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自古以来奸臣就是违背君主意愿,曲意奉承,误国乃至亡国的臣子。
奸臣往往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奸臣往往好弄权。奸臣弄权有时不简单为了更多捞钱财 ,而是显示他的存在感。明万历时期,大太监冯保在皇帝小时候,就陪在身边,被万历称作“大玩伴”。你说有皇帝这个伙伴,冯保差钱吗?有这层关系还不“趋之若鹜”?
二,奸臣往往位居高位。达不到一定地位,不可能有自己势力范围,就不可能对周围人施加影响。南宋秦桧,不因为他是宰相,金国能选中他作为代理人吗?杀害岳飞有人说是高宗赵构主意,但是没有秦桧在旁边推波助澜,岳飞也不至于很快被处死。
三,奸臣往往口蜜腹剑 ,心肠歹毒。典型就是唐朝宰相李林甫,表面对你客客气气,暗地里使阴招,耍手段。知道李林甫为人的人都小心翼翼,毕恭毕敬。不知道他为人的人,都被他温善的外表所蒙骗,最后都被他所迫害。
四,奸臣往往是贪婪虚伪之徒。明朝的严嵩 ,号称“九千岁”,本人不管大钱小钱,只要有机会就捞上一笔,连军饷都敢贪污,大捞不义之财,几近疯狂!对皇上表现赤胆忠心,极度媚上,私下里,白胡子大臣对他称“儿臣”。他竟欣然接受。
五,奸臣往往为泄私愤,不择手段。丁谓原是宰相寇准的学生,后来丁谓也位居宰相。有一次在宴会上,丁谓看到寇准胡子上沾有一粒饭 ,丁谓马上前去亲自拂拭。寇准心直口快说了句“你也是宰相了,怎么能亲自拂拭呢?”一句话丁谓造个大红脸,颇为尴尬。自此,只要有机会处处陷害寇准。后来联合曹皇后,寇准被罢相。
六,奸臣往往结党营私 拉帮结派。往往和一些所谓的“志同道合”人,同流合污。明朝严嵩便是如此,为了结成“严党”,把一些奸佞之人团结自己周围,大肆迫害忠良。
自古以来,有忠臣就有奸臣,忠奸势不两立。皇帝需要这些大臣,不是为了辨别谁奸谁忠,而是为了相互制约与平衡他们,让忠奸之臣都离不开皇帝。避免哪一方做大,威胁到自己统治。此时皇帝乐于做一个公正者,裁判者,达到用反面教材来判断是非,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