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薛仁贵肯定是真实存在的,至于他为什么没上凌烟阁呢?这其实主要是因为时间差的关系(至于薛仁贵有没有上凌烟阁的份量,这里先不做讨论)。

一方面,我们要知道,李世民设立凌烟阁功臣的初衷。

所谓的凌烟阁功臣,是在唐朝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有的已经过世,有的还活着),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唐代后来有几位皇帝也有往凌烟阁中加过功臣图像,但那毕意是属于后话了),用以时常前往怀旧。

也就是说,凌烟阁功臣的一个标志性特征就是:开国功臣。

而与之不符的是,薛仁贵虽说属于唐初名将,但毕竟不能算是开国功臣了(薛仁贵的征战始于李世民末期了),所以自然与凌烟阁没有什么关系了。

另一方面,我们就单纯从时间关系上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薛仁贵没有入凌烟阁了。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设立始于贞观十七年二月,而此时的薛仁贵呢?他还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唐军小兵!

薛仁贵真正的崭露头角是在贞观十九年,在唐军进攻高句丽时,薛仁贵所向无敌,勇猛无前!战后,李世民(已是老年)特意召见了当时只是普通士卒的薛仁贵,并赐他马二匹、绢四十匹及俘虏十人为奴,且升其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

从此之后,薛仁贵才开始四处征战、战功显赫的。

也就是说,在李世民设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画像的时候,根本就还不知道有薛仁贵这么号人,又何来的入选一说呢?

最佳贡献者
2

首先历史上确有薛仁贵这人。薛仁贵(614年-683年3月24日)名礼,字仁贵,以字行于世。?唐朝初年名将,生于隋炀帝大业九年(614年),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是南北朝时期刘宋、北魏名将薛安都(号称河东王)的后代。其曾祖父薛荣、祖父薛衍、父亲薛轨,相继在北魏、北周、隋朝任官。于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

而凌烟阁是唐太宗为纪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所谓“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那么为什么薛仁贵没有被列入?主要是因为凌烟阁列入的24功臣的日期是公元643年。而薛仁贵展露头角的战役是公元645年的一场征战高句丽的战场上,单枪挑落高句丽一名将领人头,将其首级悬挂于马上,才一战扬名。所以说根本不在一个时期上,薛仁贵是后起之秀,资历尚浅。


3

没有查资料,完全凭印象,抛砖引玉吧。

薛仁贵是真有的。山西人。但是妻子柳银环、儿子薛丁山,却不是历史人物。最有名的“汾河湾”“薛刚反唐”之类的热闹故事,完全是虚构。

在传说中,薛仁贵是在唐太宗坐稳江山、出兵远征时,才从“伙头军”的草根阶层逐渐脱颖而出。而在历史上,他的主要故事发生在高宗李治、女皇武则天时期。

再说凌烟阁,也是有的。“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李贺的诗就用了这个典故。但凌烟阁好像是唐太宗所建,在阁上悬挂了二十四幅开国大臣的画像。

好吧,凌烟阁,侧重的是开国元勋。而薛仁贵呢,大唐开国的艰苦与荣耀,他根本没赶上。

他生得晚了,没赶上开国。

4

1、薛仁贵是我国唐代名将,新旧唐书均有记载。樊梨花也是真实的人物。

薛仁贵,名礼,字仁贵。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唐朝初年名将,北魏河东王薛安都六世孙。

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于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

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贵去世,年七十。册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著有《周易新注本义》十四卷,今已佚。

2、贞观十七年二月(643年3月23日),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还活着的也多已老迈),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

薛仁贵直到贞观十九年(645年)征高丽时才崭露头角,不可能出现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


5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大唐开国到玄武门之变前跟随李世民打夫下的开国元勋,而薛仁贵他是贞观后期的名将所以不算。

6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薛仁贵确有其人,并且还是唐朝著名的白袍战神,唐朝战力巅峰级别的人物。至于为什么没上凌烟阁,当然是因为荣誉属性不搭,凌烟阁里都是开国功臣,而薛仁贵崭露头角的时候,唐朝已经建立许久,甚至权利中心有从太宗转到高宗手里的趋势,他更多是军政荣耀。



我们先来看看凌烟阁的大佬们,虽然后面陆陆续续加了许多人进去,但最为出名的无非就是那二十四位。而其中排在首位就是长孙无忌。这位作为太宗李世民的好友,一直追随李世民,并且还参与玄武门事变,可以说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了。而太宗对此人有过一句评价,大致意思就是我能得到这个天下,长孙无忌出力良多。


然后第二位便是李孝恭。李孝恭本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和李世民就是兄弟,因为两人的祖父就是一脉相承的兄弟。而李孝恭此人能征善战,在李渊起兵时期做出了巨大贡献,光一个剿灭萧铣的功绩就足够他荫功封爵。而最重要的是,这个人懂进退,知道自己身负皇家血脉,在朝局平稳后急流勇退,甘愿当一个闲散王爷。甚至在他死后,太宗李世民不仅亲自哀悼,而且还对其进行了追封,还允其进皇陵。


再比如后面的杜如晦、魏征、房玄龄,作为太宗时期的三大文臣,他们除了都极其具有政治才华除外,也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从龙有功。

然后就是秦叔宝、尉迟恭、程咬金这类的开国元勋了,甚至包括后面造反的侯君集也同样名列其中。所以,不得不说情分真的太重要了。

薛仁贵虽然是被太宗赏识提拔而起,但其大多功绩都发生在高宗时期,包括三箭平天山,攻破高句丽等。这个时期唐朝都已经经历了太宗的稳固,国内基本稳定,唯一就是外患多了些,所以从龙之功肯定是没希望的,所以就只有靠战功来实现自己的抱负。

如果说薛仁贵在太宗李世民起兵的时候就已经跟随的话,那估计光一项平定辽东,攻破高句丽就足够其入凌烟阁了,当然他更有可能无法实现这么大的成就,毕竟功高震主,他可能更多会成为程知节那般。而如果单纯以战力和功勋来排名的话,我愿称其为最强。


所以不是说薛仁贵实力不足以进凌烟阁,而是资历不允许。其它凌烟阁都是太宗同时期出名的人物,薛仁贵相对于他们来说只能算是晚辈。更别说薛仁贵的功绩重在平乱而非开国。

7

据历史记载,薛仁贵确有其人,他是唐高宗李治手下的一员大将,高丽国就是薛仁贵征服的,但他不是唐朝的开国功臣,所以凌烟阁上没有薛仁贵的名字。

8

贞观十七年二月(643年3月23日),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还活着的也多已老迈),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

薛仁贵直到贞观十九年(645年)征高丽时才崭露头角,不可能出现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

时间上来说,薛仁贵还未名声大振时,别人已经功成名就了。

9

历史上有其人,他是唐朝名将,家喻户晓的三箭定天山等故事广为流传。

10

没有,那是传奇故事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