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起权臣大过皇帝权力,我最佩服的西汉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他以最忠厚的性格,让大名鼎鼎的汉武帝看走眼,害苦他的宝贝儿子汉昭帝刘弗陵。

武帝临终受命霍光为大将军,辅佐少主刘弗陵,让他背负周公的责任。可大将军霍光打倒劲敌上官桀后,掌控了朝政,昭帝到了执掌朝政时,霍光还是不还政,弄的昭帝有治国之才,也施展不出来。霍光有多霸道,昭帝的私生活也给控制住了,只能让他宠幸自己的外孙女上官皇后,其余的嫔妃不让靠近昭帝,看着美女不能幸,昭帝心里不知多悲伤,这昭帝干脆和霍光赌上气了,你不是让我宠幸你外孙女吗?我就不幸她,看她怎么怀孕生子,可怜的上官皇后,只能深居皇宫,夜对孤灯,守着活寡,霍光不光害苦了昭帝,也害了自己的外孙女。

昭帝只能和霍光赌气,没有实权,心里急火攻心,生病21岁而死,21岁的昭帝正是大好年华,年轻人是生气急死的,守着皇权不能使,简直就是窝囊而亡。昭帝死后,无子,霍光又过继了19岁的昌邑王刘贺为子,刘贺从小无父母,是汉武帝的孙子。刘贺过继给昭帝发丧完事后继承帝位,没想到刘贺也是位急主,迫不及待地要想扳倒霍光,收回皇权,不愿坐傀儡皇帝。霍光察觉后,联合大臣们给刘贺安了1000多桩罪名,罢黜了刘贺,只当了27天皇帝的刘贺退出历史舞台。

霍光又找回了流落民间的汉武帝曾孙刘病已,立为皇帝,即汉宣帝。这宣帝当时才18岁,但是在民间学到了不少为人处事的经验,在民间就知道霍光权倾朝野,他小心翼翼地对付霍光,老狐狸霍光还是把持朝政,不还政,一直掌管到死。权臣霍光害苦了汉武帝的儿子刘弗陵,又废掉他的孙子刘贺,是位历史上名名副其实的大权臣。

最佳贡献者
2

个人认为,历史上的权臣很多,但远在当朝帝王之上的有五个人,分别是吕不韦,曹操,诸葛亮,张居正,多尔衮。他们能决定王朝的兴衰与生死,除此之外还有三个人直接能让帝王管他叫爹。

咱们主要说说第一个封建王朝和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一头一尾两个权臣。吕不韦和多尔衮,首先说吕不韦,虽说他秉政的时候秦王嬴政(赵政)还没有一统六国当上秦始皇。但吕不韦身为秦国丞相,权倾秦国朝野,山东六国一时皆视他为秦国主宰,在河南洛阳十万户作为他的食邑,门下食客三千,家奴万人,年少的嬴政称之为仲父(二爹)。他把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总结二十多万字吕氏春秋挂在咸阳的城门上,谁要是能删除其中的一个字,便酬以千金。秦国政令皆出其手,后宫女子皆是其妃。甚至秦始皇是不是亲生的现在都没有定论。

吕不韦其实才真正是我辈生意人的祖师爷,一个阳翟的商人,通过资本运作,以金钱换资源,越做越大,由商到政。成功把自己的“儿子”运作成一统天下的千古一帝,舍他其谁。另外,在吕氏春秋里有一句话作为我办公室的座右铭一直挂在门厅,那就是“商德唯信,义本利末”。这种格局广大而不贪小利商界信条,早在两千年前就被吕不韦提了出来。

其次是多尔衮,清太宗皇太极突然去世后,因生前没有则立储君,导致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和皇太极的十四弟多尔衮争夺皇位。由于双方实力过于接近,加之豪格临阵不决,所以折中共同拥立皇太极九子爱新觉罗福临为帝,是为顺治皇帝,被任命为大清摄政王,随后多尔衮率军在吴三桂的带领下入关,随后一扫中原。顺治元年他迎顺治帝及小嫂子孝庄太后迁都进北京,顺治祭告天地,太庙社稷,大封群臣,并为摄政王多尔衮立碑纪功,尊为“大清皇叔摄政王”。

顺治三年开始,多尔衮的地位继续不断的上升,他的仪仗与天子持平同为二十种。为了办事方便,不老往“宫里”跑,索性连皇帝的玉玺也搬回了摄政王府,但他还是不满足。多尔衮于顺治五年,他所用的礼制也来越高,“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之人,俱僭拟至尊”。“不令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入朝办事,竟以朝廷自居”。下达命令的手谕称“旨”,文武百官每日于王府前听命。最后他被顺治帝上尊号为“皇父摄政王”,成为大清的皇上之皇。后来在郑亲王济尔哈朗等检举多尔衮生前“谋篡大位”奏疏中,有“自称皇父摄政王,又亲到皇宫内院”语。也就是说多尔衮可以自由出入皇帝后宫。

后来多尔衮围猎意外落马,死于喇嘛城。顺治帝得到消息后,亲率诸王贝勒,文武百官身着素服,在京城东直门五里外迎候多尔衮的灵柩。他亲自举爵祭奠,向多尔衮的灵柩行三跪大礼,扶棺痛哭失声。追尊他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八年正月又尊他的正宫元妃为敬孝忠恭义皇后,配享太庙。以帝王之礼身穿八补龙袍下葬,一个被当朝皇帝追封成皇帝和尊为皇父的臣子,估计历史上也没有第二个了(嘉靖的大礼仪之争朱厚熜是给亲爹争帝位)。

至于曹操,诸葛亮,司马昭,霍光,张居正这些人在他们的时代也是可以主宰王朝命运的人,但是大家对他们过于熟悉,这里就不赘述了。



3

皇帝(王)的地位太尊崇,投资回报率太高,所以,历来被人垂涎。名义上皇权至高无上,事实上皇帝不是神,有时候皇帝年幼,或者昏庸孱弱,斗不过如狼似虎的政治势力代表人——权臣。如此一来,皇帝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让渡皇权保位,要么被迫禅位保命。

中国历史上每一朝几乎都会出现几个权臣,因为人数太多,我们把他们分成三类,各列举五人为代表。

第一类:本人或后代完成了改朝换代的权臣

王朝动乱时期,皇权年幼孱弱,政治斗争激烈,这种状态下,权臣往往会最终走向改朝换代。

No.1新朝皇帝王莽

王莽不是第一个完成改朝换代的权臣,却是第一个靠禅位登基的皇帝。他所创立的“加九锡”等礼制,成了后世受禅改朝换代的标准样板。

王莽是汉成帝的表弟,太后王政君的侄子。跟史书和民间道德污损下的形象不同,王莽其实是个德才兼备的谦谦君子,因此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的美誉度。加上外戚身份,王莽获得了社会主要政治力量,包括士族阶级、宗室、甚至平民的一致拥戴。

王莽先后在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及孺子婴时期,以大司马领尚书事,掌握决策大权,先后以“摄皇帝”、“假皇帝”名字,代行天子之权,并最终完成改朝换代,建立新朝。

No.2魏太祖曹操

魏武帝曹操,庙号太祖,不过这是曹丕登基后追封。

建安元年,曹操迎汉献帝入许都,由此拉开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职业生涯。此后二十余年,汉献帝形同傀儡,政令皆出自于曹操之手。

建安十八年,曹操称魏公,加九锡;建安二十一年,曹操称魏王,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使用天子礼仪,除了没有皇帝之名,事实上已经是皇帝。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曹丕同年受禅登基。

No.3晋太祖司马昭

司马昭跟曹操一样,把登基的荣耀留给了儿子,事实上已经完全掌握了皇权。与曹操不同的是,司马昭其实是官二代,他借助父亲司马懿和哥哥司马师,在朝中夯实的权力根基,完成了加九锡和封晋王的程序。

司马昭也继承了司马家族的狠毒,他曾经指使手下,弑杀了皇帝曹髦,改立曹奂。由此,曹髦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No.4隋高祖杨坚

隋文帝庙号高祖,是北周宣帝的岳父。周宣帝驾崩前,因嗣君年幼,任命杨坚为辅政大臣:

“明日,高祖为丞相,拜译柱国、相府长史、治内史上大夫事。及高祖为大冢宰,总百揆,以译兼领天官都府司会,总六府事。”

第二年,杨坚就在关陇集团的拥戴下,宣布受禅登基,建立隋朝。

No.5后梁太祖朱温

南北朝和五代时期,是军阀和权臣当道的混乱年代,皇帝轮流做明天到我家,每一次改朝换代都离不开权臣的影子,比如朱温。

朱温的发迹得益于黄巢起义,他先加入黄巢大军,因为战功成长为重要将领,又背叛黄巢,成为唐末剿灭黄巢的生力军。由此,朱温一步步做大,成为当时最有实力的藩镇势力,逐步掌握朝中实权。

在对朝中旧势力展开残忍的集体屠杀后,朱温完全独揽大权,他杀害了唐昭宗,拥立唐哀宗。不久废掉唐哀宗,自立为帝,建立梁朝,并暗杀了末帝唐哀宗。

第二类:靠政治手腕侵凌皇权的权臣

与第一类情况不同,这一类权臣并没有达到改朝换代的程度。他们往往依仗家族势力,或者特殊的身份,形成强大的政治势力,架空了皇权。这部分人,在历史上名声大多不佳。

No.1梁冀

梁冀是东汉汉顺帝梁皇后的哥哥,历经顺帝、冲帝、质帝和桓帝四朝,执掌朝政二十余年。

梁冀的父亲梁商,以外戚身份位列大将军录尚书事,梁商去世后,梁冀被汉顺帝任命为大将军。汉顺帝驾崩,年仅两岁的汉冲帝即位,梁冀掌握实权。

二十余年间,梁冀以贪婪、残暴的姿态,虐杀反对派大臣,毒杀汉质帝,大肆卖官鬻爵,使东汉王朝迅速滑落。

梁氏一族在梁冀和梁太后兄妹的操纵下,九人封侯、三人为皇后,六个贵人,两个大将军,其他官至卿、将、尹、校的有五十七人。

有意识的是,干掉梁冀的竟然是梁冀力挺的汉桓帝,他依靠宦官,发动了政变,将梁氏一族灭门,梁冀自杀后被暴尸街头。

No.2董卓

董卓亲手按下了东汉灭亡的倒计时读秒钟!由于大将军何进,听信了袁绍的建议,引入军阀势力对付宦官,结果引狼入室,董卓率领西凉军,乘机攻入洛阳,挟持汉帝,掌握朝政。

董卓凭借军权,废掉少帝,改立汉献帝,大肆屠杀反对派,导致豪门集团纷纷在地方引兵格局,演变成天下分裂的状态。

为了对抗关东豪族势力,董卓又强行迁都长安,他控制朝政四年,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在此期间,董卓完全取代了皇权。

No.3王敦

王敦出身琅琊王氏,当时的豪门士族之家,他与其堂弟王导,都是东晋王朝建立的最重要政治势力。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王就是指琅琊王氏,谢就是指谢安家族,是东晋政权最牛的两个家族。

东晋政权成立不久,王敦与晋元帝司马睿产生了激烈冲突,王敦不顾王导反对,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悍然起兵。晋元帝在无力抵抗的情况下,被迫交权当傀儡,王敦位居宰执,假黄钺,“奏事不名,入朝不趋,剑覆上殿”,成了无冕之皇。

随后即位的晋明帝,在温峤等人的支持下,对病重的王敦发动进攻,王敦悲愤之下病逝于军中,大军溃散。晋明帝下旨,将王敦的尸体摆成跪姿斩杀,并枭首示众。

No.4宇文护

宇文护是西魏八柱国体制缔造者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泰临终前,将权力移交给宇文护,希望他能辅佐自己的儿子宇文觉。

宇文护掌握权力后,立刻逼西魏恭帝拓跋廓逊位给堂弟宇文觉,建立了北周政权。不过,北周政权建立后,实权尽在宇文护手中,他先后连杀三位皇帝:西魏废帝拓跋廓、北周孝闵帝宇文觉、武成帝宇文毓。

被宇文护拥立,当了十二年傀儡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发动突然袭击,在皇宫中亲手杀死宇文护,并清洗宇文护一党,夺回了皇权。

No.5多尔衮

多尔衮是顺治帝的叔叔,皇太极的弟弟。皇太极驾崩后,多尔衮与皇太极长子豪格争夺储位,在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多尔衮被迫做出让步,宣布支持皇太子第九子,年仅五周岁的福临为帝。豪格一派也被迫让步,同意多尔衮出任辅政大臣。

多尔衮之争期间,威胁皇权,顺治帝活得很憋屈,不得不以“皇父摄政王”称呼他,并多次反抗,亏得孝庄多方协调,才没有导致多尔衮谋反。

顺治亲政后,对已经去世的多尔衮展开报复,不光废黜了多尔衮余党,还将多尔衮本人封号废黜,甚至遭到掘坟羞辱。

第三类:被誉为后世典范的权臣

绝大多数权臣的下场很悲惨,也很难逃脱千古骂名。但还是有少数权臣,身后美誉度相当的高,甚至被当作后世典范。

No.1周公

周公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叔。周武王驾崩时,成王年幼,留下周公、召公辅政的遗诏。

周公以王叔身份,代行王权七年,期间不断征伐,开疆拓土,制定《周礼》,为周王朝八百年基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所创立的制度,成为儒学的基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塑造,起到了奠基性的功绩。

因此,周公成为后世儒家学者最伟大的楷模!

No.2吕不韦

吕不韦以商人之身,投资冷门股”嬴异人,嬴异人即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吕不韦从庄襄王时期任国相,直指秦始皇十年,职掌秦国朝政十余年。尤其是秦始皇即位的前十年,吕不韦以相邦身份,代行王权,秦始皇称他为“仲父”。

不过,成年后急于夺回权力的秦始皇,与吕不韦最终产生了冲突,借由嫪毐之乱,秦始皇将吕不韦一举赶出朝堂,贬至蜀地。吕不韦接到诏书后,立即自杀身亡。

No.3霍光

在后世人严重,霍光就是权臣的代名词。

汉武帝临终前,任命霍光等四人为辅政大臣,辅佐年幼的汉昭帝,从此霍光拉开了长达二十年的无冕之皇生涯。

汉昭帝时期,霍光在皇帝的信任下,对反对派势力展开清洗,从而完全独霸朝政。汉昭帝驾崩后,霍光迎立昌邑王刘贺。仅仅二十七天,刘贺与霍光发生了权利冲突,霍光发动政变,以臣子废黜皇帝,改立刘询为帝,是为汉宣帝。

汉宣帝在位的头七年,对霍光战战兢兢,听由霍光掌握大权,不敢与霍光发生冲突。霍光的妻子霍显,为了自己的女儿能当皇后,甚至勾结女医,毒杀了皇后许平君。

霍光去世后,汉宣帝立刻展开一系列动作,将霍氏子弟调离核心岗位,并一举剪除霍氏余党,霍家被灭族。

No.4诸葛亮

刘备去世后,遗令诸葛亮、李严为后主刘禅的辅臣。与一般的辅政状况不同,刘备去世时刘禅已经十六周岁,其实可以亲政了。但是鉴于三国时期的复杂形势,以及蜀汉内部矛盾的复杂性,刘备显然不放心刘禅的能力。

不过,刘禅很一般的君王更有胸襟,他在位的头十二年,对诸葛亮绝对信任,称之为“相父”,“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诸葛亮也做到了当初的承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No.5张居正

张居正是我国最伟大的改革家之一,是明朝中晚期,一度将大明带向复兴之路的权臣。

万历皇帝继位时只有九岁,太后李氏不得不干预朝政。在心腹太监冯保的建议下,李太后决定以万历皇帝的老师张居正为首辅,将朝政大权几乎全部交给了张居正。

张居正在“内相”冯保,以及李太后和万历皇帝的支持信任下,达到了大明一朝臣子的权力顶峰,从而可以按自己的意志,打击异己,推行万历新政。

只是张居正刚刚病逝,万历皇帝就推翻了新政,甚至彻底清算张居正。张居正遭到开棺鞭尸,全家被抄没流放,多人饿死,给大明王朝的前途,蒙上了不祥的阴影。

除了上述十五人,历史上还有多位权势大过皇帝(王)的大臣。大臣权力盖过皇帝,看起来不可思议,其实实属正常。权力本来就是政治斗争的焦点,法律虽然赋予了皇帝的权力至尊,但是在不同时期,往往大臣的政治拥护势力超过皇帝。

只是这些权臣,无论属于哪一种类型,大多结局不好,哪怕是第三类权臣。古代只有皇权是永恒的,臣子替代皇权,不可避免处于风头浪尖,加上权力面前不知进退的人性,悲剧自然难以逃脱。

4

中国历史是皇权和相权此消彼长的历史。历史前期相权可以制衡皇权,历史后期自从明朝以来皇权集中极大抑制了相权。

从三公九卿演变到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皇权逐渐膨胀,相权被逐渐削弱,导致了皇室外戚专权。

相权的巅峰出现在西汉,自从秦始皇设立丞相制度以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年萧何他们和皇帝平起平坐讨论事情,这在历史后期是无法想象的。

更不用说赵高指鹿为马。

5

历史上有很多权臣,他们虽然没有称帝,但是权利比皇帝都大,影响也比皇帝大。既然是臣子,那么就有忠有奸,今天说的这两位就是权利影响都大于皇帝的权臣。

忠臣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刘备能有三分天下之一,诸葛亮是最大的功臣。刘备死后,将刘禅托孤给诸葛亮,此时蜀国的所有军政大权都在诸葛亮手里。刘禅虽为皇帝,但是大小事都进过诸葛亮点头。

可贵的是诸葛亮一生忠于蜀汉,为刘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不但是智慧的代表,也是忠义的化身,千古留名。

奸臣赵高。

赵高是秦始皇时期的大臣。秦始皇暴毙之后,赵高联合丞相李斯发动宫廷政变,隐瞒秦始皇去世的真相,篡改圣旨,将长公子扶苏继位改成让其自尽。扶苏接到圣旨饮恨自尽,赵高又将大将蒙恬除掉,立胡亥(秦二世)为皇帝。胡亥昏庸无能,大权都落在赵高和李斯手里,后来心狠手辣、贪图权利的赵高又将李斯除掉,至此赵高一手遮天。秦二世只是一个傀儡,最后赵高又将胡亥杀害,立子婴为皇帝,子婴深知赵高立自己为皇帝就是因为自己平时无能,自己对于赵高就是第二个胡亥,子婴害怕自己有一天步胡亥的后尘,选择先下手为强,于是设计将赵高除掉。这个让庞大的大秦帝国二世而亡的奸臣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奸臣的帽子也永远扣在他的头上,遗臭万年。

善恶只在一念之间,同样的位置,同样的环境,有人名垂千古受世人敬仰,有人遗臭万年遭世人唾骂。

6

权力高于皇帝的权臣,绝大部分都成为了改朝换代之君,至少也是为天下改姓奠定了基础。比如西汉的王莽,东汉的曹操,魏晋时期的司马懿祖孙,宋、齐、梁、陈的开国之君,以及北朝的高欢、宇文泰二人,而后的朱温、赵匡胤,也可算在此列。

然而毕竟还是有权力高于皇帝,却终其一世未有篡逆之举的权臣,他们就是霍光、诸葛亮和宇文护。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讬孤寄命之臣。

汉武帝晚年因为巫蛊之祸废杀戾太子刘据,改立幼子刘弗陵为帝,因而需要得力的大臣辅佐,他选中了霍光。此时的霍光不仅是顾命大臣之首、大将军,还是皇后的外祖父,权力可谓一手遮天。在他任上,他不仅一言决生死,还干掉了其他几位顾命大臣;在刘弗陵去世以后,他接连立了海昏侯和宣帝两位皇帝,实在是难得的权臣典范。

有关诸葛亮的故事,我们就不用多说了。那句“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被后世已经讨论的口干舌燥。而他独掌大权的十一年里,也确实称得上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要说的,主要是反面典型——北周权臣宇文护。

宇文护这个人很厉害,他厉害就厉害在他一个人干掉了三个皇帝——作为宇文泰的侄子兼托孤之臣,他先是辅佐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取代西魏(随手杀掉西魏恭帝),又嫌宇文觉不听话,便杀宇文觉而立宇文毓为帝;又过了几年,还是觉得宇文毓不听话,于是杀掉宇文毓而立宇文邕为帝。

只可惜宇文邕天纵奇才,设计杀死了宇文护,否则,也许杀皇帝的纪录,可能宇文护还能继续破下去。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7

中国封建王朝延续了两千多年,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有些大臣位高权重,只手遮天,有的甚至权力大过当朝皇帝,下面我来盘点一下中国封建史上十大权臣都有谁?

一、赵高,嬴姓,赵氏。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他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并自任郎中令。他在任职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8年又设计害死李斯,继之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杀,另立子婴为秦王。不久被子婴设计杀掉,诛夷三族。

二、霍光,西汉权臣、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大司马霍去病异母弟、汉昭帝皇后上官氏的外祖父、汉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历经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官至大司马大将军。期间曾主持废立昌邑王刘贺,出现了“昭宣中兴”的盛世。霍光常被人与伊尹相提并论,称为“伊霍”。后世往往以“行伊霍之事”代指权臣摄政废立皇帝。可惜后来落得个满门抄斩,只能说太功高盖主了!

三、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不知道如果曹操能一统天下,结束“孙、刘、曹”三足鼎立局面后,会不会称帝。

四、王导,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与其从兄王敦一内一外,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王导去世,葬礼规格同霍光、司马孚,为东晋中兴名臣之最。

五、宇文护,可谓最厉害的权臣了,在他任职期间,曾将宇文觉、拓跋廓、宇文毓三位皇帝先后杀死,朝中所有大臣对其都十分惧怕,就连皇帝也要对他礼让三分!

六、秦桧,南宋著名奸臣、主和派代表人物。为相十九年,历封秦、魏二国公,深得高宗宠信。秦桧是状元出身,博学多才,书法颇有造诣。如今,我们所说的宋体,就是秦桧所创立。1142年,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了抗金名将岳飞,从此,秦桧之名,遗臭万年。

七、严嵩,他是明朝著名的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曾扬言:朝廷无我富。严嵩书法造诣深,字体方严浑阔,笔力雄奇博大;字体丰伟而不板滞,笔势强健而不笨拙,其历史和书法艺术价值极高,可惜人品与书法水平大相径庭。

八、张居正,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1573年,万历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当时外邦只知道有首辅张居正,不知有皇帝朱翊钧。张居正死后,神宗下令抄家,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而且张居正也险遭开棺鞭尸。家属或饿死或流放,多年来张居正对神宗的阴影太深了。

九、魏忠贤,原名李进忠,皇帝赐名魏忠贤,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十、鳌拜,清初权臣,出身瓜尔佳氏,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之侄,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以战功封公爵。被称为“满洲第一勇士”,清入关初期,可谓影响时局的人物。

8

这个是很多了。

比较有名的有以下几个:

秦朝的赵高比三世公子婴要有权势,他敢指鹿为马。

西汉末年的王莽也是一大权臣,他擅自废立,另外西汉同样还有霍光,没了汉武帝,几乎他说了算。

东晋末年的刘裕一手遮天,能够代晋建宋。

宋朝有不少,史弥远、贾似道都是此类。

9

1.明朝张居正

张居正权势滔天。做官做到无以复加,封无可封。古代的制度是活着封三孤,死后追封三公,张居正活着就封了正一品三公,做官做到头了。

大臣上奏折,都得抄一份送给张居正。批评张居正的人,皇帝要严惩,张居正上书替他们开脱,然后充军发配,底下的官员们揣摩意思就知道半路把这人弄死。

2.蜀汉诸葛亮

诸葛亮在刘备白帝城托孤后,在蜀汉担任丞相、录尚书事、开府、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於亮,全面掌握蜀汉政权一切权利,当然也是蜀汉实际统治者。

因为他又帮助国家选拔人才,所以他的门生故吏遍布蜀地,刘禅为啥会在诸葛亮去世后,禁止蜀汉大臣为诸葛亮奔丧呢?就是因为蜀汉至少一半以上的官员都是诸葛亮提拔的人才。在古代府吏对府主的关系如同父子关系,府主死了,府吏要为其奔丧。

3.西汉霍光

霍光专权非常厉害,作为霍去病的弟弟、卫青的外甥、卫皇后的外甥、戾太子刘据的表亲,汉武帝死后,霍光几乎得到了一个封建时代大臣所能得到的最高权力。

他甚至插手的宫内事,把自己9岁的外孙女上官氏嫁给刘弗陵做皇后,让所有的宫女都穿上他设计的衣服,这种衣服有一种很难解开的裤带,就是防止刘弗陵和宫女发生关系,希望他尽快和自己的外孙女生下皇子。

想要了解更多史识,欢迎关注历史讲说家001。

10

这个历史上权臣还是挺多的,比皇帝厉害的也不少,把皇帝架空当玩具的也有,今天就来盘点一下历史上的权臣。

首先第一个应该是秦国的赵高了,这个哥们前期默默无闻,低调到了尘埃里,自从矫诏扶持胡亥登基以后,那是一天比一天嚣张,偏偏二世皇帝是个玩家子,登基以后,先是把自己的兄弟姐妹们杀了个干净,没了威胁以后直接不管事了,把国事都托付给赵高,自己跑去深宫享受生活去了。要说这赵高,我现在严重怀疑他是赵国的卧底,他代替二世掌权以后,排斥异己,把持朝政,把不听话的和忠于大秦的大臣杀的杀掉,罢官的罢官,只留下了一些依附于赵高自己的奸臣小人,为了保险起见,还搞了一出指鹿为马的闹剧,从那以后,赵高就是真正的掌握了秦国的最高权力了,深宫里面的二世皇帝已经成了傀儡,没多久,秦国各地就被赵高玩的是烽烟遍起,起义遍地了,起义军中的刘邦在逼近咸阳城以后,赵高又想效忠新主,直接把二世皇帝给宰了。杀掉二世皇帝以后,赵高本想自己过一把皇帝瘾,无奈没人支持,转而想在扶持一个傀儡当秦王,最后找到了子婴,要说这子婴是个人才,他找准机会,直接把赵高给宰了,可惜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了,赵高一个太监,成功的把一个六百年帝国玩完了。

第二个能排上队的就是西汉权臣霍光了,这个哥们虽然也是个权臣,但他是个忠臣,忠心辅佐了刘弗陵近二十年,可惜的是刘弗陵短命,年纪轻轻的就去世了,又没有后代,没办法,霍光从武帝的近支里面找到了昌邑王刘贺立他为帝,可惜的是所找非人,要说这正史上的刘贺那真是倒行逆施,无恶不作了,反正是人神共愤了,不得已,霍光把他身边的人都杀掉了,把刘贺给废掉了,真正被废的原因嘛,应该是损害了霍光的权力和利益吧,后来霍光又迎立了流浪民间的皇孙刘病已为帝,要说这刘病已是个聪明人,他看到了霍光的权势滔天,短期内是没办法抗衡的,并且霍光也是忠于汉家朝廷的,他选择了等待,一直等到了霍光老死,这才收回了权力。而霍光的身后,由于子孙的作死,也是被灭族了。

再往后的权臣那就应该算是董卓了,这位大爷也是猛人,自从何进招他入京以后,他也不客气,直接带兵来到了洛阳城外,听到何进被杀的消息以后,宦官伏诛的消息以后,直接带兵进入了洛阳城,开始了一段随心所欲的权臣之路,要说这大爷,确实是实实在在的坏种,在洛阳待着的这段时间,首先是废了皇帝,又立了一个皇帝,群臣他也没放在心上,想杀就杀想关就关,并且西凉军军纪极差,抢劫杀害普通百姓有如家常便饭,董卓本人更是淫乱后宫,祸乱天下了,这下引起了天下诸侯的反感,他们联合在一起想修理董卓,组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十八路诸侯联军想讨伐董卓,董卓不敌,一把大火烧了洛阳然后跑路了,跑到长安没多久就被义子吕布摘了脑袋一命呜呼了。

再后来的权臣就是曹操了,这位英雄完全是把天子当作了吉祥物,拉天子过来纯粹是想利用他的剩余价值,曹操就是走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路子,打着天子的旗号来收拾不听话的诸侯。玩得也很转,汉献帝终身都只做了曹操父子的傀儡,曹操是货真价实的权臣,含金量十足。

再往后世的权臣就是清朝的鳌拜了,鳌拜本来是辅政大臣之一,随着其他几个辅政大臣的老去,或者罢官,皇帝又太年幼,鳌拜逐渐开始了他的专权跋扈之路,首先是大量圈地,搞得民怨沸腾,百姓困苦不堪,然后是结党,结党的后果就是具备了架空皇帝的实力,当时的孝庄太后和年幼的康熙皇帝当然不可能答应,他们想方设法,撑到了康熙皇帝亲政,本想亲政后鳌拜能够归还权力,但是到手的东西谁愿意让出去呢,二人肯定要经过一番惨烈的较量之后,才能决定谁才是大清帝国真正的掌舵人,应该说这种结果是没什么悬念的,康熙把鳌拜收拾了,并且稳定住了局势,康熙能够很快的稳定局势,其实也证明了康熙朝的大臣基本都是忠于皇帝的,鳌拜没什么基本盘,被很快拿下也就不奇怪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