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伯虎当然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秋香这个名字在古代也很常见,看来也是存在的。但唐伯虎点秋香,大概就和唐伯虎点蚊香一样,八成是假的。

一、一场考试舞弊案

明弘治十二年,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寅进京赶考。在路上,他遇到了明代第一地理学家徐霞客的曾祖父、富二代徐经

此时的唐寅,风头正劲,不出意外,他会创造明代第四个“连中三元”的奇迹。

所谓连中三元,是在乡试、会试、廷试中都是第一,通俗的说就是全省第一、全国第一、皇帝心中第一,其头衔分别为解元、会元、状元。

唐寅发挥得特别好,考完之后的宴会上,他狂傲的说:“今科会员舍我其谁!

他当然有这个实力,但显然欠缺了很重要的一点:运气。

就像那句话:

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99%的汗水都重要。

到了唐寅这儿就该改成:

状元是1%的运气加99%的水平,但那1%的运气是最重要的,甚至比99%的水平都重要。

现实给了唐伯虎兄狠狠一巴掌,把他从天之骄子直接抽到了十八层地狱。

他在寓所里等来的不是报喜讯的闲人,而是拿着脚镣手铐的衙役。

当期最重要的一道大题难倒了全国考生,但竟然有两人做对了,这两人一个是唐寅,一个是徐经。

唐寅狂傲的大话被有心人捅到了皇帝那里,加之之前主考官程敏政曾有意培养他为门生的可疑过往,给事中华眿(记住这个名字)跳了出来大肆攻击程敏政,质疑其事先出卖了考题给唐、徐二位考生。

后来一查,徐经确实在程敏政的仆人那里购买了考题。

这就完了。

舞弊案的处理结果是:程敏政有失察之罪,勒令退休;徐经作弊行为属实,不得为官;唐寅,不能证明作弊,也不能证明没作弊,但既有嫌疑,也再不得为官。告黑状的华眿同志,胡乱告状,言谈不实,贬官。


二、传说的开篇

程敏政不久之后,气死。

比较重要的是另外三位当事人的结局。

唐寅回到江南之后,心灰意冷,再不关心仕途,浪迹一生。他的文化和艺术造诣最终使他名留青史,让江南四大才子之名深入人心。

徐经对科举恨之入骨,回家烧掉了四书五经,并告诫子孙经世致用即可,别碰那些八股文章。88年之后,他的曾孙子徐霞客出世,其《徐霞客游记》是可以用“伟大”来形容的著作,而“徐霞客”之名,也永久性地与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这些词语联系在了一起。

华眿多管闲事,爱人爱己,他可以说是唐寅一生不幸的罪魁祸首。社会各阶层对唐伯虎有多同情,对华眿就有多看不起。经过不少人的创作和完善,最终出现了一出叫“唐伯虎点秋香”的戏码,1993年,周星驰和巩俐主演的同名电影更是赢得了当年度香港票房冠军。后传入大陆,至今风靡。

华眿在这出戏里,被编排成华太师,在这部戏里他有两个白痴且残疾的儿子,跪倒在唐伯虎面前——这一跪是为华眿跪的;然后华府最漂亮的丫鬟秋香也被唐伯虎拐走——这是后人想象中华眿对唐寅的补偿。

回到最初的最初,唐伯虎点秋香这个故事的源头,就是大明弘治年间的这场科场舞弊案。


三、唐解元一笑姻缘

《警世通言》第26卷有一篇“唐解元一笑姻缘”,已初具周星驰电影的情节。

唐伯虎回苏州后,卖字画为生,日子过得颇为潇洒。

一日在苏州阊门外,游船之上,应付求购之人。忽见一画舫从旁摇过:

内有一青衣小鬟,眉目秀艳,体态绰约,舒头船外。

在两人擦肩而过的瞬间,这小丫鬟看着唐伯虎,嫣然一笑。

此笑如春花绽放,惟有近现代两位文人的词句可以形容。

徐志摩: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般不胜凉风的娇羞……

方文山: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唐伯虎见此,心神俱醉、神摇意动。正好有朋友雇船经过,于是跳上去便跟着画舫而去。

第二天,跟到无锡,在大街之上,又见到了青衣姑娘,并眼见其随着大队人进了“华学士府”。

随后唐伯虎忽悠得众人先回,自己换上旧衣破帽。接下来他的行为完全可以是对六度空间理论的完美展现:

1、他先去华府当铺见到了主管;

2、又通过展示字帖又见到了华学士;

3、在华学士的指示之下,改名华安,送给华府公子作伴读。然后通过不动声色、一步接一步的显山露水,在华府提高地位,被提拔为当铺主管;

4、题诗感念空虚寂寞冷,引起当家人注意,华学士夫妇决定为他娶妻;

5、通过走媒婆路线,成功地赢得了在华府侍婢中挑选老婆的机会;

6、秋香出场。

二人成亲的晚上,秋香感觉唐伯虎面熟,说起一笑结缘,自然倍极绸缪。

成亲次日,夫妻俩留书而别,华府钱物分文不取。

一年之后,华学士到苏州拜客,偶见一人甚似华安,便投名帖拜访,如此方才相认。回无锡后,与夫人说起,厚具妆奁,价值千金,以为陪嫁。从此两家遂为亲戚,往来走动不绝。



作为唐寅的他是不幸的,科场失意后,他放浪一生。朱宸濠欲为之乱,厚礼聘之,唐寅佯狂使酒,才得放还。不然王阳明平叛之时,唐寅多半难逃那一刀。

回江南后,唐寅日日呼朋引伴喝酒,五十四岁而死。

曾有人问最喜欢他的哪首诗,我毫不犹豫的挑选了《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在这首歌行里,我看到了一个悲观的、纵情的、天才的唐伯虎。

那篇小说的篇末说:

至今吴中把此事传作风流话柄。

既然有传说,可见此事也并不一定就是捕风捉影。

唐伯虎大概真曾这样疯狂追求过一个女子,只不过其主人不是姓华罢了。


————完————

文/王事情

率意谈噱,靡所不包。认真扯淡,认真考证。欢迎点赞、收藏、评论及关注~~~~


最佳贡献者
2

想必大家都看过周星驰主演的香港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吧?周星驰把一个无厘头外加分风流倜傥的唐伯虎活灵活现展现在我们面前。

有人就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真有唐伯虎点秋香这事吗?

可以肯定地说,历史上确有唐伯虎其人。唐伯虎真名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朝著名的画家,书法家,诗人,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和周文宾并称为吴中四大才子。

(唐伯虎点秋香剧照)

至于有没有秋香这个人,历史上众说纷纭,有的说确有秋香这个人,是当时的一名妓,不过比唐伯虎大20岁,显然二人不会发生联系。

历史上的唐伯虎是一个风流才子,据说他画了许多春宫画,春宫画就是“少儿不宜”的那种画,表现男女之事。

唐伯虎一生娶了三个妻子。第一个妻子徐氏是在唐伯虎18岁时娶过门的,过门四年后妻子因病去世。

第二个妻子是在唐伯虎24岁时娶的,名字叫桂花,她是华府中的一个丫鬟,因此人们推断桂花就是电影中的秋香。

如此看来,唐伯虎点的秋香其实就是点的他第二任妻子桂花。这件事记载在《中国野史大观》中,大致情节是这样的:

当时锡山华府中的丫鬟桂花长得很漂亮,深得华夫人的喜爱。

有一次桂花到街上买东西,恰好被路过此地的唐伯虎看到,唐伯虎对她一见钟情,望着女子远去的身影痴痴发呆。

经过深入调查,唐伯虎了解到桂花是华府中的女佣,如何才能接近她呢?就在唐伯虎愁思苦想的时候,正好华府要招男佣,他灵机一动,就装扮成下人,化名唐生去应聘。

经过面试,唐伯虎顺利成了华府的名男佣。

唐生除了辛勤干活以外,由于他写得一手好字,因此很受华夫人的赏识。

活该唐伯虎有表现的机会,就在唐伯虎做了半年的男佣后,记账先生病了,华夫人于是就让唐伯虎代记账。

对于这点事唐伯虎驾轻就熟,账目记得清清楚楚,比原来的账房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也。

由于唐伯虎的表现突出,华夫人就和华老爷商量让唐伯虎管理家中的典当行,但是转而一想,唐伯虎光棍一个,如果他把典当行的钱财拐走可上哪找他呢?

唯一的计策就是让他赶紧成家。

华夫人就为唐伯虎张罗结婚之事,征求他的意见,唐伯虎趁机提出了要娶华府中的丫鬟桂花。

华夫人一听心中高兴,心想:“这不正好吗?两人都在这里干活,跑了唐生跑不了桂花。

最终唐生和桂花终于在华夫人和华老爷的帮助下拜堂成亲。

二人结婚后,唐伯虎最后亮明了自己的身份,可以说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有句话叫做有一个好的开头,未必有一个好的结尾。

唐伯虎和桂花结婚5年后,也就是唐伯虎在29岁乡试时高中解元,后来人称唐伯虎为唐解元。

这本来是光宗耀祖的事,然而,时隔不长,唐伯虎的厄运来临了。

原来在京试的时候,当时的主考官出的题很难,大多数考生都答不上来,只有唐伯虎和徐经二人的答卷得了满分。

当时主考官说了一句话:“这两份答卷肯定是唐伯虎和徐经的”。

当时的卷头都是密封的,主考官也是凭直觉说了这句话。

结果发榜时,唐伯虎和徐经高中榜首。这时考生们就开始议论纷纷,说主考官把题目泄露给了唐伯虎和徐经。

其实主考官根本没有把题目泄露给二人。

有句话叫做“十人成虎”,有考生就举报了主考官,朝廷派人彻查主考官和唐伯虎、徐经等人。查来查去也查不出个眉目,为了平息考生们的愤怒,朝廷各打50大板,把主考官撤职,唐伯虎和徐经除名永不录用,这样一来就把徐唐伯虎的仕途封死了。

因此唐伯虎从29岁以后就开始放浪形骸,游戏人间,这时候桂花很伤心,想不到曾经的一个才子沦落成这样,伤心之余就离开了唐伯虎。

第二任妻子离去后,落魄的唐伯虎在朋友帮助下又娶了一个,由于没有上升的通道,唐伯虎自暴自弃,最后潦倒死在了梅花坞。

综上所述,唐伯虎在29岁以后,由于受考场舞弊的牵连,失去了人生目标,没有了上进心,以至于第二任妻子“秋香”离他而去。

文/秉烛读春秋

3

很遗憾,这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目前可见早期如明清交际时期的戏曲家孟称舜对“唐伯虎遇侍婢”一事有了较完整的描述,大致时间是1599-1684年,距今已有逾300多年了,这从清代焦循的《剧说》中可以得知。


而后继续上溯可以发现,更多人熟知的是“唐伯虎三笑姻缘”,这也是周星驰电影片尾中意图表达出来的。这个故事,在元代乔吉的《李太白匹配金钱记》、明代叶宪祖的《碧莲绣符》中都有相似之处,最终于明代朱季美的笔记《桐下听然》,始现唐解元之称。此后“佣书配秋香”便彻底成了唐伯虎专用的小故事。


从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中的“唐解元一笑姻缘”,到清代流传至今的《笑中缘》弹词,唐伯虎的这个无稽故事随着时间逐渐丰满起来。然而也正是这些描述,或者让这则虚无变成了真实。


清代阮葵生的笔记小说《茶余客话》便曾记录了一则趣闻。说当时的诗坛盟主王士祯,曾辩说唐伯虎一事是家中故事,原文见下:

杂剧中《唐解元三笑姻缘》故事,王阮亭尝辨为江阴吉道人,非伯虎也。吉父为御史,以建言谴谪。道人于洞庭遇异人,得幻术。游虎邱时,有兄丧,上袭麻衣,内着紫绫裈。适上海某携宅眷游山,有小婢秋香见吉衣紫,笑而顾。吉以为悦己,变姓投为仆。久之,竟得婢为室。一日遯去,某知为吉,认为翁婿。


王阮亭即是王士祯,而将唐伯虎认为是自家遇到的吉道人也很有趣,就是兄丧披麻时因婢女笑而乱心变姓为仆略显负面了。但重点是,或者历史上真的曾经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只是并非唐伯虎所为。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