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个人其实最适合当自己。

经过儒家的强力洗礼,中国古代男子最大的追求就是入仕当官,要是当了权臣,那就最好进一步当皇帝。这几乎是个死循环,把多少优秀的脑袋给转晕了畸变了。曹丕曹植就是这样,正好生在公侯家,正好有机会给予皇位,于是两个文青就琢磨着争夺帝位了。

后世的李白杜甫也是一样,本来好好的文学奇才,浪迹江湖也可以活的很潇洒,偏要削尖脑袋往官场挤,那是个把君子变成小人的漩涡,你一满是幻想的亮堂人能在里面混吗?说开了,就是让李杜都当了宰相又能怎么样?后世能记得你的官位还是诗文?有千古流芳的本事,宁要赶那几十年就湮灭的名利场子,何苦呢?老李一不小心成了政治犯,老杜一辈子苦不堪言,也许让他们受点罪诗歌才能写好,但人间的可受的罪多了,非要去受那官场的罪?

为什么我回答这个问题不想讨论曹丕和曹植谁更适合当皇帝呢?理由有二,其一,曹家本来就是臣子,汉献帝也不是暴君昏君,谁当皇帝都属于篡位,因为有了军权就想着做皇帝,那周瑜诸葛亮都可以当,人家为什么没有,还万古流芳?曹家当了皇帝,包括司马家,都靠篡位强行登极,后世被整得多惨?所以他们谁当皇帝都属得位不正,必受天罚。曹植没当上皇帝,至少现在名头比当上了的曹丕响亮吧?

其二,古代当皇帝看得根本不是谁适合不适合,主要看三个方面得分怎么样:是否嫡长子,是否受老子待见,是否受大臣拥戴。就曹家打破体制篡权夺位来说,宗法制度不是关键,关键是曹操的态度和大臣的力度。曹植文艺细菌丰富,整天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了,基本没什么硬的班底,曹丕要老成一些,虽然没有曹植的文采斐然,但搞政治不需要太多虚妄的文采,更需要务实踏实,大臣们更对文采不感冒,当然大多倾向于能够持重的曹丕。曹操也慢慢悟到这点,从喜欢曹植渐渐转向看好曹丕,毕竟政局稳定是关键,太浪漫的人不适合当主子。

最佳贡献者
2

半闲认为:当然是曹丕比曹植更适合做皇帝。

东汉末年,风云激荡,一时间豪杰辈出,群星璀璨。在连年征战,群雄逐鹿的同时,代表魏晋时期建安文学的曹操、曹丕和曹植,自然是其中的最为闪耀的明星。

他们父子兄弟三人都对当时文坛有着巨大的影响,被合称为“三曹”。

他们的诗文一改以前的颓靡之风,气韵沉雄,朴实无华。那一时期的文学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

如论曹丕和曹植谁更适合做皇帝,不妨分别看看此二人。

一、文人性情到极致的曹植

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曾以“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作为对曹植的评价。确实,作为“建安七子”之首的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曹操也曾对其寄予厚望,史书记载,曹植“几为太子者数矣”

但曹植生性洒脱,文人气、才子气太浓,常常任性而为,不注意修饰约束自己,终日宴饮游乐毫无节制。

曹植在曹操外出征战期间,借助酒兴擅开司马门,私自坐着王室的车马,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纵情驰骋,将曹操制定的法令抛到九霄云外。曹操得知此事大怒,处死了长官王室车马的公车令,曹植也告别了激昂飞扬的洒脱,陷入难以自拔的苦闷之中。

更有甚者,当曹仁被关羽所围困,曹操任命他为征虏将军,去解救曹仁时,曹植竟然已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令曹操大失所望,曹植再也与太子之位无缘

二、允文允武的曹丕

曹丕是曹操的次子,起初并不被曹操所看重。曹操曾打算立,五六岁时智力已经“有若成人”的神童曹冲为太子。可惜天妒英才,这样一个宁馨儿却在十三岁时就得病夭折了。曹操曾对曹丕说:“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曹丕后来也常对人说:“若使仓舒在,我亦无天下。

在文学造诣上,曹丕不输曹植,著作甚丰,成就卓著,是建安文学的积极创作者和热心倡导者。他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文学评论专著。他一生存有辞赋30篇,诗40余首,《黄览》100卷,《列异转》3卷。尤其是他的《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

曹丕还善击剑骑射,好博弈弹棋,在《典论》的自叙中更自诩其非凡箭艺,能“左右射”,可谓文武兼备。南朝垣荣祖对他的评价是:昔曹操、曹丕上马横槊,下马谈论,此于天下可不负饮矣!

曹丕最终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

纵观此二人生平,半闲认为:曹丕的世子之位当之无愧,也比曹植更适合当皇帝。世事变幻,沧海横流,古来权位之争从未停歇,就像《箜篌引》中唱的“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其奈公何!”

3

谢邀,我是红卫,军事历史迷。非常荣幸有机会来回答这个历史问题。

从理论上来讲,曹丕与曹植都没有当上皇帝的机会。

曹丕当上皇帝也纯属偶然。

因为曹操一生也只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东汉宰相。即使在曹操死时也没明确谁来即曹操的位置。

曹丕个性自私放荡不羁,曾在一次曹操中军帐遇袭事件中差点丢命时,单人独骑逃脱。使曹操失望伤心不已。

所以曹操一生打压曹丕。但曹操也深知曹丕心狠手辣为自己的翻板,将来最可能成为自己的继承者。

曹植个性聪颖好学、知识渊博,但个性极不成熟。

再加上受点打击,就自暴自弃,嗜酒如命也是最大毛病,所以曹操后认为其不堪重用。

他俩的相互特点,如果让大家选谁当皇帝最为合适。大家肯定选曹丕而非曹植。

曹操死前并未书面说明谁来继承他的位置。曹丕是在司马懿、贾逵、司马孚等人的拥立下成为的魏王。可见曹丕为下属极为拥戴。

曹植在政治上极大成熟,简直就是一堆糊不上墙的烂泥而已。失宠则废。

而曹丕不同,曾在失宠的三年里,不骄不燥,三年后曹操再次让其担当大任。由此可见曹操心思缜密,因为他深知越打压谁,谁越可能将来后来者居上。

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

后来曹丕是在汉献帝刘协三次“禅让”后才答应结束了东汉一百九十多年的历史,当上的魏文帝。这些都能看出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性格特色。

而曹植呢,历史上他连当皇帝的机会都没有,因为其胸无大志,稍遇挫折,就萎靡不振。而曹丕屡挫屡勇,越发焕发出其雄心壮志。

所以曹丕后来能当上皇帝也是历史必然。

4

曹操的几个儿子中,长子曹昂早亡,幼子曹冲早夭,能够继承自己位子的除了有勇无谋的曹彰,就剩下曹丕和曹植了,曹操对于这两个儿子还是相对满意的,曹丕做事稳重,曹植才情一流。

曹丕和曹植在曹操眼里其实是不分上下的,在曹操眼里都是一样对待的,两个儿子相对来说都是很出色的,但是要细说,两个人的缺点也是很突出的,只是相对来说谁更突出一点而已。

在古代对于权力的争夺,无论是父子之间还是兄弟之间都是不绝于史书的。面对两个儿子,曹操更喜欢曹植的才气, 但是曹植的懒散与放荡不羁却又是曹操所嫌弃的。相对于曹丕则不同,曹丕做事还是很踏实的,而且有自己的见解,有一种王者之气。

曹操很明白自己的权力来自于“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有自己一生的谨慎,做事治军令行禁止的方式,但是曹植的放荡不羁,不受约束却和曹操为人处世大相径庭,让其很是忧心。本来曹操在自己最后的时间里想要让曹植作为自己的继承者,有意的去培养曹植,但是曹植对于自己父亲的培养视若无睹,依然我行我素,一副“我的人生我做主”的样子,这才给了曹丕机会。

在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的时代里,曹操想要从自己的两个儿子里选择一个作为自己的继承人,看得是能在这乱世里存活,能保曹家世代荣华,将来能完成自己不能完成的霸业,这个人应该是一个杀伐果断的人,是一个有见解的人,是一个能看透这个时代的人。

曹操欣赏曹植的才华,这是有点偏心的做法,不过曹操最后的选择也是没有错的,这和曹丕与曹植合不合适做继承人没有关系。

只是说曹植相对于做魏王或者皇帝不太适合,因为这两个缺点太明显了。

其一,曹植做事放荡不羁。

放荡不羁的后果就是,上行下效,奸臣当道,对于曹植后面继续实行“挟天子以令诸侯”或者是自立为皇有害无利。曹操破格提拔不少文臣武将,面对曹植这样一位君上,这些人在曹操走后,是否能够听从曹植的曹操心里没底。

其二,曹植没有主见,容易偏听偏信。

曹植是一个没有心眼的人,对于自己的哥哥曹丕从来没有设防,对于那些恭维自己的大臣更是喜闻乐见,就是这一点曹操认为不适合当自己的继承者。对于杨修等人的话,也是只听一面之词,缺少自己的认知。如果真的让曹植继位,未来的曹家的天下或许就会易主了。

有这两点,曹植就已经被排除在外了,这两点也正好证明曹植不适合。

同时观察曹丕,做事稳妥,是一个有心计的人,也能很好的驾驭臣下,对于未来的曹魏的发展还是有主见的,因此曹丕就理所应当的做了世子,因为曹操和众大臣的建议在此时是一致的,曹丕最合适。

5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曹丕个曹植谁适合当皇帝,当然是曹丕了。为什么呢?看我慢慢给你分析。

首先曹植就不多说了,就是一个文人,也没有得力的人支持他,电视里大家也都看到你整天醉醺醺的。最后彻底让曹操给失望了。作为一代枭雄的曹操怎么可能怎么放心怎么能够把世子之位传给这样一个人呢。

曹丕就不同了,这家伙文学不如曹植,打仗不如曹彰。但又继承了曹操的一些奸雄特点。心狠手辣,会耍赖、会装样子、还得到司马懿的支持。下面我们具体说说曹丕的事迹。

曹操遭张绣围攻,老大曹昂在战争中身亡,而年仅十岁的曹丕竟然能乘马逃跑了!你看这家伙多机敏。曹昂死后,曹丕就是长子了,理应立长不立幼。但是曹操早年看中十分聪明的曹冲,曹冲五六岁的时候,智慧已经超过常人,不仅有仁爱之心,而且还长相俊美,一表人才,十分的受曹操的喜爱。但是曹冲在十三岁那年不幸得病去世。为此曹操很是心痛。三国演义里说曹冲是被曹丕放毒鼠给毒死的,自己也中了点毒来洗清自己的嫌疑。这个我个人觉得可能是真的,因为曹操在处理曹冲后事上很是冲冲忙忙的。曹丕曾问深有谋略的太中大夫贾诩,如何能巩固地位?贾诩告诉他,要宽厚仁德,做事兢兢业业,不能违背做长子的规矩,这是曹操所看中的。曹丕不仅听了,而且还时刻能够做到。而曹植有时候不太拘束于此,曹操都看在眼里。但是仅仅如此,曹操也没能下定决心立曹丕为太子。重点还在于有深谋远虑的支持者。贾诩是一直支持曹丕的。后来曹操问贾诩,贾诩的意思是你看荆州刘表死后荆州啥样子。曹操一下子就有了立曹丕的注意。到曹操知道自己快死的时候把曹丕叫到跟前问曹丕以前做过那些坏事那?曹丕是一一不肯承认。曹操觉得曹丕这点跟自己很像,就是会赖,死不认账,不肯轻易承认错误。曹丕虽说在好个几方面不如他的三位兄弟,但他的综合能力却是四人之中最强的,至少他能活到曹操去世的那天,同时能力也还不错,再加上在曹昂去世后,曹丕就是曹操的嫡长子,为了避免袁绍和刘表的悲剧再次发生,曹操首先就会认定曹丕是他的第一继承人,再加上曹丕的能力不错,曹丕自然有资格成为世子。

其实个人认为曹丕虽然与曹植的华美之风并不相同,但他依旧是当世才华斐然的文人。宛城之战也不能说曹丕不对,不对的是曹操,当时曹丕也才十岁。

加上后世司马家族夺取了天下,个人觉得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自然有抹黑曹丕用不正当手段夺取王位好给司马家夺取曹家天下来便说而已。

6

清山雅舍,畅谈历史。

前言

曹丕和曹植这对兄弟在历史上的戏份还挺多,没办法,谁让二人都是“建安三曹”呢,就算不谈政治光谈文学,二人都是有头脸的人物。但是如题主所问,二人谁更适合做皇帝,那么话题还是要回归于政治领域,我认为自然是曹丕更适合当皇帝。

△曹丕剧照

所谓皇帝,乃是专业性和天赋都要求极高的职业

在讨论之前先打个基调,那就是不论这哥俩谁做皇帝,都远不如曹操的水准,可叹虎父有虎子的情况太少,虎父能有犬子而不是鼠子就不错了。

有人觉得曹植很有才啊,不输曹操的。抱歉,我们现在在讨论谁当皇帝好的问题,有没有文采无关痛痒。想做好皇帝是需要相当的专业性和天赋的,经济、军事、政治、人事、人心、权谋等要精通多半,否则就做个昏君或是庸君好了。

蜕变的曹丕和我行我素的曹植

从曹操的角度看,他更喜欢有才华的儿子。这一点曹植是一枝独秀,这个儿子就是个全科学霸,诗词歌赋、跳舞击剑是样样优秀。曹操十分看重曹植,曾一度生出了废长立幼的念头。这其实很好理解,作为父亲,儿子越优秀,越证明自己的血脉好,反衬出自己的优秀。

△曹植剧照

但是如此一来,曹丕就压力颇大了。说好的立长不立幼呢?怎么到了汉末都开始不按套路出牌了?袁绍是这样,刘表是这样,现在轮到自己的父亲还是这样。想必曹丕在意识到自己的王位并不稳定的那一刻,必定是汗流浃背,深感惊恐的。因为自古以来,凡是参加夺嫡的失败者,都无法善终。但凡不是个傻子的新王,都会毫不犹豫地把与他竞争的兄弟废掉,以绝后患。而曹丕绝不想成为一个被曹植干掉的兄长。

于是曹丕变了,那个曾经纵情享乐、笑谈驰骋的年轻嫡长子不见了。他开始苦学治国之术,虚心谨慎处事,暗中也注意羽翼的培植,人也变得沉稳内敛起来,再也不像过去那般锋芒四射。没办法,有曹操这么厉害的皇帝老爹其实是一件很受罪的事情,曹丕不但是曹操的儿子,更是臣子和候选继承人,不时地敲打甚至是恫吓搞得曹丕狼狈不堪。

△曹丕剧照

对比鲜明的是,曹植由于有曹操的宠爱和作为平衡曹丕的对手,他的日子就好过多了。但这样反而没有给予他足够的压力,使他能够像曹丕那般成熟蜕变。夺嫡期间,曹植依旧像被家里宠溺的孩子,放纵不羁,我行我素,做文豪绰绰有余,但是做皇帝却是完全不行。

最终的结果不出所料,时刻准备提防的曹丕最终通过了一道道考验。而曹植先是在醉酒后乘坐王室车驾,打开王宫禁门,飞驰在禁道上。如此严重的违规之举令曹操大感失望,深刻看出了这个爱子的性格极不适合做君主,后来便立了曹丕做世子。

到这里,曹操依然想要给曹植机会。在关羽攻襄樊时,曹操想派曹植领军去救曹仁,以为提携。结果消沉的曹植居然醉酒太过,无法成行,从此曹操便绝了重用他的心思。

结语

由曹丕曹植二人的事迹不难看出,曹丕虽然不如曹操,但是好歹也是一个有心术有抱负的继承者。而反观曹植,实在过于任性放纵,毫无领袖风范,别说是做皇帝,连臣子也是做不好的。

7

可以这样说,无论是继承顺序还是才德方面,曹丕都比曹植更胜一筹,在继承顺序方面,曹丕是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而曹植为弟弟,按照汉人的嫡长子制,曹丕无疑有继承优先权,而在为人方面,曹丕为人稳重,而弟弟曹植为人浮夸,任性,在文学方面曹丕并不比曹植差,因而曹丕更合适继承曹操大统。


我们很多人把曹丕看成心胸狭隘,欺负亲弟的形象多半是受了三国演义的蒙蔽,在三国演义里,有这样一段记载,曹操去世以后,曹丕即位,而此时的曹丕人望没有曹植高,很多大臣都围在曹植身边,这让曹丕很是嫉妒,为了除掉这个眼中钉,曹丕一次在朝会上,让曹植当着众臣的面,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否则就要处死他,曹植在文学方面颇有天赋,很快就在七步之内吟出一首诗,诗中的意思让曹丕听罢之后,自惭形秽,无奈放过了曹植,此事过后,曹丕落下了骨肉相残,心胸狭窄的形象,而曹植却人气大增,同情他的人更多了。


不过这段故事并不见于正史《三国志》,因而他的真实性让人怀疑在三国志中,曹丕的形象是比较正面的史载他文武双全,自小起就博览经书尤其在文学成就上他和父亲曹操,弟弟曹植称为“建安三曹”,可见他并不是胸无点墨,无能之辈,在治国方面他也颇有建树,他首创了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影响后世数百年,而且平定青州、徐州的地方割据,完成了北方的统一,重新恢复对西域的管辖,这些都是曹丕的功绩。


而其同母弟曹植,虽然也很聪明,在文学上也有一定的影响,曹操也很喜爱他,但这些似乎成了他炫耀的资本,他为人放荡不羁,嗜酒如命,任性妄为,有一次甚至发酒疯擅闯司马门,影响恶劣,最终被曹操放弃。

公元217年,曹丕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的辅佐下,成功当上曹魏世子,成了曹操合法的继承人,220年,曹操去世,曹丕正式即位,同年废掉汉献帝,受禅登基为帝,是为魏文帝,开创了新的一段历史时期。

图片来自网络

喜欢请关注“一切都付笑谈中”

8

当然是曹丕比曹植更适合做皇帝。

曹丕曾在一次曹操中军帐遇袭事件中差点丢命时,单人独骑逃脱。使曹操失望伤心不已。

所以曹操一生打压曹丕。但曹操也深知曹丕心狠手辣为自己的翻板,将来最可能成为自己的继承者。

曹植个性聪颖好学、知识渊博,但个性极不成熟。

再加上受点打击,就自暴自弃,嗜酒如命也是最大毛病,所以曹操认为其不堪重用。

曹昂去世后,曹丕就是曹操的嫡长子,为了避免袁绍和刘表的悲剧再次发生,曹操首先就会认定曹丕是他的第一继承人,再加上曹丕的能力不错,曹丕自然有资格成为世子。

综上,曹植是一个纯粹的文人,不适合当皇帝。而曹丕文武双全,有乃父之风,可当大用。

9

在知常容看来曹丕比曹植更合适当皇帝,理由是什么呢?

一、文人当皇帝有一个弊端

古代文人皇帝,特别是那种顶级文人状态的皇帝往往是百姓的灾难。比如亡国之君的陈后主,李后主就是最典型的代表,还有北宋最后二位皇帝,徽、钦二帝是典型的造诣很高的文人。他们在治国方面可谓是一塌糊涂,最后自己也成了阶下囚。

提出上面的论点并不是说武人当皇帝是最好的。武人当皇帝变得残暴不少,最典型的就是项羽。当然项羽没有当过皇帝,只当过霸王,但司马迁将他列入本纪,显然变相承认他就是皇帝。

懂得文学的皇帝也挺多,比如魏文帝曹丕,唐玄宗,乾隆等等,但是他们的文学造诣并不是顶尖的。

因为当皇帝的主业是治理天下,顶尖文人当皇帝他往往会很难将自己的喜好与治国两件大事摆正位置,有时会将自己的喜好摆在治国的前面,最典型的当属徽、钦二帝。

所以能不能当皇帝关键看他有没有治理天下的能力,而不是说他的文学水平到底有多高。接下去讨论第二点,曹植治理天下的能力怎么样?

曹植的治理水平

曹植是很聪明,对曹丕造成了威胁,曹操曾经一度犹豫立谁比较好。论年龄曹丕年长,但是论才华曹植占优。曹操是从铁血中杀出来,自然不会感情用事,所以他就出考题了。

第一份考题:留守邺城

这一份考题到底要打多少分呢?《三国志》中没有记载他的具体成绩,所以肯定不是最佳,当然也不会是最差。因为陈寿修史之时虽然会偏向魏文帝一些,但如果有坏事肯定会记载,有特别好的事情估计也不会略去,因为陈寿的节操还是值得信任的。

所以估计就是一个良中或良上吧。

曹丕后来也驻守邺城,当时正是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之时,魏讽密谋攻邺,曹丕率众平定变乱,诛杀魏讽。虽然此事有些蹊跷,但是也足以证明曹丕的能力。

第二份考题:心性

这一份考题,曹植得零分。

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魏书·任城陈萧王传》

如果作为一个普通人,常常任性而行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有人还会称赞你坦率,不做作。但是作为一名有身份的,或者说是继任者来说,这种性格就成了减分题了,别人会评价你不够稳重。

知常容觉得没有一个老百姓喜欢整天喝酒的,不修小节的皇帝。

相反曹丕就不一样。

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魏书·任城陈萧王传》

有人说这是曹丕虚伪,事实上作来主管天下的皇帝来说喜怒形与色好,还是不形与色好呢?答案很明显。

不但如此,曹植还不守法度,借着王室的车直接从司马门过。司马门只有皇帝才有资格走,当年汉景帝还是太子时走司马门就被抓住要问罪,是汉文帝亲自道歉,皇太后下旨特批这事才了了。

曹操是一个对法度很看重之人,所以他对曹植这种行为是很失望,虽然没有处分曹植,但是杀了守司马门的官员也算是一种警告。

不但如此,曹植对自己的姬妾也无法做到约束,有一个姬妾违背曹操的法令,衣服过于奢华,被曹操下令斩杀。

结语:

所以不管从哪一个角度看,曹丕都比曹植更合适当皇帝。一个在对于太子的竞争中都无法约束自己的行为,那么当上皇帝之后,他能约束自己的行为吗?曹操最终确立曹丕为太子,相信也有基于这个的考量。

当然受《七步诗》的影响,以及《三国演义》中形象的影响,以及他对待自己原配妻子甄氏的举动,使得在民间曹丕不太被人喜欢,但在治国方面,曹丕还是相当不错的,这一点也不可以被抹杀。

10

曹植比曹丕小5岁,两人寿命相仿,曹植40岁,曹丕39岁。

论当皇帝,曹丕更合适。曹丕没接班之前就显露出了杀伐果断的决绝。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内外交困风雨飘摇之际,后院起火,邺城叛乱。当时曹丕主持平乱,大开杀戒。只要与叛乱有丝毫关系就杀,钟繇(魏国相国)都因推荐被抓。

只有这样的狠人才能降服朝廷那帮臣子。汉末那些臣子说实话,真没什么节操。和皇帝争起利益来,哪有什么礼义廉耻之说。

曹植就不该参与夺嫡之争,他的性格适合做一个与世无争的逍遥子。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