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朝的江山是从元朝蒙古族统治者手上夺回来的,从这里就知道明朝的缔造者们是多么的硬气。历代汉族中原政权在面对北方游牧部族的军事威胁时,大多都是采取妥协退让的绥靖政策。到了宋代,这种妥协退让简直到了丧权辱国无以复加的地步。笔者曾经在深圳南山区蛇口赤湾港见到过南宋最后一位皇帝宋末帝赵昺的墓。据说是赤湾地区的老百姓在崖山海战后从海边捞起来的。崖山海战,宋军连同数十万家眷随行人员战死,可谓是血染零丁洋,就连小皇帝赵昺也被陆秀夫背着跳海。其状之悲,可见一斑!笔者当时看到赵昺孤零零的坟茔不禁想到一句话:早知今日投海尽,何必当年风波亭!赵氏皇族的先祖、南宋高宗皇帝赵构要是能够早知道其江山丧毁、皇室家族落到这样的地步,当年又何必非要赐死坚持北伐恢复中原的岳飞等人呢?

岳飞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及其他将领如徐达、常遇春等大多本是普通百姓出身,因见惯了蒙元贵族对普通汉族百姓的欺压才参加义军奋起反抗。俗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上唯一北伐成功、辛苦收复燕云十六州、夺得万里江山的明朝统治者们怎么可能容忍与宋代同样的悲剧再度发生?自开国皇帝朱元璋始,明朝政府一有余力就会派遣军队出塞外打击漠北的北元残余势力。明太宗朱棣甚至七次征讨蒙古,自己也病死在最后一次出征的途中。朱棣从南京迁都北京后,历代明朝皇帝的都城就一直在此。地处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接壤的北京是扼守草原部族南下的锁钥。都城在此、天子在此,满朝文武和三军将士焉能不拼死守护!就在明英宗于“土木堡之变”被俘,明军五十万精锐尽丧的时刻,中兴之臣兵部尚书于谦依然指挥来自全国的勤王之师将风头正劲的瓦剌军队击败于北京城下。没有逃跑、没有迁都,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就是大明的风骨。

朱元璋

最佳贡献者
2

明朝为何被认为是中国最有骨气的朝代,相信很多明朝的粉丝立刻就会想起的几句话,“大明祖训曰:不和亲,不赔偿,不割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就是这样的气节奠定了明朝成为中国最后骨气的朝代。

首先我们先看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明朝是在强大的蒙古帝国元朝的手上接过来的。中原的汉人经过蒙古几百年的欺压后崛起的明朝,在认同感上会很强烈。再加上朱元璋也是一个强势的皇帝,北伐时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强势,给明朝奠定了强势的基础。

再到明成祖朱棣,经过“靖难之役”强势登上皇位,后迁都北京开启了“天子守国门”。朱棣在位期间“五征漠北”设立奴儿干都司,浚通大运河,再加上郑和下西洋,编著《永乐大典》等,开创了明朝第一个盛世,永乐盛世。明成祖朱棣征漠北初期限于南京到漠北路途遥远,征战都失败了,后期才决定迁都北京,亲自征战漠北,开启了明朝“天子守国门”的强势。

明英宗朱祁镇时期,北征瓦刺兵败与土木堡,共战死66名大臣,京师精锐之师都已失陷,在明英宗被困得情况下。留守北京的大臣没有投降议和,而是立景泰帝朱祁钰,奉朱祁镇为太上皇,继续征战瓦刺,后大获全胜接回英宗。区别于宋朝的软弱体现了明朝的气节,一直延续到明后期崇祯帝朱由检,在输掉了萨尔浒之战后明朝依然不妥协,不割地议和,而崇祯帝也在李自成攻破京都后自缢于煤山。

明朝的气节贯穿整个王朝的起始,“不和亲,不割地,不议和,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不考虑明朝朝政的情况下,明朝区别于其他朝代尤其是清末,都是历史上最有骨气的朝代




3

早在太祖朱元璋北伐之时,朱元璋在北伐檄文中首次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老朱将华夏子女和鞑虏区分开来,给明朝起了个好头。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朱元璋的无心之举了,为了巩固皇权,巩固太子、太孙的皇位。朱元璋几乎杀完了功臣宿将,整个明王朝几乎一个能打的都没了。其实虽然明朝虽然刚刚建国不久,但是北边的防务还是比较吃紧的,还是需要一批将领的来保家卫国,朱元璋杀完功臣把北方防务交给自己的儿子完全是一厢情愿。但恰恰是这一厢情愿成全了明朝最有气节的王朝。

提出一个假设 ,如果朱允炆削藩成功,朱棣选择不反抗,那么明朝会是什么结果呢?北方防务将会拖垮整个帝国。朱棣即位之后曾经五征漠北,但仅仅几十年后,瓦剌依然包围北京,如果没有五征漠北,可能瓦剌会更早的占领北方,到时候明朝只有一种结果走北宋的老路,和鞑虏划江而治。

朱棣在南京即位之后,因为皇位还未巩固,北元又闹腾的不行,朱棣派曾经靖难时就跟着他的将领丘福领10万大军征讨北元,甚至朱棣千叮咛万嘱咐,不要轻敌,最终10万大军全军覆没。足以证明足以证明那时候军事将领有多匮乏。无可奈何之下,朱棣只能亲自披上铠甲,但如果从南京讨伐漠北,成本太高,朱棣便有了迁都的打算,当然也有朱棣个人原因。最终,迁都北京成为了明王朝最正确选择,天子守国门正好弥补了将领匮乏。自此,天子守国门成为了明朝的祖制,明朝京师北京先后多少次被围,无论君主昏庸与否,无一人选择弃京师而逃。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明亡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便是党争。党争有多严重?拿袁崇焕来举例,满朝上下都知道袁崇焕是被冤枉的但是因为党争的原因,无一人为袁崇焕说话。袁崇焕成为阉党残余、东林党党派夺权的牺牲品。甚至,崇祯死后,各党派还拥立不同的朱氏一脉为帝,趁着清朝征讨李自成,几个政权还为了争谁是正统而刀兵相见。

如果,崇祯迁都南京,就不存在正统的问题,明朝还是能控制住南方的,可惜,崇祯没这样做,但正因为如此成就明朝最有气节的王朝。终明276年,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您好,我是史争朝夕,一个喜欢历史、爱好历史的作者,欢迎您关注、评论。

4

主要有两点原因吧:

第一:不和亲、不割地,不议和。这是现代很多明粉的共识,明朝自朱元璋开始,仿佛就奠定了这一个基调,无论对手多强大,绝不认怂,明朝皇帝打仗仿佛就是一根筋,只要你打我就陪你打,哪怕可能会输,朱元璋、朱棣这些人就不说了,即便是到了万历朝,藩属小国一旦有异动,也是立刻开干,绝不犹豫。

无论形势多严峻,绝不服软,“土木堡之变”中,京师力量损失殆尽,皇帝被俘,50多位大臣命丧疆场,结果明朝直接另立皇帝,接续与蒙古死磕,这要是换到其他朝代,早就投鼠忌器,选择妥协服软了。

无论形势多严峻,绝不割地, 崇祯年间,努尔哈赤在北方已成气候,尤其是输掉了萨尔浒之战以后,明军已经很难再打胜仗了,但是明朝仍然选择与努尔哈赤死磕到底,从来就没有想过割点地给满族,然后给努尔哈赤封个XX王之类的,在明朝眼里敌人就是敌人,绝没有向敌人低头的道理,这就是他的硬气。

第二: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是明朝最为人称道的地方,其他朝代都是把都城放在疆土的中心位置,一来方便控制全国,二来避免敌人直接攻击都城。而明朝恰恰相反,在永乐时期,朱棣直接把都城迁到了北方边境,以天子之尊镇守国门两百年,直到北京城门被破,崇祯皇帝都没有选择将都城南迁。再者,建文帝、崇祯帝这两位君王,也都是选择直面死亡,不愿做那逃亡的皇帝。这与清末时期的慈禧、光绪等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5

有明一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终明一世,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明朝:“无汉朝之威武,无宋朝之璀璨,无唐朝之繁盛。”

明朝:“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明朝无论是遇到多大压力,既没有屈膝投降,也没有割地赔款。即使到了亡国之际,明朝依然兵分两路顽强对付满清和李自成,对关外的国土自始至终没有放弃。从明英宗到崇祯帝的几次北京保卫战中,明朝宁死不迁都。“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

而且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和任何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朝代,相比之下清朝,就完全不同了。

康乾盛世中的三位皇帝,是清朝历史上著名的明君。康熙签下了尼布楚条约,丢失外兴安岭以北土地。雍正五年签定恰克图条约,俄国侵占中国贝加尔湖之南及西南约1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乾隆五十五年,约10万平方公里的库叶岛,被俄帝暗中吞并。道光二十年,原为我属邦哈萨克,被俄罗斯无理霸占,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 道光二十年,同样为我属邦的布鲁特,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被俄国吞并。到了晚清,让我们怎么还说得下去。。。。。

颇为讽刺的是,大清祖训有云:“丢尺寸之土,减一分版图,即非我爱新觉罗子孙。”

同样是太祖开国,朱重八反元义无反顾,努尔哈赤给李成梁当小厮。同是中晚期,万历三大征大败日本,光绪甲午完败。同是末代皇帝,崇祯自尽,溥仪给关东军当傀儡。

崇祯说:"朕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

溥仪说:"这时占据着我全心的,不是东北老百姓死了多少人,不是日本人要用什么办法统治这块殖民地。它要驻多少兵,要采什么矿,我一概不管,我关心的只是要复辟,要他们承认我是个皇帝"。

对于外敌,明朝就是一个字:“打”!当时越南杀了明朝的时臣,朱棣一个字“打”!倭寇来了,嘉靖一个字,“打”!李自成和满清一起来了,崇祯还是一个字:“打”!

明朝宁死也要打!!!

明朝臣子讲究气节,方孝孺拒绝为朱棣撰写即位诏书,大义凛然“诛十族又有何妨”,结果朱棣把方孝孺的门生列作一族,诛十族。

再比如,嘉靖皇帝想把自己的生父加庙号(这是皇帝死后才有的待遇,而嘉靖皇帝的生父并非明朝皇帝,仅仅是藩王),于是群臣按照有违祖制下跪劝谏,嘉靖皇帝先后一连杖毙16人,最后还有人出来以死劝谏。

又比如史可法,苦守扬州数月,扬州被陷后拒绝投降被杀。抗倭名臣胡宗宪被诬告,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诗句自杀身亡。

皇帝方面,明朝部分皇帝虽昏庸,但少有变节的。如被俘的明英宗绝不屈膝谄媚,崇祯宁死不投降!南明隆武帝被清军俘后绝食而亡,绍武政权被清兵攻破后,绍武帝自缢而死。

这就是明朝,不屈的帝王!

大明一朝276年,没有对外屈膝一星半点。在明代,内阁是有权利驳回皇帝旨意的,这是中国历史绝无仅有的。虽然这个权利很少有动用,但是确实存在。更有甚者,有大臣直接和皇帝说你只要乖乖在后宫生孩子就行了,国家大事有我们这些内阁大臣来管。这已经是君主立宪的萌芽!

明代的士子们视媚上为仇寇,无论什么人,有明一代,没有一个媚上的获得好下场!反而是那些犯颜的大臣成为天下读书人景仰的典范。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就是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的骨气!

6

大家好,我是九井散人,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明朝坚持在对待外族时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朝是历史上超过百年的帝国之中,唯一从不向任何势力屈服的王朝。

明朝的对外政策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

中国古代强大如汉、唐都有向草原强势民族和亲的时候。向其他民族赔款,失地,纳贡的王朝也不在少数,唯独大明朝无论何时都绝不用女人去换取所谓和平,也绝不割地赔款。哪怕瓦剌大军围攻首都,哪皇帝不幸被俘…大明朝都绝不认输。

硬气的大明天子,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朱棣迁都北京,从此明朝每代君王都贯彻天子守国门的国策,明朝的每一个皇帝可能都有自己的弱点,却没有一个是软骨头的。明英宗在瓦刺几次包围首都的情况下,依然坚守北京城,在土木堡之变后依然坚持不投降,明朝大臣们立即拥立新君再战。明末崇祯帝杀死妻子儿女后,煤山上吊依然不愿意抛弃北京南迁。践行了君王死社稷的誓言!

明朝如此硬气的原因

明朝是朱元璋创立的,朱元璋时期是不可能和亲的,因为明朝和元朝不死不休,更是打出口号: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纪陈纲,救济斯民,明朝继任者的任务也是彻底消灭掉这些元朝遗存势力,和亲也是不可能了。

中国古代王朝都非常重视前一王朝的灭亡教训,明代也不例外。明朝士大夫吸取了宋朝苟且偷安以至亡国的深刻教训,因此任何割地赔款,纳贡的提议对于明朝官员来说都是一场必败而且会败的很惨的政治赌博,所以没有明朝官员会提出割地赔款,纳贡的建议,有也可会被群起而攻之。

明朝尊敬读书人,读书人众多,读书人受程朱理学的忠君报国思想影响,普遍还是很有气节的,明朝读书人以敢于“犯颜”而著称,甚至读书人崇拜死谏的大臣,因此君王不敢屈服外敌。

明朝衰亡的原因

明朝的衰亡,总结来说气数将近,内忧外患!嘉靖万历时明朝就已经开始走了下坡路,到天启年,皇帝不从政,却只是苦心专研木工,魏忠贤干政,时政腐败,明朝已经病入膏肓,崇祯虽竭力挽救,但无济于事。

明末士人和地主疯狂展开土地兼并,导致人口与土地的矛盾日益激烈,财政收入日益减少,而边地战乱不断,九边每年虚耗大明朝无数财政收入,加上明末时受小冰河期气候影响,陕西大旱,灾民食不果腹,只有造反,外部又有东北作乱,内内忧外患,长期双线作战导致最终明朝走向不归路。

7

我是辛铁!我来回答您的问题。

我认为明朝被评价为中国最有骨气的王朝有他的道理,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不称臣不纳贡

明朝300年历史,明太祖朱元璋立下的规矩,永远不向外邦称臣,也不能对外邦纳贡。

第二,皇帝亲征

包括朱棣在内的皇帝,遇到边疆问题,从来不贪图享乐,而是选择亲征。

第三,宁死不逃

即便是亡国皇帝崇祯,直到最后一刻,,也没有屈辱的投降,而是选择了自焚。

第四,尊重女性

男人的事,不能拿女人摆平,明朝从来没有让一位公主去外邦和亲。

第五,打败少数民族

最主要的是,明朝是打败了少数民族的通知,重新夺回了汉人政权。

8

既然说历史!那首先民族情节必须要抛开!

先说版图!网上好多人说明朝版图最大能到4800万,3600万,2200万,1600万,997万平方公里,可实际上能有效控制的国土 也只不过才三四百万平方公里,所以, 单论这一点 ,它在我国历史上的国土面积算是比较小的了!

9

放眼历史长河,明朝可以和盛唐相媲美,是一个有骨气的强盛王朝。对于它为什么是最有骨气的朝代呢?我想有以下几点原因。

不服就打,绝不认怂

大家知道,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朝代。明朝以前,不得不提的就是宋了。宋朝可以说和明朝恰恰相反,是最没有骨气的朝代。

宋朝对外战争不计其数,大多都是到了国家要灭亡的地步,才硬着头皮打的。不然能让步就让步,能低头就低头。其实,宋朝战争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胜利的。但结果一样,还是依旧要赔款割地。这就让当时的百姓,感到很是憋屈和耻辱。

反观明朝,它的强大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军事力量,在当时可以说是无人能敌。不服就打,绝不认怂的。不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棣,那打起仗来很是“疯狂”。不凯旋而归,绝不回城。这种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让明朝显得格外有骨气。

实力强大,大国之威

明朝实力有多强呢?我们来看看大数据。人口最多,大概占了当时全球人口的四分之一。军事力量就不用说了,特别是海军实力,绝对的世界第一。郑和下西洋就是最好的证明了。

除此之外,经济实力也是世界第一。那时没有闭关锁国,反而打开了海陆贸易。其次,国土面积也是很大。还有大约一百多个附属国,寻求强大中国的庇护。

明朝的衰败有多个原因

明末,朝廷开始腐败了。文官压制了武官,甚至都抑制了皇权。官员之间相互腐败,金钱交易太多了。科举制度也流于形式,不再受到重视。

另外,明末时的财政很困难。当时农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降低了,但税收主要还是农业税。再加上经常打仗,国库实在是没有多钱了。


以上都是我的个人观点,欢迎大家指正和批评哟!关注@故里话人间 ,让我们一起了解和探索文化的魅力吧!欢迎交流和留言哟!

10

其实并不是只是明朝有骨气,古代汉族王朝哪个没有骨气?一直被人诟病的宋朝,北宋有靖康之耻,那是因为只是皇族被灭,还没有到灭族的时候。

真到了要灭族的时候,别如南宋被元灭的时候,硬是抗了五十多年才被灭国。别南宋军事实力强大的金和疗早灭了。最后崖山之战,皇帝投水,有二十多万老百姓跟着他们的皇帝一起殉国,这叫做没有骨气?

汉朝就不说了,前期没有办法,到了武帝时期,彻底把匈奴的隐患除了。英国有学者说得好“中国是一个伪装成文明的国家”。应该是中华民族都很有骨气,所以就算要砍头,也要传承自己的文明,“留发不留头”,那就留发吧。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