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都是更替后的朝代编写的。。在明代及以前,文官是有尊严的,是与皇帝共治天下。到了清朝,文官彻底成了奴才。比如纪晓岚就曾经被乾隆劈头大骂:“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何况还有文字狱的思想禁锢。所以文官自保还来不及,怎么敢说明朝的好话。
一般都是后一个王朝给前一个王朝编撰史书
就把真实的情况选择性更改了
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或者说是不准确的。
首先,任何一部史书都无法真实的反应当时的历史,或多或少都会带有一些时代或个人的喜好和偏见,这是无法避免的,无论古今中外都是一样的。所以,如果你认为《明史》中有错误或偏见就否定其历史价值,那么只能说要么是不懂历史,被人忽悠了。要么就是故意对清代写成的《明史》有偏见。
因为如果按照这个标准,任何一部史书都对前朝是有偏见的,都会将前朝黑的无法认可。那么,还有什么是可以相信的呢?历史已经被你搞坏掉了!
事实上,《明史》的编纂是相对比较严谨的,在整个24史中,其评价也是非常靠前的。而且,在编纂过程中,本来编写人确实故意损毁明皇帝的一些行为,但是康熙对此做过评判,要求编写人不能故意黑化明皇帝。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一些明皇帝的问题才在《明史》中被推到了大臣身上。
任何一部史书都有缺陷,《明史》也一样,但是总体上讲,《明史》的记载是比较准确和严紧的。如果你还怀疑其真实性,可以去读读《明实录》,这是明代自己编写的记载皇帝及大臣主要行为事件的书籍。你可以用其来核实《明史》的记载,看看是否真的黑了明朝。
另外,明代还有其他一些史书,都可以拿来对比。之所以《明史》被认为严紧和细致,就是因为在众多明史的记载中,相对来说是比较中肯的。
所以,认为清朝黑明代史书,完全是一些人自以为是的想法,或者是断章取义而下的结论。记载历史的书很多,如果《明史》真的黑了明朝,那么早就被学术界否定了。
在有关于清朝对明朝历史的记载中,我们可以发现明朝的历史是被清朝修改过的,比如说长了一张马脸的朱元璋画像,就和明代的朱元璋画像相差甚远。那么明朝的史官难道没有记载过本朝历史吗?
(乾隆年间《明史》)
明朝是有自己的史官的,历代的皇帝实录和记录皇帝日常工作生活的《起居注》,以及明朝官方史料《明史》,都明确的记载了明朝的历史。但是明朝有二百七十多年的历史,无数的史官根据当朝皇帝的意思修改过历史,比如明成祖朱棣,他为了证明自己继位的合法性,就让史官把之前的《明史》进行修改,丑化了太子朱标和建文帝朱允炆的形象,这也让清朝在修改明朝历史的时候,理所当然的添油加醋,从而达到贬低明朝,美化本朝的目的。
众所周知,史官属于文官的范畴,汉人的王朝是很尊重读书人的,所以明代的历史不管怎么写,都没有刻意的抹黑过前朝。但是清朝则把文人当奴才,让史官把明成祖写成朝鲜人,意思就是朱棣都是个外国人,他照样能统治汉人的王朝,我们满族统治你们汉人,你们有什么不满意的?
清朝还把明武宗朱厚照出宫打仗,写成贪玩好色和误国误民,让清朝的皇帝都不能学朱厚照那样荒淫无度,可是朱厚照虽然游山玩水,却打跑了蒙古小王子,成功的抵御了边患。清朝的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一次都是声势浩大,搜刮民脂民膏供养他一个人,却被说成体察民情,可见清朝是在通过贬低明朝,极力赞美自己。
但是清朝也没有完全抹黑明朝,因为那样过于刻意,会引发广大汉人的不满,所以清朝修订的《明史》很多地方遵循了明代史官的记载,比如对明成祖朱棣的功绩,和明英宗从瓦剌回来以后的治国安民之策都进行了赞扬,这样一来可以笼络汉人,二来也能树立自己对前朝念念不忘的形象。
(张廷玉修编的《明史》)
综上所述,明代是有自己的史官的,但是他们对于明朝历史记载的一些负面资料,恰好可以被清朝用来利用,成为巩固自身统治的手段。但是清朝对待明朝历史也算是客观,没有全部抹黑,毕竟他们要笼络人心,不可能把明朝写的一无是处。
明朝也有自己的史书,有记录皇帝日常工作生活的《起居注》,也有记录历史的《实录》。
而我们今天看到的二十四史,一般都是后一个王朝为前一个王朝编撰的史书,由于上一个王朝已经灭亡,因此这套史书编著的比较系统,内容也非常丰富。
既然是后一个王朝编著的历史,那必然含有一定的政治因素,比如自己代替前朝,是天命,是民心等等。
至于明朝历史为何被清朝黑的一塌糊涂,不知道从何说起,如果你看过清朝编著的《明史》,你就会这样说了,清朝由于是少数民族的王朝,因此清朝编撰《明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笼络汉人士族之心,因此把明朝皇帝写的都不错,在《成祖本纪》中还说“治隆唐宋,远迈汉唐”,但明朝到底和汉唐谁强谁弱,我们心里其实都是明白的。但明朝遗民汉族士人看着爽就好,野史中记载的朱元璋弑杀在《明史》中基本没有提到,著名的朱元璋送徐达吃老鹅的故事,要想黑朱元璋,完全可以引用在《明史》当中,但也没有说,连英宗这样典型的昏君,都评价为较为正面,写道“有治平之象”,连被瓦剌俘虏,都写成“英宗北狩”,反而是明代自己的史书,无底线的在黑明朝,什么蛐蛐皇帝,都是明代自己人的小说笔记自己记载的,再看《明史》评价所谓的蛐蛐皇帝,没有一句负面的。为了给明朝的腐败背锅,还搞了一套《奸臣传》。
至于为什么如今我们觉得明朝的历史那么黑暗,原因是两个,一个是明清民间野史确实黑明朝的多,二是明朝确实有不少黑点可以黑。
首先历史这东西,大多是当朝说前代,没有一个朝代的执政者会真正允许史官大放厥词,很多东西不是一两个字就能表达清楚的。 明朝的“官-方认证版”历史不是明朝人记录的,是100年后,清朝乾隆时期组织人“编写”的,明朝自己的史官记录的历史被认定为“野史”
那么,有人说清人修的《明史》,就是一部“黑明朝”的黑历史!果真是这样吗?
事实上,清朝诸帝,对明太祖特别推崇,顺治帝至认为他力压唐宗宋祖,“明太祖立法可垂永久,历代之君皆不及也”;一个野史甚至说,顺治帝因为大臣让他不痛快,竟与崇祯帝惺惺相惜,跑到他坟上,拍着坟头大哭:“哥哥耶,如何如何!”后来的康熙、乾隆都曾多次到南京孝陵(朱元璋陵寝)谒陵。
清朝修《明史》,历时九十年,康熙多次对《明史》的纂修表达关注,包括一些提法、一些评价,他都亲自提出指导意见,总体来说,对明朝及明帝的体面,是有所关照的,而不是一心要“黑”它。
大家想想,清朝号称是继承明朝的,它不仅不承认是大清灭明(是“流贼”亡明),它还宣称是大清为明复仇(剿贼),其实是没理由“黑”明朝的。而清帝的态度,也决定了《明史》的大方针以及普通清朝人对明朝评价的总基调。
清朝人以治学谨严著称,或许会明朝人有一定的偏见,比如他们经常说,明朝人做学问太粗疏、学问太差,但他们很少故意去“黑”明朝的。
那么,明朝的人有没有写明朝的历史呢?肯定有。
比如:
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大家都知道他好游玩、亲信奸佞、任用太监,整天住在豹房里,不理政事,把朝政搞得乌烟瘴气。这是清朝人黑的吗?不是,全都记在《明武宗实录》里呢!这部实录是嘉靖初年修的,是明朝人修的明朝史。为什么史官对先帝武宗那么不客气,不仅写他的“童昏”、嬉戏无度,就连他的身世之谜都泄露出来?一个重要原因,是嘉靖皇帝朱厚熜对武宗有恶感,所以放任臣下这么“胡写”(其实是老实地写)。
另一个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有一个叫雒于仁的小官,公然上疏骂他,说他“酒色财气”四病缠身。这要是在清朝,雒于仁恐怕当即就送西市凌迟斩讫了,幸亏他是明朝人,只是罢官为民的处分,然而,更不可思议的是,这本“酒色财气疏”,竟然原原本本录入《明神宗实录》里!
其实,明朝皇帝不堪的形象,主要是明朝的史书造成的,明朝人修史,有意气、挟私心,但刻意造假的,却不是太多。
明朝修史不怎么替本朝皇帝洗地,直接就把大明给黑透了。
明朝修史的哪些人呢?一个是官修史书,另一个是私家修史。
明朝时,文人流行写笔记、修私史,出版业发达,思想自由、文化昌盛。大量关于本朝的传闻流言,未经“审查”,就写入书中,传播久远。我曾经编过一个表,专门搜集有关朱元璋的记事,很快发现,明朝人的记载,包括他们“二祖”(太祖和成祖)的记载,有许多是来路不明的野史,是不经、夸大和不可信的。比如成祖朱棣凌迟宫女三千,把朱棣刻画成大暴君的形象,纯粹就是放屁。
明朝人写书,基本上没有禁忌,他们随便写,自然容易往“黑”的路上奔了。而清朝实行严格的文化专制,不许人乱写,写史的基调必须与“正史”和官方态度(所谓的“二十四史”就是清朝形成的)保持一致,否则有杀头的危险。于是一个“康雍乾盛世”就在歌功颂德中形成了,转而去翻明朝的书,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众人笔下的明朝肖像,自然就像刚刚从非洲出差回来——真黑!
这是多无知的人才能提出这种问题?无知也要有个限度吧?@农民有话 你这位提问者,你真的看过明史么?你对明史的认知是不是只限于“明史”这两个字啊?建议你看看明史,到底是美化了明朝还是黑了明朝,用一句电视剧里的台词就是:中国农民这么多,怎么就这么倒霉有你这么个败类?
把无知当卖点,人无耻也是无敌
太史(监/局/院)在明、清两代称钦天监,主司天文历法,而修史则归翰林院。一修前朝史(宋濂等修元史、张廷玉等修明史),二记当朝事。
《明史》是二十四史的最后一部,共332卷,仅次于《宋史》496卷(脱克脱等,清收录于《四库全书》),说明了宋、明的文化社会发达程度。
《明史》的编纂水平很高,但由于满清贵族的器量所限和文字狱,很多史料甚至《宋史》、《元史》被大量删改。仅编纂四库全书时销毁了13600卷、15万册,销毁版片170馀种、8万馀。销毁档案1000万份,三千余件。“十不存一”。大量珍贵古籍失传。
如此以来,《明史》的史量和真实性就大打折扣,否则以编纂者的水平,其卷数应超过《宋史》。
同为外来入主,对汉文化的态度,满清比蒙元相差甚远,也说明了其文化的贫乏和不自信,而掩盖出身等事实,造成强于前朝的印象,残断文化利于统治。
明朝是有史官的,而清修《明史》并没有黑明朝。有这样认识的人基本上是人云亦云,或者是为了黑而黑,就是纯粹的看不上清朝。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对比,比一比就知道谁在黑了。举几个大家比较熟知的历史事件让大家自行判断。
第一朱标的出生之谜?
据明朝编纂的《南京太常寺日志》记载,太子朱标并非马皇后所生,而是李淑妃所生。但李淑妃他爹是朱标出生后才投奔朱元璋的,况且朱标出生时李淑妃才八岁左右,怎么可能生下朱标?
《明史》记载朱标和生母存疑的朱棣同为马皇后所生。
第二应州大捷死亡人数之谜。
- 应州大捷大概的情况(就不细说了)就是蒙古小王子率领五万铁骑犯大同,正好碰见了偷跑出来的,自称威武大将军朱寿的正德皇帝朱厚照。朱厚照率领五万明军和蒙古军队鏖战一天多,并亲自上阵杀敌手刃一名敌军,击退了蒙古小王子。但最后双方的伤亡数字就有点意思了,《明武宗实录》记载“蒙古军阵亡16人,明军阵亡52人”双方十来万人在一起打了一天,而明武宗还亲自杀了一名敌兵,结果加在一起死了不到一百人。你可以想一想。
- 而清朝人大概也和你一样不相信这种奇葩的事,但又找不到具体的伤亡数字,所以《明史》直接选择不写伤亡数字,只写战斗的过程。
- 第三方孝孺灭十族事件
- 方孝孺灭十族最早的出处是祝枝山写的《野记》,之后有一些民间的,半官方等等记载则越写越邪乎,说方孝孺被杀十族,共计873人,最后只有一幼子逃脱,隐姓埋名存活于世。
- 而《明史》并没有说过方孝孺被杀十族的事,只说他被夷其族(大概率是只有父系亲戚跟着吃瓜烙了),并没有说夷了几族,杀了多少人。
- 至于其它的比如火烧庆功楼,送徐达蒸鹅什么的,《明史》根本就没说过。所以大家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去看看《明史》,自己做出判断,看看到底是不是在黑明朝。
明朝有自己的历史还很多,比如《明皇从信录》比如《明朝记事》《明皇典要》《崇祯朝记事录》《皇明事法录》《皇明资治通记》《明末记事备》《明记编年十二卷》等等带明的一百多本记事书籍,可惜都被清朝修明史,和乾隆修四库全书全毁掉了,甚至有人私下记下的史书《明末记事》等也被满门抄斩,毁掉。除了纪事类,如《天工开物》《明军武备志》等军事科技类书籍,只因为里面带了夷狄字眼,统统被毁。
有兴趣的可以搜搜《四库禁毁书丛刊》看看乾隆到底毁了多少书,易中天骂乾隆是王八蛋有道理的,这厮借修四库全书,毁书篡书无数。以至于我们现在看到的明史明实录都是清朝经过层层筛选篡改过的。
下面我发几张《四库禁毁书丛刊目录》记载被四库全书毁掉的书名目录,这只是一小部分,后面还有一大堆被毁掉的书名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