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林如海死后林黛玉有没有继承家产,有什么依据?一直以来,很多人都猜测林如海死后,给林黛玉留下了巨额遗产,但被贾府贪掉了,甚至用来修建了省亲
红楼梦里有许多未解之谜,这其中关于黛玉家产的问题,一直以来很多猜疑,有说贾府贪墨了的,有说林府没那么多钱的,莫衷一是,我之前也就此有过分析,今天我们继续来分析一下林黛玉家产之谜。
种种迹象显示,林如海死后,似乎给黛玉留下了一笔不小的遗产,主要是因为几个绕不过去的原因。
其一,林如海是巡盐御史,这是个肥差,即便自己不贪,油水也不会少,且林家“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这样的高贵的出身和门第,不可能没钱,且不会是小钱。
其二,林如海死后不久,贾府就为元春省亲兴建大观园,而建大观园的花费,似乎不是“ 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谁家有什么,不过是个旧日的空架子。”的贾府所能一力承担的,这其中很有可能有林如海遗产汇入。
其三,贾府在山穷水尽,资金紧张之时,贾琏曾说“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这话直指他送黛玉南下之事。林如海死后,他是最有可能代表贾母,代表黛玉处置林府财产之人,在这期间,他是有可能中饱私囊的。
这些原因,乍看之下,似乎每一条都能证明,林如海死后绝不可能两袖清风,完全不考虑黛玉之事,但细思这些“证据”,似乎又站不住脚。
其一,林如海固然是巡盐御史,在清朝是肥差不假,但开篇说的他“到任方一月有余。”之前是“兰台寺大夫”,再之前是什么官就不得而知了,或者都是闲职小官也说不定,短短的时间内,他不大可能积累起巨额财富。
俗语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林家到林如海这一代,是从科甲出身,要说家产万贯,还真不好说,贾府经过了四代,内囊就已经上来了,更不用说“支庶不盛,子孙有限”的林家了,所以从林如海的官职和家世推导出林家一定有钱的结论,从根本上是靠不住的。
其二,林如海死后,贾府为元春省亲而兴建大观园,其花费原文说的很清楚了。贾琏奶妈赵嬷嬷说“也不过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这其实已经暗示了,元春省亲,贾府除了必要的花费,有不少可能都来自皇宫拨款。
这一点在乌进孝交租时,贾蓉也说过一次“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你算算那一注共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两年再一回省亲,只怕就精穷了。”由此可知,元春省亲的花费,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宫里给一定的钱,其余的都是贾府自己出钱。
毕竟,林如海从病重到死亡的时间是不可控的, 贾府也不可能等着林如海死后的遗产去盖省亲别墅,这对代表皇家威仪的元春省亲不吉利不说,如果林如海没有死呢,难道贾府就盖不起省亲别墅了?贾府虽然也走了下坡路,但毕竟子孙旺盛,王孙公子交结甚广,且有贾母坐镇,所以钱还是弄的出来的。
其三,贾琏是贾府的正派子孙,又是玉字辈子孙中最能办事的一个,身上捐了一个同知的身份,常被安排去平安洲办事,就是贾府营造大观园,主要也是他和贾珍等人督导办理,其实他的手里有很大的权限,只是因为王熙凤风头太大,我们常常忽略的他的能力。
毫无疑问,在贾府之中,在钱财的开支和人员的调度管理上,贾琏是有发言权的,所以他的“三二百万”的意外之财,不一定就是从林如海那里弄来的,再说,带林黛玉回扬州,他领的是贾母的差事,他怎么敢在贾母跟前捣鬼?三二百万可不是小数目!他不可能把这些钱昧起来,他也没有那个勇气和胆量。
于是说贾琏是从林如海那里弄来了三二百万的银子,倒不如说他是借着兴建大观园的事情,从中捞到了这些好处,因为兴建大观园,要花费的钱财,绝对比林如海的遗产要多得多,从以上分析来看,林如海死后不可能留下那么多钱。
当然,我们从林如海死后,黛玉在贾府的生活现状,也可以得出,她并没有继承所谓的遗产。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第十六回,秦钟死的时候,宝玉去探望,看到的是“秦钟的两个远房婶母并几个弟兄都藏之不迭。”这些人在这之前从未出现,为何此时出现了呢?脂批说出了真相: 妙!这婶母兄弟是特来等分绝户家私的,不表可知。
也就是说,得知秦钟将死,这些平时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都来了,不是为了送终,而是来分家产的,谁都想捞一笔,谁也不想吃亏。那么以此类推,林如海死的时候,有没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呢?当然是可能的。
原文这么介绍林家家世“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又说林如海“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也就是说,林家虽然子孙不旺,但也有几门堂族,有几房姬妾,而这些人,都是可能在林如海死后,对所谓的遗产虎视眈眈之人。
所以,真实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的:林黛玉一个弱女,贾琏一个外姓之人,不大可能有能力和权限处置林如海身后遗产,如果林如海真的有巨额遗产的话。总之,贾琏是不大可能把林如海的所有遗产都带到贾府的,现实不允许他这么做。
秦钟将死的时候,几个远方的婶母兄弟尚且虎视眈眈,更不用黛玉要面对的是几门堂族和几房姬妾了,即便有一点遗产,可能也会被这些人瓜分。而以黛玉重情义轻钱财的秉性,她是不大可能对钱财锱铢必较的,很有可能悉数留给这几门堂族和她父亲的几房姬妾,只要留够父亲身后之事,余者也就不再计较了。
所以我们也就很好理解“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一回,为什么黛玉会说出“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的话了,因为她在第二次回到贾府,也就是父亲林如海死后,是没有带任何遗产的。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黛玉的生活开销,会在贾府之外,是由贾母专门派人送钱。原文第二十六回,宝玉院里的小丫头佳蕙对小红说:“可巧老太太那里给林姑娘送钱来,正分给他们的丫头们呢。见我去了,林姑娘就抓了两把给我,也不知多少。你替我收着。”
我们知道,荣国府的大管家是王熙凤,众人的月例银子都是从她手里发放,而从这一处情节,我们可以明确得出,黛玉潇湘馆的日常开销,是从贾母房里专门发放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贾母对外孙女的格外疼爱,生怕她受了委屈,另一个侧面也看得出,黛玉身上并没有什么钱,且她并不看重钱财。
综上,无论是从林如海的家世背景,还是从林黛玉在贾府的生活现状,又或者从贾琏嫌疑,贾府的嫌疑来看,林如海死后都不大可能留下巨额遗产,即便有,在经过几门堂族、几房姬妾的瓜分之后,在办理完了林如海的葬礼之后,甚至被贾琏小贪了一笔之后(但绝不可能是三二百万钱财),到林黛玉手里的,可能就非常有限了,而黛玉的不重钱财,又极有可能把到手的这笔钱都让众人再次瓜分,而后她身无分文的回到贾府。
所以,所谓的黛玉家产之谜,也许根本就不存在,因为黛玉并没有继承什么遗产,这一点原文不仅没有明说,从现实上来讲,存在所谓贾府贪墨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黛玉才会说出“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自叹身世的话来。
作者:夕四少,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红楼故事。
《红楼梦》中,林黛玉是否继承了遗产呢?我们首先看看清朝关于女儿遗产继承的法律。
清代规定,若一家父母双亡,且无子者,女儿有权继承遗产,未嫁女可继承60%,(有的资料上说是40%)已嫁女可继承30%,林黛玉是独女,因此可继承60%。所以古代的法律并不是象我们想的,女儿一分不给。还有一笔钱全部是黛玉的,就是贾敏的陪嫁。这时女子的赔嫁是个人财产,夫家不能动的,将来要分给儿子、女儿的。那么也就说明林黛玉绝对不是空手进贾府的了。
那么林如海的家产有多少?清代无清官,何况林如海本身还兼有替皇上收拢江南士子之心的任务,在公认的肥差巡盐御史上一呆八年,盐敬,国家拨款拉拢士林,至少也是几十万两银子。
林家四世袭爵,首代在战场上劫掠大量财富,后面三代不象贾家,都是得用之人,灰色收入甚多,还有土地,店铺等。另外林如海是个聪明人,以俭朴示人,所以林家家底是几代积累,沒被子孙败掉,几百万还是有的。
这些钱运到荣国府多少?大约是80%到90以上吧,贾琏去杨州两、三个月,就是保住这全部财产去的,连托人情,带贿赂官员。财产收归国有总不及收到官员个人手中,再说如果无人告,也不会查到。连送礼带贾琏自己贪污,怎么也得几十万银子。贾琏不敢全部贪污的,因为林如海利贾母是有协议的。
这些东西都送到贾母手中,由贾母掌握,所以贾母经常给黛玉送钱,实际上就是林家的产业收入。而这些钱,在宝玉黛玉婚后会做为林黛玉的嫁妆交给宝玉,所以王熙凤老拿这件事开玩笑。
黛玉要比贾家三春富裕的多,但是她在贾府行动却不如三春方便,因为她没有奶哥哥等人眿,有钱也花不出去。
王夫人对她极有看法,老婆子们也看人下菜碟,所以黛玉感到风刀霜剑严相遇。
一份暗地里送给了贾政,由他保管。一份明着由林黛玉带进贾府,放在自己的房里。只不过文本写的很巧妙,容易被忽略而已。
林如海会给林黛玉留下多少钱?王熙凤和贾琏先后有过暗示。
第25回中王熙凤曾对林黛玉开过一次玩笑:“你别作梦!你给我们家作了媳妇,少什么?”指宝玉道:“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这段话里隐藏着一个重要的信息:家私。从王熙凤的话里可以看出,林黛玉的身家与贾宝玉的身家是相配的,也就是说,林黛玉拥有巨额财产。
第72回里,贾琏说过的“这会子再发个二三百万的财就好了”话里,就是指林黛玉的遗产。因为林如海去世之后,帮助林黛玉处理后事的只有贾琏一个人,这么多的外财也只有林家才可能有。
那这么多的钱是怎么进贾府的,交给谁了呢?书中也有暗示。
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贾雨村护送,得到的回报是重新当官。林如海派他进京时说过,他所有费用,都已经在给贾政的书信中说明白了,不需要贾雨村操心。在贾政的周旋下,贾雨村很快就谋到了金陵应天府的实职。这其中究竟花了多少钱,可以比对出来。秦可卿死后,贾珍替贾蓉买官,看到世交的份上,大太监戴权还要了他1200两银子。后来孙绍祖找贾赦谋官,5000两银子打了水漂,官也没有当上,这些从侧面写出,林如海为贾雨村谋官,花了不少的银子。
对一个家族老师尚且如此大方,对于自己女儿,林如海自然会全力以赴。他生病期间,趁林黛玉在家,曾经送钱物给贾政。书中对此写得很隐蔽,但是仍然被贾府的人知道。
红楼梦第12回。贾瑞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被王熙凤戏弄,让贾蓉和贾蔷两人抓了把柄,要偷摸跑回去时,贾蔷说了这样一句:“如今要放你,我就担着不是。老太太那边的门早已关了,老爷正在厅上看南京的东西,那一条路定难过去,如今只好走后门。”贾瑞听从贾蔷的安排,被浇了一身尿粪后才得以脱身,三步两步从后门跑到家里,天已三更。
三更半夜贾政在厅上看南京的东西,绝对不会是公事,贾政此时只是一个工部侍郞,南京不会有公事半夜找他。南京方面此时,只有林如海之事。据此推测,贾政看的东西其实是林家的钱。
林如海虽然是个仕途之,但同时也是个读书人,诗书之族,除了钱之外,也会留下一些比钱更重要的东西:书和纸笔。
红楼梦第40回,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贾母带她到大观园参观时,先到了林黛玉的房间。刘姥姥看见窗下案上没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以为是哪一位公子哥的房间,得知是林黛玉的房间后,留神打量了林黛玉一番,笑道:“这哪里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刘姥姥的话是恭维,但也说出了一个基本事实,林黛玉的房间里有大量的书。这些书从何而来,自然是林如海留给她的。
林黛玉第二次进贾府写的很清楚:“黛玉又带了许多书籍来,忙着打扫卧室,安插器具,又将些纸笔等物分送宝钗,迎春,宝玉等人。”
林黛玉房间里的书自然不会是地摊上的旧书和杂书,而是那些比较名贵而且稀有的藏书。她在鼓励香菱学诗时,就暴露出自己藏书的价值。
“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香菱听了,笑道:“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黛玉听说,便命紫鹃将王右丞的五言律拿来,递与香菱。
这里林黛玉提到的王维、李白、应玚、阮籍,还有谢、庾、鲍等人,都是是名动一时的“大家”。他们的诗集绝非一册二册,一本两本,应该是成集或成套。这些诗作即使在现代,也是需要大量资金才能购买得起。
这些东西应该是林如海留给女儿的另一笔巨额财富。他死之后,几房妻妾只会认钱,不会认识到这些书的价值,所以林黛玉可以光明正大的把它们全部运送到贾府,摆放在自己的潇湘馆。
所以,林黛玉其实是继承了林如海留给她的遗产---钱和书。
黛玉不名一文?不可能。最其码贾敏的嫁妆归她。再说林家,几代积累,又无人败家,家财定不会少。至于那些旁枝末亲想贪,也要看看林如海,是不是如秦钟那样,软弱无能又无后人,也无姻亲照看吧。
绝户一死,财产充公,从此女儿无所依靠,若无人家收留,便流落街头,这,这也太扯了吧。事实上,对绝户女的财产继承问题,法律是有明文规定的。
如果没有儿子,女儿没有成家,户主临死前有以下几种处理家产的方法。
一,将财产交付家族管理,家族负责此女的嫁妆,以及庇护此女合法权益。二,找一同族男孩过继,财产归男孩所有。此女做为在室女享受应受的权益。
如果不想献出财产,又不想过继,户主可采用第三种方法,申报“户绝”,这样,就脱离本族,不再享受本族的庇护,父辈财产可由绝户女继承。林如海既无本家,又不准备续弦,大约是采取此法。
贾琏所说的再发二三百万的财,大约就是林家财产。当然,这注财并非装入自己私囊,而是填了贾家省亲园子的窟窿了。
至于林黛玉与薛宝钗谈时所说自己是穷得如乞丐,那是因为黛玉年小,大批钱财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就是了。
谢邀。
前几天有朋友邀我回答这个问题,觉得没啥意思。因为在我看来,《红楼梦》的主题就是爱情。在曹雪芹设定的女主人公中,钗与黛两个人物是相辅相成在各个方面都是互相对比影衬的。在爱情婚姻上,钗代表的是婚姻,黛象征的是爱情;在美学上,也是审美的两个方面,环肥燕瘦,钗代表丰润之美,林黛玉代表素雅之美;在处世态度上,也是对比的,钗是外热内冷,她吃的是冷香丸,虽然外表对人热情,发出的香,是冷香,林黛玉是冷中有热,虽然常常嘴巴厉害挖苦人,但内心是充满热情的,所以,她发出的是幽香。
根据这个特点,我觉得,在社会地位上,二人也应该是各占一极,古代的评价标准是两个,一是富,二是贵。人们看到一个人很有气派的时候常常说,此人非富既贵。可见富与贵是可以分开来说的,贵是以官职和爵位来论的,富是以财富来论的。薛宝钗家虽然是金陵四大家族之一。但是,四大家族的地位是依次递减的。贾家是公爵,史家是候爵,王家是伯爵,而薛家是紫微舍人,这不知道是个什么爵位,但肯定比前边的低的多,说白了,就是皇商,虽有钱,地位却不高。因此,在薛宝钗身上,占了个富字。她基本上算是富家女,小贵大富。
林黛玉的林家,书中说,祖上是封过候的。本来应该袭三代,可是皇上开恩,袭了四代,到如海的时候,已经是科甲出身,如海是一甲三名的探花郎。按规矩,是应该进翰林院的。在古代,无论是候爵之家,还是天子门生,身份都是非常高贵的。我们且不说林家是否是大富之家,这个贵字,林黛玉是占定了。所以,她与宝钗在这方面的对应是一富一贵。
富与婚姻相关,贵与精神相关,所以,宝钗是婚姻中的胜利者;贵与精神相关,黛玉与宝玉之间的爱情,就是唯灵的,所以黛玉是爱情的胜利者。但是她们二人都是现实中的失败者,得到爱情的,得不到婚姻。得到婚姻的,只能独守空帏。所以,她们饮下的是同一杯酒,品出的是“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
我们现在讨论林黛玉这个人物,是曹雪芹虚构的一个人物,现实中可能有她的原型,但是,原型与小说中的人物是不可能完全对应的。在《红楼梦》的第一回中,曹雪芹说“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说明这篇小说,从构思到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中间是经过多次修改的。现在出版的很多版本存在许多不同,就是证明,能行本第三回的题目是《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而甲戌本这回的题目是《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两相对比一下,通行本的回目明显比甲戌本好。甲戌本的题目因为不好,后来被修改了,但是他留下了曹雪芹对林黛玉这个人物的定位“孤女”。被收养的孤女,大概不太可能会有巨额财富的。
在甲戌本第二回冷子兴向贾雨村介绍荣国府情况说到贾宝玉时,原文是这样:“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这就奇了。不想次年又生了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胞胎,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按这个说法,宝玉与元春只差了一岁。后来的通行本上,也改掉了。从这些修改的痕迹,可以看出,《红楼梦》的人物是虚构的。不可能是对现实人物的如实摹写。因此,讨论林黛玉是否有巨额遗产,只能从书本中找根据。当然,由于《红楼梦》是现实主义巨著,当时的家产继承制度可以做为参考。
现在一个很流行的观点认为,是贾琏去为林如海办理的后事,所以,林家的财产落在了贾琏的手上,也就是荣府之中。其中最大的证据就是七十二回中,贾琏与凤姐闲聊起太监的勒索时曾说:“昨儿周太监来,张口一千两。我略应慢了些,他就不自在。将来得罪人之处不少。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许多人认为,既然说的是“再发”那就说明已经发过了。而贾家从那儿能一次发两三百万银子的财呢?便很快得出结论,林黛玉的父亲不是死了吗?他是巡盐御史,肥差,那么,这三二百万的财就是林家之财了。而且,在林黛玉的父亲去世之后,恰好遇上元春省亲,贾府盖了大观园。林家的钱,一并用在建造大观园上面了。
上面这个结论,只是个人主观想象。《红楼梦》中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能证明这种想象是真实性。
我们还是看看,关于林如海的去世,书中是怎样描写的。并通过这些描写,看看能否找到贾家拿钱的证据。
第十二回最后一段:再讲这年冬底,林如海的书信寄来,却为身染重疾,写信特来接林黛玉回去。贾母听了,未免又加忧闷。只得忙忙的打点黛玉起身。宝玉不大自在,争奈父女之情,也不好拦劝。于是,贾母当要贾琏送她去,仍叫带回来。
从这一小段中,可以看出如下信息,林如海生病的时候,派人来接林黛玉。林黛玉要回去,宝玉心中难过。因此,贾母派贾琏去送黛玉。送不是目的,因为林家是派人来接的。最关键的是把黛玉带回来。林如海身染重病来接女儿,之后的去世,并不意外,但是,贾琏去为林如海办理后事,似乎他没有这个资格。因为,林如海虽然没有亲兄弟,但堂族兄弟还是有的。而且第二回也明确说了,他还有几房妾室。虽然林黛玉的母亲去世之后,他没有再续弦,但在家中没有夫人的情况下,妾室之中,必有一人操持家务,这应该是正常的情况。
当林如海身体不好,可能性命不保的时候,对后事必然有所安排。所以,贾琏去送林黛玉,虽然可以帮助办理丧事,但决不会是他主持,因为他没有这个资格。这个问题不用细说,封建社会内外有别。不要说贾琏只是个妻侄,就是贾政到了,也没有为林如海办理后事的资格。
十三回,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时候,随贾琏一起去扬州的昭儿回来送信。
昭儿道:“二爷打发回来的。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日巳时没的。二爷带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爷灵到苏州,大约赶年底就回来。二爷打发小的来报个信请安,讨老太太示下。”
这里又给了我们一些林如海去世的信息。贾琏和林黛玉是在头年“冬底”接到林如海生病的信。冬天共三个月,冬底最早也应在十一月后半部分。林如海死的时间是九月初三。这说明,林如海派人接黛玉之后没几天就去世了。假如他是九月初一写的信。送信人走后三天,他就去世了。从扬州到京城,走了两到三个月。这样,贾琏和黛玉回到扬州的时候,林如海已经去世最低四个月以上了。
有人说,难道林如海不会是写信接女儿之后第二年的九月初三死的?我认为绝不可能,因为时间对不上。如果从京城到扬州是两个月路程,林黛玉冬末起程,在正月或二月之间,可到扬州,她的父亲还没有去世。贾琏送到之后,就没有滞留林家的理由。虽然贾母命他带黛玉回去,可是,林黛玉的父亲在,就算是外婆,也不能大过父亲去。
林黛玉和贾琏到了扬州之后,“同送林姑老爷灵到苏州”,同送二字,大概不是说,他二人一同送林如海之灵,而是与林家办理丧事之人同送。
如果林如海是头年九月初三死的。送信的去京城三个月,林黛玉回扬州三个月,再回苏州安葬,之后再回京城,大概一年时间差不多,第二年年底回来,时间是相合的。
这样,贾琏和林黛玉回到扬州的时候。无论林家有百万家私,还是林如海两袖清风,都轮不到贾琏来处置。林家的堂族,必有主事之人在,况林如海还有几房妾室。家产能留给林黛玉多少,一切听林家人的。按照一般的规矩,林如海没有后,可在林家的子弟中过继儿子,继承他的香火。林黛玉留在林家,出嫁的时候,林家会根据情况给她置办嫁妆。如果,要去外婆家住,又不是出嫁,断无带家产走亲戚的道理。这时,林黛玉事实上已经成了孤儿。如果到了出嫁的年龄,回到林家。林家也会主持她出嫁,如果在外婆家,外婆发送,林家省了嫁妆钱,自然也没有意见。
从以上的情况看,我觉得林如海给黛玉留下巨额财产的可能性不大。这里,我也懒得去查明清巡盐御史有多少油水,那没什么意义。从林黛玉来到贾府之后的生活细节上,让人感觉到,林如海不像巨富的样子。比如四十五回,黛玉与宝钗互剖金兰心的时候,就说过,她自己的吃穿用度,都与贾家的小姐一样。这样说唯一的原因就是,林黛玉在贾府的生活,花的是她外婆的钱。要不然,吃点营养品,还要受到宝钗的接济吗?这也同时印证了我开始的猜测,钗与黛一个富,一个贵。
为什么现在对于林黛玉是否有巨额财产有这么多讨论?个人觉得,这与现代人以现代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林黛玉有关系。许多人大概以宫斗戏的思维方式来理解《红楼梦》了。《红楼梦》不是悲剧的意味吗?你看,她的爱情没有成功。被对手陷害折磨死了。除此之外,她还有巨额家产被别人吞没了。这不是悲剧之上,又加悲剧吗?
这样的理解,当然是浮浅的。如果《红楼梦》是谋财害命,二女争夫的主题,那么,它的思想意义也只能与《窦娥冤》差不多。但《红楼梦》的思想意义,决不在此。它的悲剧也不是因为那个坏人造成的。而是男女主人公超越时代的爱情观,与整个社会的婚姻道德的冲突。
《红楼梦》留下了很多谜团不可解开,其中之一就是林如海是不是给林黛玉留下了遗产。我认为留下一份嫁妆是可能的。但要说留下巨额财产是绝不可能的。至于被贾家贪掉更是臆测。分析林如海有没有留下财产给林黛玉,只需要从三个方面就可以说明白。?????
林如海送女进京
林家是江南士族,书香传世。林家也有爵位,到了林如海父亲那一代还获恩延续袭爵一世。但以贾史王薛等四大家族对比,林家的显赫日子也早已经过去。就像贾珍对乌进孝说的,皇帝赏的那点银钱够什么。光靠世袭的俸禄对于这样的世家大族来说只能保证温饱而已。如果没有实际官职,有来钱的路子,世袭之家基本都是三世而衰。老祖宗早都说明:富不过三代!??
林如海科举探花郎,并不能转化为实际利益。唯有当了巡盐御史才是肥缺。不过从林黛玉进京只带了一个老嬷嬷和一个小丫头看,林家当时真的没那么富贵。如果真是大富大贵,林如海绝不可能只给林黛玉配备一老一小两个丫头。哪怕贾家不缺人!??
林黛玉进荣国府后看贾家的表现也证明贾家的富贵让她惊叹,所以才说她:不肯行差一步。林黛玉的拘谨表明她家的富贵远不能比较贾家。??
林黛玉拜见贾母
林如海从皇帝秘书兰台寺大夫升了巡盐御史。巡盐御史自古便是肥缺,盐一直都是国有重利之业。按说十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林如海应该绝不会缺钱才是。但有一点大家忽略了,林如海没有儿子,且不想过继儿子继承家业。这表示他不是个有欲望的人。一个对家族传承都不放在心上的人,要么极度自私,要么就是有大抱负以天下为己任,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人。林如海显然看不出自私的样子。结合他后面英年早逝,极可能是累死或者挡了别人赚钱的道被害死。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大肆敛财???
林如海身上两个疑点解释不了,第一是执意托孤林黛玉。第二是断绝家业继承。如果他自私自利的话,只要过继一个儿子,大肆敛财,就都解决了。没必要将女儿送到贾家!显然里林如海志不在此!林如海托孤和绝嗣表明他已萌死志!盐业中的肮脏交易水太深,林如海不肯同流合污必然会触碰别人的利益,政治风险和个人风险非常大。皇帝很信任林如海,擢升他非常快。林如海只要有个人抱负就会肝脑涂地,恪尽职守!不贪污,林如海根本就不会有太多遗产!??
宝黛初见
林如海死后,林黛玉从家里带来了什么?一大堆书籍!一个将书籍当成最重要物品的家族也佐证林如海的品格!林如海一定会给林黛玉留下遗产,书就是一部分。财物也会有。比方嫁妆!作为父亲,林如海会给林黛玉留一部分嫁妆。但不会多,甚至可能是贾敏当初嫁过去的陪嫁再留给女儿。这些东西会有一部分继续留给林黛玉,再回到贾家!其他就不会有更多。毕竟林如海除了女儿,还有姬妾家人需要安置。而他死在任上,住所也是官署,无法变卖。林家祖宅是林如海唯一的财产。就像荣国府一样,绝不可能给旁支贾芸等继承。这些要是变卖,值一些钱。打发家人等足够了。但仓促变卖田产也一定会被压价。究竟能剩下多少还真不好说。??
林黛玉是女儿,女儿再受宠都是别人家的。林如海绝不可能留下太多富贵给林黛玉。那样也会让林黛玉更不安全。贾琏帮助林黛玉处理家产,真要很多必然会私留一部分。看后面贾琏将自己的体己交给尤二姐保管并不多,真要贪污了林家大量遗产,贾琏是最应该中饱私囊发一笔财的,可我们看尤二姐手中并没有多少东西!也证明贾琏在处理林家遗产时没留下多少私房钱!??
综上三个原因,林家不是大富之家,林如海的人品可靠,林黛玉的遗产最多也就是嫁妆一份。林如海留给林黛玉的遗产不会多。林黛玉和薛宝钗说自己一无所有,也不是随口说。真要有钱,林黛玉的聪明不会无知无觉。所以,我认为林如海的遗产被贪污云云,只是现代人的臆测!古代士大夫并不都是天下乌鸦一般黑。还有很多为国为民,身具抱负以天下为己任的清官。我愿意相信林如海托孤和绝嗣就表明他的高贵人格!你认为呢???
《红楼梦》里,林如海死后,黛玉有没有继承家产?这个很难说。因为按照清代的法律规定,女儿是不能继承父母的财产的。只有一个女儿,没有儿子的人家是被称为绝户的,他的家产是要被充公或者是被吃绝户的。第三回书里,林如海说的“免了我的内忧”的内忧就是和这个相关的,所以黛玉是没有遗产继承的。
只是我们要知道,林家也是列侯之家,而且人丁稀少,他们家应该也是历代积富,而且林家并没有像贾家那样穷奢极欲的生活,如海也曾教导黛玉惜福养生,自然生活细节也不会奢靡。所以林家是非常有钱的。
林家有钱是肯定的,但是能给黛玉的有多少我就不得知。因为那时如海还在时,贾母打发人来接黛玉进京,我认为如海是应该将家中的一些钱物,交给黛玉带走的,其中应该包括贾敏的嫁妆。如海明知女儿进京是长住,他也不可能叫女儿两手空空的前去,何况那个时代的人都是极势利的,落难投靠和带钱投靠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比如薛家虽然是住在贾府,却也是底气十足的,薛姨妈就说了自己家的用度自己家出。这样作为林如海,当时还有钱有势的时候,肯定也是虑到了这一层,应该也是给女儿带了不少的钱财才会进京。所以我认为林如海的财产有一部分就是在黛玉进京时已经带去了,甚至每年林家都有派人给贾府送钱。毕竟他们是亲戚,不可能老死不相往来了,只是因为书的重点不在这里,所以略过了不写。
黛玉在林如海病重时,接到书信,贾母命她回家,并派了贾琏跟随,并叮嘱叫他把黛玉好生带回来。这样,在料理如海后事时,贾琏应该会妥善处理,可能房屋田产之类的,必须充公,但是其他的钱物,如海应该是可以提前安排给贾琏叫他给自己女儿带走,毕竟他不是先死了黛玉回去的,是病重时回去的。而变卖房屋田产所得应该是安置姬妾生路,以及自己家的族亲所得。
黛玉是一定有钱的。只是林家的钱财,她能拿到多少我是没办法估计的,至于是不是花的林家的钱盖的大观园,这个就很难定了,一是因为大观园的修建需要庞大的资金。我觉得不能全是林家的家私所能做到。二是,毕竟黛玉只是如海聪明的给了钱她,而不是让她名正言顺的继承家产的。
所以只能说她可以得到一部分林家的家产,贾府修建大观园是否林家的家产,书中是没有明说的,我也不能信口开河。如果有人说,黛玉的原型是李香玉,李香玉到曹家时,是被抄了家的,所以她是没带钱到曹家的。作为黛玉的原型是这样,所以黛玉是没有钱的,这个我就不论了,因为小说只是生活的提纯,它可能照原样写,也可能只是借一点影子。
林如海的家底声誉的确很高,林府和贾府相比较可以说是不相上下,差不了多少。不过,这只是声誉而已。论到财富、财产,林家可以说是被逼到穷途未路,林如海没有财产留给林黛玉,也不必要留,贾府也没有拿林黛玉的遗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得知真实情况。
“二内兄名政,字存周,现任工部员外郎,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梁轻薄仕宦,故弟方致书烦托。否则不但污尊兄之清操,即弟亦不屑为矣。”
林如海爱才,以为贾雨村是个清官,有极力推荐给贾政。从而推断,林如海、开始的贾雨村,贾政是同一性格的人,都是清官。《红楼梦》介绍林如海的其他人,林如海有堂族兄弟,只是没有亲支嫡派。林如海三世袭过列侯,又加恩他父亲,四代列侯。林如海还有几房姬妾,前科的探花,官升至兰台大夫,被钦点为巡盐御史。
《红楼梦》贾家打发人都是多少银两,都写得很清楚。这里林如海打发贾雨村是这样写的“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这里的内兄是贾敏的兄长。林如海有没有财产,这里初露点线索,他对林黛玉说:“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
从贾雨村教林黛玉到送去贾府,都没有一点正面提及银两,是不是作者有意安排,听我慢慢分析,先说说大观园的银子。
造大观园写第一笔钱是江南甄家拿三万元,是贾府放在江南甄家五万银子中的三万,地方是姑苏,即苏州。其它由于近首都城,大多皇帝,上头出。又有地方,所以省很多钱。
林如海在扬州为官员,相距198公里。林如海为官地维扬,即扬州。贾雨村游玩到维扬地面,生病于旅店,从而当上林黛玉的老师。
林如海祖籍姑苏,所以,葬回祖地,要分清。林黛玉葬父后,带回贾府是书籍和一些玩意东西,没有提及银子。由于林如海还有姬妾,还有堂兄弟,按古时的礼法,女儿不能出卖这些祖业,祖业是族上的,古时卖祖业会被人们痛骂,卖祖卖业,大大不孝,只能让祖业空,都不能出卖。女儿又小一辈,出嫁时,嫁装给一份林黛玉。
林如海四代世袭列侯,但要供爵位,已经没有多少钱。
《红楼梦》第九十九回,贾政放了外任之后,奉命查各仓库,由于是清官,搞到个个怨声载道,可见清官难当,官场浑浊,银子用完,也不没用,家里还要帮出银子。林如海也是清官,钦点出为巡盐御史,上任一年左右他的妻子贾敏逝去,可见压力有多重,把人压垮。
从贾敏上说,能嫁给一个探花郞,又是清官,家庭声誉不差于贾府,这辈子很开心的事,不是昌遇到很不开心的事,不会这么快就死去,起码有困难,贾家会帮上很在的忙。
可见官场多黑,林如海说的:“正好减我顾盼之忧,”有两点我们要想到。
一、林如海是清官,准备和黑势力决生死。
二、送走林黛玉,急于为她想好出路,免受黑势力影响。
一个文人,又是独女,送到贾府后,不探、不问、不送点礼给女儿,证明有很不好的事要担心。
最终林如海斗不过黑势力,不久就死了。财产上,不会有钱,贾政的例子在这里。巡盐御史是个肥差,一个清官去当,除非后台有很强的势力保护,否则,凶多吉多少,在当时的社会。
未当巡盐御史时,林如海的家庭是非常之幸福的家庭。当上之后,可以说是与黑势力恶魔决斗,钱财已经被黑势力恶魔整完。
另外,这点也是很致命的,一个清官,人情世故要行行,从贾府别人送的礼物中,动不动几千、几万银子。一个清官,又是世袭列侯后人的探花,礼物别说高过别人,和别人差不多都要上万银子,一个清官能拿出多少?财务上可以说只出不进,还是大量外出。
人们会想,如此声誉的林如海,怎么就没有侯爵府?这也是作者想不到的缺失吧!,从贾、史、王、薛四家都有家园在京城、老家,而只有林黛玉家没有。我们从《红楼梦》开始林如海去扬州当巡盐御史,他的侯爵府不可能在扬州,有可能在姑苏或者京都两地,林如海死后才送回姑苏祖墓。所以,林如海要么没有,如果有遗产,财产是很多的。他的钱财都用在当官上,从贾政外任就知道,要用多少钱在清官上。
作者把林如海设定为清官高节的人,就能证明没有遗产,在描写林如海都是不提金钱,而其它地方处处提及钱,小小的一笔开支都很清楚,从这点证明没有遗产。
综上述林如海没有啥家产给林黛玉,林黛玉身份高贵,不必要继承家产,给家产等于污辱林黛玉名望,污辱林如海的清官英名、污辱林如海的名节。
林黛玉有没有继承林家的财产?继承了多少?当然是继承了,而且数目很惊人。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林黛玉亲口说:
“……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
“……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荣国府)的姑娘一样……”
读者看到这里,感到黛玉一个孤女,寄人篱下,一无所有,好不可怜。
问题就来了,林家四世列侯,一任巡盐御史,百余年的基业,政治影响力从未衰落过,林如海士林典范,林家用度并不似贾府般纨绔奢靡,那么,林家府邸、田产、古董、仆役、宗祠去哪里了?难道会随着林如海的过世一并销声匿迹了吗?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林家的旁系族人,的确会觊觎林如海留下的家产,这也符合封建社会继承法律。类似情况《红楼梦》里也有过例子,比如秦钟将死时,秦家旁支就等着秦钟咽气分绝户财呢。林家是完全不一样的,林家是朝廷看重的家族,像林如海这样的重臣去世,朝廷一般会给谥号的,而且也会保证林如海夫妇和先祖们的四时祭祀。更何况,林家的小姐还在,联姻的贾府也还是有势力的,和一般没了人丁的人家完全是不一样的情况。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应天府知府贾雨村是受了林家、贾家和王家的恩惠才得以重返官场并发达的,今后升官还要靠贾、王两府呢,贾雨村作为地方父母官,做好林家产业的保全工作太简单了吧。所以林家的旁支想分家产,也只能想想而已。小说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是点过一笔的,十六回,贾琏护送林黛玉葬完林如海回来,原文写到:
“贾雨村亦进京陛见,皆有王子腾累上保本,此来候补京缺,与贾琏是同宗兄弟,又与黛玉有师从之谊,故同路结伴而来。”
看,贾雨村全得靠贾府和王家,他会让林黛玉的家产受损失吗?
林家财产一定转移到了荣国府,这点,贾府中人自己都说出来了。
《红楼梦》第二十五回,众人在怡红院聊暹罗国进贡的茶叶,凤姐开宝黛二人的玩笑,问黛玉:
“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儿?”
又拉着宝玉问黛玉:
“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哪一点还玷辱了谁呢?”
凤姐意思说宝玉的家私也配得上你,难道宝玉的家私是怡红院吗?当然不是, 凤姐说的意思就是我们荣国府还配不上你吗? 显然,既然可以这样比,证明林家的产业与荣国府是势均力敌的存在。 凤姐是管家奶奶,对家里的产业、收入当然掌握的清楚,对贾府控制林家财产的情况门儿清,才能说出这样的话。
后来贾琏说:“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再”证明曾经发过,从哪里发,通篇看下来,只能是从林家。
这个问题以前也回答过,可是看到之后还是忍不住要啰嗦两句,第一,林如海到底有没有留下巨额遗产。有不少人都猜测林如海肯定留下巨额财产,因为巡盐御史是个肥差。要知道“盐税”是非常重要的,当时清朝的税收大概四分之一都来自盐税。
这么重要的一个有实权的官职,朝廷和皇帝会随便任用吗?康熙年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任江宁织造,巡视两淮盐漕监察御史。也就是说曹寅也做个“巡盐御史”的官。曹寅是什么人呢?是康熙帝奶母的儿子,也就是所谓的“奶兄弟”,属于皇帝的亲信。这里插一个题外话,曹雪芹笔下的林如海是不是曹寅的另一个分身呢,有待商量。
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案件,叫“两淮盐引案”,连大才子纪晓岚都被牵扯进去的一个案子。曾今是两淮盐运使的卢见曾被查出令商人办买古玩,未给价银一万六千余两,被捕入狱,最后死在狱中。但是乾隆皇帝命令去抄卢见曾家的时候,并没有抄出什么赃款,当然就因为纪晓岚给了卢见曾一封信,信里面没有字,就只有两样东西“盐”与“茶”,意思是皇帝要严查盐案了,卢见曾赶紧转移财产,最后乾隆什么也没有捞到手,大怒,关进监狱,秋后问斩,没等到砍头卢见曾就病死了,属于运气好。那么卢见曾为什么会当两淮盐运使呢?主要还是官名好一些,卢见曾治理水患很有本领。在后来当上两淮盐运使可能腐化了。但是这个官还不大,在盐引案中,皇贵妃的弟弟高恒被杀头抄家,抄出了几十万两银子。为什么要讲这些呢?主要是想要说明,两淮盐运使,或者说巡盐御史,这些跟盐税有关的官职,只有两种人可以被任命,第一种是名声较好的官也就是朝廷上下基本上都认可的清官,第二种是皇帝的亲信。
从林如海当官来看,皇帝的亲信是谈不上,只能认为他是一个清官。并且不要以为当巡盐御史就非常了不起,就可以无法无天。曹寅是皇帝的亲信,还因为盐税的问题被当时的两江总督噶礼弹劾过,不过因为康熙皇帝的包庇,曹寅躲过了一劫。所以有不少读者看红楼梦小说,就认为只要林如海当了巡盐御史,就等于往家里拉进了一个金矿。那能有那么容易的事?那朝廷上下,地方官员多少只眼睛都在盯着两淮盐务,谁不知道这是肥差。所以我认为林如海是依靠自己为官多年的清誉,即清官的本质当上这个巡盐御史的。所以他不可能给林黛玉留下太多的遗产。但是林如海毕竟也是个官,虽然清朝的工资低,但是养廉银还是不错的。林如海养廉银一年也有几千两银子的收入,所以生活完全过的去。
红楼梦里一直流传林如海留给林黛玉巨额遗产,无非就是贾琏说了那句“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关于这一句话,就有好几个版本,我手头的脂批本就是“这会子再发个三二万银子财就好了”,这一句话完全是两个概念。
客观的来讲,林如海或许有一些遗产会给林黛玉早早的留好,比如林黛玉的嫁妆,一个父亲在自己临死前,只要不是说突然得病死的,基本上都可以为自己的子女把后事安排妥当的。贾琏帮忙料理了丧事,贾琏纵然贪污一点吃喝玩乐的银子,是很小一部分的。林如海留给林黛玉的东西,大部分东西,特别是银子以外的东西,贾琏都会如数的交给贾母,即便是有些银子,也会交给贾母代为保管。
华裔女赌王就此没落,生前让所有 浓情端午粽飘香,青浦邀你“云体 上海:“云端”展现端午节文化内 “甜咸大战”!明星艺人们喜欢什 如何做一个男人喜欢的情人(如何 当你和你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 如何在昏暗的光线下设置快门速度 教育在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世上做坏事的人死后会面临什么因 拜登就任总统后的第一步是什么? 同意/不同意: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二战后,德国在调和分歧方面做得 亚伯·林肯恨白人吗? 一个编辑能把你的故事毁得有多严 现在的iPhone6还能坚持再用一年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现在买房是不是最便宜的时候,现 我身边的农业银行营业厅关了,AT 欧洲媒体评选CBA最有实力球员, 荣耀play的6+128和荣耀8X的6+128 蚂蚁集团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 请问机友华为mate30P与华为mate3 听说老詹修剪一次指甲需要5小时 为什么说宝宝“一月睡二月哭三月 戴笠人称戴老板,这个是怎么叫出 没有工作能一次性补缴社保么? 我想知道定向师范生和免费师范生 肺癌引起的咳嗽是怎样的呢? 5000mAh电池的5G手机推荐吗?要 恒大亚冠表现“差强人意”,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