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诸侯伐董卓,这是《三国演义的》说法。
要弄清曹操如果当盟主会不会灭掉董卓,就需要看一看这十八路诸侯是谁,有没有这十八路诸侯,他们会不会推举曹操做盟主?
01
十八路诸侯都有谁?
在《三国演义》中,记载了十八路诸侯,分别是:
南阳太守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长沙太守孙坚、渤海太守袁绍、骁骑校尉曹操、西凉太守马腾、徐州刺史陶谦。但是,根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只有十一家诸侯,分别是:
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以及曹操代理奋威将军。但据《后汉书》的记载,参加讨伐董卓的诸侯也是十一家,但曹操既不是刺史、也不是郡守、国相,没有被列入其中,而广陵太守张超却加入了这个序列。
根据有关史料,长沙太守孙坚是跟随袁术参加了此次行动,也算是一家。
这样算来就是十三家诸侯,其余五家孔融、公孙瓒、张杨、马腾、陶谦等有没有参加呢?
徐州牧陶谦,在献帝西迁后,还派遣使者向朝廷进贡,被提升为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陶谦不仅没有讨伐董卓,反而是与董卓眉来眼去,巴结讨好。此时,董卓已经控制了朝政,没有董卓的许可,献帝是不可能封赏陶谦的。
初平元年(190年),关东诸侯推举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但陶谦没有参加。
次年,以镇压黄巾军起义而名闻天下的名将朱儁,传檄州郡讨伐董卓,陶谦派遣三千精兵驰援朱儁。不久后,董卓被杀,讨伐的事也就作罢。
这或许就是演义把陶谦也作为讨伐董卓的一路诸侯的原因吧。
孔融在董卓欲废掉少帝刘辩时,与董卓发生了激烈的争辩。董卓怀恨在心,就把孔融发配到了黄巾军作乱十分猖獗的北海为相。
后来,孔融在北海被黄巾军管亥围困,派遣太史慈向平原国相刘备求救,才得以解围。
就因为孔融曾经顶撞了董卓几句,也算是讨伐董卓的一路诸侯。但史料并没有孔融出兵讨伐董卓的记载。
据《三国志·张杨传》记载,董卓作乱,关东诸侯起兵讨伐。袁绍到了河内,与张杨联合,又与匈奴单于於扶罗一起屯兵漳水一带。从这个情况来看,张杨是准备跟随袁绍参与讨伐董卓的行动。
后来,於扶罗想反叛盟军投靠董卓,袁绍、张杨都不同意,於扶罗就挟持了张杨。
因为这个缘故,董卓就拜张杨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
罗贯中先生为了凑够十八这个吉利数字,就抓了张杨的差,也算作一路诸侯。
至于马腾,当初,董卓进京之时,曾经邀请马腾、韩遂一起出兵。由于二人犹豫不决,并没有及时出兵,等到董卓胁迫献帝西迁长安,二人才起兵准备进入长安。等他们到达长安时,董卓已经被王允、吕布杀死,李傕、郭祀等攻占了长安,控制了朝政。从这个记载来看,马腾并没有参加讨伐董卓,而且与董卓关系暧昧。这一路诸侯实在太牵强。
公孙瓒忙着剿灭胡匪,没有参加这次活动。演义里恰恰是桃园三兄弟跟随着公孙瓒讨伐董卓。
这个就很有意思了,公孙瓒没有参加,刘备兄弟自然也就没有参加征伐董卓。也就既没有温酒斩华雄,也没有三英战卢布。据史料记载,此一段时间,刘备正是投奔公孙瓒的时候。
从演义中的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来看,就公孙瓒与董卓没有一丁点关联。如此一来,刘备哥仨就没有表现的机会,罗先生只好安排公孙瓒出场。毕竟刘备级别差得太远,直接出场不合适。
从这里来看,演义与史实有差距,这是小说一贯的原则。但这不是罗先生不懂历史,反而看出他对历史非常熟悉。
从孔融、陶谦、马腾、公孙瓒、张杨等诸侯的加入,就看出罗先生历史基本功很扎实,绝不是随意弄几个人在充数,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构思、认真筛选的。
但无论演义还是历史,这些诸侯都是一群乌合之众,想办点事很难。
02
不会推举曹操做盟主,即便曹操做了盟主,也不会有所作为。
除了罗先生加塞添加的这五路诸侯外,其他诸侯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豹眼之所以详细介绍这五路诸侯的情况,就是想佐证一下,当时参加了讨伐董卓的诸侯们的心态和意图。他们虽然响应袁绍的号召参加了行动,但是都各怀鬼胎,各有自己的打算,并没有把除掉董卓作为首要的目标。
真实的情况也是如此,除了孙权之父、长沙太守孙坚斩杀了华雄之外,就是还称不上诸侯的曹操带领其子弟兵,积极对董卓的的部队发动了追击。
但曹操被董卓的部将徐荣打得大败,如果不是曹洪舍命相救,曹操恐怕早就挂掉了。
诸侯们做了一次集体旅游,等到粮草尽了,就各自退兵,打道回府。
当时,董卓的势力还是很强大的,但如果诸侯们齐心协力,还是有很大机会战胜董卓的。尽管大家推举袁绍为盟主,但没有人真心听从袁绍的号令。更何况袁绍也没有能力和欲望,去攻打董卓。
如果是换作曹操作为盟主,情况也会一样,不会有丝毫的改变。
第一,曹操仅仅是西园八校尉的典军校尉,充其量就是一个中级军官,他没有足够的威望号令天下诸侯。况且曹操已经逃离京师,以曹氏、夏侯氏为主,仅仅招募了一部分子弟兵,属于私人武装。虽然各郡守等的武装,也是各自招募,但起码表面上还是代表汉家地方政府,属于勤王的性质。
曹操最早联络袁绍、袁术讨伐董卓,自己代理奋威将军,不是朝廷任命。名不正则言不顺,纵使有诸侯推举曹操做了盟主,也不会得到大家的信服和支持。
袁绍做不到,曹操也做不到,这不是能力的问题,绝对就是一个态度的问题。
第二,军事力量是各诸侯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果拼光了,自己就失去了争霸的条件。为了保存自己的势力,为下一步争夺地盘做打算,没有人会去与董卓作对。
史实证明,曹操也努力了,但仅仅依靠诸侯们呐喊助威,曹操战胜不了董卓。何况连呐喊助威都没有。
关东诸侯做鸟兽散后,历史的发展就证明了一切。
曹操、袁绍、袁术、公孙瓒、陶谦、孙坚、马腾、韩遂等人,再加上刘表、刘备、吕布等就开始了混战。这帮人混在一起,那能够做事呢?
因此,在豹眼看来,不管是多少路诸侯,他们都不是为了消灭董卓而来,无论谁做盟主,都一个球样,都是一个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