所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唯楚有才"等说法,也不仅指两湖地区侠义上的"楚”。

最后,项羽并不是楚国派到项地为官的人的后代,而就是项国当地的人。后因项国被楚所灭,上辈人也成为楚国将领,所以才自称为楚人。

就其民族属性来说,应该是黄帝后裔,华夏族。

7

楚人的来源有7种说法:

1、颛顼高阳氏。屈原在《离骚》中说: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2、祝融高辛氏。《国语 郑语》:

“夫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

3、东夷部落。郭沫若和胡厚宣认为楚人来源于东方的东夷部落。

4、中原部落。楚人来自中原,但臣民为当地土著。即三苗的代表屈家岭文化。

5、昆仑山。认为楚人先祖颛顼高阳氏是从中国西北的昆仑山一带迁移到江汉。

6、西亚拜火教的米地亚人。楚人是其后裔,因此以火为崇拜。

7、部落融合。中原地区的高阳氏,南下和当地土著融合的后裔。

关于楚人

1、楚语。楚语和中原的雅语不同,楚国贵族学习雅语,因此可以听懂雅语,但中原之人听不懂楚语。类似今日北方人听粤语的感觉。

《春秋左氏》中就有楚人在进攻郑国,因怀疑有埋伏而改用楚语下令撤退的记录。

《春秋左氏》记录了两个楚语发音:门谷,意思是哺乳;於菟 wutu,上古汉语发音为*qa-laa,意思是虎。楚国令尹因为出生时被抛弃而被老虎哺乳,因此也楚人称呼为门谷於菟,即老虎养大的人。

2、信仰。楚人尊凤尚赤,崇火拜日,喜巫近鬼。


项羽家族

《史记》在说项羽祖父项燕的家族时,只是一句含糊的话: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於项,故姓项氏”

到底项羽家族是楚人之后,还是吴人、越人、宋人、齐人等之后,均不可考。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8

中国古代战国时期,苗族人建立楚国,后来被秦国所灭,苗族又一次被民族屠杀而进行又一次大迁徙。汉文书上都说楚国建国者,屈原等是华夏族,其实从中原迁徙南下的是苗族,因为蚩尤被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击败以后,被迫逃亡。大部分南下到今天湖北,而少部分往东,可能是现在韩国和日本的祖先,历史学家研究发现,日本传统民族服装图腾和我国苗族有联系。另外屈原也是苗族人,他的大量文献都是描写苗族活动有关,他的诗词许多用汉文无法解释,因为他所用的是苗族歌曲中来,用苗族语言很好的解释他的诗词。每年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跳江的日子,历史学家对“端午”二字用汉语是无法解释的,而用苗族就很好解释,“端”就是苗语中“跳”,“午”就是苗语中的“河”。每年端午节,苗族都要用糯米来包粽子,每家无论多穷,必须包六个粽子放祭堂纪念,在苗族的观念中,端午节也就是纪念屈原。屈原的诗词前无古人的发展了汉族诗词制作方式,也被汉族纪念。可是影响深远的民族歧视,从历史汉族记载的苗族活动来看都是极尽贬低和侮辱的。从历史6000年到清朝,苗族人一直被屠杀,驱赶和镇压。深深的历史伤痛让苗族人坚强不屈,为了躲避战争苗族的把历史写进苗族华丽的服饰,优美的歌声和绚烂的舞姿一代代传承。

9

往大了说,楚国王室与项羽同属炎黄子孙,都是黄帝后裔,往小了说,他们应该是苗族。


申明一点:两千多年前的先秦时代是没有汉族、苗族等分类的 ,介于题者的这个问题,我们只能以现在的概念倒推回去,寻找楚人与项羽的所谓“民族”属性。


一、从楚国语言上探源

先秦时代的荆楚之语并非夏言,这一点是学术界公认的,时人称其为“楚言”。孟子曾嘲笑楚人乃“南蛮鴃舌”(《孟子·滕文公》),讥讽他们说话难懂,宛如鸟鸣鹊噪。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楚语与苗语的关联呢?

1.通过与湘西一带的苗语对比,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相同之处,比如,楚语中,常用“革”来表示老人、老者的意思,这一点至今在湘西苗族地区仍然沿用;楚语中的“泄”(音同“写”),与苗语中的“泄”一样,都表示休息;楚语中称植物的茎块为“稿比”;对花椒,楚语与苗语都称为“申”或“申椒”。

2.西汉学者杨雄所著的《方言》一书中,记载了楚地的很多方言词汇,通过比较可发现,楚地方言有53%以上的词汇与现今湘西苗家的方言一致或相近,如若单拎江汉一带的楚语与苗语比较,其相似率更是高达70%,由此可看出,两者确实同属一个族源。


二、屈原的《离骚》与苗族的“高腔”

离,表示要、将要;骚,指的是楚地流传的一种极具申诉性的高亢调子,离骚,即为想要大声高歌。而如今苗族地区仍然称他们的《高腔》为“出 骚”、“敖 骚”,出和敖,都是唱的意思。可以看出,两者在文化上的一致性。


三、“东皇太一”与苗族的太阳崇拜

东皇太一最早见于屈原的《九歌·东皇太一》里,而此篇也是屈原的所有辞赋中最庄重、最肃穆的一篇了,由此可见东皇太一神在楚人心中的地位。

闻一多先生也曾考证过,认为东皇太一就是伏羲,伏羲是苗民的始祖,因此楚人才祭祀他。伏羲是神是人,是谁的始祖我们先不论,但从这个结论可以看出,苗族与楚人是有族源关系的


而且,在湘西苗语中,人们通常也把太阳称为“太”和“太一”,苗族至今,也仍然保持祭祀太阳的习俗,祭祀中有一个“河边接龙”的环节,祭司此时会面朝东方,口念祭词,祭拜太阳。

因此,从语言、文化和习俗上,我们都能在如今的苗族身上找到楚人的影子,如若按照今天的划分方式,楚人可以被归为苗族。


四、项羽一族来历

先秦的“氏”往往都是与封地、国别有关,“项”亦是如此。它来源于西周初年的一个国家,项国——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季谷的封国,其王室成员是根正苗红的姬姓血脉。

其地理位置应在今河南沈丘一带,公元前643年被鲁国所灭,后来又沦为楚国的领土,《史记·项羽本纪》载: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於项,故姓项氏。”

由此可知,项羽先辈是被楚国封在项国故土上,因此才以“项”为氏的,至于他家更早的来历,就不太清楚了,但按照项羽打着“楚国”的旗号叛秦,而非“周”,可知他与周王室的关系应该不大,毕竟名义上周天子才是正统,因此可排除他是姬姓项氏的可能。所以我个人认为,他应该是纯正的楚国人。


总结:楚国的开国首领,包括荆楚之民(项羽)的起源与来历众说纷纭,有说是祝融之后的,有说是颛顼之后的,但若要以现代民族学的角度去分析,就远古时代而言,并无民族一说,顶多就是分属不同部落而已,他们都是炎黄后人;若真要论出个民族属性,那也应该从今论前,找出楚人与如今现存民族的关联,而其中关系最密切、共通性最多的就是苗族,从这个角度讲,楚人应属苗族。

10

楚国祖先族姓芈,熊氏。最早兴起于古丹淅之地(今河南省淅川县东南部,淅川丹江口水库现存大量楚贵族墓)的楚部落,所以属于华夏一员,只不过和周王室疏远被封的爵位较低。

项羽属于楚国贵族后裔,楚国名将项燕之孙,所以属于华夏后裔。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分封天下,楚国先祖被封的爵位(子爵)最低,所以楚国不服气,但实力上又难以与北方的中原大国(晋、齐)抗衡,为了开拓疆域只能向南征服蛮夷部落。

现在的湖北地域是最靠近楚国的地方,所以最先被楚国作为了开疆拓土的刀俎鱼肉

一、西周末年被楚国所灭国

01、庸国(今湖北竹山县)

02、鄂国(今湖北大冶县)

03、聃国(今湖北江汉地区)

二、春秋时期被楚国所灭国(含部族等)

04、权国(今湖北当阳县东南)

05、郧国(今湖北安陆县)

06、绞国(今湖北郧县西北)

07、罗国(今湖北宜城县西)

08、彭国(今汉水中游一带)

09、鄢国(今汉水中游一带)

10、卢戎(今汉水中游一带)

11、邓国(今湖北襄阳一带)

12、州国(今湖北洪湖)

13、夔子国(今湖北秭归县东)

14、鄀国(湖北宜都县东南)

15、随国(今湖北省随州市)

……,……

楚国境内已有不少以“蛮”自称的民族。在春秋前期,楚大举进攻蛮人,史称楚武王“大启群蛮”。楚庄王时,楚周边民族乘楚大饥之际,“戎伐其西南,又伐其东南,庸人率群蛮以叛楚,麇人率百濮聚于选,将伐楚”庸在今湖北竹山,且为群蛮之首,可能是蛮人建立的国家。在楚国的反攻下,庸人破灭,群蛮降楚。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