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个中国人的心里都有一座长安城,那里有高大巍峨的宫殿,也有繁忙热闹的街市,有狂放不羁的李白,也有低头沉吟的杜甫,有来自西域的商人,也有来自东瀛的使者,它是帝国的首都,也是世界的中心。这就是长安,一个让无数人魂牵梦绕的名字。而在这个名字背后则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段时期,那就是隋唐帝国。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段辉煌历史的开端,北魏的分裂与隋朝皇室的发家史。


一、北魏汉化使六镇地位降低,又因粮食问题,最终导致六镇起义

1500年以前,武川县是北魏对抗北方强敌柔然的重要前线——武川镇。北魏前期,柔然部落活跃在东至辽东,西到敦煌,北至贝加尔湖,南到阴山的大片广袤区域,他们的铁骑来无影去无踪常常是抢完东西就跑。北魏为了防范柔然,在北方设立了六个军事据点,为六镇,它们是北魏的国防线,对于保卫北魏的安全很重要。


到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时候,北魏的重心发生了南移,洛阳变成了都城,且拓跋宏于公元494年进行非常大力度的汉化改革。孝文帝的汉化遭到了非常大的阻力,比如当时的太子迁都以后非常不适应,常常私下里穿着鲜卑人的衣服,孝文帝发现以后把太子狠狠打了一顿,然而太子实在是太怀念北方,于是就准备偷偷跑回去。事情泄露后,孝文帝大怒把太子直接废掉了。


太子被废以后依然不死心,试图谋反自己当皇帝,结果被孝文帝杀了。一场改革竟然引得父子反目,互相残杀,可见当时的孝文帝面对的是何等艰难的局面。不过皇帝毕竟是皇帝,皇帝想做的事情臣子再反对也没有用。到孝文帝的孙子孝明帝元诩在位时,北魏皇室已经非常汉化了,但是汉化的只是洛阳的那批人,北方的六镇还保留着当年的鲜卑特色。事实上,随着北魏汉化措施的深入,北方六镇的存在感一天不如一天。在拓跋焘那个时候,在六镇当兵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如果建立军功,很快就能得到提拔,获得政治上的升迁,可是北魏迁都洛阳以后,鲜卑居然成了野蛮落后的代表。


再往后,六镇成了发配犯人的地方,这就让兴镇军民的地位进一步地降低,从国家的保卫者变成了奴役和仆人。到523年,终于爆发了六镇起义。引爆六镇起义的导火索是粮食问题。公元523年,柔然侵犯怀荒镇,被柔然人抢掠一空以后,当地镇民没粮食吃了,于是去找镇将于景,要求他开仓放粮,但是于景不愿意,于是镇民愤怒之下杀掉了于景,正式反叛北魏。很快,沃野镇的破六韩拔陵也起兵反魏。起义军先后攻克了两镇,声势浩大。北魏一时无法招架,于是求救于柔然的阿那瑰。在阿那瑰的的屡次进攻下,破六韩拔陵的部队被迫离开六镇,渡过黄河,先后有二十多万起义军投降了北魏。



二、起义军越来越多,内政动荡,朝廷不断被权臣把控

北魏把起义军们安放在了瀛洲、定州和冀州,就在北魏朝廷以为这场动乱就要结束的时候,更大的风波到了。公元525年,鲜于修礼在定州带领兴镇流民起义,很快,元洪业杀掉了鲜于修礼向北魏投降,但是不久元洪业又被葛荣杀掉。南北朝时期政治的动荡可见一般。葛荣杀掉元洪业以后,占据了河北数州。与此同时,高平一带,万俟丑奴聚众起义,秦州一带还有莫折大提、莫折念孙的起义军。北魏外部已经风雨飘摇,而在内部,孝明帝和胡太后却还在为权力进行着激烈的斗争,这种内外情形真的像极了东汉末年。


尔朱荣的崛起是通过镇压六镇起义来的。在孝明帝和胡太后争权的时候,孝明帝下旨召尔朱荣入京,胡太后知道后抢先一步毒死了孝明帝,尔朱荣进入洛阳之后又杀掉了胡太后和2000多朝臣,但他没有选择代魏自立,而是另外立了一个傀儡孝庄帝,自己则返回晋阳遥控指挥。公元528年,尔朱荣打败了葛荣,山东的六镇起义基本被平定。六镇的军民后来被尔朱荣收编迁徙到并州和肆州。


不久,尔朱荣平定了六镇起义,他的权势达到顶峰。在这个过程中,他和孝庄帝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别看孝庄帝是个傀儡,但是他却想法杀掉了尔朱荣,不过很快就被尔朱兆杀害。尔朱兆不是一个雄主,他的一个部下高欢逐渐崛起,在历年的征战中,高欢取得了尔朱兆的信任,因此得以把原六镇的军民从山西又拉到了山东,这部分人就成为后来东魏北齐的立国之本。高欢正是靠着这批人打败了尔朱兆,消灭了尔朱家的势力,进而控制了北魏的朝廷。


三、北魏分裂后,西魏灭亡,北周开始,杨坚发家了

高欢控制朝政后,他和孝武帝之间的矛盾又逐渐激化,不过孝武帝没有能力条掉高欢,最后实在没办法了,他跑到了关中,投奔宇文泰去了。此时,北魏实际上已经分裂了,东面是高欢,西面是宇文泰,宇文泰是此时六镇军民的首领。宇文泰带着这批人杀掉了侯莫陈悦,又先后平定了夏州、灵州等地,掌控了关陇地区。在这个过程中,隋皇室的先祖开始展露头角。


隋文帝杨坚的父亲叫杨忠,杨忠是跟着孝武帝一起到关中投奔宇文泰的,之后,杨忠在宇文泰这里,打了不少仗也立了不少军功。后来宇文泰从物理上消灭了孝武帝,另立新帝,这就是西魏。与此同时,高欢在东面也立了一个皇帝,这就是东魏,这俩都是傀儡政权。公元557年,西魏皇帝禅位给宇文觉,自此北周开始。同年,杨忠被封为随国公。再之后就是杨坚灭掉北周,自个上位了。


结束语

北魏的汉化在汉族人看来是落后民族对于高等文明的追求,是一件好事,可放在当时,对没有处在王朝中心的鲜卑人来说却是一个灾难,他们在短暂的时间里被处于中心的鲜卑族人视为落后的野蛮人,驻守边疆的荣耀不再,甚至粮食也得不到保障,于是起义爆发了。

外部的军事爆乱再加上朝廷内部的争权夺利,这基本上是每个王朝灭亡或分裂的征兆。而又在此时出现了尔朱荣这样的人物,他既像董卓一样,入京杀掉当权者,趁机把持朝政,又像曹操一样,摇控天子,开启了乱世的序幕。

而隋朝皇室杨家的发家史亦有些像西晋的司马家,都是一开始通过建功立业做到高位,然后通过两代人的经营,把持朝政再改朝换代。而隋朝和西晋一样,都是短命的王朝,都是被人诟病的王朝。看来历史总是会重演,就像是一个环。

最佳贡献者
2

强盛的北魏(386—534),自第八任皇帝宣武帝元恪(499—515在位)时起,国势便开始有些走下坡路了。及至其幼子即位、妻胡太后秉国政,颓势便益发加剧了。

515年正月,宣武帝驾崩,六岁的皇太子元诩嗣位,是为孝明帝。新君年幼,无法亲政,其生母胡太后遂走上前台,临朝称制,行使起皇帝的权力,执掌国政了。胡太后才智不错,心思却未用于治国上,不重边备恤民,却耗费巨资大兴寺塔石窟,国库遂空,国力益衰,民心怀怨。

523年夏,魏怀荒镇(今河北张北县)兵民因请发粮饷而不得,愤而杀镇将起义,爆发了“六镇之乱”,并由此引发了全国性的大暴乱。一时间,烽烟四起,扯旗造反,割据一方,称帝称王者遍地,闹得朝廷手忙脚乱,剿不胜剿。

正当朝廷被遍地烽火搞得有些焦头烂额之时,宫廷内母子又产生了极深的矛盾。胡太后性贪淫,幸宠臣,淫乱后宫。孝明帝将及弱冠,有些察觉母后的宫闱丑行,甚为羞愤,有心除掉母后身边那几个“相好”的,但碍于母亲又不便亲自动手,决意借助外力。528年二月,孝明帝下密诏令驻守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古城营)的车骑将军、并肆汾唐恒左六州大都督尔朱荣率军入京,以武力胁迫母后除奸。过后孝明帝有些后悔自己的莽撞,忙下诏中止尔朱荣入京。然成命难收,严重的后果就此发生了。

528年三月二十五日,胡太后毒死亲生儿子孝明帝,仓促间以一后宫刚出生五十天的女婴冒充皇子立为帝。次日,胡太后见局势平稳,遂立三岁的宗室元钊为帝。尔朱荣自晋阳起兵,四月,兵抵河阳(今河南孟州市西),立宗室元子攸为帝,是为孝庄帝。十三日,尔朱荣命部下将胡太后、幼帝元钊自宫中押送至河阴(河南孟津县东),沉入滚滚黄河溺死,复屠戮魏王公大臣二千余人,史称“河阴之变”。

尔朱荣拥卫孝庄帝入京师洛阳,自任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兼尚书令、领军将军,自封太原王,成了北魏的主宰。尔朱荣让孝庄帝娶了自己的女儿(孝明帝妃子),并立为皇后。尔朱荣仍驻晋阳,但树置亲党于朝堂,遥控朝政。

尔朱荣为秀容川(今山西忻州市西北)人,契胡族(古族名,分布于今山西西北部)部落酋长。尔朱荣神机明决,且极具军事才能,因参与镇压六镇起义有功,累迁车骑将军、六州大都督。

尔朱荣掌控朝政,便出手不凡。亲自平定了河北齐帝葛荣、洛阳魏帝元顥两大政权;指挥平定了鲁地汉王邢杲、幽燕葛荣余部、陇地神兽皇帝万俟丑奴、陇右称帝的王庆云等割据势力,国内大的造反势力悉数翦灭,天下终于归安宁。尔朱荣以一己之力扶危定倾,功不可没,封天柱大将军。

权力大、能耐大、功劳大,修养不足的人自然就容易发飘。尔朱荣有再造魏室之伟功,益发飞扬跋扈,对孝庄帝亦不甚尊重。“庄帝外迫于(尔朱)荣,恒怏怏不悦,兼惩(接受教训而警惕)荣河阴之事,恐终难保。”故孝庄帝遂萌除掉尔朱荣之意。

530年九月二十五日,孝庄帝于明光殿成功刺杀尔朱荣。

杀死权臣,灭身灭国之灾也随之临头了。尔朱荣虽骄横跋扈,但毕竟是北魏的擎天巨柱、镇山猛虎。如今柱折虎死,天下顿时大乱了。

十月,骠骑大将军尔朱兆(荣侄)立魏宗室常广王元晔为帝;腊月,入洛阳,囚杀孝庄帝。转年二月,尔朱氏废长广王元晔,立广陵王元恭为帝,是为节闵帝。

六月,晋州刺史高欢于信都(今河北冀州市)起兵,讨尔朱氏。十月,高欢立勃海太守元朗为帝,与洛阳尔朱氏分庭抗礼。532年春,高欢大破尔朱氏;四月,高欢兵入洛阳,尽杀尔朱氏党羽,废元朗与节闵帝,另立平阳王元修为帝,是为孝武帝。高欢自任大丞相,掌控朝政。七月,高欢兵入晋阳;旋灭尔朱氏。

高欢趁乱崛起于关东之后,夏州刺史宇文泰亦于关中勃兴。534年二月,魏关西大帅、名将贺拔岳遭秦州刺史侯莫陈悦暗算遇害,关西诸将群龙无首,遂共同拥戴夏州刺史宇文泰为大帅。宇文泰攻杀侯莫陈悦,威镇秦陇。孝武帝欲笼络宇文泰以制衡权臣高欢,遂不吝封赏,拜宇文泰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关西大都督,封略阳县公;并许诺与之联姻。宇文泰传檄方镇,誓除大丞相高欢。

有了关中宇文泰的声援支持,素向不满高欢专权的孝武帝腰杆顿硬,遂集结军队,准备讨伐高欢于晋阳。六月,高欢举兵反,挥师南下洛阳。孝武帝惧,于七月西奔关中入长安,投了宇文泰(闰腊月中旬,宇文泰毒杀孝武帝,立魏宗室南阳王元宝炬为帝;翌年正月初一,南阳王登基,是为文帝)。高欢取洛阳,十月,立魏宗室元善见为帝,是为东魏孝静帝。旋即高欢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东)。

孝武帝在长安,孝静帝在邺都,东、西两个魏帝;自此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历十四帝、一百四十九年的北魏灭亡。

550年五月,东魏丞相高洋(高欢次子)废东魏孝静帝,自称皇帝,建立北齐政权;东魏亡。

556年十月,西魏太师宇文泰去世,子宇文觉嗣位,封周公。转年正月初一,宇文觉废西魏恭帝,称天王,建立北周政权;西魏亡。

577年正月,北周武帝宇文邕灭北齐,统一北方。578年六月,三十六岁的北周武帝驾崩,太子宇文赟即位,是为北周宣帝。宣帝立妃杨丽华为皇后,杨皇后为隋国公杨坚之长女。

杨坚出身勋贵之门,父亲杨忠武艺绝伦,南征北战,功勋卓著,为西魏、北周名将,位至柱国大将军、大司空,进爵隋国公。554年,西魏恭帝赐姓“普六如氏”,皇帝赐姓,乃莫大荣耀。

杨坚少时便凭父荫步入仕途,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累迁至大将军,爵郡公。武帝聘杨坚长女杨丽华为皇太子妃,对其益加礼重。568年,父亲杨忠逝世,杨坚袭爵隋国公。575年,杨坚率领水军三万,破北齐军于河桥。翌年,随武帝平北齐,进位柱国;复与齐王宇文宪(宇文泰五子)破北齐任城王高湝于冀州,受定州总管。宣帝即位,拜上柱国、大司马。宣帝每巡行,常让杨坚留守京师,可见信任倚重之深。

宣帝是个荒淫怠政的无道之君,精神有些不正常。居父丧时期间,他便纵情声色歌舞,正宫娘娘杨皇后之外,又破天荒地一下子立了四个宠姬为皇后,坐拥五位皇后。大臣乐运拉着棺木到朝堂死谏,面陈宣帝“八大过失”。随着杨坚的地位、威望日高日隆,宣帝对这位岳父颇有些猜忌,曾动有杀心。

579年二月,刚刚二十岁、即位大半年的宣帝又创“记录”,传皇位于皇太子宇文阐,是为北周静帝;自称天元皇帝。静帝年方六岁,非杨皇后所出。

580年五月初十日夜,天元皇帝临幸天兴宫;次日忽得重病,赶忙起驾回正阳宫。天元皇帝已口哑不能言,无法嘱托后事。内史上大夫郑译、御正刘昉等近臣合谋,因隋国公杨坚为皇后之父,素有重名于天下,众望所归,可堪辅政重任,遂急召杨坚入宫侍疾。几位政治投机者请隋国公辅政,杨坚再三拒绝,后推辞不过,这才应允总理朝政。

当晚,天元皇帝(宣帝)过世,秘不发丧。郑译、刘昉矫诏,命杨坚总掌朝廷内外兵马、军事。杨坚首先掌握了兵权,抓住兵权,后面的一切就都好办了。

周静帝尊杨皇后为皇太后;以杨坚为假黄钺、左大丞相,总国政,诏令文武百官悉听命于左大丞相。自此,北周朝政尽归杨坚。

天元皇帝时,“刑政苛酷,群心崩骇,莫有固志”。杨坚执政,大行惠政,法令清简,自身力行节俭,甚得民心,天下悦之。

杨坚无显功却凭借外戚身份辅政专权,骤然得势,北周宗室与鲜卑老臣,以及汉族官员久与宇文氏沾亲带故、利益攸关者,当然是不服不忿,于是纷纷起兵反抗杨坚。

六月,相州总管尉迟迥率先起兵反杨坚;七月,青州总管尉迟勤、郧州总管司马消难起兵响应尉迟迥;八月,益州总管王谦起兵反杨坚。一时间掀起汹涌澎湃“反杨”浪潮。杨坚遣将发兵迅速平定叛乱,巩固了统治。

北周宗室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五王,于六月被从各藩镇骗至长安,不久皆以谋反罪先后遇害;其他宗王亦多被杀。

杨坚翦除了内外异己分子,扫清障碍,权势益固,受禅代周的道路益加平坦。十二月,静帝拜杨坚为相国,总统百官,进爵隋王,以安陆等二十郡为隋国,并赐九锡之礼。杨坚只接受隋王爵、十郡封地。杨坚仅以七个月的时间,便基本铺平了受禅的道路。

581年二月初四,隋王杨坚始接受相国、总揆百官和九锡等任命和赏赐,隋国开始建台省,置百官。初六,周静帝进封隋王妃独孤氏为王后,隋王世子杨勇为王太子。

有大臣进言隋王,称本月甲乙日(十四日)为黄道吉日,隋王

应顺应天命,接受皇位。静帝闻知,赶忙知趣地下诏让位,并迁居别宫,让出正殿。

十四日,北周静帝命大臣手捧册书、玉玺,禅让帝位于隋王杨坚。杨坚接受册书、玉玺,即皇帝位,是为隋高祖文皇帝(女儿杨太后悦父亲辅政,却甚愤惋其篡位,为周守节,令人敬佩)。隋文帝颁诏大赦天下,改元“开皇”,大隋朝正式建立了。杨坚称帝,以汉人天子取代了长期统治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统治政权,从而结束了北方近三百年的“乱华”历史。

英主北周武帝于三十六岁英年早逝,即位的又是不成器的败家儿子宣帝,这些因素成就了杨坚。

杨坚得国甚易,得位有些不正,有“窃国”之嫌,然其确具杰出的治国才干,文治武功兼备,历史功绩不可磨灭。

587年九月,隋文帝灭立国三十三年的萧氏后梁;589年正月,灭立国三十三年的南陈。隋文帝灭陈,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五胡十六国”、南北朝近三百年的大分裂局面,统一全国,实现了秦、汉、晋后的第四次大一统。

隋文帝力除前弊,厉行改革。改革官制,建立三部六省,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二级制,简化地方行政机构,收州郡自选僚佐权于中央,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的选举制,颁行《开皇历》。继续推行均田制,减轻赋税徭役,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开凿广通渠(富民渠),增加漕运能力,兴修水利治水患。推行“输籍法”与“大索貌阅”,以整顿户籍。改革府兵制,以期兵农合一。隋文帝统治期间,国势强盛,府库充盈,经济繁荣,人丁大增,其繁荣程度超越两汉,将历史推进了一大步,并为日后唐王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隋文帝创隋制,为唐以后各朝所遵循,历史贡献着实不小。

隋文帝习性节俭,勤于政事,惜兵爱民,堪称“贤主”。然其天性猜忌,其开国元勋及有功诸将,罕有存者;废除学校,崇信佛教,大建寺塔;晚年持法尤峻,社会矛盾加剧,缺点也很明显。

中国历代数百位皇帝中,隋文帝应该是一位颇有作为与建树的政治家,具有开创性的皇帝。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