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战争规模最大的世界级战争。作为如此高级别的战争,它有着太多太多的过程和事件值得我们去探究揭秘。就比如题主提的问题,就非常值得我们去总结汲取其中的经验教训,该问题可以具体理解为法国作为“一战”战胜国、欧洲头号军事强国,为何会败得如此迅速、难看。而对于法国惨败的原因,我认为它不只是军事上的失败那么简单,而是外交、政治、军事三方面的全面失败。
·2、快意恩仇的法国
由于法国要报普法战争中的血海深仇,所以在商讨对德条约时,法国提出的方案最是严苛,充满了极端的报复情绪。具体内容简要概括如下:
(1)象征性地惩罚德国军国主义,包括但不限于处死德国皇帝,以瓦解德国的战前政治格局;
(2)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普法战争时期法国割让给德国的土地),建立莱茵非军事区作为两国的缓冲地带;
(3)德国要对法国在战争中的所有损失进行赔偿;
(4)战胜国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如此一来,德国在海外的殖民地全部丧失)
(5)同时要将德军裁减至不再对法国构成威胁为止;
△巴黎和会
相对于法国的严苛,英国的方案比法国的稍微宽松一些,而美国的方案比英法的更为宽松。之所以三家意见不一致,简单说是因为法国要报仇,英国要平衡欧洲大陆各国实力,美国则要掣肘欧洲以伺机成为世界霸主。由此可见,政治本就没有真正的善意,本质上都是利益使然。但是从表面上看,法国做得是最过分的,它成功地引起了德国人民的极大仇视。
·3、难以接受的“掠夺条约”
虽然,最终的对德条约方案不可能只按照法国的意见来,但是由于法国的分量较重,经过一番争论角逐,最终形成的条约——《凡尔赛和约》——还是相当严苛的。《凡尔赛和约》一出台就受到了德国人民的强烈抵制和谴责。因为这个和约使德国丧失了约八分之一的领土,约十分之一的人口,规定了诸多严格的限制,比如解散总参谋部,废除义务兵役制,限制军队数量等。这些还不算,最夸张的是其中要求的战争赔款。据协约国赔偿委员会在1921年公布的数字,德国的战争赔款总额为113亿英磅,且需要以黄金支付。这样一个天文数字就连协约国内部都有很多人看不下去了。列宁将该合约形象地称为“强盗和掠夺者的条约”。所以德国民众方面,是深感屈辱、群情汹汹、同仇敌忾。德国上下的仇恨心和凝聚力都空前高涨,美国总统威尔逊事前不愿意看到的一幕发生了。
△一战后德国被瓜分的领土
·小结
外交策略上,法国被仇恨情绪蒙蔽,一味坚持极端的战后对德方案,没有站在长远稳定的高度去考虑问题,最终使得《凡尔赛和约》彻底激起了德国民众的仇视心理,所谓哀兵必胜,这为日后德国再次发动战争打下了坚实的民众基础。
政治——绥靖政策误事,掩耳盗铃荒唐
·1、意外的绥靖态度
在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的最初阶段,其用兵规模和战争烈度都是较小的。一方面,希特勒虽然是一个激进的人,但是他也不能“一口吃个胖子”,也必须逐步积累胜利果实;另一方面,希特勒也是在测试英法等“一战”协约国的反应,所谓看看风向,再决定下一步走向哪里。结果德国在武力攻占奥地利后,英法不但没有对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进行强烈的反应,反而搞起了绥靖政策,让欧洲各国大失所望,也让希特勒看出了英法的软弱,信心倍增。紧接着,德国得寸进尺地图谋捷克斯洛伐克,英法为了避免战争,居然又一次妥协,通过《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卖”给了德国。慕尼黑协议的签订彻底令西方各国士气低落,消极情绪滋生,而希特勒则是信心膨胀,开始变得肆无忌惮起来。
△慕尼黑协定
·2、高高挂起,好像事不关己
第二年,德军控制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其军事工业实力因此得到了显著增强,提升了德国的战争潜力。接连不费功夫地连得两国,这一结果远超希特勒和德国高层的预期。因而,野心难抑的德国接下来便开始准备进攻波兰。这个时候,英法绥靖政府也知道德国的野心实在太大了,不是牺牲几个小国就能了事的,于是开始挑动苏德开战,试图“祸水东引”。可惜苏联看穿了英法的目的,直接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将这个坑给填平了。之后,德军正式攻入波兰的领土时,英法不得不向德宣战。只是这个时候,英法的宣战仅停留在口头上,军事方面依然没有任何实际行动,坐视波兰沦陷。
·3、隔岸观火后的唇亡齿寒
波兰被攻陷后,德国已成气候并且士气如虹,是时候和法国算一算旧账了。宿命难逃,德法大战爆发。原本法国作为欧洲头号军事强国,被视为对抗德国的中流砥柱。可结果态度不够重视、准备不够充分的法国只支撑了六个星期就被德军横扫,被迫投降。法国尝到了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苦果,终是因为没有及时扑灭战火于萌芽,而烧到了自己。
·小结
在政治方面,法国对于德国一而再、再而三的侵略行为始终奉行息事宁人、消极避战的荒唐对策。不但加速了欧洲陷入法西斯战火的进程,而且也最终害得自己在短时期内被德军灭国。
军事——料敌不足预判失误,战备落后战术陈旧
·1、法军预判失误,德军成功实施“声东击西”
虽说法国已经在外交和政治上双重失误,但是如果能在军事上打回来,也不失为头号强国的霸气。可惜,在军事上法国依旧是完败了。
△二战德法大战军事图
如上图所示,德军的军事作战计划十分巧妙,共分为A、B、C三个集团军:
(1)A集团军以古德里安的装甲军为主力,实施“闪电突破”战法,快速通过阿登山区,直插法国腹心;
(2)B集团军负责绕开马奇诺防线,大举进攻荷兰、比利时,目的是让法军误以德军的主攻方向在北部,从而将英法联军的主力吸引到北部洼地地区,为A集团军从中路实施“闪电突破”创造有利条件。
(3)C集团军负责从正面佯攻马奇诺防线,以牵制住驻守在马奇诺防线中的法军,让守军不能果断回援。
事实上,法军如预料中的一样,被德军的表演欺骗了。马奇诺防线的弱点正是北部的低洼地区,英法联军相信德军的主攻方向正在于此。可是谁曾想到,德军创新地使用“闪电突破”的打法,硬是靠着航空兵加装甲部队,仅用两天时间就突破了原本难以逾越的阿登山区,打了法军一个措手不及。从地图上不难看出,德军在中路完成突破后,马奇诺防线就成了彻底的笑话,毫无用处。不仅如此,A集团军不但可以包抄英法联军主力,与B集团军一起聚歼之,还可以向南横扫法国腹地,直逼巴黎。
△马奇诺防线
·2、联军惨败大撤退,德军趁势灭法国
在A、B集团军的合围下,北部的英法联军差点被全歼,好在发生了奇迹般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保留了30多万联军作为日后反攻的主力。接下来其实已经没有太多悬念了,A、B集团军一路南下,突破了法国布置在巴黎北边的“魏刚防线”,占领巴黎。然后,B集团军绕到马奇诺防线后方与C集团军夹击其中的守军。至此,法国完败被灭。
·3、法军的思想守旧与德军的创新求变
从德法大战中,我们不光看到了法军的预判失误,更看到了双方在装备和战术上的巨大差距。
·德军:重视坦克的运用,德军名将古德里安首创“闪击战”,集中优势装甲部队,对法军实施迅速的大纵深突破,使得法军不及反应就已经陷入了死地;重视制空权的争夺,大力发展空军,运用航空兵与地面装甲部队的配合,完成快速突破,使法军“猝死”。
·法军:思维仍停留在“一战”时的水平,以步兵方阵为主力,坦克只是辅助且配置过于分散;没有像德国那样重视空军建设,无法有力地争取到制空权,导致战略上极其被动;太依赖马奇诺防线,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全军盲目乐观,战法过于死板。
△德军闪击战法
·小结
从战后的数据来看,法军具有兵力优势,坦克的数量也不比德国少。德军的优势就在于创新的军事思想上——制空权和闪击战。那么,在军事方面,法国惨败的原因就在于战略预判失误和军事思想落后上。
结语
综上所述,欧洲军事霸主法国会被德国在六个星期里迅速击败,总结说来是由外交上的严苛、政治上的绥靖、军事上的失误和落后所导致的。前车之鉴,后车之覆,希望我们都能够从中吸取到有用的经验教训,希望当年的惨剧不复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