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谢邀请!

这个问题,意味深长——

议题中心是什么?讨论的宗旨是什么?从题目中看不出来。

莫高窟虽然是一个地名,但不是什么自然界深藏的秘密,而是人类世界级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创造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思想、精神、科技、艺术、智慧的结晶,世界列强馋不足,看之;看不足,取之;取不足,盗之;盗不足,抢之……本就不该被尘封,也就不需要再去发现?

莫高窟,特别是藏经洞里的文物,哪一件不是价值连城!现在有多少万件,堂而皇之在大英帝国、意、法、德、日等曾经的世界列强的陈列馆里展出,在世界级的探险家,收藏家宝库里珍藏,在野心家、贪婪者的保险柜里禁锢?我们祖先近两千年打造的工程,创造的财富,精炼的瑰宝,怎么会弃若敝帚,现在竟然还问“如何发现”,作为中国人,我脸红,我悲哀,我心痛,我愤怒……

如果借“如何发现”这一课题的研讨,能给中华民族的爱国热情升温,能聚拢那些在钱孔里即将弥散的游魂,激励志气,集中火眼金睛,去发现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国宝,利用中华天国如今的神威诚信,运用炎黄子孙的聪明智慧,有理、有利、有节地找回属于我们的所有权。让我们祖先的在天之灵得以安寝,这与空谈乐尊大师发现佛光宝地、王圆菉打开藏经洞历史旧闻相比,要有意义千万倍,这个讨论也就大有裨益。

因为那是,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是中华祖先的信仰遗志,是华夏子民的主权尊严,是炎黄子孙的聪明才智,必须去发现、去找回!

(即兴原创,网络图片。)

最佳贡献者
2

敦煌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在甘肃省酒泉市敦煌莫高窟景区内,离敦煌市东南25千米之处。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汇处,全市总面积3.12平方公里,其中绿洲面积1400平方公里,仅占总面积的4.5%,且被沙漠戈壁包围,故有"戈壁绿洲"之称。



敦煌莫高窟的发现与开掘,为世界历史上的一大奇迹。如莫高窟千佛洞的壁画、侍女图等都属于稀世珍贵文物,其价值无可诂量!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莫高窟藏经洞

1900年5月26日,中国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圆箓在清理积沙时,无意中发现了藏经洞,并挖出了公元四至十一世纪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文物4万余件。



介绍 敦煌在中国汉唐时期是丝绸之路的重镇。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1900年6月22日),道士王圆箓雇用敦煌贫士杨果在清理第16窟时,发现墻壁后面有一个密室,洞内满是各种佛教经卷等文物,总数量约5万余件。佛书占敦煌汉文文献的百分之九十左右。



1907年斯坦因首次来到敦煌,从藏经洞取走经卷600多件,装满了5大箱。1910年清廷下令把剩余的敦煌卷子运往北京保存,1914年斯坦因再次来到敦煌,并从王道士隐藏的写本中买下570余件写本、绘画等。



敦煌保留遗存古迹经卷遗书,包罗万象、内容方面涉及了四世纪级到十一世纪中国古代的政治、軍事、文学、史地、医药、科技、民族、宗教艺术各个领域。



敦煌经卷遗书,除保护遗存之外,先后被英、法、美、俄等国的知名人士,史学家、汉学家,即所谓的中国通用不正当和欺瞒的方法而被大量所攫取,因当时所处的环境和国家的政治因素等,也没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真是不堪回首的历史悲哀。

敦煌壁画

《敦煌壁画》 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个,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 敦煌壁画泛指存在于敦煌石窟中的壁画。



敦煌壁画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共有石窟552 个《敦煌壁画》,有历代壁画五万多平方米,是我国也是世界壁画最多的石窟群,内容非常丰富。 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规模巨大,技艺精湛。



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它和别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因此,壁画的风格,具有与世俗绘画不同的特征。但是,任何艺术都源于现实生活,任何艺术都有它的民族传统;因而它们的形式多出于共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技巧,具有共同的民族风格。著名的敦煌壁画有九色鹿救人、释迦牟尼传记、萨锤那舍身饲虎等著名的壁画故事。



其中比较经典著名的“飞天侍女图”,其形态生动逼真、惟妙惟肖;其型神似丰腴、丰满,外形高贵典雅,犹如开江扩土的大唐盛世中的民间美女——这种以丰腴微胖为美的形象,已深深植入大唐人们的脑海之中……



敦煌莫高窟壁画,各种风格选型独特类别多种多样的壁画——形态逼真、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其画师绘画手法巧妙灵动多变的手法,塑造了不同时代历史时期色彩的人物形象,具各浪漫主义成分和不同时代的审美观及各种鲜明突出的特色。作为佛教艺术色彩浓厚的佛像艺术,在雕刻塑形等艺术风格手法上,想象力丰富;思维细腻慎密——!

3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件。此后莫高窟更为引人注目。

4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始建于十六国时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规模巨大,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据历史记载,前秦建元三年,僧人乐尊路过敦煌城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为“莫高窟”。

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阶级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了王公贵族的支持,发展很快。

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

元代以后敦煌停止开窟,逐渐冷落荒废。明嘉靖七年,封闭嘉峪关,使敦煌成为边塞游牧之地。

莫高窟在元代以后已经鲜为人知,在以后的几百年里基本上保存了原貌。

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圆簶为了将已被遗弃很久的部分洞窟改建为道观,而进行大规模的清扫。当他在为第16窟清除淤沙时,偶然发现了北侧甬道壁上的一个小门,打开后,出现了一个长宽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内有从4世纪到11世纪的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这就是著名的“藏经洞”。

1907年,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在进行中亚考古旅行时,沿着罗布泊南的古丝绸之路,来到敦煌。当听说莫高窟发现了藏经洞后,用欺骗的手段,取得了王圆簶的信任,最终只用了200两银子,便换取了24箱写本和5箱其他艺术品带走。

1908年,法国汉学家、探险家伯希和赶抵敦煌,选走了藏经洞里的全部精华。敦煌遗书最大的价值是保存了许多古代学说、保存了古注。

1908年,伯希和在北京向一些学者出示了几本敦煌珍本,这立即引起了学界的注意。他们向清政府学部上书,要求甘肃和敦煌地方政府马上清点藏经洞文献,并运回北京。清廷指定由甘肃布政使何彦升负责押运。至此,1900年发现的5万多件藏经洞文献,最终只剩下8757件入藏京师图书馆,现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5

在1900年的时候 ,有一个叫王圆箓的道士,看到这座石窟年久失修,于是就雇人打扫。然后无意中就发现了藏经洞,里面有大量的经书和壁画。

王道士感觉这是个重大的发现,于是就赶紧去上报知县。但是当时的县官不够重视,只是把它当做了一些废纸,后来有一个知县,稍微懂点金石学,认为这有价值,但也只是叮嘱王道士要好好看管,然后就没有下文,王道土不甘心,还去找了当时的省长。可是省长看完之后,就感觉里面的字还没有自己的书法好,就不屑一顾了。

因为上面的不够重视,王道士也没有办法了,再加上当时一些外国的探险队,然后他们用各种手段和欺骗的方式,马上导致里面的经书和壁画大量外流。

非常的令人痛心,其实我们古代的好多文物都是这样的命运。

6

1900年5月26日,中国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圆箓在清理积沙时,无意中发现了藏经洞,并挖出了公元四至十一世纪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文物4万余件。

这一发现为研究中国及中亚古代历史、地理、宗教、经济、政治、民族、语言、文学、艺术、科技提供了数量极其巨大、内容极为丰富的珍贵资料。

首先发现敦煌遗书的重要价值者,是我国的金石学家叶昌炽,他在《语石》中,不仅录述莫高窟碑石,且对敦煌遗书作了颇为独到的阐述。

该窟发现数以万计的古代佛经、道经及世俗文书等,是研究我国近两千年学术文化发展的宝贵文献,历史之积文终成后世之瑰宝,实为我国学术及世界学术之大幸。

后经英、法、日、美、俄等国探险家的盗窃掠夺,藏经洞绝大部分文物不幸流散到世界各地,仅剩下少部分留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7

敦煌莫高窟可以称之为中国的卢浮宫,历史悠久。莫高窟共有735个洞窟,现在对外开放的不到70个,其中的经历可以用多灾多难来形容。




相传前秦时期,有一位得道高僧,为了普及佛法而云游四方。公元366年,他来到敦煌,看见山上发出万丈金光,认为是佛祖在召唤他,于是他开始架梯子凿岩,开凿了一个佛窟,以示供养。

多年以后,又有一位高僧来到了这里,看到了佛窟后,他也凿了一个,于是开启了莫高建窟的历史。随后历经北魏、隋、唐、北宋、西夏不断扩大修建。然而,到了元代以后,莫高窟渐渐衰败而被废弃。

莫高窟最珍贵的地方,其实并不是那千座雕塑、万本经书,而是莫高窟壁画。




创造莫高窟壁画的古代画师,显然是耗尽了毕生的精力,为后世留下了人类辉煌的丝路文明的影像。

莫高窟壁画的工艺早已失传,至今再也无人能画出盛唐时期的那种奢华极致的美感。更令人称奇的是,在莫高窟你可以找到很多传说事物的真实原型,形如嫦娥一般婀娜的飞天,造福众生的九色神鹿、最后竟然还有陪伴玄奘西天取经的孙。

孙最早出现的地方其实并不是吴承恩的《西游记》,而是敦煌榆林窟的壁画上。

这幅壁画右下角就是玄奘和。师徒二人正隔水遥礼观音,它比吴承恩写《西游记》的时间早了三百年。




相传,玄奘取经路上碰到一个杀人越货的强盗——胡人石磐陀,经过玄奘的教化终于迷途知返,成为了他的第一个弟子,并且帮助玄奘成功穿越荒漠躲避官府的通缉。

他希望玄奘能为他受戒,玄奘答应了并收他为徒。胡人由于生理上的特征,有一些长得尖嘴猴腮,毛发发达。而“胡僧”二字的发音久而久之就被讹传为了“猢狲”。

然而,莫高窟经过元明两朝的废弃,到清朝末年20世纪初被发现的时,莫高窟可谓残不忍睹,原来期间经历了很多劫难。




第一:藏经洞浩劫。

莫高窟第17号洞窟虽然小,但却是“藏经洞”。在西夏王朝时期为了躲避战乱保护文献资料,僧侣们将上万经卷掩藏在此,直到1900年时,才被一个住持在莫高窟的道士发现。

后来,英国探险者斯坦因来到莫高窟,采取“糖衣炮弹”的方式,用金银诱骗王道士,拿起了藏经洞里的绝大部分经书,至今仍保存在大英博物馆内,成了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第二:雕像切割劫。

当英国人几乎把经文搬空之后,美国人华尔纳不甘落后地来到了莫高窟。他见没有东西可拿,竟然残忍地将大量的雕像切割下来偷运回国。导致莫高窟的雕像几乎都遭遇到了浩劫。

现在,莫高窟可以看到的雕像基本都是清朝和民国时期重新修复的,其风格和修复痕迹还是很明显。




第三:壁画破坏劫。

1920年,苏联十月革命爆发,革命的结果是数百名沙俄白匪在陆军少校阿连阔夫的带领下,逃出国门,从新疆逃到中国后被捕获,几经辗转被安置在莫高窟长达半年之久。

匪军在关押是,把怒火都发在了洞窟壁画上,他们不仅在壁画上乱涂乱抹,他们在洞窟角落生火做饭,不少壁画被人为地破坏掉。

独无有偶, 1941年,一代国画大师张大千到敦煌莫高窟进行长期实地考察,一待就是近三年。期间,为了临摹不同朝代的壁画,提升艺术手法,张大千竟将壁画一层层地剥去,结果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




就这样,历众多磨难,莫高窟依旧被保留了下来。而敦煌研究院为了让壁画更有趣,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让壁画上的人物风景都“活了起来”。接下来,如果更好地保护这些文物,依然任重而道远。

8

宋真宗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名义上归顺宋朝、占据沙洲、瓜洲等地的归义军发生哗变,归义军节度使曹延禄被侄子曹宗寿逼死,随后自立,对于遥不可及的归义军,宋真宗只好承认事实,派人持印信前往归义军,册封曹宗寿为归义军节度使,御史大夫,谯郡开国侯。



归义军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张义潮,后来曹氏取代张氏,成为世袭归义军节度使,曹宗寿是第七任曹氏节度使,他肆位的时候,归义军已经风雨飘摇,四方强敌环伺,沙洲回鹘、甘州回鹘都、西夏的党项羌、吐蕃的残余势力都威胁着归义军。

连年战乱不断,当时归义军力量已经衰弱,军事实力无法和党项人抗衡,为了避免佛教,文化典籍遭受战火,笃信佛教的曹宗寿于是搜罗下辖区域的典籍藏书四五万件,然后派遣军队秘密的运到敦煌莫高窟封存起来。



曹氏封存经卷的地方就是后来道士王圆箓发现的藏经洞,这时候距离存放已经差不多900年。当时,曹宗寿的想法是有一天战乱弥平后再运出来,继续弘扬佛法。

谁知道后来归义军被西夏军攻占,诸州全部沦陷,曹氏子孙也身死,这一秘密于是慢慢没人知道。数万件珍宝慢慢淹没的历史当中。伴随着历史的还有漫天黄沙。这里的佛教经历千年也没有了早日的兴盛。



本来佛教圣地莫高窟也没了和尚,光绪26年,这里成了一个道士王圆箓的落脚之地,他无意间他发现了这一些大批古文化典籍,宗教图书,佛像雕塑。他们从魏晋南北朝到宋朝归义军败亡,最长封存将近700年间的典籍文物一夜之间重见天日。



当时的清朝风雨飘摇,朝廷没有重视这一些东西,地方官也不闻不问,道士王圆箓则把这一些珍宝当作私产自己处理,在英国人斯坦因承诺替他修建一座道观之后,以极低的价格卖给斯坦因10000多间珍贵的典籍。

后来,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消息不胫而走,这里成了探险家和文物贩子的天堂,先后有



法国、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国家的人前往敦煌,从王圆箓手中购买数量不一的典籍,等到后来国内留存的不足百分之一。下列数据是各国文物贩子先后掳走的珍贵典籍数量。




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 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 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掠走约600件经卷。 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 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

走到历史的最后,当初曹宗寿的愿望还是落空,他保护典籍的心愿被一个道士毁掉,虽然虽然没有毁于战火,但是毁于无知。

9

莫高窟,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不可能、没有”的意思,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

所以当乐尊和尚看到三危山的万丈金光后,觉得这是神明显灵,于是他开凿了这里的第一个石窟,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在这里开窟,造像,画画来积功德,但是耗费巨大的开窟工程只有那些达官贵人才能支撑的起,所以,整个莫高窟其实是一个个供养人共同打造的精神寄托场所。后人曾在这里发现过小石坑、小油灯、带着破布麻鞋的骷髅,不清楚他们是虔诚的信仰者,还是受雇于达官贵人的工人,总之他们为了莫高窟里的一个个艺术作品,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也用他们的一生填充了莫高窟里我们看到和看不到的一个又一个藏在洞里的秘密。

直到光绪二十六年,道士王圆禄和他雇佣抄写道经的助手无意中发现了藏经洞的所在,这才向世界打开了莫高窟的大门。

莫高窟的秘密被世人所知,这个秘密就是,它是人类通往过去的任意门。

莫高窟的壁画,让我们看到了古人的样子,古时的风景,古人的生活方式,他们流行什么,他们喜好什么,欣赏到了他们跳的舞,感受到他们骑射、角力、奕棋、比武、游泳、蹴鞠时的趣味,甚至能“听到”他们唱的歌,用什么样的乐器演奏什么样的旋律,也能靠近他们城市里的佛寺、城垣、宫殿、草庵、穹庐、客栈,亲见他们出行御马、骑象、驾车、乘辇、渡舟川流不息的场面……

莫高窟藏经洞里的书,更让我们看到古代军队的作战图,看到藏文、梵文、回鹘文、龟兹文、希伯来文等以各种古老到现在有很多已经无人会使用的文字写就的经书、小说、诗赋、史籍、地籍、帐册、历本、契据、信札、状牒……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史地、医药、科技、民族、宗教、艺术等各领域,这些记载就像是武功秘籍,他们能够帮助后人在他们的文化、科研基础上继续前行,这可以为我们省去太多太多的时间、脑力和体力。

莫高窟建筑的建筑材料、建筑方法、建筑结构,莫高窟壁画、造像的流程、颜料、手艺、构思……让我们直接了解到古人的智慧、科技、艺术、技法,让我们直接传承到匠人时代的各门“功夫”……

在参观的过程中,很多游客抱怨说其实也没啥看的。但如果你知晓这一切,你还会觉得没啥看么?恐怕很多人认为的“一堆洞一堆看不懂的壁画和雕像”是我们用尽一世都无法看尽的、与我们的现在和未来紧紧相连的过往。

也恰恰就是这种“没啥看的”“看不懂”曾造成一场又一场文化浩劫。我们都从课本里读到过,英法日俄等国的骗子们从看守莫高窟的王道士手上骗走了成批成批的宝藏,也在中国人的眼皮下毁坏了大量的壁画、建筑和雕塑,再后来,文革让莫高窟的这些宝藏再遇毁灭性浩劫……种种遭遇恰恰都是因为被抓住了“看不懂”的软肋。于是,通往过去的任意门被一扇扇关闭,于是我们失去了一次次触碰时间和真相的机会。

时间和风霜沉淀了莫高窟的奇迹,不过,还是不要太投入去注视他的疮痍,否则会让你的旅程变得伤感而沉重……

10

位于中国甘肃省,青海省,新疆三省交界处,敦煌市因莫高窟而闻名于世。敦煌最著名的石窟艺术享誉世界。而中国石窟艺术源于印度,印度传统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岩质不适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画为主。彩塑为敦煌艺术的主体有佛像、菩萨像、弟子像以及天王、金刚、力士、神等。彩塑形式丰富多彩,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最高34.5米,最小仅2厘米左右(善业泥木石像),题材之丰富和手艺之高超,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

17窟唐代河西都统的肖像塑,和塑像后绘有持杖近侍等,都惟妙惟肖,把塑像与壁画结为一体,为中国最早的高僧写实真像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与云冈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并成为中国著名的四大石窟。

莫高窟的形成,起源于公元366年。有一天,一位法名叫乐尊的僧人云游到敦煌。他看到鸣沙山上金光万道,好象有千万个佛在金光中出现,乐尊和尚心想:“这里肯定是圣地!”于是,就请人在崖壁上开凿了第一个佛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另有一说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

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因此,莫高窟又被称为“千佛洞”。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

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元代以后敦煌停止开窟,逐渐冷落荒废。明嘉靖七年(1528年)封闭嘉峪关,使敦煌成为边塞游牧之地。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平定新疆,雍正元年(1723)在敦煌设沙州所,三年(1725)改沙州卫,并从甘肃各州移民敦煌屯田,重修沙州城。乾隆二十五年(1760)改沙州卫为敦煌县,敦煌经济开始恢复。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南北长约1600多米, 上下排列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形如蜂房鸽舍,壮观异常。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

众所周知,王圆箓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道士,而莫高窟又是佛教圣地,历来都是佛教徒活动的地方。然而,世事就是这样捉弄人,偏偏把一个道士安排在佛窟里,让太上老君的弟子为释迦牟尼效犬马之劳,这阴差阳错的安排委实古怪离奇。更令人不解的是,不知是王圆箓道士的行为感动了道祖佛祖,还是无意的安排,佛窟里的秘密却让一个道士来发现守护,奇人遇奇事。

王道士走进莫高窟的时间大约在1892年左右。当时他已近不惑之年,看到神圣宝窟无人管护,一片残破,受到严重的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使他自觉自愿担当起了“守护神”的重任。他四处奔波,苦口劝募,省吃俭用,集攒钱财,用于清理洞窟中的积沙,仅第16窟淤沙的清理就花费了近两年的时间。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1900年6月22日)这一天,王圆箓揭开了藏经洞这个秘密。王道士的墓志上是这样写的:“沙出壁裂一孔,仿佛有光,破壁,则有小洞,豁然开朗,内藏唐经万卷,古物多名,见者多为奇观,闻者传为神物。

1902年,敦煌又来了一位新知县汪宗翰。汪知县是位进士,对金石学也很有研究。王道士向汪知县报告了藏经洞的情况。汪知县当即带了一批人马,亲去莫高窟察看,并顺手拣得几卷经文带走。留下一句话,让王道士就地保存,看好藏经洞。两次找知县没有结果,王圆箓仍不甘心。于是,他又从藏经洞中挑拣了两箱经卷,赶着毛驴奔赴肃州(酒泉)。他风餐露宿,单枪匹马,冒着狼吃匪抢的危险,行程800多里,才到达目的地,找到了时任安肃兵备道的道台廷栋。这位廷栋大人浏览了一番,最后得出结论:经卷上的字不如他的书法好,就此了事。

1907年,斯坦因到来,他通过宗教精神的交流将王道士俘虏了。当时王道士把经卷卖给斯但因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他多次求助官方予以重视,而且是逐级上报,但无人过问,致使他灰了心。二是为了完成他的宏愿,清扫洞窟,修建三层楼,架设木桥。三是唐玄奘沟通了他们的思想,斯坦因这个探险家追求事业的精神感动了他。因此他虽则思想极为矛盾,极不愿意外国人将这些文物带走,但在无奈的情况下,也只好让了步。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中国莫高窟中遗书、文物一万多件。

当斯坦因把敦煌文物宣传于全世界之时,当朝命官这才懂得了其重要价值,但他们不是考虑如何地保护它,而是千万百计窃为己有。因此,一时间偷窃成风,敦煌卷子流失严重,这是敦煌卷子自发现以后最大的劫难。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为研究中国及中亚古代历史、地理、宗教、经济、政治、民族、语言、文学、艺术、科技提供了数量极其巨大、内容极为丰富的珍贵资料。后经英、法、日、美、俄等国探险家的盗窃掠夺,藏经洞绝大部分文物不幸流散到世界各地,仅剩下少部分留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