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古聊今说历史有幸回答您的问题,一家之言欢迎探讨!
先说主题德国为何有实力发动两次世界大战?其实,这个题目是比较大的,需要结合当时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德国国内情况等多重方面因素考虑,因为涉及范围较广,笔者就以国际和德国国内两条主线,简要论述一番,欢迎广大读者一起探讨!
我们先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前因后果!
首先,准确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奥匈帝国在德国支持下发动的,并不是由德国直接引起的,充分数据证明奥匈帝国才是一战的主要责任国,其目的是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塞尔维亚。在高中历史课上,相信广大读者都背过,奥匈皇储裴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随后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等国相继投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至此爆发。
大家可以发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颇具有戏剧性的,由于一个热血青年的暗杀行动,导致了整个世界长达4年之久的旷世大战,人员财产损害无数。
其实研究历史我们就会发现,一战真正原因,还是由于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各国本身矛盾重重,日益兴盛的德国在世界的话语权,反倒是落后于英法等老牌强国。也最终由于,德国为寻求与自身实力所匹配的国际地位,而开展的以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世界性大战!
我们看一下一战前的世界政治格局及德国国内情况,就能明白德国一方发动一战的的必然性!
首先,从当时国际政治环境看,在一战爆发前,欧洲主要几个国家相互之间就已经矛盾重重,战争时有发生。在一战前,主要由三组矛盾影响着当时的世界局势!
第一组矛盾是法国和德国的矛盾!
法德主要矛盾还是由于之前普法战争法国的失败,导致了国土被德国抢占,法国失去了欧洲的霸主地位,国内各个阶层都抱有一雪前耻的复仇心态。德国对此也高度警惕,为防止法国报复也一直在扩充军备。
第二组矛盾是俄国和奥匈帝国的矛盾!
俄国和奥匈帝国为争夺巴尔干半岛而多次大打出手,巴尔干半岛是世界著名的火药桶,多年来,俄罗斯帝国借着建立大斯拉夫的名义,向巴尔干半岛上南斯拉夫人居住的地区进行扩张,而奥匈帝国也在向巴尔干半岛西北部扩张,两个帝国就国土已多次进行过战争。这也促成了,奥匈向塞尔维亚宣传后,俄罗斯已塞尔维亚保护国名义马上介入战争的重要原因!
第三组矛盾是英国和德国的矛盾!
按照一战历史学家分析,英德对抗把人类拖入了巨大灾难之中,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对抗中的一种最主要的对抗”。英国是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德国是新兴工业强国。二十世纪初,德国工业产值已超过英国,但当时世界的殖民地早已被英法等国瓜分殆尽,堂堂德意志帝国竟然还不如意大利殖民地多,这对于心高气傲的德皇威廉二世来讲是万不能接受的。因此,武力破局成为了德国及其盟友的必经之路!
再次,从一战前德国国内实力来看,其工业水平已超过法国,综合国力从当时世界来看仅落后于英国!
一、从经济方面看:
一战前的德国经济体量已经占世界的14.8%,超过英国、仅次于美国;1913年,德国占世界贸易比重的13%,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次于英国。1914年,德国对外资本输出达到440亿,世界第一。在钢铁的产能上,德国占世界轧机总产量的44%。医药化学品出口份额占世界28%。
二、从科研实力看:
德国在一战前共计获得过18个诺贝尔奖,是美国的五倍,远超其他欧洲国家。无论是在工业领域、军事领域,德国都有很多发明产出。
三、从军力上看:
陆军世界第一,赢得了对欧洲霸主法国的战斗。海军世界第二,连年追赶英国,从吨位、舰艇数上仅次于英国。
综上可知,如此实力的德国怎甘心屈于人下,因此,一战由德国一方发起是必然的,这也是作为新兴强国,打破当前世界格局的必然选择!
如对一战感兴趣推荐两本参考书籍
《第一次世界大战》作者是 [德] 弗尔克·贝克汉恩,主要以德国视角写一战的,对当时德国国内情况有很详细介绍,适合一战入门者
《大英帝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作者是[英]戴维·雷诺兹,以英国视角写一战的,两相比较很有意思!
在讲完一战前世界格局和德国实力后,对于战争的经过因篇幅所限,笔者就不多加赘述了,跳过此部分,我们再接着讲一下德国作为一战战败国,是如何在短短20余年时间就有实力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首先,还是从国际政治环境上看!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一场大洗牌,沙俄覆灭,苏维埃政府建立。奥匈帝国被拆分。英国国内情况战后损失很大,殖民体系也受到较大冲击,世界第一实力逐渐被美国所替代。美国工业发展飞速,也日益谋求更高的国际地位。一战后,世界各国留下的矛盾没有解决反倒是更加加深,因此,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延续。
同时,英法的“绥靖政策”也极大的加剧了希特勒政府的野心。英、法、美等国为了祸水东引,开始由限制转为扶植战败的德国、并在远东地区坐看日本对中国等国入侵,以达到遏制苏联、镇压国内革命的目的。从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中就有明显表现,之后随着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洛迦诺公约中则更具体化了。在慕尼黑协定中,将绥靖政策推向了高潮!英法的放任,可以说极大助涨了希特勒政府的扩张意愿,也给战后的德国一个较为有利的发展空间,因此从国际政治环境看,二战德国具备了发到战争的机会!
最后,在从德国国内情况来看!
首先,从政治上看
一战后,魏玛政府丧权辱国,德国割让了东部领土给波兰而失去了重要的铁与煤矿产地。同时,普法战争赢得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也重新归还给法国,导致德国矿石开采量急剧萎缩,较战前减少70%。此外,德国还需要对战胜国依据《凡尔赛条约》支付大量的赔款,由于赔款数量巨大,魏玛政府不得已开始大量印钞,由此引发了全国性的通货膨胀。1923年,法国就德国未按时赔款,而出兵占领了德国的另一个工业重镇,鲁尔地区。导致德国国内经济环境日益恶化,加剧国内民众对一战前的德意志帝国强国国民身份的怀念。
在此背景下,宣扬民族主义、大复仇主义的希特勒纳粹政府的上台,也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德国从上至下,都怀着一雪前耻,报复法国的思想,从当时德国国内情况看,重新发动战争就是或早或晚的问题。
接着,在从德国国内经济环境看!
一战结束后,德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回落到1888年的水平。但是由于英法的绥靖政策,及德国复原兵重新回归生产。德国的工业水平追赶的还是比较快的,同时,由于大量复员兵参加工作,致使德国的劳动成本极大下降,可以与英法打价格战,以相对低廉价格倾销商品到海外,躲过了战后世界性经济危机。
从结果看,1927年德,国经济水平已初步恢复到一战前水准。
另外,从科技进步上,一战结束到二战前,德国又获得了24个诺贝尔奖,在科技上仍然碾压世界。
最后,从笔者读过二战相关研究文献资料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成也是具备很强的偶然性,一开始德国的胃口没有那么大,没成想“闪电战”太过先进,法国也过于水了,真是我“我还没发力,你就倒下了”,由此助长了希特勒的气焰。大家,到后期都打出了真火,战争规模也越来越大,难以控制,最终才形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局面!每每回顾二战历史,笔者还是为我们能生在强大的中国而感到自豪,愿世界减少战争!
希望广大读者能够多多关注,让我们一同学习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