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阿斗从来都不傻,比如我就是啊!
政史哲经,啥都能扯淡一点,不过我个人感觉自己的水平还是差阿斗一大截的,所有我说阿斗不傻。其实阿斗做皇帝职业生涯也有40多年,水平那还是有的,能体现水平的事情也不少。
比如:全力支持相父北伐,这叫识大体。
比如:相父走后延续相父的人事安排,这叫平稳过渡。
比如:蒋琬和费祎分割丞相权利交叉制衡,这叫帝王权术。
除了后期宠幸黄皓这点之外,其实作为一个皇二代,他做的已经很不错了哦。
那么诸葛亮去世之后,他的所作所为,其实也是很有说道的。这件事,事发突然,在五丈原前线主持北伐大局的丞相诸葛亮阖然长逝,当然是谁都不想也不愿看到的结局。情势之危机,犹如蜀国突然失去擎天一柱,如果是一个完全没主意的主,估计当场就要瘫软在地,六神无主,但是刘阿斗在那一刻表现的有礼有节,头头是道。
而这一切,源头其实还是在诸葛亮。
诸葛亮,作为中国古代高风亮节,鞠躬尽瘁的典范,即使在生命最后一刻也在为国着想。
他在遗言中不仅指定了自己的接班人,蒋琬和费祎还对自己的身后事特别交代。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而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这是对自己葬地的要求,葬在和先主刘备一起创造最辉煌战绩的定军山。汉中一战定鼎蜀汉基业,这是他的骄傲。
除此之外,他还特别要求国家不要为葬礼的事情,太铺张浪费,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就怎么离开这个世界。别弄的像天塌了一样。于国家不利。
至于为何禁止奔丧,其实也是诸葛亮要求还有教育的好。
想当年阿斗老爹刘备走的时候,旧有前车之鉴,当年刘玄德在永安宫故去,诸葛亮就建议刘禅,陛下故去当然很悲伤但是不要服丧太久,三天就好。
《三国志》原文 “乃顾遗诏,事惟大宗,动容损益;百寮发哀,满三日除服,到葬期复如礼;其郡国太守、相、都尉、县令长,三日便除服。”意思是说,本来作为皇帝陛下的等级,就是弄葬礼起码也要个十来天,但是这个事情是不利于国家的,所有人都弄葬礼,国家机构谁管?国家也不太平啊,特别是非常时期,如果国家机构瘫痪了,出问题就麻烦啦。
这个时候,你要肩负起国家的重担,以作臣民的表率。
果不其然,事情就如诸葛亮所言,刘备人都还没去世,就有人造反。
冬十二月,汉嘉太守黄元闻先主疾不豫,举兵拒守。
等刘备去世之后,那个麻烦就更大啦。整个南中地区,都背叛刘备。当时主政的是诸葛亮,他并没有派兵剿灭,而是先派人和东吴和谈,然后安心办理刘备的后世,等到蜀国大事全部办完,和东吴也重新结盟之后,才出兵平定的南中还有南蛮。
而这一切手法,无疑是对刘阿斗的言传身教啊,阿斗当然记忆犹新!
诸葛亮政治手腕,还有城府在那一刻表露无疑。可是刘阿斗虽然学习了,但是学的还是不够彻底,因为他自己觉得,不奔丧对不起相父,这在后来的一件事情上可以看的出来。
《三国志》十二年,亮卒,后主素服发哀三日,邈上疏曰:“吕禄、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惧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殒没,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后主怒,下狱诛之。这个话啥意思,就是诸葛亮去世后不到二年,就有人说坏坏,这人就是李邈,他用自以为的小聪明去理解阿斗内心,觉得皇帝陛下肯定讨厌大权在握的诸葛亮居然说诸葛亮是如吕禄、霍光一样的权臣,虽然没有背叛但是不一定安好心!
诸葛亮死了应该好好庆贺,这让刘阿斗这老实人也发火了,直接说,吧这瞎说话的傻逼拉下去斩首。之后,阿斗甚至让诸葛亮儿子做了自己女婿,很多时候吧,人们都不相信君臣同心这句话,但是我还是天真的相信,诸葛亮和刘备诚心无二,我也衷心的愿意相信,刘阿斗是真心的仰慕自己的相父。
原因无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