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莽篡位更不堪。

秦是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是被起义推翻的,汉朝是刘邦创业打下来的,汉朝的建立没得说,得国正。在这之前也没有逼迫皇帝禅位的先例,可以说,王莽是第一个逼迫皇帝禅位而建国的皇帝,在这之后禅位就多了,后世也逐渐接受了。而在没有先例的时候,王莽的篡位可谓是史无前例的。虽然当时王莽经过舆论造势,使得禅位进行得理所当然,很多人都支持王莽,但是从王莽改革的结果来看,王莽失败了,导致了民怨沸腾,想恢复汉朝。

若是王莽改革成功了,那结果就不一样了,名声也不一样了。别人也不会在意他的篡位了。而且西汉灭亡后还有东汉,汉朝只是中断了,不是彻底没了。东汉对王莽自然是贬低的。

在封建道德体系中,王莽和司马家都是篡位者,但是王莽是开先例者,而司马家已经是第三波了,曹魏本来也是篡位的,又被人给篡了,也是因果循环。禅位已经比较常见了,百姓能接受了,这都要归功于王莽,总要有第一个。

司马家篡位后统一了天下,虽然西晋时间比较短,但是西晋的正统性还是可以确定的,毕竟天下已经统一,已经没有其他势力了。而曹魏毕竟没有一统,还顶着篡位的名声,此时司马家代魏,名声已经没那么难听了。

王莽的身份也显得很不厚道。王莽是外戚,是王政君的侄子,更是汉平帝的岳父,以亲戚关系夺取汉朝江山,这是家贼啊,比外人夺权更难以接受。

因为西晋的内乱,再次进入大分裂时期,后世对西晋的评价也很不好。但是王莽因为东汉的建立,已经被黑得不行了。既然曹魏代汉,司马家代魏,那就得承认东汉的正统,自然对王莽是贬低态度。王莽运气很是不好,被夹在了东西汉之间。其他篡位者从没经历这样的情况。

王朝更替也是顺应时势,也不能说不堪,只是学说流派的观点。

最佳贡献者
2

当然是以阴谋家的标签著称的司马氏家族篡魏的行为和过程更为恶劣,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更大,对中国历史的走向也产生了极其严重的灾难性后果。

在西汉末年那种皇室堕落,政治生态腐败的大环境下,洁身自好又精明能干的王莽无疑是一股清流。作为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孺子婴四朝元老,王莽主导了后两位皇帝的继位事宜。无论从个人执政能力、号召力还是资历来说,他都有资格执掌天下,只不过逼迫汉家禅让这点的确是有违封建道德体系。但这毕竟是禅让,王莽并没有对刘氏皇族有任何的暴力行径。再者,禅让这种最高权力移交方式在上古三皇五帝时期就已经存在了,王莽只不过是封建时期第一个受让的帝王,并不是中国历史上开禅让先河的人。王莽建立的新朝也一直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改革解决汉末土地兼并和流民问题,只不过改革遭到了既得利益阶层的抵制没有成功,新朝也在农民起义和豪强阶层的反抗中瓦解。

新朝皇帝:王莽


司马氏篡夺魏国权力的过程可谓是恶劣到了极致。司马懿通过装病和政变掌握了魏国的大权,司马师则子承父业继续把持权柄屠戮异己。司马昭则更为登峰造极,皇帝曹髦直接被他的部将成济在众目睽睽之下杀死。当众杀害皇帝,这在中国古代可算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毁三观行为。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建立西晋后,皇室很快就完全沉醉于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司马炎的傻儿子晋惠帝司马衷无力制止同室操戈的“八王之乱”,实力大损的西晋再难抵御内迁的少数民族叛乱,中国历史最黑暗的“五胡乱华”由此开始。

晋武帝:司马炎


综上可以看出来,相比代汉自立的王莽,父子三人轮流把持魏国权柄直至篡魏的司马氏家族更让人所不齿,否则怎么会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样一句流传千古的名句呢?

影视剧中的司马昭

3

王莽是西汉外戚,历史上外戚篡权夺位的也大有人在,譬如隋文帝夺周立隋,而且王莽在篡汉之前为汉王朝提出了多项有利政策,树立了很好的个人形象,一度成为当时文人的偶像,而且王莽篡汉之前并没有诛杀皇帝和皇族。然而,司马家族篡魏得天下之前通过高平陵之变掌权之后背信弃义诛杀曹氏兄弟,公然废帝,改立皇帝,而且唆使手下诛杀皇帝,这不仅是王莽不曾做的事情,也是无数得天下的帝王不曾做的事情,司马家族手段太低劣而且过于狠毒,所以司马家族篡魏是公认的道德体系中最不堪的行为。

4

来看看两个人篡位后的历史发展,我们就知道谁更不符合自三皇五帝以来的封建道德体系。

王莽是打着儒家的思想开始了新朝的统治,而且王莽最后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要全面复古,实现书中描绘的先贤的“理想国”,所以开始在朝野上下大肆改变现状,结果招致普遍的反对,原来支持他的人都变成了反对他的人。但是整个大汉的社会根基,道德体系,忠孝仁义信的治国安民理念是没变的。

司马篡魏的开始,当街诛杀魏皇帝曹髦,全国上下莫不目瞪口呆,从西司马家失去了“忠”的立国之本。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中,为了取得胜利,多次指洛水为誓,对天发誓只是罢免曹爽的权利,其他的一概不追究,曹爽仍旧可以在京师享受荣华富贵,但是曹爽到洛阳后,不久之后,司马懿不仅诛杀了曹爽和曹爽的宗族,全部屠戮三族,连自古以来诛灭三族中未成年男子和远亲不算在内也不管了,妇女孩子远亲一律诛杀。不仅如此,当初曹爽的党羽也大部分都被诛灭三族。司马从此在士大夫和百姓心中完全失去了“信义”的根基,所以司马氏立国以“孝”,因为其他道德观已经被司马家族完全抛弃沦丧了。

西晋东渡后,东晋王导与晋明帝在坐,明帝问起王导司马前世得天下的事迹,王导就一一叙说晋宣帝司马懿开始创业的时候,诛灭有名望的家族,宠幸并栽培赞成自己的人,以及晋文帝司马昭晚年杀高贵乡公曹髦的事。司马绍听后,掩面伏在坐床上,说:“如果像您说的那样,晋朝天下又怎能长久呢!”连司马懿自己的子孙听了之后都羞愧难当,晋朝的国祚又如何长久?晋朝的道德体系又崩塌到何种地步可想而知。

古人在乱世的时候,经常会用“礼崩乐坏”来描述,凸显出了古人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体系。比如说,两国刀兵相见,是要正面开打,而不能背后捅刀,开展要下战书,约明时间,一鼓而进。所以我们所熟悉的“退避三舍”的故事,晋文公实际是巧妙地利用信诺,破坏了战场规则取得了胜利。古人一诺千金,所以秦魏交战,魏国公子才会毫不怀疑地去跟商鞅单独会面,但是商鞅破坏自古以来的信条,竟然扣留了魏国公子,所以商鞅被世人不齿。忠君是刻在古人骨子里的信念,所以皇帝无论多么不堪,绝对不可以杀掉,但是可以赶他下台,即使赶皇帝下台,也必须有皇太后或者上天的旨意,或者皇帝自己主动禅让,禅让是自三皇五帝开始的美德。这也是为什么霍光发动政变,是太后下旨;王莽篡汉,除了太后的旨意,还有皇帝的主动禅让。曹丕代汉,也必须汉献帝三次下诏才行。而司马家族在篡位的过程中,基本抛弃了上述所有道德约束,当街诛杀皇帝,背信弃义诛杀大臣。这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司马家族内部和晋朝的重臣,开始觊觎皇位。你司马家手腕子比别人粗就可以诛杀皇帝自己当皇帝,我手握重兵,权倾朝野为啥不可以杀了你司马家的皇帝自己当?兄弟亲人之间更是相互掰手腕,所以西晋立国不久,就发生了皇族内部的刀兵相向,长达多年的战争导致北方凋零,已经被汉魏打趴下北方外族趁机南下夺取中原,开启了长达300年的中华乱世。而东渡后的东晋仍旧不安分,世家大族和皇帝之间相互攻杀,不久就被刘松取代。

悲呼,命也!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5

司马氏篡魏更不堪

西汉后期由于土地兼并,灾荒,经济凋敝,所以人心浮动,阶级矛盾尖锐,人民起义不断。王莽篡汉正是适应了当时人心思变、社会思治这一实际情况产生的。

而司马懿是由曹操提拔起来的,曹丕将他视为心腹,曹睿托孤于他,可以说曹家对司马懿是大有恩德的。但司马家最后却毫不犹豫篡了魏家的权,多数人对司马家的厌恶,多数来自于忘恩负义。且司马家与曹氏的文治武功相去甚远,没有任何经得住考验的篡位理由,可以说是借巢下蛋。晋朝就是阴谋家建立的朝代。

6

司马氏篡魏更加不堪,简直无道德底线,为什么这样说呢?

先来说王莽篡汉:西汉末年,社会矛盾尖锐,土地兼并严重,再加上没有科举,阶级固化严重,普通人根本没有上升的通道。今天这个封侯封王,明天那个升官发财,说到底,都是攀上了皇亲国戚、达官显贵的关系,就是朝廷经常下令各地推举“孝廉”为官的机会,也都被一些地方豪族望门把持。

朝政腐败到什么程度呢?

汉哀帝宠幸董贤,对嫔妃爱搭不理,为董贤夫妻俩在皇宫北大门对面盖了一个非常高大豪华的“董府”,董贤的家族,有好几个封侯,几十个人当官发财。

汉哀帝陵寝

董贤的宾客过生日,汉哀帝都会下诏书赏赐一番。

国家宝库里收藏的“殷王鼎”,象征着皇权,只因为董贤好奇,就被打包送到董府,摆在院子中。

董贤年仅二十,就成为三公之一的“大司马”辅政,在册封董贤的诏书上甚至出现了“允执其中”,要知道,尧帝禅位给舜帝,《论语》中记载舜帝的话:“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

汉哀帝甚至想把自己的皇位禅让给董贤,由此可知有多么离谱。

有一次汉哀帝上朝的时间到了,董贤却还在沉睡,汉哀帝不忍心吵醒他,就用刀割断了被董贤压住的衣服袖子,典故“断袖之癖”由此而来。

整个国家的人都很羡慕董家生了个长相秀美的儿子。

公元前一年,等到汉哀帝去世,王莽重回大司马官位,抄家董府,得钱四十三亿。

王莽权衡

西汉末期的社会,急需的是一场改革缓和社会矛盾,王莽上位之后,不断赏赐大臣和有名望的人,比如诸侯的子孙后代,古往今来圣贤的后裔,犯了罪的达官显贵等等,全社会几乎都得了王莽的好处,都为王莽说好话,王莽也从大司马辅政变为安汉公、摄天子、假天子,天下竟然没有什么人反对,可见王莽有多么得人心。

就和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一样,权势到了一定的地步,身边的追随者会主动把你推上那个“九五之尊”的位置,在王莽女婿汉平帝“无疾而终”之后,王莽顺利的登基称帝,实现了西汉到“新”朝的和平演变。

王莽因为是“篡汉”,干什么事都讲究有理有据,一切都是依托古往今来的“礼”,特别是周朝的《周礼》,王莽改革也称为“托古改制”,开的是历史的倒车。

恢复周朝“井田”制,朝廷官员职务全部依照周礼改名,所有的宫殿道路也都改名,废除铸造成本和价值相等的西汉五铢钱,发行一些新钱变相掠夺社会财富。

还派遣使臣四处宣扬威名,把原本与汉朝和平相处的匈奴等国的国王降一等级为“候”,导致各国不满,战端纷起。

匈奴进攻长城

最后,新朝仅仅存在十五年就宣告灭亡。

再来说司马氏篡魏,司马懿出生在一个连续四代都是省部级高官的官宦世家,当时叫“士族”,在科举没有发明之前,国家的主要官员绝大部分都是士族出身,士族掌握了大量的土地财富,官场都是他们的人,百姓也都依附于士族而生存,这是股可以左右国家决策的力量。

司马懿原本是不想到即将灭亡的汉朝当官,曹操也听说司马懿很聪明,就把他招到麾下。

经过慢慢的发展,司马懿做到了丞相府主簿的位置,前任是杨修。

曹操雕塑

曹操一直以来都不信任司马懿,但是曹操的势力是自己一手打下来的,汉献帝只不过是他扶持起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傀儡,而曹丞相的手下,很多官员都反对曹操称王,更反对他取代天子,只有司马懿支持曹操,并且不断出谋划策,才得到曹操的信任。

曹操薨亡后,司马懿支持的曹丕接过大权,顺利登基称帝,司马懿也成为了曹魏的肱骨重臣,曹丕驾崩前,还让司马懿辅佐年幼的少主,和王莽一样,司马懿也是靠辅佐幼主,权势进一步增加,慢慢架空了天子。

司马懿雕像

司马懿死后,儿子司马师接过大权,司马师死了,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接过大权,司马昭死后,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篡位称帝,这期间,魏国皇帝不是被废(废曹奂为陈留王),就是被杀(废魏高贵帝曹髦为高贵乡公,指示部下成济杀死),充满着血腥。

司马家族当了皇帝之后,为进一步增加士族的权利地位,太康元年(公元280年)颁布了官品占田和荫人以为佃户、衣食客的制度。

游牧民族

士族的权势实力增加,就会野心膨胀,最后出现了八王之乱,导致国家实力受损严重,胡族趁机发动起义叛乱,史称“五胡乱华”,其后的百余年中华大地出现了“五胡十六国”,汉人成为“两脚羊”,人口从3500万下降到不足五百万,几乎灭族,可谓惨烈。

所以说,司马氏篡魏更加没有道德底线,对汉族造成了更大的伤害。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