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其实最适合当自己。
经过儒家的强力洗礼,中国古代男子最大的追求就是入仕当官,要是当了权臣,那就最好进一步当皇帝。这几乎是个死循环,把多少优秀的脑袋给转晕了畸变了。曹丕曹植就是这样,正好生在公侯家,正好有机会给予皇位,于是两个文青就琢磨着争夺帝位了。
后世的李白杜甫也是一样,本来好好的文学奇才,浪迹江湖也可以活的很潇洒,偏要削尖脑袋往官场挤,那是个把君子变成小人的漩涡,你一满是幻想的亮堂人能在里面混吗?说开了,就是让李杜都当了宰相又能怎么样?后世能记得你的官位还是诗文?有千古流芳的本事,宁要赶那几十年就湮灭的名利场子,何苦呢?老李一不小心成了政治犯,老杜一辈子苦不堪言,也许让他们受点罪诗歌才能写好,但人间的可受的罪多了,非要去受那官场的罪?
为什么我回答这个问题不想讨论曹丕和曹植谁更适合当皇帝呢?理由有二,其一,曹家本来就是臣子,汉献帝也不是暴君昏君,谁当皇帝都属于篡位,因为有了军权就想着做皇帝,那周瑜诸葛亮都可以当,人家为什么没有,还万古流芳?曹家当了皇帝,包括司马家,都靠篡位强行登极,后世被整得多惨?所以他们谁当皇帝都属得位不正,必受天罚。曹植没当上皇帝,至少现在名头比当上了的曹丕响亮吧?
其二,古代当皇帝看得根本不是谁适合不适合,主要看三个方面得分怎么样:是否嫡长子,是否受老子待见,是否受大臣拥戴。就曹家打破体制篡权夺位来说,宗法制度不是关键,关键是曹操的态度和大臣的力度。曹植文艺细菌丰富,整天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了,基本没什么硬的班底,曹丕要老成一些,虽然没有曹植的文采斐然,但搞政治不需要太多虚妄的文采,更需要务实踏实,大臣们更对文采不感冒,当然大多倾向于能够持重的曹丕。曹操也慢慢悟到这点,从喜欢曹植渐渐转向看好曹丕,毕竟政局稳定是关键,太浪漫的人不适合当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