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人能做到不误认、误采、误用草药,说到底还是掌握了一套草药的鉴别方法。

古代由于条件限制,药家只能充分运用人的感官来辨认药物。几千年来,药学家积累了一整套药物经验鉴别法,概而言之,主要有尝、看、嗅、试诸法。

“尝”是口尝。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表明,口尝是鉴别药物最古老、也是最可靠的方法,可以精细地辨识药物特有的气味。《神农本草经》收载的甘草、苦参、五味子(以上均以突出的味为名)、细辛(以根细长而辛辣得名)等药,其名称就已经概括了各药最突出的味道。

外形相似的当归、独活(饮片尤其相似),若口尝其味,当归先苦辛、后微甜,独活则先苦辛、后麻辣。韭子、葱子,肉眼难辨种类,但人口一尝,韭菜味的是韭子,葱味的是葱子,立刻可分。许多药物都有特殊气味,例如薄荷口嚼清凉,花椒麻舌,甚有利于鉴别。

龙骨由于稀少,古代就有伪品。但龙骨乃化石,有天然形成的微细孔隙,用舌轻舔,舌上会有吸引黏滞感,所以古人说龙骨“舔之着舌者良”。此外,有些有毒的药物多有刺激味,炮制之后才能消失。因此口尝也可用来辅助鉴定某些药物炮制是否达到了去毒的要求。

“看”是利用视觉观察药物的外形,这是运用最多的药物鉴别方法。秦汉以前就见于本草记载的人参,是因为其根形类似人形而得名。牛膝是因为其原植物的茎节(茎上生叶的地方)膨大如牛之膝。

此外,黄芩、白芷、雄黄、紫草、丹砂等药,都因为它们有特殊的颜色。在这方面,古人将观察到的许多药物鉴别特点,分别命名药材,形象易记。例如“马尾当归”是当归优质品种,根须细长。“马蹄决明”是指豆科决明子的外形似马蹄。“鸡骨常山”是指常山的根形颜色好像枯干的鸡骨头。“紫油厚朴”是形容质优的厚朴树皮色紫油润,用指甲划过有油痕。“鸡爪黄连”是说完整的黄连根部看起来像鸡爪。类似这样突出鉴别真伪优劣特征的药名还有粉甘草(粗壮结实粉性足者为优)、绵黄芪(皮折之如绵者佳)、蚕羌活(节密如蚕)、鬼脸升麻(毛茛科植物升麻根的横切面形状)、花槟榔(槟榔果实横切面有红白花纹)等等。

老药工辨别药物时,还能深入药材内部,注意质地(光滑、粗糙、角质、粉性、油性等)、断面形状(如植物根或茎的维管束排列形状、油室分布等),并创造了许多通俗形象的名词来形容各种特征,例如朱砂点(油室}、金井玉栏(植物根的浅棕黄色形成层环纹与类白色的皮部)、星点(异形维管束)等等。

“嗅”是通过嗅觉感知药材的挥发性气味。《神农本草经》中的药物木香、麝香,都是以香气命名。梁代陶弘景在鉴别药材时,就注意到利用嗅觉。他说败酱草“气如败豆酱”,这一特性成为鉴别该药来源的可靠依据。又,陶弘景说白鲜皮“气息正如羊膻”,故该药又名“白羊鲜”或“白膻”;《唐本草》说徐长卿“有臊气”,正是本品所含特殊成分的气息。老药工鉴别狗宝,常将鉴别物用口呵呵热气,立即嗅闻,真狗宝肯定有狗屎气息,若无此气息,则不用深入鉴定。对于有经验的药工来说,嗅法是不可缺少的可靠方法。

“试”法就是试验测试。在古代,这样的测试多借助水、火来进行。例如常用来治疗眼疾和痢疾的秦皮,早在西汉初《淮南子》就注意到该药“以水浸之正青”。陶弘景说:“水渍以和墨色,色不脱,微青”。《唐本草》记载:“水渍便碧色。”这都是因为该药在水中呈蓝绿色荧光。判别沉香是否沉水及沉水的程度,则依据的是含油脂越多的沉香木,越容易沉水。火烧法也是鉴别药材常用的方法。例如硝石与芒硝外观都是白色结晶,陶弘景鉴别硝石,“强烧之,紫青烟起”,这与现代火焰分析法原理相同。

古代药物在流传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会出现种类混淆的现象。要拨乱反正,就必须追溯本草记载,去伪存真。例如我国历来所用的木通,无论本草的文字描述,还是各种药图,都证实自古所用木通正品是木通科的木通,具有利尿作用。但由于药源紧缺。近百年来,东北地区用马兜铃科植物茎枝用作木通。该品和正品木通一样,茎枝都具有能通气的特征,也都能利尿,但两者形态相差很大,关木通利尿作用更加显著,且具有一定的毒性。药学家们经本草考证,确定了木通的正品,并将东北所产木通称为关木通,作为利尿新兴之药。

自从医药分家以来,“用药者一只眼”的现象随之而生。药家辨识药物真伪优劣,考证本草,正本清源,是其职责。不能苛求用药者同时也具备药家功夫。但是,药家已经考证,甚至《药典》已经明载其来源及性质的药物,如果用药者不去关注,就不免因“独眼”而致误。闹得沸沸扬扬的关木通事件,足以为训。事情起因,是有人长期服用含有关木通的成药制剂,结果引起肾功能衰竭。事故出现之后,国内外都有人因此而指责“中药有毒”。关木通因此遭到抨击,甚至株连同科的药物。有人见到马兜铃科的药物(如马兜铃、细辛等),避之犹恐不及。其实无论中西,都不乏有毒药品。药物善恶,取决于用药者是否善用。关木通的来源性质,《药典》均已明载。用药者不明其性,事故自然难免。因此,要改变“用药者一只眼,服药者全无眼”的状况,只能是大家多涉猎药学基本知识。不具备规范中医药知识的患者眼药一定要遵医嘱,绝对不能盲目用药。

最佳贡献者
2

古人严谨、敬业,在没太多娱乐活动的影响下会更专注于学习,能识字的都是高级人才了,何况是医者,因此只要是学医的会非常珍惜,记下各种草药的用途和相生相克………最最重要的是,治得活最好,治不了走了也能用鬼神命运来说事[我想静静]

3

中草药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長期与疾病作斗争中,通过不断探索,逐渐积累出的认知经验!

所谓神农氏尝百草,应指的是上古人民最初为了疗疾,寻找草药艰辛的开端。有专家认为神农氏指的就是炎帝,也有人指出那代表了一个时期,距现在一万年到五千年了,仅是一种传说!

但这种传说确实反映了上古人寻找治疗草药的艰辛,故有“神农氏嚐百草,日中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后人攷证这荼就是后人饮用的茶叶!

历代医家都在不断探索中草药的治疗功能,不断发现它们新的有治疗作用。

例如我国最早的一本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载药只有三百多味,可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版的《中药大辞典》收载的中草药就达5767味,其中包括植物药4773味,动物药740味,矿物药82种。

历代医家都努力在民间发掘单方,土方,验方,然后在临床上不断试用,或肯定或抛弃,这过程用现代科学语言表叙,就是“黑箱效应”。

一直到现在这一工还在进行,《药典》不断补入的一些草药,如猫爪草,瓜子金,半边莲,布渣叶,白屈菜,等等。即乎每隔5年修订一次《药典》,都要补入不少新发现的中草药。

在古代和现代许多中草药的发现,几乎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现举一二例如下。

据记载东汉刘秀大将马武,在一次大战中被敌人围困在一处荒野中,几天之后,人困马乏且缺水,马开尿血。

有一天一位马夫对马武说,有几匹马吃了山脚下放战车旁的许多叫不上名子的草后,不尿血了,马武前去细看后,即让士兵大量采集此草带回,喂马厩里的马,结果一二日后马都不尿血了,而且恢复了精神。

后用于人也可消肿利尿,尤对血尿甚佳,因他发现于战车旁,故就称車前草!现已是中草药中的利尿,止血,消肿的重要中草药。

南北朝著名医家陶宏景(后人确定古代十大名医,其中就有陶宏景)著有《名医别录》留世。

他有一日去采药,坐在路也休息,听一羊倌对旁人说,他在山上放羊,有一种怪草,公羊啃吃后,阴茎极易勃起,与母羊交配次数也明显增多,而且阳具长时间坚持不痿。

陶宏景听后立即虚心向羊倌询问详情,並跟羊倌上山采到此药带回,经过在人身上试用证明这味药壮阳作用不同凡响,陶就给它取名淫羊藿,此药在临床上应用已有上千年了。

晋代葛洪著的《时后方》大都是收集的屋前屋后階前草石,如“治诸疟,青蒿一把,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屠呦呦开始试验把青蒿煎取汁治疟疾,效不显,再读原著,“青蒿一把…绞取汁,尽服之。”这就是说要用鲜汁,煎熬反破坏了生物活性,后屠呦呦改为低温提取,试验成功,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小草药记载,却为今天中国获得诺奖,帮了大忙。

总之,从《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几百味中草药,发展到今天的《中药大辞典》五千多味,这中间有讲不完的故事,也饱含着人们认识中草药功能的艰辛过程和曲折道路。

作者:李兴民

4

神农氏,即炎帝,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在民间传说中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祖先。相传他是人身牛首,三岁知稼穑,长成后,身高八尺七寸, 龙颜大唇。他发明了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以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被后世尊为农业之神。神农氏又曾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以救夭伤之命,后因误食“火焰子”肠断而死,他是传授人们以药治病的医学发明人,又被后世尊为医药之神,《神农本草经》即是依托他的著作。

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本草经》

请看古籍关于神农神草的记载:

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羸蛖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饶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西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

民有疾病未知药石,乃味草木之滋,察寒热之性,而知君臣佐使之义,皆口尝而身试之,一日之间而遇七十毒。或云神农尝百药之时,一日百死百生,其所得三百六十物,以应周天之数。后世承传为书,谓之《神农本草》。又作方书以救时疾。 --宋·郑樵《通志》古时候,古代先民应该是观察到一些动物受伤、生病的时候会主动食用一些动植物或者在寻找食物中偶然尝试出来的。积累多了,逐渐总结出来共性,提出相关的理论。再然后,根据这些经验总结有目的的去尝试新的动植物。最后根据实际的临床效果,把它分为寒热温凉四性之类的东西。

至于现代来说,主要工作重点不是发现新物种了和归纳药性。而是从古代典籍、各地地方志、各民族民族药(藏药、苗药、蒙药之类的)归纳总结并用现代药理学知识研究目前的发现了。因为按中药资源普查数据来讲,现有记载的天然药物就有一万多种,但是有初步研究结果才一千多种,详细研究的不过才几十种。已经满足绝大部分临床和研究需要了,很少会主打研究新的物种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