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王)的地位太尊崇,投资回报率太高,所以,历来被人垂涎。名义上皇权至高无上,事实上皇帝不是神,有时候皇帝年幼,或者昏庸孱弱,斗不过如狼似虎的政治势力代表人——权臣。如此一来,皇帝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让渡皇权保位,要么被迫禅位保命。
王莽是汉成帝的表弟,太后王政君的侄子。跟史书和民间道德污损下的形象不同,王莽其实是个德才兼备的谦谦君子,因此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的美誉度。加上外戚身份,王莽获得了社会主要政治力量,包括士族阶级、宗室、甚至平民的一致拥戴。
王莽先后在汉成帝、汉哀帝、汉平帝及孺子婴时期,以大司马领尚书事,掌握决策大权,先后以“摄皇帝”、“假皇帝”名字,代行天子之权,并最终完成改朝换代,建立新朝。
No.2魏太祖曹操
魏武帝曹操,庙号太祖,不过这是曹丕登基后追封。
建安元年,曹操迎汉献帝入许都,由此拉开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职业生涯。此后二十余年,汉献帝形同傀儡,政令皆出自于曹操之手。
建安十八年,曹操称魏公,加九锡;建安二十一年,曹操称魏王,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使用天子礼仪,除了没有皇帝之名,事实上已经是皇帝。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曹丕同年受禅登基。
No.3晋太祖司马昭
司马昭跟曹操一样,把登基的荣耀留给了儿子,事实上已经完全掌握了皇权。与曹操不同的是,司马昭其实是官二代,他借助父亲司马懿和哥哥司马师,在朝中夯实的权力根基,完成了加九锡和封晋王的程序。
司马昭也继承了司马家族的狠毒,他曾经指使手下,弑杀了皇帝曹髦,改立曹奂。由此,曹髦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No.4隋高祖杨坚
隋文帝庙号高祖,是北周宣帝的岳父。周宣帝驾崩前,因嗣君年幼,任命杨坚为辅政大臣:
“明日,高祖为丞相,拜译柱国、相府长史、治内史上大夫事。及高祖为大冢宰,总百揆,以译兼领天官都府司会,总六府事。”
第二年,杨坚就在关陇集团的拥戴下,宣布受禅登基,建立隋朝。
No.5后梁太祖朱温
南北朝和五代时期,是军阀和权臣当道的混乱年代,皇帝轮流做明天到我家,每一次改朝换代都离不开权臣的影子,比如朱温。
朱温的发迹得益于黄巢起义,他先加入黄巢大军,因为战功成长为重要将领,又背叛黄巢,成为唐末剿灭黄巢的生力军。由此,朱温一步步做大,成为当时最有实力的藩镇势力,逐步掌握朝中实权。
在对朝中旧势力展开残忍的集体屠杀后,朱温完全独揽大权,他杀害了唐昭宗,拥立唐哀宗。不久废掉唐哀宗,自立为帝,建立梁朝,并暗杀了末帝唐哀宗。
第二类:靠政治手腕侵凌皇权的权臣
与第一类情况不同,这一类权臣并没有达到改朝换代的程度。他们往往依仗家族势力,或者特殊的身份,形成强大的政治势力,架空了皇权。这部分人,在历史上名声大多不佳。
No.1梁冀
梁冀是东汉汉顺帝梁皇后的哥哥,历经顺帝、冲帝、质帝和桓帝四朝,执掌朝政二十余年。
梁冀的父亲梁商,以外戚身份位列大将军录尚书事,梁商去世后,梁冀被汉顺帝任命为大将军。汉顺帝驾崩,年仅两岁的汉冲帝即位,梁冀掌握实权。
二十余年间,梁冀以贪婪、残暴的姿态,虐杀反对派大臣,毒杀汉质帝,大肆卖官鬻爵,使东汉王朝迅速滑落。
梁氏一族在梁冀和梁太后兄妹的操纵下,九人封侯、三人为皇后,六个贵人,两个大将军,其他官至卿、将、尹、校的有五十七人。
有意识的是,干掉梁冀的竟然是梁冀力挺的汉桓帝,他依靠宦官,发动了政变,将梁氏一族灭门,梁冀自杀后被暴尸街头。
No.2董卓
董卓亲手按下了东汉灭亡的倒计时读秒钟!由于大将军何进,听信了袁绍的建议,引入军阀势力对付宦官,结果引狼入室,董卓率领西凉军,乘机攻入洛阳,挟持汉帝,掌握朝政。
董卓凭借军权,废掉少帝,改立汉献帝,大肆屠杀反对派,导致豪门集团纷纷在地方引兵格局,演变成天下分裂的状态。
为了对抗关东豪族势力,董卓又强行迁都长安,他控制朝政四年,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在此期间,董卓完全取代了皇权。
No.3王敦
王敦出身琅琊王氏,当时的豪门士族之家,他与其堂弟王导,都是东晋王朝建立的最重要政治势力。刘禹锡的“旧时王谢堂前燕”,王就是指琅琊王氏,谢就是指谢安家族,是东晋政权最牛的两个家族。
东晋政权成立不久,王敦与晋元帝司马睿产生了激烈冲突,王敦不顾王导反对,打着清君侧的旗号,悍然起兵。晋元帝在无力抵抗的情况下,被迫交权当傀儡,王敦位居宰执,假黄钺,“奏事不名,入朝不趋,剑覆上殿”,成了无冕之皇。
随后即位的晋明帝,在温峤等人的支持下,对病重的王敦发动进攻,王敦悲愤之下病逝于军中,大军溃散。晋明帝下旨,将王敦的尸体摆成跪姿斩杀,并枭首示众。
No.4宇文护
宇文护是西魏八柱国体制缔造者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泰临终前,将权力移交给宇文护,希望他能辅佐自己的儿子宇文觉。
宇文护掌握权力后,立刻逼西魏恭帝拓跋廓逊位给堂弟宇文觉,建立了北周政权。不过,北周政权建立后,实权尽在宇文护手中,他先后连杀三位皇帝:西魏废帝拓跋廓、北周孝闵帝宇文觉、武成帝宇文毓。
被宇文护拥立,当了十二年傀儡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发动突然袭击,在皇宫中亲手杀死宇文护,并清洗宇文护一党,夺回了皇权。
No.5多尔衮
多尔衮是顺治帝的叔叔,皇太极的弟弟。皇太极驾崩后,多尔衮与皇太极长子豪格争夺储位,在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多尔衮被迫做出让步,宣布支持皇太子第九子,年仅五周岁的福临为帝。豪格一派也被迫让步,同意多尔衮出任辅政大臣。
多尔衮之争期间,威胁皇权,顺治帝活得很憋屈,不得不以“皇父摄政王”称呼他,并多次反抗,亏得孝庄多方协调,才没有导致多尔衮谋反。
顺治亲政后,对已经去世的多尔衮展开报复,不光废黜了多尔衮余党,还将多尔衮本人封号废黜,甚至遭到掘坟羞辱。
第三类:被誉为后世典范的权臣
绝大多数权臣的下场很悲惨,也很难逃脱千古骂名。但还是有少数权臣,身后美誉度相当的高,甚至被当作后世典范。
No.1周公
周公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叔。周武王驾崩时,成王年幼,留下周公、召公辅政的遗诏。
周公以王叔身份,代行王权七年,期间不断征伐,开疆拓土,制定《周礼》,为周王朝八百年基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所创立的制度,成为儒学的基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塑造,起到了奠基性的功绩。
因此,周公成为后世儒家学者最伟大的楷模!
No.2吕不韦
吕不韦以商人之身,投资“冷门股”嬴异人,嬴异人即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吕不韦从庄襄王时期任国相,直指秦始皇十年,职掌秦国朝政十余年。尤其是秦始皇即位的前十年,吕不韦以相邦身份,代行王权,秦始皇称他为“仲父”。
不过,成年后急于夺回权力的秦始皇,与吕不韦最终产生了冲突,借由嫪毐之乱,秦始皇将吕不韦一举赶出朝堂,贬至蜀地。吕不韦接到诏书后,立即自杀身亡。
No.3霍光
在后世人严重,霍光就是权臣的代名词。
汉武帝临终前,任命霍光等四人为辅政大臣,辅佐年幼的汉昭帝,从此霍光拉开了长达二十年的无冕之皇生涯。
汉昭帝时期,霍光在皇帝的信任下,对反对派势力展开清洗,从而完全独霸朝政。汉昭帝驾崩后,霍光迎立昌邑王刘贺。仅仅二十七天,刘贺与霍光发生了权利冲突,霍光发动政变,以臣子废黜皇帝,改立刘询为帝,是为汉宣帝。
汉宣帝在位的头七年,对霍光战战兢兢,听由霍光掌握大权,不敢与霍光发生冲突。霍光的妻子霍显,为了自己的女儿能当皇后,甚至勾结女医,毒杀了皇后许平君。
霍光去世后,汉宣帝立刻展开一系列动作,将霍氏子弟调离核心岗位,并一举剪除霍氏余党,霍家被灭族。
No.4诸葛亮
刘备去世后,遗令诸葛亮、李严为后主刘禅的辅臣。与一般的辅政状况不同,刘备去世时刘禅已经十六周岁,其实可以亲政了。但是鉴于三国时期的复杂形势,以及蜀汉内部矛盾的复杂性,刘备显然不放心刘禅的能力。
不过,刘禅很一般的君王更有胸襟,他在位的头十二年,对诸葛亮绝对信任,称之为“相父”,“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诸葛亮也做到了当初的承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No.5张居正
张居正是我国最伟大的改革家之一,是明朝中晚期,一度将大明带向复兴之路的权臣。
万历皇帝继位时只有九岁,太后李氏不得不干预朝政。在心腹太监冯保的建议下,李太后决定以万历皇帝的老师张居正为首辅,将朝政大权几乎全部交给了张居正。
张居正在“内相”冯保,以及李太后和万历皇帝的支持信任下,达到了大明一朝臣子的权力顶峰,从而可以按自己的意志,打击异己,推行万历新政。
只是张居正刚刚病逝,万历皇帝就推翻了新政,甚至彻底清算张居正。张居正遭到开棺鞭尸,全家被抄没流放,多人饿死,给大明王朝的前途,蒙上了不祥的阴影。
除了上述十五人,历史上还有多位权势大过皇帝(王)的大臣。大臣权力盖过皇帝,看起来不可思议,其实实属正常。权力本来就是政治斗争的焦点,法律虽然赋予了皇帝的权力至尊,但是在不同时期,往往大臣的政治拥护势力超过皇帝。
只是这些权臣,无论属于哪一种类型,大多结局不好,哪怕是第三类权臣。古代只有皇权是永恒的,臣子替代皇权,不可避免处于风头浪尖,加上权力面前不知进退的人性,悲剧自然难以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