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历史上的阿巴亥究竟是殉葬还是被皇太极害死的?

历史上的阿巴亥究竟是殉葬还是被皇太极害死的?

2020-09-09 02:31阅读(70)

历史上的阿巴亥究竟是殉葬还是被皇太极害死的?阿巴亥是由于努尔哈赤的命令殉葬还是自愿殉葬死的,还是说被皇太极给害死的?:阿巴亥是殉葬而死,但也是被皇太极

1

阿巴亥是殉葬而死,但也是被皇太极害死的——她的殉葬并非自愿,是不是出于努尔哈赤的命令也不可考。

阿巴亥(Abahai,1590—1626),乌拉部满泰贝勒女,乌喇那拉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四任大妃。皇太极生母孝慈高皇后孟古去世后被立为大妃,为努尔哈赤生下三子,即第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第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第十五子豫亲王多铎,后金天命十一年被逼殉葬,享年37岁。

《太祖武皇帝实录》有这样的记载:

后饶丰姿,然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后为国乱,预遗言于诸王曰:“俟吾终,必令之殉。”诸王以帝遗言告后,后支吾不从。诸王曰:“先帝有命,虽欲不从,不可得也。”后遂服礼衣,尽以珠宝饰之,哀谓诸王曰:“吾自十二岁事先帝,丰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离,故相从于地下。吾二子多尔衮、多铎,当恩养之。”诸王泣而对曰:“二幼弟,吾等若无恩养,是忘父也。岂有不恩养之理!”于是,后于十二日辛亥辰时自尽,寿三十七,乃与帝同柩。

太祖实录最早成于天聪九年(1635),清太宗皇太极已经在政治上完全控盘,其中的记载未必能径直据以为证据,实际上当时实情比较大的可能如台湾历史小说家高阳先生所认为:

真相是太宗等矫诏逼大妃殉葬。因为她既饶丰姿,又当虎狼之年,必不能安于室;若有外遇,贻先帝之羞,犹是小事,问题最严重的是,她所生三子,太祖生前“分给全旗”,除阿济格甫成年以外,多尔衮、多铎一只十五、一只十三,如果大妃的情夫是野心分子,通过大妃而控制三旗人马,将肇大乱。因而假造先帝遗言,逼大妃上吊,以绝后患。

问题的核心就是“分与全旗”,努尔哈赤死时虽然确实有殉葬的野蛮习俗,个人临死昏聩之余出以乱命的可能性也存在,但给予幼子以八旗旗主地位,却将其母亲弄死,和努尔哈赤钟爱保护幼子的初衷不符,高阳先生认为是以皇太极为首的诸王贝勒矫诏的可能性相当大。

所谓“后于十二日辛亥辰时自尽”,就是双方之间的谈判进行了一整夜,恩养两幼弟就是诸王贝勒承诺不剥夺未成年多尔衮、多铎的旗主地位;所谓“乃与帝同柩”就是对阿巴亥正妻地位的再确认。

皇太极即皇帝位以后,于崇德元年(1636)追谥其生母孟古为“孝慈昭宪纯德真顺承天育圣武皇后”,并配享太庙,与其地位相等的阿巴亥却没有此等待遇,显然是被刻意打印,直到顺治七年(1650),清廷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多尔衮才将生母阿巴亥追封为“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所谓烈,第一主要就是强调她的殉葬,第二似乎有可能暗用阴丽华的谥号,强调阿巴亥在努尔哈赤妻子中的重要性——因而有人认为这是多尔衮夺权的前奏,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殉葬是当时的政治正确,多尔衮也不能揭破母亲之死的真相,如果用多尔衮没有指出是皇太极逼死母亲而作为皇太极没有逼死阿巴亥的证据,是不充分不周密的。

2

清太祖努尔哈赤共有四位大妃(皇后),阿巴亥则是他的最后一任大妃。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的时候才12岁,那时候努尔哈赤已经43岁了。阿巴亥共生了三个孩子,分别是努尔哈赤第十二子阿济格、十四子多尔衮、十五子多铎。

据说努尔哈赤虽然很喜欢阿巴亥,但也觉得她这个女人比较有心计,留下来很可能会对皇太极的帝位有所威胁,于是留下遗言让阿巴亥为其殉葬。

不过对于她的殉葬,史学界向来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阿巴亥殉葬确实是出自努尔哈赤的遗命,另一种则认为是皇太极等人改诏,逼迫阿巴亥殉死的。

一、阿巴亥遵从努尔哈赤遗愿殉葬

努尔哈赤虽然宠爱阿巴亥,但更重视政治大局,这从他逼死弟弟舒尔哈齐和长子褚英便可以看出来。他之所以逼迫阿巴亥从殉,一来是杜绝她与诸贝勒有私情。

当时阿巴亥37岁,代善43岁,皇太极35岁,他们之间的年龄相差不大,大妃又是风华正茂。如果阿巴亥想和哪位贝勒私通,是没有人可以阻止得了的。

二来是避免阿巴亥乱政,努尔哈赤宠爱阿巴亥所生三子,把自己磨下两黄旗(一共60个牛录)中的45个牛录一分为三,交给了阿济格、多尔哀和多铎,他还决定在自己死后把剩下的15个牛录留给幼子多铎。

而阿巴亥本人则比较有心计,如果凭着三子的权势和自己特殊的地位,有可能会造成“国乱”,所以来一招釜底抽薪,可以从根本上杜绝阿巴亥乱政。

二、阿巴亥是被皇太极集团害死的

努尔哈赤生前曾说过百年之后将大福晋托付给代善的话,说明他并不在意阿巴亥在他死后的私情问题,况且游牧民族有转房婚的婚俗,儿子继承父亲的少妻很常见,努尔哈赤不会对此耿耿于怀。

努尔哈赤素来爱护阿巴亥的三个儿子,尤其是多尔衮,甚至还有让多尔衮即位的打算。倘若他处死了阿巴亥,便等于断送了多尔衮的皇位之路。

而且从当时的殉葬风俗来看,殉葬者一般都是地位较低的、没有孩子的小妾,很少有正妻殉死的,而且阿巴亥膝下有两个幼子。从情理来看,努尔哈赤遗命阿巴亥殉葬的可能性很小。

其实最大的问题就出在遗昭上面,根据记载,努尔哈赤临终前一个月是出于患病状态,他给自己的儿子们都写了一份训词,但并没有指定谁是继承人,直到过世,也没有说什么遗昭的事。

所以努尔哈赤压根就没有什么遗昭,这只不过是皇太极即位的借口罢了,满清八旗中,皇太极独占两旗,剩下的皇子中要么是只占一旗,要么是多人共占一旗。

由于大贝勒代善曾经犯过错,失去了努尔哈赤的信任,也没有官员拥护他,二贝勒也犯过大错,而且还不是努尔哈赤的亲子,三贝勒的军事能力很弱,脾气暴躁,亲手杀死过自己的母亲。

所以最有希望继承汗位的就只有四贝勒皇太极,一来他名正言顺,二来他的权力又最大。这时候他最大的对手并不是那些贝勒了,而是努尔哈赤的小皇后阿巴亥。

于是他伪造了努尔哈赤选他为继承人的“遗昭”,并且在遗昭里提到让阿巴亥为他殉葬,其实这只不过是皇太极使的手段罢了。而且阿巴亥只要一死,得到最大好处的就是皇太极。

不过无论是努尔哈赤的遗命还是皇太极的阴谋,阿巴亥始终逃不了一死,最终成为了政治阴谋的牺牲品。她自尽后,当日就与努尔哈赤的遗体同时出宫,一起埋下了。

3

乌拉那拉·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第四任大妃,深得努尔哈赤的宠爱。而在陪伴努尔哈赤前后长达二十五年的时间里,阿巴亥也为其生下了三个儿子,即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阿巴亥也随即离世,年仅三十七岁。

关于阿巴亥的死因,历史上一直是众说纷纭。

根据《清史稿》中记载,是努尔哈赤临终前留下遗言:

“俟吾终,必令之殉。”

于是,在努尔哈赤去世后,大妃阿巴亥就此殉葬跟随其长眠于地下。

然而,有野史记载,阿巴亥是皇太极联合其他的三大贝勒,即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共同逼迫着其为努尔哈赤殉葬。与此同时还有说法称,阿巴亥就是被皇太极活活被弓弦勒死的。

那么,最受努尔哈赤宠爱的阿巴亥真的是被皇太极或者说是“四大贝勒”联合起来所共同谋害致死的么?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根据当时的情境以及此后的事态发展来看,《清史稿》中的记载就应该是历史的本来面貌,阿巴亥只不过是又一个汉武帝时期的钩弋夫人而已。


从此后皇太极与多尔衮兄弟的关系来看,他们之间似乎并没有“杀母之仇”。

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在众人的推举之下登上了汗位,成为新一任后金大汗。

这个时候的皇太极对于多尔衮,可谓是厚爱有加。

按照努尔哈赤的临终安排,在其去世后,由多铎掌管正黄旗,阿济格掌管镶黄旗,但是满洲人以黄色为尊,于是皇太极进行了“黄白互换”,这就使得多铎成为了正白旗旗主,阿济格成为了镶白旗旗主。而此时的多尔衮虽然统领着15个牛录的部众,但却是挂在阿济格的镶白旗之下的,他本人并不是旗主贝勒。

于是,皇太极借着阿济格未经请示,擅自主持多铎婚礼这件事情大做文章,进而罢黜了阿济格的镶白旗旗主之位,改由多尔衮担任。并且在这之后,皇太极又对两白旗进行了重新整合,让多尔衮统领正白旗,多铎统领镶白旗,进一步提升了多尔衮的地位。

不仅如此,在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改元称帝,正式建立大清王朝的时候,还将多尔衮封为和硕睿亲王,位居“四大亲王”之列,地位仅次于礼亲王代善和郑亲王济尔哈朗,排在文武百官的第三位,更是将管六部之首的吏部交由其掌管。

由此可见,皇太极对于多尔衮是极为的器重与信任,并且是下了很大力气来培养多尔衮。

如果真的像某些野史上记载的那样,皇太极抢夺了本应多尔衮的汗位,又将其母亲阿巴亥逼死的话,他为什么不将多尔衮兄弟赶尽杀绝,反而是要将其扶上如此之高的地位呢?这不仅对于皇太极自己不利,就是在其百年之后,对于自己的后世子孙也将产生巨大的威胁。所以,是皇太极设计除掉的大妃阿巴亥,这样的说法至少从皇太极的角度来看,并不成立。

我们再来看看多尔衮对于皇太极的态度。

实际上,不仅仅是多尔衮,包括他的两个兄弟阿济格和多铎,都保持了对于皇太极的敬重与忠诚。他们跟随皇太极南征北战,特别是在皇太极登基之初,兄弟三人几乎是始终站在皇太极一边,与之共同对抗着其他“三大贝勒”。他们三人这样的行为和表现,像是与皇太极有着“杀母之仇”么?

这其中的多尔衮,更是在皇太极时期多次被委以军队统帅之职,带兵出征,而多尔衮也是立功无数。在清剿蒙古察哈尔部的时候,多尔衮用计智取林丹汗的继任者额哲,迫使其率部投降,之后的松锦大战中,多尔衮又是在皇太极回盛京探望关雎宫宸妃海兰珠期间,担当起了指挥重任,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而他的弟弟多铎更是直接生擒了洪承畴,立下大功。

这也就不难发现,如果真的是多尔衮兄弟三人与皇太极有“杀母之仇”,隐忍不报也就算了,为何还要对皇太极如此的忠心耿耿、尽心尽力呢?而即便是多尔衮有着过人的聪明才智能够极力的隐藏自己,可阿济格和多铎却没有多尔衮这份胆略与智慧,真是如此必然会“露出马脚”,可是他们两个也完全没有表现出这样仇恨的想法。甚至在这之后多尔衮成为摄政王,独掌朝纲的时候,也仅仅是对他最为危险的政敌、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下了狠手,至于皇太极的其他皇子,依然予以了优待,完全看不出报复的意思。

而这也就此证明,皇太极确实与大妃阿巴亥的死无关,他们之间更是没有“杀母之恨”。


让阿巴亥成为又一个“钩弋夫人”,必然是努尔哈赤的意思。

既然不是皇太极以及其他三大贝勒逼死或者直接勒死了大妃阿巴亥,那么谁才是导致阿巴亥之死的“罪魁祸首”呢?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努尔哈赤本人。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12岁的阿巴亥嫁给了年长她31岁的努尔哈赤,并且是深得努尔哈赤的宠爱,很早的时候就被册立为了大妃,位居后宫之首的位置。而在嫁给努尔哈赤的25年里,阿巴亥也尽心尽力的照顾着一天天逐渐变老的努尔哈赤,并先后为其生下了三个儿子,即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

出于对阿巴亥的宠爱,努尔哈赤对于阿巴亥所生的这三个儿子也是另眼相看,以至于在努尔哈赤晚年的时候,他将自己统领的45个牛录的正黄旗和20个牛录镶黄旗做了重新的分配。其中,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每人统领15个牛录,同时努尔哈赤还明确表示阿济格是镶黄旗旗主,多铎是正黄旗旗主,并且在其死后,将自己剩余的20个牛录的亲兵全部划给多铎。

然而,在此之后,阿巴亥的举动可谓是颇为耐人寻味的。

后金天命五年(1620年),德因泽向努尔哈赤揭发,说大妃阿巴亥曾向代善和皇太极送食物,代善是“授而食之”,皇太极是“授而未食”,并且阿巴亥在宴会期间打扮的非常的艳丽,还同代善眉来眼去,同时她还多次深夜出宫,去向不明。

后来努尔哈赤经过调查发现,德因泽所述事情皆属实,并且代善与阿巴亥本人也对此也是供认不讳。当然,努尔哈赤还是本着“家丑不可外扬”的态度,只是随便找了个理由便将阿巴亥赶出了宫外,而对于代善他选择了暂时不予处分。

这便是“德因泽告发大妃事件”。

至于阿巴亥为何要如此行事,其实也是有着一定的原因的。

一来,努尔哈赤在确立代善为自己的接班人的时候,曾亲口说在他百年之后将他的大妃阿巴亥以及他的幼子们全部托付给代善,阿巴亥这样做也是为了提前和代善建立密切的关系,为自己和自己儿子们的未来做着打算。

二来,当时的后金朝堂上,“开国五大臣”日已老去并相继去世,朝堂上权势地位最为显赫的便是“四大贝勒”,即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阿巴亥与“四大贝勒”建立联系,也是希望自己的儿子们能够获得更好的庇护。

但是努尔哈赤在看到身为母亲的阿巴亥为了自己的儿子们“用心良苦”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阿巴亥的政治野心。

他认为,此时的多尔衮兄弟已经掌握了非常强大的政治力量,进而也就有了同“四大贝勒”一较高下的政治资本。如果阿巴亥主动接近代善、皇太极等人,真的是希望籍此获取一定的支持亦或者达成一定的政治利益交换,从而让自己的儿子们能够更进一步,获得更高的政治地位,也就不是没有这个可能。更为关键的是此时的多尔衮和多铎,年纪又非常的小,阿巴亥很有可能也会因此攫取更多的权力与地位。

倘若阿巴亥真的是有这样的想法的话, 那么最不想看到如此情况的人便是努尔哈赤了。

后金天命六年(1621年),努尔哈赤确立了“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制度,同时制定了在他去世之后新任大汗的推举办法:

“尔八和硕贝勒内择其能受谏而有德者,嗣朕登大位。若不能受谏,所行非善,更择善者立焉。”

如果阿巴亥真的借助自己大妃的身份以及自己儿子手中掌握的强大实力,势必会对这一制度形成巨大的冲击,而结果也必然会引得“四大贝勒”的强烈不满,进而导致后金内部的权力争斗,这样一来,努尔哈赤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后金政权将会土崩瓦解。

而即便阿巴亥可以暂时性的接受不是由他的儿子接任后金统治者之位,可有阿巴亥在,多尔衮三兄弟就有了主心骨,会随时保持一致,毕竟他们手中握有65个牛录,而此时的代善统领的两红旗只有51个牛录,阿敏、莽古尔泰手中也分别只有33和21个牛录,皇太极统领的也仅仅是25个牛录的正白旗,这样的威胁与有可能产生的极端后果,也是努尔哈赤所不希望看到的。

况且,在此之前,努尔哈赤为了他所建立的后金政权,已经杀掉了与他意见不合的弟弟舒尔哈齐以及长子褚英,对于阿巴亥他并不是下不了手,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让大妃阿巴亥殉葬,应该就是努尔哈赤的遗命,也就是说努尔哈赤主动要大妃阿巴亥为其殉葬的。

《清史稿》中,对于大妃阿巴亥的殉葬过程有,有着极为详细的描述:

“后饶丰姿,然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后为国乱,预遗言于诸王曰:“俟吾终,必令之殉。”诸王以帝遗言告后,后支吾不从。诸王曰:“先帝有命,虽欲不从,不可得也。”后遂服礼衣,尽以珠宝饰之,哀谓诸王曰:“吾自十二岁事先帝,丰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离,故相从于地下。吾二子多尔衮、多铎,当恩养之。”诸王泣而对曰:“二幼弟,吾等若无恩养,是忘父也。岂有不恩养之理!”于是,后于十二日辛亥辰时自尽,寿三十七,乃与帝同柩。”

从《清史稿》的记载来看,努尔哈赤留下了让阿巴亥殉葬的遗命,而阿巴亥非常识大体的用自尽而死的方式追随努尔哈赤而去,在此之前她还将自己的两个幼子多尔衮和多铎托付给了众贝勒。

可以说整个过程还是相对平静的,而这也就应该是历史的本来面貌,并非其他。

即便是阿巴亥真的是被“四大贝勒”逼迫而死或者直接被弓弦勒死,那前提也应该是努尔哈赤留有了遗命,只不过阿巴亥拒绝奉诏殉葬,这才有了“四大贝勒”的用极为暴力的方式让其随努尔哈赤而去,也算是他们帮助努尔哈赤完成了“最后的遗愿”。

而从之后皇太极与多尔衮兄弟的关系来看,似乎也感受不到有着任何的仇恨以及相互之间的提防与报复,这更加说明让阿巴亥殉葬就是努尔哈赤的本意,多尔衮等人即便是再悲伤、再不情愿,也只能接受这样的现实和结果。

西汉时期的汉武帝刘彻,为了确保自己的江山稳固,避免出现“后宫干政”的局面,于是在册立刘弗陵为太子之前,先将其生母钩弋夫人赐死。

“汉武帝为防患女主乱政,立子杀母。”

而努尔哈赤让阿巴亥殉葬,目的也就在于此,他太在乎自己辛辛苦苦开创的后金基业了,更加不希望就此葬送在阿巴亥这个女人手中,即便是阿巴亥没有这样的想法,努尔哈赤却依然也要做到防患于未然。

所以,阿巴亥之死,与皇太极,以及代善、阿敏、莽古尔泰这“四大贝勒”无关,这一切都是努尔哈赤自己的安排。

4

阿巴亥,乌喇那拉氏,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四任大妃,多尔衮,多铎,阿济格的生母,阿巴亥是努尔哈赤后期最宠爱的女人,因此对阿巴亥生的三个儿子也很喜爱,小小年轻就赐予他们很大的权利。在成为努尔哈赤的第四任大妃后,阿巴亥就成了清太祖的后宫第一人,有着领导整个后宫的很大的权利。一旦等到多尔衮等三兄弟再成长几年,整个大清都很可能被他们母子四人控制。努尔哈赤一死,继位的只要不是多尔衮三兄弟中任一人,大妃阿巴亥都只有殉葬这一条路可走。毕竟没有哪个继承人会给自己留下威胁臣大的隐患让自己防不胜防。何况阿巴亥在努尔哈赤最后生病陪伴在侧时,因生性善妒,性情直接不会掩饰让后宫及努尔哈赤的几个儿子都对她有很多不满,只不过惧于努尔哈赤对她的宠信,不敢表露而已。努尔哈赤也了解阿巴亥的强势性格,为了在自己死后不给后来继位的儿子留下束缚及隐患,写下了遗嘱要阿巴亥殉葬。清史中对此留有最有名七个字:俟吾终,必令其殉之。


努尔哈赤死时,皇太极的权势并不是最大的,他最终能继承皇位有一部份完全是靠哄骗,就是继位后很长一段时间上朝时,皇太极还要先参拜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并和三人一起坐下听政,所以当时的皇太极并没有让阿巴亥殉葬的权势。而且阿巴亥始终是皇太极的长辈,是他要称为母后的人,他若下令就是弑母,绝对会给政敌留下攻击的话柄。本来皇太极登上皇位采取的哄骗手段就是为了收服人心,而弑母是不可能得人心的。


综上所述,阿巴亥的死是努尔哈赤留下遗言后几大贝勒为了共同利益逼迫她执行的,不是皇太极害死的。

5

历史上阿巴亥是殉葬而死的。当时阿巴亥指努尔哈赤的遗嘱是让多尔衮继位,代善辅政。四大贝勒肯定不服。再加上阿巴亥的三个儿子掌管了八旗中的三旗,势力已经很大了。如果再加上阿巴亥这个大妃的势力,对四大贝勒非常不利。所以四大贝勒联合除掉她。在努尔哈赤死后七个时辰,四大贝勒就逼迫阿巴亥殉葬,虽然不愿意,但阿巴亥不得不从。


6

阿巴亥跟皇太极有莫大的关系,不管历史对阿巴亥的死做什么描述,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阿巴亥死与自杀。

在努尔哈赤死的第二天,皇太极就带领朝臣觐见,希望太妃阿巴亥为努尔哈赤殉葬,这对于当时尚且处于年轻,有三个儿子需要照顾的阿巴亥来说,是不想殉葬的。关于阿巴亥殉葬有两种说法。

一.在努尔哈赤还在世时,他将阿巴亥托付给大贝勒代善,但两人的关系过早亲密,努尔哈赤产生了嫉妒,写下遗诏要求阿巴亥陪葬。

二.阿巴亥有三个儿子,而且努尔哈亦去世之前,只要求阿巴亥陪伴,这对皇太极造成了恐慌。所以皇太极需要早点除掉阿巴亥,以便他能顺利坐上皇位。

阿巴亥就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从12岁被逼与努尔哈赤成婚,或许就注定了后来的悲剧。皇太极终究是那个逼迫她走上绝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